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1
关键词 长沙市 旅游行业 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长沙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市旅游产业正式迈入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02.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72%,实现旅游总收入1006.3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48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29.26%;接待入境游客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3%。
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254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共22家,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共232家。五星级旅行社7家,四星级旅行社25家,三星级旅行社9家。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7家,分别是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南岳衡山旅游区、韶山旅游区、岳阳楼-君山岛旅游区、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长沙市花明楼景区,长沙市共有2家。
全市旅行社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大型、连锁型旅游企业,中小型旅游企业生存压力大。仅去年一年,长沙市陆陆续续关停了20多家中小型旅游企业。
未来,长沙市旅游发展要与建设“两型社会”相结合,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环保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加快“两型景区”的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山青、水碧、天蓝的生态环境和秀丽景观;要与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相结合,推进旅游同文化、工业、商务相融合,努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要与促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把“农家乐”旅游作为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拳头产品来抓,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使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要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旅游资源文化化。
2对长沙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紧扣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前瞻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旅游行业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资本进入旅游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旅游行业的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展,旅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面临新机遇。旅游行业开始加大对互联网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整合。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出现的这种新特点、新趋势,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紧扣行业发展现状,明确旅游企业用人要求及同类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状况,以学院传统的导游专业技能平台为基础,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高级导游旅游方向、旅游营销方向、会展旅游方向、电商旅游方向、旅游职业经理人方向等综合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适应社会对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立足专业培养方向,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立足专业培养方向,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和旅游企业的资源优势,聘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规划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结构,建立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具体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的各环节为任务,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设置课程。
2.3以在职培训和企业顶岗锻炼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提高现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具体的培养途径包括:一是有计划地送专业教师到全国知名的旅游院校或全国示范高职旅游院校深造和进修,更新和拓展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够带领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二是有计划地派送专业教师到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顶岗学习和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流程、服务技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积极聘请行业知名的专家、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组成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开设讲座和专题报告,全面参与课程指导和课程开发。整体完善教师团队的教师水平。
2.4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完善实践基地,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是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向的综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技能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实践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等能够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方法。实践教学形式应该多采取走出教室,走进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等形式,比如进旅游企业参观,了解企业基本组织结构;实训课搬进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2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发展前景
休闲农业旅游是指将农村田园风景、自然生态资源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并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当地特色文化和乡间生生活,提供给人们一个体验休闲生活状态的农业发展形式。由于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晚,相关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不够成熟完善,这很大程度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休闲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规划设计生态化的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还能带动了农业的新一轮改革,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1.1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我国许多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经营模式为小农经济。目前乡村的休闲农业旅游以自发、分散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为主,这种原生态的经营模式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和整体营销的理念,很难形成品牌性的产业。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2休闲农业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由于国内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不明显,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发展观念。这导致农业旅游产业现有的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不能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还会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倒退。应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导农业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3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过程中,传统的经营理念显得十分的陈旧和落后,无法给城市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乡村生活体验;且从事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当地的百姓,不会通过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产业规划。许多农户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宣传力度也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系统规模化的营销手段,限制了休闲农业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发展策略
2.1发展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创意性旅游活动,提高当地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其次,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开展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当地的文化积累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将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业进行完美的融合;为了确保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加大对当地产业人力、物力相关的投入力度,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翻新,改善旅游区的生活环境。
2.2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生态化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产业,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应将休闲农业旅游领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护好当地丰富的原生态资源为前提下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要规范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将农业旅游进行品牌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推动当地农业更迅速的发展。
2.3改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体验感
对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来说,当地旅游业不仅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给旅游者行进消费的平台。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特色文化的喜好去进行消费购物,这需要我们将旅游产业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进行结合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科学的完美融合,实行生态化旅游产业,具体的设计方向应使旅游者在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差异中获取美好的乡村风情体验。让旅游者全面享受乡间生活带来的惬意体验,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内容。同时当地老百姓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3总结
在当代,人们渴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休闲农业旅游迎合了人类亲近绿色环保生活的高品质心理特征。绿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这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产物,它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模式。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可以在扩展旅游者休闲度假空间选择的同时,将乡村特有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收益。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走向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现代的农业科技知识也得到了广泛科普,实现了互赢互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单福彬.乡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价值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
[2]杨伊侬.休闲农业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中国商贸,2014(07).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3
【关键词】江苏 旅游经济 新常态
旅游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比如,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促使国际化旅游需求愈来愈受到重视;科技手段在旅游产业中的广泛运用,促生了智慧旅游的方兴未艾;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旅游成为了众多家庭休闲的方式,大众化的旅游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此外,自由行等个性化旅游的发展也促使旅游业呈现出与以往迥然相异的特征。而旅游行业的新发展势必会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胜任力要求,只有融入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江苏旅游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可以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的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旅游主体新常态特征分析
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者的需求在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大众化”、“差异化”、“品味化”的三大特征。
(一)旅游需求的大众化
发展旅游的关键就是实现旅游的大众化,使得旅游真正成为民生产业。比如,江苏省近年来将职工带薪年假纳入地方考核,加大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考核督查内容。这为全民旅游提供了时间基础,让民众有更多的时间同时避开黄金周、小长假的高峰出游,能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最终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今天的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旅游需求的大众化,使得旅游成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二)旅游需求的差异化
在旅游活动大众化的同时,旅游需求还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旅游者根据自身的偏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旅游追求。以自驾游为例,目前,江苏省已拥有了多家省级自驾游基地,此外,亲子游、科考游等等新业态也由于旅游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应运而生。
(三)旅游需求的品味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愈加品位化,养生养老、邮轮、游艇、高尔夫、会展等高端旅游休闲产业不断涌现。旅游者越来越重视体验和享受,在旅游过程中放松身心,而不是匆忙的到此一游。旅游养老基地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二、旅游客体新常态特征分析
旅游客体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对广大旅游者产生引诱力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没有旅游产品就构成不了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常态下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品的融合化
“旅游+”成榱寺糜我捣⒄沟男鲁L。旅游产业的边界无限延伸。旅游资源跨越古迹寺庙遗址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社会资源、经济成就、产业活动、民情民风等均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旅游业跨界融合可分为两种类型: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前者属于第三产业的内部融合,是出现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新型服务业业态的过程。这种融合表现在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的旅游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
(二)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旅游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产品体系愈加丰富。江苏省近年来,工业旅游、医疗养生、文化演艺、体育科普、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文化演艺、低空飞行、邮轮游艇、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夜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得旅游产品越加多元。尤其是乡村旅游产品近年来尤受青睐,我省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强化旅游富民,推进乡村旅游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突出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优势。推进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建设,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和魅力乡村;创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江苏省政府着力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和发展引导,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业态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支持各地办好乡村旅游节,举办富有特色的乡村民俗活动,举办乡村美食大赛,使得乡村成为旅游的乐土。
(三)旅游产品的生态化
美丽江苏,生态先行。旅游新常态下,旅游产品的“生态化”特征得以凸显。无论是旅游景区的开展还是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都充分融入了生态元素,体现了生态特色。比如,江苏宜兴阳羡旅游度假区提出了“深氧界・3H生活”的旅游形象。“3H”分别代表健康(health)、心灵(heart)和家园(home)。围绕这一主题概念,阳羡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程,让青山绿水成为阳羡最鲜明的标志。大运河江苏段的生态保护近年来也很见建树,使得运河两岸成为度假休闲的胜地,也增加了运河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三、旅游介体新常态特征分析
旅游介体是指向旅游主体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主要是指各类旅游企业和部门。对于旅游介体新常态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4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凭借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特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愈加良好。包括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从定位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依托于地区的文化与客观优势,其发展道路已经逐步完善,走上了正轨。但是民族特色旅游还依旧没能够转变理念,特别是在旅游管理的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目前对于旅游行业极为重视,不仅转变了以往的过多管制,而且更加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理念,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民族特色旅游管理的模式更加具有科学性,为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民族特色旅游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知道工作民族特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其系统化的发展道路,包括管理模式与资金投入情况,都需要政府相关单位的介入与引导。所以在管理模式上,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可以保证特色旅游的问题解决与改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开展多渠道的管理模式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融入到项目建设当中。
(二)合理性构建,保护历史特色“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是更适合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选择。排除无序性、盲目性,强化统筹规划,可以更好的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突出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客观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注重科学化的规划编制,在管理上综合考量,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展开;第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环境保护理念,减少资源浪费,保护历史特色的背景;第三,切实做好协调工作,将管理落实到实处,以科学的规划确保区域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三)完善特色旅游政策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人力上,地方政府都应该给予民族特色旅游更多的政策利益。政府需要做好指导作用,构建区域化的发展管理模式,发挥自身的智能,为行业发展制定有效的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风险性,可以从政策上为当地民族特色旅游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完善宏观、环保管理制度社会主义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强调区域化的环保工作,应该重视科学的管理理念,从宏观的层面来把控行业的发展,具体关注项目的规划、开发与管理工作。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绿色环保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所以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更要做好环保工作。在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在管理模式上要加入环保要求,避免类似“香格里拉”式的破坏。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旅游区域,采取重点管理和监控的方式,短期内规避趋利行为。完善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能够为民族特色旅游管理提供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
(五)协调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无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规律是一定要遵守的,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在管理模式上做到尽善尽美,就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各类企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行业素质。除此之外,在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行业协会还应该积极的设立行业发展标准,促进行业的正规化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管理的模式在自主发展的背后,还应该强化品牌意识,以消费需求和旅游商品带动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以规范性的市场来营造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六)构建全面的优质服务体系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优质的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对管理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民族特色旅游需要强化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定规范化的制度与体系,确保服务从整体到细节上的一致性,提升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发展新趋势 挑战 旅游教育改革
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服务商价值链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差异化和多元化战略即个性定制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跨界”产业融合
未来旅游发展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跨界产业融合,不再是旅行社景区等的概念,而是出现以其他产业为主题的旅游,比如地产旅游、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书法艺术旅游、登山旅游、宗教旅游等的主题旅游,实际是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文化、经济、艺术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跨界产业的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尽管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仍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技术发展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2.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发展
国内目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同质化严重,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与行业需求不对等,课程改进速度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旅游系统工作。旅游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旅游企业需求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供给不对等的矛盾。
3.多元化旅游教育模式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办学、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增多,增加了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机会。
4.教学内容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型
网络信息化使旅游行业日新月异,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捕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需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和潮流,结合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快速更新,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和跨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内容国际化。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育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战略定位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人才将是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能直接引领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应根据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目标,制订教育计划。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旅游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模式应结合旅游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课外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体验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广旅游产品的过程以参与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为与企业结合的“学徒制”教学。
3.改革旅游教育内容,符合“互联网+”旅游市场需求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用技术型院校在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新增一些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跨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根据不同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跨境旅游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技术、智能终端服务等技术类专业交叉课程以及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网页设计等艺术类专业交叉课程。
4.采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只是照PPT宣科,使教学变得枯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抵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
5.构建“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改革用人机制是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有一定网络信息技能的双师型旅游师资队伍,以提升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发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余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乡村旅游行业趋势范文6
关键词:旅游服务业 营销模式 创新
当下无论是组团旅游为主的企业还是针对旅游精品开展业务的企业,其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旅游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为旅游企业要站在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积极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创新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旅游行业营销手段的创新为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
1 旅游营销的创新模式
1.1 体验旅游营销模式 体验营销主要是针对顾客的心理和身体满足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营销模式,目前我国体验营销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主要形式为角色体验,其主要集中在“农家乐”、“乡村游”等,它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角色转化体验其角色的身份活动;风俗民族文化旅游营销模式,其主要是参与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民族风情让顾客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文化消费的活动;娱乐体验营销,其主要通过让顾客在快乐的旅游体验中,让消费者实现消费,达到企业所从事娱乐体验的营销目标。
1.2 定制式旅游营销模式 定制式旅游营销模式是将游客进行细化,把每个游客看做一个潜在消费群体,它主要是依据游客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单独旅游计划。比如目前开展比较广泛的探险旅游或者情侣单独旅游,虽然探险旅游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却是旅游企业根据游客的特殊要求而专门制定的营销,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销售,比如当前深受年轻情侣喜欢的情人单独旅行,其旅游营销手段就是为了满足年轻情侣之间的爱情需求,通过制定旅游可以实现游客的价值要求,提高旅游企业的营销。
1.3 文化旅游营销模式 文化营销就是旅游企业通过展示景区文化内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企业通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结合企业的文化宣传,实现游客的精神层次需求。文化旅游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我国旅游营销过程中最长用的手段之一,比如革命红色旅游就是将景区的革命事迹结合旅游讲解提高人们的爱国情绪,满足人们渴望了解革命历史的需求。文化营销模式要求企业要积极借助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工具提高社会对文化景区的文化了解。
1.4 网络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已经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企业来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企业实现销售的重要工具,旅游企业要实现营销范围需要借助网络工具,因为现在我国网民数量再逐年快速的增长,将旅游活动放置网络,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同时网络也可以将旅游项目等生动的展现出来。
2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
旅游营销是以促进旅游业为根本目的的,它是以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对旅游服务内容、质量以及旅游效益等进行调节实现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达到顾客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旅游营销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虚假信息问题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竞争程度在不断的增加,对此一些中小型旅游企业为了扩大市场消费者,他们会采取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骗取游客的信任,最常见的虚假信息就是:一是在开始时许诺不收取游客的服务费等,但是往往在旅游的过程中强制游客购买某些商品;二是宣传上的旅游路线与游客的实际路线不符,旅游企业在营销时他们鼓吹自己开着的旅游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在游客选择其服务时,旅游公司就会转变其营销时所承诺的内容等。
2.2 旅游市场营销忽视售后服务 目前旅游企业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开发与吸引潜在顾客,但是现在旅游企业对现有顾客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忽视了现有顾客的社会效应,尤其体现在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中,企业在宣传产品的时候往往将重心转移到其所提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内容等,而忽视了对顾客参加完企业所提供旅游活动的感受服务。旅游企业往往忽视售后服务,他们把游客看做一次性的,使得旅游企业是看到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
2.3 旅游营销手段过于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不紧密 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一些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技术的优势,他们在营销策略上没有真正的实现网络营销,最常见的就是旅游企业开展网络宣传所使用的手段过于单一,而且没有体现出网络的动态效应,同时旅游企业还没有实现网络支付功能与网络营销的结合,网络消费是当下消费手段之一,其占据着一定的消费比例,但是旅游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其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2.4 在市场营销中盲目削价竞争 很多旅行社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先不说套汇问题,通常报价远远低于成本价,表面上,通过套汇可以赚取差额,旅行社仍然有利益可赚,但是长期以这样的营销战略来营销,只会导致旅游企业的形象受损,损害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比如,近年来,由于东南亚的团队价格非常低,使得该区的潜在游客减少,旅游收入也相应减少,旅游企业发展非常缓慢。
3 促进旅游行业营销的手段建议
3.1 提高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旅游景区的内在文化内涵,因此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是要提高导游的文化素质,导游作为游客直接体现旅游服务的第一人,导游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旅客的消费感受;二是要提高旅游景区商品贸易人员的素质,游客在旅行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进行商品交易,以此要杜绝出现强卖现象发生。
3.2 运用综合性的营销手段 例如把产品功能的研究与开发和产品价格、产品宣传、销售渠道联系起来,要慎重使用价格手段,不可盲目提价或降价,要把营销活动中的产品、渠道、价格、促销这几个因素进行一个最优的组合。
3.3 加强旅游产品的售后服务 产品售后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现代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旅游产品也是如此,同样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当游客旅游归来,游客售后感受的反馈很快就会表现出来,旅游产品使游客具有良好感受的会影响一大批潜在的顾客。所以要加强售后服务,例如跟踪随访,及时提供新产品信息等,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安慰。
3.4 开发特色旅游网站 产品网络主页是企业网络形象的第一扇门户,是网上营销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网页制作要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同时网页的文字说明最好附加多国语言,以便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并得到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旅游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应,通过网上交流设计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等。另外,产品设计也不完全受市场约束,可通过网络设计出旅游精品,产品营销要打破人们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引导人们消费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3.5 加强旅游服务业行业管理 国家要加强旅游服务企业和各地景点管理,制定一系列扶持、规范旅游行业的政策和法律,加强旅游行业执法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新营销模式,使本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 结束语
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正进入到以营销为主导的时代,中国旅游业必须运用科学和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使中国的旅游业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我们一定要将先进的理念和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运用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也要强调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模式的结合,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进口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晶,徐远芬.后工业化时代旅游营销模式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23).
[2]刘菲.关于旅游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5).
[3]惠念非.解码互联网时代的旅游营销模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
[4]田春来.浅析信息技术对我国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应用 [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