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2
近些年,临床医生渴望对现阶段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有所了解,现将与结核病诊断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细菌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及免疫学逐一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1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首先留取的标本(痰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和各种感染组织等)质量要高,采集、转送正确。检查主要有:
1.1 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主要以萋-尼氏染色镜结果分级报告为标准:1.1.1抗酸杆菌阴性: 1.1.2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1.3抗酸杆菌阳性(1+);1.1.4抗酸杆菌阳性(2+);1.1.5抗酸杆菌阳性(3+);1.1.6抗酸杆菌阳性(4+)。
1.2 分枝杆菌培养:
1.2.1罗氏培养法:它是将结核菌接种在改良的罗氏培养基上,结核菌能选择性地消耗培养基中促进结核菌生长和繁殖的天门冬酰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培养其中天门冬酰胺的消耗量,从而证明有无结核菌的存在。是鉴别死菌、活菌的主要方法,为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培养方法,优点是阳性率比痰涂片高,且价格低,缺点是培养周期长,一般需15-60天。
1.2.2全自动快速结核菌培养系统(快培960):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具有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等功能的新产品,它是采用连续荧光探测技术直接测定伴随分枝杆菌生长所引起02浓度变化以监测培养管内分枝杆菌生长状态,它具有设计原理先进,阳性标本检出时间短,阳性标本检出高,但价格较贵的特点。
2 分子生物学检查
主要包括:聚合酶联反应(PCR),连接酶连反应,链置换扩增基因芯片,基因分裂等。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和杂交技术,通过信号扩增系统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以达到改善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目的。
2.1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是其特点,在临床标本中甚至可直接检测到结核杆菌的特异系列。缺点是不能鉴别是死菌还是活菌,因为单纯的PCR对治愈患者难以评价其临床意义(1)
2.2连接酶链反应 连接酶链反应采用热稳定连接酶,区分DNA序列上仅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尽管没有PCR的高度敏感性,但连接酶链反应具有高识别能力。对于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标本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是有用的结核病初筛的检验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方法,补充了传统的涂片及培养的微生物诊断技术。
3 临床物理学检查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但淋巴细胞一般升高,说明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过程,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的患者积液性质为渗血液,外观呈透明或混浊的草黄或棕黄色,或血性,可自行凝固;比重一般在1.018以上;细胞数一般在500×106/L以上,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多为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可呈淡黄色,压力增高,一般为180~450mmH2O;细胞数增多,一般以(100~500)106/L为多见,以淋巴细胞为主。
4 临床化学检查
4.1酶学检查
4.1.1腺苷脱氨酶(ADA)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的胸腹水ADA活性升高,通常大于40μ/L,胸腹水ADA/血清ADA>1,诊断结核性胸腹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ADA含量也升高。CSF中ADA/血清ADA>1,ADA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4.1.2乳酸脱氨酶(LDH)检查
胸、腹腔积液的患者,检测LDH既可以用于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也可以用于良性胸腹腔积液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胸腹水LDH/血清LDH>0.6为渗出液,胸腹水LDH/血清LDH500μ/L通过为恶性积液。
4.2其它生化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积液检测李凡氏反应阳性,蛋白质浓度多大于30g/L,胸腹水TP(蛋白)/血清TP>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P含量升高,通常大于45mg/dL,而糖和氯化物降低。这是因为结核分技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及丙酮酸。随着CSF中结核菌数增多,CSF中糖浓度相应降低,糖降低的同时,氯离子含量也降低,而炎症导致脑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氯化物粘附在蛛网膜黏连处,氯化物转运发生障碍等原因,导致氯化物浓度降低。
5 病理学检查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以渗出、增生、变质三种为主,上述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病灶中,但通常以一种改变为主,当镜下见到结核性肉芽肿改变、干酪样坏死改变,就符合结核病的诊断,病理检查通常在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上应用,例如:结核球与肿瘤的鉴别,淋巴结核与淋巴结炎的鉴别等。
6 免疫学检查
6.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其原理为IV型超敏反应。常用5TU标准结素(PPD-S)于前臂掌侧中央处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
6.1.1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反应,说明未感染过结核菌;近期(4-8周)感染机体尚未产生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6.1.2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在5-9mm为+阳性,10-20为++阳性反应;说明机体接种过卡介苗或感染过结核菌已康复。
6.1.3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大于20mm(3岁以下婴幼儿大于或等于15mm)或可见水泡、局部坏死都为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存在,可能为抗酸杆菌感染,婴幼儿阳性或强阳性且未接种过卡介苗,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6.2结核抗体检测
结核杆菌感染机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M、IgG、IgA类抗体。研究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IgG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变活动程序存在平行关系,因而目前多以检测各种体液(血清、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中结核IgG水平协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以上是目前结核病患者到医院就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常做的几项检查项目,细菌学检查由于其客观性、直观性,方便性等特点,仍将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基石。分子生物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检查做为必要有益的补充,这些检查技术相结合,将为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结核病监测提供有力的手段,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将发挥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常教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第33卷第11期 。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超声; 脂肪肝;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34-02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有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分。轻度脂肪肝一般无症状,中重度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肝功能损害,如长期不控制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坏死。下面将我院4119名体检者超声检查中发现540例脂肪肝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19例体检者均为我院2008年5~8月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20~60岁农民进行肝胆B超检查者,其中男1866例,女2253例。
1.2 方法 使用e saote MyLab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3.5MHz。嘱检查者空腹,平卧位和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区光点回声强弱、分布及血管网络分布情况等。并注意避免肠气干扰和调节仪器增益,与周围脾、肾实质回声相对照。
2 结果
4119例受检者中,查出脂肪肝540例,占13.1%,其中男263例,女277例,30岁以下患脂肪肝54例,占10.0%。伴高血压39例,糖尿病10例。调查生活习惯长期饮酒超过8年,每日饮酒超过50g酒精量的有222例,占41.11%;喜吃高脂饮食的有149例,占27.59%。实验室检查54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的460例,占85.18%,血清谷氨酰转氨酶(GGT)明显增高的有306例,占56.67%。(2)根据肝脏声像图特点分为三度:轻度脂肪肝150例,占27.78%;声像图为肝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边缘较锐,肝表面光带尚清晰,实质回声呈密集“细点”状,前场增强、远场衰减不明显或轻度衰减,后缘轮廓尚清楚,肝内管道结构显示尚清,或血管偏细。中度脂肪肝206例,占38.14%;声像图则介于轻、重度之间,肝右叶肋下斜径增大,超过14cm,肝缘略钝,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远场1/2衰减,后缘轮廓隐约可见,肝内血管网络细少但可辨认。重度脂肪肝184例,占34.07%;声像图肝脏增大,形态饱满,边缘明显变钝,实质回声明显细密增强,前场呈“云雾”状,远场2/3衰减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缘轮廓显示不清,胆囊壁回声与肝实质回声融合显示不清,部分似胆囊炎。
3 讨论
3.1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2%~4%,内含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当肝内脂肪积聚超过5%时,称脂肪肝。重者可达40%~50%,其中以甘油三酯为主。其病变机制主要为:(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如饮高脂饮食或营养不良时因体内脂肪组织分解,过多的脂肪酸经由血液入肝;或因缺氧致肝细胞乳酸大量转化为脂肪酸;或因氧化障碍使脂肪酸利用下降,脂肪酸相对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如饮酒可改变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使α-磷酸甘油合成甘油三酯;(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缺氧中毒或营养不良时,肝细胞中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输出受阻而堆积于细胞内[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3.2 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 540例脂肪肝患者中长期大量饮酒的222例,占41.11%,其中男153例,明显多于女性,且实验室检查GGT增高明显。超声图像多数为中重度表现,个别表现有酒精性肝硬化趋向。本组病例发现,由于长期饮酒使肝内脂肪合成增加,脂肪从肝脏中的排泄减少,同时酒精还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酶活性,肝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多数病人的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况下戒酒后脂肪肝逐渐消失。但如果长期过度饮酒,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危及人的生命[2]。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应加强宣传饮酒的危害性,使人们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3 脂肪肝与年龄、生活习惯的关系 在本次检查中查出30岁以下患者54例,占全部脂肪肝患者的10.0%,45~60岁430例,占79.62%。提示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改变、饮酒和暴饮暴食,且青年人体力活动和锻炼减少等,都是脂肪肝发病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高度警惕,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3.4 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可通过去除病因和合理饮食调理而恢复正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有效控制体重、戒酒,合理膳食。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新鲜蔬菜、豆腐、水果,有效地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食用各种对肝脏有毒性药物。同时,由于超声可直观地反映肝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应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及早地发现脂肪肝,使脂肪肝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乡镇 动物防疫 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一、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动物防疫队伍青黄不接
从本地已有的资料看,一是乡镇动物防疫队伍老龄化,乡镇兽医的年龄30岁以下的很少,以40~55岁的居多;二是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体制等问题,基层兽医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新鲜血液难以补充,影响了工作开展;三是基层防疫人才缺乏,原有防疫人员不能适应疫病防疫技术发展要求,而新防疫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基层防疫人员素质不高,存在着政治意识不强、文化程度偏低、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疫的意识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生活,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还兼做其他事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发展后劲不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体制改革后组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从人员情况看比较复杂。有从事多年兽医工作的老兽医,也有兼职的或不懂业务知识的人员,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影响,难以吸收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业务培训较少,素质低,专业技能难更新,致使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难于胜任新时期防控动物疫病工作。
2.基层动物防疫难于监管
在农村,畜禽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使养殖者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难以全面推广。现行的动物防疫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制订的动物防疫策略、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够,不能有效打击阻挠、抗拒强制免疫现象。近年来,为鼓励农民养殖致富,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如能繁母猪、新建或改造场区建设、奶牛等补贴,将这些补贴直补到养殖户手中,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但是未能与强制免疫工作结合起来,有的养殖户拿了政府补贴,仍不按照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等工作,出了问题还要求相关部门补偿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赔偿,就到处上访。发生疫情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现象严重,病死畜禽依法处理难,传染源难于得到有效控制,造成动物防疫执法困难。
二、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对策
1.加强宣传,树立兽医队伍的良好形象
加强宣传,加强监督和管理,树立兽医队伍的良好形象。要认真宣传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要帮助畜牧兽医站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票证管理制度、防疫注射规程、检疫规程及动物检疫员管理制度等,通过有效的制度促使其搞好自身监督和管理,使检疫执法人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执法形象,逐步建立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精干、高效的队伍。
2.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培训工作
让广大基层防疫队伍的技术水平得到及时更新,提高对兽医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首先,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兽医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一方面促使基层兽医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另一方面形成广大群众对执政兽医的信任和有效的群众监督;其次,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每年由财政解决一定培训资金,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对于从事畜牧、防疫、检疫、兽药执法以及兽医诊疗等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加强法律及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三,要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追踪国内外最新的疫病防治动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集中培训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在培训的过程别要密切联系大专院校的知名老师,定期强化对基层防疫队伍的培训。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和新旧知识的更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3.强化乡村防疫员队伍管理
村级防疫员队伍作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乡村防疫员队伍管理在整个基层防疫队伍建设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要按照要求制定《乡村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以乡镇为单位与村级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和防疫工作协议书,实行合同化管理,量化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目标,将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加挂畜禽标识、建立防疫档案、监测和报告动物疫情等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将工作绩效与经费补助挂钩。同时,实行动态管理,防疫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调整出乡村防疫员队伍。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技术装备
由于基层兽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手段落后,使得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因此要提高动物检疫队伍的战斗力,不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检疫队伍,而且还要用先进的硬件配套设施加以装备。要多项投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改善基层防疫员的工作条件,为基层防疫员提供服务阵地。如必要的通讯储运设施、影音取证工具,分析检测仪器、快速检测设备和检疫行业标志服装等,各级政府应将此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尽快改善目前基层检疫部门技术装备落后状况,以适应现代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5.建立强有力的考核用人机制
将动物防疫考核结果记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能有效督促政府对动物防疫的重视程度,投资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确保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搞活用人机制。坚持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积极吸收有知识、有经验的畜牧兽医人员进入基层防疫队伍。要实行考录制、聘任制、合同制等灵活的用人机制,严把进口,畅通出口,保持队伍的应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广春.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J].今日畜牧兽医. 2006(06).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Proteus 仿真 仪器设计 元器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2-02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2]。学生必须亲自动手设计硬件电路、编制软件程序,经过反复调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过程不仅周期较长,而且仪器系统硬件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保证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正确性,出现问题后很难确定故障来源,这给仪器的调试带来困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能使用软硬件一体化的仿真软件进行仪器的仿真设计,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不仅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硬件成本也大为降低。Proteus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在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的硬件设计中可以大有作为,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自己的仪器,不受物理器件的限制;同时,利用针对51系列兼容单片机的C语言软件集成开发环境Keil C μVersion,可以开发仪器程序;二款软件有机配合,使本门课程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目的,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软件介绍
Proteus是一款电路仿真软件,它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能够实时仿真包括单片机、ARM在内的多种微处理器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仿真平台,可以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微控制器系统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的电路仿真、软件仿真、系统协同仿真和PCB设计等功能,是目前能够对各种处理器进行实时仿真、调试与测试的EDA工具之一。Proteus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能原理图输入系统ISIS(Intelligent Schematic Input System)和虚拟模型系统VSM(Virtual Model System);另一部分是高级布线及编辑软件ARES(Advanced? Routing and Editing Software),用于设计印刷线路板(PCB)。
Proteus支持第三方的软件编译和调试环境,比较常用的是Keil C51 uVision 开发软件。Keil C51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针对51系列兼容单片机的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其集成开发环境Keil C μVersion的版本不断更新,现在使用较普遍的是Keil C μVision4软件,它支持众多不同公司的微处理器芯片,集编辑、编译和程序仿真于一体,同时还支持PLM、汇编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它的界面友好易学,在调试程序、软件仿真方面具有很好的功能。
Proteus软件用于构建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环境[3],Keil软件主要用于构建软件环境,二者经过有机配合,可以进行仪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联合调试,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虚拟开发平台,验证软硬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使仪器研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Proteus软件仿真的的优势
在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中实验教学环节包含单片机的串口通信、外部中断、并行口、A/D和D/A转换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扩展驱动电路、功能芯片和终端设备如LED、LCD、蜂鸣器等才能组成仪器系统。如果初学者开始就加工制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电路板加工完后,具有不可逆性,功能固定,很难重复利用;二是器件焊接后难以拆取,不便于更换;三是电路设计的正确性难以保证,不能方便更改设计方案。这些不仅增加了硬件成本,而且开发周期较长,学生的收获也会事倍功半。如果利用实验箱进行教学,在不考虑其价格的情况下,由于硬件实验箱资源、结构、功能都已固定,学生在做实验时虽然可以直观的看到一些物理元器件,并动手进行端子连接、操作按钮等实践活动,但对仪器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很难有全面的概念,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4,5]。采用Proteus 软件仿真给初学者进行硬件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首先设计方案可以随时改变,元器件可以随意更换,不受固定板子的限制,可以反复纠正错误、改进设计方案,没有硬件成本的顾虑;二是整个仪器的设计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规划方案、选择器件、进行接口连接,很容易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系统的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三是不同仪器的电路有共性特征,可以把已有的设计方便的改造成其它仪器;最后Proteus 提供了丰富的仿真工具,包括探针、多种激励源、可视化显示器件等,具备硬件实验箱所没有的功能,给学生进行仪器设计提供了便利手段。
3.仿真仪器设计实例
下面通过四通道数据采集器设计实例说明利用Proteus设计仪器的过程。
3.1功能要求
(1)采用四路16位高精度ADC芯片ADS7825完成对四路模拟量信号的采集,模拟电压信号采用电位器进行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10.24V。
(2)采用Proteus中的字符点阵液晶显示器LM044L作为输出器件,分行显示各通道的采集的数据,其格式如图1中LCD所示。
3.2 电路设计
Proteus 在绘制硬件原理图时与DXP、EWB 等类似,都要先从软件包的器件库里选取所需的元器件,然后拖放在绘图区适当的位置,最后编辑元器件的参数,并实现电路连线等步骤。
按照功能要求要求,列出所需的元器件清单,如表1 所示。
根据清单,将元件库中的符号模型添加到对象选择器窗口,在Proteus ISIS工作区绘制原理图并设置如表1中所示各元件参数,完整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电路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AT89C51的复位电路、模拟量输入电路、AT89C51与ADS7825转换器的接口电路和AT89C51与LCD的接口电路。ADS7825与AT89C511单片机的引脚连接关系可由图1看出,通道选择由P3.1和P3.0组合控制,单片机P2口在传送高8位地址的过程中,对ADS7825的控制命令也附加在其间,实现对ADS7825的启动转换以及数据读取等操作。很明显这里ADS7825与MCS-51单片机的连接属于并行存储器扩展连接范畴,按照ADS7825的时序要求及存储器扩展地址确定方法,可以确定转换启动端口、高8位数据读取端口和低8位数据读取端口的地址分别为8FFF、9FFF和BFFF。
3.3软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通过查询方式读取ADS7825 的转换结果,由于转换结果为十六位数据,所以必须分两次来读取转换结果的高8位和低8位数据,然后再将高8位和低8位拼接成16位数据,经过量度变换后输出到LCD上进行显示。
软件分为三个部分:主函数、数据采集函数、LCD显示函数
主函数主要完成液晶显示器的初始化、分通道数据采集及送显示任务,主函数流程如图2(1)所示。
数据采集函数实现不同通道数据的采集任务,首先发出对应通道的P3.1、P3.0输出值,然后发出启动转换命令,AD开始工作后要不断查询转换结束标志,转换结束后分别读取数据的高8位和低8位,并组合成16位数据,接着要进行整型数据到字符串的转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液晶显示器显示字符的需要。该函数流程如图2(2)所示。
LCD显示函数较为简单,主要完成把各通道采集的数据送到LCD对应的行位置显示。
3.4仿真效果
在Keil μVision4下进行程序编辑,将生成的HEX加载到Proteus的单片机中,然后进行仿真运行,调节四个电位器,可以看到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各通道数据的变化情况,图1中LCD显示的数字是电位器在某一位置时的A/D转换结果。
4.结论
利用Proteus 仿真软件进行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不存在硬件材料消耗和元器件质量影响、损坏等问题,所做设计具有重构性,它丰富的器件库和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仪器设计的精髓,较快实现从理论抽象到具体仪器跨越,预先看到“真实的仪器”,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捷径,对智能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键芳.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贾振国.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江世明.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应用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政府不断支持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崛起。而在近几十年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建筑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所以依照目前形势,各建筑企业也在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向管理要效益。由于建筑企业的广泛存在,提醒建筑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本文对目前国内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2、 建筑管理的职责与任务
所谓建筑管理,就是指建筑企业对项目施工生产的技术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的总称,其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运用技术活动产生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任务,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科学的运用管理的手段和智能,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的技术法规、规范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的技术工作和要求,促进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和规程,同时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质量与进度、技术与经济、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3、 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目前正处于一个无规可寻、无据可依的缺陷状态,这种现象导致建筑管理中机构重叠、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层出不穷,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可以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适当的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技术、人员与安全。
3.1 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涉及到许多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体质不健全。建筑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进行工程管理的基础,建筑项目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体制,建筑项目管理仍然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比如,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切实的运行,自检、报检程序未严格履行,技术交底制度未落实,奖惩制度、激励机制不兑现等。
(2)相关职责履行不够。大部分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对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制定了相应的职责,但这些职责还是没能很好的履行。如影像资料没有及时进行分类归档造成遗失,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对现场已经形成的技术资料及时归档,质量管理部门对发现的质量缺陷不上报而自行处理等。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属于复杂多样的具体工作,因此,建筑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将环境、资金等因素很好地结合,将建筑管理中的技术工作、工程工作都认真地做好,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保证工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均纳入受控范围。
3.2 建筑人才管理不合理
建筑业不仅是构成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也为国内综合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盾支持。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作业量大,操作程序较为繁杂,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而国内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还不够,导致建筑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差。相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来说,这很难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宁肯低薪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很一般的人员进行管理,也不愿花钱聘请专业管理人才,就是这种传统的旧观念和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大力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所以使得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养不高,执行力度不够。因此,建筑管理单位应对建筑管理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建筑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保证建筑管理工作安全、正常、有效率地进行。
3.3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对经验的总结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或其建筑工程项目部在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之后,对在工作实践中收获的经验与教训没有采取必要的保存措施,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技术经济数据、施工技术管理资料以及施工过程中所提出的合理化意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存档,有的即使是进行了总结和存档,也只是当成摆设,没能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需要工程项目部门的不懈努力,还需要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水平,只有足够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内部合力,有效地发挥施工技术管理的效能和作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提供充分的技术保证。
3.4 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还缺乏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的机构与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也很紧张,再加上没有具体的处罚依据,监督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一些地区因为存在着严重的保护主义,为确保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纵容部分招商项目、个体投资项目、旧村改造、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这样的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进行安全监督。
4、建筑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4.1健全建筑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相对健全的建筑管理体制,因此,要想保障建筑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进行,就必须要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能够有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从管理层入手。实行项目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体制,健全并着力贯彻和落实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约束管理层人员对建筑工作的大力监督和管理,如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找到问题来源并予以解决。其次,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过硬了,才能加强对下属部门的管理,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相互提醒和监督,建立一支高效高素质的建设团队,将每个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最后,要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的进度,并定期检查项目进展以及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及安全条例,掌握建筑的实际情况,落实好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并管理好细节部分,保障整个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4.2 挖掘人才, 强化人才应用观念
做任何一份工作,人员管理都是工作的基础。在建筑管理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强化人才的应用观念,增加管理工作者数量,针对不同的等级,指派各个岗位的管理者,做好分工和把关工作,各司其职,设立专门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好的促进建筑流程作业的顺利进行。另外,建筑工程的人员管理主要应该从近外层关系协调、远外层管理协调、内部关系协调这三方面着手,处理好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部门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经理部门同作业层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高新引进国际人才和装备,实现人才储备能力的提升。
4.3强化安全意识
无论在怎样的作业环境下,一定要随时随地高度保持安全意识,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实际建设中,应确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中的法律法规,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上岗考核,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在各部门之间大力推广和宣扬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把保护自身与他人安全的思想贯彻到每个员工身上。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筑企业只有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大量培养优秀人才,强化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抓好每一道工序,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在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参考文献:
[1] 杨学兵.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设管理,2012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胸透;摄片;CT;呼吸道;异物
[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16-03
The value of the different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on chest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non-metallic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ZHAI Feng, XING Chengyan, CAO Xinshan, WANG Xu
(Department of Radiograph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different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on chest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non-metallic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The different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findings of non-metallic body in trachea or bronchus of 57 cases proved by tracheobronchoscop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xamine method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erent radiological examine method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hest fluoroscopy group was 66.0%, that of chest radiography group was 22.2%, and CT group was 100.0%. Conclusion: CT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approach in diagnosing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becaus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est fluoroscopy and chest radiography.
[Key words] Chest fluoroscopy; Chest radiography; CT;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y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多发生在小儿[1]的气管及支气管,临床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笔者搜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57例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病例,就其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6个月~29岁,平均3.1岁。有异物吸入史者51例,表现为阵咳或呛咳、发热或呼吸困难等, 异物停留时间1 h~8个月,其中,24 h以内者24例,24 h~1周者20例,1周以上者7例;6例异物吸入史不详,表现为反复咳嗽及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57例均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异物种类:葵花籽24例,花生米13例,西瓜籽10例,食物残渣8例,碎木屑1例,塑料笔帽1例。
1.2 方法
1.2.1 全部病例临床均为明确有呼吸道异物而申请胸部X线检查;胸透、摄片、CT检查数分别为47、18、18例,其中,首选胸透、摄片、CT检查分别为41、10、6例,首选透视不能明确者8例再选摄片检查,首选摄片不能明确者6例再选透视检查,透视和(或)摄片不能明确者12例再选CT检查。
1.2.2 胸透和摄片分别由主治医、技师完成,分别观察和摄取胸部吸气、呼气双期正位相。CT检查部分使用GE双螺旋,部分使用GE 64层螺旋CT机;于平静呼吸状态下螺旋扫描;患者仰卧位,先获取定位片,扫描范围从气管入口至下叶各基底段开口以下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130 mA,螺距1,视野(FOV)25~50 cm,双螺旋机检查者层厚及重建间隔3~5 mm,64层螺旋机检查采用层厚0.625 mm。
1.2.3 胸透和摄片主要观察呼吸道异物所致的间接征象:纵隔摆动、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CT图像,通过调节阈值,范围-400~-700 Hu,结合原始轴位图像以及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 逐级观察气管、支气管内有无异物及气道腔有无狭窄(图1~3)――气道异物的直接征象;并观察纵隔双边征象(图1)、双肺密度――肺气肿(图3)、肺炎、肺不张和等气道异物所致的间接征象。
1.2.4 胸透结果根据原有记录,摄片及CT检查者由三位主治医师分别重新观察取得最终结论,X线检查结果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能确定气道异物并能区分位于左右肺者为正确。
2 结果
2.1呼吸道不同部位异物及不同方式检查结果
见表1~4。
2.2 各种方法的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胸透、摄片、CT检查各组总诊断正确数分别为32、4、18例,其中各组首选检查诊断正确数分别为29、4、6例,各组再选检查诊断正确数分别为2、0、12例,各种检查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6.0%、22.2%、100.0%,总正确率为93.0%(53/57),其中4例影像检查未确诊,而经支气管镜证实。
3 讨论
异物吸入呼吸道,因其大小可位于不同部位。本组病例异物主要位于主支气管(42例)和主气管(8例)。一般认为支气管异物右侧较左侧多见,因为右支气管同气管连接较直,气管腔也较左侧大,所以气流大,异物易被吸入[2],本组右支气管异物 22例,左支气管异物 20 例,双侧支气管异物4 例,右侧多于左侧,与此理论基本一致。呼吸道吸入异物后腔变狭窄,呼吸道黏膜受异物刺激产生水肿加重狭窄程度,从而发生完全性或部分性阻塞。根据阻塞程度可产生纵隔摆动、肺气肿、肺不张及肺部感染。一般认为纵隔摆动为其特有。本组病例,单侧支气管异物42例发现纵隔摆动39例,双侧支气管异物4例发现纵隔摆动2例,主气管异物8例均未见纵隔摆动。故笔者认为纵隔摆动的发现几率随异物位置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即纵隔摆动常见于单侧支气管异物,少见于双侧支气管异物,不见于主气管异物。分析原因如下: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呼气和吸气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使纵隔向两侧摆动。即异物固定,呼气时气管狭窄,空气排出受阻,患侧肺内压力大于健侧,纵隔摆向健侧;异物活动, 异物随吸气下降,吸气时空气受阻,患侧肺含气量较健侧少,深吸气时纵隔向患侧移动。异物位于双侧支气管时,呼气和吸气时两侧胸腔压力差可能减小或消失,使纵隔摆动不明显。异物位于主气管发生部分阻塞时,吸气和呼气双肺均无压力差产生,无纵隔摆动。
呼吸道异物的最有效诊治方法是支气管镜检查,但检查技术及设备要求高、风险大、易出现全身麻醉意外、喉水肿、气胸等手术并发症。故临床在拟诊呼吸道异物使用支气管镜诊治前多选择胸部X线检查。
呼吸道异物的胸部X线检查方法主要有胸透、摄片和CT。本组病例所用CT设备为双层或64层螺旋机。由表4可以看出,胸透、摄片、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差别很大,分析原因如下:
对于呼吸道非金属异物,胸透和摄片主要通过观察纵隔摆动,结合肺气肿、肺不张、肺感染来推断异物的有无和位置。上面已分析,纵隔摆动的出现与异物的位置关系密切。当异物位于单侧支气管时,因大部分可见纵隔摆动而诊断;异物位于双侧支气管时,因纵隔摆动显示几率减少而较难诊断;异物位于主气管时,因不产生纵隔摆动而漏诊。本组单侧支气管、双侧支气管和主气管异物病例首选胸透、摄片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3%、57.1%、33.3%、未测、0、0。可见胸透和摄片对单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较大,而对非单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本组病例中单侧支气管异物,胸透和摄片的首选、再选诊断正确率差别也很大,分别为90.3%、50%、57.1%和0。可见摄片对单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远不如胸透。原因可能为:①本组摄片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不全面性;②摄片不比胸透那样反复对比观察有无纵隔摆动和肺气肿的存在;③摄片技术不当,降低了诊断正确率。
CT检查不仅能观察呼吸道异物的间接征象――纵隔摆动双边征[3]、肺气肿、肺不张、肺感染,更可直接显示异物及异物造成的呼吸道气腔变窄情况。所以呼吸道非金属异物CT检查的诊断依据不局限于异物的间接征象,诊断正确率不受异物位置的影响,从而较胸透和摄片能明显提高。本组病例达到了100.0%。
CT对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的检查优势明显,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应注意以下技术的运用:①扫描范围要足够[4],笔者认为从气管入口至下叶各基底段开口以下水平较理想;②注重多平面,特别是平行于呼吸道的冠状面[5]的图像重建;③全范围观察,观察时注意调节阈值[6]范围在-400~-700 Hu, 注意原始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结合, 注意气道异物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合,观察时要有发现复杂异物的意识。
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呼吸道异物的位置与出现纵隔摆动的几率关系密切,胸透和摄片对无明显纵隔摆动的非单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CT检查发现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不受纵隔摆动出现的限制,三者比较,CT优势明显。故呼吸道异物患者在支气管镜诊治前行胸部X线检查时,应首选CT检查,以便及时、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8-186.
[2]童成命,卜雨华.支气管扩张合并肺出血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2):51-52.
[3]王学廷,丁炜.气管、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210-211.
[4]舒畅,岳建国,贺锋.螺旋CT仿真内镜对非金属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248-249.
[5]刘军,张文奇,杨振岭,等.冠状位CT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6):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