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1

【关键词】服务行业;礼仪培训;服务意识

“衣食足应晓荣辱,仓廪实当知礼节”。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当今社会,礼仪更是一个现代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最直接体现,是人生品味修养最直接的写照。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礼仪规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对礼仪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个充满文明礼貌服务的窗口行业会给服务和被服务者带来愉悦,给企业带来效益,给社会带来和谐,给人类带来进步。总之,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礼仪服务培训是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那么,如何实施服务行业的短期礼仪培训呢?

一、以全社会作为大背景,以各服务行业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整合资源,全面拓展礼仪服务新途径

(一)提高全社会对礼仪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和渴求。当物质生活极大满足后,人民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尤其对服务行业已经开始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承担地方人才短期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适时地大张旗鼓地宣传礼仪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二)服务行业的领导要更新管理理念,不要埋头追求效益,要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礼仪服务在整个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不要忽视一个微笑,一句礼貌用语,要比具体工作人员更清醒地认识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同时把定期和不定期的礼仪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监督落实,使之持续并且长效。

(三)充分依托当地职业学校教师资源,为当地服务业做好服务培训。职业学校要搞好社会调查,对各行业的培训需求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的放矢,与各行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培训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职能,满足社会各界各行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服好务。

二、服务行业短期礼仪培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服务人员对礼仪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服务礼仪实际上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别人表示尊重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尊重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尊重我们服务人员自身。

所谓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对服务工作怎么看。通俗地讲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为社会工作,为单位工作,为公民工作,为人民服务。全社会就是一个相互服务的整体体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双向的,无所不在的,是神圣又崇高的,是都不可或缺的。老师今天在为学员搞培训,老师是在为学员服务,明天老师去银行办业务,学员又在为老师服务。因此要教育服务人员首先对工作要有崇高感,其次要有平等感,要有爱,然后才会有慈善有宽容,才有礼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的服务意识比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更重要。它会使服务人员更好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甘于奉献。所以有没有服务意识,有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在培训工作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树立了"自知之明、善解人意、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会赢得社会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二)短期礼仪规范服务培训的具体内容

1.针对社会服务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短期培训的短时高效的性质,短期培训应严格区别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的系统的礼仪教育。社会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普遍来自于社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对礼仪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接受过正规的礼仪训练。少数受过礼仪教育的服务人员,当把课堂上的礼仪理论与具体的行业工作对照起来,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而工作的需要,他们又不可能像在校生那样长期的作在校园里接受系统的礼仪培训,因此,在培训内容及具体操作上,要充分考虑短期培训所具有的特点确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2.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要把各行业的短期培训任务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并在具体工作中根据社会各行业不同需求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各行业也应对自己的礼仪服务培训做出计划,并按照实施,以提高行业的服务形象。要明确培训目的,努力达到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改善自己的仪容仪表,懂得设计与本行业相适应的服务形象,明晰市场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并掌握礼仪技巧,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培训内容,把礼仪基本技能与具体行业特点紧密结合。通过掌握仪表仪容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塑造出自己专业的,优雅的符合本行业特点的职业形象,同时注意掌握礼仪规范的站姿、坐姿和步态等规范的仪态和举止,全面了解并掌握本行业服务过程中的必备礼节,并逐步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来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短时高效为培训核心,以长期实施监督、行为养成为培训目的。学校与企业联手打场礼仪培训的持久战。具体可采用集中授课,理论结合实际,可在课堂上集中强化进行站立走以及微笑等的模拟训练,反复说出服务礼貌用语,同时结合情境训练,让学员尽快从心理上接受并进入服务角色。礼仪是一门行为科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二十一次的重复。因此,如何把课堂上的理论化为日后自觉的行为习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岗位上的监督和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综合起来看,服务行业的短期礼仪培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服务行业与培训学校互相服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一件好事情。只要全社会都能提高认识,各司其职,相信我们国家的服务行业必会盛放文明和谐之花朵!

参考文献: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2

关键词:礼仪培训师素质形象

所谓形象,是指外界对人的印象。从这个概念就可以看出,形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形象反映着个人自身的一些信息,如个人的仪表、风度等,这些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主观性是指,个人的这些信息需要被外界所感知、认知,并形成对这些信息的看法,也就是形成印象,只有如此,个人形象塑造的过程才算最终完成,而这一印象带有很强的信息接受者自身的主观性。因此,礼仪培训师良好形象的塑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自身素质的提升;2、形象塑造符合被培训者及社会各界对礼仪培训师的角色期待。

目前的礼仪培训师们符合上述形象塑造的要求吗?要做到这两点,礼仪培训师应如何加强修炼?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礼仪培训师形象塑造的目的――传播致效

(一)礼仪培训师形象和培训效果的关系

从传播学者卡尔・霍夫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当传播者被认为是具有可靠和可信赖的这两种品德时,就会产生最大的传播效果。因此,礼仪培训要取得效果,从礼仪培训师的角度来看,礼仪培训师应该给学员一种权威的、可信赖的形象。这是礼仪培训师形象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被培训者对礼仪培训师的角色期待

礼仪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由于思想的成熟和阅历的丰富,成年人对培训质量的期待更高,更倾向于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培训师和培训内容。

企业在招聘培训师时的高要求反映了社会和学员对培训师较高的角色期待。企业招聘培训师的门槛比一般岗位高得多,尤其是高级培训师,一般要求应聘者在30-40岁之间,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5-8年知名培训咨询公司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培训的组织、沟通技巧、程序等,具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授课经验,对培训领域有深度的研究等。

服务对象希望培训师既是培训的管理者、开发者又是培训的实施者,能够组织培训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培训需求的调查;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评估;培训活动的协调又能够进行学习材料、学习媒体、学习过程、评估手段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还可以进行课程的实施,学习过程的促进,学习成果的评估等。

总之,渊博的学识,紧密联系实际的授课技巧,权威的符合礼仪培训师角色的外在形象,成为学员对礼仪培训师的重要角色期待。

(三)目前礼仪培训师形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礼仪培训师是否符合学员的角色期待呢?我们来看看我国礼仪培训师的基本情况:

孙明宇、胡媛媛在论文《我国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中,统计了我国培训师的学历,“从学历来看,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大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目前管理类的培训师近半数拥有MBA学历,而其他类培训师几乎全部是本科以上”,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论,礼仪培训师的学历一般在本科以上,基本知识和文化素养能够胜任礼仪培训师的角色。

但是,仅具有基本知识和文化素养还不能满足学员对礼仪培训师的角色期待。很多学员反映,礼仪培训隔靴搔痒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一对一的解决实际问题。这和我国礼仪培训师的人员结构有关,我国礼仪培训师队伍主要由三类人构成:一是高校专业教师;二是在各大企业担任高级管理或技术职务的资深员工,如酒店业、银行业资深员工等;三是其他社会知名人士。这三类人中,一般第二类人比较受企业欢迎。但这些人往往在培训的方法技巧上欠缺专业素养。高校教师虽然专业素质较高,但其使用的培训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培训内容易与实际脱离。

同时,国内多数培训师对技巧的重视程度远胜于内容,使得学员在受训中感觉热热闹闹,培训后头脑却一片空白。这种“哗众取宠型”的培训,往往表现为不考虑培训课程是否真需要,都要在培训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故事、游戏。培训过程虽然能博得学员一笑,但培训目的却难以达到。

有人总结了目前培训师,当然也包括礼仪培训师存在的缺陷:1、吃老本儿;2、留一手;3、故弄玄虚(卖弄专业词汇);4、态度傲慢;5、不善沟通;6、表达欠佳;7、不会变通。

由此可见,目前礼仪培训师在社会公众中建构的整体形象和公众对礼仪培训师的角色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礼仪培训师形象塑造的重点――素质和仪表

那么,让人信服的具有权威感的形象怎样获得呢?我们认为,权威感的获得有两个来源:一是专业的外在形象;二是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最好是有知名度的专家。基于此,给礼仪培训师形象塑造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内在素质要求

我们认为,礼仪培训师要成为本行业的专家,需要具备以下内在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从事培训事业的基础,渊博的学识既是礼仪培训师内在素质的重要方面,又是其他素质提升的必要准备。只有拥有比较渊博的学识,礼仪培训师才可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高屋建瓴的为受训单位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前瞻性的培训课程。以下几方面的学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礼仪培训师必须具备的:

(1)基本人文知识,如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社会学等;

(2)针对培训过程的知识:如相关电脑软件的运用知识,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技巧等;

(3)针对培训效果的知识,如心理学、传播学等;

(4)培训行业相关知识,根据培训单位所处行业的不同,还需要掌握在礼仪培训时可能会涉及到的该行业知识,如经营管理、酒店服务、银行工作流程、医院工作流程等。

(5)可能涉及的其他知识等。

2、礼仪素养

除了上述培训师应该具有的共性知识外,对礼仪培训师来说,还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内在素养,是礼仪素养。

我们认为,礼仪素养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完备并有专攻的礼仪知识

所谓“学为人师”,要做礼仪培训师,培训师必须是礼仪知识方面的专家。首先,应充分掌握中外礼仪知识、古今礼仪知识、其他特殊的礼仪知识(如不同宗教、民族礼仪习俗等)等,其次,应对礼仪学有一定的研究,对现有礼仪的起源、发展,对礼仪和文化的关系,对礼仪的社会学、民俗学意义等应有科学的分析;再次,应形成自己的优势方向,成为某一个行业礼仪问题的专家。

(2)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是礼仪的内核,一个真正讲礼仪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礼仪培训师,道德修炼是应有之义。礼仪培训师应该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上率先垂范。不能当着学员一个样,背着学员另一个样;不能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凌驾于职业操守之上。

总之,一个优秀的礼仪培训师应具有认真负责、关爱他人、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等优秀特征。忠于自己的事业,树立事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对培训工作负责、对培训客户负责、对自己负责。

3、良好的心态

礼仪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学员,面临不同的行业,如果自我调整不当,很容易滋生一些不良心态,如自大、自我、急功近利、自我否定、焦虑等。自大自我往往阻碍礼仪培训师的能力提升,急功近利、自我否定、焦虑等又会影响礼仪培训师的培训状态。一个优秀的礼仪培训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尽量积极地归因,理性对待成败。

4、培训相关其他素养

美国IBSTPI是专门致力于研究培训师胜任素质的机构。1993年,该委员会公布了第一套培训讲师的胜任素质,包含了14个胜任素质因子,分别是:分析课程材料和学习者信息、准备培训场地、建立并维持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信任关系、管理学习环境、有效的表达技能、有效的交流技能、有效的发问技能和技巧、对学习者需求做出有效的反应或反馈、提供积极的强化并引起学习的动机、恰当的使用培训方法、有效的使用媒体和电脑、评估学习者的表现、评估培训以及报告评估的信息。

由此可见,要做好一个礼仪培训师,除了需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礼仪知识、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心态等素质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培训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培训风格。培训技巧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控制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外在仪表要求

前面我们分析了礼仪培训师的胜任素质,素质往往是内隐的,它需要外显的形象表露出来,那么,礼仪培训师在外在形象上要注意些什么呢?

1、符合角色期待的仪表

仪表礼仪是礼仪培训的重要方面,基本上各行业的礼仪培训都会从仪表礼仪说开去。为了让礼仪培训师更有说服力,礼仪培训师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首先,在礼仪培训现场,仪容、举止、着装应该庄重,符合一个严肃的职业场合仪表的基本规范,符合学员对礼仪培训师的角色期待,做到“干什么,像什么”;其次,在公共场合,礼仪培训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因为经过一定时间的职业锤炼,礼仪培训师很有可能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在公共场合仪表失范,会影响显在或潜在学员对礼仪培训师的评价,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2、言行合一的礼仪表现

要成为一名令人信服的礼仪培训师,最重要的是做到“行为世范”。试想,自身都不是一个守礼的人,怎么能让学员守礼呢?礼仪培训师应加强自我批评,“一日三省吾身”,恪行礼仪实践。大事上诚实守信,宽容大度,择善固执,小行上举止有度。

三、礼仪培训师形象塑造的方法――内外兼修

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要最终成为受学员信任的,有权威感的礼仪培训师,培训师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修炼。

(一)礼仪培训师的内部修炼方法

有人认为,一个培训师的修炼有五个层级:第一层级――资质层修炼。此一层级是指培训师自身条件、素养符合进入该行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从而能够顺利迈入行业门槛。第二层级――技能层修炼。培训师仍是以学习、积累为主。所不同的是技能专攻显优长,初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成果。第三层级――专家层修炼。培训师的综合成果、口碑影响由小区域向大范围扩散。此一阶段的修炼注重立功建业,立言著述、立德操行三者的内在和谐。第四层级――思想家层修炼。培训师进入此等境界,完成了由“学者”到“思者”的升华,通过了由熔铸百家到自成一体的质变,成为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第五层级――哲学思想家层修炼。此等人物已经是一种文明高度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其修炼境界已臻于人圣。

我们认为,这五个层级确实应当成为优秀礼仪培训师追求的目标,当然,要逐步完成上述修炼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综合各家观点,我们认为,以下方法有助于加强礼仪培训师的内部修炼:

1、勤于学习

培训行业是一个前瞻性的行业,因此,也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的行业,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礼仪培训师应果断摈弃“吃老本”的懒惰思想,从书本中,从影视剧中,从新闻中,从其他培训师身上等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学习。同时,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除了业余学习之外,还应积极参加研修班等脱产培训的单位进行专门学习。

2、树立榜样

以优秀的培训师为榜样,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加强和其他培训师的联系,互相探讨,交流信息,取长补短。

3、善于总结

分析和归纳能力是一个培训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从每一次培训中进行总结;从无数的礼仪实践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加以创造性提炼;在调研中找到培训的切入点等等,这一切都有利于礼仪培训师的素质提升。

(二)礼仪培训师的外部修炼方法

除了内部修炼,在外在上,礼仪培训师也不能放松。

1、修炼仪表

礼仪培训师在形象上当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一风格的塑造必须建立在符合礼仪规范的基础上。

(1)在仪容上,礼仪培训师仪容应该整洁、得体,眼神亲切,目光既能突出重点,又不忽视其他学员。表情和培训场合相适应。

(2)在服饰上,除了符合礼仪规范,同时有自己的风格之外,还应考虑和培训行业相符合,尽量让自己的服饰具有示范性。

(3)礼仪培训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健身和营养,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和较好的体形,这一点对指导仪态训练的礼仪培训师尤为重要。良好的体形在示范仪态美时更有说服力。

(4)礼仪培训师应该特别注意气质的修炼。以高雅的气质、彬彬有礼的风度给学员以示范作用。

2、修炼语言

传播学者罗德里克・哈特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有效的传播产生于你敏感、小心谨慎的调整对听众说的话。他们提出了“修辞敏感性”理论,认为:修辞敏感性是传播者根据听众的需要改变讯息的倾向。具有修辞敏感性的传播者承认人的复杂性,懂得一个个体是多重自我的复合体。修辞敏感者在与他人接触时力避机械呆板,会根据他人的层次、情趣、信仰对自己要说的话进行调整。他们并不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知道一个想法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为了达到传播的效果应根据听众的情况调节自己表达想法的方式。

毫无疑问,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修辞敏感性是礼仪培训师必须具备的语言素养。除了善于根据学员的状况调整语言之外,礼仪培训师在语言表达上还应该注意:在内容上善于谋篇布局,“谋定而后动”。主线清楚,脉络清晰;有内容,有内涵,情感丰富;在语音上讲究亲切动听、少用语气词;在语调上抑扬顿挫。

注:本文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分析》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黄健,熊燕.培训师:21世纪的职业新宠[J].职业教育与培训,2005,(3).

[3]孙明宇,胡媛媛.我国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5,(3).

[4]张书娟.欧美培训师胜任素质研究:回顾与展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马颉.询式培训师的三个隐性角色――培训经理与管理专家的咨询对话[J].人力资源,2009,(12).

[6](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3

学院礼仪教育确定了以“提升礼仪修养、建设文明校园”为指导思想,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人文修养为出发点,以快速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归宿点,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计内容突出实践训练,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

1、确立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

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为学院全面实施“服务社会、一专多能”的素质教育保驾护航,培养专业扎实,爱岗敬业、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生产服务一线专业人才,使其知礼守礼,行礼修德,能够传承和发扬学院多年来沉淀积累育人精神,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融入企业和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2、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内容

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教育方式分三步走的方法使礼仪教育尽快的展现成效。大一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礼仪意识,重在引导大一学生,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大二阶段,高校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文明礼仪观,通过实践互动活动,将礼仪知识与礼仪践行相结合,以进一步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大三阶段,利用学生的实习、见习机会,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将其文明礼仪行为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其内在文明素质,使其个人修养、礼仪规范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在学生的职业操守、就业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将其长期积淀的文明修养和专业素质结合起来。

二、礼仪教育体系的实施

1、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礼仪教师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的载体,针对礼仪课程教师教学的情况,2011年7月初,我院45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了礼仪初级培训,通过考核从中挑选出14人,组建了礼仪教研室;7月底,其中三名老师前往长沙到“春风礼仪高级讲师班”受训一周,经考核取得礼仪高级培训师资格;8月底学院对全体礼仪教师进行了三天的封闭式强化培训。2012年7月初,学院再次推荐4位老师前往北京进行礼仪强化培训,经考核取得国际高级礼仪培训师资格。不仅如此,我院还与一些专门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和相关礼仪培训机构建立长期联系,聘请了具有丰富礼仪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如江南厂营销部门经理、华天星级酒店公关人员定期到学校来做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的把行业企业实际遇到的礼仪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我们的专业任课教师。

2、规范的形体礼仪培训

每年新生入学的9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召开了全院教职工礼仪教育动员大会和全体学生礼仪教育动员大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橱窗、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势宣传,以期得到全院师生对礼仪教育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新生军训,学院适时将礼仪教育结合到军训中,使新生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同时,又受到优雅、规范的礼仪熏陶。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

3、开设礼仪理论课程

从2011年9月开始至今,学院将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全院高中职所所有班级开设礼仪课,2012年学院自编了校本教材《校园文明礼仪》,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提高职业工作中的礼仪水准,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10月上旬,学院党委书记亲自编撰了《礼仪常识》,全院教职工人手一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4、成立“校园文明礼仪部”

学校有学校的规章,要依规治校。但是,往往一部规章,一个制度,都比不上“礼”所涉及的范围。师生的一举一动,甚至连最简单的寒暄问候,都有“礼”方面的讲究。可以说,“礼治“也是一种提高人的自觉性,着眼于内,表现于外的管理方式。因此,2011年8月底,学院成立了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礼仪老师为指导的校园文明礼仪部,这支队伍统一着装,配有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在各重要时间段,巡查于教室、餐厅、宿舍等场所,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或教育,将学生的礼仪行为遵守情况纳入日常班级管理及流动红旗评价中,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遵守礼仪规范,使学生形成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能够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

5、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演礼”学习法;应用

G711

教职成[2015]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传统礼仪等中A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相关的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掌握了礼仪知识,有助于大学生搭建一座人际交往的桥梁,增强就业能力,更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传统礼仪教育的学习方式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礼仪教育中,常被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形体训练等实践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等等,但由于礼仪教育涉及的领域众多,应用的专业很广,各专业的需求又各有侧重,各不相同,加上受到经费、场地以及教学课时的影响,高职礼仪教师往往一个人上多个不同专业班级的礼仪课,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的课时里能够感悟本专业应有的礼仪素养。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一些同学虽然学了礼仪,但因为受互联网的影响,许多同学长时间呆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玩游戏、看视频,使这里几乎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盲区,在这些同学身上体现出举止比较自私,不能为别人考虑,说话不分轻重,不够得体,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问题,这都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品质,给学校和辅导员老师造成了许多麻烦。

二、采用“演礼”教学,可使礼貌、礼节、礼仪内化于心

“演礼”原本在古代是礼制名,即预习朝见皇帝之礼。清代中下级文武官员,凡因候补、候选或因其他事项到京由部引见皇帝之前一日,均须赴部学习引见时朝见皇帝之礼仪,称为演礼。如古代的"冠礼",强调"演礼"以"成人"。通过“演礼”,使学生的姿势更加规范,以更好地表达出敬重之意。如今,“演礼”的意义已扩大为“演练礼仪”。

古代的“演礼”被应用在当今在礼仪教育中。采用“演礼”的学习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老师演示,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学。

事实证明,“演礼”的本质是学生模仿,模仿的对象是师长或者这方面的专家,心理学家汤达克(1898)认为模仿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做出一种行为。模仿是学习的心理需要,是语言学习、创造思维的必经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礼仪的必经之路。而即使模仿的主体,即学生,并未对施礼者产生敬意,但在模仿的过程中,都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承认这种敬意。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证明,练习微笑的常用办法,即用牙齿咬住一根筷子,而当这个人没有筷子可咬的时候,即使只是像咬住了筷子一样咧开嘴,心里也会产生愉快的感觉。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节中,展示了五种古代的传统礼仪:开笔礼、成人礼、茶礼、拜师礼和婚礼。这些仪式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就是――跪拜,并且在行礼的时候要慢,才能表达对长辈或者师长的尊敬。不仅是演礼的人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敬意,就是看的人都能感觉到敬意。

三、实施“演礼”的几点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中国古代“礼”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和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二十四字,必须通过“仪”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否则就是空谈。而“仪”指的是仪式,是规范,是对人表达敬意的方式。如见面的问好、升旗时的敬礼动作、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进门前把雨伞放在门口等,都是对人表示敬意的方式。

既然有表达敬意的形式,那么就必须做得规范,因此礼仪教育如果必须重视实践。

(二)个体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的目的不同,因此对礼仪教学的目标也要求不同。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比如在扮演角色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然,学生在演礼时有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渐进性原则

礼仪的内容涉及面广,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工作中的各类交际活动,都能见到礼仪的影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依次推进,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四、“演礼”的具体体现

(一)日常行为规范的演礼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得如何,是一个学生待人处世,甚至生活态度的具体体现,把日常行为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与老师相处、课堂礼仪、宿舍礼仪、食堂礼仪、与同学相处等,拍摄成学生演礼的视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礼仪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中,也许学生都会遇到一些他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所拍摄的视频能够给他们一些启发,使他们能够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就达到了“演礼”的目的。

(二)模拟职业场景的演礼

对在校的学生来说,职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职业场所中会遇到哪些情景,有哪些问题需要处理,他们是不太了解的,因此,把轨道交通行业在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礼仪拍摄成小视频,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学习、演礼,对学生尽快熟悉并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以职业现场为背景体现了“以岗导学”的理念,行业现场服务窗口的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演礼,为学生树立榜样,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服务素养。

(三)面向职工培训的演礼

职工的礼仪培训,要求则更加规范、具体。可分成这样几个部分:动车乘务员规范标准,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微笑、摆放物品、端拿递送、着装、化妆、交谈等、动车组列车长及乘务员作业标准,包括准备阶段、乘务阶段、退乘阶段等,还包括车站值班员服务礼仪以及礼仪投诉处理等礼仪。

职工演礼体现了轨道交通窗口服务行业对礼仪服务的重视。这里结合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礼仪、与媒体、社区和其它公共场所中的礼仪要求,学生的演礼要遵循现实场景中的要求,比如在等公交车时,要主动排队、不能拥挤;在乡村小学支教时,要尊重学生们的习惯;在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时,要尊重老人们的意见,不能自己想当然等等。

校外的礼仪服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把校内尝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回馈社会。

在演礼平台上,同学们学习到了老师与同学的三美: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和服务社会的的美丽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

参考文献:

[1]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2]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60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日益提升,高素質、高标准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更高。为此,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服务礼仪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全面满足当前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服务礼仪教学摆在更高的位置,一改当前教学现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者棘手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实效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教学理念要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

教学理念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课上所教的内容是否实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适应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在有效改变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现状的过程中,必须将更新教学理念放在首位,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不懈追求。其间必须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

1.判断行业内部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方面上的要求。确保教学理念始终能够满足行业发展新要求的重要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校与教师能够审时度势,将不断提出的用人要求加以准确判断。就当前而言,行业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用人要求上,服务礼仪以“人性化”为主要特征,这恰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指明了方向。2.将教学工作加以客观而又准确的定位。结合当前行业内部的具体要求,学校与教师都要围绕其具体要求,将学生服务礼仪的培养标准加以明确,其中既要包括学生日常着装习惯、行为举止的规范、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又要包括内心情感表达的角度和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行业发展大趋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充分诠释出了“始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二、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而又合理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我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为此,在有效改变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现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而又合理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其具体操作主要在两个方面。

1.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完善课堂教学素材。由于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因此传统礼仪文化元素与服务礼仪教学的相融合并非易事,教师必须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找到与课堂教学极度适合的传统礼仪文化元素,由此方可实现课堂教学素材的高度完善。如先秦时期楚国文化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素材的重要选择对象,因为当时的楚国以礼仪为重,着装、行为、谈吐堪称历史上的经典,所以围绕楚国文化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搜集和整理,非常有助于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质量的提升。2.找准切入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在准确选择教学素材的基础上,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将教学素材有效应用到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进而让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更具文化性和艺术性。

三、积极寻求合作并建立协同育人平台

实践教学不仅体现在校内实训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走“校企联合”发展之路,积极寻求更多的合作对象,并建立协同育人平台,真正打造出更多“利益共同体”。其具体操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走访行业知名企业、机构和团体,明确合作对象。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礼仪文化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至此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礼仪文化传承与培训企业和机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要走访当地相关企业和机构,将其企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考察企业软件与硬件师资状况,进而明确合作企业或机构的合作对象,为建立更多协同育人平台做足准备工作。2.与企业或机构签订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在明确合作对象的同时,中职院校要与合作对象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更多社会资源能够进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多个“利益共同体”,进而为打造出更多且更为理想的专业实践教育载体奠定坚实基础。

四、立足“互利共赢”打造专业实践教育载体

中职管理专业在找到合作企业与机构、建立协同育人平台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要明确彼此间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专业实践教育载体,让“校企合作”育人之路扎实稳健地走下去,其主要操作包括两个部分。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6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专业特性的职业礼仪已成为大学生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及每一位高职学生面前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色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对他们包括职业礼仪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礼仪,才能使他们的个体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职业礼仪行为不可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只有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练习,养成自学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大学生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来验证学生拥有的资质、行为和技能,但更多的隐性礼仪素养需要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加以实现。礼仪作为沟通的载体,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好像是学生的名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和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把礼仪课程引入学校的通识教育,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职业礼仪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礼仪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成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比本科院校整体偏低,受高职办学定位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为追求毕业率,把培养上手快的学生做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重技能、轻素质”,使礼仪课程教学附属于专业教育。受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大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上。事实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学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的责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强调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学校育人功能异化,使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2.礼仪课程的开设有专业性

在调查了高职礼仪课程开设情况后发现,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主持与播音等专业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礼仪课程,如《秘书礼仪》、《商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和《现代礼仪》。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或自学等形式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而公共选修课因为课时数、开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丰富上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系统的礼仪课程,出现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和交际能力的问题。

3.礼仪教学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仪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传播者,应首先做到知礼、懂礼、守礼。在师资结构方面,礼仪课程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礼仪课教师是由其它专业课老师兼任且均为自学或简单培训,加之教师在评职称难、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形下,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团队中,基本上没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富有礼仪服务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理论教师在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上的不规范,尽管教师主动示范,但不能使抽象的规则达到更好地应用。

4.礼仪教学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偏少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培训才能习得。而目前,礼仪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学内容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受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影响,实践课时开出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还是教师在标准教室里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多学校没有形体训练室、化妆室,仪容、仪表、仪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展开,加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导致礼仪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三、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途径

通识教育着重教育的内在价值,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的现代化。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礼仪修养,强化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做人的人格教育,可为学生在工作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委员会”,对礼仪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使其精致化、规范化。

1.把礼仪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爱因基坦指出:“用专业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把礼仪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必修科目,写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学英语课、大学体育课一样,规定相应的学分,放在入学后第一学年修完。礼仪课程任课教师要与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起认真研讨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行业特征,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礼仪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地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规范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公关礼仪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方法,全面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做载体,把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制订独立的礼仪课程实训计划。要像重视理论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践课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的40%。为克服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建议将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分开设置和执行,要求两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沟通和衔接。通过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结合实习、实训场所作为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3.改进礼仪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礼仪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加强对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改变课程学习前松后紧的传统方式,使礼仪知识能够边学边用。考核可采用独立单元模块任务考评,累计合成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中设有规定实训任务,各任务完成后成绩累计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含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各模块考核若不合格可以随时申请补测,如最后累计仍不合格的,必须进入下一学期的补考,由此形成礼仪知识传授与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4.体现礼仪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自身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1)构建礼仪课程的教学团队。为突出礼仪教学的专业性,可聘请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教师与具备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间在知识和能力上优势互补,构建起良好的礼仪教学平台。(2)选定与课程配套的高职礼仪课程教材。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惯例,从岗位工作业务出发,选择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使用适合高职通识类课程开设需要的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随时扩充礼仪课程学习内容。(3)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采用讲练式、模拟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模拟或真实情境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

5.注重隐性课程对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