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以地下工程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工法多样、工程风险突出等特点。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大、涉及而广、社会关注度和公共安全要求高,一旦出现事故易引起社会放大效应。由于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潜在的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因此,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已成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要想对我国轨道交通安全进行良好的治理,就应当先从事故发生的特点入手,从其发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基本的掌握。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全年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中,由于物理打击而引发的事故占据全面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后续容易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则分别为物体坍塌、施工机具伤害、从高处坠落、触电等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而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即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排查,可以有效的对事故发生率起到降低的作用。

二、安全隐患管理体系

(一)相关定义

对于轨道交通安全来说,其隐患主要是指对所在城市交通相关的一些法律、制度没有做到严格的遵守,或者施工单位的自身在相关的安全管理以及技术上或制度上存在不足,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安全要求没有实施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坍塌、打击等事故的出现。同时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其原因复杂、数量多、涉及专业广、管理不到位等特点,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的安全排查以及质量监督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得轨道交通技术迫切的需要一套良好的排查及管理体系。

对于城市中的轨道建设,其安全体系主要建立在城市中的土建工程、站点维修、轨道作业等等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对其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细致的评估、排查,同时对相关阶段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良好的制度,并借助于现代化科技设备来对其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从而能够以全面、动态的方式对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根据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以此来最终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规模、地质情况等因素来建立出与之相应的、符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机构。通常来说,根据我国相关隐患排查体系的组织特点,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应当包括施工企业、监管单位和相关的问题问询单位。

而对于体系的管控模式来说,根据建设所在地的实际规模与特点总体分为两种模式:大中心模式与小中心模式。其中,大中心模式主要是指以建设企业为主体来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并在细化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的不同建立出一支分工明确、职责合理的治理队伍,对工程隐患的排查与治理进行保证。而小中心模式则是指在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之后,在部门中只设置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主要的排查工作则由相关的监理企业来进行。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

(一)遵循国家和各级政府法令法规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投入支持上足额到位、奖罚激励上界面分明、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监测管理办法》、《首件工程验收规定》、《关键节点验收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业抢险队伍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二)遵循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先进的防治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等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科技支撑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建立或实施专家评审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第三方监测机制、现场巡查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综合监控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预防和控制各类工程安全风险。

(三)加大投入

为了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南京地铁业主本身和各承包商对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形成有利于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有力态式,为工程安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中业主自身出资,通过投标等形式选定定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现场巡视单位、安全风险监控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业主对施工安全进行管控,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安全风险责任状,实行重奖重罚。

(四)组织安全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应实行政府安全行政监管、业主管理、监理单位监理、企业负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级组织保障体系。

2.技术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涵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勘察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各阶段技术管理主要内容见图1。

图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系统

3.安全监控体系

全面监控,是指对工程状态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现场各单位安全巡视及施工单位的施工报告进行全面监视,保证对安全状态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得到掌握。

(五)安全文化建设

1.教育培训指导机制

1)政府各级安全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将对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指导。

2)业主将对标段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进行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监测机制和安全行为等组织培训和技术交底。

3)各标段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原则,覆盖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分包单位人员),贯穿于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到竣工交付的各个阶段和方面,通过动态控制,确保只有经过安全教育的人员才能上岗。

4)各标段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1)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潜能,各标段要将必要的生产和管理知识,传授给施工的每一位员工,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各标段的每一位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安全知识,才能在施工中运用自己的技能,才能在施工中奠定安全的基础,避免因技术技能的因素造成安全差错,带来安全风险。

2)为员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

各标段应当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条件。通过合理化建议等方式,鼓励员工多为施工安全献技献策,充分依靠员工共同搞好各标段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南京地铁通过对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较为完备的安全控制体系,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水平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淑嫱.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日益提高的公路等级,公路基本建设也越来越多,各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日趋完善,各项要求更加规范,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一项好的公路工程不仅要有一流的质量和外观,还要有真实完整、分类有序的质量保证资料。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 2004)中规定:“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应予减分。”交通部颁布的2004年第3号《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中也规定:“检查施工自检报告、施工总结报告及施工资料、检查监理单位独立抽检资料、监理工作报告及质量评定资料是竣(交)工验收的主要工作内容;对通过验收的工程,由项目法人按照国家规定,分别向档案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接管养护单位办理有关档案资料和资产移交手续。”《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基本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工作要与项目建设进程同步,项目申请立项时,既应开始进行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审查工作;项目竣工验收时,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和验收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建设现场指挥机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搞好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属于建设单位归档范围的档案资料,有关单位应按时整理、移交建设单位。” 。由此可见,工程的内业资料在施工阶段是指导施工的依据,交工后是工程合格的证明材料,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

1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及工程建设的监理活动,总结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内业资料失真

在工程监理活动中,资料员常对着图纸编内业资料,导致内业资料无法反映工程实施的过程,更无法真实反映工程的内在质量,致使内业资料丧失存在的意义。原因:资料员业务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人员和内业人员配合不到位。

1.2 内业资料收集整理要求不统一

表现在内业资料中表格等形式不统一,同一建设项目不同标段的施工单位使用的内业表格多种多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内业表格的填写不统一,致使内业资料混乱。原因:各省甚至各地区内业表格都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1.3 代签名现象严重

内业资料中有代签名的严重现象。原因:施工单位没按投标书要求派驻内业资料管理人员进场,资料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在内业管理中没有履行各自职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

2 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措施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公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化和规范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势在必行。 为提高内业资料管理水平,发挥内业资料在工程中的作用,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2.1 加强内业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需各自配备专职的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人员,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人员需持证上岗,项目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业资料管理的基础培训和具体项目内业资料整编规范的培训,以提高内业人员业务水平。

项目管理部门应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内业管理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在具体项目中,项目管理部门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应与相关单位共同制定一套系统的,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内业资料管理办法,明确各单位在工程资料形成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制定一套表格样本,并明确各表格的填写方法,填报时间,以便于各单位在内业资料整编过程中有依据,规范整个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

2.2 保证内业资料的真实可靠与完整全面

内业资料的真实可靠是指资料能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所有资料数据必须是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为保证内业资料的真实可靠,首先要使资料的收集与工程进度相结合;其次,施工原始记录应于现场及时填写,避免在办公室凭记忆或记录本再抄写,减少出错率;最后,工程技术人员应以诚信为第一准则,杜绝资料造假。

内业资料的完整全面是指资料内容能全面完整的反映出这项工程在何时已达到何种程度,使用的材料性能,机械设备性能,在完成某道工序中所发生的情况,施工人员如何进行施工控制等。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一方面应按照本项目的管理办法形成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应保证资料填写的及时准确。

2.3 严格把好项目验收关

进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要在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指导下,收集整理真实、准确和完整的内业资料,并按照便于存查的要求装订成册。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各种材料和试件的试验报告,并签字确认;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仔细核查内业资料是否齐全,内业资料能否体现工程的实际,检验检查结论是否准确,对核查出的问题应按规定的程序正确处理。内业资料审查合格后移交业主单位存档。

2.4 加强电子文档内业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内业资料的电子化正迅速普及,记录工程建设的相关影像资料将越来越多,内业资料的报送也可能由现在的书面报送变成磁盘报送,档案的存查也更加便捷,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管理办法,使电子化内业资料的发展有章可循。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也将突飞猛进,要保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齐全、真实和系统,必须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收集整理出一流的内业资料,从而才能保证一流的公路工程。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3

一、攻坚克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头不减。

交通重点工程的建设和规划、交通投融资和对上争取工作都有新亮点。

1.十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全市10项交通重点工程总投资26.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26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7.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6%。各项目总体进展顺利:230省道东太湖段新建工程已于4月全面展开施工;市南北快速干线主线已于5月实现全线通车,成为标准最高的地方公路;菀桃线全线6月份贯通,标志着吴江“15,30,30”交通服务目标全面实现;227省道吴江段路面改善工程松陵段7月份进入沥青摊铺;318国道平望节点改造路基工程8月底结束,10月通车。七铜线八都至青云段路面工程、震庙公路震泽段拓宽改造工程、沪苏浙平望互通连接线均已完成。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和规划工作全面展开。《吴江市2010-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规划思路和工作大纲,进入现场调查和材料收集整理阶段;完成《2010-2020年吴江市交通科技信息规划》和《2010-2020年吴江市交通节能减排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吴江市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调研工作;初步拟定吴江市国省干线网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意见,可新增4-5条新的省道,里程达100公里。

3.吴江交通对上争取工作走在前列。已争取到2009年全市干线公路养护改善工程省补资金4.3亿元,占整个苏州交通系统的92.4%。

二、标本兼治,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落实今年市人大议案和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目标明、措施实、成效显。

1.认真调研,合理布局,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出台了市政府《加快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吴江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松陵片区公交专项规划》也通过了中期论证。按照“国有主导、多元投入、分域分式、公车公营”的原则,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3月份完成了松陵城区公交的国有控股,6月初对剩余的3路、9路18辆承包经营的公交车提前终止合同,实行公司化改造。汾湖公交运营良好,震泽公交公司已组建完成,7月21日正式投入运营。盛泽公交体制的深化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四大区域公交的经营格局已初步构建起来。

2.有序推进,优化线网,市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研究出台松陵片区公交线网设计以及城区公交优化调整方案,并于6月上旬全面完成。这次调整共新增2条线路,优化、延伸12条线路,新增公交车辆38辆。优化后的松陵城区公交线路总数达21条,路网总长增加到270公里,线网密度提升4%,运行效率提升10%。“苏松西线”延伸改造和松陵至盛泽快速公交也于6月12日正式开通,大大提升了吴江和苏州的同城效应。

3.积极协调,深入调查,公交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震泽汽车站、汾湖汽车站、同里汽车站、横扇汽车站等新建、改建项目均已进入实质阶段。提出了农村公交(班车)线路发展与站亭设置的意见,研究出台了《吴江市公交候车亭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4.精心组织,严格监管,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市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工程根据《关于加快吴江市农村公路大中修改造的实施细则》,实行“一镇一标”,通过委托招投标落实了9个施工队伍、2个监理队伍,到7月底完成合同工程量的30%左右。

三、创新求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政策法规滞后于税费改革现状的特殊阶段,各单位、各部门不等不靠,立足自身,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经过半年的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的成效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市场行为逐步规范,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为上级出台相关意见法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

1.结合实际,多措并举,通行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积极稳妥做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我市境内政府还贷四个二级公路收费站于2月28日统一取消收费,在人员分流安置过程中,我局坚持把握政策、阳光操作,通过周密部署,分步实施,使人员分流安置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出台专线公路管理办法,与建设局联合出台《吴江市南北快速干线沿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市首次为一条专线公路出台管理办法。三是农村公路治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后,大量过境车辆改道其它农村公路,致使我市境内部分农村公路不堪重负。针对这一新情况,公路处组织路政、交管人员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双超”治理,同时采取分时段限高通行的方式,使绕道现象明显减少。同时,经过积极争取,由市政府出台了吴江市农村公路治理超载超限方案,把农村公路的治超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长效管理范畴。四是航政管理在注重常规管理的同时力求创新。尝试航道处、交管所联动管理,摸索对超限船舶的治理办法;对本市辖区内等级和等外级航道里程进行了重新确认;做好京杭运河“四改三”整治工程推进、航道工程项目储备和“十二五”航道养护规划工作。

2.创新思路,规范程序,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不断规范。一是强化考核,规范建设主体。3月份通过修订出台《吴江市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信用考核暂行办法》及《吴江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二是明确细则,规范建设程序。制定出台了《吴江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系统全面地规范了交通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三是全程跟踪,加强审计。6月份开始对S227省道改建工程、S230省道东太湖段新建工程和全市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交通重点建设工程进行全程跟踪审计。从招标、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环节全面加强审计监管。四是创新手段,实施远程实时监管。230省道北段尝试质量检测市场化,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研发了重点交通工程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向科技化、智能化方面发展。

3.强化职责,整治隐患,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平安交通建设”、“安全基础管理推进年”等活动为载体,强化行业监管职能,加大隐患整改力度,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较好地保持了全市交通行业安全形势的平稳,并且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表扬。一是结合春运、两会等重点时段,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加强对危险源点的监控。公路处、运管处、海事处分别对桥梁、危货运输和危险品船加强监管和整治。二是及时处置水上险情。上半年,海事处共接到水上报案363起,救起遇险人员12名,收到锦旗8面。特别在京杭运河平望阻航事件和太浦河汾湖大桥突发险情事件中,海事人员昼夜奋战在一线,将大量的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圆满完成了工作重任,体现了吴江海事队伍吃苦耐劳和拼搏奉献精神。三是落实上级指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全力推进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暨安全管理推进年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贯彻市领导关于汾湖大桥突发险情事件的指示精神,迅速开展全市跨航道桥梁安全隐患专项检查整治工作。

4.依法监管,着眼长远,运输服务市场健康有序。

坚持突出重点,着力在抓巩固、抓深化、抓提高上下功夫。一是交通法制工作顺应形势变化抓好规范。按苏州市局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在执法人员中开展“适应变革、应对挑战,提高素质、提升形象”活动。积极应对费税改革,切实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季度案卷定期评查、月度案件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案件的质量把关。做好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工作,减少行政争议。二是开展公交车出租车车容车貌的专项检查。开展“公交冒黑烟”专项整治,以松陵、盛泽、汾湖三个公交经营区域的运营公交车为重点,全面检修保养所有车辆,并加强对全体驾驶员的教育和培训,同时结合市局开展的“公交优先,从我做起”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公交车的路面排查监督工作,整治合格率达90%,2个月内基本扫除公交“黑尾”。全市公交、出租车的投诉率大大降低。三是加大对无证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管处稽查大队和各交管所加大“黑车”、“黑三轮”、“黑摩的”的整治力度,建立嫌疑“黑车”名单库,联合公安交警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遏制了全市“黑车”数量的增长。运政稽查在创新体制后,上半年共查处“黑车”365辆次,同比增长1.6倍,接近08年全年的查处总数。四是加强维修市场监管。3月至7月,配合省运管局开展了维修行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联动检查专项行动,先后对一批4S店进行机动车维修记录、费用结算清单、合同等“三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加大对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机动车维修市场进一步规范。交通学校与维管处共建汽修培训基地,实现了维修企业与交通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四、绩效并重,交通社会形象明显改善。

局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一是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严格执行“两集中、三到位”,新成立行政服务科,上半年办理服务事项317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办件量增加55%,准确率100%,服务对象满意率100%。在全市率先办结37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主办件,满意率达100%。所有来信来访件和市委市政府督查件均按时办结。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强。实现对交通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纪检监督机制。着手开发“交通建设项目流程在线监控系统”软件,以加强对建设程序的监控。为加强财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市国资委向我局站场公司及公路建设资金派驻财务总监。三是大力提升党委宣传工作。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围绕现代交通综合运输、管理、文化“三大体系”建设战略目标,将新闻宣传工作融入交通发展全过程,及时报道交通工作最新实践和成果。有效策划重大专题宣传活动,较好地起到了新闻宣传工作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继续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2006-2008年度苏州市级文明行业的创建迎检工作,做好2009—2011年度的苏州市级文明单位预申报工作。芦墟收费站等4个单位分别梯队式创建成功国家、省、市、县4个级别的“巾帼文明岗”。交管所积极开展“重党性、树形象、促发展”作风评议活动,全力提升服务水平。另外,工、青、妇群团组织活动有效开展,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五、争先创优,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

局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扎实有序推进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各项规定工作和创新动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出成效。局党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各个阶段活动时间、目标及任务。二是抓好学习调研树立科学发展先进理念。通过积极开展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做好专题学习;确立重点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文章7篇;开展“大走访”活动,征集到各类金点子92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走访,收到意见建议94条。三是开展分析检查,明确整改落实具体方向。局党委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积极开展“征求意见月”和“谈心日”等活动,广泛进行意见征求,及时完善报告内容。在交通系统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上形成了共识,明确了影响和制约吴江交通科学发展的三个突出方面问题以及下一步整改方向。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4

加快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实事来抓。市政府成立市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全市农村公路改造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并实行市几个班子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各有关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解决本地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中的问题。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项目申报、配套资金落实等工作。市交通局负责村村通建设的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收集、整理和反馈信息。市农业、国土、建设、水务、财政、公安、环保、广电、税务、供电、电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实施本区域内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具体工程实施工作。

二、明确总体目标,积极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期间,全市计划改建村级水泥路750多公里,桥梁配套340处。年全面启动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部建设任务,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从根本上改善我市广大农村的公路交通面貌,形成与国省道干线网相衔接、布局合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农村公路网。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村村通水泥路批准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优化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积极鼓励各地争取村村通水泥路建设项目,对乡镇积极申报、领导班子能力强、基础条件较好、资金落实有保障的较大行政村可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对列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镇百村”工程的镇、村要优先安排。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总结推广示范工程经验,积极稳妥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资金筹集办法。

积极争取国家、市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资金补助,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市交通局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年度计划。市财政每年根据实际安排资金用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积极落实村级组织“一事一议”政策,按每个农业人口每年不低于10元连续筹资不少于4年的标准,筹资用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一次性筹齐。筹措资金要专款专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发动农民利用农闲投工投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提倡采取个人捐资、受益单位和个人赞助等形式,筹措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资金。对出资较大的单位和个人可树碑或冠名。可采取经济条件较好的部门和单位对口帮扶方式,加快道路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依法开发农村公路两侧的土地,取得的土地收益用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可依法拍卖村村通道路两旁植树权,取得的收益用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以及施工环境保障工作,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所需费用由各地自筹解决,并无偿提供建设工程中的用地、用水和取土。村村通水泥路用地内的电力、通讯、广播等杆线由各产权单位自行迁移或升高。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有关的地方税收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足额征收,市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再专项投入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四、切实加强建设管理,确保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质量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质量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市交通局要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监督、监理覆盖面要达到100%。

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市村村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和评定,发现问题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加强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根据交通部《关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我市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对建设资金的存储、划拨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建设项目审计,确保建设资金足额用于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中列支其他费用支出。

加强督查考核。建立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考核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检查督促。期间,市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责任状,每年对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进行考核评比,对先进乡镇、行政村实行以奖代补,对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建立长效稳定的管理养护机制,提高村村通水泥路管理养护水平

提高养护意识。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思想,切实加强通村水泥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明确养护责任。全面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市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各乡(镇)、村和有关部门要把通村水泥路作为管理养护的重点,切实做好管理养护工作。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对村村通水泥路养护给予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加强工作协调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依靠政府、上级扶持、社会各界参与、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确保质量、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高路网基础水平,提升路面质量,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通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

二、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区交通运输局工作职责。

1.设立通村公路建设办公室,落实专人办公,协调通村公路建设的有关事宜,检查督促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按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2.每个项目明确1名技术人员为业主代表,负责现场施工管理,核实工程量,督促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监管施工安全、收集工程资料、上报工程进度、协调相关工作等。

3.负责年度计划的编报和督促工程的施工进度,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做好交(竣)工验收准备和竣工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检查验收以及养护管理指导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职责。

1.成立通村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明确1名分管领导具体抓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乡镇交管站负责具体办公,每个项目明确1名现场驻点代表,负责工程施工管理,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参与通村公路建设,确保通村公路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2.做好通村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工作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受益群众承担,乡、村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

3.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施工安全。

4.健全通村公路建设后续管养工作管理机制,落实管理养护措施,确保通村公路建设成果。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合理设计。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正确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要进行综合考虑,力求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合理,路拱适度,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合理布局,以少占农田,少拆房屋,避免大填大挖,同时必须将安全设施、里程碑、地名牌一并纳入设计范围。

(二)依法组织建设。通达工程项目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由交通运输局或乡镇采取邀标形式择优选定施工队伍。通畅工程项目按照《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和规模标准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和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求,原则上由交通局担任项目业主,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形式优化施工队伍。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发改部门等参与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三)竣工验收。通村公路项目实施完工后,由区交通运输局按规定报请市交通运输局质监部门组织验收。其竣工资料应严格按照部颁《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进行编制,工程完工后60日内区交通运输局、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完成竣工决算和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工程竣(交)工验收,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满1年后交付乡镇人民政府养护管理。

四、工程资金管理

(一)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应设立银行专户,实行专户储存,转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转账、截留和挪用。

(二)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只能用于通村公路工程建设的直接费,严禁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用于工程间接费和房屋拆迁、土地补偿,建设单位管理等其他开支。工程间接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工程质量检测费、工程竣(交)工检测费)从区人民政府配套资金中解决。

(三)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拨付,完成路基工程拨付30%,完成路面工程拨付30%,全面完工后支付20%,待省市交通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付15%,余下5%待工程质量缺陷责任保质期满1年后支付。

五、工程技术标准

通村油(水泥路)路建设原则上采用部颁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当遇工程艰巨、地质复杂等特殊困难路段时,技术指标按《省乡村公路技术标准》执行,同时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不小于12米,极限最大纵坡不大于9%。错车道设置每公里不少于2~3道,宽度不小于4.5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错车道设置合理相互通视,特别是公路通过村寨时,设置长度不短于30米的错车道,涵洞每公里不得少于3道,涵洞口径的大小满足排灌要求。边沟尺寸为40×40×60厘米,必须保证排水畅通。

(一)水泥路面。通村水泥路的路面设计、施工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应设置路面垫层和基层,垫层厚度不小于10厘米,垫层材料可采用填隙碎石、矿渣等,并进行压实。保证垫层平整、强度均匀。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基层材料可采用级配碎石、水泥稳定土等,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得小于18厘米。

(二)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应设置路面垫层和基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垫层材料可采用填隙碎石、矿渣等。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基层材料可采用级配碎石、水泥稳定土等,路面面层应采用厚度不低于3厘米沥青表处的结构形式。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应尽量采用机拌机铺施工。

六、工程项目监督

为了确保通村公路项目建设质量,积极推行工程监督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保证工程质量。由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处具体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信用评价等,并聘请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同时邀请项目所在地村(组)干部或群众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参与质量监督工作,制作质量监督卡,设立建设项目公示牌。建立区、镇、村联合监督组开展监督工作,实行上下联动监督机制。同时建立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发挥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作用,构筑综合监督网络,将通村公路工程项目建成“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七、安全管理

(一)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通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要明确1名领导具体负责,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通村公路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及措施。

(二)每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都必须落实安全监督员,明确专人负责,随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

(三)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施工用电等工作的安全管理,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范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地下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产权归属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各有不同,工程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城市道路检查井下沉、破损现象时有发生,对城市交通产生了消极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我市交通的影响,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迎接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我市召开。根据《*省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检查井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建设的统一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市建委负责全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审批和监管工作。

二、凡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的市区道路的地下管线的新建、扩建、改造、维护工程,在办理市政和公安交通审批手续后,由产权(建设)单位到市建委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三、各类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本体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由本行业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应当严格执行本行业的工程质量与验收标准。

四、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上道路的各类检查井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由*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各施工单位应当按国家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统一采用钢筋砼结构,检查井的井基、井身、井圈、井盖的构造,应当满足《检查井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和《*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路桥重点工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哈建发〔*〕第18号)的基本要求。

五、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需对原有检查井进行结构改造时,工程建设单位应提出检查井改造计划和改造方案,报市建委备案后,由检查井产权归属部门负责实施。

六、城市既有道路检查井的各产权部门应按照本通知第四条规定的技术标准,对所属各检查井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检查井,立即组织改造,改造工作限*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计划应于开工15日前报市建委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