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竞争力 融资

市场分析认为,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出现大幅负增长状况,一方面这是货币政策造成“存款负利率”局面所致,更受到收费等综合因素影响。为此,监管层应该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入多元多层次竞争提高银行服务水平。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规模和前景,确实已经居于国内各行业前茅,这也意味着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就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言已经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过犹不及”的新问题。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境外媒体经常说中国国有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但近几年,银行业不仅在国内业绩突出,而且在规模上也逐渐居于全球前列,并且由于国际化步伐有限,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过多影响。表面看,推动银行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不良资产重组、促进业务创新等措施,是促使银行业转变形象的原因;从深层次看,则与真正把追求利润目标融入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之中,并且与银行高管业绩密切结合有关。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强大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看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赶上了2003年到2007年左右的全球经济高增长周期,中国经济即使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没被从根本上动摇基础。二是银行经营机制发生了一些切实转变,市场化运营框架基本建立。三是遇到全方位的行业保护,包括利率市场化缓慢、市场进入与退出受到严格控制等。四是在新的地方竞争格局下,银行业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金融产业化运营的核心主体,其自身也成为GDP竞争中的主力贡献者。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第二个因素导致的银行利润增加显然是好事,但其他几个因素却值得深思。一方面,由于还没有真正经历一次深刻的经济周期波动,体会长期经济下滑的冲击,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还难以让人信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银行业,银行更承担了很多在国外由政府财政承担的任务,并且在改革中形成了坚固的利益格局,政府对于其保护也日益加重。虽然在银行业内的竞争似乎逐渐加剧,但对实体部门来说,银行业在给其金融“输血”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抽血”的弊端,典型的就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换句话说,在行业过度保护的情况下,银行业对于上游资金提供者和下游资金需求者都拥有绝对的谈判优势,使其在获得额外“保护利润”的同时,却对实体部门和居民都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以通过上市改制来强化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上一轮银行改革,已经需要进行新的反思了。为避免各界对于“暴利”的质疑,解决其带来的潜在负面问题,应该一方面改变银行现有业务模式,并真正减少行政性干预;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完善银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

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据银行业内专家表示, 2004年开始,银行建设大量电子网络、取款机,网上电子买卖逐步代替分支行的网点。银行的先进电子与信息化系统却没有降低相关交易成本,银行业内的服务收费项目从2003年仅300多种,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从宏观层面而言,银行自身服务的不到位也是导致资金大量流出银行,间接催生了民间拆借市场乱象。

实际上,业内对银行问题的反应在银行存贷款业务中已可见一斑,包括个人与企业在内的业务实际上都受到银行业服务态度的影响。据申银万国等机构测算,相对于银行对个人储户收取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外,银行对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收取的费用更是多如牛毛。因此,调查发现,受到存款负利率与银行收费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主决定自行支配资本使用权后,企业在相关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同时双双下降,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央行数据披露,2011年10月、11月国有大型银行存款负增长,各家银行的数额在20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

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体制创新不断获得突破,产品结构也日益多样化。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银行业仍存在诸多对金融创新的体制性约束。在金融手段创新工具如电子、网络技术方面,外资银行科技水平高,网络银行已经形成。通常外资银行利用卫星传输、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不设分支机构的条件下,就可在异地代替分支机构承办大量业务,弥补网点少的缺陷。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目前,金融环境导致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认为,监管层应该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入多元多层次竞争提高银行服务水平。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银监会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敏锐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危机感和执行力,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谋划银行下一阶段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2

关键词:现金服务;满意度;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4;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190-03

引言

我国实体经济持续高增长促进了国内银行业的繁荣,但现在面对次贷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同时,外资银行在服务方面的优越性对中资银行造成了一定冲击从而导致优质客源流失。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银行抢夺、维护和发展有限的、宝贵的客户资源成为各银行发展的关键。

银行服务接触直接决定着银行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客户的后期选择。而现金服务满意度影响着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整体感知。特别是在现金流通量不断增加、现金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现金服务满意度水平的高低对银行的发展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银行业有必要在传统现金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现金服务,扩大现金服务的外延,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户好评,减少客户流失。

一、理论依据

满意度是基于内心感受做出的主观评价,主要是基于人的预期与实际感知的比较。例如,John&Sheth(1969)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某种商品或服务使用后的一种反馈,是对购买商品或服务实际使用效果与购前的比较性评价;Fornell (1992)、Kotler (1995)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效果与顾客的期望进行比较后产生的综合性评价。

现金服务伴随着货币交易的出现而产生,且随着货币制度、货币职能的转化其内容得以不断扩展。将满意度理论应用在银行业现金服务之中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Van Hove(2007)在现金与信用卡服务的对比分析中提出,银行应提高现金服务水平,而不是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Peter(2010)对移动现金服务进行了财政分析,分析了肯尼亚点对点式的现金服务,得出移动现金服务对资本运转、现金流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结论。张弘芬(2009)对普洱市流通中现金服务及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改善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和质量,改进残损人民币兑换服务,加强人民币反假行动的建议。芮加清、杨维群、郑钧(2013)在对人民币服务质量分析中运用SEM模型对影响人民币服务质量的技术质量、功能质量、责任质量及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并找出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对现金服务顾客满意度的量化分析。上述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说明研究满意度评价及应用探索具有现实性。

二、银行业现金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银行业现金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出发点,结合建立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典型性、科学性、独立性、层次性的原则,从影响银行业现金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如客户期望、环境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与工作效率、旧币和残币的回收、不同券别现金兑换、信息宣传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建立银行业现金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如表1。

(二)指标的量化、权重及指数计算

将测度指标按照0—10分的标准,让客户根据所接受服务的体验和感受对某银行所辖营业所进行评价打分,准确揭示客户对银行所提供现金服务的看法。

权重的确定采用多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层次分析法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后,构造对比矩阵,求解对比矩阵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1.构造对比矩阵

其中,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程度,uij的取值常用1—9的标度法(i,j=1......n)。

2.求解权重系数

通过对比矩阵进行以下处理,求解得到的特征向量γ(γ1,γ2……γn),即为权重系数向量:

在求解得到权重向量之后还需通过检验确定一致性(即uij=ui*uj)。构建一致性检验需引入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构建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则认为比较矩阵具有一致性,即所求权重是正确的。其中,CI=(λ-n)/n-1为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RI的取值可以查表获得。

在指标权重确定后,就可以计算客户对现金服务的满意度。构建满意度指数S,则S=γi*ui。

三、银行业现金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银行现金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用来测度客户对现金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提升银行业现金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可具体解决以下问题。

(一)了解银行当前的现金服务状况

通过对现金服务满意度的测评有助于银行了解当前现金服务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找出客户对现金服务不满意之处;通过提升现金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以此为基础,可测度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及时进行危机管理,稳定和扩大客户群体。

(二)了解客户的现金服务需求,增强个性化服务

在实际测评中,即使某银行的服务按规定要求做得到位,但现金服务工作满意与否受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特征的影响,单一的服务仍难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诸如银行为大宗客户(如VIP客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一样,银行业未来抢夺客户的竞争也需要为普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普通客户的多种需求,以此提升普通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如针对特殊人群或遇到紧急情况的客户的应急服务等。

(三)加强现金服务监管,促进提升服务质量

在实际测评中,现金服务质量管理是加强现场管理、完善一线服务的关键,银行可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监管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管理效用最大。如在银行现金服务中客户服务等候时间过长一直是银行营业网点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营业网点可通过测评数据查找问题,采用诸如在ATM机业务分流、高峰期客户进行客户现金服务指导、增设应急通道、高峰期开放更多窗口等措施针对性解决该问题。同时,该项测评也可作为银行对营业网点或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计入季末、年末对网点服务的质量考核之中。由于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不同,本项测评还能对影响该银行现金服务质量高低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促进指导银行进一步做好市场细分,有效满足定位市场(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Peter Lyons.A Financial Analysis of Mobile Money Services [J].Communications,2010,(3):29-40.

[2] 芮加清,杨维群,郑钧.基于SEM模型的人民币现金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金融纵横,2013,(2):83-89.

[3] 李津.中国商业银行服务接触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4] 张弘芬.对普洱市流通中现金服务及管理现状的调查及建议[J].时代金融,2009,(3):117-118.

[5] 赵勇.优化我国多元现金服务供给的思考[J].金融实务,2011,(12):73-76.

[6] 李津.银行服务接触、顾客情感与满意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1,(8):102-106.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3

银行服务乱收费一度乱象纷呈,广受诟病。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是:银行是否遵守相关法规,价格信息披露是否规范,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是否得到保障,银行服务价格内部管理是否到位等。此次的《办法》和《目录》,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打开方便之门——对于消费者来说,新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有哪些亮点与变化?它的出台能否惠及城乡居民与企业?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亮点解读

亮点一: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

据2月15日《经济日报》消息,随着《办法》的出台实施,消费者将拥有一个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的账户,小额账户管理费也将免除。

2003年6月,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赋予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

与《暂行办法》相比,《办法》明确、细化了商业银行服务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价格目录,同时要求银行在调整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时须征求相关客户意见。

“此次纳入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范围的,是客户普遍使用的基础银行服务价格。”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将涵盖13个收费项目,其中政府指导价7项,政府定价6项。此外,金融消费者将新享有2个免费项目: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年费。

根据发改委、银监会公布的《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为银行客户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包括部分转账汇款、现金汇款、取现和票据等服务项目,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按《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执行。目录规定,个人跨行(含同城或异地)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最高50元封顶,对公跨行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200元封顶。

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免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本行签约开立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含退休金)账户,每月前2笔且每笔不超过2500元(含2500元)的本行异地取现手续费。

新规还规定:除了信用卡、贵宾账户之外,各家银行至少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的账户,其中包括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

两部门还要求商业银行为银行客户提供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服务并收费的,应事先通过网点或电子渠道等与银行客户签约;未与银行客户签约的,不得收费。

政府定价包括6个收费项目:支票、本票、汇票挂失费都将按票面金额0.1%收取,不足5元收取5元;支票工本费每份0.4元,本票、汇票工本费每份0.48元。

虽然《暂行办法》要求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价格目录。随着近年来银行大量的业务变化,在缺少目录细则的情况下,监管难以有效覆盖银行的服务收费状况。

对此,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表示: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项目多集中在结算业务,此次政府定价对此作出相应调整,银行客户普遍使用的个人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取现手续费由市场调节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

亮点二:“谁委托、谁付费” 消费者免交代缴代扣手续费

“除了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服务价格,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张满英表示,通过实行市场调节价,鼓励商业银行竞争、业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市场选择。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代收代缴业务。今后,消费者通过银行办理代缴、代扣、代收、代付业务时,不再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办法》要求,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商业银行不得向委托方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收取委托业务相关手续费。

“如果你去购物,在商户的银联POS机上刷卡消费,这时银行不能从你卡中扣除手续费,这个费用要由委托银行的商户出。”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代收水、电、燃气等费用,代付工资、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也要按“谁委托、谁付费”原则收取。

“有人认为:这样一来,金融消费者减免了费用,银行会减少收入,其实不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这一规定使委托方、银行、消费者三方在便利化下实现共赢。如果重复收取手续费,会损伤消费者刷卡消费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商户业务;另一方面,商户业务量缩小也会导致银行获得的手续费减少。

同一银行不同分支机构收费标准不一的乱象也广受诟病。北京市东城区李彤女士曾因出国去银行开立存款证明,她发现同一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收费竟从20元到50元不等。最终,她因开户行限定,被迫接受某网点的50元收费要求。

“此后,分支机构多头定价将不存在,由总行统一定价。”银监会表示,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应当由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和调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如因地区性明显差异需实行差别化服务价格,应由总行统一制定并进行公示。

亮点三:银行服务收费更公开透明

除了减免部分费用外,针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名目多、不透明的现状,《办法》更是强硬提出:要严格规范银行服务收费的信息披露行为。“知情权是消费者金融权利的基石,缺乏知情权,选择权也无从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办法》重点强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并规定银行要多渠道、多方式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今后,商业银行向消费者披露的信息范围也将扩大。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价格、适用对象,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文件文号、生效日期、咨询的联系方式等,都必须向消费者披露。

商业银行如果提高实行市场调节价,或设立新的实行市场调节价服务收费项目,消费者将至少提前3个月获得公示信息,获知途径包括书面、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合同约定等。

宗良表示,随着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调节价会呈现多元、竞争格局。面对同一业务类型,消费者将有不同的选择,这时信息公示就尤为重要。“在选择上采用市场化方式,出现纠纷后才有可能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

五花八门的银行收费乱象

据近日新华社报道,截止1月底,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违规乱收费的64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经济制裁总额8.25亿元,其中直接退还企业4.09亿元,罚款4.16亿元。

发改委称,去年9月组织了30个大的循环交叉检查组,大概有上千人的检查队伍对商业银行开展检查,覆盖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26家城市的商业银行,几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检查发现银行收费种种乱象:

乱象一:借贷款之机捆绑强制收费屡禁不止

有的银行的分行、支行三个月收5笔财务顾问费。“一年交一笔还可以,我们一查正好三个月有五次贷款,贷一次收一次。我们检查发现这样的收费基本没有提供服务,就是只收费不服务的问题比较普遍,少则几万,多的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有的银行服务是象征性的。”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这样举例。

2012年初,银监会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七不准”和“四公开”,通知重点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现行收费服务价目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及时自查自纠。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收费价目名录,并统一执行。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应在每次制定或调整价格前向社会公示,充分征询消费者意见后纳入收费价目名录并上网公布,严格按照公布的收费价目名录收费。此外,各项服务必须“明码标价”。

“那个时候也处罚过一批银行,但是不该收的费用还是在收,只不过方式变得更为隐蔽了。”杭州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比如一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考核,会要求贷款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去找黄牛买存款,通过黄牛把钱存到银行,就不容易被查出来。据了解,去年在杭州市场上,这个买存款的配比甚至高达75%。

这意味着企业如果想从银行获得1000万元的贷款,就必须为银行找来750万元的存款。而通过黄牛买存款要支付的费用可能高达3%。也就是说,这1000万元的贷款,需要企业付出20多万元的额外费用。

乱象二: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让客户吃哑巴亏

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名目繁多,部分国有大银行收费项目高达400多种。很多收费看似“有据”,但人们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时常感觉吃了“哑巴亏”。

近日,北京市民刘女士在宣武门附近的某行网点存款吃了“哑巴亏”,存进去10万元钱,隔天取出来就变成了99990元。“利息没挣到,还倒贴了10元银行卡年费。销卡扣年费,不销还可能收小额账户管理费,银行横竖都赚钱。”

像刘女士一样,曾在银行花钱买气受的人不在少数。“嫌贫爱富”的小额账户管理费、“悄然扣费”的短信通知费、“转账失败钱照收”的转账手续费……这些钱银行貌似收得“有理有据”,但客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却在消费中遭到挑战。

面对银行收费乱象,服务收费新规作出了回应,对银行服务价格行为进行系统性规范,并免除、降低了部分收费。刘女士的“哑巴亏”,自今年8月将不复存在。

乱象三:变相提高贷款成本 小微企业敢怒不敢言

如果说个人客户被银行收取的是小钱的话,那么小微企业被银行乱收费拿走的就是巨款了。

监管部门披露,2013年,XX银行深圳华侨城支行在向一家工程公司发放贷款时,向企业收取了三笔财务顾问费共270万元;XX银行向某公司明确要求每年按贷款余额3%收取并购顾问费,实际共收取1500万元。这等于变相提高了贷款利率或贷款成本。

尽管有关监管部门严格强调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收费,但很多“等米下锅”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还是绕不过银行五花八门的收费,常年财务顾问费、专项财务顾问费、项目顾问费、理财顾问费,名目繁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近年来,银行为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加大了对中间业务的考核要求和奖励,使得银行对中间业务利益趋之若鹜。“要改变此现象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百家之言 剑指银行乱收费

银行收费谁作主?

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是否应该完全由市场说了算?政府出面规范是否有违法律和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精神?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孟雁北认为:我国金融领域还不是充分竞争的领域,因此商业银行与其交易相对人相比,还具有相对的经济优势。如果滥用相对经济优势地位行为损害了实质的公平和正义而市场机制本身又无法对其进行制约时,法律就需要对商业银行包括自主定价权在内的经营自进行必要的规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市场定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准确的,当出现收费不规范现象时,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助于保持价格的合理性。在银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许多中间业务都是免费的,如英国对跨行取款不收手续费。

孟雁北认为:政府本次出台的政策已经尽可能尊重了银行的自主定价权,也尽可能发挥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公益性,类似全民所有的景区资源。因而商业银行收费应该像景区门票收费一样,在定价和调价前举行公众听证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让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价格。

专家谈银行收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监管部门明令叫停的贷款捆绑收费屡禁不止,这个现象跟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内部考核机制有关。

商业银行主要依托信贷资源来拓展业务,在社会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资源可以说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原本可以通过利率上浮来调节价格。但是,银行出于内部考核的考虑,如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利转费的方式,把一部分本来应该上浮的利率转成财务顾问费等费用。

“目前类似余额宝等一些产品,进一步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因为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银行为了这些存款可能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再把这些钱贷给企业时,就要开出更高的价码。”董希淼说,如果社会资金成本被推高,企业的贷款成本就难以下降,融资贵的现象也难以缓解。

有专家指出:遏制银行乱收费,仅靠颁布收费管理办法和银行自律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吸取以往监管中的不足,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查处机构,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尽快发挥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作用,构建和完善全方位监管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目前我国银行垄断比较严重,一些金融服务存在“霸王条款”现象。银行服务兼具“自然垄断”和“公益服务”特征,某些服务定价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政府应该适当引导和干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新规短期内将会对银行的业务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将会促进银行业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专家表示,《办法》是治理银行乱收费问题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未来根治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银行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百姓心声

有消费者表示:首先应坚决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须放宽金融准入,用竞争机制倒逼银行提升服务降低收费。像银行短信提示这样的大众服务不应该收费。要收也只能按电信运营商普通短信收费标准每条短信1角钱左右,而不能象现在银行每月包收2-3元,不管有没有取存款等短信通知。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4

得益于财务重组和体制改革的推动,依托1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基本建立起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大幅度压低了不良资产率,获得了稳定增长的丰厚利润,并本次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跻身于全球最有影响的银行之列。但辉煌业绩背后亦有隐忧,商业银行严重依赖利差收益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也遭遇到严重的瓶颈,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大背景下,各类矛盾凸现,高息揽储、存贷挂钩、表内外资产负债转移和乱收费等现象频出,再融资压力不断加大,中小机构案件频发。与此同时,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民间借贷乱象等问题也在时刻提醒监管者更加关注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困境多变革,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酝酿许久的利率市场化、规范民间借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及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等深层次金融机制改革或有新突破,如何认清新形势,把握改革重点,前瞻、积极和深入的推进自身经营的变革,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新形势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关注“稳”的要求更要考虑“进”的方向。从“稳”的角度看,要重点关注强化基础性风险防范的监管要求。一是把握“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和 “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就信贷政策来看,无论是针对平台贷款的“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退出类”清理规范工作,还是房地产贷款“名单制”管理及对保障性工程支持的要求,都充分体现出了信贷结构性调整的工作要求,需要商业银行更加具体全面的的掌握政策内涵,严格按照调控方向开展业务,控制重点领域信贷风险。就货币政策来看,在货币政策整体转向后, 2012年更突出了相机抉择性“预调微调”,受到外汇占款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以存准金和公开市场操作为代表的各类措施出台时机的不确定性更大,对商业银行阶段性业务决策的影响更大。二是制约规模扩张粗放经营冲动的约束性政策。核心目标是要控制商业银行在利差盈利模式下追求存贷款规模的冲动,主要包括整顿商业银行存贷款和服务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执行日均存贷比控制,实施拨贷比管理,强化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和停止超短期理财产品发售等政策,监管措施更具体,监管手段更直接;三是全面部署规范表外业务。重点将针对以理财、信贷资产转让、同业代付等形式监管套利等行为出台具体的管理和调控措施,强化风险拨备要求,相当部分表外资产将回归表内,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压力增大;四是提高资产分类透明度和准确度,敏锐反映经济下行期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针对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回升的趋势,突出强调资产分类工作真实性的监管核查,杜绝利润虚增,提高风险拨备水平,严守风险底线。

从“进”的方面要重点关注深化金融机制改革的前瞻性监管要求。一是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在防范、控制和处置风险将发挥长期积极作用,但同时短期内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对大型因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和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坚定推进国际监管新标准落地,强化资本制约。银监会将结合第二、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针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出台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进一步得到强化,以往规模扩张和外源融资的模式不可持续。三是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各类民营资本以及部分外资积极参股到各类商业银行中,也鼓励商业银行参与民间资本规范化过程,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既是发展机遇也是重大的管理挑战。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新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商业银行还必须正视诸多新挑战。一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的长期调整带来的挑战。由于处于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银行贷款集中于重化工业、房地产等中长期贷款领域,潜在风险积累。同时,经济增长新动力、新方向还有待培育,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和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等方面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全新的课题。二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将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尽管是渐进的过程,但商业银行净息差缩小和利息收入水平下降将带来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市场定位、风险定价、产品创新以及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带来根本性变革。三是金融深化过程中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影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反映出传统银行业务较难满足经济主体日益增长的全面金融服务的需求,如何顺应市场化的大趋势,利于自身的信息、人才、资金和网络优势,以创新的精神积极融入金融深化过程之中,灵活转变自身业务经营模式,是摆在银行业面前更为长期的挑战。

“服务立行”和 “风险为本”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5

一、国内银行业监管政策新进展

1.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

一是优化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管理,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对中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在许可条件和程序上最大限度实现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一致性。二是积极推进机构主体市场化,稳步开展民营银行试点。首批获准筹建5家试点银行,分别是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三是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强化其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四是《存款保险条例》开始征求意见,存款保险制度破冰。

2.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持续加强和改进银行业监管

一是创新资本工具,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开展优先股试点,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和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和指导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二是开展定量影响测算,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框架。规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达标要求时限;进一步明确存贷比计算口径,以适应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三是加强市场约束,规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四是实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统一部署开展国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自评估和外部评估工作。

3.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倒贷(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问题,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二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三是支持区域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方案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发展以及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促进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对外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4.推动银行业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

一是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二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三是强化上市公司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改革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工,增强现金分红透明度;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收购人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诺及履行承诺行为;修订完善上市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规则指引;加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公司(包括银行)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试点。

5.规范银行业务管理和业务创新,加强银行业务风险防控

一是加强同业业务管理和规范。增加同业业务透明度,限制发展不合理的同业业务,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二是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督促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三是规范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管理。要求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推荐保险产品,加大力度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四是规范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经营行为,督促商业银行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五是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保障各参与方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六是规范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明确银行办理即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监督管理等要求。

6.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一是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服务价格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充分披露服务价格信息,保障客户获得服务价格信息和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对商业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公布具体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二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遵循依法合规和内部自律原则,构建落实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履行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

7.持续完善相关会计标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性

一是修订和完善会计财务制度。整合原先分布在各项会计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要素的内容,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规范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处理。二是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适应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实施要求。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一系列细则并解释,提高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二、监管政策变化新趋势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使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结算等方面面临新的冲击;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和开展民营银行试点,也使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产生冲击。三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持续推进和即将落地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必将使我国金融环境和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将对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利差和规模扩张获得盈利高速增长的传统模式产生严重冲击。

2.银行业监管规则接轨国际标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监管机构参与国际银行业监管改革,构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各方面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3.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压力上升

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增速明显下降、生息资产增速放缓、净息差有所下降、资产质量压力上升。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短期内较难摆脱经营困境,这些企业不良贷款的增长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惯性下滑、信贷成本有所上升;房地产价格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增加;平台融资集中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违约风险有可能明显上升,商业银行拨备压力和风险控制压力进一步增加。

4.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稳步提升

监管机构继续推动银行业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信息披露,推动商业银行完善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

5.监管压力和市场竞争推动银行转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风险加大

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机制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监管标准的提高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加快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发展转型的步伐。在利润压力、监管套利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尤其是理财、信托等融资性表外业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投融资需求,但也蕴藏一定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存在表内资产表外化问题,将资金投向宏观调控限制行业和领域,或将不良资产从表内转移至表外,导致信贷风险透明度降低;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同业、理财等业务短借长贷,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限制,规避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6.银行基础金融服务价格标准透明化,商业银行市场化产品和服务定价难度增大

根据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具有一定的普惠性质,其政府指导和定价标准趋于透明;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其它产品和服务价格不再由监管部门统一设定,银行间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权。如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定价,以在争夺客户资源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收益,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建议

1.以客户为中心,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变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盈利主要依靠发放贷款的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由传统商业信贷银行向综合服务的现代化金融企业转变。商业银行需“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业务经营转型,通过强化架构建设、客户分层管理、营销服务体系、结构调整等措施,依托信息化、集约化和差异化管理,打造特色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成为资本集约型的跨地域和多种金融领域的专业综合金融提供商。

2.持续加强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

商业银行需持续加强内部治理和风险管控,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制衡和激励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提升资源配置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精细化成本核算;强化多层面、多维度的关键绩效的综合评估;建立与价值管理导向相符合的长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另外,还需遵循新的会计标准,按规定披露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3.建立更加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运营模式

商业银行需根据业务管理办法和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审查资金去向和风控措施,建立风险“防火墙”和代偿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建立更加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先进的风险管理量化技术为支撑,通过强化经济资本管理、内部资金管理定价等手段,实现从管理风险到经营风险的转变。

4.依法合规进行业务创新,严防风险传染和蔓延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和速度,以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扩大市场占有率。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但也可能成为滋生风险的温床。商业银行需把握住法律或政策的红线,加强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和防范,防止风险传染和蔓延。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措施范文6

关键词:城市信用社;资金市场;经济收益;优质服务;存款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搞好城市信用社的经营,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金融系统完善功能、拓宽领域、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城市信用社面对资金市场广泛兴起的挑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增加储蓄宣传内容,促进城市居民知觉出经济收益

人们对储蓄最敏感的问题是储蓄收益,为使消费者切实感受到经济的价值,采用算账对比的方法介绍各种储蓄利率和百元存款到期收益。对长期存款的宣传,突出利率高的特点,让消费者在商品和储蓄的选择对比中,切实体悟到期储蓄的经济价值。通过储蓄宣传使消费者感觉到储蓄的生活后备作用,引导他们重视长期行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未来家庭生活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储蓄一定数额的存款,不仅可以应付意外经济支出,减轻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而且还有利于晚年的医疗保健和儿女教育。只要在宣传中阐明这些道理,人们会在消费生活中增强自我抑制能力和长期储蓄的意识。

二、搞好对储蓄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柜台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

储蓄服务是银行服务的基本形式,也是整个金融服务的基础内容。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储蓄服务的主体是人。一定水平的外部机制能否产生最大的服务效果,取决于临柜人员的思想、理论、道德、业务、经验、技巧等诸多方面的要素。从储蓄发展战略上考虑,重视临柜人员的基础教育,通过脱产与再岗、统培与自学、集中与分散、办学与从师的种种方式,尽快提高储蓄一线人员的基本素质。然而,储蓄柜台服务,每天不外乎点钞、记账,记账、点钞,难免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它不符合绝大多数青年人追求新鲜事物、工作体验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心理特征。随时间的延长,易于消耗工作热情、责任感和耐心,淡化服务意识,降低服务质量,即使储蓄业务全部上微机以后,劳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仍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因此,储蓄临柜人员的服务意识、绝不可能从日常的业务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出来,只能通过外部教育灌输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体验,才能培养和激发。在这种教育中,直接行为方式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如规范操作、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等等。但这类只能是治标的教育手段,并不能改变培养服务意识最根本的认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所以改善储蓄服务最根本的教育,应当放在培养临柜人员必备的理论水平和心理素质上,不断强化他们对柜台服务的地位、作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笔者认为,储蓄柜台业务是银行全部业务的起点,制约着整个金融运行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是全社会闲散资金的“吸收器”,它对于理顺资金的合理运行,调控资金流向、流量,降低通货膨胀,支持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储蓄柜台,都是宏大资金网络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机器上”上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只有人人坚守岗位,柜柜尽职尽责,才能保证金融事业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储蓄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基本理论教育,帮助他们从宏观经济、金融大系统和银行整体功能上理解储蓄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守三尺柜台、想国家兴衰,做重复劳动、集巨变之财”,从日新月异的经济增长和生活变化中,体会简单收付工作的价值、力度和便捷,培养经久不息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要求储蓄人员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尊重顾客是储蓄服务的基本原则,而将心比心、善为人虑,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有效方法。一般储户进银行存、取款,期望值并不高,无非是储种可以,办理迅速,结果无误,态度和蔼、热情,做到这些并不难。现代社会,人们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很强,在一切社会交往中,无不希望得到理解、尊重、支持和帮助。储户存、取款,功在国家,利在自己,不论他抱有何种目的,都希望通过储蓄窗口得到基本的满足。临柜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只需遵守基本的服务规范,做到业务熟悉,收付有序,使储户感到放心;说话和气、微笑服务,使储户感到温暖;有问必答、尽力相助,使储户感受到亲切,就能使绝大多数储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四、深入挖掘资金潜力,改善信贷资金运用

向挖潜要资金,以挖潜促增产,在改善搞活资金运用上狠下工夫,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认真贯彻“紧中有活”的方针,既要控制膨胀的资金要求,又要支持生产流通的合理资金需要。集中资金择优支持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经济效益好、贷款风险小、信誉好的企业。加强和改善资金调度和融通,最大限度地利用间歇资金。按照支持、引导、参与、组织的方针,大力发展以相互拆借为主要内容的多功能、多层次的资金融通网络和短期资金市场。推行票据承兑贴现和抵押贷款业务,减少贷款拖欠,防止连锁反应,实行融资形式多样化。

五、解决存款和贷款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银行吸收的资金和发放贷款,都存在风险和安全问题。对于存款者来说,银行应保证客户按照契约规定提取。如果把吸收的存款都放出去了,或者放出去以后,有一部分收不回来,成为呆账,就会影响到客户提取存款,就会影响信用社的信誉。为了保证客户的取存款,要建立呆账准备金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如果把多吸收的存款都放出去,一是不利于保证客户提取,二是不利于控制信贷规模。因此,信用社规定多吸收的存款要留一定的比例,例如50%,其余的用于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