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政策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1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科技决策咨询;应用实践

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知识的急剧爆炸、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越来越难以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包括技术、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组织机构的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提前预见组织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详细情报,从而发出预警,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形成情报产品提供给决策者,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抓住机遇,回避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技术竞争情报就成为组织机构科技决策咨询的重要保障。

1 技术竞争情报发展概况

技术竞争情报(CTI,Competitive Technology Intelligence)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支,通常是指能给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情报,以及这些情报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竞争情报研究与服务业发展的新热点[1]。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中的基本活动包括了3个重点内容:新技术获取和分析、技术环境预警和分析、技术竞争对手预测和分析。技术竞争情报是以组织的技术竞争环境、技术竞争对手和技术竞争策略为研究对象的。

1.1 国外技术竞争情报发展现状

技术竞争情报的兴起与发展在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与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围绕增强R&D创新能力、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等方面开展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正成为情报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欧洲国家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以欧盟国家为主的全球工商情报联盟(简称GBIA)的积极推动下,德国联合欧盟其他各国的工商情报和竞争情报界,先后帮助西门子等一批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及运作竞争情报体系。在此基础上,德国形成了以技术竞争情报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竞争情报发展模式,强调竞争情报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将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活动作为国家技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法国是目前全球经济情报体系最完善的国家,2003年设立了直接向总理负责的“国家经济情报高级负责人”一职,2009年,这一职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直接向以总统为首的国家管理委员会报告的“经济情报部际高级代表”。这些国家层面的负责人(代表),负责制定国家经济情报的政策并加以实施,监测预警全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演变,保护本国战略性经济领域,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及经济财富,加强法国在国际活动,尤其是与企业竞争力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活动中的影响。法国也非常重视地方经济情报体系建设,法国各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经济情报的最高负责人是大区省长。大区省长领导的“经济情报战略委员会”负责协调与不同机构的经济情报协作,如与大区议会(相当于我国的人大+政协)共同制订地方经济情报政策;与法国驻海外领事馆、法国工商联合会本地及海外派驻机构合作分享情报;与当地企业家组织合作共享情报;将部分情报工作外包给职业咨询顾问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将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和组织机构,特别是企业的创新行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保持企业的全球技术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国内技术竞争情报发展现状

我国的技术竞争情报起源于科技情报工作。1956年,我国科技情报工作通过借鉴和学习苏联科技情报经验,发展了主要为研发活动和科技管理提供服务的中国特色的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体系[3]。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应用。十多年来,先后涌现出上海、云南、湖南等省级科技情报所和中航天信息中心、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等行业信息中心及协会、学会。但更多的还是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方面,应用与实践较少。而且大多是在科技情报机构的推动下发展的。2006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省委书记的重视和亲自提议下成立了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的省级竞争情报机构。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竞争情报的普及工程、示范工程,开始进行竞争情报的实践和应用,关注产业的技术竞争环境、技术竞争对手、技术竞争战略的研究。近年来,借助在技术竞争情报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服务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广大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随着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科技情报的研究方向和服务模式等都不能满足组织机构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应该把重点转到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上来,针对组织机构在创新发展中出现的竞争情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可供决策的情报和对策建议。

从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发展进程和技术竞争情报的功能可以看出,技术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为组织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情报和对策建议。技术竞争情报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情报支撑、技术早期预警、技术监控及技术分析和预测等方面。

2.1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科技、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的日新月异,组织机构在创新发展中对情报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的情报,特别是需要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和对策建议。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例,新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情报的支持与保障,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作用过程,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4个阶段。4个阶段中企业需要的情报是多方面的,包括专利情报、技术标准情报、研究进展情报、技术参数、技术成熟度、技术模型、研究机构情报、技术竞争对手有关的情报。这些情报的获得可以通过对技术竞争情报系统(CTI)进行系统、及时和准确的搜集,并在人机结合下形成技术竞争情报产品,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及企业相关的部门提供决策或者情报知识。具体涉及到的3个过程包括:在知识的产生即创新构想阶段, 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敏锐感知市场机会, 优化创新决策;在创新研发阶段, 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可以辅助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在新产品的生产销售阶段, 有效的技术竞争情报能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因此,技术竞争情报对组织机构的技术创新决策的支持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利用技术竞争情报系统,组织机构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加速创新进程,降低创新风险,避免重复研究与开发,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和热点。

2.2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技术早期预警

技术早期预警是对新出现的技术、机会或威胁进行早期预告或警报。研发决策所需的技术早期预警情报包括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出现、竞争对手研发的最新动态、市场需求变化、技术的新应用和新出台的技术标准及规范等,技术早期预警情报能帮助研发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对研发目标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在研发过程中,外部技术、市场环境和对手研发活动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研发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对研发目标制定的影响尤为重大[4]。

技术早期预警情报具有隐蔽和不易察觉的特点,但是,早期预警情报越隐蔽,就越能使决策者及早觉察外部环境变化,有更多时间来调整研发目标,因此其作用就越大。以2012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例,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有Symbian、Windows Phone 7、iOS、Android和BlackBerry OS等,其中有的系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有的系统面临淘汰,究竟其原因是技术创新和变革的环境日益的复杂,如果没有细致、及时的技术情报,并且不掌握监测预警工具、分析方法和工具,只有选择被淘汰的命运。

2.3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技术监测

技术监测是指竞争情报人员对外部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相关技术专家的科研进展情况进行连续的跟踪和监视。研发决策所需的技术监控情报源包括:一是公开出版物情报源,包括公开技术论文、技术专利、技术成果和技术标准以及公开数据库等;二是非公开出版物情报源,包括部分会议技术论文文献、非公开技术发展规划、非公开数据库等;三是技术秘密文献,涉及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技术机密;四是人际网络情报源,这类情报源的技术信息主要来自技术专家或者企业技术研究员。上述技术情报源可以为研发决策者提供技术引进或合作研发的线索, 满足决策者在进行研发方式选择时的情报需求。

2.4 利用竞争情报进行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是利用调研或统计等分析方法来评估技术实力并展望技术今后发展趋势的过程。从技术预见活动的情报属性上看,技术预见活动是一个支撑技术研发优先领域选择战略决策的、服务于解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战略情报行为,而那些以提高竞争优势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预见活动则又是典型的技术竞争情报行为。从需求角度看,开展技术预见项目的主要动机是识别未来发展中的机会与威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此,一个组织的技术预见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应用技术情报源、技术竞争情报理论、技术竞争情报方法构建社会组织网络,实现原理突破和技术突破[5]。

在实际的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中,我们面临的信息环境与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共享环境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信息的来源往往处于既有公开也有保密的状态下。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尽可能搜集利用已公开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及相关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对那些尚处于保密的信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预见。

3 技术竞争情报在湖南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应用与实践31 运用专利地图工具,服务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围绕湖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的“服务湖南中小企业战略”,湖南省省级竞争情报中心“有色金属产业竞争情报团队”和“先进储能产业竞争情报团队”在积极调研企业技术情报的需求基础上,充分应用专利地图工具,研究和完成了《伴生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利地图》、《湖南先进储能专利地图》、《数控机床专利地图》、《混凝土机械专利地图》等技术竞争情报产品,为湖南省“十二五”科技规划、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决策支撑,并取得了积极反响和肯定。

3.2 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工具,开展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科技规划工作越来越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晰、规划指标不明确、技术路径不明确等问题。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科技管理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企业、产业和国家3个层面上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以达到高效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2010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心,其目的就是针对湖南省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技术路线图进行初步研究,为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咨询决策支持。目前,湖南省重点技术项目的凝练、科技计划管理和重大科技项目申报都采用了技术路线图工具。

3.3 综合利用技术竞争情报工具,服务长沙中小企业 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对长沙市31家中小企业的情报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诊断发现,情报能力成熟度仅为2级(最高为4级,2级表示有规范,但有效性不够),其中情报内部共享和创新情报分析评级偏低。为帮助企业掌握科学、系统的进行情报采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来开展技术创新和规避风险。信息所与长沙市“协同创新”活动联手,为企业培养CIO(信息情报首席执行官)和情报分析团队,为了使企业首席信息官具备长期情报分析能力,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将8年来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情报采集方法、情报分析工具方法教授给他们,并将情报所拥有的技术情报源免费提供给他们使用。通过半年实施,最终与长沙市16家参与企业共同完成了能够有效指引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诊断书”、“处方单”、技术决策研究报告,得到了湖南省工信委、长沙市工信委以及参与企业的高层领导高度认可,在科技情报界引起较大反响。

4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机构的科技咨询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应用实践的情况来看,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机构科技决策中各个环节扮演者重要的地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时代,组织机构面临的技术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反应极其迅速,因此,在进行科技决策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竞争情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靖里,李建平,杨斯迈,等.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其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312-316.

[2]彭靖里,李建平.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的起源、演化及其差距[J].图书情报工作,2009,(2):75-78.

[3]李艳,赵新力.技术竞争情报的现状分析[J].情报学报,2006,(2):242-253.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3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城市;伦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changed the world much including people’s life, work, study, and also brought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media, business, social relation, film and TV, publishing and recre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meet the necessity of domestic society and economy, many countries proposed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de good winnings. In our cas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bear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tent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digital city or smart city become new fo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is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in U.K. and London and wants to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for the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digital-economy;digital-city;Londo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9-39(7)

1 前言

当前,全球经济与社会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并基于此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它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充分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传统产业、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等信息化的发展。

在国家层面,英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摩洛哥、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约旦等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订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方略。作为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空间,城市仍是数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和发展平台,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由于其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交通流,亟须通过信息化的发展给予城市更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手段。当然判断一个城市的数字化程度,不应以某领域内某项技术创新和成就为指标,数字城市注重的是信息技术必须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基础的作用,并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切实影响。2009年英国政府推出一份纲领性文件——《数字英国》,主题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及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数字之都”。经过几年的发展,英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伦敦更是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领先城市和欧洲“数字经济之都”。[1]本文在对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将重点对英国及伦敦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对照。

2 数字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及国际比较

2.1 经济学人信息部综合指标体系及其国际比较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4

这条江水对于韩国人而言就如同黄河、长江对于中国人,是他们的生命线,更是他们的精神图腾。汉江不仅贯穿了韩国的土地,也贯穿了它的历史,见证了它所发生的一切。在世人眼中,汉江和首尔都代表着韩国,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韩国创造的“从1962年至1994年经济实现年均9%的增长,人均GNP从87美元增至10548美元”的经济奇迹会被称之为“汉江奇迹”了。尽管在1997和1998年韩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GDP严重缩水),“汉江奇迹”的光芒却没有因此而衰减:在1999和2000年(仅仅在危机过后的一到两年),韩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0.9%和9.3%,经济恢复到了危机之前的水平;2001年,在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韩国经济的增长率仍然达到了3%;2002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6.3%。它依靠自己的力量再次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复原,而且光辉更胜从前。

是什么在支撑韩国创造“汉江奇迹”?如果说高丽民族的自强不息是坚固的精神支柱,那么外贸出口的不断增长则是坚固的实物支点。它为“汉江奇迹”提供了产生的必然,它的这种作用与韩国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了解韩国的外贸出口,也就等于读懂“汉江奇迹”。

韩国出口用数字说话

先让我们来关注以下新闻:

据韩国产业资源部近日发表的《2004年进出口情况》报告显示,去年韩国出口为2542.21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31.2%,进口为2244.45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25.5%,贸易顺差达297.51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1995年,韩出口额仅为1000亿美元,今天,韩经过9年的努力,出口额达到了2500亿美元,这是继加拿大(2000年)、中国(2001年)、比利时(2003年)、香港(2004年)等国家和地区后世界第12个达到这一标准的国家。如果除去占中转贸易较高的比利时和香港外,韩已进入了出口2500亿美元的世界10强之内。在进口方面,由于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扬,再加上进口需求增大,韩去年进口达到了22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韩更从2003年第14位进口国进入世界第13位进口国。

2004年韩对外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好兆,中国增加了42.7%,美国和日本均增25.3%,欧盟增加了39.5%。

或许你在看完以上的一段新闻内容后,会出现短暂的“数字混乱”,你惟一记住的就是“韩国”、“进出口”这些词。当然,这已经足够了。新闻中的所有数字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韩国外贸增长”。用数字来表达这个主题的确显得过于冗长,如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所的菲利浦・马特尔的“按比例压缩法”用数字式叙述来简化它的内容,这条新闻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韩国在2004年成为了世界上第12大的出口商和第13大的进口商。在这一年里,它总共卖出了2542亿美元的东西,而买进了2244亿美元的东西,顺差298亿美元。假设它2004年总共卖出了100件商品,其中就有10.5辆汽车、2.3个汽车配件、10.4个半导体、10.4个无线通讯机械、5.9条船和6.8台电脑,还有其他的53.7个商品。它的买家主要有中国、美国、香港、欧盟,其中中国买了最多韩国商品,而日本则是韩国最大的卖家。

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数字对韩国的进出口情况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韩国的外贸出口受“数字”―数字化商品的影响很大,数字化商品(电子电器等商品)在韩国的外贸出口业务中占主导地位。三星电子公司在韩国国内企业中纯利润第一个突破100亿美元,并实现韩国企业有史以来最高的销售额、营业利润和纯利润,2004年出口额为416亿美元;LG集团努力将今年的出口额从去年的302亿美元大幅增至392亿美元,增幅将达30%。这两家企业都是韩国国内企业无可争议的状元和探花,它们的数字商品的出口景况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业绩,更是对国家的外贸出口有着巨大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在韩国有着坚定的“话事”权。当然,韩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只依赖于“数字”,汽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船舶工业也是韩国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韩国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9.6%,出口量达342.9973万辆,比前年增长41.7%。船舶工业光是2004年上半年,已建造各类船舶479万吨、146艘,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26.1%和21.7%。同时,出口各类船舶83.95亿美元,大幅增长36.2%,占同期出口整体的6.8%,其中包括七艘LNG运输船(11.2亿美元)和四个高附加值海洋浮体(16.5亿美元),最终全年的出口总额(150.9亿美元)远远超过当初120亿美元的目标。

韩国出口的成功,其实并没有隐藏着多大的秘密,它是在韩国政府、韩国企业和国际环境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但是把它们细化,就能发现其中包含的一些细节,而就是这些细节,最终为出口成功奠定了基础。

卢武铉:把扩大出口放在首位

韩国政府对于外贸出口给予高度重视。韩总统卢武铉通过总理李海瓒在17届定期国会发表的包括经济振兴政策在内的施政方针的演说,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卢武铉提出,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扩大出口和内需,稳定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劳资纠纷,构筑开放、透明、竞争的“革新先导型”经济制;下大力气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技术竞争力,确保技术领先优势。而扩大出口,致力于培育出口主导型产业和新产业则被放在了众多振兴经济政策的首位:韩国要争取在2010年出口额达到4000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万美元。 为此,要大力发展钢铁、造船、汽车、信息通讯、电子、石化、纺织服装等出口主力产业,在今后五年内继续保持较强的出口竞争力。钢铁,利用FINEX新技术,提高钢铁工业竞争力;造船,致力于建造LNG(液化气)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继续保持订单和建造量世界第一;汽车,提高汽车质量和品牌价值,今后五年内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强国;IT行业,努力成为世界第二大IT强国,引领世界新一代数字化电子市场;石化,继续保持世界第四的水平,争取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石化供给基地;纺织服装,利用尖端技术和韩流影响,扩大出口,还要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宇航、纳米和环境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

除了在政策方面的倾斜外,韩国政府还在法律法规、职能部门方面给予了韩国外贸出口所能给予的全部帮助。于1986年颁布的《韩国对外贸易法》是韩国政府管理和振兴对外贸易的基本法,与《外汇交易法》、 《关税法》、《有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法》和为保护、扶植特定贸易的各项“振兴法”及与贸易有关的个别行政法规等构成了韩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设立产业资源部,产业资源部是韩国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的宏观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制订的政策包括贸易振兴、双边或多边贸易及产业技术合作在内通商振兴政策;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相关的能源及资源政策;与产业竞争力强化、产业用地、产业环境、流通等相关的产业政策;与产业技术的提高、产业标准化、质量保障等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对国内产业损害的调查、判决和采取救济措施等。

另外,韩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开展FTA(自由贸易区)协商,推进FTA战略,为提高韩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取消关税壁垒,改善出口环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韩国-智利FTA已于2004年4月生效,打开了韩国构筑自由贸易区的新篇章,韩国-新加坡FTA于2004年底达成协议,韩国-日本FTA计划在今年底结束正式谈判,韩国与墨西哥商定从2004年10月25日开始进入共同研究阶段。从2005年起,韩国将加快推进FTA的进展计划,其中韩国将与东盟、欧洲共同建立自由贸易联盟(EFTA),与加拿大建立FTA的计划也步入协商阶段,并与印度共同探讨FTA实施的可行性。同时,韩国还将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锁定为韩国FTA长期目标。其中韩国-智利FTA给韩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已经有所显现:韩国汽车、手机、便携式摄像机、彩电对智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4%、229%、101%、95%。

韩国贸易协会:拥有超过65000家会员企业

企业方面,由韩国贸易厂商组建的非盈利民间机构―韩国贸易协会,是韩国民间最大的对外贸易企业组织,自1946年建立以来,为发展韩国的贸易及扩大国际经贸交流,作出了极大贡献,现有会员厂商65000余家。它在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调查研究、组织会展、提供各种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指导、会员服务、培养贸易专业人才以及为政府决策提出建议等方面,也一直不遗余力。它每年都会就韩贸易界对对外贸易关心事宜作民意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列出该年度韩贸易界在对外贸易中最为关注的十大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贸易界企业所关注,也是政府在外贸进出口中所要面对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中国GDP增长1%,韩国出口增加0.06%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5

股价中绝大部分是对中长期的盈利预期,当股价波动大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它的中长期看法波动较大。一些股票被称为周期性股票,并不仅仅是因为短期业绩存在波动,而是因为景气的变化还能影响对中长期前景的想象。

市场波动的下降,一方面的确反映现在经济的波动远远低于过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越来越多股票的周期性在消失。其背后是对大量产业中长期看法的固化,这些固化的看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基本面的改善,并且这些改善的逻辑需要不同于以往的“老路”才行。

上面偏中期的看法与短期的市场判断有不小的关系。

站在当前这个位置,上行空间需要靠什么打开?有些人认为是货币政策,事实上不是这样。在四月中旬,市场对货币政策看法的改变就已经完成并迅速“超调”,之前一段时间全面降准降息预期甚嚣尘上,货币政策的表现实际上是低于预期的。

我们认同不少同行的看法,即当前是观察政策效果的时候。与香港市场不同,A股投资者本来就更关注中观数字,而现在高频数据比以往得到更多的重视:发电量、商品房销售、钢铁产量,大宗产品价格等。但是,市场其实想要的不止于此。由于政府财力、杠杆以及企业杠杆上已经有明显的压力,政策托底,尤其是类财政的政策托底,其持续性市场是很没信心的。如果是经济的稳定能更多来自“内生”的动力,信心会更足一些。

但当前的数字显示经济的改善很大程度还是来自类财政措施的支持。从PMI和金融数字上看,有充足理由认为经济情况好于一季度的一段时间。但从央行的银行家和企业家调查看,银行的信贷审核条件没有放松、企业信贷需求趋弱、销售回款持续变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更快,基础设施建设独撑投资大局,伴随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城投债发行加速和财政资金投放加速。

总的来看,在当前的经济背景和市场认知下,在未来一到三个月,总体的操作建议是减少仓位的频繁变动,利用相对稳定的市场情绪做好相对收益就有绝对收益,蚂蚁腿也是肉,聚沙也可成塔。

数字经济的政策范文6

挖掘出蕴藏在数字中的“新闻”

2009年,金融危机对宁波经济冲击强烈。2009年一季度1%的增长,让人们对宁波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质疑。第三季度,宁波经济重新站上了两位数的增长区间。“V”字型反转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特殊经济环境下的这种“过山车”式发展对宁波经济意味着什么?

2009年,宁波经济成功反转,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自主创新,是自主创新背后一件件产业化的授权专利,让宁波经济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在相关数据的对比中,有一组数据让我们发现了新闻眼,那就是在宁波获得的上万件授权专利中,95%来自民营企业。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授权专利的高产业化,使宁波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而这种质的飞跃,正是宁波实施的以“专利、品牌、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危机之年的效应显现。

经济变化的数字体现

经济报道的难点,就是要让人们在数字的变化中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轨迹。作品《转型升级》同样面临着这一难点,反映经济变化的数据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最能表现主题,成为报道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前期大量的筛选,宁波海天集团、沁园集团以及利时集团进入我们报道的视线。这三家企业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企业在危机中的逆势崛起,依靠的就是自主创新的积累。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深入采访,“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危机之年遇到历史性节点”这一凝聚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结论,让我们找到了2009年宁波授权专利出现“井喷”的原因。

在作品的形成过程中,主创人员通过大量的采访,请教有关经济专家,力求报道能够客观、公正、深入反映这一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主创人员精心策划,用心设计,对报道中涉及的数字如何表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接受并理解这一变化等等,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抓住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会长王景川在宁波检查工作的有利时机,进行采访,增加了报道的分量和深度。

探究数字背后的历史

用历史的视角透视新闻事件,是报道深度的体现,授权专利突破万件仅仅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展示这一历史瞬间的必然性由来,是作品《转型升级》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报道不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更多的是对数字背后历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挖掘。

万件授权专利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数据,而在危机之年,这一数据的出现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广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机制的“倒逼”下,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力被空前激发,一个个为自主创新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宁波涌现,以“专利、品牌、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引领着宁波经济创新发展。

作品《转型升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追溯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轨迹。从单个创新主体到市级层面的战略性思考,使报道走向纵深,一个个闪光数字透射出宁波经济科学发展的轨迹。授权专利连续四年保持年均35%的增速,九成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半数以上产业化、利润增长能耗下降等等,正是这些数字彰显了宁波经济在危机之年实现“V”型反转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昭示了宁波经济走向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一新闻事实。

数字的形象化展示,现场出镜的恰当运用,同期声和画面的精心选择与组接,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结构上层层递进,使作品《转型升级》的主题更加集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翔实的新闻事实,让广大观众看到了宁波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广阔前景。对新闻事件的延伸思考和报道以及强烈的数据对比和阐释,使《转型升级》摆脱了事件本身的平面化报道,走向了多元立体的层面,让宁波经济的年度瞬间表情以影像的形式被记录下来,较好地凸显了年度经济主题,让广大观众在发展“苗头”中体味宁波经济的希望,起到了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