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1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呈现完善趋势,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分析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体系能够科学实施。

1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众多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环境项目工程的治理,能够进一步美化社会外在环境,同样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最大特征是管理层次性和管理精确化,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实现环境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推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相对狭隘

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的管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建国初至今,环境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发展速率逐步监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也逐步提升,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完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从我国当前环境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相对狭隘。环境治理从广义方面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换分,可以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方面,但当前,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表层,环境项目管理的管理范围相对狭隘,使社会环境治理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治理现象,不利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发展。

2.2环境管理的目标明确性较低

我国地理资源辽阔,充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同样也带来了环境治理难题。由于我国地理资源丰富,国家实施环境工程时,无法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环境工程治理的方案、治理法律等具有概括性特征,但环境工程在实际执行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环境工程计划的深入理解,出现管理措施与环境管理工程相脱离的情况出现,环境工程的目标实施的实践性降低;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工程计划实施的详细步骤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地区的环境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现场治理”的措施,环境治理的目标不明确,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缺乏明确的管理顺序,环境工程开展杂乱无章,不利于社会环境管理的长远发展。

2.3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不畅通

环境工程开展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由于我国地理资源辽阔,海洋面积和领空面积广阔,环境工程开展的项目管理实施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融合,需要不同部分的信息相互借鉴。但从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环境工程实施的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的完善程度较低,信息资源二次应用水平较低,管理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实际作用性不大,甚至出现部分偏远山区环境工程开展信息闭塞的情况;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的信息应用管理水平和应用信息划分的明确性较低,不同地区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人工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性较低,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的畅通性受到严重阻碍。

3优化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规律同步,实施环境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基于传统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科学划分,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保障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环境项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深入环境项目管理的深层,拓展环境管理范围,强化环境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精确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工程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依旧当地地理环境,将环境工程实施的范围逐渐从地表土壤成分检测向地下水位检测与保护过度,推进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逐步加深。

3.2实施环境目标层次化管理

精细化环境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对环境管理的深度深入挖掘,为了保障环境治理的作用,依旧环境工程开展的实际作用,做好环境管理目标层次性划分,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吗,同时,各个子系统中又拥有主项目的基本元素,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层次性。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依旧不同环境项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环境项目开展进行层次性划分,使当地环境工程的开展系统性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做保障。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环境工程实施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始终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并逐步对环境工程开展进行完善。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开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了环境工程实施逐步脱离人工管理,实现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新趋势。例如: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进行雷达监测,系统智能化检测的数据精确程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大大提高了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实现环境工程中自然资源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实现环境工程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式发展;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施中积极做好,环境管理人员应用的科学划分,为环境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动力。例如: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对当地环境工程项目中人员依据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调配,使当地环境工程实施作用和实施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新方向的引导。

4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坚持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环境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应当注重环境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与整体建设相一致的原则,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把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为环境工程治理提供完善治理顺序,例如:对我国黄河地区中水资源治理中,需要从黄河流经的区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工程这里的源头,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结构入手,实现环境治理整体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环境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治理的基本治理问题精细问题进行处理,实现环境工程实施的开展在社会整体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工程的开展要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从而为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专业的规划管理,保障环境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实现环境治理中人文环境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工程实施中的体现。

5结束语

环境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现,保障环境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环境治理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发展。

作者:杨小浩 单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1]信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在中交地产工程项目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黄培益.精细化管理在产业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5.

[3]张志民.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苑庆民.唐山曹妃甸二十二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2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环境;绿色生态;工程价值观

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国家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发展理念,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这个高污染行业,如何贯彻政府的发展理念是整个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绿色工程管理体现了环境保护和工程经济发展的良好结合,将绿色发展理念完美地渗入到工程管理中,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保护环境承担起整个行业应有的责任。

1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1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只追求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产生的高消费、高污染,这一系列的生产模式,不仅不会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提出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求人们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工程管理更能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种观念的倡导下,工程管理的创新就是势在必行,于是绿色工程管理就应运而生了。绿色工程管理就是对传统工程管理的创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渗透绿色经济的理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经济,其要求是以保护环境为核心,以节约资源为准则,以科学发展经济为目标。

1.2绿色工程管理的特点

绿色工程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1)绿色工程管理在传统工程管理中融入了生态理念,要顺应自然,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导向,倡导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切实将绿色经济融入到工程管理中。(2)绿色工程管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强调工程管理的科学创新,将节约资源和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关注点,以此来降低工程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3)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协调好工程建设和保护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不可避免施工过程中会改变自然风貌,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那么如何用高效而科学的管理方式让二者尽可能的平衡便成为了绿色工程管理的最大特点。因此,生态导向、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就需要运用绿色工程管理进行综合考量,秉持经济发展理念,从而实现其三者的协调发展。

2绿色工程管理的意义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严重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致使很多重工业的生产活动不加控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后果,那便是全球变暖。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伴随经济的发展,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自然资源如此有限,而我国又是一个具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大国。所以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共处,推行可持续发展便是我们的唯一出路。需要实行绿色工程管理,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2.1与传统工程管理相比

绿色工程管理具有的现实意义主要有:(1)传统工程管理只要求经济效益,而绿色工程管理则要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2)传统工程管理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而绿色工程管理则讲究节约资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3)传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建筑垃圾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放置自然,而后者则是运用科学的技术,进行回收利用或化学降解。(4)传统的工程项目与管理是相分离的,而后者则将建造过程与管理相结合。

2.2生态环境影响

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绿色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是长期的,虽然它的影响不是短期内所能看见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我们在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想要最大程度的降低这种破坏作用,就必须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中投入监管,而在此过程当中,绿色工程管理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坚持绿色经济,倡导生态绿色,在工程建设中是十分必要的。

2.3管理方式

从管理方式上来看,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资源储量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不管任何时候都是管理所存在的唯一意义。工程建设的目的无可厚非是追求现实的效率和利润,但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则成为了国家和企业所应担负的责任。而绿色工程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完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问题综合的考虑到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3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分析

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行下,就必然要求其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工程管理活动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它能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高的价值,其目的就在于形成一个价值更高的世界。因此,就需要工程管理工作形成以价值目标为指导思想,明确地把握其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只有准确地把握好其价值观才能保证工程管理的准确无误。实现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的方式与传统工程管理是一样的,都是在对各类管理方式的利用基础上,让其价值观能够渗透到工程项目各预定目标的方方面面。但是与传统工程管理不同的是,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在生态、质量、安全与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要求。首先是在对生态与质量的要求上,在传统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所作出的要求之外,绿色工程管理还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其次是在成本控制上,传统的工程管理是尽可能的压低成本同时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绿色工程管理则追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控制成本,也要考虑对环境的优化管理。再次是在安全管理上,在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对环境安全保护的意识,禁止出现破坏环境、打破生态平衡的行为,避免生态循环破坏的隐患出现。最后,要明确这几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互利共生,相互联系,需要利用合理的管理来进行协调,才能实现在保证不破环环境的基础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大力推行绿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绿色工程管理正是对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工程管理的创新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推行绿色工程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是解决我国社会与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举措。在人们的生态意识越来越强,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绿色工程管理定能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潜能,为我国实现绿色经济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廷,李迎迎,肖忠钰.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1):41-45.

[2]宋仕伟.分析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J].房地产导刊,2013(17):61-62.

[3]郝亮.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31(15):86-86.

[4]王晓铮.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92-192.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3

关键词:水利规划;设计;战略环境;影响

在实际影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需要一定的思想指导。以人为本以及全面和谐可作为指导原则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与开发并存也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需要对上述原则进行严格遵守,促使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1水利规划设计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问题

1.1指导思想。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水利工程也不是完美无缺,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水利工程设计战略影响环境评价工作可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解决。以人为本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该项思想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水利工程。全面性以及协调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在实际进行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包括河流情况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等,该种做法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开展战略环境影响与评价工作。同时微观角度也会对该项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个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1.2遵循的原则。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根据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对该项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有效保障。1.2.1战略性原则。持续时间长以及滚动发展是水利工程的显著特征。因此环境评价工作必须对长远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结合战略性与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方案进行制定,对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优良性进行保障。水利工程后期价值是这个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战略性原则可促使水利工程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促使社会以及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2.2协调发展原则。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评价要求相符合就是指协调发展,水利工程战略环境评价影响评价体系、评价指导思想以及评价目标之间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这对当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保障作用。1.2.3保护与开发并举原则。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单纯的经济发展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出现,还造成大量水体污染,最终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实际上地球拥有及其丰富的水资源,但长时间的错误开发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因此在实际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必须将水资源保护作为基础与前提。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都会受到水资源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水资源开发工作时必须遵循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1.3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与复杂性,涉及到多方面内容,需要各方面内容协调发展共同完成。战略性环境评价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是内容之一。从本质上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水利工程施工效果有影响,还会对水利工程后期投入使用产生影响。在实际施工之前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预估与评价,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对水利工程作者的发挥有促进作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价值也会受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影响,促进规划设计工作实现真正的价值。同时环境评价工作可对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1.4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其发展越快,对水资源需求也就越大,为了缓解水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加大其开发力度。战略环评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更突出。水电开发规划应服从流域开发规划,而流域开发规划的多个开发利用目标中应包括流域生态与环境目标,流域规划的战略环评是为流域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决策服务的。水利规划环境评价指对由兴建水资源工程所引起的工程所在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指标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水利规划与环境的相关问题

2.1水利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规划是以防止水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建设项目,其本身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水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常常会对区域和生态与环境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都是综合性、多方面、多层次、长期和不可逆的,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相对其他建设项目而言,水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多、评价内容丰富、评价范围大,包括自然、社会、生物多样性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改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2水利规划环境问题的特点。水利规划将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使之满足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水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如果在水资源重新分配中,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水资源方面,由水资源条件的改变对局部地区可能带来诸如河流断流、湖泊萎缩、下游绿洲消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以及水库下游环境恶化问题,或由于水土资源开发不当而产生的生态退化问题,还有工程施工、移民活动对当地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等。2.3水利开发与环境保护。水利既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又会对环境产生负效应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在尽量发挥水利规划改善水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已成为当今水利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环境需求贯彻到工程规划设计中,体现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利规划设计与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做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才能做好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因为目前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应该注重开发,但是不能毫无节制的开发,开发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否则只会影响后续发展。

作者:王兴国 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堤防管理站

参考文献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4

关键词:环境工程;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5【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024

1环境工程基本概述

环境工程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环境工程学主要是在人类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以及改善生存环境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展开,需要在环境工程学的引导下进行,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工程建设要围绕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预防以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内容展开。环境工程对于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因为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所以,在其中会涉及许多不同内容。这也是导致环境工程在建设中,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在展开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时,要将整体思维理念与顶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2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从目前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可以看出,环境工程建设指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人文环境的重要服务对象。由此可以看出,在环境工程建设中,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并且许多人对于环境的保护缺乏意识,没有一定的自觉性与较强责任性,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无法对自身行为以及想法等进行约束。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环境问题等没有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这样尽管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但是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废水、废气等处理不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产生大气污染等问题。

2.2經济因素

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不仅人为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因素也会对环境工程的展开产生一定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资源开发与资源利用基础上进行,这也说明在资源开发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环境自身的承载力有限,许多高耗能产业与高污染产业,会对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从我国国情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种种问题均会对环境工程建设工作造成影响。

3环境工程建设有效措施

3.1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在实际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使得环境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基于此,要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作为重点与关键。在实际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此期间,环境工程建设单位对于入职门槛的设置,要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人才选拔期间,要将选拔标准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招聘或者选拔的工作人员自身能够具备较强综合素养与专业素质,不需要相关部门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对其进行培养与教育,节省更多人力资源成本,并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更好完成环境工程建设工作。(2)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养工作,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工作技术与工作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更多精力放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3)加强工作人员道德素养培养,道德素养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才能对自身工作有正确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要将道德素养纳入考评范围中,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有着良好职业道德基础上,能够及时完成自身工作,避免工作失误等情况产生。

3.2平衡经济与环境关系

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存在较为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矛盾。也就是说,在经济的发展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与此同时,经济的进步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国家将会有更多资金、技术等,投入到环境工程建设中,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会促进经济的进步。反之,恶劣的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的进步,使得经济发展失去其本来的价值。基于此,为促使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掌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要了解到经济与环境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整体的关系。只有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两者之间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进步。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5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香云(1974-),女,河北易县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天明(1982-),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25-02

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出发,针对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探讨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明确的工程意识、较高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涵盖了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1]该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本理论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法律法规(含环境标准)及规范等更新较快等特点。由于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繁多、师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及教学方法欠佳等原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盐城工学院2013年在环境工程专业实施“卓越班”的招生和培养,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这项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能适应21世纪环境工程发展的需要,获得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和管理等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工程设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公司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该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需做以下相关改革和探索。

1.顺应形势,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为顺应形势,与时俱进,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学院教师及时总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与时俱进,积极编写教材。课程组集体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教材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内容丰富,结合国家颁布或修订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导则等。

2.优化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群教学资源体系

根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际情况,我校整合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的有关资料和资源,整合教学方面相应的资源,形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群教学资源体系。[2]

3.建立课程组制度,打造教学团队

培养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技术人才,需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为此盐城工学院环境学院主要做以下几点工作:

(1)对该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组,成员以中青年相结合,合理搭配,分工协作。在学院开展“一帮一”活动,对近两年引进的新进教师都指定一位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旨在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帮教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及业务要求。

(2)课程组整合资源,教师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施工方面的实践与科研工作,促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积累环评及工程施工经验,并掌握新标准、新规范及施工领域新动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3)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环评工程师和环保工程师考试,现有课程组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取得注册环评工程师资格,4名教师取得环保工程师资格。

(4)积极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

4.优选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启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等,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工程分析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欲对大气、水、声环境等进行影响预测,首先需要知道什么?学生得到问题就会思考要进行环境影响预测首先需要确定污染源,所以应先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性质、排放参数等,那么就确定了本章课程内容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析工程概况、工艺路线、原辅材料等,确定污染源。启发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对比教学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比较多,但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运用对比式教学法,不仅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讲解地表水的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依据时,复习对比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依据,使学生掌握确定评价依据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分析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化工、房地产、公路、机械加工、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等不同行业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污染防治措施章节以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实际设计项目为案例,分析不同企业、行业的废水、废气的排放特征及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等。

5.提倡推行环评实训制度,加强企业培养方案

(1)增加上机环节及实训环节。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预测环境风险评价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特定的程序来完成,因此,涉及上述部分的内容,我校环境学院都设置上机课。通过实际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预测所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熟悉预测程序的应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环境科学研究所或环境工程专业的机房进行进一步的练习。

环评实训是通过专题实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并锻炼其实际环评能力。例如:当讲授完工程分析的方法、内容等的注意要点后,可让学生尝试进行较简单项目的工程分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理论知识与环评实际应用的结合。“卓越计划”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我校环境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江苏省环科院、盐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等都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资源,使学生实际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6.注重能力培养,改革考核制度

“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别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学生通过正确的工程分析,客观、正确地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并运用所学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的治理技术及生态保护等措施,提出合理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能力。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1)作业形式的改革。课后作业中的基本理论题与基本计算题,按传统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完成。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依据课程进展情况布置课后训练报告,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文献及实际的环评监测报告,进行工程分析的训练和环境现状评价训练。

(2)考试形式的改革。期末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包括单项训练报告)、考勤占30%,上机实验占20%,试卷成绩占50%。

(3)课程实训成绩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确定;评阅成绩占50%,根据实训完成的独立性、工程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数据可靠性、计算正确性、报告质量、书写格式的规范、采纳的标准等综合确定;答辩成绩占30%,根据答辩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导则和方法的认知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等确定。

三、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在继承已有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建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城市水利还是农村水利,它不仅可以保护当地免遭灾害的发生,更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因此必须严格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切合实际,严格按照要求,以科学的施工理念完成各项任务。

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安全性和经济性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便于农田灌溉、防止洪涝灾害、给居民提供饮用水,还有助于运输物资、保障电力供应等。因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以科学的指导理念、总体层面入手。另外,水利工程还融合了工程科学和水利科学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可以抵挡洪涝灾害、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由于水利工程涉及到河流泥沙堆积、侵蚀等因素,因此要加强重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在水利工程设计之初考虑其建设成本,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从而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法。

1.2 坚持水利工程空间异质的原则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其中河流中生物群体因素不容忽视。坚持水利工程项目的空间异质原则有助于保护河流中的生物群体。河流中的生物群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并对外界环境形成依赖。河流作为外界环境与其内的生物群体形成一系统,只有确保这一系统的完整性,才能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性。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整个生态环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因此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项目时要注意关注空间异质。另外,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在构建水利工程项目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设计前要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确保水利工程切实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

1.3 要注重自然界力量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工程建设项目都希望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控制整个工程,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力量,并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另外,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充分运用自然力量,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作为一项人为工程,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这要求水利工程项目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大自然,并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1.4 维护与建设当地地域景观

要以长远的眼光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将水利工程项目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地域景观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工程建设后期要及时的对地域景观进行恢复。当然,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对景观的破坏。

2水利工程设计中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2.1 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有助于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防止水害,其基本功能是改善自然环境,如除涝、防洪,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另外,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调节水库,改善下游水质等优点。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助于改善水资源分配,满足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需求,同时,水资源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如果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忽视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引发环境问题。水利工程对环境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方面的影响,如河道断流、土地退化、下游绿洲消失、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甚至会导致下游环境恶化。工程的施工同样会给当地环境带来影响。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利工程既能改善自然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改善水质,维持生态平衡,将工程效益发挥到最大。要对环境的纳入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需求

从环境需求的角度分析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防洪的需要。兴建防洪工程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保障,这是构建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洪水是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如河流下游的河谷生态、新疆的荒漠生态的等,它都需要定期的洪水泛滥以保持生态平衡。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时必须要考虑防洪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水资源的开发。水利工程的另一功能是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元素,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水资源的超负荷利用,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 开发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通过开发土地,以提高其使用率。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根据需求和提法的不同分为移民专业和规划专业。移民专业主要是从环境容量、土地的承受能力以及解决的社会问题方面进行考虑。而规划专业的重点则是从开发技术的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并制定多种可行性方案,择优进行。

3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重点

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最后的实施阶段。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前期的实地考察,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报告书,在报告书中详细介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得出可行性实施报告,并概估算出工程的整体造价。初步设计阶段通常是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得出的结论,落实规划设计,并制定多种实施方案,根据工程量以及投资估算,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以及制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最后工程实施阶段是根据前期指定的实施对策,明确管理措施以及注意问题,从而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安全、有序的进行。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准设计工作的落脚点,充分考虑问题的两面性,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树立优化设计服务理念,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社会,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其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牢记服务思想,将工程设计与服务社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 总结

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以服务社会为原则,将工程设计与社会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水利工程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各种环境问题,并对现行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另外,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不仅要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当今社会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鉴于水利事业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必须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构建中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以及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坚持以科学的理念规划设计,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