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趣的科学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白色带花纹的纸杯,一个方头方脑的打火机,还有一个胖嘟嘟的红色蜡烛。老师神秘的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科学实验。”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全班同学都兴高采烈的,我也在那欢天喜地的等待着。
只见老师先拿出蜡烛,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再拿一只空杯子把它放在火上烤,不到一分钟杯子底下就烂了一个大洞,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接下来,老师又拿一个装水的杯子,放在点火的蜡烛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说杯子底会不会烧烂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到底能还是不能呢?当老师实验的时候我看见万丝雨虎视眈眈的盯着杯子,看着黄色的火焰烤着纸杯,我的心“噗通噗通”直跳,生怕纸杯再被烧着。过了很长时间杯子仍然是安然无恙。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说:“杯子里的水吸收热量,这样纸杯达不到燃点,所以杯子不会被烧着。”
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真是一节有趣的作文课。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2
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晴
今天头一次上科学课,老师让我们拿一些玩具来上课,我准备了陀螺、小汽车和小飞机、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学校。开始上课了,老师对我们说:“把你们的玩具都拿出来吧!可以互相交换着玩一会儿。”同学们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了出来,一起研究起来,我介绍了一下我的陀螺,它可以在手指上转动,还会响起动听的音乐,同学们都很好奇,围过来观看。我就让给同学们玩。
大家玩了一会儿,老师说:“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吧,大家研究一下为什么有的玩具可以发出声音,还有的玩具一拉就会往前跑,这里面有很多的科技含量,希望同学们以后也会发明出更好的玩具来!”这节课过的真快,同学们玩得特别的开心!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开放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科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科学实验提供,重视科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科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一、实验设计与教学要符合科学学科的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
二、实验设计与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
三、做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对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没有那么高深、系统、复杂,但小学实验同样遵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的准备、过程、结论是判断一节科学课,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实验过程、结论、评价是否准确,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准实验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要分工明确、合理
在实验课上我们普遍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常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可是由于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起主导作用的都是少数几人,有的甚至就组长一个人,其他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动手和发言的机会,常常会出现“权威至上”的小组长或带头人,其他学生的发现和思维也就变得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同学们说的他们不一定能听懂,最终只能成为看客,从而减弱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以及实验的兴趣。而且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合作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实验前的小组划分要以水平相近为原则,同时还要坚持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其中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
2、实验时要合理调控、引导
刚接触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喜欢打断学生的实验思路――再补充说明几点注意事项说明的。这样做容易打断实验的连续性,让本就好动、喜欢新奇事物的小学生没有继续坚持做实验的兴趣。有时习惯站在一旁看学生自己摆弄,不说也不做,这也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然而有经验的老师此时不会闲着,他们会很自然地融到学生的实验中,哪个小组材料少了及时给补上,出现意外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把新发现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汇报工作奠定基础。对做的好的小组给予积极评价,做的不够好的小组及时给予引导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做没有白费,感受努力实验过程的开心,加强做实验的兴趣。
3、实验后要及时总结、评价
实验结束后除了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评价。在关注各小组之间总体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个体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于各小组的后进生,采用纵向评价,使每个学生每次实验后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避免长期只有个别成员受到青睐或者“一美遮全丑”“一人成功全组光荣”的现象发生,这样,不管是好的小组还是相对较“弱势”小组都有得到肯定的机会,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四、做活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科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科学是没有魅力的科学。在教学中,要时时领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的科学”。尤其是小学科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若利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寓教于乐,使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4
今天晚上吃完饭,我做了两个实验,非常有意思。你很想听吧?那就听我慢慢讲来。
第一个实验,需要准备:洗脸盆、自来水、玻璃杯和纸团。首先往脸盆里接半盆水,再撕一点纸揉成团,记住,要节约用纸呦!把纸团放进玻璃杯的底部。接下来把杯子放进盛水的盆里。我发现:如果把玻璃杯垂直扣进水盆里,杯子里的纸就一点也不会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不出去,水也别想进来,这就是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如果把杯子斜着放进水盆里,纸就马上湿透了,因为空气出去了,水就必须得进来,这就是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
第二个实验需准备:洗脸盆、自来水和塑料袋。先网盆里盛满水,让塑料袋里充满空气,像气球一样扎紧塑料袋的口,再往水里按塑料袋,我发现它不会下沉,水里还会咕嘟咕嘟吐泡泡,我感到非常奇怪。假如往塑料袋里灌上水,往下一按,水里既没有泡泡了,塑料袋也下沉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没有水时空气的质量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5
关键词:职校;数学教育;趣味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训练,过度追求数学结果的推理演绎。数学教材内容繁、难、偏、旧,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淡化了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知识的储备,缺乏对有关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了解,缺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被动地死记硬背和机械地接受训练,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缺乏市场,造成很多学生惧怕数学的状况。
显然只有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和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将数学教学转到尊重学生经验和需求上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探讨数学现象和规律,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让学生自身感到数学是“有趣味”的,真正喜欢数学。这也说明了让趣味数学走进职校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职高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接受数学的目的。
一、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最终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
例如,讲解“排列组合”一节时,通过一个有趣故事来引入:本班一个小组10位同学去一家餐馆吃饭,10个座位有先后顺序,10位学生谦让很久也没有入座,饭店老板说:“你们在本店每吃一顿饭,就换一种坐法,等到所有坐法都坐过一遍之后再来吃饭,本店将永远免费请你们。”请问,若一天平均吃一顿饭,这10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免费吃饭?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很快就进入角色。引起了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是严肃的事业,游戏是闲暇的娱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寓数学于游戏中,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数学因与游戏的结合而不再枯燥;另一方面,游戏也因有数学的参与而不再空洞。同时,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
游戏在于“享乐”,但游戏者在“享乐”中却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智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更加符合职校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需求:玩中学。所以,教师要利用游戏,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让他们感觉到其实数学也不是那么深奥的。如我在教学“函数的定义”这一节内容时,利用猜数的游戏,就是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把它除以2再减去3,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很快猜出学生所想的是哪个数。这样,很快就出现了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言的热烈场面,大大地激发了兴趣,并且极为自然地引入课题,本来很抽象的理论,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又如,在讲“角的概念推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定义以及角的推广成任意角时,本人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活动: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个大的钟面,让两位学生充当分针和时针,然后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一连串的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当活动结束以后,我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说:原来数学这么简单,我以后不怕了。听了以后,我心里暗暗高兴,职高数学教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学生觉得数学“不难”。
三、从数学中找回成功感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以后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可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首先设定学生中的某位创办公司成交了一笔大生意,购买了一百万元的产品,对方要求付款,给出两种支付方式:一是一次性付一百万,二是交付一元,连续三十天,每天给前一天两倍的钱,大家帮他选一选,哪种方式对他的公司更划算?学生被这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展开思考,各抒己见。此时点明课题,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学习。
四、专业中的数学
除去少数想参加高职单招的同学外,大部分中职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学好技能。将必学的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也是在学习专业知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给他们一张图纸,要求理解图纸所表达的意思,再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算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按要求在车床上做一个零件,并计算成本等。对零件的评价既检查到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对学生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一举两得,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感受到了乐趣,有利于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然,为了提高职高生的数学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做法还有很多,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心理辅导……运用各种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继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去做,就一定可以使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最终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都得到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淑红.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有趣的科学史范文6
一、巧用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人教版每单元后的英语歌曲往往能集整个单元重点内容于一身。教师可以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上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学生既熟悉,又新鲜,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课内容。当觉察到学生开始疲倦时,编唱一首歌曲来活跃气氛。巧用歌曲将所学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向课外延展,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欣赏,为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知识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妙用游戏活动――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通过游戏这架桥将学生们带入快乐学习的英语天堂。在字母、单词、句型、对话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游戏教学,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如PEP六年级上Unit2 Let’s Talk为例,以问路为话题,我把整个教室设计成不同的方位和地点,然后让一部分学生充当指路者,一部分根据指令不断地在不同的地点向左转向右转,或者直行后退。同时师生关系会更融洽,对于英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用故事情景――提供有效思考空间
学英语课堂配套的教材特点是每个单元有自成体系的特定内容。教学食物时学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跟吃有关的菜单、餐具和餐桌礼仪;学习动物飞禽时带上动物飞禽的头饰,配上森林的背景,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真实语言素材创设语境。
四、活用生活化情境――进行有效操练巩固
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微型的社会,让学生看到、感受到英语就在你身边,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在实践中运用英语。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生活,力求拉近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接近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交互式白版课件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陈莉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