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脊髓损伤;院前急救;护理
颈胸腰椎骨折大多数由间接暴力引起,是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外伤性疾病,患者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如果急救处理和搬运不当,会损伤脊髓,使患者出现截瘫或死亡[1]。因此,正确的急救和搬运方法是减少患者致残和死亡率的关键。自2011~2012年我们共对45例外伤性颈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搬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15~5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致伤30例,房屋倒塌7伤例。其中颈椎骨折16例,胸椎骨折7例,腰椎骨折22例。
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伤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损伤部位的棘突有明显压痛。8例颈椎骨折的患者出现头颈痛,活动受限,还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
2.1 快速对伤情做出初步评估 到达现场后勿立即搬运患者,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状态、受伤部位进行检查,初步判断有无颈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对疑是患者按颈胸腰椎骨折处理。
2.2 建立静脉通道 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有出血者应立即止血,以减少血液的流失。对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用留置针开通两路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解患者衣领,避免呼吸道受压,对头面部有血液,泥土,分泌物的要及时清理,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和误吸的危险。对颈部损伤的患者打开气道时可使用托下颌法,必要时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2.4正确搬运患者 用硬担架进行搬运,对颈椎骨折的用颈托固定,有腰椎骨折的用腰部固定带固定后再进行搬运,搬运时,应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颈椎骨折的患者,应有4人一起搬动,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保持头部与躯干部成直线,其余3人蹲在患者同一侧,2人托躯干,1人托下肢,一起起立,将患者放在硬担架上,固定好患者头部。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搬运时应3人同在患者右侧,1人托肩背部,1人托腰臀部,1人抱住患者双下肢,同时起立将患者放在硬担架上。
3 转送途中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突然发生事故,可出现心情紧张,焦虑不安,对病情恐惧等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一些注意事项,给患者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转送途中的固定 转送过程中对颈椎骨折患者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在使用颈托后用头部固定器固定,无头部固定器者可使用沙袋或患者衣服固定患者头部两侧,腰椎骨折者,应使用腰部固定带固定后再多条安全带将患者妥善固定于担架上,注意保持患者脊柱平直和肢置不变,防止在转送过程中车辆颠簸对脊柱造成损伤。
3.3转送途中的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部表情,肢端有无紫绀等情况,给以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注意观察呼吸,发现有呕吐情况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讨论
4.1急救人员的要求 急救护理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技术,在现场处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有条不紊的处理患者,认真执行医嘱,避免慌乱情况,以免影响患者病情。
4.2搬运的要求 颈胸腰椎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脊髓损伤,脊髓是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可造成肢体功能麻痹而致残。颈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在搬运过程中,如果搬运方法不正确就会加重脊髓损伤和压迫,引起患者瘫痪和死亡。所以说正确的搬运的方法尤为重要。由于现场的患者家属和群众的急救知识缺乏,可能会采取不正确的搬运方法,导致新的损伤。所以,调度员接到120求救电话时应认真询问,对疑是有颈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应告诉打入电话者不能随意搬动患者,急救人员在出发后到到达现场的过程中要打电话与求助的人员联系,指导周围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并再次强调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如果现场环境危险必须要搬动患者时,应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正确的搬运,以免加重损伤。所以,正确的搬运方法和急救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
参考文献: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车祸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多,车祸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大型车祸伤员的特殊性,为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护并能尽快的恢复,本文从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1迅速作出反应。对于车祸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快速反应在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减少伤残和死亡的第一要素。在大型车祸中,由于伤员人数众多,伤情较重,故应在分诊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时要对现场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包括具体地点、联系电话、受伤人数、伤情情况等,能够组织充足的医护人员、车辆及物资迅速出发,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3分钟。同时,要通知院内各个科室,要做好接诊准备。
1.2准确评估和分类。现场救护成功的关键与否在于是否可以进行准确、简单快速的检伤分类。现场医务人员首先应该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脱离可继续造成伤害的因素,以免造成继发性的损伤。然后快速的判断伤员的受伤情况,可运用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的方法来进行[1]。主要从患者的呼吸,脉搏,口唇粘膜颜色等情况来进行分析。通过听患者的呼吸了解有无通气不良;看胸部运动是否对称来了解有无肋骨骨折;测患者的脉搏及血压以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休克;询问病情以了解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等。判断完全后对于重伤患者要第一批处理,其他的可暂缓。快速检伤和分类可以保证重伤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免在慌乱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1.3做好现场处理。现场的处理包括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处理伤口等。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与患者氧气吸入,心跳呼吸骤停的的患者立即要进行CPR。对于交通创伤,特别是大出血、休克的患者要马上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补充血容量。对出血的患者根据情况,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包扎、捆绑、压迫等以止血,防止血容量急剧丢失引发休克。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压迫出血部位或肢体近端的大血管,然后再在伤处用敷料进行加压包扎。对于四肢出血不止的患者可以给与止血带止血,但要注意每隔1个小时要松开1-2分钟,并且止血带绑扎的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避免出现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有骨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的移动,骨折部位要先复位再现场进行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定不能将骨折断端推入伤口内,以免污染深部伤口,引发继发性感染。
1.4妥善快速的进行转运。对于大批伤员的转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救护车辆有限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一次尽可能多的转运伤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伤情,重伤者给与卧位,而轻伤者可以采取坐位。对于昏迷的患者取平卧位是注意要将头偏向一侧;休克的患者头部和膝盖处各垫一个软枕,使其保持中凹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休克症状。对伴有开放性气胸的患者,立即用急救包、衣物、毛巾或手掌堵塞伤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以待进一步处理;对伴有张力性气胸的患者,立即利用长针头和橡胶手套做单向通气管道,排出胸腔积气。在转运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面色、瞳孔、意识、对光反射等变化要及时进行处理,急救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按张永恒等[2]提出的“一给氧、二通道、三止血、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并且做好记录为伤员的后继治疗提供依据。在运送的过程中要防颠簸、防窒息、防跌落,尽可能缩运送的时间,同时要保证运送途中抢救工作的连续性,降低运送途中的病死率。
2体会
在大批车祸伤员的抢救过程中,能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除了以上急救护理措施外,还与以下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2.1具有优秀的团队和优良的设备。急症科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建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添置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救车等仪器和设备。并且要随时保养和检修,使其处于应急状态。急症科的医务人员要配置合理,分工明确。急症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抢救技能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在大批车祸的抢救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3]。因此,对于急症科工作人员要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不断的更新知识,以胜任科室工作的需要。
2.2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车祸患者的伤很多情况下都属于隐蔽性伤害。在抢救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发现伤情,以免出现意外。这就要我们在救治的过程中避免只注意一些表象而忽视更加严重的伤害。比如肝脾破裂的患者不能只看患者皮肤黏膜完好而不去重视。又如对于骨折患者不要只想办法复位和固定,要观察患者是否因为骨折而造成大血管的损伤。
总之,院前急救工作作为急救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车祸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急症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抢救车祸患者,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参考文献
[1]张永恒,石瑜岚.以严重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J].急诊医学,2000,9(2):139-140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骨与关节损伤 急救 护理
骨折与关节损伤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疾病,随着交通发展,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类创伤比以往更为严重而复杂。创伤后,如得不到迅速、准确、有效的初步急救处理,将会增加伤残率并影响患者的生命,并给患者的后期治疗和功能恢复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骨与关节损伤的急救护理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们处理骨与关节损伤的急救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判断病情
正确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对掌握急救护理要点、采取正确措施和决定伤员的转运时机均有重要意义。
2 注意生命体征
迅速确定直接危害生命的症状和体征,检查伤者的生命体征,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复苏和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
3 止血
对于有外伤出血者,应迅速止血,防止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止血方法有:(1)加压包扎法:是安全可靠的常用止血法。在创口放置足够的无菌敷料后,用三角巾或绑带均匀包扎,包扎后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2)指压法: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骨骼表面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只适用暂时止血,在指压法的同时,应尽快做到创口的加压包扎。
(3)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有充气止血带和橡皮止血带。前者一般成人上肢压力采用33.3~40kPa,下肢压力采用53.2~62.5kPa,无压力表时,以动脉刚好不出血为标准。使用止血带时,应记录使用开始时间,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5~10分钟,使肢体远端能间断得到供血,以防组织坏死。若放松后无活动性出血,则不须再用止血带,应考虑是否改用加压包扎。(4)结扎止血法:对较大血管出血,可将血管残断予以钳夹,然后包扎。但切忌伤及神经。
4 包扎和固定
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出血和伤口污染。固定后可减轻疼痛和休克的发生,也可避免骨折断端再移动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并便于转运及护理。包扎和固定时应注意:(1)对穿出伤口的骨折端,未经清创处理前,不要还纳;(2)遇到断手断指等断肢情况,应将离断的肢体用无菌巾包好,放入完好的塑料袋内,周围放置冰块,断肢近端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应尽早送至医院;(3)伤肢固定物应足够长,原则上应超过上下各1个关节,适当抬高患肢,固定后肢体不宜随便移动;(4)使用各种固定时,应保持松紧适中,固定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4
对2009~2001年在急诊科救治的群伤性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群体伤救治过程中,伤员数量较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场面较乱,增加了抢救的难度。因此,确保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有效的顺利进行是急诊科的一项任务。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启动群体伤事件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院各个科室密切配合,过硬的急救技术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
临床资料
16起群伤事件共90人,男70人,女20人,年龄4~65岁,其中车祸伤10起32人,幼儿园校车翻车致伤7人,CO中毒4起12人次,食物中毒3起伤19人,天然气泄漏中毒1起11人次,毒鼠强中毒1起9人次,经急诊科紧急救治,及时分流35人,送手术室紧急手术15人,人重症监护室9人,一般救护25人,处理转上级医院6人。
群体伤的紧急救治
启动紧急呼叫系统,统一指挥。接到求救电话及时掌握救援信息,何种伤害,伤员数量,立即通知院领导、总值班,护理部,由院领导进行全院范围人员的调度,调集专业组人员迅速到达急诊科、通知有关科室腾出床位,CT室、放射科、化验室做好应急准备。推担架到医院门口迎接伤者。
保证抢救器材、物品落实到位。如抢救车、呼吸机、除颤仪,大量的救治药品,确保各种机器的良好功能状态。
伤员到达急诊后,应对伤情进行病情评估,用腕带注明患者的姓名、诊断、伤及部位,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用红色腕带,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活动性出血,多处骨折的用黄色腕带,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用绿色腕带。根据腕带的颜色,以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治。
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急诊抢救室内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救护队员由急诊科业务精、技术硬的护士负责,使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安置。急诊科的护士都具有掌握心电监护、除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各种抢救仪器操作能力,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患者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及时给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毒的患者及时给予催吐导泻,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给予包扎、固定,并有预见性的给予留置导尿,备皮、输血等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由院领导签字,开展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救治后记账的原则,由从其他科室派来的医护人员护送到辅助科室检查和化验。
正确分珍,及时分流,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若生命体征稳定的需专科处理的,应及时向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联系,做好接收患者及急救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同意和合作,转运途中由专人搬运和护送,做好病情交接工作,护士职责明确,有章可循,快速有序,为抢救伤员赢的时间。
做好患者的抢救记录工作,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姓名、抢救开始结束时间、生命体征及救护措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对于老人、儿童及情绪波动较大的应与其正确沟通,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论
进一步完善急诊科工作制度,完善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成批伤员的分诊、诊治,转运环节的规章流程及各级护理人员在群体性伤害事件中岗位职责等。护士平时熟悉应急预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使各项抢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培养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在灾害性群伤事件中的应急能力,要求急诊科平时加强忧患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救治预案,定期组织急救演练,培养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抢救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掌握突发群伤性事件病情及护理特点,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对伤员的问题具有准确的判断。护士要有预见性地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最有效的护理,因此,要全面培养急诊护士预见性病情观察能力,使护士以预见性思维方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
加强物资储备工作,备齐各种急救物品及药品,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一定要专人管理,定点定置,定期检查,定期消毒灭菌,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建立灵敏的指挥系统,由院长组成的院总值班24小时全天值班,急诊科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总值班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组织人员迅速抢救。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技巧,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东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1):51.
2Pintar T,Collard CD.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erica,2003,21:453-464.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肋骨骨折;钢板固定;护理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占40%—60%,是胸部外伤最常见的病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大多数的患者都进行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很多患者出现反常呼吸,这样往往会引起纵膈的左右摆动,这样进一步使通气降低,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循环和呼吸衰歇,,当前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中我们就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进行探讨,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到11月收治了10例病人,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28岁,平均年龄47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6例,高处坠落1例,重物砸伤2例,刀刺伤1例。这些病人都是复合伤,7例都合并血气胸,其中1例为开放性血气胸; 2例合并锁骨骨折, 1例合并骨盆骨折。4例患者术前出现反常呼吸。
2、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骨盆骨折未完全愈合签字出院。有效控制肺不张、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呼吸功能正常,均恢复自理能力。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急救护理 赢得抢救时间,以维持生命为原则,包扎固定,防止继续损伤,恢复正常呼吸。本组病例中开放性血气胸1例,我们快速给予紧急封闭伤口,用无菌敷料(棉垫)封盖伤口,再用绷带包扎固定,继而迅速准备闭式引流装置;反常呼吸4例,我们主要采用牵引固定,伤侧胸壁放置牵引支架,或用厚棉垫加压包扎以减轻或消除胸壁的反常呼吸运动,促进患侧肺复张,改善通气。对合并血气胸者,迅速配合医生,准备好胸腔穿刺包,闭式引流装置,在局麻下行胸腔穿刺引流。同时及时清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卧床休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做好手术前准备,如:充分知情告知,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手术的目的和方法,麻醉的方式,麻醉的效果等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手术前配合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3.1.2心理护理大多数病人入院后有恐惧、紧张心理,加上疼痛难忍,病人常感到很无助。这时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的身体和心理感受,视病人如亲人,尽量取舒适,减少因骨折移位而引起的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安慰病人,给病人讲述治愈典型病例,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患者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3.2术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因翻身、牵拉而致引流口疼痛、引流管脱出;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管腔被凝血块堵塞,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运动,可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血块排出,使肺复张,防止肺部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并做好记录,若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压伤口,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及时处理。24-48h内水柱停止波动,无气体、液体排出,或24h引流管少于30ml,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
牵引的护理。行骨盆悬吊牵引时,早期禁止坐位以免骨折再移位。行牵引时,鼓励病人做健侧下肢屈髋、屈膝活动,进行患肢跖屈活动,防止足下垂。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7,切不可随意增减,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压疮护理:采用正确评估病人、健全压疮防范的管理制度、减少受压部位的摩擦力和切应力、促进局部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压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本组病人术后每1-2小时翻身1次,健侧卧位与半卧位交替,但翻身时一定要讲究技巧,动作轻柔,防治因翻身而导致患者的疼痛。本组病例中除1例合并骨盆骨折外,其余术后均使用气垫床或波浪形水垫进行局部皮肤减压,收到良好效果,保持皮肤完整无损,有效控制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宜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骨质愈合;多喝水,防止大便秘结及尿道感染;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4、小结
随着胸外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应用,多发助骨骨折进行内固定器械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样极大的避免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住院周期长和存在的许多并发症,由于传统手术患者呼吸痛特别明显,这样使患者不愿进行咳嗽、咳痰、深呼吸,以致肺活量大大减少,不能把气道分泌物有效排出,更加容易导致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二氧化碳昏迷和低氧甚至呼吸衰竭。我们通过对骨折切开内固定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患者能够调整好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有效的配合手术。术后患者能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术后的恢复得到了加快。
参考文献:
[1]潘铁成,殷桂林.胸心外科急症和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9
[2]杨春明,现代急症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60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救护理;腹腔多脏器损伤;创伤性休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3-02
创伤性休克是人体受到强烈刺激,引起血管、神经反射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车祸、高空坠落、重物打击是常见的导致腹腔多脏器损伤并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危在旦夕,病死率非常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完善的急救流程、科学合理的人员分工,为成功的抢救打下结实基础[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腹腔多脏器损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腔多脏器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分别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腔多脏器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8-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5岁;干预组4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在9-56岁之间,平均年龄32±2.7岁。患者受伤到入院急救小于1小时,主要是腹腔多脏器损伤严重,临床症状均有创伤性休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提供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观察组实施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 现场紧急处理[2-3] 建立急救护理小组,每位护理人员分工到位,职责明确,最大程度发挥医护协调性;护士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若出现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提供吸氧;安置舒适的,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建立紧急的人工气道或气管插管;控制患者的出血,先用敷料加压、包扎出血部位,若止血效果不明显则采用血管钳,夹住患者的出血点,如有必要也可上止血带,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松带3-5min后再继续包扎,止血带止血时间不可超过4小时;患者出现骨折的做简单的固定;静脉管理护士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立即并迅速的将复方乳酸钠和全血输入到患者的体内,调节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输送的速度,迅速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容量,同时进行高流量的给氧,防止缺氧恶化病情。
1.2.2 术前护理[4] ①监护护士准备心电仪等急救设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以最快速度包扎伤口进行止血并固定,根据瞳孔、尿量、意识等临床症状分析判断患者病情,陪患者做各项检查,期间进行心理辅导,稳定患者情绪。②立即为患者安置抢救室,取平卧位,将其上身抬高15度左右,下肢抬高25度左右,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的次数。③为患者彻底清除其口腔内的分泌物和血块,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患者鼻导管吸入,吸入氧浓度控制在45%左右,流量在5L/min左右。④护士静脉穿刺成功后为患者采集血液样本,为后期化验检查做准备。⑤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意识表情,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处理。
1.2.3 开设急救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P
2 结 果
干预组的抢救时间明显比长于对照组,手术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腹腔多脏器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快,同时护士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意外的医疗护理风险,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谨度,通过实行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来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效率,同时也需要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使患者得到全方位有效的护理,让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时间也早于对照组,说明规范的急救护理为手术提供了更多时间和机会,保证了救治的速度以及治疗,提高了抢救效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31-32.
[2] 李湘军.腹部多脏器损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0(9):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