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34-01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的学习深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开拓视野,全面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学好理论知识,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学好有机化学的意义
有机化学应用广泛,是化学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林产化工、高分子材料、医药等专业的一门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生命科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只有学好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续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1、抽象难懂
有机化学的学习范围广泛且抽象,知识零散,知识结构不系统,复杂的分子结构、数量庞大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反应的理论要求严格,且抽象难懂,只能靠死记硬背,使学生学习起来无从下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打击学习兴趣和信心。
2、课时少
由于有机化学的复杂难懂,需要大量的课时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但是目前,高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量开设不同门类的课程,使得有机化学的课时变得很少,在较少的课时去使学生更多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三、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学习有机化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意义。有机化学是基础,是其它学科的根基,只有学好有机化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继续后续的学习。要充分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才能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创新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把适合社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同教材相结合,使授课更赋予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课程更生动形象,使枯燥单一的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做练习,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科,更熟练的掌握知识,更系统的把知识串联在一起,让知识更加的条理化,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前后连接,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的钻研,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布置一些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的开放式习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联系实际,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知识原理,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创造性的运用理论,使学生更直观的获得知识,更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4、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这门学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靠。降低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抵触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这门学科。
5、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课前预习,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性研究,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课后复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进行探索。只有刻苦、努力,不断钻研,才能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为明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后续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变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求知欲望,要创新授课方式,使课程更加的生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去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有机化学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被学生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积涛.胡青眉.张宝申.等.有机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曾昭琼.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J].大学化学,2003(1).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2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近几年,由于高考的改革,中学采取模块式教学,学生根据高考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课程学习,导致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而高校授课学时的压缩又导致学生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所以很多学生担心有机化学很难学好。可以告诉学生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联系并不紧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影响不是太大,主要用到部分物质结构知识,我们会在课堂中复习,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应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有机化学与专业的关系,有机化学知识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是可以学以致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及积极性。如:针对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同学,可着重讲述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作用。现今,95%的药品都来自化学合成,没有有机化学的发展就没有新药物开发,就没有现代医学。过去曾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结核病、霍乱、伤寒、疟疾、传染性肝炎等疾病,由于特效药的出现已得到有效的治疗[2]。针对环境科学的同学可重点介绍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室内装修甲醛、甲苯的危害,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各种固气体废弃物的处理等。针对高分子专业的同学则要重点介绍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双酚A等的制备与应用。这样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致课件,提高有机化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但能增加课堂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教师教学更形象生动,提高教学质量。选用图文并茂、数据翔实、多彩多色的PPT教学来取代传统黑板板书,可以让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而不再枯燥乏。根据课程需要精致一套切实可用的课件非常必要,课件制作太呆板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而厌倦,而过于花哨的课件又会过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思考[2]。一般来讲,朴素的底色配以清晰的文字、版面简洁、题目醒目的多媒体课件很受欢迎。利用Flas制作技术及PPT动画设计功能,可以将每一个分子的结构、反应及反应机理,反应中反应物的立体变化等演变历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有机反应更生动、明了、直观、逼真。利用三维立体图,辅助动态效果以及声音,能够将复杂的立体结构及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些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的反应过程,降低接受理解的难度,从而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全面。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优化
新课程改革以改善教和学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及共同发展为目的,旨在通过改革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学习和领悟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此,我拟从英语学科教学出发,简析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互动、群体性的活动、单独性抽查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的每一步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体验性,与老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英语课堂成为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播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期盼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有一丁点的焦躁、嫌弃与失望,都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摒弃“权威”观点,变“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抛弃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对话型”模式,采取语言激励、手势肯定、眼神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构建民主和谐氛围和愉悦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创新空间才能得到拓展。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设计主体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追求“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除了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外,还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英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语言特征、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并找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有效训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可能性,要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这样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都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具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及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活起来,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教师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切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注重引导、启发、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教师引路,学生走路”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渗透美学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求教师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由于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新,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的功能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美育,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所有要求,所选语言素材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感,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利用教材实现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策略目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切感悟教材中的美。如利用风俗与习惯、道德与法律等话题让学生去体验正确的礼貌礼仪、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利用关注艾滋等话题让学生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意识。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应带着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信息,让他们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艾滋病人的生活现状,用真实的事例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对于艾滋病人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同情;进而开展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的讨论。开展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端正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这比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学习完本单元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宣传栏中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并张贴他们所起草的关注艾滋病人的倡议书。在学习旅游、环保、著名建筑、文化遗产等单元时,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大自然之美,树立珍视美、爱护美的意识,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理解这些内容。如:(1)开展对于部分旅游景点提高门票价格及限制游客数量等现象的讨论。(2)让学生关注校园中的环保:引导学生发现食堂中的现象。就餐结束后回头看一看餐厅中的情况:桌子上全是塑料袋。引导学生算一笔账:一人每天每餐使用两只塑料袋,一天为六只。一个班呢?一个年级呢?全校呢?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校园的垃圾桶,你发现了什么?垃圾袋、胶带的大量使用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纸张被当做废料扔掉了,又造成极大的浪费。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环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素材、特定情境与任务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采访、聊天、评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这一话题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手机、个性化的书房、文化舱等活动;利用科幻小说、戏剧、文学艺术话题让学生创造科幻小说、续写戏剧等,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功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究一把锁开一把钥匙。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习过程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注意语言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的评价;还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语交际的应用;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学习、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要将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结合;要以等级制代替分数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只有达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地统一,方能取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和实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秀.从课标到课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反思与改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1-6.
[2]陈芳.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1):1-5.
[3]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4
有机化学课程是工科院校一些专业的基础课,学习此门课程很重要。但随着教学调整,学时数在减少,针对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我们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初探,使学生拥有会学习有机化学、学好有机化学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少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少学时;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类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机化学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组成、结构、制法、性质、用途及其相关理论等问题,是许多有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或技术基础。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对学习有关专业知识非常重要。
一、课程内容的革新
1.注意与高中所学相衔接
有机化学是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高中有机化学主要是让学习者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而,本科有机化学则是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升华,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使知识系统化。理论部分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现象与实例,扩展和改变学生的思维,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践。
2.注意课程内容的取舍
有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和了解的,更不可能在如此少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对于简单而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学。从内容上分为基本理论和知识、主干内容(饱和烃、不饱和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基本理论包括绪论里的内容(共价键的知识、杂化理论),还有命名,异构现象,电子效应、结构和表征,基本性质等。主干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每一类化合物中必有一个特征反应,或是亲电取代、或是亲电加成,或是亲核取代,或是亲核加成,这个和官能团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一类化合物首先要掌握的反应。其次有的一类化合物还有氧化还原反应、α-H的反应,氧化、还原等等也是必须要学会的反应。还有的一类化合物独有的反应必须要着重讲明,如卤代烃和金属镁的反应。有的还要结合所讲专业的特点将某个章节重点突出讲解,以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有些知识可以略讲或留给学生自学,如物理性质、聚合反应,等等。
3.注重教材选择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课堂学习的参照,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工科类有机化学教材很多,我们选用的是天津大学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这本书增加了一些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与专业相关性连接紧密。我们学院还自己编写了习题集《有机化学导学》,这些习题结合上课内容,对学生针对性的联系很有帮助,实际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
工科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时也较少,所以所做实验一定要突出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步骤、提纯的方法,为了更好的达到实验效果,就需要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逐一加以分析,选择能够包含这些知识点的连续合成实验代替原有化合物的性质操作练习,以合成产物作为下一步合成的原料,此实验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兴趣不高的现实,学生每步的实验过程都是最终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有机实验过程的逻辑性,使学生主动了解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成败与得失,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更以系统的观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要点。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理论课老师兼带实验的模式可以跟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上讲授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
三、授课方法的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或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线索进行独立思考,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真正成为主体。启发式教学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在每章开始前把该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明确告诉学生。在讲授时,对重难点讲深讲透,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辩证施教。学习有机化学需要抓住以下几点并联系起来看问题。一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所以知道化合物的结构至关重要,也要深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重要理论。二是官能团的定义。官能团是活泼的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有机化学课本都是根据官能团分类的结果来分配成相关章节讲解的,所以每一章中官能团首当其冲会发生反应。三是有机化学反应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一定要看反应的部位和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碳原子的去向。四是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这两个效应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考虑问题时需要时刻考虑的。五是有机化学稳定性原理,从反应物到中间体再到生成物,越稳定越容易反应。
第二,短学时的课程注重知识间的衔接、对比和总结。烷烃、烯烃和炔烃是铺垫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sp、sp2、sp3杂化: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原子是碳原子,它都是杂化了以后去形成化合物的。不饱和烃、芳烃和卤代烃要深深理解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的意思。芳烃由于共轭效应形成了芳香大π键,所以虽有双键不容易加成而是取代的特殊一章,此章总结性讲解,五个化反应,一取代到二取代,二取代到三取代。卤代烃和醇,醇和酚,酚和芳烃,醛酮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以对比着讲解。
第三,课堂中渗透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抓住官能团及其附近是容易发生反应的部位,再看旧键新键的变化、碳原子的去向以及一些规则就可以很好的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遇到上节课有重要的化学性质或理论时,都会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学生回答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做几道相关的习题,并给学生进行打分制,记录到平时成绩里,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关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分散到系统化、完整化,完成教学上的又一次升华。
总之,通过几年的有机化学教学,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有机化学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研究和分析少学时课程教学规律仍将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杨卉 李松波 郝燕 王延铭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龙,乌云.谈现阶段高中有机化学与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衔接[J].科教文汇,2013,(09).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有机化学;高校转型
O65-4
当前,我国正逐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学教育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正逐步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人才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的不对等需求。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而企业对于自身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则需求不到。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不对等的矛盾,为缓解就业问题中的这一矛盾,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正式拉开了精英教育到应用教育的序幕。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工、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作为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知识起到关键作用,该课程的实际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有机化学专业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有机实验的一般操作技能及简单有机物的合成、分离、提纯等一些列操作方法,,通过基础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及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转型发展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高等院校化学体系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
有机化学又可分为有机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分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虽然在持续增加,然而教学课时却有逐渐压缩的趋势,所以教学内容多、学时少也就随之成为教学工作中的矛盾主体。因此,作为一名化学学科的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定义、公式和实验方法,而是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化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准确快速寻求到解决今后所遇到的化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要适应新世纪对新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由理论公式型向现实应用型模式转变,以培养真正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关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现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新的高校教育改革形势下阻碍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和学生们关于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比较传统,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安全意识低,应急能力差。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一般不会针对专业的差异进行适度的延伸,而是传统的讲解、演示,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挖掘本专业的侧重点,另外对于有机实验,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让学生养成了报告“照搬硬抄”,操作“照方抓药”的不良习惯,学生很难体会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及思考过后的成就感,因此消极对待实践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有机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往往是易燃、易爆的有毒试剂,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很少去了解实验药品的毒理特性和安全使用规范,使用完的药品随意排放,另外,在实验中遇到一些紧急的状况,如着火、加热套接口处冒火花等问题便会陷入慌乱、尖叫中。
因此,对于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方案与实践应用
1.整合教学内容,为各专业实验做好铺垫
整合有机化学的知识,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详细解读,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着重理论性的讲解,对于化工类学生,多介绍实际应用的知识。对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内容,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整合一套各专业均“刚需”的实验项目,注重实验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注意实验内容的衔接性。对于专业后续知识开展意义不大的实验可以适当性的放弃,例如:熔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实验,而对于涉及常用操作较多的实验,例如蒸馏分馏、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则是必须掌握的。
2.改革教W方法,充分利用资源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我们也借此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优化,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性实验,我们制作了相关的视频、微视频课程,对于必须了解的知识和关键点,专业实验开展的目的和操作均进行了讲述,将此视频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进行预习了解,以便于在正式课堂上对于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把握。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知识考核方式是进行书面考试,对于实验考核是实验报告,这些方式过于单调,并且不能很好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挖掘,针对此问题,需要对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知识预习,回答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同时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难点; 课中,学生按照教师发放的实验操作评分标准给自己评分,做到认识实验操作,认识自身操作,有的放矢的学实验技能; 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及时学生作业的优缺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劳动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随机抽题的方式完成理论与操作的考核。
三、结语
高校新改革形式下,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利于将专业、就业更好的结合,将地方办学的特色凸显出来,使得高校与所在地的经济、创新更好的衔接在一起,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万茂生, 画莉, 谢登禹,等. 地方高校转型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J]. 广东化工, 2016, 43(6):197-197.
[2]吴红梅, 郭宇, 张震斌.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5):120-121.
[3]黄楠楠.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 2016(7):66-66.
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文6
有机化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药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所学的学科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该课程知识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几门课程的学习,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然而,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搞好制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学生即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能过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实践,取得一些经验与体会,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对有机会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以供交流。
一、目前制药、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有机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性强、分子结构复杂、反应众多、反应机理抽象的特点,因此学习难度较大,难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再者,存在着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数一再减少的矛盾,所以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够扎实,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普遍感到有机化学知识不够用,解决后续课程中一系列问题出现困难。而且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在“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联系。此外,有机化学中的“药物”实例与中药、药化的联系也不够,如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有机药物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生物碱、杂环化合物、萜类、甾体等都没有得到更多的介绍,至于如蛋白质、核酸、酶等就更少讲授,而酶化合物、蛋白质化合物在药物中有重要地位,也是新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有机化学教学的改进建设
1、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需把握好“重点内容与系统性”,有机化学教材的编排内容通常是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和制备等,侧重于各类化合物系统性介绍,若如此按部就班地讲授,由于教学时数不允许,会出现重点不够突出的情况,学生也会感到单一、乏味。因此,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有必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制药、药剂专业相对于药学、中药专业来说基础稍有差距,教学内容应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化学性质为主线,弱化其他内容,选择回避与“药”专业相关性小的内容(如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删去过于抽象、深奥的部分(如重氮甲烷以及卡宾、苯炔中间体等),在教学中从结构特征入手,重点介绍主要的化学性质,分析透彻结构和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的归纳,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最终能通过结构特征分析其主要性质,由性质推测其结构,进行合成和应用,这样,既可突出重点,又保证了有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既能拓展思维,又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讲授效率
例如:立体化学基础和有机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用二维空间讲述分子的三维结构,即使借助分子模型,也难表现复杂分子的结构。而对于一个连续的化学反应更是无法用动态的方式对反应过程进行描述,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使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形象化,亦可模拟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及反应中间体的产生与转化,使学生理解易、掌握快。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对于有着繁多的反应方程式的有机化学作用尤为明显,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增加教学信息量,有利于知识的引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必需”和“够用”的理论基础。
3、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恰当运用比较法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与技能互相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相互链接,使学生原有知识得以巩固,并产生新的生长点和能力。比较法是认识对象间异同点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正确区分事物的类别,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有机化学的教材都是按照官能团分类来安排的,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运用比较法教学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比较,如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醇和酚、醛和酮等等。通过对前后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紧扣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结合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知识讲述,注重知识的融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简单举例,苯酚很容易被氧化,无色的苯酚在空气中能逐渐被氧化而显粉红色、红色或暗红色,产物复杂,做药用果导片时,一方面药典规定要检测杂质,另一方面要注意贮存方法;讲解烯烃顺反异构现象时,可以结合维生素A,其可以防治角膜软化症、干眼症、夜盲症、皮肤干燥等,其结构中具有4个双键,全部是反式构型,如果其中出现顺式构型,则生理活性大大降低;讲解旋光异构时,对映体的生理活性不同,为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此知识点,可以举例,如上世纪60年代一种镇静药沙利度胺(中国在仿制时称作反应停),它不但是良好的镇静药物,而且孕妇服用它之后可以减轻孕妊呕吐反应而被她们乐意使用。很快发现,特别是欧洲,其中一部分生产的婴儿是缺乏上肢,手掌直接连在肩上的畸胎,亦称作为海豹儿。这一现象震惊医学界。后来发现,由于当时使用的药物是消旋化合物造成了畸胎,原因出自代谢转化产物。S-(-)构型体内代谢物可渗入胎盘,干扰胎儿的发育,造成畸胎;而R-(+)构型不会产生相同的代谢物,因而并不致畸,这样解释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与“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院校有机化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