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的意义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2

近些年,临床医生渴望对现阶段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有所了解,现将与结核病诊断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细菌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及免疫学逐一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1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首先留取的标本(痰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和各种感染组织等)质量要高,采集、转送正确。检查主要有:

1.1 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主要以萋-尼氏染色镜结果分级报告为标准:1.1.1抗酸杆菌阴性: 1.1.2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1.3抗酸杆菌阳性(1+);1.1.4抗酸杆菌阳性(2+);1.1.5抗酸杆菌阳性(3+);1.1.6抗酸杆菌阳性(4+)。

1.2 分枝杆菌培养:

1.2.1罗氏培养法:它是将结核菌接种在改良的罗氏培养基上,结核菌能选择性地消耗培养基中促进结核菌生长和繁殖的天门冬酰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培养其中天门冬酰胺的消耗量,从而证明有无结核菌的存在。是鉴别死菌、活菌的主要方法,为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培养方法,优点是阳性率比痰涂片高,且价格低,缺点是培养周期长,一般需15-60天。

1.2.2全自动快速结核菌培养系统(快培960):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具有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等功能的新产品,它是采用连续荧光探测技术直接测定伴随分枝杆菌生长所引起02浓度变化以监测培养管内分枝杆菌生长状态,它具有设计原理先进,阳性标本检出时间短,阳性标本检出高,但价格较贵的特点。

2 分子生物学检查

主要包括:聚合酶联反应(PCR),连接酶连反应,链置换扩增基因芯片,基因分裂等。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和杂交技术,通过信号扩增系统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以达到改善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目的。

2.1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是其特点,在临床标本中甚至可直接检测到结核杆菌的特异系列。缺点是不能鉴别是死菌还是活菌,因为单纯的PCR对治愈患者难以评价其临床意义(1)

2.2连接酶链反应 连接酶链反应采用热稳定连接酶,区分DNA序列上仅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尽管没有PCR的高度敏感性,但连接酶链反应具有高识别能力。对于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标本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是有用的结核病初筛的检验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方法,补充了传统的涂片及培养的微生物诊断技术。

3 临床物理学检查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但淋巴细胞一般升高,说明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过程,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的患者积液性质为渗血液,外观呈透明或混浊的草黄或棕黄色,或血性,可自行凝固;比重一般在1.018以上;细胞数一般在500×106/L以上,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多为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可呈淡黄色,压力增高,一般为180~450mmH2O;细胞数增多,一般以(100~500)106/L为多见,以淋巴细胞为主。

4 临床化学检查

4.1酶学检查

4.1.1腺苷脱氨酶(ADA)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的胸腹水ADA活性升高,通常大于40μ/L,胸腹水ADA/血清ADA>1,诊断结核性胸腹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ADA含量也升高。CSF中ADA/血清ADA>1,ADA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4.1.2乳酸脱氨酶(LDH)检查

胸、腹腔积液的患者,检测LDH既可以用于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也可以用于良性胸腹腔积液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胸腹水LDH/血清LDH>0.6为渗出液,胸腹水LDH/血清LDH500μ/L通过为恶性积液。

4.2其它生化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积液检测李凡氏反应阳性,蛋白质浓度多大于30g/L,胸腹水TP(蛋白)/血清TP>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P含量升高,通常大于45mg/dL,而糖和氯化物降低。这是因为结核分技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及丙酮酸。随着CSF中结核菌数增多,CSF中糖浓度相应降低,糖降低的同时,氯离子含量也降低,而炎症导致脑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氯化物粘附在蛛网膜黏连处,氯化物转运发生障碍等原因,导致氯化物浓度降低。

5 病理学检查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以渗出、增生、变质三种为主,上述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病灶中,但通常以一种改变为主,当镜下见到结核性肉芽肿改变、干酪样坏死改变,就符合结核病的诊断,病理检查通常在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上应用,例如:结核球与肿瘤的鉴别,淋巴结核与淋巴结炎的鉴别等。

6 免疫学检查

6.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其原理为IV型超敏反应。常用5TU标准结素(PPD-S)于前臂掌侧中央处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

6.1.1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反应,说明未感染过结核菌;近期(4-8周)感染机体尚未产生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6.1.2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在5-9mm为+阳性,10-20为++阳性反应;说明机体接种过卡介苗或感染过结核菌已康复。

6.1.3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大于20mm(3岁以下婴幼儿大于或等于15mm)或可见水泡、局部坏死都为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存在,可能为抗酸杆菌感染,婴幼儿阳性或强阳性且未接种过卡介苗,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6.2结核抗体检测

结核杆菌感染机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M、IgG、IgA类抗体。研究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IgG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变活动程序存在平行关系,因而目前多以检测各种体液(血清、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中结核IgG水平协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以上是目前结核病患者到医院就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常做的几项检查项目,细菌学检查由于其客观性、直观性,方便性等特点,仍将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基石。分子生物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检查做为必要有益的补充,这些检查技术相结合,将为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结核病监测提供有力的手段,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将发挥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常教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第33卷第11期 。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超声; 脂肪肝;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34-02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有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分。轻度脂肪肝一般无症状,中重度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肝功能损害,如长期不控制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坏死。下面将我院4119名体检者超声检查中发现540例脂肪肝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19例体检者均为我院2008年5~8月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20~60岁农民进行肝胆B超检查者,其中男1866例,女2253例。

1.2 方法 使用e saote MyLab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3.5MHz。嘱检查者空腹,平卧位和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区光点回声强弱、分布及血管网络分布情况等。并注意避免肠气干扰和调节仪器增益,与周围脾、肾实质回声相对照。

2 结果

4119例受检者中,查出脂肪肝540例,占13.1%,其中男263例,女277例,30岁以下患脂肪肝54例,占10.0%。伴高血压39例,糖尿病10例。调查生活习惯长期饮酒超过8年,每日饮酒超过50g酒精量的有222例,占41.11%;喜吃高脂饮食的有149例,占27.59%。实验室检查54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的460例,占85.18%,血清谷氨酰转氨酶(GGT)明显增高的有306例,占56.67%。(2)根据肝脏声像图特点分为三度:轻度脂肪肝150例,占27.78%;声像图为肝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边缘较锐,肝表面光带尚清晰,实质回声呈密集“细点”状,前场增强、远场衰减不明显或轻度衰减,后缘轮廓尚清楚,肝内管道结构显示尚清,或血管偏细。中度脂肪肝206例,占38.14%;声像图则介于轻、重度之间,肝右叶肋下斜径增大,超过14cm,肝缘略钝,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远场1/2衰减,后缘轮廓隐约可见,肝内血管网络细少但可辨认。重度脂肪肝184例,占34.07%;声像图肝脏增大,形态饱满,边缘明显变钝,实质回声明显细密增强,前场呈“云雾”状,远场2/3衰减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缘轮廓显示不清,胆囊壁回声与肝实质回声融合显示不清,部分似胆囊炎。

3 讨论

3.1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2%~4%,内含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当肝内脂肪积聚超过5%时,称脂肪肝。重者可达40%~50%,其中以甘油三酯为主。其病变机制主要为:(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如饮高脂饮食或营养不良时因体内脂肪组织分解,过多的脂肪酸经由血液入肝;或因缺氧致肝细胞乳酸大量转化为脂肪酸;或因氧化障碍使脂肪酸利用下降,脂肪酸相对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如饮酒可改变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使α-磷酸甘油合成甘油三酯;(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缺氧中毒或营养不良时,肝细胞中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输出受阻而堆积于细胞内[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3.2 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 540例脂肪肝患者中长期大量饮酒的222例,占41.11%,其中男153例,明显多于女性,且实验室检查GGT增高明显。超声图像多数为中重度表现,个别表现有酒精性肝硬化趋向。本组病例发现,由于长期饮酒使肝内脂肪合成增加,脂肪从肝脏中的排泄减少,同时酒精还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酶活性,肝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多数病人的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况下戒酒后脂肪肝逐渐消失。但如果长期过度饮酒,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危及人的生命[2]。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应加强宣传饮酒的危害性,使人们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3 脂肪肝与年龄、生活习惯的关系 在本次检查中查出30岁以下患者54例,占全部脂肪肝患者的10.0%,45~60岁430例,占79.62%。提示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改变、饮酒和暴饮暴食,且青年人体力活动和锻炼减少等,都是脂肪肝发病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高度警惕,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3.4 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可通过去除病因和合理饮食调理而恢复正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有效控制体重、戒酒,合理膳食。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新鲜蔬菜、豆腐、水果,有效地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食用各种对肝脏有毒性药物。同时,由于超声可直观地反映肝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应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及早地发现脂肪肝,使脂肪肝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TCL协议 NS2 仿真教学

一、引言

TCP,即传输控制协议,是目前网络上使用最多的一种传输协议,它与IP协议相结合,组成了因特网协议的核心。TCP协议采用各种机制(如采用序列号、确认、滑动窗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来保证端到端结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只能从理论上分析TCP协议的各种机制,无法使用试验手段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原因是构建一个试验的网络环境是非常困难的,即使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获得, 然而这种非理想的场景中影响因素众多, 学生难以了解到各种因素带来的真正效果[1]。因此,大多数学生感觉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此教学使得学生索然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2]。

目前,网络仿真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上。网络仿真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构造网络拓扑、实现网络协议的模拟网络行为,它包括网络拓扑仿真、协议仿真和通信量仿真, 模拟网络流量在实际网络中传输、交换等的过程[1]。它能获取特定的网络特性参数, 进而可对网络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3、4、5]。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仿真软件是NS2[6]。它是一款源代码开放且免费的模拟软件,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使用和修改其源代码,因此使用NS2来构建特殊的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变得既灵活又方便迅速[7]。

因此,将网络仿真软件NS2应用到TCP协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Nam工具的动画演示可以清晰地向学生演示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同时,通过对比演示和仿真结果的追踪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各种环境或因素对TCP协议及各种机制的影响,以及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从而能切身体会和理解网络基础理论的实质,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形象化,把枯燥的网络原理具体化。

二、TCP协议的网络仿真教学

(一)网络仿真模型

在采用NS2仿真模拟TCP协议的教学过程中,所建立的网络仿真模型包含两个传输节点n0和n1、路由器n2和接收端n3,其中n0到n2之间与n1到n2之间的网络带宽都是2Mbps,传输延迟时间是10ms。网络架构中的带宽瓶颈在n2到n3之间,带宽为1.7Mbps,传输延迟的时间为20ms。所有链路的队列管理机制都是采用DropTail方式,且n2到n3之间的最大队列长度是10个数据包的长度。

此外,在n1到n3之间的固定传输速率的连接(Constant BitRate,CBR),采用UDP传送数据,传送速度为1Mbps,每个数据包大小为1Kbytes。CBR是在0.1秒开始传送,在4.5 秒结束传输。在n0到n3之间进行FPT连接,采用TCP传送数据,每个数据包长度为1Kbytes。FTP是在0.5秒开始传送,4.0秒结束传输。

(二)Nam动画演示

为了让学生理解TCP和UDP数据流的流向、数据包丢弃等状态,采用动态显示工具NAM运行网络模拟仿真所产生的NAM文件,并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截取了2个关键帧,如图1、图2。其中红色的小方块表示UDP数据流,蓝色的小方块表示TCP 数据流,蓝色的小斜(竖)线条表示TCP应答包(ACK),而大方块(红色或蓝色)表示因为队列满而丢弃的数据包。

从图1中,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TCP协议采用序号--确认的机制来实现相邻结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在TCP协议中,发送方将每个已发送的报文段备份在自己的发送缓冲区里,并且在收到相应的确认之前是不会丢弃所保存的报文段的。同时,发送方在每一个报文段发送完毕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假如定时器的定时期满而关于报文段的确认信息尚未到达,则发送方认为该报文段已丢失并主动重发。接收端在正确收到报文段之后向发送端回送一个确认(ACK)信息。此外,为了避免由于网络延迟引起迟到的确认和重复的确认,TCP规定在确认信息中捎带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使接收方能正确地将报文段与确认联系起来。如在图1中,节点0向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包(蓝色的小方块表示)后,节点2向节点0发送一个ACK确认包(用蓝色的小斜/竖线条表示)。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随着数据流的递增,开始出现网络拥塞现象,并发生数据包丢失现象(图2),这是由网络带宽受限、缓冲区大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但当发生网络拥塞后不久,网络似乎恢复了正常,这是因为网络数据包减少的原因,即TCP使用慢启动机制,在链路上只有少量的数据包发送,但随后又出现网络拥塞的现象。这种拥塞现象周而复始,直到FTP传输结束后,网络才恢复了正常。

在NAM动画演示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调整,如单独演示两个节点的发包情况,以及中间节点的存储转发、丢包等多种情况。这样,学生会很直观、真实的理解所学内容。

(三)静态数据分析

除了采用Nam工具向学生动画演示TCP协议的运行过程外,仿真模拟的另一个目标是对模拟仿真产生的数据跟踪文件(简记为TR文件)进行静态分析,即采用Grep或Gawk数据处理工具对TR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所得的结果采用Xgraph或Gnuplot绘图工具,以静态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或者让学生学会静态分析,以便得到关于TCP协议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

1)序号与确认

图3是采用Gawk工具从TR文件中提取与TCP数据流相关的部分数据。在TR文件中,每一条记录表示一个事件,其中第一个字段表示数据包事件发生的原因,r表示数据包被某个节点所接收,+表示入队,-表示出队,d表示数据包丢失。第二个字段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字段三表示事件发生的起始地点;字段四表示事件发生终端地点;字段五和字段六分别表示包的类型和大小;字段七表示包的标识;字段八表示包属于哪一个资料流;字段九和十分别表示数据包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它的格式是(节点编号.端口号),最后两个字段分别表示包的序号和ID。

从图3所示的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0.5秒,节点0经节点2向节点3发送一个大小为40的连接请求(第一、二行),第三、四行表示节点3经节点2向节点0发送一个ACK包,表示同意建立连接。从第五至八行表示节点0经节点2向节点3发送两个数据包,而第九到十二行表示节点3经节点2向节点0回送两一个ACK包,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楚的向学生解释TCP的三次“握手”和序号与确认机制。

2)窗口与流量控制

在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并不一定有相同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了避免数据发送过快而超过对方的接收能力,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接收方在TCP的包头里面通告了发送方自己的接收窗口,也就是还能够接收的最多的数据包,这样TCP就不会过度发包而超过对方的接收能力。但在通信的过程中,接收端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上限值(可增大或减小)。

窗口的大小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那么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有越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图4是在链路n2-n3之间只传输TCP数据流时,节点0的发送窗口为20(在图中用w20.tr表示)和30(在图中用w20.tr表示)的平均网络流量对比图,从图中可知,发送窗口为30的平均网络流量开始时高于发送窗口为20,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时其流量明显低于发送窗口为20,表现出极差的性能。从中可以看出,采用滑动窗口机制虽然可以对网络进行流量控制,但滑动窗口的尺寸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之下,当超过该数值时,网络的性能会急剧恶化。

四、小结

采用网络仿真工具NS2,不仅可以向学生动画演示TCP协议的运行过程,而且可以将TCP协议的序号--确认的机制、窗口与流量控制和动态拥塞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静态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静态分析,以便得到关于TCP协议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通过网络仿真模拟,对TCP协议中关于流量控制、网络拥塞相关原理进行验证,使学生深入理解带宽、传输速率、缓存等资源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同时,通过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控制机制,解决网络传输性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提供动手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规律。

*本文得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改课题和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1C0221)的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柯宗武,洪家平,童钰,陈年生,董武世.基于NS2的网络教学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65-69

[2]弋改珍.网络仿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2):120-124

[3]张遥,王群.用NS2开发计算机网络性能测试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60-62

[4]包斌,詹自熬.ns2深度探索及在网络传输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9,42(5):155-160

[5]陈春梅.基于NS2的网络仿真与性能分析[J].通信技术,2010,43(8):48-50

[6]The Network Simulator-ns-2.isi.edu/nsnam/ns/

[7]张琪,谢慧,聂峰.基于NS2的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0):144-146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Proteus 仿真 仪器设计 元器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2-02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2]。学生必须亲自动手设计硬件电路、编制软件程序,经过反复调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过程不仅周期较长,而且仪器系统硬件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保证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正确性,出现问题后很难确定故障来源,这给仪器的调试带来困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能使用软硬件一体化的仿真软件进行仪器的仿真设计,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不仅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硬件成本也大为降低。Proteus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在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的硬件设计中可以大有作为,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自己的仪器,不受物理器件的限制;同时,利用针对51系列兼容单片机的C语言软件集成开发环境Keil C μVersion,可以开发仪器程序;二款软件有机配合,使本门课程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目的,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软件介绍

Proteus是一款电路仿真软件,它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能够实时仿真包括单片机、ARM在内的多种微处理器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仿真平台,可以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微控制器系统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的电路仿真、软件仿真、系统协同仿真和PCB设计等功能,是目前能够对各种处理器进行实时仿真、调试与测试的EDA工具之一。Proteus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能原理图输入系统ISIS(Intelligent Schematic Input System)和虚拟模型系统VSM(Virtual Model System);另一部分是高级布线及编辑软件ARES(Advanced? Routing and Editing Software),用于设计印刷线路板(PCB)。

Proteus支持第三方的软件编译和调试环境,比较常用的是Keil C51 uVision 开发软件。Keil C51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针对51系列兼容单片机的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其集成开发环境Keil C μVersion的版本不断更新,现在使用较普遍的是Keil C μVision4软件,它支持众多不同公司的微处理器芯片,集编辑、编译和程序仿真于一体,同时还支持PLM、汇编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它的界面友好易学,在调试程序、软件仿真方面具有很好的功能。

Proteus软件用于构建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环境[3],Keil软件主要用于构建软件环境,二者经过有机配合,可以进行仪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联合调试,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虚拟开发平台,验证软硬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使仪器研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Proteus软件仿真的的优势

在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中实验教学环节包含单片机的串口通信、外部中断、并行口、A/D和D/A转换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扩展驱动电路、功能芯片和终端设备如LED、LCD、蜂鸣器等才能组成仪器系统。如果初学者开始就加工制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电路板加工完后,具有不可逆性,功能固定,很难重复利用;二是器件焊接后难以拆取,不便于更换;三是电路设计的正确性难以保证,不能方便更改设计方案。这些不仅增加了硬件成本,而且开发周期较长,学生的收获也会事倍功半。如果利用实验箱进行教学,在不考虑其价格的情况下,由于硬件实验箱资源、结构、功能都已固定,学生在做实验时虽然可以直观的看到一些物理元器件,并动手进行端子连接、操作按钮等实践活动,但对仪器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很难有全面的概念,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4,5]。采用Proteus 软件仿真给初学者进行硬件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首先设计方案可以随时改变,元器件可以随意更换,不受固定板子的限制,可以反复纠正错误、改进设计方案,没有硬件成本的顾虑;二是整个仪器的设计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规划方案、选择器件、进行接口连接,很容易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系统的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三是不同仪器的电路有共性特征,可以把已有的设计方便的改造成其它仪器;最后Proteus 提供了丰富的仿真工具,包括探针、多种激励源、可视化显示器件等,具备硬件实验箱所没有的功能,给学生进行仪器设计提供了便利手段。

3.仿真仪器设计实例

下面通过四通道数据采集器设计实例说明利用Proteus设计仪器的过程。

3.1功能要求

(1)采用四路16位高精度ADC芯片ADS7825完成对四路模拟量信号的采集,模拟电压信号采用电位器进行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10.24V。

(2)采用Proteus中的字符点阵液晶显示器LM044L作为输出器件,分行显示各通道的采集的数据,其格式如图1中LCD所示。

3.2 电路设计

Proteus 在绘制硬件原理图时与DXP、EWB 等类似,都要先从软件包的器件库里选取所需的元器件,然后拖放在绘图区适当的位置,最后编辑元器件的参数,并实现电路连线等步骤。

按照功能要求要求,列出所需的元器件清单,如表1 所示。

根据清单,将元件库中的符号模型添加到对象选择器窗口,在Proteus ISIS工作区绘制原理图并设置如表1中所示各元件参数,完整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电路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AT89C51的复位电路、模拟量输入电路、AT89C51与ADS7825转换器的接口电路和AT89C51与LCD的接口电路。ADS7825与AT89C511单片机的引脚连接关系可由图1看出,通道选择由P3.1和P3.0组合控制,单片机P2口在传送高8位地址的过程中,对ADS7825的控制命令也附加在其间,实现对ADS7825的启动转换以及数据读取等操作。很明显这里ADS7825与MCS-51单片机的连接属于并行存储器扩展连接范畴,按照ADS7825的时序要求及存储器扩展地址确定方法,可以确定转换启动端口、高8位数据读取端口和低8位数据读取端口的地址分别为8FFF、9FFF和BFFF。

3.3软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通过查询方式读取ADS7825 的转换结果,由于转换结果为十六位数据,所以必须分两次来读取转换结果的高8位和低8位数据,然后再将高8位和低8位拼接成16位数据,经过量度变换后输出到LCD上进行显示。

软件分为三个部分:主函数、数据采集函数、LCD显示函数

主函数主要完成液晶显示器的初始化、分通道数据采集及送显示任务,主函数流程如图2(1)所示。

数据采集函数实现不同通道数据的采集任务,首先发出对应通道的P3.1、P3.0输出值,然后发出启动转换命令,AD开始工作后要不断查询转换结束标志,转换结束后分别读取数据的高8位和低8位,并组合成16位数据,接着要进行整型数据到字符串的转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液晶显示器显示字符的需要。该函数流程如图2(2)所示。

LCD显示函数较为简单,主要完成把各通道采集的数据送到LCD对应的行位置显示。

3.4仿真效果

在Keil μVision4下进行程序编辑,将生成的HEX加载到Proteus的单片机中,然后进行仿真运行,调节四个电位器,可以看到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各通道数据的变化情况,图1中LCD显示的数字是电位器在某一位置时的A/D转换结果。

4.结论

利用Proteus 仿真软件进行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不存在硬件材料消耗和元器件质量影响、损坏等问题,所做设计具有重构性,它丰富的器件库和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仪器设计的精髓,较快实现从理论抽象到具体仪器跨越,预先看到“真实的仪器”,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捷径,对智能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键芳.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贾振国.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江世明.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应用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智能化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设备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06-02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药房的智能化建设,并将药房智能化系统纳入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药品管理现代化。使药品管理更规范,药学服务更有效,患者用药更安全、治疗方案更合理,医院药房的智能化成了当前医院药房发展的新方向[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与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年的共同研究开发,于2011年3月完成了智能化药房系统的建设并顺利投入了正常运营。系统的建立给医院药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智能化系统的使用,推动了药房工作模式变革,使药房从内部管理到对外服务都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笔者通过半年的实践,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探析智能化建设对促进药房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1智能化药房系统的简况

1.1工作原理:储药槽式智能化药房采用重力落药原理,将药盒侧立摆放在与水平方向有一定侧角的储药槽中,利用抽屉格码放的原理,一次性可以出库不同种的多盒药品。该类型的智能化系统由自动上药系统、密集存储系统、自动出药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处方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与医院HIS系统等组成,配备有一台快速上药、发药机和四台药品智能存取机,整个系统占地约10平方米,储存约500个品种的药品,可操作药品数为智能化药房系统收载药品数的80%以上。以负责门诊药房八个发药窗口的工作。

1.2系统应用:门诊药房配置的智能化系统是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基于ROWA系统自行研制开发的机械手式智能化药房系统。进、出药系统相对独立,可同时进行两方面运作。进药系统可以将同种药品一次性多盒进行入库,自动完成药品的检测、分类及进药工作。快速发药系统采用密集斜槽式存贮方式,对医院药房盒装药品进行自动存贮和发送,用量特别小的盒装药品不在其中。药品智能化存取系统以垂直旋转进行认址,可负责异型包装药品的发送,包括用量大的针剂和少量小用量的盒装药品。药片分包机将药片或胶囊散装在特制的罐体中,罐体的底部有转动的闸板控制药片的漏出,每台设备上安装可储存上百种药品的罐体。通过对每个罐体底部闸板的控制来实现药片的自动分拣。

1.3操作流程:数据库通过屏幕显示药品信息、储存状况及储存位置等药品基本信息。根据操作提示控制机械手自动进行上药,此过程既是系统快速出药的前提,同时也是系统药品入库过程,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数据支持。电子处方通过医院HIS系统的处方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预配方”模式,系统接受服务器传来的收费指令,在3秒内完成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再通过内部传动装置,药品输送到指定位置,供窗口药师核对发药。

2智能化系统对药房管理产生的影响

2.1药品调配:一套IRON-快速发药系统组合四套智能化存取系统进行药品的调配。四套智能化存取系统分成两套组合同步调剂,各组对应前台三个发药窗口,优化和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分包机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人工摆药的高差错率[3]。国外文献表明:采用单剂量摆药模式,差错的发生率可以从31.2%下降到13.4%,甚至从每日1次下降到每周1次[4]“预配方”模式与智能化的结合大大降低了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2.2药品效期:药品效期管理不善会导致药品失效。而传统的药品有效期管理环节繁杂,过程冗长,而智能化药房系统摒弃了手工统计方式,即时实施药品有效期智能化管理。即系统自行对药品效期进行筛选,通过设置按药品有效期预警,直接体现药品“先进先出”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每一盒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药品补充:盒装药快速发药系统、智能存取系统中储存药量不足时,系统通过管理机自动报警,并显示所需添加药品的信息清单,药师根据上药清单从二级库中领取药品添加到设备中。上药人员对每天的出药、上药数量进行统计,还可随时查看当天药品使用情况及库存。

2.4药品质量:智能化药房系统从多角度确保药品质量合格。首先它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立体型仓库,内部洁净。其次,系统内的药品可与药房内的其它区域划分开来,分隔了人流、物流。通过系统内部温度、湿度恒定控制系统,使系统内的温度与湿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药品的储存质量。药片分包机消除了手工摆药所造成的药品间交叉污染;消除了药师用手拿药,有效控制了药品污染。

3窗口服务

智能化药房系统为药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和用药服务提供时间保证。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快捷、安全的药房管理在患者中产生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服药标签的自动生成,有效地减轻了药师工作强度,使患者更为清晰从标签了解服药方式。体现了药房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性化服务理念,转变了药师的服务意识,拓宽了药师的工作职能。

4工作环境

智能化药房系统可根据药房的实际空间量身定做,系统充分利用了空间的纵深,对药品发挥密集式储存功能,使药房工作空间更为宽敞。由此对药房进行整体规划,设置了药品调配区、药物咨询区、药品储存区、二级库区等,药房新的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

5系统特点

防震减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Multisim电工电子教学 虚拟实验 计算机仿真分析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目前,各个院校许多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本课程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形式,但是由于本学科理论性较强,所以电工电子课程便成了学生们怕学、难学好的一门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我们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传统的电工电子的教学模式、结合目前各个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发展和实验室硬件条件,我们应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手段,将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有十分的必要性。

二、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的好处

1.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难度也较大的课程,如果课堂上处理不好,容易使学员失去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有利于形象化教学,吸引学员的兴趣。

2.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有利于开阔学员的视野。比如,软件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仪表,这些虚拟仪表与现实生活中的仪表使用方法相似,而有些高级仪表,价格非常昂贵,现实生活中由于经费问题,我们可能无力购买,而软件中给我们提供了这种高级仪表的使用方法。

3.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一台PC机和一个仿真软件就相当于一个可以移动的功能非常强大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因此,这给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目前,实验室所能开设的电工电子实验,都可以在该软件中仿真。

4.仿真实验没有干扰信号,比真实的实验更能反映实验的本质,更加准确、真实、形象。而且仿真实验不需要真实环境的介入,软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气元件,而且实验过程中也没有元件的损耗,实验室维护管理将更加方便。

总之,将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于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下面,我就以multisim9.0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该软件的用法。

三、Multisim仿真软件使用方法简介

Multisim9.0易学易用,它的交互性的操作界面和日常生活中常用软件的操作界面相似,主界面由菜单栏、主工具栏和电路窗口等主要部分组成。

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电路窗口的设置。

2.原理图的编辑。这儿主要包括元件的调用、电路的连接等。

3.结合软件中的虚拟仪表和软件提供的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仿真。

因此,要初步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熟悉元器件库。Multisim9.0教育版中,给用户提供了6000多种电子器件,这些器件放在了14个元器件分类库中,因此,用户在编辑电路原理图的时候,是否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需要的元器件,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Multisim软件提供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Multisim软件提供了很多的分析方法,比如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傅立叶分析、噪声分析、直流扫描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十几种分析方法,对于其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要熟练掌握。

掌握各种虚拟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在Multisim软件中,给用户提供丰富的虚拟仪表。比如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功率计,双通道示波器,四通道示波器,波特图示仪,频率计数器,IV分析仪等将近20种电工仪表,掌握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也是掌握这个软件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应用举例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也是电工电子课程中经常开设的一个实验电路。下面我们就对该电路进行仿真。

1.启动Multisim软件。软件启动后,操作界面如图1.1所示:

2.电路操作界面的设置。

如果是初次使用Multisim软件,需要将电气元件的符号设置为DIN标准。电路窗口的大小,采用默认值即可。

3.编辑原理图。

这是电路仿真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对元器件库比较熟悉,才能准确、快速的找出所需的电路元件。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中,所需要的器件有:220V、50HZ单相交流电源、变压器、二极管整流桥、470uF的电力电容、100欧姆电阻各一个、普通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500欧姆和1000欧姆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双通道示波器一台。

在元件库中找到需要的元器件,编辑电路图后,电路如图1.2所示:

4.电路仿真。利用示波器观察整流、滤波和稳压的效果。

①不加滤波、稳压环节,整流波形如图1.3所示。

②整流后,按A键将开关A闭合,接入电容滤波环节,负载电压波形如图1.4所示。同时也可以按C键,调节负载电阻R2的大小,观察滤波效果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

③按space键,在滤波环节后,加入稳压环节,负载端电压波形如图1.5所示。

通过仿真,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整流、滤波和稳压的波形,基本可以达到本次实验的目的。当然以上仅是以一道例题,简单讲解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Multisim软件的功能决不仅此而已,要想应用好该软件,必须要多钻研、多学、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