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1
酒店行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随着21世纪酒店行业的经济向深度发展,人才质量问题很快引起了酒店企业的重视。如何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如何建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不仅是社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够用,强化技能的课程标准,构建“能力本位教育”课程观,实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拓展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
1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游客和商人日益增长,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竞争加剧引起的人才需求量和质的变化,原有粗放型酒店员工不能适应高档五星级酒店行业市场的要求,如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学与岗位对接,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改革的迫切需要。
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酒店行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随着21世纪酒店行业的经济向深度发展,人才质量问题很快引起了酒店企业的重视。2011年“最佳东方网站”源源不断地发出五星级酒店招聘专业人才信息,该院组织到合肥、北京、上海等长三角地区考察了12个星级酒店,做了认真调研,一方面反映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对酒店人才的数量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大专毕业生的需求趋于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对酒店人才的多渠道供给,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显得更为紧迫,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具有职业技能,而是由突出技能条件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
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并与无锡锡州花园酒店、阳澄湖度假酒店和扬州中集格兰云天等5家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贴,实行教学、培养就业一体化。重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酒店企业培养一线的经营管理和高级服务人才,并对实现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启动了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三等奖,校企深度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由安徽省批准立项,逐步构建了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校上通识课程、酒店企业认知(由企业派专家和管理人员)、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第二学年在企业上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岗位技能课程和轮岗实训,第五学期在学校上专业综合提升、素质拓展和能力拓展课程,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3 创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一是围绕适应酒店企业经营管理和高级服务工作所需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和设计课程;二是建立服务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拓宽校企深度合作范围,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科学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五是真正实行教育教学课程与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实践中,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一条主线,以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的5个板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逐步加大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调整课程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取消数学课程,减少大学英语课时,增加酒店专业英语课时,强化形体、礼仪与化妆课程,增加茶艺、插花课程。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使2013级以企业命名的“订单式”培养试点班教育教学效果凸显,该院又在2014级、2015级进行推广,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实习就业基地和学生的宣传,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声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2
新形势下的高职教学,对教学团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在实操方面却缺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力不从心。高职教育要求办学单位有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懂行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努力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酒店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一)以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已被国外企业证明是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酒店业是较早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经验管理的旅游行业, 聘请了国外的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或从国外旅游院校引进管理人才。相应地,高职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酒店输送具有综合素养的职业经理人。因此,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懂国际惯例, 有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酒店职业经理人是与现代酒店业发展是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第一线岗位要求及酒店企业中基层管理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酒店职业经理人。 通过系统地学习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 学习各类酒店及餐饮企业管理的方法、 服务流程设计, 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酒店、 餐饮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方式,具备较高服务技能与管理水平、具有比中职生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的技能水准。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职业经理人, 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还凸显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要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 就必须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深入到酒店实践环节中, 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更加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密切合作
基于酒店职业经理人这一培养目标, 订单式培养与学工交替模式比较符合酒店行业特点及专业发展需要。 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订单培养机制。酒店管理专业针对合作酒店的行业特点,以及其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就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课程作了全方位的整合。 进一步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构建“柔性模块”课程体系
“订单式培养”教学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构建“柔性模块”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四大模块,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为柔性模块。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情商与智商素养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基础从业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侧重与酒店核心业务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 旨在培养学生的定向职业岗位技能,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和康乐服务与管理 4 个子模块, 学生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自身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任修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职业管理能力模块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酒店运营、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及职业晋升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模块通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和企业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在酒店服务管理过程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是动态的,可根据行业发展和酒店岗位能力需求随时调整,体现柔性的特点。 课程体系中大量专业课程为校企联合开发和到酒店进行实境训教的企业课程, 可在酒店实境训教中实现学工交融,校内授课则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瑞科实习宾馆,实现训教交融。
(四)打造职业经理人的教学团队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3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 消防安全 系统组成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9-01
1、变电站消防系统组成
1.1 报警系统
探测系统以及联动控制系统是变电站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测系统主要是由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感温电缆、手动报警按钮和信号输入模块组成的,联动控制系统则主要包括报警主机、后备电源和控制用的操作盘。
1.2 灭火系统
对于变电站的消防系统来说,其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即气体灭火、水喷雾、移动式的灭火系统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气体灭火系统则主要应用在室内变压器、电缆夹层、电容器室和接地变压器的灭火;而水喷雾灭火系统主要是在室外布置变电站进行相应的灭火。
1.3 防火封堵
防火封堵是使用防火堵料对电缆的进出口和管道井进行封堵,避免火灾发生时火源对其他楼层的损坏,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损失。其主要是由防火门、防火包、防火阀、防火堵料和防火涂料组成的。
2、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管理存在问题
2.1 目前烟雾感应探测器存在的问题
①报警不及时的问题。目前,大多采用的是烟雾感应探测器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安装在变电站的烟感探测到火灾,发出报警信号,信号通过网络传至监控站,监控站根据情况通知相关班、站人员赶至事故现场,利用配备在现场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主要缺陷是烟感探测器要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实现报警,烟感主要安装在屋顶,当烟感发出火警时,意味着火灾已经从机柜内部蔓延到机柜外部,致使设备全部烧毁;②救火速度慢。火灾信号传输到监控站,再由监控站下达指令,因为变电站一般距离值班驻地较远,等到值班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扑救时,火势已蔓延。灭火器显得微不足道了。即使调用消防队来灭火,水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有可能比火患还严重。一般这时报警装置会发出警报的信号,将故障信息传递给监控站。但是当监控站人员收到信号后,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已经明显晚了。
2.2 应急供电切换不及时
目前大多数应急供电设备已采用遥控或自动操作设备,但发生火灾后,依然存在远程操控失灵或自动切换失败;而手动操作,在运行改热备用或热备用改运行时,操作人员现场操作时还经常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供电切换不及时。
2.3 设备自动化程度过低
与普通变电站相比,无人值班变电站所使用的场地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少得多,监控系统每时每刻都在对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对于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控,如果发现变电站设施产生了不正常的变化或者产生了问题时,自动发出警报并且关闭相应出入口,避免酿成惨剧。但是由于技术原因,许多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过低,到时无法及时自动关闭出口或报警。
3、完善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管理措施
3.1 加强变电站消防设置管理
现在的变电站朝着自动化,无人化发展,应采用科技含量高和可靠性、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施,以更快更有效地灭火,达到保证电力设备和变电站建筑的安全有效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变电站消防设备的常用配置。主控室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器;高压室可以采用气体消防、气溶胶消防灭火器;室外设备区使用干粉灭火器;还需设消防沙池,储备清水、沙,用于扑灭地面及油坑内的明火,并采用水喷雾消防。②无人值班变电站在正常投入运行后,整个生产区域实现远程和自动化控制,不在需要人员进行值守,只定期派出少量人员进行巡视和维护保养设施设备。对电力生产涉及的简单操作,电压的远程控制,以及对整个生产区进行实时图象监控。由于无人值班站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距事故现场较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到达事故现场处理,所以火灾初期只能靠电站自身设施进行灭火。③无人值班变电站需要装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一般都将生产设备区划分为若干个报警区域。每个报警区域又划分了若干个探测区域。这样就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着火部位,为维护人员能够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管理人员还应当和当地的消防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针对一些无人值班变电站远离城市,分布面广的特点,应把变电站的具置,扑灭电气火灾所需要的灭火设施等清况及时通报,以便消防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④要重视变电站消防工作的落实,积极拓展设备防火宣传活动,着力加强到班组培训工作,并经常举行消防事故演习活动,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法制观念,增强逃生自救能力。制定完善的自防自救措施和应急预案;严格事故处理程序,保证所有消防设施完整有效;加强消防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所有消防设施的使用;提高处理火灾的调控应变能力,增加防火灭火的安全知识、提升消防排隐的业务技能。
3.2 加强应急供电切换功能
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无人值班变电站应急供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采取我国先进EPS应急供电系统,保证一旦主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应急供电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内工作,取代主供电设备。
3.3 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
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含量逐渐提高,时刻都要对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在变电站生产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当发生事故、重大异常、火灾、人为破坏、重要保电任务、综合自动化设备通信中断等清况,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题,为变电站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当前变电站实现安全运行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对于变电站的消防管理人员来说,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变电站安全的管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消防人员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种消防器具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消防器具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而且数量要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并及时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工作,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变电站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卫(消防)管理人员要善于管理,积极协同各基层单位切实把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运行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来说,其系统本身属于自动化系统范畴,因此对于相关设计人员来说,必须在充分掌握整个系统的前提下,做好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设计出可靠性更强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保证无人值守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保护国家及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4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对电力工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深入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促使员工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从而节约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不足
(一)电力工程项目中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电力工程项目中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员技能结构比例失调,真正有能力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不多;高层管理员和一线技术人员比重不高。人员技能结构比例的失调,导致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没有充分发挥出在岗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与经济利益的损失。二,人力资源组成配置不合理,很多电力企业在引进人员时,不考虑公司的实际需求,导致人力资源适用性差,个人优势得不到发挥,也体现不出组织整体的功效。
(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合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电力企业在人员的选拔上仍然不能摆脱仅以经验为主的观念,不能对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对人员的知识、个性、能力了解不透彻,在对人员进行培养时,不能根据人才的特点合理选择培训方法,导致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甚至还会出现人员闲置问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合理,导致我国电力项目管理整体水平较为落后。
(三)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机制和方法不合理
我国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协调性差,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竞争,不全力配合各自工作,导致电力企业缺乏凝聚力;其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好好讨论,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阻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其三,电力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出现脱节现象,人力资源部门不清楚项目建设目标,导致在进行人才招聘时,没办法按照项目需求引进人才,且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科学的按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最终造成人员能力与实际项目需求不匹配的后果。
(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表现在薪酬方面,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规范也不合理,他们大多采用资历工资的制度,不能及时对技术先进的人员进行奖励,考评制度也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员工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另一方面表现在激励方式单一,主要是以物质为主,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员工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另外,不同阶层的员工,期望的激励方式也不同,电力企业不能准确分析员工真正的需求,导致激励效果不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
二、电力工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一)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招聘员工时,不要只看他的学历,要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察,尤其是思想素质,并设置一段考察期,考察员工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另外,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需要,不单单以物质奖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应结合精神激励,使员工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于员工而言,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导入竞争机制,优化配置手段
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时,可以实行竞争机制,给员工施加压力,促使员工高效工作。在电力企业中导入竞争机制可以从几方面下手:一,在招聘过程中实行竞争机制,电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可以扩大招收量,择优录取;二,在企业内部可以导入竞争晋升机制,根据员工的平时表现,给予晋升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完善薪酬体系,电力企业可以适当对薪资进行调整,以此来吸引更优秀的人员。
(三)优化电力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
优化电力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能够有效挖掘人员潜能,促进企业发展。优化电力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人才、挖掘人才,促使员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二是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资金;三是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二十一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四)加强团队建设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电力工程项目在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还要注意团队的建设。由于电力企业人员较多,团队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在团队建設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确保项目经理的领导地位,促使项目经理起到主导作用;二,优化团队构成,促使团队内部人员结构合理;三,对团队建设进行动态管理。
三、总结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导入竞争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掘员工潜能,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顺利进行,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国平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5
【关健词】餐饮领班 典型工作任务 人才培养
一、餐饮领班岗位需求分析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人才相当紧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一些著名的品牌酒店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服务和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处理日常事务和突发状况,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晋升路径也都有成熟人性化的系统。
作为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要精通经营管理。据目前产业现状分析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好,未来的酒店业将会是高学历、有经验人才的天下,只有经验或是只有学历都可能会被淘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酒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笔者调研的8家酒店中,1家酒店是民企经营的连锁五星级酒店,1家是港资的当地唯一五星级酒店,另外6家是世界品牌酒店的佼佼者,餐饮占有整个酒店经营相当重要的份量,但这些酒店的餐饮领班人才也相当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管理团队梯队培养的进度与质量。因此,酒店和高职院校培养餐饮领班人才已成为重中之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首批重点专业之一,积极响应学院“523”行动计划,开展“领班”岗位分析,制定“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方案与模式,目前以餐饮领班岗位作为首批实施对象,再逐步涉及其他领班岗位。从长远看,可以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品质,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为酒店培养符合岗位和市场需求的餐饮领班人才。
二、餐饮领班岗位特点
现代饭店的领班,从管理层次来说,处于饭店管理的最低层,直接面向员工和顾客,对员工进行督导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官”微,贵非轻。他应是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着,是导师,是模范,是咨询者。对两家酒店的餐饮岗位员工(包括学校的实习生)进行调研,一致认为领班应有真才,能实干,要称职,如:
首先,领班应熟悉涉及他(她)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有比较强的操作技能,在这一方面他应该是一个“小专家”。如果一个领班对他所分管的那些工作的程序、标准和质量检查规范掌握不全面,或操作不熟练,是难以管好其下属的,有时甚至会给下属以笑话。
其次,领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领班应熟知某一项工作的程度、标准,并能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或应避免一些问题,培训时应务实并充满激情,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领班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不掉队。因为现在我们所面对的顾客,是见识更广、要求更高、消费更理性、也更会挑剔,服务“上帝”更不容易,处在管理第一线的领班,必需善于把握新情况,不断研究顾客的新需求,才能带领员工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第四,领班要在部门经理的指导下,充分掌握酒店之企业文化思想,按既定政策与程序,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程序,协助带领下属按既定服务程序及标准提供之满意服务,争取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既定营业标准及更高效益。
最后,领班应能为员工树立榜样,尤其是在服务工作的紧急关头,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从一起服务与工作的过程中能发现一些问题,有利于改进督导与管理。
三、餐饮领班岗位职业标准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一)职业标准诠释。
第一,基本素养方面。从调研的酒店中获知,成为餐饮领班的首要条件是他(她)必须熟悉国内外酒店业的发展态势,熟悉高星级酒店的运作模式,热爱酒店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酒店,熟悉酒店的企业规章制度、文化与经营理念;领班应有责任心、感召力、凝聚力及乐于协作,亲和力强的良好素养;当然选拔或招聘时也会注重其个人身体健康状态、精神面貌、仪表仪容因素。
第二,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方面。成为高星级或国际品牌酒店的餐饮领班,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时会考虑其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因此本科学历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会有优势,当然有世界知名品牌酒店或餐饮连锁集团的工作经验优先。主要考虑他们酒店服务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有英语和第二外语的优势,特别是高职学生有近1年时间的酒店工作经验,通过1年左右餐饮领班工作的培训或锻炼,可以有效地协助部门领导指导服务员对客服务与管理的经验。
第三,职业能力方面。主要对性格和工作能力方面作评价,作为领班应具备沉稳果断,工作积极,耐心主动,具有团队精神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上应具备良好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营销、成本核算、督导与处理问题能力。
(二)餐饮领班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对各合作酒店的调研,对餐饮领班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整理,主要涉及日常厅面运行管理、检查与培训、上下级工作衔接、各部门工作沟通与衔接。典型工作任务的整理与分析,为岗位“1+N”课程包体系开发作准备。具体如下:
1.熟识所属餐厅之运作、菜肴与饮品种类、制作及价格餐具种类及服务程序与标准。
2.监督员工按既检查定服务及工作程序提供高素质服务。
3.每日开餐前,了解当日客情,合理安排餐厅服务人员工作。同时了解厨房作业,保持紧密沟通。
4.按所有得到资料协助训示员工,并检查值班人员的仪容仪表及卫生,同时检查餐厅、餐具及地方布置情况和卫生情况,并及时跟进与整改。
5.每日营业结束后,协助检查统计营业有关数据。
6.经常巡视餐厅,关注现场及营业状况,监督服务人员之工作及服务表现,及时加以纠正指导。
7.主动了解客人之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跟进行动;搜集与重视客人的意见和投诉,及时予以改善,并以此为以后提高服务培训之依据。
8.定期检查餐具及设施,指导下属人员认真爱惜酒店财务及执行既定保管制,以协助减少破顺费用。
9.协助计划及员工的在职培训。
10.经常检查各物料之存量,保证餐厅运作的需要,及防止囤积损耗。
11.定期对下属员工进行工作表现评估。
12.协助定期盘点餐厅所有餐具。
13.协助指导下属与各部门人员保持良好团队精神。
14.协助编制工作值班表,合理安排人员。
15.协助处理下属员工有关人事上的事宜,并对有需要员工进行辅导。
16.参加部门定期会议及工作会议。
17.协助与管事部保持密切合作,确保餐具之清洁及供应充足。
18.协助与管家部保持密切合作,确保布草之充足供应及清洁。
19.配合管家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杀虫工作。
20.协助与工程部配合,确保有效执行,并及时进行现场纠正。
21.积极参与及带领下属参与由本饭店举办之各种活动。
22.执行及有效完成上级所指派的其他工作。
四、餐饮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构想
(一)开发餐饮领班岗位的“1+N”课程包体系。
通过对餐饮领班职业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笔者认为餐饮领班必须热爱酒店事业,敬业爱岗,有良好的餐饮理论知识,过硬的餐饮服务技能技巧,有团队管理的潜质和基础,熟悉餐饮特别是中餐或西餐饮食的特点、营养知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遇事能灵活应变,有餐饮厅面和包厢管理的能力。因此,作为餐饮领班岗位,其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课程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其前置课程有《饭店概论》、《职业生涯规划》、《交际与口才》、《服务心理》、《酒店服务礼仪》、;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是《饭店岗位英语》、《宴会设计》、《酒店顶岗实习》;拓展课程是《茶文化欣赏与茶艺》、《食品营养与卫生》、《公共关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危机管理》。
“1+N”课程包开发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523”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1+N”课程包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核心思想是:“1”即“一技之长”,高职学生应掌握某一岗位的核心技能,“N”即N种相关技能,对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 “1+N”《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包的开发,能有效增强核心课程开发内涵,提升领班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职学生餐饮领班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而有效地得到培养,为领班人才奠定基础。
(二)基于领班的工作过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
定期到合作的酒店和品牌或知名连锁酒店调研,及时把握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的趋势,熟悉高星级酒店的运作模式、酒店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餐饮领班人才的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及素质要求,摒弃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落后思想,使学生端正态度,认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诚信、热爱酒店事业、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进一步根据餐饮领班的工作过程及优秀酒店中高层管理人才养成的过程进行课程优化设置,以“1+N”课程包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培养与酒店业相接轨的餐饮“领班型”人才。
(三)建立懂服务又懂管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1+N”课程包的开发者与执行者,是领班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利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良机,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校内教师轮流到合作的酒店任职,参与酒店的管理活动,熟悉酒店管理的制度与细节,而合作酒店的“领班”型人才(高服、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到学校任专业课程的技能与管理方面的教师,或者开设微型课程,校企双方教师定期进行探讨,开发出针对性的课程,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
酒店业国际性强,学校应制定专业课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的机会,使教师的理念或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完善。
(四)继续完善课堂教学,构建“领班为目标”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餐饮领班的职业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技能是基础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推行“领班为目标”课程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交叉、“校企交替、工学结合”,以实践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具备领班的职业素养、服务技能和管理潜能。
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领班工作过程的有效教学”方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服务技能,培养管理潜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具备“领班型”梯队发展的潜质。
(五)推行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1、继续完善“循环顶岗实习、一生一案”领班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前面第1、2、3学期校内学习,第4、5学期(10个月)校外顶岗实习,第6学期校内拓展学习与就业指导,顶岗实习酒店应考虑服务地方经济,辐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境外国际品牌酒店等,可借鉴“洛桑”模式。
2、开展订单班模式培养。定向为高星级酒店培养人才,特别是指定“领班”人才的培养。
3、探索国际合作合作办学。前1年半在国内学习,后1年半在国外学习加实习,获取两国认可的毕业证书。
基金项目:201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7527)
参考文献:
[1]高丽红.澳大利亚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8,9.
[2]黄霞.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3).
酒店管理的认知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电视台 素质教育 微电影栏目 生产力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95-01
一、创作前期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视频创作领域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微电影创作。因为在拍摄前期,具体的讨论、分工、策划等前期工作都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一旦进入到拍摄阶段,各项前期工作没有准备到位,那么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几乎所有栏目的成功与否都与创作前期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那么作为以制片人为管理核心的制片人制校园栏目而言,如何才能驾驭好前期的各项工作与人员分配管理呢?
为了充分发挥制片人制的人员组织优势,作者通过在校园电视台长期的工作研究,得出以下最优人员分配方案:制片人1名(作品的总负责人);导演1名(作品创作的总指挥);编剧1名;摄影1名;灯光1名;录音1名;策划:1名;场记1名;后期:1名;美术指导:1名;场务1人;这样,各司其职,只需要11人,就可以开始进行微电影的创作。
(1)第一阶段:栏目策划阶段(参与人员:制片人、策划)。校园电视台的主要传播目标是学校师生,而宣传目的也是以教学或信息、文化艺术传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主要目的,所以它的栏目策划相对来说简单很多,只需要按照制片人对于微电影的各项具体要求,写出微电影的拍摄策划案,包括主题、立意、宣传内容、传播途径以及大体涉及的场地、大概预算还有最后达到的效果等。由总制片审批通过后,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
(2)第二阶段:剧本或脚本创作阶段(参与人员:编剧或总撰稿)。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作品好不好,剧本是首当其冲的。编剧或者撰稿,应当根据策划案的要求,写出与之相适应的微电影剧本,要在具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既接近学生和校园生活,又要不失观赏性和艺术性。
(3)第三阶段:剧本可行性讨论阶段(参与人员:制片人,导演,编剧)。以制片人为主导,充分讨论剧本的可行性,对剧本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保证剧本在制片人的把控下,符合预期的整体要求,编剧对剧本进行修改后再次进行讨论,以制片人意见为主,直到制片人确定剧本为止。
(4)第四阶段(同时进行):场景选择阶段(参与人员:导演,摄影,制片人)。导演与摄影对剧本中涉及的场地进行分析,由于校园电视台投资较小,不适宜摄影棚搭景棚拍,所以需要实地考察,确定拍摄的场地,将场地需求反馈给制片人,由制片人协助确定场地使用权。
(5)分镜头脚本创作阶段(参与人员:导演,摄影)。导演与摄影一起进行分镜头脚本创作,将每一个要拍摄的镜头的技术参数和艺术要求以脚本形式写下来,以确保能够在拍摄时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6)选角阶段(参与人员:制片人,导演)。
导演通过分析剧本,对剧中涉及的角色进行选角活动,保证演员符合要求。
(7)服装道具与拍摄器材准备阶段(导演,美术指导,摄影,灯光,录音)。
导演与美术指导讨论确定好演员所需要的服装、妆容,以及所需要的道具。导演与其他相关人员确定好器材,然后进入拍摄期。
二、拍摄期(参与人员:除编剧外所有人员)
拍摄期考验的是团队的协同合作能力,只要前期工作到位,那么拍摄期也会是顺水推舟,乘风破浪。
(1)统筹表制定与演员排演阶段。
策划根据分镜头脚本,建立统筹表,包括每天不同时段的拍摄任务,吃饭的时间、地点,剧组每天的行动路线等等,与此同时,导演指导摄影进行镜头的预练,指导演员进行重要场景的排演。以及确定服装道具、妆容的效果。
(2)实拍阶段。实拍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各个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每个环节都相辅相成,使拍摄过程顺利进行。制片人管理经费的使用,人员的管理,场地的协调;导演负责整个作品的创作;美术指导负责服化道等。
(3)后期制作(参与人员:制片人、导演、后期)。
后期制作是对作品的三次创作(编剧一次,导演二次),所以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导演和后期需要在制片人的整体要求下,对作品进行剪辑、调色以及增加相关特效和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