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1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体验;基础教学;和谐统一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38-021.小学音乐教育中,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如果音乐课老师在上课时让孩子们正襟危坐反复聆听音乐,并介绍各种很多音乐理论,没有使用话语导入、再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讲授音乐要素、旋律发展手法等专业知识,不要说学生能否真正愉悦的欣赏,哪怕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乏味。这种反复听音乐的教学方式实在无法达到所谓聆听、审美的效果,孩子们更提不上能愉悦的从音乐中得到审美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老师用游戏贯穿教学环节,结果游戏成了主角,音乐成了配角,学生也只是对无拘无束、没有压力的学习形式充满兴趣,而真正的音乐却反而没有激起他们多大的兴趣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的把握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2.音乐审美体验的含义

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人的主动、自觉的能动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客体融为一体,人的外在实现主体化,人的内在精神客体化。在人类的多种体验当中,审美体验最能够充分展示人自身自由自觉地意识,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因而可以称之为最高的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获得的不仅是生命的高扬、生活的充实,而且还有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和把握。①因而,我们不仅应把审美体验视作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而且还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意识活动。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要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审美体验,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对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价值理解的不够,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策略,和把音乐枯燥的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新的认识。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流失了美感,并没有真正的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的核心价值――审美体验价值理解的不够,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策略。如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就是到了四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音乐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来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对"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划分,划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等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对音乐信息主体认知的中间环节,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音乐的审美升华阶段。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在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音乐对客观世界的描绘,直接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形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声音转化为一种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

⑴ 从作品内容想象作曲家的意图。⑵ 在音乐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⑶以音乐作品的情境诱发自由想象。欣赏那些比较抽象、情景模糊的音乐作品(如无标题音乐)时,为了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就需要欣赏者展开自由想象。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生动的描写了小克里斯多夫欣赏音乐时那种无拘无束的想象。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创造性。⑷我认为影响学生审美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欣赏者对作品熟悉的程度。音乐作品对他们由复杂新奇走向熟悉的偏好、喜爱等反应渐渐达到最高点。其二,学生的审美心镜欠佳或审美对象不符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注意。⑸情感体验。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深刻和细致的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3.实施审美教育,重视审美体验的优点

音乐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3.1陶冶情操,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令人欣慰的,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人类创造音乐的美好感情,保持、唤起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感,是身心的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使他们更加聪明,并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满足。音乐审美教育在中小学学生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3.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谁领会、接受、理解音乐艺术越深,谁的精神(感情)生活就越丰富,谁的生活就越有意义。音乐审美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外部听觉训练达到丰富内心情感、意识的目的。

3.3提高广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他们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并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4.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中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和识读乐谱,哪一项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去探索、领悟、体验音乐美时,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是双基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和谐统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学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以及调式、调性感等感官刺激来完成。而要实施这些因素凭单一的讲授形式肯定是达不到的。因此,要求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4.1在生活经验中学习。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寻音乐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认同了这种创作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才会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来表达音乐。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生活情景――音乐小火车的开动远近来理解力度变化。师:"又到了我们音乐小火车开动的时间了,音乐小火车开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他们快乐的开动着音乐小火车。接着,我又提出一个小要求:"你们能看着我的手势来开动音乐小火车吗?"随着我的手势变化,不同强弱的"咔嚓"声便在教室里响起:火车由远及近――弱、中弱到中强,火车开到面前――强,火车由近及远――中强、中弱到弱,火车来了――渐强,火车走了――减弱,学生对力度的理解具体化了,这样便把知识技能融入到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的感受、体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在主动参与中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我把对知识技能的教学融入各种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得到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鸭子拌嘴》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都拿一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提示学生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那丰富的表现力。

4.3在大胆创造中学习。创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领域,是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使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变动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是课程的综合性更大,教师要大胆创新,发扬教学个性,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要让四年级学生了解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在教学中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有幸听过一节优质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在一堂《波基上校进行曲》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多次出现的同一主题音乐,当学生对回旋曲式的主部音乐熟悉后,教师让学生听到音乐变化时就举手或招手示意,并且给最快听到主部音乐和变化音乐的学生分别戴上一顶不同的帽子。音乐结束,请戴上帽子的学生按先后顺序排成一列队站在中间,学生马上发现帽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上校帽子(代表主部)被间隔在不同颜色帽子(代表变化音乐)之间,学生感到很惊奇,并从中找到了回旋曲式的特点。教师及时归纳了回旋曲式的结构――ABACA……A。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试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效果特别好,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审美体验,还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5.结语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2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3

情感教学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重要性

改变从“小”开始——童话故事新解

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职业学校开拓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刍议流行音乐进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校园

免费师范生“‘三培养+三引导’的成才模式”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研究

由一个教育现象想到的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CAI的若干原则

浅谈PowerPoint教学应用技巧

基于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在Flash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把握关键处,用好电教多媒体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培植学生的语言智慧

生活化教学培养终身体育

谈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课堂美术作品评述之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策略

高中生物理思维培养的思考

以诗学诗,以诗悟诗——浅谈古诗教学的拓展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学习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训练策略研究

浅谈网络环境与高职学生德育教育

县市级电教馆(站)如何切实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绩效

基于职业高中学生特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探微与感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

远程教育有助提高作文水平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电教手段使用新视角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中生活经验的挖掘

巧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上文字下载与排版技巧HttP://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试论网络媒体对受众市场细分的推动

浅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思考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剖析

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扎实开展“三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校园电视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校园网建设应用及管理

对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让学生感受批评的舒服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4

关键词:儿童舞蹈;素质教育;身体素质;学生舞蹈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现代教育浪潮中,舞蹈教育在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块好的舞蹈材料能够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思想品质、智力开发以及美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而小学舞蹈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就我三年来在舞蹈教学中得到的经验浅谈一下小学生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阶段,组织小学生参加适应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小学生的新陈代谢,还有益于小学生的形体美。与一般人相比,舞蹈演员的形体无疑是最佳的。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都非常嫩,可塑性强,教给小学生粗浅的舞蹈技能可以矫正一些不良的形体毛病。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天生有些轻微的驼背,令父母焦虑万分。她妈妈一听说学校开设了舞蹈兴趣小组,二话不说替女儿报了名。她说我让我女儿学舞蹈并不是想让她成为像杨丽萍这样的舞蹈家,我只要我女儿通过舞蹈训练,帮助她纠正不良的体型。听了这翻话令我感到欣慰,家长对舞蹈教学的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转变,这是我们开展舞蹈教学的良好开端。

2.通过舞蹈教学,有益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不少家长也为此不惜血本,为孩子的智力开发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智力开发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智力因素包含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包含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而舞蹈教学在小学生的智力开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优美动人、活泼生动的舞蹈能激发小学生学舞蹈的兴趣,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例如在教授舞蹈《老鼠画猫》时,富有童趣、活泼、诙谐的舞蹈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每次听到这个音乐,学生便迫不及待地高度注意老师的举手投足。有一次活动时,我按照平时的常规弹指定音乐来吸引在区角活动的小学生,可是我的琴声根本无人理睬,当时我有些恼火,心想着这帮小家伙竟然无视我的存在,岂有此理。反过来一想,为什么我的琴声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呢?对,是没有新鲜感了,我要想办法。当时我灵机一动随手打开录音机,然后快乐地跳了起来。真的是不试不知道,试了吓一跳,区角里小学生纷纷放下手里的玩具像一只只听话的小羊回到妈妈身边一样围着我、注视着我、模仿着我。于是,我尝试着把舞蹈贯穿与学生一日活动中,以满足学生多变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而当学生立足于舞台上时,没有老师的指导,面对观众的目光,不断的在她们的记忆中熟练地提取信息,不断的变换着舞蹈动作、情感,试问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怎么能够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成功的鲜花呢?在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中,参加过舞蹈训练的学生反应灵敏、动作到位;而没有参加过舞蹈训练的学生,则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生硬、目光不灵活。据调查,经常参加舞蹈训练及演出的小学生在接受新事物、反映新事物的综合能力远远高于同龄智商水平相当的小学生。

2.2培养小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舞蹈《机器猫》的教学中,机器猫是小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卡通人物,孩子们一听到音乐便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的表现为活泼可爱,有的则表现为幽默滑稽。而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直困扰我,经过多次的实践经验,其中也有失败的经验,让我摸索到在舞蹈教学中加一些创编小歌舞的内容不仅给传统的舞蹈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年级律动《小鸡出壳》的创编活动中,学生大胆的表现着小鸡出壳时的状态:有的学生表演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有的学生表演小鸡用脑袋撞破蛋壳,有的表演用小脚踢破蛋壳,甚至有一个学生表演小鸡翘起屁股顶破蛋壳……..根据孩子们意愿,我再把动作进行整和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就这样由学生创造诞生了。

3.舞蹈艺术在美育中的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舞蹈教学是对小学生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美育不仅要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而且还要提高小学生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3.1感知美。由于舞蹈艺术的美感是由舞者的心理现象、文化素质集合于他们的身体体现出来的,如果教师在运用示范法和讲解法的时候,缺乏对舞蹈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或者是不能够有始直终地示范美,那么在学生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就起不到桥梁作用,反而回削弱小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在欣赏舞蹈乐曲《小鸟的舞》时,小学生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我在让学生熟悉舞蹈乐曲时,根据音乐节奏,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教师的引领下小学生开始思考,开始说不出不同的感受,后来有的小学生说小鸟伤心了,有的小学生说小鸟生病了,又有的小学生说小鸟在做游戏并用动作表示,教师用无声的语言让小学生感受作品带来的美。

3.2表现美。表现美是美育的核心,我们应引导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更需要激发学生去表现美,使之升华为外在的美。例如在一次六一节的服装表演这个节目中,教师用各种废旧材料自制了造型独特的服装,结合舞蹈语言、音乐语言表现了另外一种美。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48-01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对个人性格和艺术情操的积极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早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处在性格和思维方式形成期的小学生来说,积极的音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虽然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受到了限制。很多人虽然能从单独的音乐作品欣赏中体会到作品的节奏、韵律和感情,但是,审美意识却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归根到底,是音乐教材内容过于死板,教师教学方式模式化所致。从根本上来说,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音乐教师要勇于担起音乐艺术教学的重任,结合教材和学科特点,利用新颖别致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真正含义。

二、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探析

1、开门见山导入法。这是音乐教学中最简洁、直接的导入方法,是由教师直接点出课题和学习目标的导入方式,可以起到到“课未开始、目的明确”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唱歌曲《苹果丰收》时,直接告诉大家,要大家通过学习,能说出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在学习前对学习目的有一个浅析的认识。

2、故事导入法。人类都有着浓郁的故事情节,小学生也不例外。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学唱《卖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情的讲述或利用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手段,将故事情境完整展现出来,学生们的思维和情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迫切希望学唱这些歌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音乐美育、德育的效果。

3、谜语导入法。猜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通过教学内容和趣味谜语的结合,顺势导入,提高教学趣味和教学效果。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虽然长得黑,聪明心灵美,捉虫喂妈妈,叼石喝到水!让同学们猜猜它是谁,等到同学们猜到之后,再让喜爱表扬的同学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课堂气氛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立马变得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回答和表演。

4、问题导入法。有趣的问题、直观的画面,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问题导入法,即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引发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唱《小燕子》、《布谷鸟》、《小青蛙呱呱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挂图,然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种小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为什么要生活在哪里等,这种导入方法为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内容的认识和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5、情景设置导入法。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发和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画、道具等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烘托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让他们在兴趣最佳状态下完成学习。如在教唱《秋天》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秋天田野丰收的壮丽景象,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领悟。

6、即兴表演导入法。结合小学生思维过渡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对理性认识偏重的心理,在教学中积极利用主观的教学工具和灵活的表演方法,进行教学导入,即为演示导入法。如在教唱《拉勾勾》、《冬瓜和南瓜》时,教师可以在教唱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或表演,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7、复习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利用教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出新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这样既可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也可增强对旧知识的新认识,起到知识巩固、补充的效果。一位教师在开始讲授《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前,引导学生对前不久学过的歌曲《美丽的原野》进行了复习,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了优美的田野风光,在视频后期,出现的是悠闲地羊群和洁白的蒙古包,于是,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到了新内容的学习上来。

良好的教学导入方法,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依据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需求,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运用高超的教学导入技巧,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