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生物课程 教学内容 改革 实践

一、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这种教学目标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

二、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转贴于

三、《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等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 游戏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39-01

游戏教学法,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动作与游戏过程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具有生动有趣、轻松愉快、高效多效以及形象直观等特点,所以经常会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本文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等,设计了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小游戏,并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此不断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一 游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自然类学科,生物本身具有奇妙色彩,然而对初中生而言,很多纯粹的生物理论还是会有些乏味、枯燥。此时,若将游戏应用于生物理论知识教学中,并使其融于知识学习中,尽管只占了很短的生物课堂时间,然而却可能会获得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相关研究实践结果显示,若将游戏环节适当加入初中生物课堂中,会活跃整个生物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取得较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学生情感发展需求。所以,在生物课堂中巧用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二 游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1.竞赛

初中生的荣誉感一般都比较强烈,而荣誉的主要取得方式是竞赛,所以竞赛游戏能够对初中生竞争意识进行有效培养,而且还能培养其灵敏的动作与思维,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得以增强,培养其合作能力。通常竞赛主要分为个人竞赛与组员竞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参与很多竞赛游戏,在生物实验、自学知识以及生物知识反馈中,均可将游戏竞赛融入进去。相关实践表明,竞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互相约束与自我约束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为荣誉而战的心理,所以精力高度集中,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比如,笔者在一次生物复习课中采用学生小组竞赛法,以往的生物复习,大部分学生都是将重点在书上画出来,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此次由于竞争,每个小组在上课前都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了课本知识,并将重点找出来,以提纲的方式罗列出知识点,并在本子上详细地归纳出来。生物课堂中,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在我提出生物问题时,所有学生都积极回答,生怕机会被别的小组夺走。由于之前找出了知识重点,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书本知识,因此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无须看书,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与运用生物知识。所以,竞争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潜能激发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够达到理想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2.表演

电视节目是表演游戏的灵感来源,在生物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难以记忆的历史事件,在拍成电视剧、演员倾情演绎之后,我们会本能地将其记下来,且该记忆能够维持很长时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表演游戏教学法。

表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比较适用,就表演者而言,该形式的知识点学习既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牢固掌握,又能够锻炼学生口才,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就观看者而言,本来极为乏味、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在由学生演绎之后,就会变成有趣的表演,便于学生记忆。如在“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有着极为烦琐的内容,学生极易混淆消化系统中器官的特点、名称以及功能等,学生认识与掌握时也比较吃力,所以,我在备课时就该环节进行了表演设计,先让几个学生对该章节内容进行预习,再让他们充当人体器官在班级内表演,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自己的名称、功能及特点描述出来,并用一粒花生米通过各个器官在人体的消化过程,这就使该节生物课堂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表演节目。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自然提升了兴趣,几个学生将食道、口腔和胃等人体各个器官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极具生动性,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的效果。

3.猜想

猜想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合理推测新问题,该形式的游戏能够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力,并实施深入分析与合理推测,可以对学生的合理推测力与想象力进行培养,并在问题交流中对自身得出的结论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运用该游戏,在对相关生物知识点不断进行深化时,我会让学生主动思考与猜想,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总结。此时,学生会产生证明其聪明才智的欲望,他们会积极思考,再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通常一个问题的看法有多种,在同时出现几个说法时,就会引发学生争论,合理、正确的说法由于有多种实践经验与理论的支持,最终脱颖而出。

三 结束语

实践研究表明,将游戏巧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以达到良好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3

一、借课改机遇、发挥集体力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上级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全省初中、高中生物联赛、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生物开放式考查作品评比等活动,活动中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提高了学科地位。教师在多年课改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技能。教师们若能利用各级教研活动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学校发挥科组集体备课的机制,以老带新,专业教师帮扶非专业教师。实验课的设计与实施,不只是个人唱独角戏,而是由科组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从而带动非专业教师开展实验课,又克服了实验员配备不足,开展实验课时没有帮手的困境。

二、改进实验,开发实验资源

教材的改革促使实验的增多和变更,各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熟悉实验、把握实验。教材所推荐采用的一些实验仪器、材料,受到实验设备、地域环境等限制,不能满足。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制宜改进实验,用其他仪器、材料代替。如“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用几种规格不同的玻璃容器,比较难找到又易破碎,实验装置稳定性不高,实验难操作。可用塑胶饮料瓶代替小烧杯,插养带叶的天竺葵枝条,用两只塞有海绵块的小药丸瓶分别装25%NaoH溶液和清水,用透明塑胶料袋代替玻璃罩套住枝条和小药丸瓶,改进的实验材料、器具易找到、易组装、易携带,稳定性好,效果明显。

教师在当前实验器材与新课程不配套的困境中,应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努力发掘实验资源,善于利用本地常用常见的材料或废弃物,设计低成本的实验,如用饮料瓶代替试管、烧杯和培养皿等,用投影胶片代替盖玻片和载玻片。

三、巧用场室,培养实验小助手

近几年随着初中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实验室与班级数量不成比例,造成班与班、级与级之间争实验室。作为生物教师除熟悉生物实验的资源外,还要熟悉物理、化学等实验室的各种资源。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的许多仪器和药品都适合生物实验室使用,如物理实验室的天平秤、放大镜、干湿计和投影片等,化学实验室的酒精灯、烧杯、试管、量筒、碘液和高锰酸钾等。合理地利用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和资源,可以缓解生物实验室间数不足和实验器材缺乏的困境,提高实验课的开出率。

实验活动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特别在班额人数偏大的情况多数实验只能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有利于教师调控实验进程和课堂纪律,有利于学生分工合作和互相帮助。在教学策略上应根据学生水平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每班分成6至8个大组,每组选出1至2个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实验技能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时组织、带领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成为实验课的小老师、小助手。大大减轻因班额人数偏大,教师在实验课难以管理的压力,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四、整合实验,改变实验模式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教学 读图能力

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实用的学科,它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规律,同时又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科技高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初中阶段生物是会考的必考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搞好生物教学呢?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信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生物界的各种有趣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生物图的学习在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巧寻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识图

生物学习中看图、识图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而且一些生物图本身具有一定的识图规律,例如镜像对称,180度旋转等。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识图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图。镜像对称就是学生在看图过程中经常忽视的问题。例如在描述人体解剖图时,如果将图放在学生的对面,那么图中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就与人体器官的真实分布呈镜像对称:学生看到心脏在右侧,在人体中其实是在左侧;学生看到肝脏在左侧,在人体中实际是在右侧。因此,在解读人体解剖图时,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将图贴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对照,当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面对面进行识图,使学生掌握镜像对称的读图规律。此外,显微镜下的图片与实际标本是呈上下、左右倒置的,因此,显微镜下的图像平面旋转180度后,才是真实的标本图像。在生物考试中,经常会出现显微镜下图像移动的题目:显微镜下,图像偏右下方,如何将其移到中央?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图像偏右下方,实际标本则应该偏左上方,所以说要将图像移动到中央,应该将标本往右下方移动。因此,笔者总结出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如果通过显微镜看到图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图像就会移动到显微镜中央。所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看图规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二、积极探索,挖掘图中隐含条件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笔者发现一些生物图中经常包含一些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解题的关键点,所以读图时一定要挖掘出隐含条件。例如,在学习苏科版生物七上“生态系统”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然后让学生找出图中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成分。从教材中,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生物成分则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而分解者则指一些微生物,虽然肉眼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无论是非生物成分还是生物成分,都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看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忽视图中的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因为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一般不直接体现在图中,而都是作为隐含条件存在的。因此,学生在看图的时候非常容易忽视。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看图的时候,不应只注重图中的表面信息,还应该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信息,更加全面地掌握图中的信息,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利用模型,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流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图都较为复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很难全部掌握图中所涵盖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化繁为简,学会使用一些模型和道具,给学生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当学生对知识掌握较为熟悉之后,再引导学生观看抽象的生物图,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时,由于教材中的血液循环图很抽象,如果一开始让学生直接看图,很多学生都感到很吃力。为此,笔者特意使用血液循环的教学模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大致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整个流程,对血液循环有了直观的了解。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观看血液循环图,结合模型演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读懂了血液循环图,而且还加深了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习创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影响并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讲,多媒体技术同样非常重要,它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形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各种多媒体知识,综合运用多种多媒体工具。而且,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中,笔者就非常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高级生物教师关于生物图的讲解案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尤其是对一些教学的亮点进行反复展示,从而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读图技巧,提高读图能力;二是通过多媒体工具,将生物图制作得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例如,通过制作可以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图片进行动画展示,演示人类进化的历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类进化过程中某些特征的显著变化 。再如,在学习细胞结构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Flas,揭示了细胞的组成和分裂,将静态的生物图变成了动态的生物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生物图中的规律,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五、手脑并用,锻炼学生绘图能力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生物图教学来讲,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效掌握生物图中的规律,将一幅幅生物图牢记于心,同样需要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图的绘制,让学生在绘图中加深对生物图的认识,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绘制生物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照样板绘图;二是凭记忆绘图;三是凭理解绘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绘图,从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讲解生物图前,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上的生物图,进行手动绘图,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完全了解生物图,但是要求学生绘制完整,对生物图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其次,当教师详细地讲解完生物图后,学生对生物图就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将教材上的生物图绘制出来,教师可以借此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出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再次加以强调。最后,当学生对生物图解释的内在规律了然于心时,教师可以灵活出题,让学生绘制各种各样的生物图,通过理解记忆绘制了生物图才算真正地掌握了生物图。

综上所述,生物图的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至关重要。所以,生物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看图、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作永.生物教学中的读图训练[J].贵州教育,2007(9).

[2]陈孝彬.浅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插图[J].生物学教学,2008(11).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生物;学习;方法

我是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方法对初中生生物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四、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1]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新课程:教研.2011.6

初中生物教研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法;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说明做一件事情,开头很重要,好的开始往往决定整个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课堂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引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引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简要谈谈经实践检验比较有效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猜谜导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验导入法

通过做实验引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生活情景导入法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包含大学问,如果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四、诗词谚语导入法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行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故事导入法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想象这节课的效果。

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引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对联引入、对比引入、释题引入、谚语引入、名言引入等,都可以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开课,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引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了智慧的音符,激起了情感的浪花,调动了积极的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江文.牢记“五要一关爱”轻松解决初中生物探究题.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