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感染治疗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1

[关键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12-0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90%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易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故应早期给予有效治疗[1]。由于小儿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对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其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炎琥宁治疗3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8±3.2岁。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改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并与同期给予病毒唑治疗的3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 ①急性起病,病程≤3天;②体温≥38℃;③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等症状;④年长儿可诉头痛、咽痛及全身酸痛等;⑤体检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算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之间。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对症治疗及酌情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mg/(kg・d),1次/d,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3] 痊愈:临床咳嗽、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检查正常。显效:临床发热、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然有轻微咳嗽等轻微临床。有效:体温在37.3℃以下,肺部有轻微的感染症状,但咽部水肿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也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多发感染性疾病,任何季节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较为常见[4]。由于小儿上呼吸道鼻腔短小、没鼻毛、血管丰富及粘膜柔嫩,咽鼓管部宽且短,咽部狭窄、垂直喉部呈漏斗型且软骨发育较差,淋巴组织丰富,并且鼻泪管短、开口瓣膜发育不全等特点,而且小儿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婴幼儿时期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是通过穿心莲萃取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有可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的RNA/DNA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对抗人体炎症介质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减少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可早期抑制炎症发展[5]。

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306.

[2] 邓超.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7,8(10):82.

[3] 杨金漫.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与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6:161-162.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2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旨对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500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按其入院治疗顺序分为两组:雾化组:250例,予以常规治疗+注射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滴注组:250例,予以常规治疗+注射用炎琥宁静脉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炎琥宁雾化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而炎琥宁静脉滴注组则为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雾化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以及咳嗽、咽痛减轻和消退时间均较滴注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极为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更易被患儿接受;同时,雾化吸入用药方式也具较高的安全性。

[

关键词 ] 注射用炎琥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29-02

[作者简介] 杨宏桂(1964-),女,河南南阳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儿科。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儿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一种急性炎性反应,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也有少数患儿因细菌或合并细菌感染所致;其主要是侵犯患儿鼻、鼻咽以及咽部。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以往多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结合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经常性、长期性的抗病毒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往往也会给小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小儿骨骼抑制、贫血、厌食等,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耐药菌株出现[1]。因此,国内学界则对中药制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注射用炎琥宁是中药穿心莲萃取物,其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甲钠盐;该药药理作用强,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炎、解热、抑菌等作用;因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500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则采用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了研究,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中资料均选自该院收治500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其中,男性276例,女性224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6±0.6)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2.1±0.7)d。以上病例均经血、尿、大便、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X线等常规检查。将以上500例患儿按其入院治疗顺序分为两组:雾化组:250例;滴注组:250例。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500例患儿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经体格检查发现:患儿多表现为咽部充血、肿胀,且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增生以及扁桃体肿大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感染症状;同时,还呈现出热性不规则症状,如持续高热、持续低热等;而患儿咳嗽也多以夜间及晨起较为明显,且多为刺激性干咳或连续性痉咳。经肺部听诊多可闻及干啰音。经胸部X线显示,患儿肺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纹理粗乱的点片状阴影,或双下肺浸润阴影。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给予发热者进行物理降温等。雾化组250例患儿采用注射用炎琥宁4~5 mg/(kg·次)+20 mL生理盐水通过压缩雾化吸入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连续用药3~5 d。滴注组250例患儿则采用注射用炎琥宁5~8 mg/(kg·次)+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5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24~48 h内恢复正常;临床体征、症状消失。好转:患儿体育48~72 h恢复政党临床体征、症体基本消失。无效:患儿体温48~72 h仍有发热;且临床体征、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析

炎琥宁雾化吸入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而炎琥宁静脉滴注组则为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时间分析

雾化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以及咳嗽、咽痛减轻和消退时间均较滴注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P>0.05)。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儿科常见病;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以往多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结合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经常性、长期性的抗病毒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既会给小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小儿骨骼抑制、贫血、厌食等,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耐药菌株出现。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出现了诸多的耐药性较强的超级细菌,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多的困难,进而也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相关研究发现,90%以上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仅有少数患儿因细菌或合并细菌感染所致;但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多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等,由于病毒唑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人体呼吸道及肺内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毒,且其不良反应较多;因此,科学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及合理的给药途径,则是全面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4]。

该研究通过对5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发现,炎琥宁雾化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而炎琥宁静脉滴注组则为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雾化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以及咳嗽、咽痛减轻和消退时间均较滴注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这也说明炎琥宁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而言还具有较理想的用药安全性;而该研究结果与高志虹、李荣梅等人的研究相符[5-6]。

注射用炎琥宁是中药穿心莲萃取物,其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甲钠盐;该药药理作用强,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炎、解热、抑菌等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炎性病灶的快速吸收,抑制体内内毒素所致的发热,且能良好地对抗化学刺激物以及组胺所导致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提高[5];同时,同时还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可提高机体血清溶菌酶含量,抑制病毒复制,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该药还可有效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物以及水肿;这对全面减轻患儿鼻塞、流等症状均有明显的作用。而通过该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对既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还不会出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对小儿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同时,其还具有良好的退热功效,也极大地减少了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静脉给药方式虽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但药液在经患者全身分布之后,却难以保证炎症局部得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若对上呼吸感染患儿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还客观地存在着穿刺困难,滴注时间过长而致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等现象。而雾化吸入治疗则可将治疗药物直接送入呼吸道,全面减轻全身的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提升炎症局部的药物浓度,进而促进局部吸收,使药效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使患儿临床体症、症状得以快速缓解,既利于病情控制,还可以通过湿化呼吸道而更利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7]。

因此,临床进行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应客观分析患儿实际病情,尽量采用了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全面提升了局部药物浓度,更好地发挥出药效,极大地缩短了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咽痛减轻时间以及咳嗽减轻时间;这对全面控制患儿病情、改善临床体征、症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雾化吸入给药方式,还具有用药剂量相对较小、给药方便等优势,也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儿穿刺难、用药时间长而难以耐受、年龄小等问题。

综上所述,注射用炎琥宁不仅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还避免了常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耐药性问题。另外,采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更易被患儿接受;因此,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参考文献]

[1] 邹国锋.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109-110.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80.

[3] 王贵英.炎唬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63-64.

[4]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9-390.

[5] 高志虹.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9):29-30.

[6] 李荣梅. 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58-159.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3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孕妇;中西医结合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对孕妇危害较大的常见病之一,使流产率和早产率升高,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部分由细菌引起,但该病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笔者于2006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对门诊部分孕妇上感病例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上感孕妇,妊娠6~38周之间不等,其中6~12周48例,12~28周38例,28~38周34例,病程最短8h,最长72h。

1.2临床表现孕妇均有发热,体温在37.6℃~39.8℃之间,并有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格检查:精神一般,稍有气促,咽部充血、潮红,部分有扁桃体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听诊有呼吸音粗,心率稍快,有苔黄、脉数征象,但无腹痛等其他症状。

1.3治疗方法首先对有上感症状的孕妇详细检查,并做血常规检查。根据综合分析诊断后决定给予口服或静脉给药。中医对上感以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原则来治疗,120例中有6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型上感用辛温解表药加减,风热型用辛凉解表药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都在1~3天内收到满意的效果。对体温在38.5℃以上,且病状较明显的上感孕妇,并有白细胞升高者,给予青霉素600~800万单位,每日1次,静点(静点青霉素前须做皮试),并加用双黄连针剂600mg/(kg·d),并密切观察静点中孕妇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嘱孕妇多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品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发热的孕妇给用对胎儿及孕妇损害小的退热药,并口服维C银翘片。同时注意胎儿状况。另60例采用非中西医结合治疗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西药对症治疗。

2结果

2.1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者显效52例,其中18例用中药方剂,用药1天后体温下降,流涕、咳嗽、咽痛不适症状大减,用药2~3天后痊愈。32例体温在38.5℃以上,上呼吸道症状重的静滴青霉素加双黄连针剂,用药1天后体温下降,咽痛、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用药3~5天后痊愈。单纯西医抗生素及西药对症治疗者,显效28例,有8例用药2天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减轻,用药4~5天后痊愈,有效24例,用药4天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用药1周后痊愈。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

2.2追踪观察对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孕妇分别在孕20周、28周、32周、38周时给予B超检查,对出生的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婴儿进行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1例畸形及异常情况发生。

3讨论[1~3]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多数由病毒引起,而病毒感染对孕早期(孕12周以前)的胎儿危害最大,因为病毒感染易造成胎儿的器官发育异常和畸形,尤其是胎儿脑部发育异常的几率最高,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又要格外慎重,因此采用无毒无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使孕妇和胎儿受损害较小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入机体后,机体与外邪相争的过程,由于孕妇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因此我们采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西药方面选用了青霉素这种孕期A级药品,发挥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优势,使孕妇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也增加,以快速清除孕妇体内病毒及细菌的感染,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通过追踪观察,未发现有胎儿畸形及异常情况发生,从而证明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疗效好、治愈率高、对胎儿损害最小的好方法,同时又保护了胎儿在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治疗孕妇上感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试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93.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4

【摘要】由于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功能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的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出发,把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特征,甚至幼儿心理学特点结合起来,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药,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流感病毒;流感预防;解热药

上感是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由于婴幼儿鼻腔短,无鼻毛,后鼻道、咽喉部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资料表明,小儿上感的病原90%以上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等。因此,有专家指出,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居于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给充足水分、退热、减少卡他症状等[1]。但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造成巨大经济浪费、耐药菌增加以及不必出现的毒副作用,其原因主要是:急性上感病原学诊断未能推广,凭经验选用抗生素有很大的局限性;医生怕担风险,力求“保险”,即使认为是病毒感染也加用抗生素;家属有使用抗生素的要求也给医生造成压力。此外,小儿急性上感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但发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因此对发热患儿也应摈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人类在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方面取得了里程碑的胜利,但是2003年的一场震惊全球的SARS流行,提示人类抗微生物感染的重点应该从抗细菌感染移向抗病毒感染方面来,应该把抗病毒感染作为另一个重要目标。对各种引起疾病的病毒研究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小儿呼吸道感染目前占小儿住院病种第一位,小儿呼吸道病毒的流行、防治更应该是儿科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小儿呼吸道常见病毒包括IFV、PIV、RSV、腺病毒和鼻病毒等。前3种病毒流行性较强,其临床发病情况与流行相关,后2种病毒流行性较弱。临床诊断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还要流行病学资料、血清学IgM(+)方可确诊。而IgM(+)需要病程1周以上,此时病程已进入恢复期或临床治愈,对个案似乎意义不大。这要求病程早期根据个案特征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做临床诊断,这时显不出流行病资料的重要性,尤其是IFV、PIV、RSV、SARS等流行性强的病毒感染流行病资料更为重要。这些流行性强的病毒根据流行时间、地区不同而抗原常会发生飘移,这要求各地区都应该有某段时间内有自己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供临床参考。早期临床诊断做抗病毒治疗而拒绝滥用抗生素药物是开展这一工作的另一个迫切需要。目前开展的试剂盒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临床均应开展这项工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率高达91.9%,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既有细菌,也有病毒。一般以病毒感染多见,占90%以上,仅有少数患者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2]。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又因其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如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及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等,可选用抗生素治疗。本文调查显示,存在抗生素应用指征的病例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实际应用率,表明存在抗生素滥用的趋势。因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尽可能在明确病原体基础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生素的应用存在着用药指征把握不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方法和疗程不适当等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生素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更新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观念,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院的“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分线应用管理,明确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此外,应加强临床药师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作用,药学人员要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制度中“四查十对”,对不合理的用药及时纠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发热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常用药物。原则上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最安全的品种[6]。但在我国已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有近百种抗感冒或解热镇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除少数为单方制剂外,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在非处方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甚至把退热药当预防性药用。而有些临床医生,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使用而使药物使用过量,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小儿,更易造成肝、肾、血液系统等器官的损害。

健儿清解液是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著名方剂――银翘散、桑菊饮,并与《丹溪心法》中另一名方――保和丸进行有机组合,为纯中药制剂,它以金银花、杭为主药,两药均有清热解毒功能,合用则清热解毒功能加强;连翘为佐药,与银花配伍有增强疏散清热的功能;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与配伍则长于治疗风热咳嗽;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橙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之效。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以病毒感染为多见,占90%以上,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当病变范围广泛时,临床症状则较明显,常有发热。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仅无助于疾病的恢复,有时还会引起一系列药物副作用,增加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滥用抗生素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未见毒副作用,健儿清解液口感香甜微酸,儿童乐于接受,服用方便,不失为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健儿清解液具有抗病毒、抗菌、镇吐、促进消化的作用,此外,还可调节机体内部的免疫力,具有独到的标本兼治作用,临床上上呼吸道感染常合并消化系统症状,健儿清解液对此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功能。

剂量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药物剂量应随小儿成熟度及病情不同而异。小儿年龄、体重、体质强弱都是决定小儿用药剂量的因素,而不单单是将成人剂量的缩减。常用的方法有体表面积法、小儿体重法、按年龄法,以及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择一计算。但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药物不同制剂或多个复方制剂的重复给药也应引起重视,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而使药物超量使用,给小儿带来不必要的机体危害。

入秋以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小儿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致病,但90%以上为病毒,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期发生率高,主要原因为缺乏锻炼,或患有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而夏秋交替时节,婴幼儿更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应当充分休息,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一般轻症者3-4天内即可自愈,重症感冒高热持续可达1周。小儿在病毒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一些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乘机侵入人体,继发细菌感染。

其实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数为病毒,可试用利巴韦林口服或喷雾,抗生素对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的治疗作用。如果过多地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还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毒繁殖,加重病情。因此,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只有在继发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适当地选用一些敏感的抗生素。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藩篱不密,卫外机能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暖失常,外邪乘虚而入,发生本病;又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外感时邪,易于化热,故临床以热症最为多见,迅速退热是其主要治疗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治疗小儿上感中药,一般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甲1型、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FM1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实验及呼吸、免疫器官的病理观察,证明该药有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

由于药物的吸收量与药物的剂型有一定关系,不同的药物剂型可影响体内药物的吸收、作用强度、作用部位、起效和持续时间、毒副反应等。因此,剂型的选择不仅要储藏、携带、服用方便,最重要的要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来确定,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虽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但为了减少发生,还是要提前预防。想让孩子远离这种疾病,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纯母乳喂养应保证4-6月,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其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闲暇之余,多带小孩到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和进行各种适度的体育运动,只要持之以恒,既能增强体质,有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又能预防佝偻病。

居室要时刻保持空气新鲜和室温恒定,最好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家长有吸烟嗜好的,最好戒掉,以防止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和小孩被动吸烟。

要保证小孩充足的睡眠及足够的营养,同时注意睡眠时的环境温度,过冷过热均可引起呼吸道防护功能下降,导致感染。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5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辨证 宣肺平喘 清热宣肺 清气化痰 益气养阴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大多属中医“咳嗽”、“哮喘”范畴,病因病机是由于外邪或内在因素引起肺气不宣,肃降失常,肺气上逆所致,常以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上,都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机、病史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病47例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于后。

资料与方法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男30例,女17例,1岁以内8例,1~5岁30例,6岁以上9例。本组病例均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四苗接种符合规定。

治疗方法:辨证分型,立法处方用药。

风寒型: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伴流涕,打喷嚏,蜷缩位,面色发白,毛孔凸起,舌淡,苔白,脉浮紧。治则:宣肺散寒。方用止嗽散:百部5g,紫菀5g,桔梗5g,陈皮3g,荆芥4g,甘草2g,白前5g;加僵蚕3g,半夏5g,冬花5g。

风热型:咳嗽声重,声音嘶哑,气喘,伴发热,出汗,面赤,流黄涕或清涕,打喷嚏,口渴欲饮,年龄稍大的儿童述说喉咙疼痛,睡觉时揭衣蹬被,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清热宣肺。方用桑菊饮:桑叶5g,5g,桔梗5g,连翘5g,杏仁5g,甘草2g,薄荷3g,芦根8g;加黄芩5g,枇杷5g,胆星5g,僵蚕3g,前胡4g。

痰热壅肺型:咳嗽,喉中痰鸣,痰多易咳出,痰色黄,质黏稠,伴面红,流黄涕兼有黄鼻塞,鼻不通气,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喜凉恶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肺化痰。方用清气化痰丸:瓜蒌5g,杏仁5g,黄芩5g,生姜2g,胆星5g,枳壳3g,半夏5g,云苓10g,陈皮3g;加地龙3g,甘草3g,莱菔子5g,白芥子5g,苏子5g。

脾肺气虚型:咳嗽,咳声无力,久咳不愈,痰少,语声低微,面色花白,消瘦,口干裂,食纳差,舌淡,苔薄腻,脉虚弱。治则:健脾益肺。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5g,白术5g,云苓5g,甘草5g,半夏5g,陈皮5g;加山药8g,地骨皮5g,六曲5g,百部5g,紫菀5g,桔梗5g,沙参5g,贝母3g,甜杏仁5g,麦芽5g。

疗效标准:①痊愈:治疗用药后咳嗽在1周内停止,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者;②有效:咳嗽减轻,但在1周内未痊愈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者。

结 果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讨 论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其中治疗组,男69例,女47例,年龄4~74岁,平均年龄30岁;对照组男71例,女43例,其情况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临床情况: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7.4~39.8℃。辅助检查:大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低,多数病例做胸片X线检查均正常。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穿琥宁注射液成人400~800 ml静滴,儿童酌减;对照组:250~500 ml液体内加维生素C、维生素B6静滴,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疗程为3天,必要时重复1个疗程。酌情对症处理,不用抗生素治疗。

疗效判定①治愈:症状及局部体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②好转:体温较前降低,自觉症状好转,局部体症减轻;③无效:体温持续不退,自觉症状加重。

结 果 治疗组痊愈105例(90.52%),好转8例(6.9%),无效3例,总有效率97.41%;对照组痊愈85例(74.56%),好转10例(16.67%),无效19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