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1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1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的医患环境要求护理工作要病人至上,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秀的团队和品牌经营的文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护理学专业教师改变基础护理学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有主见的学习,以此来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CBL和PBL相结合的尝试
2.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现况护理学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目前,在国内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PBL教学法对于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意义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广大教师的认同[1]。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一直是基础护理学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基础护理学教师应重点研究如何开展适应现代基础护理学教学发展的教学实践问题。
2.2 案例教学法( CBL) 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的特点CBL和PBL是当前医学院校教学的常用模式。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教学[2]。与CBL不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其特点为打破各个学科界限,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3,4]。PBL将结合学习与问题,使学生投入其中,强调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5]。学生在PBL 教学法中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缺乏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导致学生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最终只知其果不探其因。所以,如果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PBL教学方法,固然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CBL对PBL的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6]。此外,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普遍依赖性较强,而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而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7]。
2.3 CBL和PBL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CBL和PBL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以实例和问题为导向,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将两者综合起来,形成一套适合基础护理学教学要求的综合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我校2013级护理学专业1班《基础护理学》“排尿护理”一节为例,课前教师先选好案例,学生查阅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课课本复习泌尿系统相关知识,再以案例为导向进行预习,课上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再做总结归纳,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C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高,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熟练掌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扎实掌握临床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能力等。第三学生需要使用电脑网络资源,因此对网络、多媒体等的设施要求较高[5]。
3结论
CBL和PBL教学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文献、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两种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方法。CBL与PBL教学法结合在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苗蓓蓓.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交际,2013,(7):227-228.
[2]Kassirer JP.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 case-based and coached[J].Acad Med,2010,85:1118-1124.
[3]Azer SA.Problem-based learning:Where are we now? Guide supplement 36.1-viewpoint[J].Med Teach,2011,33: 121-122.
[4]Zuberi RW.Problem-based learning: Where are we now? Guide supplement 36.2-viewpoint [J].Med Teach,2011,33: 123-124.
[5]甘军.在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当代医学,2011,17(18):162-163.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2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3
关键词:多元化;儿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20-01
教学方法影响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教学主体的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理念陈旧,仅停留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单一操作上,缺乏整体的连贯性,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对操作缺乏积极探索的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科护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并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浅析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多元化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其中护理实验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技能实验课上,在传统的教师演示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播放,并对一些操作流程和操作演示过程进行录像,在学生课余练习时反复播放,引导学生在练习时一边观察、一边模仿,熟悉各项技能操作的特点,掌握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操作中的细节,对能够提出细节改进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极大地鼓舞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多元化教学法操作情景贴近真实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但它不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儿科护理学涉及到人体形态学、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多元智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相对应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精心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将临床的阳性体征、侵入操作全面展示给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由于季节、病源、家长不配合等原因导致见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使用在:先心病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杂音的听诊、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区别、儿科常见护理操作等教学。
2、案例分析法(CBL)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由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典型病例,取得患儿家长配合。告知学生具体方法,去查找资料。学生分成四组,由四位老师分别带入病房,学生自行采集病历并给予适当指导。回示教室,学生自由讨论后选出代表做中心发言。最后老师归纳,肯定正确、剖析错误、补充遗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在:住院患儿病史采集、小儿各系统疾病典型病例等教学。
3、情景教学法。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4组,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患病情景,让学生分别充当患儿、医生、护士、家长等角色,在不同场景下模拟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场景。扮演结束后,带教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使用在: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小儿肺炎叩背排痰法、心肺复苏等操作和小儿各种标本留取等教学。
4、标准化病人(SP)训练法。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使用在:护患交流、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小儿肺炎、上感、小儿腹泻)等教学。尤其在学习护生自己患过的疾病时,可以采用此法。
5、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剖析,按照护理程序把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变为师生研讨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而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多元化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利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由于教师的问题是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定导向作用,学生头脑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问、质疑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维。例如,在讲述婴儿喂养时,先播放一段婴儿喂养录像,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正确的哺乳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给婴儿喂奶的方法有几种?
2、借助提问,辨明概念,掌握发病机理。“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中重要的专业课,很多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难以记忆和理解,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剖析、归纳,使学生体会到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清晰的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肺炎患儿出现体克并发症时,就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体克的分类有哪些?体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肺炎体克是属于哪一类?由此导入患儿肺炎体克的发病机制,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3、借助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一个新知识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例如:讲授完液体疗法后,可以列举一个脱水的病例,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液体疗法,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4、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课后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作为作业上交。例如:在传染疾病患儿的护理讲解完毕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检疫和隔离时间是多少?预防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是什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4
关键词: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培养目标
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护理人才的目标逐渐改变,从实用性人才逐渐过渡到护理保健工作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从20世纪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学科延伸到近两年的药物应用护理学,不论是在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学科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上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中职药理教师必须根据现实做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对药物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升级,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护理人员。
一、原护理专业的药物学、药理学学科定位存在问题
1.脱离护理岗位技能。在原有的药理学和药物学的学科定位指导下,护理学生要通过学习药物学或者药理学来掌握药物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护生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地对药物学知识进行学习,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无法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限制了护理专业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过去使用的《药理学》《药物学》等专业教材,始终遵循的是“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用法和制剂”等相关的知识结构,不管是临床专业学生还是护理专业学生都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主次讲解,但是依然无法令学生掌握重点。进入到21世纪之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材即便与别的专业的教材有所区别,但是内部的知识结构仍然无明显改变。
3.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不适应。一些从事教学的人员认为,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不涉及药理学、药物学,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需要重视这些基础学科,在课时分配及教学安排上,缩短及忽略药物学课程的情况明显存在,无法很好地实施教学实践内容。由于观念限制在原学科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解的是药理学或者药物学,基本上不会涉及用药护理相关的知识,临床护理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节。面对新的形势,护理人才无法适应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
单纯对教材进行分析,不管是20世纪后期运用的《药理学》,还是在21世纪开始逐渐运用的《药物学》及《药物学基础》,虽然教材知识前后都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根据其学科进行定位,都可将其归纳到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作为一个桥梁。
三、对药物应用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意义
根据“以能力为本,以发展技术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不应仅仅定位于原护理专业药物学以及药理学科,而是要逐渐变化为“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与现今的护理理论相结合,对临床药物应用进行详细的阐明。药物护理学不仅是临床应用学科、护理学科以及药物应用护理,而且也是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更是一门比较独立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科。这样的定位转变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护理专业教学的临床意义。
1.有助于激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结构调整。药物应用护理不再是“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的结构方式,而且也将一些用药护理逐渐升为重点,将知识特点鲜明地突出出来。也就是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学科,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用药观察和用药护理。这样不仅转变了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表现出了护理专业的技能提升,为护理学生学习药物应用护理知识展示了清晰的学习目标,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护理岗位,达到护理工作的技能要求,让护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努力学习药物护理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学习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证护生能够因需而学,因用而学,鼓励护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角色转换。护理专业课程从以前的药理学、药物学转变为药物应用护理,原有的基础学科定位转变,使护理学生成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角色,逐渐向护理专业教师角色转变。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教师不但要学会与传统药理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关的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然而,在卫生职业学校中,很多药理学教师所学的专业为药学专业,这些教师因知识结构为单纯的药理学知识,对临床相关知识并没有实施系统学习,甚至没有到临床科室真正实践过,因此掌握的临床护理内容很少,严重缺少相关的知识。即使药理学教师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学,基本不会到临床科室工作,更不会从事药理学护理工作,并不了解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的发展。上述原因都会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所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3.加快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受到过去药理学学科、护理专业药物学定位的影响,护理专业的课程关注疾病的护理知识,多忽略用药护理、效果观察以及保健护理等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护理知识不全面。随着新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确定,再加上相关学科知识构架的调整,教学中要对临床护理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和补充,进而也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整,让整个护理专业知识更合理、更全面,更好地满足现代医疗护理的需求。
4.促进药物应用。针对护理专业而言,医疗用人单位不仅要询问护理人员是否从事过专业的培训,而且还要观察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护生时需要重点对其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同样优秀的学生。过去对学科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不足:一是教学评价方法上的弊端。过去主要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基本忽略了实践的考核,学生感到药物学、药理学知识用处不大,不愿意学习。二是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理论教学,再辅助动物验证实验,很难实现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造成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三是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多无法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反映出来,常常存在理论分数很高但是实践能力很低的情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的改变,促进了教师的转变,鼓励教师实施教学改革,转变教学内容,减少动物验证性试验,鼓励学生到临床科室学习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5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
医学模式的转变,内科整体护理的逐步应用都对新形式下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缺一不可。在中职卫生类院校中,内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密切相关,应用范围广,理论层次深,而中职内科护理教学存在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结构缺陷、教学方法落后、教材编写和实践操作技术落后的现状,造成学生学不懂、不愿学、临床实习知识操作脱节等现象。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该门学科做到真学真会,改善学习态度,是中职护理学教师的难题。本文拟从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现状评述入手,着重分析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操作与控制,为结合实际改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佐证。
1 用考试大纲精神指导内科护理教学
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及有关文件明确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将成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以后,内科护理考试大纲内容更为广泛,深度略有降低,偏重技能操作,更加符合临床要求。对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师而言,应当清晰的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制订教学计划应当与考试大纲和实际临床实际结合,但仍应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作为基点延展,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将内科护理与整体护理贯彻为系统。
2 现阶段中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述评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较差,2年基础理论学习未能很好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且2+1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无法真正实现护考大纲和临床的要求。现阶段的内科护理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步融合展开,从激发学生个体思维到改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1理论基础教学以案例导入为主,侧重略有不同。由于基础理论霉涩难懂,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多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焦平利等收集66个案例,明确了案例问题的设置,不同案例的呈现方式,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与教师答案对比归纳等环节,发现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考试的各项目分值(名词解释、填空等)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为增加[1]。也有在此基础上重视病例导入过程的案例教学,如何雯使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对涉及教学内容的病例进行抽选,以符合教学目的。通过考核发现,病例导入式教学较传统教学考核分数上显著性增高,学生学习兴趣、内容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比例增高[2]。也有更为注重问题基础的PBL教学模式研究,李丽应用PBL教学模式,对所要教授的内容涉及的问题精心安排,并扩展了在课堂之外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途径,在问题讨论与解决的过程中,重视团队协作,以问题为中心,达到了与传统相比考试分数显著增高,学生评价效果好的目的[3]。
可见,现阶段中职内科护理理论教学模式多以案例启发学生课堂的思维,但是在应用环节上侧重不同,终归来讲是一种理性批判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朱碧华也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问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在这个方向上,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与考试大纲和临床要求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并不一定适应所有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①涉及纵断面的理论学习,难度深度都不适合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前期准备工作太大,需要进一步调整,缩小内容范围,避免饮鸩止渴式的学习方式;③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还需要在公共课程里多加对学生传授,以掌握最新的文献、资料检索方法。
2.2内科护理实习需求较大,实践教学效果还需加强。毕清泉在调查中发现,94%实习学生认为应当开展内科护理的实习教学,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实习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效果较好,但存在师生沟通、实习学生病患沟通上的障碍[5]。值得一提的是赵桂黔应用护理程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次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临床评价创造力和护理技能操作训等能力,使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6],是值得推广的方式。沈翠珍直接将查房引入教学,以病历为主线,问题为先导,设疑、置疑,效果良好[7]。可见,现阶段中职内科护理实践教学多以临床教学模拟或体验为趋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加深印象,巩固已有学习成果,符合教学发展的原则。但仍有改进的地方,如①实践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②查房、病例分析等实践操作对现阶段中职院校教学承载能力提出了考验,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将反噬其效;③师资队伍的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教师还未能跟上改进方法的潮流。
3 结论
3.1中职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研究还存在样本局限的问题,推广还需要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以取得标准化的应用成果。
3.2加强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投入,从师资、财力和设备上下硬功夫,才能为引导打下扎实硬件基础。
3.3对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重新编排,根据不同的方法还应当进行细致的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焦平利,刘均娥,陈新岭.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52-454.
[2]何雯.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成功(教育),2013,01:97-98.
[3]李丽.PBL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6:60-61+64.
[4]朱碧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8:7.
[5]毕清泉.内科护理学教学实习调查与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5,02:62-63+60.
护理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6
精神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的一门专业课程,客观上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繁多,理论知识较难,实践技能较多,对高职学生来说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主观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鉴于此,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己任,将最新的职教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导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机融合,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好精神科护理学的首要因素。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曾采用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所有层面的教学中已屡见不鲜,是目前教师和学生都较为接受的一种教学手段。精神科护理学中一些较为枯燥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精神科护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但这些症状相对来说很多、很杂,同时也很难记忆,是本课程学习难点之一,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来加强学习。一是可以提供具有典型精神疾病症状患者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可以提供专门的教学视频,通过专业的教学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复杂繁多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现代记忆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以图片的形式存储更加快捷长久,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较为生动的PPT,通过区别于课本黑白文字的彩色图片背景和文字作为学生记忆点,由PPT串连起相关知识,以点带面加强记忆,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再当总是记笔记的“低头族”。通过PPT的辅助,让学生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文字,真正做到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甚至课后回忆起PPT的内容便能将整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自己将课程重难点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最重要的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合课堂实际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
二、案例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之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因此,精神科护理学教师必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职业院校的主旨就是将学校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学生真正的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各种精神疾病案例来教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常用护理措施。例如在讲到精神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精神分裂症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护理措施。案主,男,42岁,半年前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内容涉及患者的隐私,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发现自己的脑子里出现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半个月前,患者多次走访政府各个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纸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通过分析此案例,找出此患者身上具备的所有症状,根据症状找出适应于此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情景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探讨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提倡以人为本,而精神科护理学也从原始的封闭式管理向科学的半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转变;从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关心和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问题。通过情景设置,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例如学习到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时,可以设置教学情景,由老师扮演一位抑郁症的患者去医院就诊,学生扮演护士,在这个仿真的情景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
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四、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广泛采用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21世纪人们对“精神”“心理”等词语不再陌生,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心理小测试,先让学生们自己作答,然后再在课堂进行讨论。在讲课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回答,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比较归纳法
精神科护理学包含的精神疾病种类繁多,《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常见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种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总结各种类型的相同和不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精神分裂症时,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这几种常见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归纳,找出这四种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忆表格相对于纯文字更为简单具体,避免了学生为了记住知识点“记死书死记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自己动手,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辨别是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参观教学法
护士是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职业。在每一个护士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都会去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且在学习专科课程的同时也会安排去医院进行各门课程的见习。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也是为了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一部分,现代护理模式已经转变,精神科护理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精神科护士通过对各种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运用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专业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精神科患者发挥最大潜能,使身心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安排一定的见习课程,让学生深入医院,更具体的观察精神疾病患者,以及体验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的职责。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精神疾病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相对较少,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精神疾病医院中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常见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该怎么护理。学生在去医院见习的过程中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学习一些更为具体有用的临床经验,而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
七、网络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问题都是网路教学的优势所在。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的重难点制作成一个个的微信多媒体课程,通过校园网放到网上,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更加高效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神经症,常见的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这几类。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自己预习,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实行翻转,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真正做到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学生想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