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1

一、充分认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化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以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我国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诸多问题,如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待遇不平等,难以与其它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投资经营的许多环节还存在着若干不合理的限制;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不能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等等。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调整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促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有利于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股份制改造;有利于解放文化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抓紧制订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凡已经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领域,都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已逐步放宽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搞好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对过去颁布施行的不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要进行认真清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制裁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重组改造。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作价参股,或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转制改企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重组,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产权结构调整。改制前已办理的各项专项审批手续和文化经营许可证不因其所有制性质的变化而取消。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兼并、收购国有文化企业,可享受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待遇。

五、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坚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品出口、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政府文化项目采购和招投标。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申请文化经营许可证、资质证书以及命名、评比、表彰等方面,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中央和地方建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兴办的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项目,要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同一程序、同一标准,给予积极支持。对有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运行机制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促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及时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帮助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技术、人才、市场、资源、资金等状况。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实现通过中国文化产业网进行信息、技术、产品项目交易。逐步建立有利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创业的人才交流、技术和政策咨询、信息查询、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孵化、银行信贷担保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监督,切实改进管理方式。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注意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产品内容健康、坚持依法经营、管理严格规范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给予积极支持并提供良好服务;对违法违规经营、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法给予处罚;多次受罚且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予以清除。要提高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制止乱摊派、变相摊派、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等不当行为,不得强行要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加各类评比、竞赛、联谊等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应当享有的权益未能享有的,应依法承担责任;违法行使职权,侵害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八、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有关人员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资质审查。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运营体制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2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代 机遇与挑战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依靠超大规模的“一揽子”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经济率先触底反弹,成功实现保增长任务。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未来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时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启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广义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国有、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以外的经济,主要有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两部分。本文所谈非公有制经济是狭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即民营经济,不包括外资经济。

一、后金融危机的时代特征及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二是我国企业发展经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目前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三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将根据国情和世界经济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对外投资、贸易政策,希望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率先走向繁荣。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表现为以下四大特征。

一是地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7月对世界经济预测作出上调,预计2010年全球实际GDP将较上年增长4.6%,同4月的预测数据相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2010年上半年亚洲等地区的贸易和生产活动好于预期。

二是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来自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三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上升压力将长期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煤炭、石油等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上升,并拉动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电力、水、气等价格大幅上升。而国内市场也呈现出了类似的上涨情形,加上房租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将继续上升,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将继续加重。

四是科技革命。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必然带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此次科技革命将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主要标志。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理念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被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节能技术经济所替代。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风险,相反,在某些方面全球经济风险还在增加。这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

一是金融市场资产减值损失依然严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风险仍不容忽视;二是各国债务危机极可能推动全球经济进入以紧缩财政、缩小赤字及减少开支为标志的“去杠杆化”阶段,这很可能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种种因素都增加了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2009年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的推出,以及天量信贷有效减缓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但也对2010年宏观政策调控带来了困难。通胀通缩的风险并存,如果宏观政策手段和时机选择策略不恰当就可能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

(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

市场波动和投资预期的不确定导致风险溢价的上升,企业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下降,这直接增加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难度。虽然国家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因受信贷终身追究制的影响,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资金安全和投放效益角度出发,加上非公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股权质押和信誉担保贷款几乎为零、贷款手续复杂和耗费时间长等问题,非公企业融资难度继续加大。以工业型投资为例,2010年工业型投入在上年较低的基础上,依然缺乏较高的增长,反映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前景不是十分明朗,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和投资回报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三)生产要素价格短期内难以降低

一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累计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上升水平快,企业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二是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制约因素也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房租等价格攀升。三是企业劳动用工紧张,劳动力价格提高。据调查,珠三角、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用工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劳动力不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调结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调控的重中之重。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出后,国家先后就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明确发文限制。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仍是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产能的主要集中地,转变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贴牌”企业居多,同时又是就业容量巨大的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的形势下,装备、技术、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资源综合利用低,环境污染,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变的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自主调整能力不足,产品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难度不断加大。

(五)自身实力不强,应对新经济形势变化能力不足

目前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弱。在我国,有关企业生存周期尚无明确的统计。但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民营企业是暴起暴跌,辉煌短暂。国内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一般只有6.5年到7年,而中国民营企业只有2.9年。这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人才队伍等整体上的落后,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非公经济在应对新经济形势变化上的不足。如何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改变落后现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之一。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的同时,也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国际、

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机遇。

(一)来自国际方面的发展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给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部分邻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尚未结束。国际社会多数国家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市场低迷、资金短缺等窘境,这为我国规模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积累经验、掌握国际战略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企业的国际竞争更重要的体现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布局等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可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技术或市场,或通过海外并购打开营销渠道,或借助并购利用国际上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已有许多成功的。

(二)来自国家政策的发展新机遇

我国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10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把6大行业准入细化到18个行业,并对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和领域做出了很多新的规定。7月26日,国务院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通知》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多则有9个部门负责。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投资领域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

(三)来自地方政府的发展新机遇

为更好地促进非公制经济发展,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各地政府积极出台鼓励政策。北京市2009年对民间投资的壁垒进行了清理,并决定从2010年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建设,开展房地产信托基金试点,在高端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保险等领域重点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纳民间投资。山西出台了让民间资本进入农电改造领域的政策。贵州也于2009年出台相关意见,允许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地方政府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新领域投资,除引导资金外,还在税收优惠、房租减免、土地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来自行业政策的发展新机遇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的总体安排,逐步放宽准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一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诞生的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等,国家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主动吸收民间投资介入。二是在基础设施、市政实施等垄断行业逐步放开市场准入。三是近期国家旅游局也出台相关意见,放宽旅游行业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今后,将有更多行业为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提供机会。

(五)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我国新一轮的西部开发和实施的产业转移战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企业积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部分中低端制造企业则响应国家的号召向江西、安徽内陆省份和四川、重庆、陕西等西部省份转移。由于中西部地区在生产要素成本、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相对沿海地区低,因此,原先在沿海地区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到中西部后重新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找到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四、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贯彻落实“新36条”,为民营经济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对非公经济开放;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对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事项,政府部门必须公开相应的制度、条件和程序。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二)引导民营经济的投资方向,优化投资格局

一是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民营经济投资从传统低层次加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发挥区域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根据各区域及省区市经济发展规划,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筹资能力实施差别化的资本金吸引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中西部地区,支持民间投资主体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等本地稀缺的生产要素,同时增加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机会,扩大配置资源的市场空间。

(三)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资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创新民营资本投资模式。通过社会资本,将BOT、BT、TOT,PPP等投融资模式与代建制有机结合起来,落实BT融资代建制,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二是建立以政府产业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方式的融资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以创新引导基金等方式推动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投资建设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引导基金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及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打破所有制歧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

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尽可能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准入的障碍,以确保充分竞争,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其次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研究制定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提高的主要措施,部署今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上,黄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6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群坚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方针不动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落实政策,优化环境,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速度效益同步增长。**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858.4亿元,增长36%;实现增加值649亿元,增长39.5%;实现利润144.4亿元,增长41.1%;入库税金29.7亿元,增长33.9%;出货值25.8亿元,增长14.9%;企业个数22.6万个,增长6.7%;从业人员173.4万人,增长1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4%。从整体上看,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项目建设成绩显著。**6年全市新上项目1194个,总投资135.7亿元,建成投产745个,新增固定资产41.6亿元,引进资金60.6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258个,总投资68.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增加产值100亿元。安棚碱矿二期40万吨纯碱项目,方城迅天宇多晶硅高科技项目,桐柏盛煌油脂公司项目,唐河麒丰乳业、麦龙食品,淅川县丰源农药有限公司,卧龙区西施兰公司保健品项目等,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

三是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6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91家,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增长41%;完成增加值166.8亿元,增长34%;实交税金16.61亿元,增长43%;利润总额42.2亿元,规模企业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增大。龙成集团完成产值32.6亿元,增长130%,成为我市地方企业的领头羊。宛药公司“仲景”、“月月舒”、安棚碱矿“远兴”牌纯碱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宛药集团在宛药和西泵公司分别成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全市有118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淅铝集团、玉典化冶公司、大统商贸集团、邓州金星啤酒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迅猛,主要指标大幅提高。

四是特色产业集群日益壮大。西峡炼钢及保护材料产业完成产值61亿元,税金3.1亿元,利润5.5亿元,成为工业经济新亮点;中药制药产业完成产值5.1亿元,税金5300万元,利润4100万元,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8%;汽车配件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汽车水泵、排气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5%、30%。新野棉纺织产业限额企业达到107家,全年实现产值67亿元,增长31%。镇平县以新奥针织为龙头的羊毛衫加工企业发展到100余家,织机达到4500台,年生产毛衫600万件。唐河县的面粉加工业规模企业达到23家,加工的小麦是唐河小麦年产量的四倍;明胶加工量占全国产量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明胶生产基地。宛城区枣林家具工业小区,以枣林家具博览中心为龙头,新上了投资**0万元的吕庄家具生产基地、投资**0万元的姚庄家具生产基地、投资1500万元的恒大家具广场,一个初具规模的家具制造销售基地正在形成。桐柏碱化工及银制品产业、高新区光学仪器产业、中心城区的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日益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初现产业集群模型。

五是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形成年收入亿元以上工业园区49个,其中县级以上园区12个,乡镇级园区32个,专业园区5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园区6个,园区入驻企业3000余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578家,全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唐河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投资1.65亿元,面积达30平方公里,形成食品加工、棉纺针织、高新技术、建材机械制造、生物药业五个专业区。新野棉纺织工业园区完成投资5亿元,完善了配套工程,累计入驻企业40家,实行封闭式规范化管理。西峡、桐柏、镇平、社旗和卧龙区龙升工业园区都能做到高起点规划、专业化分区、高标准建设,吸引了一大批项目,成为新的增长点。

六是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去年7月6日,我市成立了**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中心成立后联合有关部门,处理了30余起投诉案件,配合纠风办组织上百家企业开展行风评议,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还加快了担保机构建设,全市担保机构达到10家,员工达到62人,全年为228家企业提供496笔担保业务,担保额5.24亿元,担保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努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对“中国中小企业**网”进行了改版,与13个县市区局网站联网运行,全年为企业各类信息4万余条。在唐河、社旗召开了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组织了工业园区巡礼活动,营造了较好的发展氛围,推动了园区管理上台阶。

今年元至四月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营业收入597.7亿元,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实交税金8.69亿元,分别增长36.2%、38.2%、49%,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我市中小企业要与国外企业、国有大企业、沿海先进企业同台竞技,在经济规模小、终端产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的情况下,我们在发展中会长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来我市企业融资困难、担保难、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还将长期困扰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管理粗放,科技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机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等。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寻找对策,尽快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强力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速发展,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根据市四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7年我市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推进农区工业化为重点,努力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总的目标任务是:增加值增长25%,入库税金增长18%,从业人员数量增长5%;全年力争合同引进资金70亿元,新建投资额100万元以上合作企业300家;培育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规范园区管理,提升园区档次,全年力争建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8个;限额企业上网率达到6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建立开放型经济结构。要向开放要资金、要技术、要管理、要人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层次提高,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通过观念、政策、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突破。要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策划运作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全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项目。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效率更高一些,招式更新一些,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的突破。要强化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承担招商任务,实行全民动员。要搞好项目筛选和。市、县、乡要有针对性地筛选项目,建立项目库,通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上网等多种形式,加大我市招商信息的扩散范围。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外出务工经商,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乡“二次创业”。要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举办的各类经贸洽谈会,有计划地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海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骨干企业竞争力。品牌建设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发展过程中,各县市区和企业要把打造知名品牌、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商标意识、名牌意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广告宣传。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名牌产品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通过扎实的工作,打造一批产业名县(市、区)、名乡(镇),打造一批区域名牌、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带动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要把培育龙头企业放在核心位置,倾力打造一批产业层次高、辐射带动作用大、搏击市场风浪强的企业群体。继续围绕黄牛系列加工、粮棉油系列加工、中药材系列加工、小辣椒系列加工、食用菌加工,重点培育5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县市区要集中力量重点培育3—5家发展前景好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对龙头企业建设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提高加工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围绕矿产品开采加工、冶金建材、工艺美术、纺织、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重点培育全市非公有制企业100强。各县市区要重点选择几个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尽快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

(三)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科技进步。今年4月30日,总书记到**来,视察了中光学集团的光学引擎项目、二胶厂的PS版印刷项目,询问了多晶硅项目进展情况,强调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小企业更要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要组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公共试验室、检验检测中心、模具开发中心等,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开放式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要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必须重点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机制。引导和帮助现有中小企业中国有和集体成份向民营化和股份化转变,在已改制企业中要按照产权明晰的原则,大胆推进规范运行和机制创新,推广改革的成功作法,使更多的企业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实施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企业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要针对一些传统产业技术起点较低、设备和工艺落后的状况,引导企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大对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的技改支持力度,坚持淘汰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安全的企业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创办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今年,要以市政府名义组织一次“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讨会”,引导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在自主创新上实现整体突破。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园区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定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使用政策、城市规划等相衔接。要努力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通过土地、税收、财政投入、政府收购、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手段,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要积极组织产业集群内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农产品出口贴息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各种专项资金、基金,用于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等。同时,要围绕园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简化各种审批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到园区办厂兴业。今年市里重点抓好龙升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及县级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全市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水平工业园区。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要组织召开工业园区建设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我市各级园区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意见。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4

一、实施兴工战略,加快巴彦工业化进程

我们把“兴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来抓,就是通过全力开展好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集中精力引进、建设和扶持一批工业项目,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为完成巴彦工业经济的原始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理念,着力引进一批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率大、节能减排效果好的项目。

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的谋划运作,找准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重点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三是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要素聚集作用,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全面完成兴隆工业园区和巴彦工业新城“六通一平”建设,提升园区档次,吸引企业入驻发展。

四是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手发展一切有利于增加财富、扩大就业的各类民营企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招投标体制等项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强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我们把“强农”作为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全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到2016年,粮食产量计划达到50亿斤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我们的主要措施:

一是全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发展“200万亩高产作物、100万亩水田、50万亩经济作物”的要求,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二是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北部低碳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三是全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修配套、土地开发整理、黑土地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屯道路硬化、环境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提高新农村建设标准。四是全力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三、实施扩城战略,加快巴彦城市化进程

为了实现生态宜居中等城市的目标,我们修编了巴彦镇建成区总体规划,使巴彦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1.82平方公里。东部为老城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0.02平方公里,定位为具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西部为新城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8.2平方公里,定位为行政、科技、工业、商贸、文化体育中心;南部为工业新城,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定位为集食品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认真做好城镇各项规划。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城总体规划、新城规划、小城镇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是稳步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老城区重点完成城区改造、五岳河生态长廊、中心公园等设施建设;新城区重点完成以行政办公区、人民广场、轴承工业园、文化体育设施为主的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城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营造空气清新、景观优雅、富有文化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三是创新机制经营管理城镇。用市场经济手段,有效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要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逐步完善城镇保洁等长效机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大格局。

四、实施惠民战略,加快和谐巴彦建设进程

我们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把“惠民”放在了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上。在普惠民生方面我们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解决城乡社会保障等问题,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不断扩大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对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逐步扩大惠及面,改善和提高城乡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5

全省计划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邵克文同志就明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了很好的报告,张忠敬同志就国债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等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同时,会上还有兰州、武威等地,就相关问题作了交流发言,并召开了相关业务座谈会。这对进一步完善明年的计划草案,改进计划工作职能,推进全省经济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接下来,孙小系副省长还要做讲话。这里我想着重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计划系统的工作情况;另一个是对做好明年宏观经济工作应注意把握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近年来的经济计划工作

*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我省改革开放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形势下,全省计划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贯彻扩大内需方针,管好用好国债投资方面,与各部门各地区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近年来的计划工作是肯定的。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计划系统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持着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知难而上,扎实工作,这既是以往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今后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我是计划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到政府工作后,又一直主管计划工作,对此身有体会。对近年来的计划工作情况我概括地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保证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不利形势下,中央果断决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以中央3号文件下发。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计划部门首先行动起来,在研究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保持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一个落实、两个扩大、三个调整、四个加大、五个增长点”的具体措施。这些意见和建议很快被省委、省政府采纳,有力地推进了扩大内需政策的贯彻落实。后来,又于*年、*年分别提出了全省贯彻中央13号文件、中央10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计划职能转变,制定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系统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想大事、抓大事,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深入研究,提出建议,供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近年来,省计委在经济发展、西部开发、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办法,如《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跨世纪的腾飞》、《*省经济结构调整方案》、《*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规划》、《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段发展规划》等,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正确制定各项政策起到了有益的指导作用。同时,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在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中,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顺利制定和实施了“九五”、“十五”计划,增强了计划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三)突出国债项目建设,促进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投资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计委在投资项目的争取、投资任务的落实上,具有重要的职能和责任。近年来,全省在抓好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在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思路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计划系统加大了工作力度,抓住国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和西部建设国债的有利机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不仅落实了相当规模的国债建设资金,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效带动了投资增长,而且对全省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几年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3个百分点。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对于国债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要着重加以认识和吸收,并且要进一步深入和推广到各项政府投资项目中去,建立制度,制定办法,严格程序,确保更加合理有效地建设国债项目,发挥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全省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的精神和省上的部署,对不需要政府投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限额以下项目,取消了行政审批。省计委原有的32项审批事项中,先后公布取消了15项,减幅达46.9%,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对于政府投资的项目,从规范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机制入手,实行了政策、程序、资金、人员、结果公开和时限承诺的“五公开一承诺”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落实。

(四)坚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近年来,全省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我省的“十五”计划中,明确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这一要求,各级计划部门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扶贫资金的支持,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教育医疗条件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作为投资倾斜的重点,加大了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使一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电网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及城市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得以有效启动和顺利实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了普遍欢迎。

(五)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培养了一支好的队伍。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计划系统这支干部队伍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值得信赖的,是有战斗力的,是能够担当起重任的。多年来,计划系统高度重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使大家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制度建设情况看,各级计划部门在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办事程序。从监督制约情况看,计划系统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事前和事后监督,同时加强了对重大项目的稽察工作,有效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总体来讲,计划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情况抓的比较好。

今天,我讲的不仅仅是省计委,也是整个全省计划系统。这里,我再谈一下如何增强系统凝聚力问题。无论是省计委,还是地、州、市、县计委,都是计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全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上下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塑造全省计划部门的新形象。省计委要把指导地、州、市计委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加强业务指导和信息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改善工作条件。省计委的同志要尊重地、州、市计委的意见,注意调动地县同志的积极性。对地县的同志,要热情服务,特别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系统内部培训工作,继续搞好系统网的建设。要加大计划系统内部干部交流的力度。地县计委的同志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探索新时期做好地县计划工作的机制和办法,不等不靠,积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做到有为有位。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省计委可能将下放给地、州、市一些审批权限,希望搞好衔接,不要出现管理脱节。属于省级管理的要切实管好,可以下放给下级的要坚决下放。同时,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越权审批,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对上报国家计委审批的项目要把好关。省计委还要加强对地县计委的指导,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二、关于明年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增加投入,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明显好于预期。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13.8%。外贸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12.1%。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尽职尽责、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对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有利条件很多。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中央继续实施稳定连续的宏观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多年高强度投入下我省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等因素,都将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乏力;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融资困难;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大;对外开放水平低,外商投资不活跃等。同时,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国际形势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我们计划系统的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只有这样,我们实施决策、开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关于明年的宏观经济工作,我想应当重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加快发展的问题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无论是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对解决我省当前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保持社会稳定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对明年面临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安排计划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扎实的做好准备工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我省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按9%考虑,任务是艰巨的。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宋书记和陆省长对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都作了重要讲话,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领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时不我待,任重道远。要抓住机遇,奋发图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要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我们省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一个台阶。要精心部署明年的经济计划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

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坚持推进发展,改革创新,为民谋利,顾全大局的原则,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坚持开放开发、合作发展,抓好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段的生产力布局,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

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电源开发和电网建设与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电力建设。以中心城市的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国债项目为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自然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力度。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要有一批好的项目来支撑,无论是争取国家支持,还是吸引国内外资金,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各地各部门,要强化项目意识,下更大的决心,集中更多的精力,研究市场,研究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立项衔接工作,力争明年能开工一批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

(三)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

“三农”问题中央非常重视。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眼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把退耕还林作为我省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及时解决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实施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工作。我省要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非农用地的管理和调控,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根据中央的精神,抓紧研究我省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量多安排一些既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巩固扶贫成果。继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工作,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促进其合理有序流动。注意保护进城打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促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四)关于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问题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从我省来看,调整工业结构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步伐。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机遇,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发展最终消费品。认真搞好石化、有色、电子、机械、医药、煤炭和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调整,努力增加技改投入,选择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改造,努力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推进我省工业企业同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联合协作,利用它们的品牌、技术、资金以及销售网络发展壮大自己。要进一步加快私营企业、各类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我省原材料工业的优势,加快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把*建设成综合性石化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加工基地,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要积极地、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尽快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关于用好国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问题

自*年以来的5年间,我省共争取国债资金168亿元,总投资规模73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达408亿元。特别是今年,全年全省共争取到国家预算内补助资金12.09亿元、国债专项资金41.2亿元,共计53.29亿元。这些成绩是国家支持的结果,与各级计划部门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国债资金投资加强了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拉动我省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年国家还将发行14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另一方面一定要用好国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一要调整投资结构。主要是加大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搞好在建项目和西部开发项目。二要加强和改进国债投资项目管理,要继续做好国债资金和各项配套资金的落实,抓好国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对国债资金监管力度,严禁挪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法》,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保证国债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建立促进社会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促进投资多元化。

(六)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应当允许省内外各类资本进入,打破束缚个体及私营经济的身份、资格以及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限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参股、控股、租赁、兼并、联营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和特色产业。结合城镇化建设,加快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投资者来我省投资办厂。加大对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扶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向型产业和产品,提高竞争能力。积极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增资扩股,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七)关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问题

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坚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要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在鼓励发展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社会中介、法律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发展,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便利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继续抓好文化生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医疗卫生质量,逐步建立医疗救助体系,保护和增进人民身体健康。要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一是房地产业,这几年房地产投资增加较快,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房地产和住房仍将是我省的主要消费热点。明年在房地产和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上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要研究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中的问题,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开发。二是旅游业,这几年我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基础设施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要把扩大宣传同吸引国内外游客结合起来,把旅游业的发展工作做实,使其形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起来。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居民扩大汽车消费、电信消费及其它服务性消费。

(八)关于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问题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调控,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辟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下岗分流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要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工作的投入。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职工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倡和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要继续运用现有各类筹资渠道保障其基本生活。依法扩大城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支出管理。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又要防止“低保”中的不正之风。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和取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九)关于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促进对外开放问题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省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就资金而言,完全靠国家投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要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努力提高我省的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省外、境外资金和技术的规模和水平。认真做好逐步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工作。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要落实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政策。支持省内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6

一、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面临的窘境

1.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方式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空间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目共睹。但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不配套,中国资本市场仍处在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在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融资支持方面存在众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如中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43规定: 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证券法》第133条也规定: 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企业债券的发行则由于企业知名度、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企业偿债能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债券流通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公众对企业债券市场的信心不足。这些主客观原因都导致国际通行的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筹措并购资金的融资方式在中国很难通行。而从国际经验来看,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是离不开繁荣的本土资本市场支持的。

2.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海外并购融资支持不力

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完成了我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在体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日常运作中,银行贷款的用途却受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贷款通则》第21条(3)明确规定: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我国《商业银行法》也未明确是否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贷款。这些法律法规在保护很行贷款安全、防范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凸现出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对并购贷款缺乏灵活性。

此外,由于贷款实行终身负责制,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能力来看,其专业化程度还难以胜任对企业并购业务实施有效的参与、监督和控制,即使是抵押贷款机制也难以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从而导致企业难以筹集到并购资金。

3.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渠道不明,资金来源存疑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但仔细考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们大多是通过内生式发展得以壮大的,并没有获得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的市场资源,在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获得的扶持也是寥若晨星。在走出国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不断增大。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贷款市场上,民营企业是获取资金的困难户,这些困难在增大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质疑。如2009年四川腾中重工提出收购美国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时,人们问得最多的不是能不能收购,而是有没有实力收购?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

4.政策性资金在企业海外并购中比重偏大

与民营企业不同,作为海外并购主体的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获取资金的渠道多种多样,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数额庞大的并购标的。但是,这些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也并不平坦,究其原因,同样是资金来源不明。如2009年的中国铝业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仍动用190多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收购澳洲矿企力拓,其中的政策性贷款引起了对方的忧虑,交易流产自然是情理之中了。从现有资料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失败的收购则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中贷款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

二、企业海外并购融资走出困境的基本条件

1.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金融市场名实相符

金融资本市场是并购发生的主战场。如何通过本土的金融资本市场为跨国并购交易提供便捷的融资和支付工具,既取决于金融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也取决于本土金融资本市场的环境。为此,当务之急是:其一,修订目前实施的《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贷款通则》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中不合时宜的章节和条文,为企业多渠道融资创造宽松的空间;其二,鼓励企业和商业银行在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融资工具获取并购资金;其三,重视使用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和调控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借贷款行为,尽量减少法律法规之外的其它手段对企业融资的限制,使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切实做到有管理的自由运作,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名符其实的支持和帮助。

2.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诚信体系,让各种融资工具发挥作用

健全、完善和真实的诚信体系是金融资本市场建立的基石,也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企业和社会应从不同的角度为诚信建设发挥作用。其一,公司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其二,通过政府或银行建立诚实信用体系,监督和管理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推进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其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鼓励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市场诚信服务;最后,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严惩失信市场主体。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名言:“信用也是金钱”。在当今竞争日益惨烈的世界市场上,信用竞争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只有良好的企业信用才能为企业带来融资的便利。

3.公正和公平地对待各种经济实体,保证它们的基本市场权益

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准确证明),但民营企业获取并购资金的路径或渠道并没有得以拓宽。现在这个问题终于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08年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在强化国有企业地位的同时,也提到地方性企业和民营企业,而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被贴上“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标签。在“非公有制经济36条”别指出了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解决它们融资渠道窄的问题。虽然只是开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随着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修订,一定可以享受到与国有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市场权益。

4.转变政府相关部门的功能,变参与者为服务提供者

亚当・斯密在大工业革命时期提倡政府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通过市场自身解决。在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中,政府尤其需要找准市场定位。中国的央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型垄断企业集团,基本通过政企分开的形式建立,享有其它类型的企业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在海外并购活动中先天优势明显。然而,这种先天优势带给企业的并不是成功,从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到中国铝业参股澳洲矿企力拓,失败的阴影中隐现的是政府行为。为此,政府要主动实现角色归位,正如《十一五规划》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使政府彻底脱离“积极的经济主体”角色,回归到“制度保障者、市场环境缔造者、公正仲裁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定位,切实为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做好保障。

三、海外企业并购融资应从创新中寻找新途径

1.鼓励企业金融服务业发展,探索企业融资新途径

国内众多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融资时,眼光或向内,通过所谓内生式发展来谋划并购资金;或向外,盯着银行贷款或者政府扶持资金,很少有企业考虑到通过发展企业金融这种投入少、筹资多的方式进行海外并购。我国“走出去”的先驱企业海尔深入分析了GE模式(GE是通过发展企业金融,成功实现产业多元化的世界百强企业)后,对发展企业金融见解独到,其掌门人张瑞敏认为发展企业金融,首先是可以通过产业和金融业两个轮子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其次是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资源全球化配置;最后是能有效地融入当地的批发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为未来的企业跨越式发展谋求先机。

2.利用杠杆收购融通所需的并购资金

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简称LBO),是企业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企业以少量(约占10%-15%)的自有资金,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活动。杠杆收购融资有别于其它负债融资方式,其主要依靠被收购公司被并购后产生的经营收益或者出售被收购公司部分资产进行债务偿还,因此,杠杆收购具有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特征。杠杆收购融资对缺乏大量并购资金的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于外部融资,通过达到“双赢”促成企业完成并购。

目前,我国企业利用杠杆收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与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问题。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外投资其他公司的,除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额的50%。但杠杆收购可能会将全部注册资本投资于目标企业中,显然与《公司法》的规定相违背;二是要解决我国企业的负债率问题。杠杆收购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低负债,但我国多数适宜进行杠杆收购的行业中不少企业负债率已超过100%,不再具有再融资能力;三是健全发达的资本市场。

3.与国外成熟的投资基金合作,回避风险

国有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作业时,应主动与国际知名的PE(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的简称)、尤其是专注于buy-out/buy-in(即并购基金)的PE合作,利用其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和管理人经验丰富、承受和管理风险能力比较强的特点,淡化中国企业的国资色彩和政治色彩,降低并购相关方拒绝被购和政策延迟批准的可能性,增加交易的成功性。

4. 联手本土企业或国际著名公司合作收购

中国企业对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往往会因为泛政治原因而节外生枝,北京长贸咨询公司总经理黄腾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合资公司的形势收购,以消解部分疑虑;同时,保持低调,不过多强调控制力,突出被投资公司及被投资国的利益。如中石油与壳牌联合体以Shell Energy Holdings Australia的名义参与竟购澳大利亚煤层气公司Arrow应该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提供资金、市场的基础上,满足各类股东的不同诉求,最终获得对方的认同。

5.积极培育投资银行海外业务,多种并购融资渠道并举

分析高盛、美林等国际著名投行的经营脉络,我们可以看到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等早期业务模式已经被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逐步替代,虽然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其收入不过占总收入的10%而已。我国投资银行应该借鉴国际大投行的成功经验,将海外投行业务集中在顾问咨询、并购重组、资产转让与资产证券化和直接融资等主线上,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开通诸如联系信托公司安排卖方融资、向信托公司和各类投资基金申请股权质押贷款、引入机构投资者、为优质企业组织过桥贷款等融资渠道,协助和扶持并购企业筹措必要的并购资金。

参考资料

[1]孟悦 《浅析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载《技术与市场》 2010年第4期.

[2]潘颖,聂建平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问题研究》载《开发研究》2010 年第1 期.

[3]刘慧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问题分析》载《知识经济》2009 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