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隔代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隔代教育论文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1

中国自古以来美丽富饶,可谓是好山好水好民风。《诗经》中的《公刘》是这样描述周人的京城的:“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他们在肥沃土地上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我们耳边回荡。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我们看到的是武汉周边的美丽景致。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雄奇瑰丽,也使我们的学子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豪万分。而李白的好友杜甫却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给了大伙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春天图正是古代美丽中国的缩影。

二、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都是写出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足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在《别董大》中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中表现出的朋友情谊或厚重、或支持、或洒脱,无不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在古代诗歌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劳动的场面。如《诗经·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如李坤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不朽的诗篇反映了中华儿女是勤劳质朴的。

三、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挖掘照耀当世的时代精神

早在先秦时代,屈原便喊出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理想,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阿里巴巴正是秉承探索之道才成就了它的传奇。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前进中的学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以下诗句却反映出交通的不便及人们对便捷交通的渴望。《诗经·采薇》中写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征夫所走的路是崎岖长远的,李白更是在《蜀道难》中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世迁,如今古人的快捷出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也正因如此,被湘黔铁路抛弃而落后数十年的邵阳才那样深切地感受到交通的重要,所以每一个邵阳人,包括青年学子一定要大力呼吁包海高铁过邵阳。

四、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

曹操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永远也不会消沉的勃勃雄心。杜甫在凄风冷雨中,表达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也体现出诗人的伟大人格。陆游临死之前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对江山的魂牵梦绕,对祖国的念念不忘感人至深。于谦忧国忧民,为人坦荡,他在《咏石灰》中写道:“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这种两袖清风的高尚人格为后人景仰。青年学子要从这些古代诗歌中明白: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从方法上,我们可以贯彻三个“多”字。

一、多诵读

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式美等特点,不读不能感受其美,不读不能感受其意境,课内课外的诗都要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要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范读和听录音带,总之是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其次是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吐字发音,要注意读出感情。另外要注意朗读和背诵结合。对于重点作家的重点篇目要不折不扣地背下来。这些篇目有早期爱情诗经典《静女》,有诗人意欲建功的名篇《短歌行》,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幽州台歌》。还有……,在此不一一列举。大量的诗歌储备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础。

二、多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首诗歌都包含着它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我们要全方位地介入诗歌,深刻体验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一定要知晓诗人当时已届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所以作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百感交集就不难理解了。学习古诗词一定要有口有心,才能有效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才能让灵魂受到洗礼。

三、多运用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2

我们学校开设两个学期,共108学时,相对较多一点。近十几年来的教学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应当说具有一定的合理必然性,然而,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并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专业加通识的思路只能让我们的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但是,现有的教学体制又非一时一地,一人一力可以改变,所以,改革与选择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成为的重要课题。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学教育立场,重建对文学的信心,重建文学和人生的联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文学教育立场应该重建对于文学的信心。王国维曾经说过:“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文学如果说有所谓的永恒的价值,正在于此,在于对永久性的精神的重建。但是在新的媒介越来越普遍的时代,画面和图像似乎比文学能更直接地诉诸人的感觉,从而带来审美的,文学逐渐被边缘化。在当今时代,坚持文学教育的立场意味着必须建立文学和人生的联系,直接诉诸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世界。实际上,对现代文学而言,这也是现代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所谓现代文学就是表现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从五四文学开始,现代文学就以表现人生和社会为己任,进而试图指导人生。鲁迅对人性弱点的洞见,郁达夫关于青春的压抑和苦闷,冰心的单纯和理想,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赞颂,钱钟书的机智幽默等。通过对诸多作家作品的阅读回味揣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当代大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开阔自己的人生境界。

坚持文学教育立场,也意味着必须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美感教育的原则,把培养文学审美鉴赏的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坚持文学教育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在日益知识化制度化的时代,重新回归文学的本体价值,重新思考文学的意义。文学在今天丧失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文学教育忽视了美感教育,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都更注重文学历史知识的讲述,我们的文学研究也更加强调理论的使用,框架的建立,历史史料的考证。当然,作为文学研究,理论的使用,材料的考证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中,如果过分的强调这些,则会导致文学本体的丧失。在对现代文学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很多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存在重知识,轻审美体验的现象。文学的根本要义在于它是对人的经验世界的感性再现,黑格尔说,美就是理性精神的感性显现,文学的阅读则会使我们进入富于美感的世界,获得美的享受,尤其在这样一个功利化和浮躁的社会中。因此,现代文学教学必须从作家作品入手,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作家作品有比较切实的阅读和感受,获得起码的审美体验。近年来,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和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教师在梳理文学史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淡化了对文学史的处理,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对重点作家作品的讲授。我们平时也会督促学生阅读相关作品,要求学期中间写2-3篇2500字左右的作品阅读鉴赏的小论文,在期末的考试中,也把作品的阅读鉴赏评论作为考察的重点,比重占到50%左右。尽管如此,但是学生阅读作品积极性并不高,对文学作品阅读还是非常有限,缺乏最起码的阅读体验和不愿意阅读作品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文学课,在坚持进行美感教育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注意发掘现代文学的思想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为现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些理念和价值在今天依然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日常生活。现代文学课程既是文学课,也是历史课。某种意义上,现代文学课的挑战就是来自它的历史性,因为,在许多学生的认识中,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东西,甚至是已经死亡的东西,它是外在于我们的存在,对它的学习更多的则依赖于知识的记忆。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受当代戏说历史风潮的影响,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可以任意调侃的对象,其实,所有这些现象都是非常要不得的,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避免,或者流于任意戏说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倾向,而是要努力激活历史,把历史从刻板的印象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能够进入历史,触摸感受历史的温度和态度,进而感受历史的风貌,感受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的价值意义,体会历史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建立历史和当代的联系,换言之,就是努力挖掘出现代文学的当代性。科林伍德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但要进入历史,而且要思考历史,使现代文学成为我们思考当代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场所,一个起点,一次经验。我们一定要努力使现代文学成为教育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课堂。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3

一、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生与发展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网络时代到来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也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成人教育子系统带来种种影响:

1.对成人教育理念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理念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网络时代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的智慧从繁重的记忆负担中摆脱出来。而这将产生两个重要后果:①信息技术使个体贮存知识的形式和数量发生重大变化,原先由人的大脑贮存的相当一部分事实性知识,现在由新技术转移到机器之中。②信息技术革命使知识的更新率急剧加速,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保证他走出校门若干年之后,更不用说终身还能派上用场。“知识大爆炸”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使得人类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学习信息的判断标准,学会有选择地掌握、运用新出现的信息或知识,以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

所有这些对成人教育理念的冲击就在于成人教育必须更新成人学习与教育的观念,致力于培养成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以及共享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不能再固守于过去传统的学习与教育观念,为追求一蹴而就的效果而仅仅注重于单一知识的或技能获得,相反,应该基于培养成人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新理念,来设计一系列有关成人教育与学习活动。

第二,网络时代的显著标志——互联网,方便了全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跨区域、跨国界的多元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通过互联网这个超越时空的平台,这些多元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然而每一种价值观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必将得到进一步重组与融合,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具有全球性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成人教育要以开放的姿态投身世界文化舞台,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手段参与到价值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之中,并以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对待每一种价值观念。成人教育只有秉持积极参与并合理批判吸收的理念,才能在这个网络化时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与契机。

2.对成人教育功能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1)促进成人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成人教育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成人教育的本体功能一直被一个次要功能即传授知识的功能掩盖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将原先由人的大脑贮存的相当一部分事实性知识,转移到了机器之中。这就可以把成人教育从单一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其有可能把精力和重点更多地放在提高成人能力、促进成人发展、提升成人综合素质上。当然,这种成人教育功能的转变,并非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它需要成人教育工作者重新对成人教育的功能进行定位,有效掌握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履行教育的真正使命。

(2)促进教育社会功能的多维渗透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融入网络技术的成人教育,可以促进其功能对社会的多维渗透。在政治功能方面,成人教育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成人教育的受众,成人教育日趋全民化、多元化、层次化,使更多的成人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接收来自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外部信息,同时又可以更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此自主、自治的意识与行为增强,将有利于社会政治生活走向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发展轨道。在经济功能方面,成人教育网络化促进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增加了接受教育者的数量,延长了个体受接受教育的时间,从而极大地开发社会的人力资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功能方面,成人教育网络化带来了社会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这样就可以优化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等,缓解人口数量的压力,对人口生态的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获取网上有关生态教育信息,可以提高成人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发展。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上,成人教育网络化可以加速社会文化的更新传递,并扩展社会文化的传递面,普遍提高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

3.对成人教育内容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内容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成人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的影响。利用网络的多媒体技术,成人教育的内容可以实现其表现形式的动态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对成人教育内容进行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开发,可以对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科技条件支撑。

其次,成人教育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渗透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的高科技成果,在给成人带来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对成人提出了挑战,例如,是否具备信息能力、是否能够合理运用科学技术等。这就要求对成人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对成人在网络时代应具备的意识和应掌握的技能作出回应。

第三,以往成人的学习更多表现为从教师或书本中获取知识。然而在这个信息与网络无所不至的时代,成人的学习活动必将转变为更多地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渠道来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成人教育要培养成人的信息意识,提高成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享受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

第四,如前所述,网络发展导致一种全新的生活形态——虚拟社会的出现。网络虚拟社会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量,它使得人们的精神自由、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但如果人们使用不合理,也会产生一系列尖锐的道德和社会问题。因而,成人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教会成人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在科技至上与人文博弈之间,使成人明确其价值取向与伦理规范,正确处理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平衡。

4.对成人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影响

第一,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方式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其组织形式的冲击上。

网络时代出现的各种信息和通讯技术,使得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进行有效交流。这样一来,成人教育面对面的传统教育必然会面临和受到一系列的挑战,而且就成人教育的对象——成人而言,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变化日益加速的年代,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不断增多,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加之他们在生活中本来就需要履行多重角色,这就使得其能够专门抽出用来接受教育的时间变得捉襟见肘。因而成人教育应该抓住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不再拘泥于传统学校的围墙,为成人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和学习形式。

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载体的,而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则使成人教育的时间延长,空间扩展。

从时间维度来看,一方面,由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取教育服务,成人接受教育的相对时间得以延伸,一个终身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成人学习的绝对时间也得以延长,这使得为成人的多种不同学习需求提供服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成人教育学能够成为一门帮助和促进成人学习的科学与艺术这样一种期待而更加接近现实。

从空间维度来看,网络的发展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延展了成人教育的空间。成人教育空间的延展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教室、学校所形成的有范围的小空间、小社区逐步被“电子空间”、“电子社区”、“电子家庭”、“电子读书馆”所取代,而且由于网络的发展,人们足不出门即可分享教育资源,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固定班组、固定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已经不再是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唯一形式,而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受到了广大成人学习者的青睐。

第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方式的影响也表现在对其管理形式的冲击上。

随着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成人教育的广泛应用,其管理体制将面临必要调整。在成人教育组织结构方面,将由典型的官僚制(科层制)结构向平等网络式结构(扁平式)转变,组织中间层级的减少极大地精简了组织结构。

在成人教育投资体制方面,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网络时代,信息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成人教育的投资由过去的重大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

在成人教育教务与学籍管理制度方面,借助于网络运行,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全天候不间断的网络化、自动化的活动,而且对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将由以班级为单位转变为以成人学习者个体为单位,这使得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一整套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来适应挑战。

总之,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现有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招生体制、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都显得难以适应,而只有对现有成人教育管理形式进行革新,才能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第三,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成人教育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和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的技术改变了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含义。成人学习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学习以及接受知识的补充型学习,而是建立在远程开放和网络条件上的、持续学习者个人一生的终身学习。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共享技术可以使人们在高速的计算机主干网络和各单位的区域网络上进行包括咨询与指导、交流与共享等一系列活动,可使人们跨越时空界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有效地降低了成人学习的难度,缓解了成人学习者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工学矛盾”。尤其是通过卫星可以把国内外的课程进行联网,或通过计算机通讯、录像带、电视、电话等各种现代化手段把课程送到学员办公室或家中。总之,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成人学习完全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打破“就近入学”的传统,向学习者的所在地延伸,从而为成人在其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地点和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网络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成人教育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要明确自身的崇高使命,而不是单纯追求手段的现代化。许多成人教育机构正在尝试使用新技术来解决其学习者数量增长及资源有限的问题。但是,必须意识到,信息与通讯技术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其决策与使用还应以真正有助于成人学习需求的满足以及成人教学目的的实现为基础。唯有如此,网络技术才能在成人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长效作用。

5.对成人教育公平的影响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成人教育公平问题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成人教育网络化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其一,网络化成人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机构获得各种类型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取消了性别、阶级、社会地位、国籍等方面的差别,能更好地、更平等地给成人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其次,网络信息交流的共享性特征,一方面克服了社会中因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而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学校教育在物理空间分布上不均衡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在网络化时代。现实社会中的某个特殊等级的成人,再也不能因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权利而享有特殊教育。

然而,也应该看到,成人教育网络化也对成人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能力要求。在网络教育资源中,如果缺乏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很难对信息有所选择与创造。换而言之,成人教育网络化一方面对所有成人开放,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有掌握网络学习技术以及没条件掌握这种学习方式的成人来说,无疑意味着是一种学习的障碍。

由此可见,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对成人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跟它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一样,是深刻而全面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形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成人教育的整个生态环境和自身结构,从而促动着成人教育自我变革与完善。

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成人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教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这是一条规律。成人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以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社会资源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当它在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不仅影响着成人教育的生存环境,也影响它的功能、内容、形式等,使成人教育整个体系都受到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成人教育将发生全方面的深刻变革。

1.成人教育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处在互联网技术冲击之下的成人教育,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首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意识上保持领先和超前地位。因为成人教育观念是成人教育实践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的产生。

2.拓宽成人教育内容,塑造和谐发展的成人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和成人生活带来了种种影响,为了使成人更加适当今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人教育首先要不断加强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教育。网络时代里,新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新思想、新概念不断涌现,所以不断为成人提供的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教育仍然是当代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加强成人对信息的洞察、辨别和确认等能力。

再次,网络时代,科技与人文的非均衡发展往往使现代人经受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背离的尴尬。面对精神家园的困境,成人教育需要努力引导成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处理责任与利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充分体现成人教育对成人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一个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里,成人教育要涵盖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等方面的内容,使成人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参与社会变革,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3.改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由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使教育手段、方法产生巨大变化,网络教育的兴起及普及,克服了传统教育在时空、教学等各种不定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快了教育全球化和终身化的进程。成人教育要积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等,积极开展网上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开展适应网上教育的教材体系软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主动探索发展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使传统的成人教育逐步走出“函授”限制。走向无校门、无国门的全球化的国际大舞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已经建成四大网络,即邮电的中国网(CHINANET)、中科院的中国科技网、国家教育部的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信息产业部的“金桥”信息网。以教育科研网为例,通过国家计委在1994—1997年期间的投资,它的主干网已经建成,各地区网在“211工程”支持下也逐步建立。至于校园网,则通过各高等院校或地方自筹资金解决,目前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利用这种方式建成了校园网络,还有更多的院校正在加紧建设。总之,目前我国在网络方面的基础设施尽管尚不很完善,尤其是与外国相比在信道的传输速率、带宽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无到有,以四大网络为骨干的网络体系已逐渐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②。这就为我们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成人教育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与条件,我国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在成人教学或成人学习中使用网络信息与通讯技术的依据应着重于它们所能达到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只有在成人学习需要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在其所运用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能提高这种模式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会对成人教育和成人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4.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平台

成人教育包含在整个社会之中,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又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哪里有社会组织存在,哪里就有成人学习者,哪里有生产劳动或各类社会实践,哪里就有相应的成人教育活动。一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是成人教育的依托,一切社会公共文化教育设施和大众教育传播媒介,如广播、网络、电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都是成人教育的阵地③。

然而,由于教育管理上的单纯行政指令型管理依然处于主导位置,再加上教育管理机构和其他社会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割裂,致使成人教育资源之间缺乏应有的整合。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解决成人教育资源之间相互割裂的情况提供了的契机。因为网络可以打破现实生活中由于管理而导致的割裂,将成人教育的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到教育网络之中。同时,基于教育的网络化,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达到横向一协调一致,纵向上衔接有序,最终形成横向和纵向相互交叉而畅通的网络。

我国2004年4月正式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终身学习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

该工程的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扩大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优质、优秀文化信息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这一工程致力于实现网络联网“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省级分中心、5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它整合的资源框架包括:(1)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2)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件)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网上服务。(3)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4)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信息资源④。

该项工程预示着各种文化教育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将成为可能。也就是说,通过网络互联和资源整合,成人学习者对于科普、教育、文艺等多方面的资源需求将得到满足。同时,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对成人学习者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

总之,在网络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各种教育资源才能集中起来,构建成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也才能够使网络时代的成人教育能够提供随时、随地、便捷的教育服务,从而使成人可以轻松平衡学习、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提高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

5.关注成人信息弱势群体的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信息贫富差距,即“数字化鸿沟”。造成“数字化鸿沟”的原因有很多。但教育和学习者素质方面的欠缺是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即便有了良好且覆盖面较大的信息基础设施,但成人学习者如果文化程度偏低或缺乏基本的计算应用技能,他们也会排斥在信息化、网络化享用的大门之外。

1997年7月,美国商务部的题为《在网络中落伍之三: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显示: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要比原教育程度低的学习者大得多。1997—1998年,在高学历群与低学历群之间,其数字鸿沟增长了25%,1998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在家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的8倍,而在家上网的人数,前者是后者的16倍。可见,文化程度的差距是造成信息使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新经济;成人教育;目标创新

一、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原则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是成人教育创新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对成人教育其他创新活动起着制约作用。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1世纪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并结合成人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对成人教育的现行目标进行反思调整,并加以革新,使之更能反映新经济的要求和成人学生发展的要求。

1.时代性原则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确定,必须根据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主要表现为五大趋势: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全球信息网络化趋势;新经济逐渐形成和成熟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以及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各国高新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全球激烈化趋势。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经济和技术正面临实施“一个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两个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转变”——“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开放程度由地区的封闭性经济向全球的开放性经济转变”。以上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空特征,从根本上规定了新经济社会成人教育首要目标——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是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确定的重要原则之一。

2.针对性原则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确定,还必须反映成人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与个性发展的要求。研究表明,个人之间在身心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上有差异,例如,能力、创造力的表现类型不同,兴趣、爱好、专长不同,气质、个性的特点不同,等等。由于这些差异,使个人在反映社会要求和实现自身发展上表现出多样性。因而,个人在成人教育目标上也反映出多样性。所以,成人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重视结合成人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如果忽视和轻视了这一点,成人教育目标就容易脱离学员实际.最终落空。

结合学员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承认和尊重个别差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目标定位和实现要求上打破整齐划一、模式一律的格局.鼓励多样性,支持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中的重要一条,就是不搞“一刀切”,不搞“模式化”,鼓励和支持学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选择和确定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要求。

总之,在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研究和结合好学员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一项重要原则。

3.创新性原则

关于成人教育目标,长期以来,成人教育一直沿用普通教育“传承式”、“封闭型”、“应试型”的教育培养模式,学员知识过剩、创新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差。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对此,必须尽快加以改革,建立起符合成人特点和岗位需要、灵活多样、开放的培养模式。

在教育目标上,要从成人特点出发,由知识型教育逐步向技能型、综合型、创新型教育转变。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十分重视“三基”,即基本理论深厚,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但是,一个在我们看来“三基”十分薄弱的美国,其国民的创造能力却异常旺盛:1901~2001年诺贝尔设奖100年中,美国人将43%的奖项收入自己囊中,而我们向来以基础扎实而自豪、而闻名,但迄今却与该奖项无缘。虽然这个奖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由此可以引发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尤其是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区别的,它应该更追求什么?还仅仅是“三基”吗?非也,我们应该把对学员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上。

二、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作用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将对成人教育的其他方面的创新产生各种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示了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在整个成人教育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地说,成人教育目标创新主要有如下作用:

1.导向作用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对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例如,目标创新对成人教育体制、结构创新的导向作用在于:它引导体制创新向更民主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使体制更具有活力、竞争力;它引导着成人教育体系结构的创新,向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再如,目标创新对成人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作用在于:使这些创新向着树立现代终身教育观念,推行和采用实用型教学法、释疑型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目标型教学法、活动型教学法的方向发展。其他方面,如课程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创新等,也都会受目标创新的引导,向着轻负、优质、创新的方向发展。所以,抓好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犹如抓住了“牛缰绳”,使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有了明确的导向。

2.动力作用

成人教育目标是成人教育行为要达到的标准,是成人教育活动的希望与理想所在。成人教育目标创新为成人教育确定了更为合乎时代要求和学员发展需要的目标,反映了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因而对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动力作用,即它吸引和激励着其他方面的创新围绕目标创新广泛深入地展开,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动力作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创新使确定的新的更有吸引力的目标更合乎人的发展需要,因而易于转化为学员学习的动机,而动机是动力的源泉。二是目标创新活动本身的示范,目标创新的成功为其他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例,因而产生一种吸引、促动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其他方面创新的动力。

3.约束作用

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对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具有约束作用,因为成人教育目标对成人教育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它要求成人教育行为要以目标为方向、为标准,要围绕目标展开,而不能偏离目标。成人教育目标创新所确定的具体目标和所反映的思想,为其他方面的创新实施提出了要求,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例如,目标创新确定了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一重点就要求教学创新做到爱护和培养学员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扶持学员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员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如果不是这样,仍然坚持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目标创新所确定的重点任务就难以实现。再如,成人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也要受到目标创新的约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就要求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方法科学并具有艺术性,尤其是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推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是这样,就难以培养创新人才。总之,成人教育目标创新对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具有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能够确保其他方面的创新与目标创新保持一致,以便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规格

1.适应新经济的道德要求,培养新型的社会公民

以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新经济对生产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公民,都提出了新的包括道德方面的素质要求。高新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社会伦理问题、道德问题都将是工业经济时代或当今社会所未曾有过的。新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就为人类提出了新的伦理或道德规范,只有在物质文明与相应的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同时,未来的社会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针对新经济时代由于高新科技及其产生的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成人教育就应当及早研究相应的对策。在培养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应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的教育。使成人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新科技发展和新经济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和抵御各种不良道德行为的侵蚀,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公民。

2.适应新经济社会创新性的要求,培养成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才能

对成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才能的培养是我国传统成人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弱项,而这一点正是新经济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尽管在以往的成人教育目标中有所提及,但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把这一条放在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而予以高度重视。

所谓创新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实际上是指成人学生的整个创新素质,其中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意、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品德、创新美感、创新技法。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能产生符合某种目标、新颖而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体,成人教育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品格。使之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新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所谓创业才能,创业是人生必经之路,从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来看,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里从事着创业活动,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一生,同时恰恰是每个人的创业活动,创造性、决定性和历史性地成就了人类的所有文明,并演绎着人类的历史。走创业之路、成创业之才,正是新经济时代成人学生的精神风貌。:

3.适应新经济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培养成人学生的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新经济的开放性及全球化的特点也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新经济时代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将与整个世界的潮流息息相关。任何国家都摆脱不了他国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脱离国际社会的影响而存在。不了解别国情况,不掌握世界动向,就难以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经济的这一特点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外向型的,也就是具有开放意识、世界眼光与国际同行打交道的能力,这些是我以往的成人教育目标所忽视的,也正是今后必须改革和创新的。

4.适应新经济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的要求,培养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成人教育目标强调成人学生对已有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成人学生自主学习或获取知识的能力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当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剧增、更新率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新经济的萌发,使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难以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因此,在使成人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成人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必须成为成人教育目标创新的重要内容。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诗歌鉴赏;诵读;质疑;讨论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教学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语文教师该怎样处理好诗歌教学中的诵读、质疑、讨论呢?

一、学习诗歌要做到多读、熟读

古人学习诗文,讲求烂熟于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崇尚诵读。孔夫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成风。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部分,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使用多样的诗歌教学方法,谨防教法单一。提倡多读、熟读,严防心口分离。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除此之外,读的数量、遍数也要注意。阅读也不是盲目的阅读,是有针对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重点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就可以让诗歌教学落到实处,收效将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学生质疑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

学生懒于质疑,懒于思考,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是语文老师的悲剧。质疑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质疑,多角度、多方位质疑,激发质疑思维的活跃性,有效地质疑。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决学生不敢质疑、懒于质疑的心理问题

教师如果总唱独角戏,“满堂灌”是无法启发学生质疑的。在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消除胆怯怕羞的心理,多鼓励,多表扬。不要因为学生问题稀奇古怪就大加挞伐,不要因为学生语言幼稚就大加斥责,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我们不仅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更应该仰视学生。针对诗歌鉴赏的大胆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让教师欣喜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让学生问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如,李白《蜀道难》中的情感变化就是学生质疑的热点,无论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还是缘景明情的角度,学生想出来了新意,各抒己见,各抒奇见,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教会学生质疑

“读书须反复,读书须思考,读书须生疑。”在实践中,通过预习和阅读,发现新知识和难点,在课堂上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质疑效果和学习效率,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诗题中质疑,在注释中质疑,在意象中质疑,在意境中质疑,在诗人情感中,在选词造句上质疑,在多媒体教学中质疑,在画面中质疑等。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的过程;质疑的过程是教师启发学生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这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我国的古典诗歌。

三、讨论不但能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更是探究性教学形成结论的过程

1.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难易要恰当,方法要多样

讨论内容要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相联系,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相联系,要保证内容不难,同时也不要太简单。太难,讨论无疾而终;太简单,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诗歌鉴赏的内容和情感积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口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是讨论主体,教师是讨论的指导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讨论机会不多,时间不长,学生也可能认为自己的发言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讨论中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在抓住核心关键时,在讨论出新意时鼓励赞扬;在学生偏离主题时,在学生钻牛角时给予指导;同时调控各讨论小组,使讨论有序地进行,调控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教师可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营造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

总之,诗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质疑、讨论,共同探求,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一、背景

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就目前状况而言,对中小学生提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品德教育高速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从而引导中小学生懂礼识人、爱己爱人爱环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二、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偏差的因素

1.家庭因素:如家庭残缺(即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长年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受到的父母之爱从小就不完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是一道不愿向外人诉说的裂痕,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成了威胁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心理疾病。

3.教育因素:教师的不全面性,造成一些中小学生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教学环境的不完善,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不便,使孩子们产生心理逆反。

4.学生自身因素:很多学生看问题片面,行为偏激,不乐意与人交流,学习坐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长此以往,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出现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三、从物质和精神上创造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创造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时刻给孩子倾注真心真爱,感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学生,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教育模式,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孩子们提高文化素养。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形成优良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提升。

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形式多样,穿插各科相关知识术语,紧抓中小学生当下的生活态度和学习心理,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析健康知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应该注意到的一些生活学习细节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与人交流,时常开展“打开心扉”言论时刻,对问题学生积极及时引导加开导,做一些适当的心理小测试,深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结,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启明灯。

3.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和谐桥梁:老师与家长之间要经常交流与沟通,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学校建立科学文明的校讯通,时刻把孩子们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物质便利,让家长舒心地感叹。

4.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提高:这是一个素质教育时代,我们时刻都要做好准备,经常学习,多多集体培训探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素质,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更有根基。

5.树科学、讲文明,给中小学生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永远需要文明的群体,给孩子们讲科学、讲文明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时常在校园里构建文化墙警醒孩子们,更时常引导孩子们创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墙,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进而消除孩子们的焦虑及一些不良情绪,发挥净化心灵的作用。

6.设立积极心理小医社:请相关心理学家坐讲,不单独咨询学生不愿提及的问题,改变以往“心理咨询室”这种孩子们恐惧的名字,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讲解中寻得心理安慰,化解恐慌恐惧焦虑等,改变负面情绪带来的恶性循环。

五、问卷调查展示

1.问卷内容显示了一些客观题和更多主观题。客观题中像一些家庭背景,每个学生都无法改变,如实填写。而很多主观题,孩子们都是很任性随心所欲地填写,主观题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空间,在做题上弥补了孩子们对主观背景下的感伤。很多人会觉得感伤不适合中小学生,其实不然,小孩子的感情世界比大人的要丰富,只是我们往往不愿利用“感伤”这个词来描述中小学生的低落情绪。

2.问卷收集情况显示更有交白卷的。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填写,只有个别生平时懒散惯的态度依然不端正。很多学生好奇心很强,好奇心往往是人们学习的起始原因,同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位很好的导师。有好奇心的学生认真仔细地填写问卷,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永远优良,像平时考卷一样查漏补缺。之所以有交白卷的学生,是因为平时对学习对生活一直无视的态度所致,对生活对学习不上心,集体的一次小活动一下子是无法激起这些孩子们的兴趣的。

3.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基本问题不明显。小部分学生是过关学生,大部分的同学问题有苗头,但是不是很明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问题相当突出,心理裂痕较明显,行为情绪都有些异样,总是提不起精神或总是不言语、孤僻、不合群。通过本次的科学研究,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中小学学生,我将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战术个个突破教育,结开孩子们心中的结,成为中小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真正为每个孩子点燃心中的那盏希望的启明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2]黄惠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