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1
根据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课堂授课时,首先应对其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对中医护理学基础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点讲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操作进行讲解,让学习更加直观,增强感性化认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避免重复讲授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把有限的教学学时用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学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医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更新自己的知识,多了解、多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地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作为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知识的同时,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临床操作技术,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因此,在备课时,每课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了解在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掌握更多的内容[1]。其次,丰富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一名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然后再对问题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明确基本概念。中医护理学基础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课堂授课时可以结合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做好这些基本概念的讲解工作,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中医学基础学科,是高等医学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理论性强、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中,要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临床护理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论结合实践,教与学并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在讲授放血疗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事先选择好适宜此方法的学生为演示对象,进行现场讲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点讲明,亦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其次,要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支点,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抽象、枯燥,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如中医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针刺、刮痧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有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后期的临床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2
高护的全称即高级护理,高级护理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高护:临床医学、护理学。主要课程:英语、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各位选择护理专业的同学可以系统的掌握医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各种实验室技能,以及护理方面的各种理论、观念和临床操作本领,对医学有全方位的理解和重点掌握。
(来源:文章屋网 )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会,教学改革
妇产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的护理及相关理论体系。妇产科护理学研究女性在生命各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及时、准确地对女性的健康问题作出判断,为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1]。因此,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应培养出适合临床护理需要的专业知识过硬、护理技术精湛、临床思维清晰、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笔者从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工作作一回顾。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体会
1.1教师必须强化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
现阶段的临床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扎实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还需对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知识都有涉及。与此同时,这些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以敏锐的洞察力捕获学科前沿信息,并时刻关注临床新指南、新技术的应用等,与时俱进地及时整理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1.2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必须有充分的前期知识积累。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医学基础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都已大部分掌握。比如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部分,要求学生能对以前学习的解剖学、生理学重新温故知新,在此基础上侧重于女性的独特解剖生理等方能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产科、妇科的常见病种时,更需运用健康评估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知识要点,因此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期间就要一步步稳扎稳打地系统学习。医学知识总是环环相扣,不容半点懈怠。
1.3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占有一定比例。
在大力鼓励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块在目前依旧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学环节中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妇产科护理的启蒙者,通过教师认真讲授,学生可以知晓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和临床运用规律,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避免在以后的自主性学习中走过多的弯路。
1.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教学事半功倍。
通过历年教学观察,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实物、图像、视频,开展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声形并俱的妇产科标本、图像、视频使学生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强化了记忆效果。如观看正常分娩、剖宫产手术等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分娩的经过,提高感性认识,有利于课题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特点,也可以使学习达到直观、生动、灵活的效果,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1.5重视实训教学。
妇产科学是一门对实际动手、动脑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训教学正是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重要环节,通过有目的的实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实境中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开设相应的实验和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专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产前检查、产程观察、异常产褥的临床表现、产科常见手术配合、妇科常见疾病见习、病例分析等。
1.6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课后及时复习,不断总结消化,强化基础记忆。知识的牢固记忆及掌握,仅靠听课时间是不够的。每次课后必须花费一定时间,结合教材、笔记,课后不断反复强化复习,学会主动归纳,总结要点。妇产科的知识其实非常有意思,和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的人息息相关,所以,在上课饶有兴趣的基础之上认真巩固复习,一定能收获颇多,从而不断反思,触类旁通,系统掌握。推荐学生做一些配套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有利于系统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上和教师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讨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1.7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临床指南也在不断更新。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内容有限,仅靠课堂时间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知识肯定不能满足以后临床工作及研究需求,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反思批判精神,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以安全、有效、合理地护理患者为追求。积极参加妇产科实验及创新课题研究,努力培养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意识,并从中磨砺学习者的科学精神。
2.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1适度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掌握学习技巧,令事半而功倍。除了总论的内容,各论的体系非常相似,不外乎概述、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这几个环节,因此,学生在学习各论常见病种的过程中,就按照这个体系记忆掌握。一些学生认为,护生不是医学生,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发病机制不需要学习,其实不然,只有切实理解发病的原因、机制,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临床表现,才能理解为何要这样治疗护理。因此,虽然教学大纲并未对发病机制有过多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理清思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积极开展高仿真模拟训练。
实践性教学是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解决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与学生人数较多之间的矛盾,可以提供类似临床真实场景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本校护理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妇产科护理模拟实验区除设有产床、婴儿辐射保暖台、抢救车、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呼吸机、输液泵等常规设备之外,还配有SimMom综合模拟人,以及配套设置了设备控制室、多媒体同步示教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采用SimMom综合模拟人系统的高仿真训练。高仿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备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每个班级开展模拟教学的课时数偏少,如若在今后的实践课时中多增加高仿真模拟的次数,势必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需要设计并积累不同案例,尽可能模仿出真实的复杂的临床环境,同时,努力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案,切实强化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2.3确立更合适的评价体系。
学生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2]。其构成包括学情分析、学生作业、各种测验、课堂讨论、实践成绩、PBL评价成绩、病例讨论等,记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4
课程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15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5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护理技能实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课堂实训技能教学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为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好充分准备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护理技能实训 护理学基础教学 重要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满足病人基本需要的一门学科[1]。护理技能训是护理学基础课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护理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是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的综合与集中表现,尤其在中职学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技术操作能力,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
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看,护理技能实训不仅具有认知和教导学习方法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过程等方面的教学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实训技能教学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关键的一点是在平时教学中要关注护理技能实验,真正认识到实训的教学功能,充分创造让实训“开口说话”的机会。
1 护理技能实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1.1 从中获取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护士。 护理技能实训具有直观、动手性强等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静脉输液为例,教师在教学生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时,若采用板书教学就显得比较抽象,教师的语言及绘图无法描述血管的实际形态与特点,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触摸对方的血管,找到可以穿刺的血管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更容易是学生掌握静脉穿刺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也为后续的临床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而且有的还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学习氛围不浓厚。而心 理学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的,怎么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护理学基础课堂上加入技能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拾级而上,步步前进,逐步深入,最后能够学会老师教给的应用知识及技能,独立完成一项护理操作,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在讲授备用床的铺法时,先给学生看一张已经铺好的备用床,四角方正,床单位整洁美观,激发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
1.3 渗透人文主义关怀:由于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护理对象是人,对人就要具有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人文意识渗透在平时的各项实训操作中。提倡人道,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视每一位服务对象为具有人性特征的个体,为具有各种需求的人,从而尊重个体,注重人。提倡人道,也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不论贫富与种族,积极救死扶伤,为人们的健康服务[2]。护士在护理病人时更要注意到病人的需求,避免在护理操作中给病人造成身心伤害。例如在灌肠的护理操作中,要教学生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操作动作要轻巧稳重,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2 利用课堂实训技能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1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安排合适的技能实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知识,在技能实训中感受护理知识的魅力,体验自己动手操作所带来的快乐,不知不觉中认识学习知识,掌握重点内容,而达到重点内容重点记忆的目的,将教学难点在技能实训中转化为容易理解部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技能实训教学效果和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2 在教师演示下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毕后,相应的观看教师技能演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记忆内容将熟记内容加强理解记忆,而遗漏内容可以轻易找出,为复习打下伏笔,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通过反复观看教师演示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模仿标准技术操作,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3 为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护理技能实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护理技能操作的规范流程,同时还给了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其有针对性的训练某些临床常用技术,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让学生多练习,从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训练,进入临床后能够完全胜任护理工作,游刃有余,避免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的发生。
总之,在中专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要采取技能实训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乐学、善学,充分发挥护理技能实验在护理学基础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中西医结合
高等中医院校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是每一名护理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战斗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优势,就是质量,就是水平。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用人单位、服务对象及国际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一、中医、西医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比较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课程比西医院校的课程多一套中医基础课和中医临床护理课程,使得学生课业负担重,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西医护理知识相互融会贯通。故应优化整合中西医课程,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
二、护理院校本科实践教学状况
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将生产实习安排在最后2个学期,这样的安排,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轻视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临床问题有机结合,也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护理学的实践性,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护理学专业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获取临床经验,学会临床决策,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评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能力。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
1、建立课程体系,体现6个特点
第一,突出办学特色: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强化实践,加强人文,注重素质,体现个性;第二,符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第三,突出护理学专业的特点,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第四,强化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计知识模块,特别注意知识模块的完整性,淡化学科界限;课时按必备知识决定,课序按知识传授逻辑设计;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要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以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水平为原则;选修课课程的制定要按照知识模块和知识背景设计,可采用学分制。第五,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采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第六,优化有限教育资源。
2、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新模块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由4个模块组成: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中医护理学模块。
3、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改革思路
根据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应拓宽护理人才人文素养的知识面,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使培养的护理人才适应于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
4、专业基础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就是使培养的护理人才具备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掌握护理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议浓缩西医基础内容,使其贴近护理临床工作;护理学导论安排在第2学期;护理学基础安排在第3,4学期,实训内容从开课到实习前保持连续性;临床营养学安排在第6学期。
5、专业课模块改革思路
(1)开设专业课的目的:使学生学习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工作方法;满足不同护理对象的需求,做好专科护理;培养护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2)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1:2;教学方法可选择PBL、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法。考核办法采用试卷、作业、实训及见习等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6、中医护理学模块改革思路
护理本科生就业考试凸显出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体现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并重:继承和创新并重,教学和教学研究并重;实现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变。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心智健康成长,激发潜能,贮备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课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
四、课程改革紧扣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所需的教学时间后,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紧贴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各课程单元的讲授要点。确保课程讲授要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下知识点的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层次地轻松掌握各个知识点。教材编写应采用“订单式生产”,即首先明确本专业的知识点和掌握程度后,向具备资质的知识单元的主讲人提出“订单”,有针对性地编写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教材。在组织教学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时,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意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既要衔接好讲授内容,又要摒弃重叠内容。
以上为针对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供大家讨论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韩丽沙,郝玉芳.商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医教育,2002,21(6):36-37.
[2]徐桂华.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中西医结合商素质护理人才[[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