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的预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疾病的预防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1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151100)

1锰缺乏症

锰缺乏症是动物体内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动物,以家禽最为易感,其次为仔猪、犊牛、羔羊等。

病因:原发性锰缺乏主要是土壤和牧草锰含量不足,砂土和泥炭土中锰贫乏,一般认为土壤锰含量低于3mg/kg,活性锰低于0.Img/kg即为缺锰。牧草中锰含量低于80mg/kg时,牛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低于50mg/kg则可发生不孕症。也有人认为,饲料中锰低于20mg/kg时,方能引起母牛不、受胎率降低,公牛品质降低。动物日粮中钙、磷、铁、钻含量过高,影响锰的吸牧和利用,可发生继发性锰缺乏。各种动物因品种不同对锰的需要量差异较大。一般认为,牛、羊、马20~40mg/kg。日粮中钙、磷含量过高影响机体对锰的吸收和利用。

临床症状:反刍动物锰缺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最大。母畜不育,表现率和首次受精率低;新生畜先天性骨骼畸形,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关节肿大,腿弯曲,有的出现共济失调和麻痹;公畜缺锰时则畸形,不能适期配种,并出现关节周围炎,跟键跤行,犬坐姿势。

临床病理学:健康牛肝脏和血液锰含量分别为12mg/kg和0.18~0. 19mg/l,。锰缺乏时含量降低至3.Omg/kg和0.05mg/L,也有人认为反刍动物肝脏锰含量低于6mg/kg为缺乏。被毛锰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如怀孕母牛从妊娠初期的12mg/kg,降为分娩时的4. 5mg/kg以下。成年羊和羔羊被毛锰含量分别为11. Img/kg和18. 7mg/kg,饲喂低锰日粮时可降低至3. 5mg/kg和6.Img/kg。牛和羊血液中锰含量低于0. 02mg/L是日粮锰缺乏的标志。测定血清和组织中Mn- SOD活性可反映动物日粮锰营养的吸收状况。另外,动物锰缺乏时骨骼锰含量明显下降,血液和骨骼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肝脏精氨酸酶活性降低。

诊断:根据骨骼变化、母畜繁殖机能障碍等症状可初步诊断。土壤、日粮和体内锰含量的分析及临床化学指标的测定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同时应分析日粮中钙、磷、铁等元素的含量。病畜补充锰后的反应是确诊锰缺乏的良好指标。

防治:锰缺乏地区牛和羊每日口服硫酸锰2g和0. 5g有明显的效果,也有人推荐牛每日口服4g效果更好。也可将硫酸锰制成舔砖(每千克盐砖含锰6g),让动物自由舔食。2 锰中毒

锰中毒是动物摄人大量的锰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锰对动物的毒性较低,但过量则会对神经系统、肺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产生毒性作用,甚至影响心血管及生殖系统。

病因:生产中动物的锰中毒很少发生,急性中毒常见于锰制剂作药用时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如高锰酸钾溶液饮水时配制浓度过大或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后残剩物被动物误食。与锰有关的工厂排放的“三废”或锰矿的粉尘污染牧草、饮水和空气,也可造成动物锰中毒。饲料中添加过量锰的副作用主要是降低采食和抑制生长。一般认为,饲料中锰含量超过lOOOmglkg时,动物可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摄人高锰酸钾中毒的病畜,其临床症状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异。浓度超过0. 1%时,可使口腔、咽部和舌染成黄褐色,表现流涎、呕吐和腹痛。若浓度超过0. 2%,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口腔、咽部、食道和胃肠勃膜的急性炎症,表现黏膜水肿、溃烂、疼痛和腹泻,甚至因喉头水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大剂量的锰可抑制铁的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可能是锰与铁竞争同一吸收部位。绵羊饲喂锰含量5000mg/kg的饲料11周,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浆、肝脏、肾脏和脾脏铁浓度下降,肝脏铜含量增加。过量的锰除使动物牛长受阻外,其繁殖性能也明显下降。KMn0。(0. 05~1. Oglkg)给雄性大鼠经口染毒,1个月后出现性功能障碍。长期染毒可发现大鼠次数明显减少,甚至胚胎发育障碍。未成年大鼠长期染毒可引起性成熟期不育。其原因主要是锰引起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生殖内分泌的改变,锰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轴系的毒性作用是由于锰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组织所致。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2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47-02中图分类号:R 6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49

动物咬伤是门诊常见疾病,而宠物、家畜等温血动物咬伤或抓伤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如狂犬病,鉴于狂犬病的100%致死率和暴露后处置的安全性,伤口的处理尤为重要,同时及早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现就处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伤者全部来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7月30日本院门诊病人,男142例,女89例,年龄1~5岁30例,6~14岁54例,15~60岁128例,60岁以上19例。致伤动物:猫31例,狗194例,鼠4例,猴1例,兔1例。伤势程度:Ⅱ期223例,Ⅲ期5例,其中缝合3例为狗咬伤。

2.处理方法

(1)彻底冲洗伤口:所有患者伤口均用3%~5%皂水或肥皂、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干净,若伤口较深,则须将注射器伸入伤口内进行灌注清洗,应尽可能去除动物的唾液。时间应15~30分钟为宜。

(2)伤口消毒:彻底冲洗后再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尽可能把残存的毒物去除。

(3)暴露伤口原则:伤口不宜包扎、缝合,应尽可能暴露。如果必须包扎缝合,则应将伤口彻底清洗消毒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伤口周围的皮肤可针刺,尽量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止口腔黏膜感染。严重咬伤及伤口靠近头部的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底部及周围作浸润注射。此外,需要防止细菌感染或破伤风[1]。

(4)狂犬疫苗的应用:我国现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因定毒的甲醛灭活疫苗,免疫方法为肌肉注射5针,即第0、3、7、14、28天各注射2 ml,如咬伤程度严重或伤处近中枢神经可加倍量注射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 IU/kg)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 IU/kg),浸润咬伤底部和肌内注射。通常在进行狂犬病疫苗全程、足量预防接种7~10天应进行狂犬病抗体检测,对抗体滴度

3.处理时间伤后1小时171例,4小时28例,8小时25例,≥24小时处理的7例。肌注破伤风112例,肌注狂犬疫苗231例:其中1小时内肌注123例,1~8小时内52例,8~24小时48例,24小时以上8例。3例颜面部伤给予缝合,伤口用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底部及周围作浸润注射。15例伤势较重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患者都给予认真处理伤口,尽早使用免疫球蛋白或狂犬疫苗。结果门诊就诊的231例动物咬伤患者,伤口全部治愈,其中1例肌注狂犬疫苗后发热达39℃,给予对症处理后无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并发症。经过检测,抗体阳性者220例,11例无抗体产生,并进行了加强免疫。讨论温血动物咬伤或抓伤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如狂犬病,首诊医生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尽快处理伤口和尽早使用疫苗是治疗的关键。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病毒或带毒的动物(狗、猫、鼠、猴、狼、牛、马等)咬伤、抓伤或舔黏膜而感染致病。本病潜伏期为几天至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旦发病,病程进度较快,死亡率高达100%。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对被动物咬伤者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狂犬病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中和进入人体肌肉组织的狂犬病病毒。由于人感染狂犬病病毒后,病毒首先在肌肉组织中停留、增殖,继而才进入神经组织,而一旦进入神经组织后,人体产生的抗狂犬病抗体将不再起作用,因而接种狂犬病疫苗一定要及时,否则不能起到预防作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含动物异体蛋白,且能够增强局部伤口免疫力,减轻伤口感染程度,促进伤口愈合,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使体内早出现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单纯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群[3]。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肌内注射20 IU/kg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若与狂犬疫苗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在预防狂犬病过程中,疫苗可作为重要补充,生效快,使用安全可靠,不会引起变态反应[4]。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暴露后患者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天、3天、7天、14天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孕妇不应作为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对于一般患者必须给予全程足量的疫苗免疫[5]。疫苗使用如不及时或剂量不足都会影响预防效果。

总之,由于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现被动物咬伤,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等几个步骤。尤其是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掌握一定狂犬病的基本常识很必要,一旦被抓伤、舔伤后能及时告诉家长并得到及时处理,更好防病。同时,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做好宠物的免疫、消灭流浪犬以及可疑病犬和猫的捕杀。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把狂犬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00.

[2]吕元聪,谭春梅.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J].右江医学,2009,37(6):734736.

[3]邓寿平,杨科明,刘向宣,等.狂犬病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联用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121413.

[4]沈永才,李彦.常用被动免疫制剂[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1112.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与否、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进行分析。结果 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可明显降低絮状物的出现率(P<0.05)、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对血小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血小板质量。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絮状物;冻融;二甲基亚砜

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于-80℃冰存血小板可以延长血小板体外保存期,减少细菌污染,缓解临床供求矛盾。但冰冻血小板储存条件高,制备操作过程严格。若操作不当极易出现絮状物而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导致浪费。因此笔者对血小板冰融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员。

1.2 仪器设备 -80℃超低温冷冻冰箱(SANYO)。国产血小板振荡仪、循环解冻水浴箱、37℃恒温水浴箱、百级净化台、一次性注射器、二甲基亚砜(DMSO)。

1.3 方法

1.3.1 冰存血小板的制备[1] 采集后的血小板放入血小板振荡仪振荡2~3h,以DMSO为冷冻保护剂,在百级净化台上操作。MSO化的血小板置于-80℃超低温冷冻冰箱储存。

1.3.2 融化复苏过程 临床需要时,将冰存血小板置38℃~40℃循环解冰水浴箱迅速融化,融化后无絮状物出现,可供临床输用,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4h内加入DMSO冷冻组与24h后加入DMSO冷冻组比较结果见表1,经振荡与未经振荡的血小板发生絮物状情况比较见表2,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见表3,37℃普通水浴和40℃循环水浴对出现絮状物的影响见表4。

表1 24h内加入DMSO冷冻组与24h后加入DMSO冷冻组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经振荡与未经振荡的血小板发生絮状物情况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3 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4 37℃普通水浴和40℃循环水浴对出现絮状物的影响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22℃保存液体血小板保存期短,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要。低温条件下贮存血小板,可使血小板长时间保证功效,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输注血小板供不应求的难题。但冰存血小板的制备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笔者对我院2001年开始临床应用冰冻血小板以来进行了跟踪观察与分析,冻融血小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2~3]。

(1)加入DMSO时速度要缓慢而均衡,以1ml/min为宜,同时要不断摇动血小板袋,使加入的DMSO迅速扩散混匀,避免局部温度太高,大量产热损坏血小板。(2)采集后的血小板振荡要充分,放入血小板振荡箱振荡1h以上,以防采集的新鲜血小板未充分解聚。(3)手工分离血小板要避免红细胞混入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影响血小板质量,且融化时容易出现絮状物。(4)机采血小板血浆量收集必须充足。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2.5×1011)应悬浮于200~250ml的血浆中。(5)冰箱温度要恒定[(-80±4)℃]。-65℃以上就会出现絮状物聚集。(6)血小板冻存前不宜超过24h,加入DMSO后迅速将血小板袋放入-80℃冰箱中,尽量减少堆码层数,使血小板尽快降温-80℃。使其快速通过冰点,彻底停止细胞代谢,瞬间达到冷冻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持细胞活性。(7)融化血小板时应将血袋置于38℃~40℃的循环水浴中,使血小板迅速融化,以免纤维蛋白析出,融化过程中不可用手挤压冰块,以防破坏或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融化后应尽快输注。

总之,通过对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规范操作,可降低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几率,减少浪费,提高血小板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72-374.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4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治疗

1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而作为农业生产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同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年,畜牧业养殖在国内经济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搞好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是我们不得不谈的切身民众利益的要点话题。此外,搞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同样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2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畜牧业是对经人类驯化成功的动物及野生动物,利用人工饲养牧草、饲料等将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生产相应畜牧产品,而实现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效益也在稳步提升,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在畜牧养殖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最为突出的就是传染性疾病,这是一种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能够在动物之间、人类之间或者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传播,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在2013年,禽流感的传播不仅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更引发了人类的感染和死亡,令人谈之色变。因此,在畜牧养殖中,应该切实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3畜牧养殖的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

对于禽畜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一般采用的防治措施分为接种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定期做好疫病检疫,发现疫病及早处理。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基层养殖户主务必要提高认识,定期组织各类传染病的检疫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分析其传染性,第一时间隔离治疗,避免出现疫病扩散蔓延的情况。同时,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定期组织接种疫苗,提早做好药物防控准备,增强动物个体的免疫能力。一些传染病高发季节,细节性的问题同样应处理得当。比如:场内通风、卫生、温湿度等等,都要做到严谨和全面。3.2定期杀菌消毒处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畜牧养殖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注意养殖环境的杀菌消毒,做好场内的通风工作,能大大降低致病菌的滋生蔓延。对养殖场内残留的粪污,第一时间清理,及时清扫,营造卫生、洁净、干燥的养殖环境,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条件允许的,能根据治污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必要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等。同时,严格严重卫生及管理的相关要求,场地内规范严格的检疫制度,并确保制度执行的到位高效。总之,处于防病的现实需求,必须要规范动物养殖、管理、流动等情况,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蔓延。3.3合理调配饲喂用料,确保足够的营养补给。对于一些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应该提前预防,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充分发挥人员因素的主观作用,强化对于喂养环节的管理,实现科学喂养,抑制疾病的发生。应该从动物的具体情况分析,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其能够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强化动物对于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应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洗,对没有吃完的饲料进行清理,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3.4切实做好防病防控工作,不断创新技术手段。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例行到位,除了自环境、管理、人员、机制等方面着手优化管理外,更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防控技术和手段。这些年,随着畜牧养殖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禽畜疾病不断发挥变化。变异的新病原体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巨大的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此,对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更需要相关科研部门付出更大的努力,重视疾病防控技术的研发,不断创新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满足现代畜牧业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要求。

4结论

现代农业的发展,畜牧业占举足轻重的位置,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这其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着实让养殖户及相关部门重视。而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务必做到:定期做好疫病检疫,发现疫病及早处理;定期杀菌消毒处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合理调配饲喂用料,确保足够的营养补给;切实做好防病防控工作,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以此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概率,推进国内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秀丽梅 单位:西宁市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陈长利.几种蛋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农技服务,2014,31(7):178.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5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150000)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大类。其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现在对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为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该病原体既可存在于动物体内,也可存在于人体内,既可由动物感染给人,也可由人传染给动物。因此,关注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事关国家安全体系与经济协调发展、人类健康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1危害?

本病感染率、死亡率高,直接危及人民生命,危害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威胁人畜健康,影响生态环境。?

2预防措施?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更要小心,防止从动物那里感染到病毒或病菌;动物养殖场里人的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饲养宠物的人士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知道宠物应定期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了解任意与宠物拥抱、亲吻等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食物要讲究卫生,如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品,并提倡熟食。食生蛋、食生鱼、饮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爱好,都有可能从动物染上共患病。?

通过建立疫情监控互动体系,动物防疫等相关部门之间可以构建良性沟通,各地方相关机构可以掌握疫情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为疫情防范经验交流和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统一的平台。从动物饲养源头治理动物疫病,对各类人畜共患动物疫病严防严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止各类动物疫病的蔓延和传播。?

多方合作,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涉及人、动物和环境,对一系列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疾病开展防治需要政府以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要有公共卫生学、临床学、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要有卫生、农业、畜牧、林业部门、科研机构、医学院校等多方面协调和配合,充分整合资源,

才能有效扼制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攻击。人畜共患病必须人畜共防治。首先须查明病原来自哪些动物,疾病发生于哪些地点。人畜共患疾病曾经也称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不明确,就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只要明确了动物宿主、传播媒介,控制其源头,切断其传播链,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就可被控制。?

组建并完善实验室检测体系,推广病原体快速诊断新技术。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要加快完善实验室检测体系,依托实验室检测技术实现对人畜共患传染病进行深入检测,从细胞、分子、基因等多水平多角度广泛探讨传染病病原体诊断的新方法。?

疫苗被称为生命防线,在抵御传染病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畜共患病防治中,通过给动物注射疫苗进行强化免疫接种,使得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新发动物源性疫病中病毒性、细菌性疫病的因素之一,某些动物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添加、滥用造成动物机体内正常菌群的失调,造成免疫力降低导致疫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动物饲养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应用药物及药物添加剂。?

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其中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主要是整治好环境。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畜禽栏舍附近的环境卫生,消除有利于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等滋生的环境条件。?

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6

关键词:宠物饲养 管理体制 疾病 预防 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宠物市场日益壮大,而种类繁多的宠物各需不同的生理环境。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局限为宠物饲养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中宠物疾病的爆发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1 宠物饲养和管理现状

现今中国,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多样性产业,包括了宠物饲养、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疾病防治、宠物美容、宠物训导等内容[1]。目前国内至少有1亿只家养宠物。然而,宠物伤人、宠物粪便污染、宠物扰民、虐待宠物、宠物保护、人畜共患病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强烈[2]。可见,我国对于宠物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当前饲养现状的脚步,尤其在宠物饲养管理的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还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的平台来支撑。相对的,我国对于宠物疾病的医疗防治领域也相对薄弱,使得宠物病死,传染病流行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宠物疾病

2.1 宠物疾病分类

宠物疾病大致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病、中毒性疾病。其中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多达数十种,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等。

2.2 常见宠物疾病概述

2.2.1 弓形虫病

一种寄生于猫狗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不能成熟,其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器官中移行,可引起一系列的组织损伤,病程可长达半年至数年。最严重的是可以使孕妇出现流产、死产,甚至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2.2.2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咬伤.它的病死率高达百分之百.

2.2.3 猫抓病

亦叫猫抓热.它是由于被猫抓伤以后,一种巴冈体感染所引起的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病状,亦有少数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2.2.4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宿主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

2.2.5 鼠疫

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以鼠蚤传播为主,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啮齿动物间。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曾在世界各地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鼠类比起刚才说的猫和狗,它带的病原体更多,它可能携带有200多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就有50多种。

2.3 预防措施

2.3.1 加强日常护理

通常情况下,类似于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隐形感染,与猫类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较易感染弓形虫病 [3] ,禁止宠物与易携带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及其附属物接触。对于宠物的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应相应的提高,经常性的清理宠物的住所,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3.2 定期进行宠物健康检查

宠物的健康应该做到定期的监控和保养,可以对宠物进行定期的清洗,如洗澡,可以初期较多的油渍、污垢和细菌。定期的修剪指甲,防止宠物因为指甲过长变形而长到肉里,引发伤口感染过。进行适当的牙齿管理,动物的臭味产生来源之一就是口臭,口臭能引起内脏等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漱口或者咀嚼牙齿骨来预防口臭。

2.3.3 注射疫苗

通常情况下,宠物疫苗的注射能大大提高宠物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前在特定的宠物预防机构注射疫苗。

3 我国宠物疾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了宠物饲养量的增加,但是同时众多的人口是的宠物的生活空间局限于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宠物的运动机会以及运动量明显不足,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目前难以克服的宠物疾病预防问题。其次宠物治疗手段淡以你,多采用被动治疗的方式,通常只有在宠物生病之后才会进行一直,一来加重费用,二来是的宠物应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加重期死亡率。因此宠物预防的困难重重,任务重重 [5] 。

3.1 建议

3.1.1实施严格的卫生制度,消除致病微生物。

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来苏儿液喷洒睡觉处及周围环境,经常更换弄脏的垫草和垫料。当有个体患病时须及时隔离饲养,若患病动物因传染病而死亡,最好将其焚烧或深埋。

3.2.2 注射疫苗。

目前对这些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除鹦鹉外均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法加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3.2.3 防治误食有毒食物,禁止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的食物。

3.2.4 加强卫生管理。

伴侣动物的卫生管理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按照防疫灭病的科学要求、建立、实施有关的管理制度、措施的全部活动。其中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和解决的问题,及动物疫病有上百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疾病达几十种。

3.2.5 致力于更有效的特殊动物防疫药物的研究。

如啮齿类动物至今没有专属疫苗,防治疾病时也只能使用兔类药物,这对于饲养鼠类宠物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此研发出针对于各类动物的疫苗,药物等对预防宠物疾病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所有饲养宠物要进行登记,很多私下的宠物交易没有登记档案,若传染病暴发会对追究病源造成阻碍,预防体系也不能很好的普及。

4 结论

宠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存在一定社会隐患。一个合理完整的宠物管理体系对平衡宠物与自然、人类及社会见得关系有重大意义。宠物疾病对人类存在威胁,有效的防治是防止人畜共患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手段。要使人类社会和宠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宏 宠物和我宠物市场 [会议论文]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宠物与人类健康 2011

[2]刘斌 宠物饲养的法律规制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3]梁红如,赖木海,江飙 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 [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11

[4]田海燕 宠物美容与保健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

[5]刘士茹; 王丽丽; 李晓宇; 徐牧; 徐永平 药效营养物质在宠物疾病防控中应用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