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1

关键词:新办专业;专业思想教育;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53-01

新办专业,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的说明,是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办专业在我国高校招生专业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专业名声不显、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新办专业学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变得迷茫、消沉,所以如何来有效地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将是新办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一、新办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及问题

(一)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无心学习

新办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专业调剂过来的,第一志愿专业的只占极少比例,因为不能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这些人在进入学校后,充满了失落感。很多学生的心理不能有效的进行调节,学习的动力不足,提不起专业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诸如消极、失落等负面情绪,对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一部分人从进校开始就在着手准备调换专业,心思根本不在本专业的学习上面,如果顺利转走还好,一旦调换专业失败,又经历了一次心理上的打击,将更加的低沉、消极。这些情况若不能及时扭转,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脚步,就更加的觉得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形成专业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对专业信心不够

新办专业的建设过程当中,因为办学的时间短,没有得到一定时间的积累,加上部分新办专业受不到学校的重视,难免存在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室建设不完善等各方面的问题。比如本专业专职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教师中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学术和学科带头人明显缺乏,专业实验室配备不齐全,这种种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抱有的信心不足,对专业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怎么努力也学不到有用的东西,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专业学习的兴趣大减。

(三)专业名声不显,学生缺乏归属感

在学校里,新办专业是一个新生的集体,学校里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对新办专业缺少了解,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交流时,说到自己是某某新办专业的,别的同学都会表示惊奇,原来学校还有这个专业。甚至在一些教职工的认知里,也没有新办专业的存在,在一些公众的活动和会议中,新办专业的名称经常被弄错。因为名声不显,学生渐渐产生自卑心理,对本专业的归属感严重缺失,觉得没有被学校接受和认可,在与人交流时不敢大声说出自己是新办专业的学生。这也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严重的打击,难以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专业思想起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多,没有目标与方向

新办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生事物,这些专业的设置背景、专业的研究方向等情况,学生并不了解。他们会对这个专业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个人的专业发展前途在哪里,甚至是专业的考研方向等产生疑问,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将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方向,产生迷茫感,并且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

二、新办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方法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大师资建设,增强学生专业信心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必须加大师资建设,学校需要积极灵活地引进人才,组建高质量的教学队伍。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用特殊的政策吸引特别需要的人才,要用特别的政策引进有特殊需求的人才[1]。新办专业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较少,应提供优质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以使师资的构成更加合理。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在岗的青年教师培养,给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如在职培养、出去进修等。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形成一支师资构成合理、教师人员稳定、教学效果优秀的专业教学队伍,使学生接受这个专业,增强对专业的信心,觉得学这个新办专业还是有前途与希望的,才能够安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同时,应多开展高品质的学术活动,邀请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给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教师与辅导员所描述的专业前景大多持怀疑态度,不予信任,这时就可以邀请在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如外校的专家学者或该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来为学生现场答疑解惑。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具有很高的信服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明白社会上的本专业需求,相信专业在社会中有着较高认可度与良好发展前景,能够极大的帮助专业思想的稳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2

本科教育应该立足于专业技能,进而实现专业理论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进行理论研究之前要掌握专业技能并加强动手能力,这就是人们说的“实践出真知”。然而,现在地方高校的一些教师把技能培训当成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认为技能培养和本科高校没有关系,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能力。这好比学画画,只有先学会怎么拿画笔、调颜料,然后才能开始绘画。没有经过实践操作,如何进行理论研究?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动画专业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学生才能向上突破。动画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动手能力不足,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更别说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所以,加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本。只有会用工具,才有可能画出好画,做出好的效果。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果我们加强实践能力,那与高职高专不是定位重合了么?事实上,实践与本科教育并不冲突。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素描课上,教师就可以直接用手绘板、PS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素描的同时也学习了工具软件。又如人体解剖课,教师可以结合ZBrush软件进行讲授,学生一边了解人体知识一边用ZBrush软件练习雕刻。这样4年学习下来,理论知识学到了,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工具软件的使用也非常熟练了。这样培养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会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二、专业细化,培养又专又精人才

目前,动画专业最大的问题是“全”而“薄”。各种课程学习稀释了重点课程、重点内容,学习的有效性也被降低。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勇于取舍、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使学生学到真知、掌握重点。动画专业的通识课程需要缩减,专业课程需要简化,力求“专”而“精”。现在的动画专业课程在各个专业方向上没有特色,课程设置单一化、模式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特色。“在美国,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的专攻方向。例如有的学校只提供动画特效的学习,有的针对艺术电影的拍摄等。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学校。”动画专业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招生范围也不能局限于美术或计算机专业。如,编导需要文学功底较强、对人文历史较为熟悉的文科专业的人才,他们只需要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速画)和动画的整体知识。而原画设计则需要美术功底很扎实的人才,他们不必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编程能力。制作人员则需要熟练使用软件,对美术与文学知识则不必太精通。还有一类需要精通编程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其应了解美术与动画相关知识,用于编制功能强大且易用的动画软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只有专而精的学生才会被市场需要。拿角色设计来说,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只讲角色的基本绘制。这个角色的表情与动作、表情和动作与角色性格的关系、角色是怎么合成的、角色的毛发与衣服特效、角色服装表现的时代特征以及道具方面的种种深入的知识都不可能讲到。这不利于学生毕业从事角色设计工作。

我们可以把角色设计这个设计方向独立出来,让学生用大学4年的时间专门学习角色设计。对于二维和三维的角色设计,包含人物角色、生物角色、创意角色、角色的表情与动作、角色的道具、角色的服饰等,同时还有二维角色绘制与三维角色制作。我们可以这样设置角色设计的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含动画流程);角色造型、三维角色制作;人体解剖、生物结构与分析、生物形状与质感表现;角色创意、人物表情与心理分析、人物动作分析;角色材质与贴图、道具设计与表现、三维道具制作、服装设计与表现、三维服饰制作;动力学与毛发、服装、现代机械道具与防护器具设计;等等。这样,学生对角色设计的设计方向就非常明确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三维模型制作能力,退一步可以做二维动画的中间画工作或三维模型师工作,进一步可成为动画、游戏、影视中的角色设计师。对于角色设计这个设计方向,学生可以深入学习道具与服饰、人文思想等,把角色设计做得专而精。如果学校的动画专业教育集中在类似角色设计的专业方向上,几年之内学校的角色设计就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10年之后学校的角色设计将成主导专业,甚至成为全国闻名的动画角色设计专业。学生经过4年的角色设计学习远远超过只学两个月的角色设计学生。分工越细,专业顶点越高。就拿在影视、动画、游戏中常见的水面特效来说,水面特效所包含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想做好水面特效,不仅需要美术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流体力学、光学、化学等理工科知识,加上对三维软件的熟练掌握及应用,这样才能快速做出最真实的水面效果。不仅影视、动画、游戏需要水面特效,其在海洋研究、地质研究、船舶制造等专业的应用及研究中也都会用到,如美国一些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造经常会请好莱坞的特效工作室完成任务。因此,仅水面特效就足以形成一个专业方向。而现在的动画专业讲到水面特效的课时不会超过10个,即使培训学校讲授这方面的知识点也不会超过5天。所以,水面特效制作方向成立以后,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会有深度,学生就业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把学习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然后扩展这个点的相关知识,使这个点更精更高,才是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之道。如果每2~3所高校攻一个点,那么这些点将全面覆盖中国动画行业中的各个方面,各个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胜任当前的工作。

三、加强专业下的人文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分阶段;思想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10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新形势下为保持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教育部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优质的人才培养不仅取决于优质的客观硬件资源与被培养对象即学生本人,也取决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专业思想教育模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生阶段性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种专业思想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在现有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专业通常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专业思想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及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持有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是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若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易对所学专业产生悲观情绪,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形成专业思想障碍。专业思想障碍存在于学生大学时期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导致学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也不相同。

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应该是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应该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事高等教育的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岗位和所讲授课程,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专业思想教育障碍的原因

(一)高考填报志愿随意性大

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上好大学好专业的压力,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岗位具体要求,造成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依赖于中学老师或家长,主观意愿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为了不失去任何被录取的机会,不结合个人实际和兴趣特点的“一本”、“二本”随意填空和服从调剂的选择,使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发现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感到前景渺茫。

(二)调剂生比例较大

专业思想障碍问题是部分大学新生尤其是调剂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填报志愿时,部分考生为了能到985、211高校等国内一流高校学习,同时又恐怕所填报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而被淘汰,同意专业调剂,而忽视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进入大学后,这部分调剂生不是积极主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而是一味强调自己所填报专业的重要性,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入学后思想波动大,迷茫彷徨期长,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对所学专业的专业兴趣和认知程度低,抵触性大,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虽然经过入学初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初步的调整适应,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对专业认识理解不清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与前景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等问题。

(三)负面交流多

新生刚入校时,与他们日常接触和交流较多的高年级学生是新生获得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其中部分高年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了解本专业或了解片面。不负责任的随意的有关对本专业认识和理解的言谈话语更容易导致新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影响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低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知名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获得关于专业正能量的信息少。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

三、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不仅仅重视新生入学阶段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更注重全过程专业思想教育,使专业思想教育成为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思想教育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途径之一。按照整个大学期间每个阶段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特点,把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按时间先后顺序设计成六大阶段。

(一)高考选报志愿时专业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多途径、多载体、多渠道的宣传力度和信息传播量,吸引考生积极主动报考。现场宣传是一种传统专业宣传途径,有较大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宣传具有信息传播量大、互动性强、易检索、快捷直观等特点,备受青年学生喜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载体。各学校院系应注重单位网页建设,开通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宣传板块,及时更新,热情为考生及其家长答疑解惑,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占领网络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使现场宣传与网络宣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提高宣传效果。

(二)新生入学后专业思想初步稳定阶段

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专业思想教育一般是通过学校院(系)发展历史、教学资源配置、科研现状、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科研成果、奖助体系、就业等介绍,引导学生爱校爱院(系),热爱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和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明白各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怎么培养的和被培养的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专业思想教育从开始就深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实效。

(三)大学一年级专业热情培养阶段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专业思想教育的好坏影响大学生活适应期和过渡期长短。大学一年级课堂教育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类的通识教育,学生面对的教师主体是基础课教师,课程难度大,作业量多,学生感觉枯燥,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较大差别,专业热情逐渐降低。这一时期须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其专业思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业思想困惑。专业概论类课程是一年级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重要课堂。专业概论类课程任课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背景、广泛的实践应用经验、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的沟通能力等是吸引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因此,大学一年级阶段应把专业概论类课程作为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课堂和途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综合素质。

(四)大学二年级专业素质培养阶段

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类课程。这一阶段需要加大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力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关系,培养专业兴趣,逐步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培养学术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五)大学三年级专业能力提升阶段

随着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深入学习,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逐渐提高,需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自豪感。这一阶段可借助于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类科研生产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施工、生产等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前进行岗位体验,有意识地弥补现有知识结构体系中欠缺的部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大学四年级职业素质养成阶段

踏入职场是每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就业观与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他们专业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的入职前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这一阶段需要院(系)全员动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当好他们的就业参谋;结合毕业生发展跟踪,邀请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作就业前辅导专题报告和举办招聘会等,使他们顺利步入职场。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结合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通过合理的分阶段设计思路和分阶段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使专业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相一致、相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还需要在加强资源吸引、成果震撼、典型带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

[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2]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4

【关键词】 大专护生;专业思想教育;解剖学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1],专业思想不稳定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干扰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动因[2]。肯定的、积极的专业观不仅有利于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还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学科发展[3]。在尼春萍等[4]对566名大专护生进行的专业思想调查问卷中发现:有54.1%的学生是自愿学习护理专业,其余均是父母意愿或调配;热爱护理专业的为24.6%,不热爱护理专业的为19.8%,其余为较热爱护理专业。毛君晓等[5]对大专护生入学时和学习专业知识后的专业思想调查数据显示:学完专业课后的专业思想优于入学时。这些调查提示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的重任一直以来都落在护理专业课程上,如《护理学基础》、《医患沟通》、《护理操作技术》及各科临床护理学。但三年制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是护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为两年,上述专业课几乎都开设于学习的后半段时间,学习的前期的基础课程和护理临床联系不多,护生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尤其是近50%的父母意愿或调配到护理专业的护生,可能还没有从高考中缓过来,时间就一晃而过。缺乏良好的开端和扎实的基础,对后期的学习会带来很大困扰。所以,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讲解,还应在教学中注入专业思想教育,以期早起步、早见效。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护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同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模式、对高考失利的失望情绪、对护理专业的不了解都严重困扰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发现大量的知识点难于消化,很多学生在度过最初的新鲜期后,学习得过且过,解剖基础没有夯实,在护理操作中会出现确定、选择部位不准确或定位时间过长,不能迅速、准确地完成护理操作等问题。所以我们在完成解剖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强调解剖学承担一部分专业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1 教学工作要适应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夯实基础

兴趣是人们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注意力是求知的基础。所以,解剖教学中激发保持护生的兴趣,护生即能夯实基础,又可以使护生在入学之初就对医学专业有所了解。

不少护生刚接触解剖学时,觉得十分有趣,但在一两个章节的学习之后,因知识点的琐碎、繁多、抽象、难记,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渐减退甚至消失。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使所讲授的内容与护理临床、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传统的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解剖学和护生的特点,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取代了解剖挂图的作用。在学习“视器”时,运用课件动画效果播放两只不停运动的眼球能一下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神经传导通路”时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把抽象理论客观化,帮助护生理解;在学习颅底结构时,可以对图根据需要局部放大,解决了后排护生看不清细节结构而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把生活体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解剖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护生学习轻松、愉快,并对医学专业充满自豪感。在学习“咽部”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动画放映食物经过咽部进入食管的过程,护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一过程中会厌封闭了气管入口,从而解释了日常生活吃饭时说笑会引起呛咳的原理,护生对能在生活中找到解剖的印记很有兴趣,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在与护理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的讲解中,会把护理应用也做简单的介绍,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在讲授“食管的三个狭窄”时,会给护生简单讲解胃部插管的路径、注意事项和作用,而刚入学的护生大多数不知道什么是胃管,即使知道也停留于影视作品上的印象,讲解后,护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也能了解到护理工作不只是打针挂水。

护生只有在基础课程学习中产生兴趣并取得良好成绩,才能对后续的专业课保持兴趣,同时也稳定了护生的专业思想。

2 专业思想教育穿插于教学过程,见微知著

学校对护生的管理采取的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制,班主任往往是兼职的,有自己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辅导员则多是一个人管理几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这些因素造成了护生管理上的一些“真空”,课任老师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讲解,也应该参与到护生的思想工作中。解剖学是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课程,我们在授课间隙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护生了解护理工作。

刚入学的新生行为举止还未经过专业培养,我们会在适当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护士形象: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手机,有学生在上课时会取出来看时间,我们在课堂上会善意的提醒学生:护士是职业女性,职业女性应该佩有一块手表,临床上给患者测脉搏时掏出手机多不合适;女生喜欢佩带戒指、耳环等首饰,在看标本时有些手上涂了鲜艳的指甲油,每当见到这些,我们都会把护士的形象要求讲一遍。认识是一个过程,通过经常性的提醒和要求,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护士应该是端庄、典雅的职业女性形象,自己的审美情趣、行为举止也会发生变化。系统解剖学是按系统讲解人体结构,在每个系统讲完会根据课堂时间的安排,给学生讲讲医院相应科室的设置,如消化科、呼吸科、口腔科等,以及各科室的特点。有时间还会讲一些发生在医院的事件,尤其是医院发生的医疗、医患纠纷,既能增加对相应知识点的深刻记忆,又能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从入学初到临床实习前的理论学习阶段,不论是作为基础课的解剖学,还是临床专业课,都可以进行不间断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强化护生的职业责任感,树立职业志向,培养职业兴趣,克服职业焦虑心态,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

参 考 文 献

[1] 汤,赵媛,陈天艳, 胡契,等.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教育及对策探讨.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20-122.

[2] 刘霁堂.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要有新理念.西北医学教育,2003,(02):93-94.

[3] 梁晓易,王惠珍,陈艺媛,等.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07,(14):1227-1229.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专业思想教育 导学方法 班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79-03

在当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作为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供给基地,高校同时承担着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然而,由于受到供需因素影响,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浮躁、迷茫现象明显,学习动力和实干精神普遍不足,其综合素质令人担忧。如何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热爱?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研究课题。为此,近年来高校系统做过许多有益的改革和尝试,比如实行选修课制、学分制改革、班导师制等[1] [2];其中,班导师制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专业思想问题以及导学需要,已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本科教学培养工作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归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专业思想问题和分析根源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班导师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探讨班导师制下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导学工作方法,以期为高校专业思想教育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借鉴。

一、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分析

所谓专业思想问题,指当前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应付差事,对专业前景和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方法和认知途径不恰当,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和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缺乏远期的职业规划,对就业前景认识模糊。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认识不足,且没有制订职业规划和预期目标,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缺少整体规划、有很大盲目性,而且使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做出的决策也难免仓促和草率。

(二)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误解,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缺乏对专业现状和发展的准确认知与把握,往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而对于一些学生,道听途说的负面信息和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其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和认知途径。学习方法仍沿用中小学被动接受的模式,没有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思维习惯;同时,由于缺乏及时与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所学内容局限于理论化、抽象化,缺乏实践应用支持,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四)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知识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归辅导员队伍管理,专业教师只是在课堂内外零星教导。辅导员承担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有效实施个体化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也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以上问题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高教领域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师资力量相对紧张,专业思想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变革,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大学教育理念有待于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思想教育必须要有各方面的配合、长时间的努力方可完成。近年来班导师制度的提出为解决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有效的途径。

二、班导师的概念内涵及角色定位

早在19世纪,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为加强师生联系、提高本科生质量就已经实行学业导师制度。班导师制起源于导师制,先在以个别指导为特征的研究生教育中得以应用,随本科生选课制、学分制的推行和不断完善,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推广实施。在我国,本世纪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率先开始实行本科生班导师制,如今国内许多高校已纷纷实施。[3] [4]

从班导师设置缘由看,当前我国班导师制是为配合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的需要而设置,与辅导员制相辅相成的制度。班导师制基本可分为四类,即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优秀生导师制以及年级导师制。[5] [6]

从班导师的工作特征看,班导师既能够在思想品德、生活学习、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又能够在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给予学生细致的教导。班导师的工作以导学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入门引导和学术探索引领这两个具体的目标。[7]其中,入门引导是基本层次,是解决专业思想问题的关键,使学生获得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学术探索是更高层次,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增长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班导师的导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提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班导师有如下特点:(1)由专业教师兼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背景;(2)教育管理对象为以班级为单位、相同专业的学生;(3)主要工作集中在专业领域的引导和交流,比如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4)特色工作表现在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培养。

综上,笔者认为班导师工作的精髓在于将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用于班级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指导,班导师工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导师的角色和功能定位是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工作,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通过实施班导师制,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并与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训练和职业规划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拓展了辅导员思想教育体系外延,也丰富了思想教育专业性、科学性的内涵,能够较好地解决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

三、班导师制下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与导学工作方法

班导师制即班导师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程序方法及其运作过程。笔者借鉴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程序,按质量环(即PDCA循环)思路建立班导师工作机制,可将班导师导学工作总结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计划阶段(P阶段,plan)

(1)班导师的选拔和培养。班导师工作机制启动从班导师的选拔任用开始。按照前述角色定位,班导师从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拔。为确保班导师工作有效运转和持续性,已选出的合适班导师在开始工作之前,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始工作以后,仍要进行全方位培养。

(2)现状调研。班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在于了解和认识学生及其学习现状。欲实施“个性化”导学方案,有必要对导学的对象即各阶段学生、各层次学生做细致而全面的调研工作。考虑大学生每个年段思想特点及需要导学的问题不同,将学业阶段按照年级划分,参见表1。

根据班导师的角色定位,导学内容可分为专业认知(指专业介绍、专业思想交流、选课指导等工作)、学科竞赛(指各类竞赛与组织活动指导工作,比如“挑战杯”等)、科研创新(指科研创新相关活动指导工作,比如学术讲座、SRTP活动等)、实践技能(指实验、实习等实践学习锻炼环节指导工作)和职业规划(指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五个组成部分。根据表1分析的结果,设计调研项目工作量(表中星的数量)分配对照表,如表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表中各项导学内容及工作量分配仅供参考;为了解、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班导师还应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或调研活动。

(3)工作计划的制订。了解、掌握足够多的现状信息后,便可制订班导师工作规划(中长期)与计划(短期)。应该指出,班导师仅仅是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计划的制订应考虑到与教育系统整体的协调关系,有弹性,留余地。

(二)实施阶段(D阶段,do)

班导师导学工作的展开与活动的实施包括日常模式和非常规模式两种。

日常模式是指针对全班学生,通过指导活动,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之能感悟到专业学习的未来价值,从而消除专业思想负担,认可并重视专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常规“导学”项目,比如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为专业知识方面有疑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专业课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一部分也可以涵盖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即从专业课程、专业背景、意义介绍到选课指导,配合辅导员等教辅人员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除此之外,参与就业指导,在考研、留学等方面提供经验、信息及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并就职业规划展开分析与讨论。

非常规模式是指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学科竞赛、科研实践活动有特长、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指导。通过制订与实施个性化指导方案,指导这些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包括参加SRTP、论文写作、学术讲座、会议交流或实践创新能力锻炼活动等。学生能够全程经历实践过程,从而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学习、锻炼与提高。

(三)检查阶段(C阶段,check)

主要指对导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查。通过对班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到学生中调查以及学生评价等途径,了解、掌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具体原因,从而为今后班导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比如,问题一:实施工作中日常模式可能存在时间不足、地点局限或工作不深入的问题;再如,问题二:存在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生多师少的问题。

(四)处理阶段(A阶段,action)

包括落实奖励、惩罚措施,对问题进行追踪与排查,重新审视过程并进行源头改进。例如,对于前述检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一,可以尝试开拓经济高效的网络平台模式以扩大和延伸互动的效果,或者利用课前课后、组织活动的零散时间不失时机地提供相关指导等。对于问题二,可以利用咨询会、班级活动或郊游的时间与学生多沟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一般而言,班导师工作占用时间多而且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因此,应重视导学的过程,奖惩不是目的,而是要从根本上调动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对班导师工作加以认可和鼓励。

[ 注 释 ]

[1] 董玉瑛,马静,刘长宏.诠释班导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未来与发展,2006(1):47-49.

[2] 胡国富,胡宝忠,李凤兰.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182-183.

[3]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0-23.

[4] 刘恩允.基于导师制的英国大学师生关系模式与启示――以英国Heriot-Watt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1(3):46-50.

[5] 邹茹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3):51-53.

思想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体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1.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1.1缺乏社会实践

据调查,我国目前大部分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紧抓“两课”建设,理论教育相当成功,却忽视了体科生的专业特点,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然固守相对枯燥的课堂教育模式,以课本知识讲授为重点,没有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这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空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思想没有转化为行动,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想、能力的进步。

1.2 学生政治意识淡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新思想、新事物、新潮流不断涌现,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少体育专业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普遍有着功利思想,认为思想政治可有可无,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有利于将来就业的。此外,部分学生虽然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逐年加大的就业的压力下,不少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了提升综合竞争力而纷纷报考第二学历或考研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时间保障的基础上为应付学校制度而学习思想政治,显得十分被动,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

1.3厌学现象明显

大部分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环境,思想性格各有差异,加之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高校处于多元文化的包围之中,国内本土文化以及原有的思想文化结构形态面临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给校园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这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往往让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产生排斥感,进而引起厌学情绪。

1.4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忽视整体差异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相对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所固有的专业特点,他们灵活好动,兴趣广泛,表现欲突出,虽然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和身体素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他们的文化知识教育这块却不令人满意,课程基础和试卷成绩较差。很多高校往往脱离体育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片面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忽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差异。

2.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有些高校在体育专业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教育力度,较以往学生的文化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专业的技术又有所下降。怎样才能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就离不开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优秀的学习作风,全面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而拿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着实保证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共同提升。作为老师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猜或活动。从教练、运动员到裁判员都由他们自己担任,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2培养政治意识

大学教育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政治意识。良好的政治意识是体科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精神支柱和根本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理念,激励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逐渐纠正不良的功利思想。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抛弃功利思想,培养良好的政治意识。

2.3促进个性发展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育.突出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指导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正视个体差异,坚持“教育从细”的原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进而言之,各个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不同的高校的受教育的人千差万别,文化基础也参差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思想教育者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有效的改进工作方式和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的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4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案,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完善学校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不仅能规范学生的言行,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可借助这些制度来让学生自我约束。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有特点及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适应本校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的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同时有选择地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先进思想、高点目标和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结语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未来。为此,社会和学校应从体科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出发,针对现有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