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研究的本质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32-01

一、前言

职业决策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决策。

苏州是一座以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而著称的城市。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影响了身在苏州的人们的就业观念。苏州大学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一所大学,每年向苏州输送着大量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苏州大学学生的就业倾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苏州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男生174名,女生74名;其中文科生90名,理科生60名,工科生98名。在被试填写基本信息时,要求填写“是否是党员;是否当过学生干部;是否拿过奖学金”,用于评判在学校的评价标准下,该被试的优秀程度。在统计过程中,为了方便表述,将三个问题中全部回答“否”的被试归为“优秀指数0”,回答一个“是”的被试归为“优秀指数1”,以此类推。 “优秀指数0”的被试有81名,“优秀指数1”的被试有51名,“优秀指数2”的被试有54名,“优秀指数3”的被试有62名。

2.2 研究手段

采用自编的《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材料》,该材料是对候选的工作情景进行文字描述,通过PPT向被试呈现,请被试在现场进行选择。

2.3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和卡方检验

2.4 研究工具: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材料

本调查材料共包含11道背景材料,分别从延迟满足、自我评价、竞争与工作压力、发展前景、对企业性质的刻板印象、管理风格、企业知名度、企业规模、工作地点、福利和职业兴趣十一个方面调查了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倾向。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结果总述(附后面)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大多数人希望在园区(79.84%)、欧美企业(71.37%)、管理人性化的企业(87.10%)和规模大的企业(66.53%)工作。大部分人自我评价优秀(68.15%),愿意选择高压力高强度的挑战高薪的工作(70.57%),与能拿到的起薪相比,更加重视得到的培训和发展(70.16%)、福利(83.47%)以及工作兴趣(67.74%),而企业的知名度的影响力则略低(43.55%)。对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选择基本持平,后者略低(49.60%)。

3.2.2 对延迟满足的倾向分析

对总体情况和性别、专业、优秀指数这三个自变量上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对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在性别和专业这两个自变量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在优秀指数上,显著性差异值为.014(

3.2.3对自我评价的倾向分析

对总体情况和性别、专业、优秀指数这三个自变量上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我校本科毕业生自我评价优秀和不优秀的人数差异非常显著。而男女生的自我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和不同“优秀指数”的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论男女生、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我校本科毕业生都有着比较高的自我评价。

3.2.4对竞争压力与工作压力的倾向分析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被试中选择压力大的高薪工作和压力小的低薪工作的人数差异非常显著。在性别和“优秀指数”两个自变量上差异不显著。有显著差异的是专业的自变量上。这说明,总体而言,选择压力大的高薪工作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压力小的低薪工作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5对发展前景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选择起薪低发展机会大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起薪高发展机会小的被试。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不显著。

3.2.6对企业性质的刻板印象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对5种性质的企业的选择差异非常显著。不同性别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的选择差异显著。

3.2.7对管理风格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选择人性化管理显著多于军事化管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该问题的选择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3.2.8对企业知名度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选择工资略高而知名度小的人数显著多于另一选项。不同性别、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这一问题的选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9对企业规模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规模大的企业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规模小的企业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试在该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10对工作地点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园区的被试显著高于做其他选择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2.11 对福利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工资较低福利很好的被试显著多于做另一选择的被试。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上,对该问题的选择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2.12对职业兴趣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薪酬低但感兴趣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薪酬高却无兴趣的被试。不同性别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四、结论

综合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对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部分人自我评价高,怀有积极的职业倾向和较高的职业抱负水平,不畏竞争和压力,倾向于选择有挑战、强度压力大、对人才有高要求的高薪工作。

在职业理念上具有长远观念,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延迟满足的水平比较高,重视职业兴趣和培训发展,重视福利。

职业目标集中于工业园区中管理人性化的大规模欧美企业,但对公司知名度的注重程度相对比较低。

女生同样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抱负,在大多数选择项上比例分布与男生非常接近。其中女生选择起薪低发展前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2

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机制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格局的逐渐形成,精英式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趋向,这无疑是对理论基础、专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机制的构建,是当前研究型学院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教学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教学机制创新有着密切联系,这其中就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和实验设备的更新等。灵活、高效的实验教学创新机制,除了需要立足于实验设施、学科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之外,专业项目特色的形成以及指令性教学的统一也不应忽视,只有切实做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满足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现阶段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作为高校教研室的附属单位,实验室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表现在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用房建设方面,而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既影响到了实验教学优势的发挥,同时也对资源效益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革新。从当前实验教学的项目和内容分析,无论是科研生产还是社会服务都与一线相脱离,难以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与知识经济内容相违背,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独立思考意识都有诸多不利。此外,实验考核方法的缺失也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化极为不利。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在经济因素影响下,教师大多不愿停留于实验室工作当中,激励制度的缺乏,更是导致人员流失问题极为严重,实验室队伍建设青黄不接。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少对实验教学的足够重视,自然有碍于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的创新。

二、实验教学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1.构建科学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对于研究型学院而言,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实验教学采取的分散实施模式,很难做到实验教学的统一化安排。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可适当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学生实验可选择在晚上或是周末,满足教学安排需要和设备利用率需求,这是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

第二,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运用。开放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内容开放还是时间开放,都依赖于良好实验环境的构建。网络管理软件系统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网络化预约,学生可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实验时间。此外,网络预习系统也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得到落实,通过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学习指导过程,针对紧密测试仪器可完成对应的网络虚拟培训,这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发展。

2.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

作为研究型学院特色功能的集中体现,科研工作的展开,除了立足于现代化人才培养之外,还关注到自身的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工作,这与人才培养集成化趋势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我们通常会通过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来衡量研究型学院的科研水平。实验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使教师生产实际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使研究型学习的开展,真正在实验教学中得到落实,这对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研究型学院中科研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教师和学生在科研任务完成中的重要性均不可忽视。

3.研究型学院师资优势的突出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研究型学院的显著优势,研究型学院中的专业领域学者在尖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通过对学术发展及专业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来优化自身的研究方法与治学态度。因此,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学院师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这对于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实践创新有着积极影响。

4.研究型学院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

研究型学院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实现对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实验设备对教学内容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实验教学方式的随意性较大,且内容松散、系统性差,这些是实验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而言,课题研究、课题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需要将实验技能视为基本素养和意识,促进实验教学实践机制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分析,机制创新的实现与研究型教学的专业发展及整体定位有着密切联系,它在促进本科生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使教学计划中渗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促进研究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呈现过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在专业培养和教学计划设立中的核心环节。实验教学机制创新依赖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这是联系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机制,这对于研究型学习的落实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本 阅读与思考 学习指导 分析和研究

目前在初中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加入了很多的“阅读和思考”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深刻的认清这一点。

一、初中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学习指导针对学生的影响

新课标指出教师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应培养学生出色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进行培养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标准,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课本教材中的很多章节的最后都配备了相应的“阅读和思考”资料,这些知识是针对学生课堂中知识的一种延伸,所以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理解。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了解“阅读和思考”资料中的内容,并且通过一定时间针对“阅读和思考”的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认识“阅读和思考”中的内容就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二、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阅读和思考”学习指导的建议

(一)教师应编写合理、有效的提纲

学生想要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阅读和思考”资料中的内容,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阅读方向。也就是说这个方向需要教师来指引,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应该针对“阅读和思考”的内容编写合理、有效的提纲,由此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初中学生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和理解,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列出指明阅读方向的提纲,那么学生就可以主动地、积极地去阅读、去发现问题,最终达到针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教师要明确提纲必须要让学生达到导读、启思、点悟、运用的作用。

其中导读就是引导学生怎么读、读什么;而启思就是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多去思考、多去想;点悟就是引导学生针对资料中的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运用是指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也就是让获得的知识真正的可以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的“阅读和思考”中,教师可以按照为什么要证明、拿什么证明、证明的意义所在的层次来制定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的流程进行阅读,由此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必然性等知识。

(二)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

除了编写提纲以外提出合理、有趣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由于初中生处在一种思想活跃、接收能力较强的状态,所以学生针对众多新鲜事物和知识都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实际上初中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方向,由此学生才能按照方向寻找到想要的知识和方法。

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应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学生想去知道答案就只能依靠自己阅读才能获得,所以学生就具有极大的动力去阅读、去探索答案。

例如七年级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从算是方程章节中的“阅读和思考”的题目是“方程”史话,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提出“方程”一词?并且谁看完之后可以完整的给大家讲讲有关“方程”的故事。

(三)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课后再读以及整理归纳

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有时未必能达到完全的通透,并且学生针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未必扎实,所以重读以及整理就是解决课堂中不明白问题、巩固知识的最佳的手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后重读的以及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重读和整理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1.重读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阅读中一些不是很明白的问题进行重新的阅读和理解,通过二次阅读学生可以重新针对内容进行品读,由此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重读和整理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可以有效的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自己阅读学到的知识在脑中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由此让学生思维达到清晰的状态。

3.重读和整理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知识不是阅读一次就可以完全扎实的记忆,一次阅读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遗忘,所以重读和整理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针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达到真正的主动记忆。

4.重读和整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针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通过重读和整理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并在脑中针对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对比,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结语

很多教师可能并不重视课后的“阅读和思考”,教师认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只要做到了解即可。但事实上,教材中的任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存在着影响,“阅读和思考”中的内容可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也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并通过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更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4

Abstract: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focus on interests in choices for majors and applications for employment; employers focus on human-job matching in recruiting personnel. So, it's vital to do vocational interest tests based on vocational-interest-exploration cards.Vocational-interest-exploration-card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have vocational interest tests. That method of test is between formal test and informal test. It explores testees’ vocational interest through a set of cards. The study comes out the 200 most familiar vocations via questionnaire. Besides, through interviews, discussion among experts and so on, the study finally confirms 60 vocations. Through individual tests, group tes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inally forms a set of vocational-interest-exploration-card (undergraduate version), including 3 designation cards, 7 instruction cards, 60 vocation cards and 5 blank cards.

关键词: 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编制;应用

Key words: Vocational-interest-exploration-card;undergraduate;making;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27-04

0 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能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能增强他们对职业世界的认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从而过幸福、快乐、充实的生活。对于学校而言,便于学校进行分群体、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有目标、有序的生活、学习,便于学校的管理;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一直走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可以做到人职匹配,招聘到热爱应聘岗位,并且具有职业需要的能力的人才,从而最大可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职业生涯咨询的流程和依据的部分理论与心理咨询相仿,不同的是,生涯咨询有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论和更加有针对性的测评工具。职业兴趣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的有效性、准确性也无疑显得越来越重要。

职业兴趣探索卡是进行职业兴趣测评的一个很有效的工具,它介于正式测评和非正式测评之间,通过一组卡片探索受测者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探索卡编制流程及技术是一种得到理论说明和实践检验的相对成熟的生涯探索技术;但目前大陆已有的各类探索卡都存在各类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本卡是基于探索卡技术来设计的,主要的技术突破是职业方面的本土化,相对于目前大陆已有的卡片,突破在于详细的指导流程和职业数量的相对均衡。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产生了职业熟悉度最高的200个职业;通过访谈、组织专家讨论等方式确定最终的60个职业;通过个体施测、团体施测、统计分析,最终形成包含3张标示卡、7张说明卡、60张职业卡和5张空白卡的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版)。

1 职业熟悉度调研

1.1 职业名称的收集整理 收集现有的职业名称,资料来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霍兰德职业测评量表、麦可思研究院每年的就业蓝皮书、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职业兴趣分类卡、金树人编制的职业兴趣组合卡(高中职以上版)、jobsoso网站、北森careersky高中版、国外相关资料中的职业名称等。

1.2 筛选大学本科生熟悉度高的职业名称 职业兴趣探索卡的职业名称以自编的《大学本科学生职业熟悉度问卷》进行职业的初步筛选。《大学本科学生职业熟悉度问卷》共518个题项,选取全国东、西、南、北、中部各1-3所高校为样本。选取的学校分别为兰州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4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625份,回收1532份,有效问卷1532份。根据各职业的被勾选次数由多到少排序,产生职业熟悉度最高的200个职业。

2 霍兰德代码编制

2.1 根据SDS中各种职业相对应的霍兰德代码和这些职业的职业描述编制初步的霍兰德代码 根据SDS中各种职业相对应的霍兰德代码,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jobsoso网站、百度百科、智联招聘等资料中对于同一职业的职业描述,邀请10位职业生涯方面的专业老师依据霍兰德类型理论中各类型的特征,编制初步的霍兰德代码,对于结果一致的予以确认,对于评判结果不一致的,则集中进行第二次确认,直到大家都一致认可某个代码为止。

2.2 确定职业题项 根据霍兰德代码的首码对200个职业进行分类,即R、I、A、S、E、C六类。根据熟悉度排列顺序,去除A类别过大,不容易定义霍兰德代码或者代码制定过程中专家有较大意见分歧的职业B编制出的霍兰德代码跟霍兰德量表中所列职业代码差异比较大的职业C由于部分样本过于集中,导致职业名称代表性不足的职业,从各类中分别选出10个职业,共60个职业,作为职业兴趣探索卡的职业题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百度百科、jobsoso中的职业描述,做出职业卡的职业描述。

3 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版)的试测

印制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版)(含卡片和指导手册),在兰州大学选取4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9名本科生进行了试测。测试结束后,施测者与23名受测者进行了座谈,征求他们对探索卡的意见。最后形成了正式的职业兴趣探索卡,共3张标示卡、7张说明卡、60张职业卡和5张空白卡,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兴趣探索卡工作簿。

4 职业兴趣探索卡(大学本科版)的信效度①检验

4.1 信度 研究者以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来评估本测验在各项指标上的稳定性,包括霍兰德代码的稳定性、本测验前后测分类反应的改变显著性检验、分类反应的相关、等级相关一致性百分比,共计四种指标。信度指标的计算及结果如下:

4.1.1 本测验霍兰德代码的稳定性 为了解由本测验产生的霍兰德代码的稳定性,采用重测信度的概念,以积差相关呈现间隔两周的前后测霍兰德代码的相关。原始资料用SPSS 13.0 for Windows 进行处理,用到的数据是每一个受测者在职业展望表中计算出的每一个霍兰德代码的数值,通过分析23个被试第一次测试和间隔两周之后测试的霍兰德代码的数值,来确定其稳定性。

本研究计算出来的霍兰德代码,其前后测结果的Pearson相关如表1所示,各个兴趣类型的相关介于0.692至0.898之间(p

4.1.2 本测验前后测分类改变的显著性检验 在本测验前后测的分类上,采用卡方(X^2)检验中的包卡尔对称性检验(Bowker’s test of symmetry),检验间隔两周之后,受试者对每一张职业卡的前后测分类反应改变的显著性。原始资料以SPSS 13.0 for Windows处理,结果见表2。六十张职业卡中除了第四、七、十与十四张职业卡前后测的分类改变情形达p

4.1.3 本测验前后测分类反应的相关 为了解受试者对每一张职业卡在时间向度上的分类稳定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来观察本测验前后测分类反应的关系,原始资料以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结果(见表2)显示六十张职业卡的前后测分类反应有正相关,且除了第一张卡片前后测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第七和二十七张职业卡达p

4.1.4 本测验前后测分类反应一致性百分比 以本测验前后两次分类的一致性百分比,来呈现受测者在每一张职业卡的分类上间隔两周之后测维持与前测相同分类的百分比;具体来说,是指每一张职业卡,将前后测分类一致的人数加总,再除以总人数。

受测者在前测中将某一张职业卡分类到喜欢、不知道或不喜欢,于后测时仍维持相同分类的人数百分比如表2所示,其分类一致性百分比介于59.22%至85.44%之间。

4.2 效度 研究者采用内容效度与建构效度来验证本测验的效度,前者已于编制过程中详加说明,在此不赘述;后者包括三部分,一是本测验霍兰德代码首码因素结构的确认,二是与《自我指导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SDS)》(1969 )霍兰德代码的相关,三是通过个体施测,以检验受试者“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在建构上的相对性。效度指标的计算及结果报告如下:

4.2.1 本测验霍兰德代码首码因素结构的确认 本测验有六十张职业卡,分属于六种霍兰德类型,每一类型有十张职业卡,他们的相关系数如表3和表4所示,结果发现本职业兴趣探索卡的因素结构大致符合霍兰德理论假设。即相邻兴趣类型的相似性最大,相隔的相似性次之,相对兴趣类型的差异性最大,六个类型的结果基本符合正六边形。但是也存在个别例外情况,原因可能是在职业名称筛选时没有考虑就业量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在不可能就业的职业分类时存在随机性;被试样本量太小,也可能是导致数据出现跟理论不符的原因;国内外文献显示霍兰德类型理论在非白种人中,虽然资料仍然支持RIASEC的顺序,但类型与类型之间的相关却偏离霍兰德原来的理论假设,本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今后将替换部分职业,使所有职业尽可能符合霍兰德的模型假设。

对于60个职业的霍兰德代码计算,可以看出每一个霍兰德兴趣类型的分值比较接近,职业分类均衡(见表6)。

4.2.2本测验霍兰德代码与《自我指导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SDS)》(1969 )霍兰德代码的相关 由霍兰德所编制的自我指导探索量表(Self-Directed Search,SDS)》(1969 )是依据他本人提出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在他编制的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 VPI)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由本测验所产生的霍兰德代码与SDS所测量的霍兰德代码,其相关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本测验所测量的霍兰德代码与SDS测量的霍兰德代码具有良好的聚敛效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角线相关系数大致为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最高者,但是也有很多例外情况,原因可能是SDS测验中测量的是兴趣和能力两项内容,而本研究所使用的探索卡只是对于兴趣的研究,因此会造成结果的偏差。整体而言,本测验霍兰德代码与相对应的SDS霍兰德代码均有比较高的正相关。因此,本测验在测量受试者的职业兴趣时,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

4.2.3 喜欢与不喜欢理由的建构相对性 根据个体测验中本测验工作簿的记录,计算23名受测者喜欢与不喜欢理由前测和后测的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7.35%、49.59%,表示有近一半的“喜欢的理由”与“不喜欢的理由”在概念上是相对的(见表6)。有个别喜欢与不喜欢理由相对的百分比达到13.33%、16.67%,显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建构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对性,并不完全符合Kelly个人建构理论中建构相对性的假设,且显示出极大的个别差异。

整体而言,以上的信、效度资料显示,本测验是一个稳定与有效的评量工具。

5 存在的问题

5.1 样本选取仍有不足 由于本研究工作量巨大,职业熟悉度调研的样本尽管已经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600个大学本科生,试测环节针对4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19名大学本科学生进行了三次测试,分别为前测、两周后测试和霍兰德自我指导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SDS)测试,但是仍然有样本数量,或者样本代表性不足的缺陷,比如本次试测中对于年级、性别、专业、学科门类要求的并不十分精细,因此势必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

5.2 职业熟悉度调研问卷仍需不断完善

5.2.1 职业数量多,研究难度大 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式颁布并施行。2004年8月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信息制度,对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开发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信息制度,系统介绍新职业名称、定义、主要工作内容以及从业人员状况等情况。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对《大典》进行增补修订,并及时颁布《大典》增补本。《大典(2005增补本)》收录了77个新职业;《大典(2006增补本)》收录了82个新职业。《大典(2007增补本)》,是在保持《大典》基本结构和分类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收录了2007年的31个新职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新职业。②

2007年至今没有再相应的增补本,加之中国就业市场规模大、变动速度快、新职业多,对这些职业的研究难度大,因此在设计职业熟悉度问卷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职业的类别划分(大类、中类、小类)、职业描述等。

5.2.2 选择熟悉度最高的职业,较少考虑就业量的影响因素 职业兴趣探索卡不是要帮助学生从卡片中所列的职业中找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而是找到喜欢的职业的共同特征,在未来求职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有这些特征的职业,能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

本研究编制的职业兴趣探索卡的施测对象是大学本科生,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对他们来说,熟悉的更容易做选择,所以选择熟悉度最高的职业入选职业卡。

目前国内统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有初次就业情况,年底就业情况,还有人口普查中对于行业、产业分布的统计,这些数据庞杂,没有一个标准的、确定的就业量的排行。研究者经过各方寻找资料,取得的只有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200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0个职业,本研究需要至少200个职业。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很多信效度检验的指标,结果表明一些数据并不能完全支撑理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职业熟悉度问卷的职业名称筛选时只考虑了熟悉度,较少考虑就业量,导致像园艺师、油漆工、厨师、电工等大学生不太可能就业的职业在前后测分类时,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即使就业量不好研究,也需要在熟悉度问卷中考虑到就业量的影响因素。

5.2.3 熟悉度问卷题量太大 本次熟悉度问卷中的职业数量是518,这对于每一个调查对象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作,为了保证调研的质量,今后可以考虑将问卷拆分成5组或者6组,每组100个左右的职业,这样可以保证每一组职业在学生选择时都能被认真阅读并且勾选。

5.3 编制霍兰德代码没有进行从业人员调研 本研究初期对于霍兰德代码的编制是想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一是SDS中每个职业的霍兰德代码,二是根据从业人员调研得出他们认为的霍兰德代码,三是专家根据前两个代码,依据职业描述和霍兰德类型的描述进行最终确定。因为第二块工作,工程量浩大,因此取消了相关工作,代之以找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参与代码制定过程。

对从业人员的调研是了解一个职业最好的途径,可以借助美国O*NET(兰州大学研究生院陈建恩老师已经对其进行本土化研究)的成果,但是因为该问卷题量巨大,需要施测人员一对一的进行问卷填写指导,每份问卷的填写时间大约为半小时,耗时耗力,如果选用别的调研方式,可能也会存在问题的代表性以及与最终结果相关性的问题,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注释:

①参照金树人《职业兴趣组合卡(高中职以上版)第二版指导手册》中的相应指标.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7增补本)》前言.

参考文献:

[1]白利刚.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简介及其评议[J].心理学动态,1996(02).

[2]方俐洛,白利刚,凌文辁.霍兰德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1996,28(2):113-119.

[3]金树人.职业组合卡的发展背景与价值.

[4]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龙立荣,彭平根.运用职业自我选择测验(SDS)研制大学专业搜寻表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2000(04).

[6]姚进凤.霍兰德类型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7]张喆,刘宣文.职业兴趣组合卡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心理学研究,2009,2(4).

[8]朱华珍,陈红.职业咨询中职业组合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8).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5

关键词:学业规划;学业指导;计算机学科;通识教育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009-04

1 学业指导的含义和意义

学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业指导指教育管理者指导学生完成修读专业所要求的学分,使学生成绩合格并顺利毕业;从广义上讲,指教育者通过学业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全程学习与发展规划,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和目标体系。

学生的学业表现情况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首要指标,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大学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大学的社会声誉。教育管理者如何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并进行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业规划设计、管理与监督,是教育管理者当前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合理有效的学业指导,除了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能为他们未来成功实现就业目标或开辟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学业指导现状调查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正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厚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专业学习方向。这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上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但通识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业缺乏规划等,这对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

为了研究通识教育背景下计算机学科学生的学业状况,加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风建设,笔者在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本科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680份,超过在读学生总人数的90%,回收有效问卷6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问卷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障碍、学业指导形式、学业指导内容以及求助对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学生表示计算机学科与自己的兴趣一致或者基本一致。这些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程度较高,愿意主动学习,并希望能够从学院、老师、同学等方面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效信息。虽然部分学生仍然缺乏系统、清晰的学业规划,但仍会试图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另外,近2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有较大的脱节,学习中存在较大困惑,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平时仅按部就班地学习,大部分只是被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刺激,“走一步算一步”,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清晰。

调查中超过80%的学生将大学学习看得比较重要,认为学习是自己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指标。约14%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不太重要,实习经验和人际关系更为实际。

2)学习障碍和学习困难的现状。

在专业学习困难与否的问题上,有超过70%的大一学生认为,学业任务较重,学习量较大,难度较高,并表示刚入学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慢慢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约30%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尚可,专业学习不是很难,能够接受。

专业学习遇到困难时,约60%的学生首先选择自己钻研,通过查阅文献、图书资料等方法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近30%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第一时间求助老师、课程助教或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探讨攻克学业困难,还有约10%的学生选择回避问题、顺其自然。

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来自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律性不高、对自己的发展缺乏规划等方面;约30%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近10%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业的阻力来自外界的诱惑,如参加社团活动、实习交流等。

调查中约60%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表示在二年级之前适应了专业学习,约20%的学生表示在大三阶段适应了专业学习,近20%的学生表示始终未适应专业学习,曾试图通过转系、转专业或者辅修第二专业方式进行改变。

3)对学业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的认知状况。

在学业指导的必要性方面,约86%的学生认为对大学生开展学业指导,比如专业认知、学习方法、成绩预警、专项能力等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大一新生来说,可以更好地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使他们少走弯路,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学时间,寻求自身发展。除学校或者学院提供相应的学业指导外,学生认为自身的积极调整也非常重要。约14%的学生认为来自外界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更应重视自学,遇到困难应该自己想办法摸索解决。

当调查如果学院设立学业指导机构和学业指导员,是否愿意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惑与障碍时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这一问题时,超过60%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并认为类似形式的学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四年。

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都表示当遇到学业困难时,非常希望专业课教师、高年级同学、班导师能够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对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以及专门负责就业的老师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他们身上获取有效信息。

在学业指导内容方面,学生对如下内容给予了极大关注:学习方法的介绍、学习心态如何调整、个人发展规划、学校以及学院的学术资源介绍、辅修双学位、出国交流、直研考研等信息的指导以及专项能力的培训等方面。

3 问题与建议

本次学业指导调查的对象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3个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学业指导工作存在如下2个方面的问题:

1)学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化,指导过程不够个性化。

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或者学院提供的学业指导仅限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对专业的介绍和后续进入学院后开设的部分讲座。很明显,这些帮助不够全面,工作也没有细致到个人,学生遇到学业问题时主要靠自身的调整。约10%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提供的学业指导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2)学业指导内容未成体系,指导机制未有效化。

学生希望有效的学业指导不仅包括对学习成绩的指导,还应该包括就业规划、学习生涯规划等内容。国内学者张恒亮说,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他是从职业发展与学业规划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界定学业规划应涵盖的内容。约6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十分清晰、明确的学业规划,而是一直在试图参考周围同学的行为,比如看到别人考等级证书,自己也去考,看到别人出国,自己也去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更应该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学业指导体系,能够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将学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目前学业指导工作中凸显的主要问题,笔者对构建合理的学业指导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专业的学业指导队伍。

学业指导队伍需要由专职和兼职的学业指导和咨询人员组成。现有的工作队伍一般以学工和教务管理人员为主,配以班导师、任课教师的力量。专业的学业指导人员一般具有咨询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专业背景,他们可以定期分析学生的学业需要,所获数据和总结可以为学院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兼职的学业指导和咨询的工作人员一般为临时聘用或邀请的相关人员和专家顾问,如条件允许则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一定的工作实务培训,使他们尽可能做到标准严格,从而在学生遇到学业问题时,有可以信任的求助对象。

做好学业指导工作,需要指导人员本身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愿意找老师倾诉。同时,沟通交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除面对面谈话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电子媒介等优势。

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活动,建立系统的学业指导体系。

(1)在学业关怀形式方面,以学校、学院教育为核心,启动社会责任、学校引导、家庭鼓励教育三者合一的模式,做到关怀最大化。

另外,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参观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到企业实习,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大四毕业设计部分可以通过在企业参与的实际生产项目完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担任指导教师,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真正结合起来;积极吸引企业的中高层来学院交流讲学,促进学院与企业之间实习基地的签署。

此外,加强学院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家长来校参观日机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业关怀体系;通过辅导员联系制度,定期将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以得到家庭的理解支持。

(2)在学业关怀层次上,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对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业指导模式,做到关怀范围全覆盖。

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业情况以及学业规划的差别,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业指导可以“面向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学校可结合同龄人更容易沟通的特点,通过从学院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帮助新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学长切身体验式的答复以及大学学业生活中有益经验的分享,达到促进学业的目的。另外,老师应帮助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各学期选课计划,入学中后期可通过积极开展“导师零距离”、导师咨询日、导师导学等活动,充分利用本科生导师资源,发挥导师在学业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老师后期还需指导学生切实思考自身实际情况,及早做好职业规划,为就业做准备。学业指导从大一新生开始,就新生入校、进入专业学习、完成主修专业、实习就业等各个不同阶段开展,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系统、制度化的学业指导工作体系。

(3)在学业指导内容上,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与通识教育理念贯通起来,做到专业内容与拓展知识相辅相成。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学生的个人报告部分,并通过课程助教对学生进行辅助的学业指导;课堂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前沿讲座,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做到知识结构最大化。另外,学校应积极促进学生与学院知名教授、老师进行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业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介绍及学业指导服务。

学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全程指导、全员指导、全面指导,要注重对学生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开展指导,同时注重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整个在校期间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

4 结语

学业指导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新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广泛地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逐步加强学业指导工作建设,开创优良学风建设的新格局,是通识教育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0-97

[2]武春平,高职高专院校构建学业指导体系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l(3):114-117

[3]唐瓷,高晓玲,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8(1):61

[4]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科学研究的本质范文6

摘 要 随着我国女子排球队再一次在奥运赛场扬威吐气,国内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排球热。尽管“六人制”排球已经成为排球运动的主流形式,但是“九人制”排球在我国很多地区却有着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本文以中学体育课程纳入“九人制”排球可行性为研究对象,采取深入实地调研的方式,在分析不同人群对这项运动认可程度以及中学生接纳程度基础上,阐释了其纳入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中学体育 “九人制”排球 校本课程 中学生

在“六人制”排球占据主流的今天,“九人制”排球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排球形式,是对排球运动的有效补充,在广东省等沿海省市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利用九人排球的资源优势,将其融入到中学体育校本课程中,对于推动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九人制”排球开展水平较高的广东省3市(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作为考察范围,研究对象为当地体育局和教育局领导专家、中学体育教师、校长、家长以及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社会学、排球等相关理论书籍,体育学术期刊,并在中国期刊网查阅“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排球”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作为本研究的重要部分,于2016年3月-4月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向体育教师发放60份,回收52份;向家长发放240份,回收235份;向有关专家领导发放30份,回收26份;向中学生发放800份,回收765份。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ass19.0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引入“九人制”排球的可行性

(一)广东省“九人制”排球发展现状

排球运动在广东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不仅很多群众喜欢参与“九人制”排球,当地地方政府也在该项运动推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于2015年成功举办了一届九人排球锦标赛,这表明广东省域文化已经注入了排球文化元素。调查表明,“九人制”排球在广东省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绝大多数人都参与过这项运动,包括经常或者偶尔参加的人,其中教师占比为92.3%,领导占比为76.9%,家长占比为75.3%,中学生占比为79.6%。可以看出,该项运动在不同人群中都具有较好的开展基础,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

(二)中学生对“九人制”排球的接纳情况

学生是体育课程的主体,他们对“九人制”排球的认知情况及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了这项运动的开发潜力。从表2可以看出,非常喜欢该项运动的学生占比为62.1%,喜欢该项运动的学生占比为29.9%,不喜欢该项运动的学生占比仅为8.0%。这表明“九人制”排球是中学生具有很高参与热情的运动,为其顺利开发奠定了基础。而中学生参加该项运动的原因主要有同学的介绍、社会比赛的吸引以及校内运动队的影响等,而体育老师的影响并不大。

(三)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纳入“九人制”排球的认可情况

鉴于中学生对“九人制”排球具有很高的参与热情,笔者预计对于“九人制”排球进入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普遍是持欢迎态度的,而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猜测。从调查可以看出,认为“九人制”排球完全可以和可以纳入校本课程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0.5%和33.2%,也就是说83.7%的学生是认可该项运动进入体育课堂的。大部分学生表示“九人制”排球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体育兴趣,也是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交际能力、促进身心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他们非常希望看到该项运动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丰富校园生活的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结语

调研结果表明,“九人制”排球具有和“六人制”排球一脉相承的运动魅力,在各类人群中都具有较好的参与基础,这就为该项运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中学生不仅喜欢这项运动,而且也亲身参与过,对于“九人制”排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也持欢迎的态度。因此,“九人制”排球是一项非常适合在中学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对于丰富中学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晓娟.九人制排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F代化.20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