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培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资源培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资源培育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1

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 力创省级生态林业县

■本刊记者 李彩岩 通讯员 田长明

新年伊始,叶县林业局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生态林业县这一目标,结合全县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方案,平原、山区一齐上,以建设林业生态乡、生态村为基本载体,大力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山区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全面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展开了新一轮的实战。

明确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如期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任务,叶县林业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全局召开工作会议,局长李国琦在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全力配合并监督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2009年完成造林总规模14.05万亩,其中山区生态体系林1.57万亩,农区防护林5.775万亩,林业产业工程林2.03万亩,生态廊道林0.76万亩,村镇林0.35万亩;新建和完善林网65.8万亩;完善生态廊绿化438公里,完成中幼林抚育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0.5万亩;完成“四旁”植树450万株,林业育苗4200亩;18个乡镇分别按照平原和山区、丘陵林业生态乡镇的标准,全部实现生态乡镇建设目标。

做好前期宣传

为了在全县上下形成创建生态县的强大舆论氛围,林业局按上级要求拟定了造林绿化宣传提纲,并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栏目,重点宣传各级关于林业生产的有关政策及先进典型。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建设生态县的重要意义。同时还组织各乡、镇召开不同层面的动员大会,并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发动,引领干群思想。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热潮。

制定总体规划

按照建设林业生态县的要求,叶县林业局紧密配合各地组成规划队进行科学规划。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造林档次,打破村组界线,按照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放线定点,统一树种要求,统一整地标准,统一栽植要求,制定详细的方案。对林网建设、高速通道绿化、成片造林等重点工程进行详细的作业设计,把造林规模、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规格、造林用工、苗木规格、苗木来源、所需资金、资金来源、造林对象等项目纳入规划,并绘制相关图纸,以实现纸上一个点,地下一株树,纸上一条线,地下一行树。所有造林工程都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操作,规划不合格不准整地,苗木不合格不准使用,整地不合格不准造林。要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以确保造林质量。

在实施培育林木资源的计划中,林业局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的要求,以生态廊道网络绿化为基础,提高绿化品位和档次,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多树种配置,重点抓好现有沟路渠河的完善和提高。乡村主干道实行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一般生产路每侧1行树,村级道路一路一沟4行树,一路两沟6行树,乡级道路一路两沟8行树,开口2米以下的单沟每侧1行树,开口2米以上、10米以下的单沟(河)每侧2~3行树。同时,对全县高速公路两侧绿化通道中的缺株断垄现象进行补植补造。对村庄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绿化,以农田、道路、村庄及庭院为重点,营造片林、林网、绿地、森林公园及围村林,其中浅山丘陵乡(镇)要建好不低于总土地面积10%的公益林或森林公园,平原乡(镇)要建好不低于总土地面积1%的森林公园等。要求全县18个乡(镇)要分别按照平原和山区林业生态乡村的标准全面实现生态村、生态乡。

与此同时,林业局把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要求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树种,节约造林成本,确保造林成效。对山区成片林建设的管理,坚决防止毁林造林、盲目造林事情的发生。对村村通道路的绿化,要求修一条,绿化一条,同时对缺株断行的进行补植补造,不留空档。并组织专人对已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按照国家要求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对成活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对成活率在49%以下的要重新造林,对不符合要求、造林效果差、土地条件不适宜的造林地要抓紧调整,并实现同步造林,以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标准不降。为保证2009年造林的补植补造,林业局还督促各乡镇继续抓好林业育苗,并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地选育一些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

监督计划实施

为了能按时有效完成创建省级生态林业县的目标任务,林业局配合各乡镇组织的专业规划队伍,按照生态乡、村标准,在栽植之前逐村、逐路、逐沟、逐河、逐渠、逐造林地块进行规划,摸清底子、明确任务,要求面积、长度、所需苗木数量等都要掌握详尽的数据。要求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2月中旬,各乡镇要根据规划方案掀起以整地挖坑为主的冬季林业生产,全面完成整地挖坑任务。同时,对适宜年内造林的地方和栽植的树种尽量进行栽植,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栽植任务。2008年12月底前、2009年3月底和7月底前各综合检查验收一次,并随时通报验收情况,促进工作开展。2009年3月底后,要进入全面管护阶段,确保所栽苗木成活率。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2

关键词:紫叶矮樱;扦插;苗圃

紫叶矮樱为落叶小乔木,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单、耐修剪,故在城市绿化和景观绿化中大量应用。近几年,神木县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引进园林绿化树种,2012年神木县苗圃引入紫叶矮樱进行大田扦插实验,试验证明扦插繁殖速度较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可在苗圃地大面积推广。

1 插条选择

3月上旬,从河南适生区引进当年生嫩枝,选取直径lcm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插穗长12cm,顶端剪齐,底端剪成马蹄形的斜切口,尽量扩大插穗与土壤接触面积,每100枝绑成1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地窖沙藏。

2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水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无污染的优质苗圃。整地作床,床宽70cm,步道宽30cm,长度根据育苗地情况斟酌,雨水少、干旱的苗床适当降低。

3 扦插时间

5月初圃地解冻即可,天气回暖促进生根。

4 扦插步骤

取出冷藏的插条,插条顶端基部分别截取2Cm,将基部浸泡生根保水剂溶液5分钟,处理完后,插穗完全插入苗床中,保持插穗上部与地面齐平,插穗间距不小于5cm,插完后覆土,及时浇水。

5 病害防治

插穗易被菌类、病毒感染,发生病害和腐烂,要及时打药,扦插当天喷施灭菌灵,以后定期喷施。

6 紫叶矮樱的造型

6.1 球形

苗高40cm左有时即进行第1次打顶,促分生3个以上侧枝,达不到的酌情第2次打顶,其后重剪树冠上部旺发枝条,使整个树冠向中心靠近,经轻剪整形后即成球形。

6.2 柱形

依据要造型网柱的高度选择植株,骨干摘心后,修剪线从植株上部到下部把枝叶修剪成圆筒状,小枝长出后再逐渐调整培育成网柱型,如所选植株达不到预定高度,要先增强水肥管理,保留中心竖立枝,将周围枝条剪短、圆,让植株高度达到要求后打顶。

6.3 立方体结构

依立方体要求,选择长势强健、枝叶茂盛植株,顶端剪平,再对周围侧枝留恰当长度重剪促发新枝,新枝萌发经培育再逐步修剪成立方体。

7 紫叶矮樱的园林应用

7.1 孤植点景

紫叶矮樱色彩艳丽,在绿地中孤植,以景天、剪股颖、早熟禾等作背景,衬托出红黄绿的反差,用作企事业单位绿化隐喻事业红似火。紫叶矮樱树冠美、萌芽力强,一年能多次抽芽,发出鲜红色的新梢和嫩叶而且耐修剪,盆栽后,修整成球形或其它形状,可设置于门廊及室内做为孤赏树。

7.2 片植造景

利用紫叶矮樱鲜红色的新梢和嫩叶,且红叶鲜艳持久亮丽似火焰的特性,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在庭院、草坪、花坛、广场及公路立交桥两侧的互通绿地中,片植后修剪出平面的、立体的各式各样的几何形色彩图案。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3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意义;培育措施

森林资源是指在相当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的很多树木,林木是建筑业、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并且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旱、风、沙等灾害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 功能最多也最稳定。森林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的生物同生共存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柱。现阶段随着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森林资源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等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我国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要保持、发展绿化达标成果,真正做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应用,我们仍然面临着怎么样科学地进行森林资源培育的难题。

1 森林资源培育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逐步调减木材产量,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 深化国有苗圃改革

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全国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我们对国有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统一规划,分组管理的体制。规模的扩大,规划的合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国有苗圃的快速发展。苗圃内部组建了“四组一队”,即育苗一组、育苗二组、科研组、营销组、绿化队。内部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国有苗圃,以地理位置的优势,重点以引种、试验、示范新品种和园林绿化树种为主,成为北方林木良种的展示窗口;以土地面积大的优势,作为商品苗木的主要产区。同时以国有苗圃技术、信息、市场的优势,与分散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了“苗圃+农户”的联合发展路子,实行了集团式发展,低成本扩张,带动了社会发展育苗的积极性。另外,近年来我们在抓好种苗生产供应的同时,拓宽苗圃服务领域,重点在种苗市场营销、营林绿化施工上做了一定的工作,这无疑给苗圃的发展又增添了活力和后劲。一是,在种苗市场营销方面,随着种苗基地规模的扩大,加之与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几家大的种苗基地的经济合作,借助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正是东西部的一个结合部,我们围绕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大工程、大苗木、大市场”的形势,组建了北方林木种苗科技市场,建立了一支营销队伍,有效地解决了地区性种苗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营林绿化施工方面,随着近年来造林绿化任务大,时间紧的特点,作为林业部门的一个服务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苗木品种全,施工设施齐备,2005年各省地市纷纷组建了造林专业队,投身到全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去,在营林绿化施工中,本着“诚信服务,质量第一”的准则,施工质量达到业主满意为止,在社会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所以,森林资源的培育应以经济效果与利益为首要目标,严格按森林生长规律进行培育。要着重抓好如下方面工作:

1)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树种进行培育。历史的工作经验报告咱们,没有选择适地树种,只能劳民伤财,挫伤林农的积极性。如七十年代在本县南部山地成片造杉林便是不适宜的、失败的。其主要原因是杉木的立地条件要求高,不适在土层浅、土质硬、土壤养分差的地方生长。所以,为有选择适地树种,林农才会致力于丛林资源的培育。

2)培育壮苗,苗木是培育丛林资源的物质基础,壮苗是培育丛林资源的成功包管。壮苗既能包管造林高成活率,又能促使立木快速生长,表现林业生机。

3 结束语

森林培育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因此,要从机制建立方面入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一定进行科学培育,狠抓管护和合理应用,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物质财产并永续应用,才能真正发挥森林的社会利益、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赵华,刘勇,吕瑞恒.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0(6):27-31.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4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也非常大,这就使得林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但由于对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许多森林沙漠化程度越来越高。林业资源面临的主要现状:我国的林业资源面积不够大,分布也不够均匀,且林业的质量较低,森林结构不够完善,使得森林资源出现极度匮乏的问题,基于此,要想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的应用价值,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必定会对林业的市场竞争造成一定的制约。政府不断倡导,群众相互配合,全国在修复退耕还草工作以及修复退耕还林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林业总面积由原先的负增长变为现在的正增长趋势。

2对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培育的方法

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为了加快林业资源的培育,较为理想的培育方式为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一般采用的是实生苗造林技术对资源进行培育,成效明显。而在造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工序有三个:第一,要选择合理的造林季节;第二,确定正确的造林程序;第三,整理造林地。其中,对造林地进行整地,能够使林地的立地条件得以改善,并将采伐的剩余物、灌木、杂草及时清除。在造林前后,要使地面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透光度要强;适当对那些小地形进行改变,增加其透光度。对土地进行整理还能够对水土起到一定的保持作用,避免土壤遭到水的侵蚀,不但利于造林施工,还能够使得造林的质量有所提高。

3植树造林的有效措施

3.1播种造林

在植树造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播种造林,其只要将种子直接洒在需要种植的土壤上,这种造林方式的优点很多,主要是:直接洒种,操作步骤少,操作方式简单,省去复杂的培育树苗的过程。操作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经济成本。尽管这种造林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是:种子的质量要特别好,利于生根发芽;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不但高,土质也要足够的疏松,且耐干旱性极强。跟大面积的造林工程比起来,播种造林这种造林方式还是很适用的。

3.2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以树干、根叶这些能够为树木提供养分的部位当做造林的原材料进行造林。其优点是:节省育苗的时间和成本;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播种后有较高的成活率;树木的幼苗能够继承树苗母本的优点。当然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土质的要求特别高,母本树木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造林的整体质量。

3.3植苗造林

为了使得树木幼苗的成活率有所提高,避免后期出现二次种植的问题,就可以使用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造林。此方法是将培育好的树木幼苗直接栽植到土壤里,成活率较高,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培育的程序也比较复杂。

4对林业进行培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

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广阔,所以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森林资源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且树种的种类也多,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树种,保证树种能够将其价值发挥到最优,从而保证造林的质量。而要做到因地制宜,一般要使用扩大阔叶林的种植面积这种方法,此方法有三个优点:一是适当的扩大种植阔叶林的面积,这主要是由于阔叶树的落叶能够对土壤的水分起到一定的保持作用,且落叶落在土壤上还能够使得土壤的肥力有所增加,从而为树木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二是提高生态的观赏性,使得林业的景观价值有所增加;三是阔叶树木具有十分强大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巩固土壤,避免水土流失,还能够对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4.2合理选择最佳造林时间

由于春季雨水较为充沛,土壤比较疏松,太阳光照的温度较为适中,所以通常来说,传统造林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春季,这时,种植的树种就会有很高的成活率。但是,近几年,对于培育树种的技术不断得到了革新,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树种的性能,所以,我国造林的时间也有所改变,普遍向前提前了,通常在冬季末春季初进行造林,由于这个时间段大风天气不多,所以水分挥发得也较少,培育树木或者移植树木时不会损失太多的水分,因而树木的成活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4.3加强对混交林的营造

使用混交林种植方式能够获得双向的丰收,首先,经济不断增加,土地也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其次,增加的绿化植被的面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这项技术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此,要设计好空间的距离以及光照的情况,确保其科学合理且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混交林的作用。

5结语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5

一、树立科学的理念

要实现两个效益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树立一个科学的理念:既不能过分强调绝对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强调绝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应该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森林只有实现了生态效益,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同样也只有经济效益发挥的好了,才有条件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在林业经济的开发中必须做到合理的开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

二、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发展要多元化。我们必须根据林区或者林区周边环境特点,在坚持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行多种经营。另外,由于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期性与林区居民要求增加经济收入的短期性存在着矛盾,在发展林区经济时,必须把林业作为林区生态经济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来看待,始终把林区的生态效益放在重要地位,并根据林区的特色来规划森林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形成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把“以林业为基础”和“综合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三、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要求把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发展林业经济,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林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基础之上的,且森林的大部分功能与生态有关,因此,林业的发展应该服从于森林的生态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生态林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林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并为保护动植物物种以及遗传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同时,生态林业实现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营林人和全社会的利益的共赢,也实现了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是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它要求林业资源的开发与林业生态的承载力相协调。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环境的保护应该是一致的,相统一的。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出现时,应该正确面对,进行原木林产品技术和节约技术的开发。我们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维护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是森林资源培育、恢复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森林资源的培育、恢复和发展工作,必须切实依靠科技创新。这是由森林资源培育、恢复和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人工培育林的生长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而,国家必须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森林具有被破坏后恢复原先的功能的时间相当长的特点,而依靠科学技术却可以促进其恢复的进程。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开发利用与及时更新并重,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注意开发利用、更新和抚育三者的平衡,以保证林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五、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传统的林业经济结构是以木材的采伐和利用为主,既制约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损害了生态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合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挥林业景观优势,建立优质的生态旅游区。其次,以市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原料林等短周期林木资源和其它相关林木资源的建设。根据地方林木资源特色,发展本区域优势林业产品,从而解决林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再次,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把过去由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技术性的加工和开发转变,提高林木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总之,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六、坚持抚育间伐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与长期以来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而不注重维护和培育有着很大的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进行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必须正确处理好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间的关系,在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抛弃那种不分林种,覆盖式采伐,不及时更新林木等错误的做法,做到用科学的采伐与更新相结合。从而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源节流,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首先,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森林资源层级负责制。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其任期成绩指标,建立森林资源首长目标责任制。把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生长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纳入任期目标,列为考核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合理的限制森林资源的采伐。针对我国森林资源少且综合利用率低的情况,应该调整采伐结构,挖掘木材潜力,增强木材的利用率,减轻木材的开采压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充分利用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发展相关的产品和替代产品,减少原木消耗,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

林业资源培育范文6

【关键词】林业创新;发展研究;机制

1 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1.1 扎实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既要坚决防止走形式和假发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产权、激活产业,又要巩固增进集体经济。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1.2 探索建立群众性护林联防组织,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总结推广民间护林组织的经验,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同时,建立森林防火风险基金,解决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救治和补偿问题,加大对民间森林联防协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1.3 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促进林业生产经营融资

做大做强林业担保,进一步扩大抵押担保贷款规模,完善林木林地押金管理办法。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林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登记等程序,以现有林木林地资产为抵押直接向银行贷款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尽快组建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探索以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解决林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

1.4 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按照林业分类要求和不同生态区位、功能质量等级,把生态公益林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3种类型,对后2种的生态公益林实行限制性利用,允许经营主体通过抚育、更新性质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获得经济效益,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2]。

1.5 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设立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科技普及,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建立林业行政许可事项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区调查设计中心、木材检验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合理界定中介组织职能,规范其服务行为,确保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经营。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严格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赔偿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2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当地特产林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为载体,走速生、丰产、优质的发展路子,快速增进森林资源总量。

2.1 探索营造林与种苗培育新机制

探索建立“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营造林机制。加大封育力度,及时完成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三大资源培育基地,确保按规划要求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务。依托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建设育苗基地;加快实施种苗国债项目建设。同时,建立林业林木种苗检测中心,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种苗保障。

2.2 实施低产林改造试点项目,创新特产林科技推广模式

明确低产林分改造对象,简化低产、低效林分的采伐审批程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产权主体积极参与改造,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以特产林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效经营技术,促进特产林资源总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加快特产林产业化进程。

2.3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

充分发挥当地特产优势,加强产、学、研协作,实施以特产林为主的经济林品牌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放手发展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等混合型所有制林场。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林农和社会各方面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鼓励林纸、林板、林脂企业一体化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创办工业原料林基地。

3 实施林业再加工项目

以资源为依托,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建设林业再加工生产基地壮大林产工业。

3.1 培育龙头企业

在加工和林产化工领域分别确定1~2家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税费、资金、贴息贷款、建设用地、加工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

3.2 构筑产业集群

制定林产工业发展规划,推进合理布局。尽可能促进有一定规模的林产加工项目进入园区,调整优化林产工业结构。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型林产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链条、集约发展。

3.3 创新经营体制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重组或行业协会运作,逐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方向发展[4]。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国有林产工业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吸引境内外资本改组国有林产工业企业;鼓励组建跨地区的林产工业企业联合体。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把国家林业税费政策、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放宽林木采伐政策等落到实处;各有关方面要协同动作,清理、取消与林产工业有关的不合理收费项目。

4 结语

建立有效的科技激励机制。在发挥林业科研单位、推广机构、涉林高校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大力调动个人、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科技创新,林业企业部门要高度领会、国家关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批示精神,积极稳妥地规划林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邵权熙.浅论创新与我国林业创新体系[J].中国林业,2000(11):33.

[2]吴志文.分类经营与林业创新[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2):68-71.

[3]邓阳锋.创新“三制”促林改[J].民营科技,20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