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1
【关键词】高中 案例教学 政治
目前高中生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在几门功课中,政治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知识点和概念都比较抽象深刻,使得学生对于政治课的有关内容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于是转向其他学科,造成严重的偏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就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来组织学生学习、研究,让学生针对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的方法和步骤
1.精选有针对性、趣味性、时效性和当地性的案例。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选择陈年往事,或杜撰出来的与学生没有关系的案例。
2.学生对案例进行深究进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去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这时,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记录好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搞清楚一些简单的知识,把疑难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3.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经过初步讨论和老师初讲,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教材中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对案例展开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做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并及时总结,在这过程中自然的对政治中的疑难知识点深刻掌握并理解。这种小组讨论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有说服力。
4.教师及时总结归纳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归纳一下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纠正,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
三、案件法应用于政治课堂的优缺点
1.案例教学的优点。(1)在纯理论的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3)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2.案例教学的缺点。(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政治课堂的需要。很多情况下政治就是理论的堆砌,不是每节课都能用案例教学,而且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很长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2)案例法需要较多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总是主角,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般是旁听,久而久之反而形成两极分化,老师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个性差异。
四、案例教学应用于政治课堂的建议
1.明确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掌握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政治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不加入教师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4.过程动态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考文献: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2
关键词:C语言 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
C语言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之一,是国内外大学都开设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应用面广,但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
一、目前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C语言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先介绍语法,然后围绕语法举一些例子。一般大致上是根据教材章节内容,按照“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函数-指针-文件”这样一个顺序来组织的。在课程的起始阶段,系统地讲述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和输入输出格式,极为琐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又没有足够多的例子来映证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认知能力不够强。因此许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造成了后续学习的困难。因而,有必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C 语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学生思维创造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给出精度较高的算法、编写程序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点是案例的选择。既要能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和学生本身具有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又要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即要围绕教材的基础理论,又要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的难度和大小要适中,比较好容易理解。难度和规模太小,难以丰富编程内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难度和规模太大,又会超出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是指要在案例教学中贯穿编程风格的训练。编程风格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编程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编程风格的训练应该从一开始就加以重视,并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
一般而言,具有图形界面的问题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能有一个基于C语言、简单易学的图形界面编程框架,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在Windows平台上,学习设计一个具有图形界面的程序,涉及许多操作系统相关的知识,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因此,案例的设计要以字符格式的输入输出形式为主,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力争建立易于使用的图形界面编程框架。同时,应建立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2、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应该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数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但不必追求系统化和细节化。这时就应该精心选择提出一两个较大的案例程序,让学生对C语言编程的概貌有所了解,进而通过解释程序中各个语句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程序语言的一些细节知识。在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应加以梳理和总结,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系统化。
在具体细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精心选择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主动获取新知识,带着目的性去分析算法编写程序。例如运用“案例:学生奖学金评定”来向学生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中if 语句及嵌套使用;运用“案例:教师工资所得税计算”和“案例:自动饮料贩卖机”等案例来讲授switch 语句break 语句的使用;运用“案例:银行钱币兑换”和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逻辑游戏来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中while 循环、do while 循环、for 循环、break 语句、continue 语句以及循环的嵌套等知识点;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设置一些能够解决他们曾经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循环语句变成就能快速而方便的解决了。
在学生具备初步的编程经验后,应尽快进入提高阶段。这时可以延续前面的教学模式,用少量的时间对知识要点进行大致的讲述,不过多涉及细节问题,然后提出较大的案例程序进行分析和练习,最后在适当的时候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在案例教学阶段,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求学生看懂程序,能够修改程序的片断,观察程序的运行行为,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已有的程序去作相似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全陌生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采用上面的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许多原来花费大量时间也难以讲清的问题,现在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比如数组和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传递问题,由于实际案例本身在实现时就需要涉及这些内容,学生领会和理解这部分知识就相当自然,应用的能力也提高了。
3、案例举例
(1)案例导入:现要统计学生期末总成绩,每个学生的总成绩等于课程设计等级(A,B,C,D) 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占80%),先要将课程设计等级换算成对应的分数 (A-20,B-15,C-10,D-5),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请你帮助老师设计一个小程序,计算某个学生的总成绩。
(2)算法分析:
① 输入一个学生的课程设计等级和期末成绩;
② 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 将其转换成大写字符;
③ 根据课程设计等级,确定应换算成什么分数;
④ 计算学生总成绩= 课程设计等级的对应分数+ 期末成绩*80%;
⑤ 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算法的第二步,可以在开始分析算法的时候并不只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先尝试编程,在调试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输入的字母大小写不同对程序的影响,进而主动思考并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 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学习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架构得以明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3)课程教学:讲授“if 语句”、“switch 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进行回顾。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教学生动,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口述近几年,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学生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通过学生的分析,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缩短了。案例教学将社会现实问题浓缩在课堂上,它能把社会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第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从事政治教学的教师都清楚,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可选用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明白偷逃税款是没有好下场的,应该自觉依法纳税。这样的案例一般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样学生学习就是乐事,学生苦学就成为乐学,厌学成为愿学,被动地学习成为主动地学习。
二、选择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也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政治课上成"故事会"。相反,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用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 转贴于
首先,所选案例要是最近发生的,而不能是陈年旧事。新闻具有时效性,同样教学案例也有实效性,如果选用的案例过于陈旧,学生根本没有听过,学生就很难产生共鸣,上课时也就提不起兴趣。所以尽量引用最近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在讲到对外开放时,可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面临着的一切挑战,如贸易磨擦,外国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选择有趣的教学案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如在讲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引用"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案例时,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
一、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价值
(一)引导学生关注点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部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再加上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使其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受到了较大影响。而案例教学法在导入环节的运用,能够在课程最开始阶段便吸引学生兴趣,将其关注点引导至教学内容上,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提升,主动接受教师教学。例如在药品注册管理方面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入“磺胺酏剂”案例。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先向学生讲述1937年美国某公司配置的磺胺酏剂造成100余人死亡的事件,并究其原因,指出当时相关法律缺乏,新药未经过临床实验便能够进入市场的缺陷。五年制高职学生价值观念已经逐渐形成,正义感较强,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其认识到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性,主动将关注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二)增强课堂活跃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虽然这一方法使教师能够最大程度的将时间运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上,但是最终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且会起到反作用,使原本便活泼好动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愿参与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相关案例,并在课上组织学生一起对找到的案例进行探讨、交流,学生对自己找到的案例都已经提前熟悉,在讨论时具备较强的自信心,且探讨兴趣较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课堂活跃度的增强,以及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加深知识理解
案例教学法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上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假药和劣药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对假药和劣药的法规界定区别难以准确区分,教师便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假药案例和劣药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内容。如向学生讲述“亮菌甲素注射液”案以及“欣弗”案,指出前者主要是运用假冒药用辅料造成患者死亡,而后者则是因未能够按照国家标准灭菌而造成了患者死亡。并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和《药品管理法》,使学生了解到,前者为药品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而导致的药品不合格,应界定为假药,后者药品问题为药品生产未按照标准执行而导致的药品不合格,应界定为劣药,从而准确理解、区分两种概念。
二、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筛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资源,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应十分重视,保证案例与当前教学内容相符,且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结合案例设置相应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例如在学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时,教师应选择与这一部分相关的案例:某药厂接到药监局通知,将在三天后对其进行GMP认证。于是该药厂立即对内部进行细致检查,并安排全体员工在检查组前来认证时列队迎接,但是检查组组长在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表示该厂今天不具备检查条件。五年制高职学生受年龄特点影响,好奇心较强,教师在讲述这一案例后,学生会立即产生“该药厂为何不具备检查条件”的疑问,教师再向学生提出“GMP认证的标准和过程是怎样的?”等问题,便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并主动探索相关教学内容。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在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应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培养其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例如在案例探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专业方向,对案例展开深入探讨,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干扰。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或是讨论方向偏离教学主题时,教师则可以发挥自身指导性作用,将学生思维引向正确方向。在学生探讨后,教师对谈论结果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纠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学生专业方向
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方向,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例如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包含着众多的法律法规,教师可以运用列举案例法,针对其中理解难度较大的法规或是学生难以区分的相似概念运用案例进行解释,以更加形象、具体的形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要求学生通过情景创设,依据自身职业方向,将案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以原案例背景为基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正式从事相关工作前,预先体验、演示工作情景,获取职业经验。
结论
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运用,具有引导学生关注点、增强课堂活跃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等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科学选用教学案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案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其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以发表为中心;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近三年,笔者从解决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入手,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这项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教班级学生参加应用写作任务或内容真实项目一百多个,写作欲望、兴趣、积极性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初步具备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
动力性困难是当前高职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无疑应成为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否则,离开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了。而这正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能够有效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并在解决其动力性困难的同时,逐步解决能力性困难,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增强应用写作能力。
本文所说“发表”为广义,即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等。所谓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是以发表为枢纽,紧扣学生的写作内驱动力——发表欲,以从口头到书面、从音像到文字、从课堂到课外、从模拟仿真到实际项目的多层级发表活动贯穿始终,以发表学生的应用写作作品为契机,以激发、巩固、升华其创作欲、发表欲和创造性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和依归,形成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总之,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时空已延伸到课外,其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专业学习、校园生活、个人职业生涯等诸多方面,其教学方法已经扩大到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对于提升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多层级发表案例
高职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薄弱,写作兴趣、水平等参差不齐。要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须为所有学生创造发表作品的机会,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级别的发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采取多层级发表方式,形成富有亲和力的“发表网络”。一方面,鼓励学生细读应用文本,既要学会欣赏,又要敢于怀疑,破除发表的神秘感、神圣感;另一方面,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阵地,使发表成为可能。这就是一级到四级发表:一级发表限于小组当中。当同学互评作文时,就是学生作品初次得到发表的机会。二级发表是在全班同学或兄弟班同学范围中进行。或口头宣读,或分文种举办佳作专刊,或开展求职信应聘书比赛,或举行校园解说词征集活动,等等,千方百计为学生增加发表机会,拓宽发表范围。三级发表是投稿到校报、校刊上。四级发表是向各级刊物推荐佳作,或者让其作品应用到现实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四级发表均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读者缺位现象,出现了除教师之外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其他真正读者,“作品”被人“阅读”了。笔者将其归纳为“当众表达:被阅读”。
案例一:笔者举行了某学院学生勤工俭学岗应聘书比赛,通过以赛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结合典型文本的细读,学生获得了应聘书写作的基本常识和写作要求。教师现场引导每个学生合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应聘岗位目标,写出凸显个人特色和亮点的应聘书。随后进入多层级发表:首先,在小组内小范围发表,互相传看,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进行初次完善;其次,推选出小组中的代表作在全班范围内宣读或展示文本,相互交流,品评优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再次完善;再次,结合学生所学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全班学生将经过师生反复修改定稿的应聘书,以真实、美观的包括完成了封面、版式设计等在内的应聘文本形式,在校内公开展示;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应聘书送呈相关部门,争取适合自己的勤工俭学岗。
本案例完整地体现了多层级发表的各个层级,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至少两次的发表机会。应用写作的指导过程与文章产生和运用的实际过程完全一致,与专业相融合,与校园相融洽,直接管用,颇能激发学生的应用写作积极性创造性。
案例二:笔者利用自己兼任指导教师的学院社团报《旖旎风报》开辟应用写作专题文苑,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阵地。同时,还将《旖旎风报》交流到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扩大了学生作品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本案例主要在三级发表和四级发表上着力,扩大读者面,拓宽作品被阅读的时空,增强作者的写作效能感和成就感。
案例三:笔者将学生在课堂上细读2008年第5期《应用写作》上《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所提出的质疑和修改建议进行综合、深化,写成论文《从一则消息病例看消息的写作——〈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的补充》,发表在2009年第4期《语文学刊》上,使学生找到了自信,读写兴趣大增。
本案例由文本细读中的质疑所生,师生合作,深化提高,撰文公开发表,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从问出,学贵有疑,又实现了多层级发表,激发了学生的应用写作动机。
项目式发表案例
高职应用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作文,大多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与专业结合更紧,越来越多地与仿真乃至实际项目相结合。因而高职应用写作中的“发表”的意义并不止于“当众表达:被阅读”,而更进一步延伸为“项目开发:被采纳”,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应用写作的高职特征。几年来,笔者结合所教班级专业,有计划地开展项目教学。2007~2010连续4年,将拍摄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党建宣传片、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二中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宣传片、益阳市大通湖渔场对外形象宣传片等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制定策划方案、搜集整理素材、撰写解说词、参与拍摄制作。
案例一:2007年,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需要拍摄专题片,笔者受命承担此项任务。笔者结合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将这个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学习撰写专题片拍摄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并与学生所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紧密结合,圆满地完成了拍摄制作任务和应用写作教学任务。
本案例充分利用了自己学院的应用写作项目,融专业学习、学院工作与应用写作于一体,任务项目实在而富于挑战性,师生都感觉受益匪浅。
案例二: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在益阳市安化二中召开益阳市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推介与现场观摩会,会上需要安化二中以宣传片的形式系统总结、具体介绍该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作法。笔者参与该项目的拍摄工作,主要承担解说词撰写。笔者搜集了解大量信息材料后,将此项撰写解说词的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细读学院迎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解说词、观看宣传片,掌握专题片解说词撰写的要领,根据安化二中所需宣传片的具体情况和撰写要求,确定框架、充实内容、反复修改,形成解说词初稿。并将校方、拍摄机构的讨论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部分学生一起修改完善,最终定稿,获得校方、拍摄机构和活动参与者一致好评。
本案例已经将应用写作的真实项目拓展到校外,任务项目难度更大,周期也比较长,更多地是在课外完成。一些学生不仅参与解说词的撰写,还主动参与拍摄及后期制作,无论专业学习还是应用写作,学生都感觉远胜单纯的课堂教学。
案例三: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渔场拍摄对外形象宣传片,笔者参与此事。一方面,将这个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学习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等应用文,另一方面,主动介绍学院专业师生承揽对方所辖企业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业务,并结合这些教学产品说明、设计说明、广告文案等学生急需、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种,较好地发挥了应用写作教学服务专业学习,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
本案例涉及的应用写作真实项目较多,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比较大,需要更大的教学灵活度,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要求也更高。师生通过这样的项目锻炼,就不再是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而是投身火热、丰富、变化多端的社会实践。大家意识到,只有与活生生的专业项目、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接,真刀实枪地干,才能收获真才实学。
诸如此类的项目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带着实在的任务、项目写作,实现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活动式发表案例
高职校园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众多的校园活动涉及日常应用写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全面参与甚至主持其中的活动,为应用写作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公开征集方案等形式,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一旦其苦心经营的活动方案的作品被校园活动所采用并付诸实施,其激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笔者称之为“活动使用: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