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也都发生着变化。如何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切实可行地建立起来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以充分重视的课题。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加快以及全世界对中国关注的升温,对外汉语专业正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因而,如何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切实可行地建设好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应该给以充分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现代的教育观念
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古代文学课的定位多是服务于语言的研究,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留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古代文学课是为学习语言而设置的课型,因而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专业的中国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也将古代文学课边缘化、弱势化和冷漠化。其实,就国内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来说,留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是很感兴趣的,能够流畅地背诵唐代诗歌是他们最骄傲的事情。就世界汉流来看,国外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城大学29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1个;梨花女子大学33个课目中与古文有关的课目有14个。”韩国大学的这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实践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专业中的作用,重新树立古代文学课专业必修的坚实地位。
观念转变最根本的要体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讲授、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借助文学这一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专业基础课。其本质是文学课而非语言课,是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审美鉴赏进而吸收和理解中国文化,具有古代汉语课无法替代的地位。同时,古代文学课和中国文化课也有区别而不能相互替代。中国文化课将“文化”放在第一位,传授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涉及古代文学。但古代文学课在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之外,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辐射出中华传统优秀的精神内核,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是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因而,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中,虽然古代文学课不必像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样占有至少四个学期的学习时间,但也决不能忽视其比重,轻视其地位。高校应利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法将其贯穿到本科四年的学习当中,其中作为必修课的学习时间决不能低于两个学期。
不仅学校应该加强对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重视,任课教师也应在自己备课的教案里以及每一堂知识的传授中增强现代意识,阐明古代文学在该专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实用性,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在国内外文化圈里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二、现代的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古代文学课陷人了一种尴尬和无奈: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只是由于课程安排,为了完成学分,顺利毕业才来到教室,心不在焉地听课,有的学生甚至将其与公共选修课等同视之。古代文学课的这种冷遇与单一僵化的教学内容不无关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是根本。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材为核心而展开。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状是:没有专门的教材。几乎所有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因而,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古代文学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内容。由于专业设置和专业领域的差异,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并不是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去看古代的文学作品。所以,这样不加区分地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作为古代文学课的教材就存在一定的弊端:内容过多、涵盖面过大;缺乏“史”的线索,古代文学课变成了大班的“语文课”或“文言文课”;教材的专业特征不明确,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因此,真正适应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古代文学学科的性质。古代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读本。作家作品的选择要根据课时安排选择每一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有代表性的文体,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能体现中国文化、审美心理的主流。
第二,要注意系统性和时代性。古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整体,教材在编写上应以作品为基点,并以作品为核心辐射出一个面—古代文学的全貌,并尽可能多地丫本现出古代文学所包含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背景下解读文学作品。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的时代性,根据当下世界的变化适当地更新内容。一些固有的陈旧的概念,如反封建制度、批判封建礼教等应适当减少。而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取得的现代成果应该引人进来,将其与古代文学融会综合。
第三,注意跨文化的运用,突出专业特点。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教材在编写上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不同,应着眼于在世界范围内关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阐释应注意多文化的视角与研究。“文了匕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教材应将中国古代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和世界文学融合在一起,从世界范围内给中国古代文学定位。在作品解读别要注意吸收国外汉学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接受情况,从文化心理、思维意识等差异角度选择作家作.
三、现代的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在教学模式中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是富有现代意义的新型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为学而教”,改革传统的“继承性”、“单向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一教材一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格局,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角,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其核心是采取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学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活动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古代文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主要是他人教育,即教师“一唱到底”。主张“自我教育”绝不是说要学生抛弃教师“自修”,而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自教”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内容创设情景、启发思考、引导探索、抓住重点,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内容、原则和注意点,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教师起穿针引线的辅导点拨作用。实施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采取“教师提示一学生自学”式,“学生质疑一教师解答”式,“学生讨论一学生总结”式,“学生试讲一教师评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试讲一教师评论”式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融理论于实践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有大部分是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都反复接触学习的,尤其是名家名作,学生早就耳熟能详。与其教师做重复的“无用功”,不如让学生走上讲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亲身的教学实践,教师作评论引导,在需要的地方扩展已知,增加未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体现了对外的专业特点,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双项能力。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2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策略;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65-02
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教育部门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角度以及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全面的教学。
初中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重点科目,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该模式具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教学理念,关键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效,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将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们能让语文教师这样喜爱,并且很喜欢采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提高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1]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了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初中生面对语文知识,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要集中思维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它可以运用多媒体模式中的动画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就会有更强的探索欲望。
2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武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引进教育工作中,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工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下提高了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呆板的讲解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很多弊端。初中语文知识非常重要,是所有科目中的重点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顺应时代潮流,集中图片、图像、Flash以及声音等特性将语文知识展示出来,并且采用多媒体或者电脑等现代化教育工具,将语文知识中的情景等一一呈现。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单一的教师讲解,教师并没有结合太多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而现在,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使这篇诗词完全有了不一样的讲解。教师配合《水调歌头》的音乐以及精心设计的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展示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讲解知识。尤其是一些千古传唱的句子,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进行全面的背景配合,并运用多媒体形式将文章运用特效来体现出来。
经过教师新颖独特的讲解,加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效功能,学生对这篇诗词有了全新的解释,即: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而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打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3 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
初中语文知识中,尤其是文言文非常让学生头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认识,文言文一直是初中学生非常头疼的问题,其中文言文字词很难理解,有些句子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巧妙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更促进学生对古诗文以及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是掌握语文难点知识的一个良好的教学工具。
如教学《童趣》[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该文言文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整个知识变得活化,教师将文言文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诗词变得简单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看到了文言文中间的含义。同时教师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子以及特殊诗词展示出来,如将“项为(wèi)之强(jiāng)”“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等类似的知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不断地带给学生分析与指导[4]。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促进学生学习
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课本上的知识所束缚,没有太多的课余知识所掌握,这样在语文写作上会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地丰富课余知识,有了课余知识的丰富就会使学生在写作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会掌握更多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很大的影响。
5 例文赏析,促进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赏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分析文章,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写作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给学生一些例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按动鼠标,让学生跟随鼠标来学习。教师运用动画以及切换模式来评改文章,学生集思广益来学习,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好的写作赏析能力。
6 总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本文中只是简单地论述了几点,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而高兴。学生是和笔者每天相处的人,他们不仅仅是笔者的学生,还是笔者的朋友,更是笔者所挚爱的孩子。为了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会在教学中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廖芳华.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庄颖.找准切入点,读懂诗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线性代数 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7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其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对重点、难点生动形象的剖析,为课堂营造生动、和谐、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
1 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及特点
线性代数课程是工科数学的三门主要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涉及行列式、矩阵、n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六大板块。线性代数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具有抽象度高、逻辑性强的特点,同时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板书多,例题的计算量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数学原理的传授,又要使学生及时掌握主要的解题方法,“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 线性代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抽象度高、逻辑性强是线性代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常感觉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容易形成教师主导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有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及文字说明等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比如,在给学生讲授向量线性相关性时,利用动画的形式把这个过程生动的演示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使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加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2.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一直是很多高等学校线性代数课程的一个重要矛盾。而且线性代数课堂教学的上下标符号多,运算繁,板书量大,费时,费力,特别是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以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忙于讲解和书写,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启发式教学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真正用于练习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学习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成快捷、变换灵活等优势进行教学,则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同时增加了更多的讲解和补充其他内容的时间,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进行更多的练习,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3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通过教师讲课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练习的多少突出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重点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通过动画形式、字体大小和颜色以及音响等变化来突出显现。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能力培养
线性代数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渗透到如计算机图形学、密码学、机器人学等众多学科,线性代数的地位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引入线性代数的背景知识和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实验将数学建模引入到教学环节,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如运用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内容建立投入产出模型、Leslie人口模型等数学模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线性代数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3.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形象生动。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使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选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良好的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将概念、定理以及例题写入课件,而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求解更适合利用板书演示,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3.2 多媒体教学的速度与节奏
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控制课堂速度,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体会时间,切忌照本宣科,让学生感觉是在听报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勤提问、多观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要把握课堂节奏,重点突出,通过适当的学生练习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3.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更新
线性代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坚持简洁、大方、适用的原则。字体字号要大方、颜色对比要鲜明,如可采用白底黑字或蓝底白字,重点和难点可以用不同颜色加以强调,声音和动画的运用不要太频繁,证明或分析讲解的过程要逐步显示出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互动中让学生说出来而不是一下子播放出来。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对象,结合课堂效果课后对课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4 结语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诸多的优势,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梁雪.多媒体在数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63-01
新课程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现代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恰当、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可以缩小认知时空,扩大认知领域。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更能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感到“自我安全”的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到知识。现笔者谈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好学、乐学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可见,在课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迅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把他们的思绪从课间的活动中立刻带入到数学学习情境中去,对一节课的成败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动画性,在课始创设一定的情境,迅速对学生产生刺激,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好学、乐学的心理需求,从而主动、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开始前。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学习新的知识。
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展播“小动物们举行骑自行车比赛”的画面――大象骑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老的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猴子骑的轮轴不在圆心的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兔子骑的车轴在圆心的圆形车轮的自行车……
师:大家猜猜看,谁能得冠军?为什么?
顿时,班里七嘴八舌地理论开来,有的说大象,它力气大;有的说第猴子,它精明;……,学生们各抒己见,他们争论不休。
师:同学们!究竟动物们喜欢坐哪辆车,请大家接着观看这几辆车的行驶图。
师继续用CAI课件播放:大象的车,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在行驶时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老虎的车,车轮是三角形行的,车子在行驶时,很吃力,几乎前进不了。(学生看了,哄堂大笑)猴子的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行驶时能蹒跚前行,但也很颠簸;只有兔子的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师:为什么兔子骑的车又快又稳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
这样生动的画面,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有效的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将他们的“心”从课间引到课内。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更加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操作过程,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是学习并掌握数学研究的方法,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尤其是一些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操作、探究时难度大而且不能得到准确的、贴切的信息,这样一来理解知识时就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化静为动,变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的关键是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而“化柱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方法总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生动的感知表象,难点就简单了!
(1)把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上面,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长方体。
(2)把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面与(1)比较,突出变“平”了一点。
(3)把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上面与(2)比较,突出越来越平,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体。……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演示,以实例为先导,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同时进行师生、生生交流,表述总结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轻松,有效地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5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55-02
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重要性、目前的教学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地发展,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校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面向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开设的,希望经过课程的学习能使师范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能力;学会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对课程内容和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认真规划,从而培养符合广大中小学校需求的,教育技术能力应用较强的合格的教师。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师范类专业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公共课,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经常是实践部分学生参与性较高,而对理论部分不感兴趣。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看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从培养中小学教师这个角度出发,到底是应该重理论轻实践还是重实践轻理论,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笔者在高职院校长期担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该如何选择教材才能适合学生?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如何?通过学习,学生有何收获?什么内容学生感兴趣?哪些实验学生有能力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2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实施的阶段
2.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反思性教学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L. W.Villar);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本文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以实践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实践者,两者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反思性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共同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解决教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在“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目标,一起成长。
2.2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阶段
教学活动中反思性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教师结合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教学方法和观点,对将要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计划,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这种课堂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有明确的目的,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打好基础。
2)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即能及时、自主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思、调整。教师要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否与教学中的问题一致出现?如出现偏差原因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指向是否与自己设定的计划有差距?自己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状况是否满意?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如何?能否达到师生共赢、共同成长的目的?如有问题该怎样改进?等等。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
3)教学后的反思。教学过后的反思,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评判性地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记录下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教学的灵感、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的启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3 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3.1 教学前的反思——反思性备课、反思教学对象
1)反思性备课就是反思性地研究教材,仔细阅读、反复理解教材,在“懂”“透”“深”“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性的反思。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习理论,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很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围绕这个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案例或比较等方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对于实践内容的备课,尽量避免 “一刀切”,不能出现“一件衣服让人人穿”的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如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古诗”的课件案例,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件案例。教师要通过准备多样的教学案例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反思教学对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广,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很大,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多元性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对象,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教学策略,尽量用鼓励、表扬、关注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针对语文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学生,由于学生入学前的基础相差较大,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也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同等要求,用同一个教学目标去要求他们,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他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
教师能否针对教材以及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是高职高专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3.2 教学中的反思——反思性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课,它能使教师之前的备课转变成现实的教学质量。在反思性教学实施阶段,教学的各个阶段应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整,因为客观来说教案再完美,也会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机械地讲授知识,而应在教学实施中“本土化”地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教学对象,把握学生的多元性。在教学中的反思归纳起来有三点:1)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2)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师要学会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究;3)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比如在讲解“教学设计”这一课时,课前计划是直接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是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中其他教师是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学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自己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得出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3.3 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概括总结
教学实践结束后的反思是教师最常用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师的课后小结,是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一般都会思考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学到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好?比如在讲解实践内容“形状补间动画”这个知识模块后,教师应该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它跟“动画补间动画”有什么区别?这个内容是通过什么案例讲解的?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案例?学生的操作能力如何?能否完成相关的实践要求?能否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等等。
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反思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的方式,反思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反思与学生的合作情况等问题,可以促使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结束语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让教师在教学实践前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使教学满足学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林,刘慧.反思性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07(11).
[2]牛麟,乔军民.高职高专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4):36-39.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范文6
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语文教学改革要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学习当代国内外有影响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艺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著作,紧密联系语文教学的实际,深入探讨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我认为,与语文教学改革有密切关系的新观念至少有以下八种: 1.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观念; 2.贴近生活,讲求实用,课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育观念; 3.为全面提高未来人才全面素质服务的观念; 4.新的人才观、教材观、质量观; 5.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整体改革的观念; 6.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寓教于学、重视审美情操及协调发展的观念; 7.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乐学的观念; 8.在开发智力的同时,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在学习教育学理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更新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走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第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牵涉的面很广,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改革实践的内容也很丰富。目前,主要应该探索和实践的有以下四 点: 1.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探索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索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之间的关系,精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上讨论、分角色表演、课外小组等活动; 4.探索如何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把精读、略读、速读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古为今用,养成习惯。
我们要科学地对待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吸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的需要,加以借鉴和改造。同时,还要看到这些经验的历史局限性,抛弃那些与时代精神不相符的经验。正如张春林、陈钟梁在《传统语文教学特点之分析》一文中所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高度政治化、伦理化,使它完全成为经学和科举的附庸,最终割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丰富的、有情感的、多方面的联系。”
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些宝贵经验:集中识字个字和写字分别、分步骤教学;阅读训练原则是“文”“道”不可偏废,方法是“熟读精思、博览”;作文训练的原则是“词”“意”并重,步骤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方法是“多做多改”(自己多改)。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它包括:1.认真阅读的习惯;2.认真写作的习惯;3.专心听话的习惯;4.礼貌说话的习惯;5.坚持自学的习惯。
第四,洋为中用,保持特点。
刘国正先生说:“我们的语言同外国的不同,这是我们的语言的特殊性;但各种不同语言又有其共同的地方,这是共同性。我们的语言具备的这两重性,决定着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要以总结自身的经验为着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吸收外来的经验。”放眼一些国家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我们开阔了眼界,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来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
鲁宝元先生在《谈谈国外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文中做了简要的概括:
1.语文教学的改革运动往往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所促成的。而成功的改革往往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阅读训练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语体和实用语体的能力。在写作训练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写一般生活文、意见文的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的能力。在听说训练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说话、讨论、演说、报告等一般说话能力,还要使学生具备把话说得有效、得体的能力,在教材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除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外,增加科技文和实用文的分量。
2.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对整个社会科学基础理论都非常重视。?如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这些学科的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和语文教学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3.大力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不断加强实验的科学性,是国外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条成功的经验。
在借鉴外国语文改革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保持中国语文教学的特点。如:学习借鉴外国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情景教学、分组教学、目标教学、快速阅读等方面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要从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等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改造,有所选择,逐步变成有中国特色的经验。
总之,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既看到十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又看到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回顾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既看到道路的曲折,又认识到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正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认清改革的发展趋势,更新观念,继承借鉴,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