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1

睡眠呼吸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和防治

近年来,随着大量关注于睡眠呼吸疾病的报道不断涌现,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关注。其实,除了疾病本身,给健康带来更多危害的是其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据统计,我国的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睡眠呼吸疾病相关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出现升高。这些数据提示,睡眠呼吸障碍其实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睡眠呼吸疾病不能只受到呼吸科医生的重视,需要广大的诸如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来共同关注。对睡眠呼吸疾病的综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发病,还能降低随之而来的危害。如果能够使睡眠呼吸疾病得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就随之而降。所以,它的意义是巨大的。

睡眠呼吸障碍的关键发病机制在于其在夜间的呼吸暂停所造成的缺氧。这种缺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持续性缺氧不同,是间歇性缺氧,而且其对人体的危害更甚于持续性缺氧。临床上所见的许多病例都与之相关。

如果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 3 种以上的降压药也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此时,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就需要让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患者一旦确诊进行了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少吃、甚至不吃药也能改善高血压症状。

夜间反复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很多也是由于夜间的睡眠呼吸暂停造成了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发作。还有一些心率失常患者也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患者时,都要习惯性地考虑睡眠呼吸疾病因素,然后进行相关的详细检查和治疗。如果解决了夜间间歇性缺氧的问题,很多患者不需要使用起搏器也能使心律恢复正常。

特殊人群的睡眠呼吸疾病管理

很多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出现打鼾等情况,甚至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这会造成妊娠期女性一直处于缺氧状态,可能导致妊高症,甚至引起先兆子痫。不仅如此,缺氧也对胎儿不利,造成出生时胎儿过小和发育不良。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睡眠呼吸障碍在这一群体也屡见不鲜。发育期的儿童一旦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必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儿童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并且儿童早期治疗的效果也很乐观。

内睡眠医学科发展展望

据统计,我国的失眠群体约为3亿人,打鼾群体约为2亿人。但我国却普遍缺少专业的睡眠学科设置和人才。在很多医院,睡眠医学科只是附属于五官科或、神经科、呼吸科。我们有如此之大的患者群体,建立专业的睡眠医学科将是必然趋势,也是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并没有专门的睡眠医学科目的设置,这就是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不足所造成的。国际上的交流,特别是类似于本次ERS会议级别的学术交流,将会大大提升国内的重视程度。国家对于慢病管理愈加重视,这当然也离不开睡眠健康的管理。这些趋势都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专家和专科医生,甚至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普及。

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新方法

过去一提到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所能采取的手段不是手术,就是呼吸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设备的发展,现在出现了能够判断使用者睡姿的“智能腰带”。当使用者仰睡的时候,腰带就发出震动把他惊醒。这种设备就是通过让使用者侧睡的方式减少打鼾,从而减少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它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任何危害。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Ⅱ型呼吸衰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但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抗炎、祛痰、平喘及吸氧治疗,但效果不太理想。近几年,也有的临床工作者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尝试有创的机械通气治疗,但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产生额外的创伤,且也易造成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我院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0±10.0)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67.0±9.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及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法,即抗炎、祛痰、平喘及吸氧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机械通气治疗时吸气压从8―10cmH2O逐渐调到15-20cmH2O,而呼气压则维持在3-5cmH2O,呼吸频率保持在12-16次/min,呼吸机每天使用频率则根据SpO2及时调整。患者好转后逐步减少呼吸机使用频率等参数,直至停用。

1.3 观察目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同时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分析方法

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改善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如表1,表2,表3。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动脉血气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分析(X±S)(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h

治疗24h

治疗48h

观察组

47.9±6.1

57.0±5.9

69.0±6.4

79.9±7.0

对照组

48.9±6.0

51.9±5.6

60.9±6.0

71.9±6.7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分析(X±S)(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h

治疗24h

治疗48h

观察组

78.9±9.5

66.9±5.7

56.0±6.1

49.9±7.5

对照组

77.9±9.0

75.9±6.0

74.9±6.0

69.9±6.7

表3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O2分析(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h

治疗24h

治疗48h

观察组

78.9±7.2

84.9±6.5

90.1±5.7

91.9±6.6

对照组

77.1±7.0

79.9±6.4

80.9±6.9

85.9±6.8

2.2 两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死亡病例、插管病例、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死亡

插管

住院时间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2

16.5±4.0

92.0

对照组

3

8

21.5±5.0

86.0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出现胸闷,但均自行缓解,且观察组患者均无出现气压伤等反应。

3 讨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呼吸气时分别提供两个不同的气道正压,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如患者在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气道正压,以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呼气时则提供一个较低的气道正压,用于抵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防止气道闭陷,以有效促使CO2排出。

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可快速增高患者PaO2,并快速速进CO2排出,快速减低PaCO2;在治疗后4h,即可明显提高SpO2。其次,在死亡病例、插管病例、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上,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2.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不仅有效避免患者的死亡,也可使患者有效避免插管吸氧治疗的创伤,且也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另外,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出现胸闷,但均自行缓解,且观察组患者均无出现气压伤等反应。提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可快速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萍,邱泽亮,范正君,等.BiPAP呼吸机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08-2210.

[2]张金翠,闫秀琴,黄杰,等.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3-154.

[3]谌向忠,陈鹃,赵建,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392-1393.

[4]钦光跃,程海峰,吴健,等..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0):688-689.

[5]刘振千,冯华松,姜义,等.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1062-1065.

[6]方保民,杨鹤,靳毅明,等.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50-54.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免疫力较弱,尚未形成全面的免疫系统,所以在天气突变或换季时都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不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苦恼,同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及身心健康。此时,医院及儿童家长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危害,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反复感染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并逐渐探索出提高儿童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1、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情况概述

每年冬春之交、秋冬之交都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也是医院儿科工作的高峰期。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共有720名,其中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而入院的患者共有102名。这些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现象,在肺部检查中出现阴影或纹理增强。从统计数据上看,这102名患者的年龄从8个月到9岁不等,平均年龄仅为4.2岁,患者中男性患儿为52人,女性患儿为50人。患者病程在4个月到18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1个月,在此期间,每位患儿都出现了不同次数的呼吸道反复感染现象,平均感染次数为6次。

根据患儿的身体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阶段,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吸氧、雾化等,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时监控护理,对出现病情反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其平缓、间断式的吸氧治疗,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症状。对观察组的患儿,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疗方式外还加用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发展对用药量及用药周期进行调整,并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治疗反应。

2、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从治疗方法上看,针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病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缓解病情,帮助患儿度过发病周期的临床型治疗,其二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为主的治疗方案。在药敏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实验结果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加入到雾化治疗环节中,以此实现控制感染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

在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肺部的听诊情况及其肺部拍片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向及用药选择情况。在治疗效果的评判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在患儿肺部听诊声音转为正常,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及血液检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停药。在用药疗程结束后,若患儿在半年时间内没有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则可以判定这阶段的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若患儿在停药后的半年时间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免疫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有偶发性呼吸道问题出现,则可以判定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及定期复查检查,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身心恢复情况正常。

在治疗效果观察期内,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及时间方面的因素,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及易感期加强对患儿的监控及患儿家属的协调。对于实验组的患儿,医生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用药情况及药物效果,观察药物使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尽量采用间断性用药与小剂量用药,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可能给年龄太小的患儿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让治疗的结果更加明显,对比性更突出。

3、治疗效果讨论

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身体发展情况,医院可以将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类疾病的成因归为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多数细菌病毒缺乏抗体与抵抗力、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在治疗和观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向患儿家长普及一些疾病的常识性知识,引导他们学会关注患儿疾病发展,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应急措施,缓解患儿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影响及其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的免疫力损害与身体健康隐患。对于那些患病原因不明,出现反复感染等情况的患儿,医生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尽量采用相对温和且效果明显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儿产生耐药性或产生用药不良反应。

在对比治疗实验中,我们还能发现,虽然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反复出现与外界环境及细菌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但究其根因却是与儿童免疫力不高有关。因此,治疗活动应从单一性用药向免疫力调节方向进行调整,逐步减少抗生素在疾病治疗环节中的比重,给予幼儿以恢复自身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可能。此时,匹多莫德颗粒在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其对控制感染的发展与蔓延,缓解感染症状,缩短患儿入院治疗周期都有明显疗效。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让患儿在出院后继续适量服用该药物,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

4、小结

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染出现的概率,缓解患儿的发病症状,使其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及环境适应力是儿科医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下,必须适时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将提升免疫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减少抗生素在治疗环节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34例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9):711-712.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在老年人中是一种非常多发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发生缺氧或呼吸性酸中毒,必须依靠机械通气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COPD并发呼吸衰竭时会产生呼吸肌疲劳,因为它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会增高气道阻力,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近几年,危及老年人生命及预后的疾病之一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关键是:及时通气,让血氧含量与氧饱和度提高,防止高碳酸血症,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通过调查显示,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少,且并发症较少,有优异的临床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应用传统的吸氧和抗感染的方法治疗; 实验组60例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34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53~77岁,均龄67.2岁;实验组60例患者中有37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54~78岁,均龄在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意义。

1.2排除及纳入标准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属确诊病例,并且签有知情书,神智不清者由其家属签署知情书。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排除ARDS、急性肺栓塞、I 型呼吸衰竭、心排出量降低、间质肺疾病和心律失常所致的疾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吸氧和抗感染的方法治疗,如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疾病、保持呼吸道畅通、抗感染、吸氧等;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运用飞利浦品牌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保持低流量输氧;输氧前,让患者仰卧和接受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害怕的心理;输氧时,要根据患者动脉血气情况慢慢的调整其吸气压力至适当水平[3]。

1.4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的过程中,实时监测血气变化、心率、呼吸和不良反应等身体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1.5疗效评定 疗效分为:显效、好转、无效和恶化四等。显效:临床症状(呼吸衰竭症消失或者几乎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呼吸衰竭症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呼吸衰竭症无任何缓解);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4]。

1.6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对比较数据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较几项不同的指标, P

2结果

2.1比较两患者的动脉血血气,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经研究对比发现,实验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不良反应见表2。

注: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3。

注:两组患者的对比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如今,机械通气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治疗并发症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少等优点,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时得到大力应用。通过两组患者在PaOP与SaOP指标、PaCO2指标、治疗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综合讨论,发现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确实有着很好的优越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侯坤,李亚军,席芳.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效果分析[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续专业护理服务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3.

[2]陈志鹏.连续护理干预对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3]姚慧文.有创机械通气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3:352-354.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儿童;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hcumoniae,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黏附于人体呼吸道黏膜,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呼吸道炎症,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但是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临床症状较轻,阳性体征较少,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另外由于抗生素使用增多,导致病原体发生变异,出现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本文通过分析1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儿童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5例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1.6)岁;对照组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3±1.4)岁。所有患儿均经我院专科医师检查,并行儿童胸部CR检查以及支原体抗体检测,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排除患有肺结核、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过敏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3638;生产单位: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30mg/kg・d,每日一次,共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97;生产单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10mg/kg・d,每日一次,治疗3天停4天,共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作出评价,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症状消失,肺部无干湿音等阳性体征;有效:体温下降,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症状得到改善,肺部干湿音等阳性体征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好转后又反弹。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直接黏附于黏膜组织,引起人体细胞膜表面抗原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诱导了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广泛炎症[3]。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相比,没有严重的炎症渗出、化脓及组织损害,所以导致该病的临床症状较轻,阳性体征较少,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则危害较大,会威胁到患儿的呼吸道及肺部功能,严重的会导致慢性呼吸道感染甚至哮喘,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恢复[4]。

本文对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所有患儿均为阳性,从而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对患儿行儿童胸部CR检查,发现患儿感染图像多为局限性,且形态多样,主要表现为肺纹理粗重模糊影像。通过上述检查可弥补该病诊断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少所造成的缺陷,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在治疗方面,本文对比了红霉素与阿奇霉素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同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中红霉素是传统治疗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其疗效较好,但是红霉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且易发生恶心、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药物副作用较大。而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药效稳定、组织渗透性强,且对肝脏无损伤,不良反应较少,适宜儿童治疗。本文通过分析1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得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轻症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厉敏香,范铮,方成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996.

[2] 饶敏,刘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7.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沐舒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祛痰对于COPD的治疗尤为重要,可以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使病情的进展速度变慢,由此可以降低病死率[1]。本文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了44例COPD患者,并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8.4±5.2)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6±1.7)年;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3±4.4)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9.1±2.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30mg加入5ml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2次/d,治疗7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2] ①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临床控制;②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音明显减少,痰液变稀薄且易咳出,痰量明显减少为显效;③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略有好转,肺部音稍有减少,痰液稀薄、痰量较多为好转;④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以临床控制、显效以及好转的病例数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与对照组的81.82%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 雾化吸入前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安静、通风,室温应保持在18℃~22℃,湿度55%~65%,室内严禁放置鲜花等易过敏的物品,以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导致病情的恶化[3]。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将雾化吸入的目的、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给患者,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

3.2 雾化吸入时的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时,应使患者采取坐位,因为坐位可使膈肌下降,气体的交换量以及呼吸深度均明显增加,对于雾滴沉降在终末支气管黏膜十分有利;对由于体力问题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可采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饭前、饭后2h是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最佳时间,可以防止进食后由于药物的刺激引起咳嗽,从而引起呕吐。在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反应要密切观察,如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呼吸、心率变快以及胸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应暂停雾化吸入。

3.3 雾化吸入后的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后要给予患者拍背,以帮助病人将痰液排出,对于痰液的性状、颜色和量有无变化等要密切观察。

4 讨论

COPD是由吸烟、感染、过敏、吸入粉尘等导致支气管黏膜改变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该病缓解期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肺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死亡率降低[4]。沐舒坦是一种新型的黏液溶解剂,可以分解糖蛋白的多糖纤维,并使之发生断裂,痰液的黏稠度明显降低,痰液的排出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溶解;该药物还能够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使呼吸系统浆液和粘液的分泌受到调节,纤毛的活动加快,有利于痰液的排出[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81.82%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松明,张继先,汪毅,等.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55-56.[2]谢永平,龚衍,吴瑞明.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37-1438.

[3]周彩兰.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6):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