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1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发展
Jeffrey K. Liker(2004)通过对丰田公司20年的研究中,归纳出了精益制造的14项原则,构建出丰田生产方式在全球各地工厂实施的基础。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一书中,建构了丰田模式的4P,将14项原则区分成立4大类――理念(philosophy)、流程(process)、员工/事业伙伴(people/partner)、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如图。
精益化管理理念是对精益化生产方式的总结与衍生,因此,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建立在精益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一般来说,精益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精益化的战略理念为基础
企业都应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理念和目标,并作为其他原则建立的前提,这是企业的战略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实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更应积极主动的将精益化的理念充分灌输于企业的员工,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方向,和评估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
2.设计高效的管理流程
实施精益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流程。高效的管理流程也不仅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更要从思想上出发,努力将各项管理工作计划中,闲置或是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3.“拉动式”的管理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JIT(Just in Time)。在精益化管理中,这种“拉动式”的管理应当表现为:根据组织管理的目的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以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恰到好处的管理成果。
4.以人为本的管理
精益化管理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一专多能,使员工置身于一种企业主人而非雇佣者的环境中,变过去那种上下等级森严,彼此相处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上下互通、互相协作的人文气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全面质量管理
高效率、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以及良好的人际氛围是精益化管理的目标。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支柱,因此,在精益管理中,对于质量的管理也应该追求全方位的考量,生产、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行都应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已达到对管理的全面控制。
二、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根据前述对财务管理理论和精益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笔者将从财务管理通用理论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意义进行论述。
1.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保证其资金链的持续。但是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缺失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难以掌控的,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其资金链发生了断裂。而精益化的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一大目标,就是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其资金需求量,并良好的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其资金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
(2)资金运用管理。成本领先战略,是很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常使用的战略,但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方面,很多企业只是注重在成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但在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中又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从而使成本信息不详细,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而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宗旨为减少一切不合理的支出,精益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的控制范围跳脱简单的生产流程,而对企业的一切财产物资资源,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确定合理的使用量,全面减少浪费。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目前,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依然是企业的利润,而要使企业收益的增大,除了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之外,另一方面,将是收入的提高。企业收益的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是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精益化的生产管理,能有效的控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在营销模式上的,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运用,也应该建立在消除改变不必要或是低效的营销手段,使得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能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降低了营销成本,也降低了市场风险。在另一种角度上看来,也是提高产品或服务收益的一大方式。
2.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无论是从宏观环境的必要性分析,还是从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改进,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深化。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对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供应链各方面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提供了畅通的信息平台。
(2)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创新为基点进行改革。除了ERP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加强,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会计核算方式等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入探索改进,使企业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构建快速反应机制、预警机制这些都已经逐步的被企业财务人员所认识。
(3)精益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从生产到销售到管理,从领导到员工,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慢慢为企业所认知和接受。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物流管理的流畅性强化,都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典型,尽管在很多企业,这些改变都是细微而不成系统的,但是思想上的转变,将为进一步的企业精益化改制奠定良好基础。
三、企业财务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1.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筹集,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多种渠道筹措与集中资金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资金筹集的精益化改进,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概念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多元化选择等。
(1)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需求量确定的基础就是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精益化改进。预算管理的精益化,要求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客观评价企业,为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的编制、跟踪监控,分析,以及调整等各个环节。可以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项的指标,由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指标,最后根据各部门指标确定总体预算,如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循环修改,不断完善企业预算体系。
(2)筹资方式的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外来投资急剧减少,加上银行信贷的复杂要求,使很多企业越是遇到严重的危机越无法有效保证其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形,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以及应收账款占用比例。同时,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就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同时规范自己的开户行为,实行基本帐户结算制度。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监督之下。精益化的筹资管理,是应该柔性化的运用各种筹资手段,并全方位的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筹资渠道构建良好的环境。
2.资金运用管理
资金运用,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对生产经营中及时而有效的运用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活动,精益化资金运用管理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成本的控制和持续降低;资金柔性化运用以及存货的合理控制。
(1)成本控制与持续降低。精益化管理要求减少浪费,这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而要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应做到成本管理制度的精益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在成本的会计核算方式上, “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当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只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的控制存货。”而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应该以整个价值流为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其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2)资金运用柔性化。精益化的资金运作强调资金运作的柔性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的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应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有效配合;再次,应准确预测资金收回与支付时间,降低付款时间差距引起对现金大量占用的风险,使收支平衡,资金充足。
(3)存货的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率指标相关,而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这部分资金占用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还必须承担必要的储存费用及承担可能的降价风险,因此压缩存货资金占用能较大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压缩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在生产中积极引入“准时生产制”(JIT),准确计算生产周期,缩短备料周期,各种零件的加工进度要同步进行,防止过多的不配套零件长时间地堆放在车间而占用了资金。企业也应及时清仓查库,减少库存。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是指企业对有效的回收资金,以及对资金合理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销售管理,以及利润和资金回收的分配。
(1)销售管理。James.P.Womack和Daniel .T.Jones在《精益思想》中指出:精益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拉动原则。”而拉动的本意是按需定产。在销售上,则可以理解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手段”,因此,企业的营销手段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及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改变其营销方式,并根据市场细分原则,设计精确的销售物流设施布局决策,然后再决定具体的运作方式。
(2)财务管理流程精益化。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一直都是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然而,纵观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大量财务报告被束之高搁,预测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近一项对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 最富有效率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是最差财务部门的9 倍,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时间也相差甚远。 例如,“欧洲大公司制作年报平均需要100天,最快的公司只需55天 ,而最慢的则需要200天左右”。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由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不足。复杂的财务运算流程造成低下的财务效率,是我国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遭遇的“瓶颈”,而精益化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正确应用,使财务部门的各个层面上减少组织内部的各种浪费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四、小结
本文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起点,概括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有关原则和特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益化发展将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又从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改善的必然性,以及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将是可行的,更是必然的。最后,依据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财务管理通用业务的内容划分,以资金的筹集为起点,到资金利润的分配,以及整个财务工作流程的改进,分别提出其精益化改进的策略建议,探寻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精益化改进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 Jeffrey. K. Liker.丰田企业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2004
[2] 白胜.论精益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7(05):21―22
[3] J. P. Womac, Daniel Jones. 精益思想[M].1996.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精细化预算; 管理措施
所谓预算,主要是指经过法定的程序审核、批准国家年度集中性的财政收支计划,对于学校而言则是学校年度集中性的财政收支计划。精细化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的各项内容和流程做到细致入微,或者尽可能地令其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如何做好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便成为了高校财务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为了提升预算的编制与使用水平,为了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建设,应该尽快建立起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管与使用。
一、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在学校财务管理上最具体的例证。预算管理贯穿于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目标的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等各项工作的始终。但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经费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进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对高校由外延扩张转变为实践内涵的发展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的建立,使得高校能够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好的分配来达到加强资金规划、用活盘活资源的目的。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是高校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经管理体制后的一项创新型举措,是一种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的体现。
(三)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增强高校预算执行效率及提高其财务管理效能的具体实践
从实践来看,高校推行预算精细化管理使得高校建立了一套与其财务管理工作相一致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保障了业务工作的职责分离,并且通过深化、细致的实施预算管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特定管理措施,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增强了预算管理的水平。在高校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绩效管理的模式作为手段或者方式。实践证明,根据绩效设定定额工资加绩效奖金,使得人员经费、科研经费有了更好的分配。
(四)推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减少预算赤字
由于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坚持了刚性原则,因而对于领导任期较短等原因造成的预算赤字有了很好的控制。通过坚持刚性的预算管理原则,针对高校的各项业务活动属性,可进行分项目、分部门以及分科目的核算和控制,使得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在预算制定上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也有效地提高了预算编制水平及预算执行管理绩效,从而确保了资金的高效利用。从实践来看,通过对高校的预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不仅完善了预警系统、实现了高校财务的全面管理和全方位监控,而且还确保了高校财务的安全性。
二、高校预算管理粗放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
部分高校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只重视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忽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关心学校当年的预算收支,没有将学校的长期发展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只关心账面的数字,缺乏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的关注和参与。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没办法进行精细化。
(二)窄口径的预算编制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虽然对高校提出了全口径的预算编制要求,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一是因为操作不便;二是因为高校收入有很大一部分,如科研收入、社会捐助收入等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不便于进行预算编制。所以目前高校收入预算仍采取的是以财政年初拨款加学杂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窄口径的范围,没有实行全口径的预算编制。
(三)仍然采用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
现在很多高校还是采用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所谓基数增长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上一年的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的方法。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简便并且易于操作,但是十分不科学、不规范,也不公平,不能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要求。基数法编制预算往往不能考虑高校各部门变化的实际情况,只是在基数上进行简单的累加或递增,预算安排与实际动态过程不能同步,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预算基数逐年增加,预算金额随之逐年提高,不利于对预算经费的掌控,而且还容易滋生突击花钱等违规现象。
(四)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
一般而言,大多数高校制定了预算编制的标准程序,但是由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有冲突,往往会为了争取预算而争执不休,财务部门无法解决时就会请示领导,通常由领导进行最后的拍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由领导敲定,财务部门直接编制预算的情况,制定的预算编制程序形同虚设。
(五)预算编制缺乏定额标准
高校预算编制涉及到多个部门,业务范围广,经费类型多,因此预算定额很难确定。现在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统计法与经验评估法来制定定额标准,所谓统计法就是指以高校前几年的财务数据、记录为基础,并依据同行业的统计数据确立预算定额;而经验评估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确定预算定额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根本不能精确地确定预算定额。
(六)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考核
由于上述高校预算编制的种种问题,造成高校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不准确,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预算偏差大,随意变更预算经费用途,任意增加或减少预算项目,预算执行力弱,预算执行结果和目标不符等问题。没有合理的预算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预算编制变得毫无意义。
三、加强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全员精细化管理理念,实行全员共建预算精细化管理
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离不开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普及精细化预算管理的观念,可以请一些专家组成精细化预算管理团队,从而提高全校上下对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以此实现对预算的有效管理。高校应该选择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以实现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该管理体制涉及到各个管理部门,使得各部门共同参与编制预算,加强了预算的可操作性,也使高校以更快的方式完成发展目标。
(二)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并公开定额标准
要通过建立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的各种收入、教学经费、人员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开支范围、收入分配、监督考核、审核权限、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此来保障预算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定额标准的制定要针对不同时期数据、记录形式的不同,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定额标准。比如根据本时期同等水平的其他高校的统计数据,结合本校当年的收入、物价等情况进行预算管理,这是客观的预算管理要求,而根据专家的经验判断建立的预算体系则是经验评估的实例。因此,高校要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办法来制定学校的公用经费定额、人员薪酬定额、专项经费定额等。
(三)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办法
细化预算的编制,要求高校能够按照“钱随事走、责权结合”的要求,根据预算的具体内容、项目的不同类型来进行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科目,这样才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地反映学校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具体内容。
(四)制定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应该是:第一,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进行财务预算布置。第二,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并严格执行,一是高校各部门编报部门预算建议数,此为“一上”,编报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层层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编成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务部门;二是财务部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此为“一下”,财务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平衡后,汇总成全校预算初步方案报高校领导,经批准后向各部门下达预算限额;三是各部门上报部门预算,此为“二上”,各部门根据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务部门;四是财务部门批复各部门预算并向全校公布正式财务预算,此为“二下”。
(五)建立与薪酬制度挂钩的精细化预算考评制度
高校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与预算管理相匹配的预算考评制度,这就要求高校预先确定任务指标,根据其要求,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使得业绩评价与前期的预算完成情况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高校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六)加强预算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高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来推进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建设,这是信息化高速发展对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在掌握大量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工明确、职权划分清楚的管理系统来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进行管理,这对高校提高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而提出了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理念,并对精细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阐释,以期国内各类高校都能加入进来。
【参考文献】
[1] 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中旬刊),2011(1).
[2] 刘莉.地方性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通讯,2009(20).
[3] 石美玲.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
[4] 叶小丽.高职院校教育精细化预算管理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5] 王颖.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3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概述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由来
精细化管理是在西方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理论,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要想发展就要转变企业粗放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向精细化演变。比如1998年,厦航就提出并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提高,在民航全行业亏损的1999年,取得了2.2亿的利润,成效显著。到如今,精细化也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潮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每一岗位和环节,都建立起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并依据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客观环境、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的变化,将风险维持在可控制范围内而不断完善和改进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
新时期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要以财务风险控制为前提,利用量化的财务管理标准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多元化,从而使得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环节的财务管理目标明晰化、标准化、精确化
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内容细化,通过对财务管理环节的细化、分解和整合,将管理延伸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二是方式规范化,根据财务管理流程制定和落实每一项财务管理规定,将财务管理的各个细节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三是手段信息化,即运用各种财务软件和信息平台,不断获取相关信息并展开分析,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性和准确性;四是视角动态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事后收集财务信息,而是事前预测、事中监管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提供企业决策依据
精细化财务管理深入到企业生产营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将企业经营中的各个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管理者,为其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为企业良好经营提供保障。
(二)优化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关注企业资金营运状况,实现对资金的优化配置,合理安排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支出方式。例如在融资管理方面,就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规模、长短期资金需求、银行授信等因素,选择不同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另外,由于精细化财务管理实行的是动态管理,能够有助于随时掌握资金状况,提前进行风险预警,避免因资金突然短缺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三)完善企业管理环节
由于财务管理精细化建立在具体的企业日常经营之上,可以用量化指标反映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将财务管理与企业的每一个领域进行连接,从财务视角为企业管理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比如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合理确定最佳库存量,防止形成库存积压等。
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建议,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从而保证企业良好地可持续经营。
三、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和报表统计,并没有将其作为创造企业价值的手段,自然造成管理手段落后。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更新原有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功能有效结合起来,为深化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推进财务管理创新,运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检查企业的经营状况,盘活企业的资金营运,落实企业的成本控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实现全面财务预算
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即对企业全体人员、全部业务、全部过程实施预算控制和管理,有效地建立起成本、利润、资金、薪酬和投资的管理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使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良好地运行。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以全面财务预算为前提,对企业总预算成本进行规划,再将总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预算单位,约束各环节的财务活动行为。通过严格执行财务预算计划,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夯实财务基础工作
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因此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先夯实财务基础工作,例如规范日常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科目设置、严格单据管理等。通过这些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充分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改进经济活动处理的方式。此外,还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财务队伍的不断与时俱进。
(四)细化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依据就是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细化财务岗位责任制,必须做到责权清晰,流程规范,要求明确,保证相关岗位人员严格标准操作,主动规避风险。二是要强化财务管理过程控制,细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企业不仅仅在生产方面要进行过程控制,还要将过程控制体系涉及到财务管理中来,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短期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制定一系列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方案。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财务管理约束。三是要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保证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有效地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4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勘单位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作为传统行业,地勘单位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更是各有千秋。这种差异使得财务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财务核算在大多数地勘单位中还以手工核算为主,会计电算化还在起步阶段。而另一方面,有些许地勘单位由于地处发达地区,电算化系统却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大量应用了包括金蝶和用友在内的行业智能财务管理软件。当然,相对其他制造业公司而言,地勘的财务信息化还是较为薄弱。这取决于当前财务系统的主要功能还停留在报账和记账,软件版本使用不统一,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非常低,导致数据共享性不高;二是,当前财务信息较为滞后,在各地的地勘单位中,多数采用独立核算内部独立的财务管理。特别是企业资金周转较为滞后,互相联系较少,这导致地勘单位银行账号林立,资金冗余量多,利用效率较低;三是,财务管理非常零散无法统一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注重对财务的零散管理,这导致财务的统一管理能力较弱。地勘单位对下属企业分别监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各个单位、部门、分队在企业发展战略共享、资本具体运营以及品牌建设上对上级的服从力度较弱,协同效应在地勘单位财务统一化管理更是举步维艰。
二、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在地勘单位中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意义主要也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市场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建设的根本要求。长期的计划经济建设导致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体现出上述的简单粗放,因此精细化管理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是一种客观要求。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取做大的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转变传统管理并且进一步优化财务手段将财务管理融入到地勘生产管理中,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地勘单位总体管理体系,促使地勘生产活动效益的增长和挖掘潜力;其次,精细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产品的研发以及后续的生产工艺。这些都是精细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平台,财务管理精细化以此贯穿始终,对于地勘单位而言,首先要做好财务分析,特别对于各个子单位的利润分析、业务投入和回收成本问题、资金材料的周转问题、应收财款问题以及预支付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从这一点来看,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地勘单位建立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预算管理精细化
在地勘单位的财务中,预算管理是对财务指标在定期内起到一定效益的预测和推算描述。这种推算描述可以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主要包括财务指标的预测、资金需求、盈利能力以及资本结构等的描述。编制相应的预算表、预计相应的负债表以及损益表是当前预算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针对本单位现有的地勘技术和工作生产手段,对生产项目在人力物力以及相应的财务消耗上的标准进行细化分析以及数额化,进而控制各项地勘成本以及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二)成本核算精细化
对于内部成本的考核,地勘单位在推行财务精细化的过程应当进一步关注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实现成本核算、地勘业务以及成本考核的有机结合,研究审核内部成本的有效机制,探讨相应的地勘成本核算与预算的有机关系和相互作用,重在于实现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成本核算精细化在于深入地勘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以及流程管理。这可以进一步梳理相应的事前控制后事后评价,为管理运营提供财务管理的数据支持。成本计算精细化在于单位、部门的预算提供基础信息,节省相应的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5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公共财政强调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由于关系切身利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财政的运作有着强烈的监督意识,从而要求和决定着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规范、精细和透明。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规范化,第二是精细化,第三是个性化。近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措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所具有的顽疾仍然存在,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就必然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思考
1.如何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1)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尤其是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时间,为精细编制预算提供时间保证。现阶段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非常紧张,以2011年部门预算时间安排为例,从财政部6月上旬通知到7月底截止报送,时间不足2个月,各部门再经过层层布置、下达,留给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一般不到十天。基层预算单位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精确、细致的预算编制。因此,一方面建议财政部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时间提前到4月初,即每年3月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当年预算之后,马上进入下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各单位要提前周密布置、统筹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留有足够的时间对下年度的人员、工资政策变动情况和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工作量等进行合理预测和科学论证。
(2)全员参与,分工负责,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由于许多单位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或者闭门造车、采取“拍脑袋”的方式编制预算,或者根据上年支出情况采取基数法编制预算,或者干脆上级代下级编制预算。由于不了解实际需求,这样的预算往往脱离了实际,成为“天书预算”,也为预算执行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埋下了隐患。
(3)细化项目支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没有按经济分类科目进行细化,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较粗放,既不利于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也助长了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科目与核算方式均不一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两个方案供选择:一是改革现有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核算方式上与预算会计接轨,建议取消每个建设项目单独开户、单独建账的规定,通过增设部分会计科目、实行项目辅助核算的方式,实现基建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一体化核算。二是改革现有的部门预算报表内容,根据核算科目的不同,增设行政事业类项目、基本建设类项目及政府性基金支出明细表。
(4)建立量化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性,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要从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进行绩效考评。此外,财政部还应解决当前预算软件与决算软件不统一的问题,建立一个具有自动考核评价功能的预决算综合管理系统,利用同一套软件编制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直观比较。
2.如何实现会计核算管理的精细化
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绝大多数单位虽然对收入和支出按具体项目进行了明细核算,但没有对项目资金进行明细核算,所有的项目资金归并到一起记账和管理,很难分清每个项目具体的资金拨付情况,无法满足财政改革对支出与资金拨付一一对应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核算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精细化核算和旧的核算方式的转化衔接,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正确设置核算科目和科目辅助核算属性。要实现支出与资金拨付一一对应,就要在核算软件中对所有会涉及到资金收付的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以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为例,除了要对“财政拨款”、“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外,还要对“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涉及到资金拨付的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涉及到资金往来的科目,以及计提的“专用基金”等涉及到尚未拨付资金的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
其次,清理核实账务。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由于核算上的“支出明细但资金混用”,很容易出现银行资金拨付在实有资金、基本支出额度、项目支出额度之间相互窜用的情况,导致各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或额度)与当前账面结存的银行资金(或额度)有出入。如逐张翻阅凭证查找错误,如同大海捞针,难度较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倒推法”来进行调账更正,即计算出截止某一时点(月末或年末)各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减去截止该时点时各项目账面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计算出各个项目之间总的资金窜用数额,同步进行账务调整和银行资金(额度)调整。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该项目已收到的资金(额度)收入-该项目已列支的支出+该项目应付款项-该项目预付款项+该项目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专用基金-该项目提取的现金。最后,将原有科目中的数据一一按各项目核实后的金额分解转入新科目中,并分项目进行辅助核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2009.
[2]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21-22.
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议范文6
【关键词】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70-01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单位财务改革也在不断加快。2008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企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一、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按照科学化要求,精确、精细地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实效。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四个特征:一是专业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包括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体制专业化。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员工队伍,即使正确的战略在执行中也会被大打折扣;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将处处受阻。二是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广泛,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财务活动予以反映和考核,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三是数据化。严谨来自数据,只有将管理量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四是信息化。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管理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
二、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不正确,认为有国家财政作保证可以高枕无忧,缺乏管理积极性和上进心,甚至主观臆断;还有的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十分模糊,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难以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的发挥。
2. 预算管理扭曲。许多企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未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编制的预算和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适应,失去了预算编制的实际意义。也有的企业单位只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编制也收不到预期效果。
3. 内部控制弱化目前企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会计岗位和人员配备上不够合理,如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造成职责不明确,使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二是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控制制度,或是虽设置,但不能有效地执行,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灵活,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 风险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其面临的风险种类增多,风险管理逐渐由潜在性变为显现性。但一些企业单位管理层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单位上下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制度措施,抵抗意外波动的能力差。
三、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运用好精细化管理这剂“良药”,本文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做一个过场,也不是“隔靴挠痒”。企业单位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应克服政府庇护伞的依赖心理,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发展各项社会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完善企业单位预算管理
财务精细化离不开对预算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它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单位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体系,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共同讨论的预算编制程序,编制的预算应能够真实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设计内部财务控制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完善。如企业单位可以制定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调换制度,细化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如财务稽核、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四)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精细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企业单位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控制、考核和反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同时,对于财务软件功能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应该加强财务人员这方面的深入学习,充分运用财务分析、银行对账、预算额度预警等模块,将财务信息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化。
(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单位管理层应树立现财理念,不仅要有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更要有时间价值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发现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如在收入管理精细化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在资产管理精细化上,从资产采购预算为起点,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定期对各项资产实地盘查。
企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发展的服务性机构,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单位财务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企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监督机制,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平台,以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为基调,加大预算管理约束力度,强化风险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控制,以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
学刊,2008.07
[2]刘芳.《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初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3]赵燕.《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商业经济,2009.11
[4]徐艳洁.《浅谈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2
[5]赵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