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渔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渔业前景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1

(一)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价值

武陵山片区有许多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土家族、瑶族等多个民族。根据不完全统计,武陵山片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120余种。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源于为了自由和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和缅怀英雄的,比如苗族的打泥脚;有起源于征战和打猎的,比如土家的“毛古斯舞”、苗族和瑶族的武术、射箭等;也有起源于宗教和农业的,比如苗族的接龙舞和跳鼓舞等;还有源于传统习俗和婚恋关系的,比如苗族的八人秋、侗族的草球、土家族的抢贡鸡等。来源于当地少数名族的创造和革新,武陵山片区的传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人们普遍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普遍性。武陵山片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传统体育文化保存完整的特点。这些地区很多都是在距离中心城市市区很远的地方,而且位于山区等地,交通不便利,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较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有力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很好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种产业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另外,如果把这种传统的文化表演和当地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那么,这种结合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外来游客的旅游兴趣,同时也可以使现场的气氛得到很好的活跃,游客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放松。

(二)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意义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样式十分丰富,得益于国家有关武陵山片区的政策法规、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内在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同时,随着武陵山片区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策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特色项目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推动武陵山片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保障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旅游文化生态下的传承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意义。第一,参与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表演的居民可以有一定的收入,这样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中的利润比原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要好很多,不仅轻松而且利润相对较高。第二,这种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可以促进全区域经济的全面和快速发展。现在,传统的民族体育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经济效益产品,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交通建设、餐饮建设、景观建设以及环境建设,都是靠这种传统的民族体育旅游文化所带动的。第三,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剩余劳动人口是一种很重的经济负担,这种旅游资源可以很好地把这些剩余劳动人口引导到服务和旅游产业上,外来游客为这个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稳定的财富,使当地的剩余人口有了稳定收入。

二、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旅游项目中开发的重复与雷同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不同区域间大量低水平、近距离的设计雷同和重复,这可谓是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大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在制定旅游规划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关注到该区域能够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却忽视了周边地区也可能拥有类似的资源。这样一来,使得各个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趋近雷同甚至是重复。例如,张家界的“风土风情园”就和湘西西州永顺的“老司城”距离很近,只有不过几十公里的路程,而他们都以“毛古斯舞”以及“摆手舞”作为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这样一来,两者的旅游项目之间不但没有形成区域互补,还造成了恶性竞争和相互制约的不良局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牵制,很多近距离的旅游区域点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合作意识,重复雷同的民族传统旅游资源开发,使得本身具有艺术魅力的体育资源渐渐变得大众化、商业化,减少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利用率低下

为了加速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四月八”、“摆手节”等重大民族传统节日被重新定位和大力开发,而这之中存在的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了该区域旅游事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凤凰古城、王村等在内的旅游景点,都会在某些时间段面向游客推广这些湘西民族歌舞或民俗表演项目。总体来看,目前被包装开发的民俗歌舞或民俗表演,主要包括苗族鼓舞、摆手舞、铜铃舞、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舞以及鬼谷神功等,但是该地区还有很多传统体育资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和推广。以往一直渲染的十几种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可能已经使游客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未被开发的新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又极其低下,这也进一步造成了该地区产品开发滞后的不良局面。

(三)山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的群体性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其发展和推广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实现。缺乏群众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其趣味性也会大打折扣。武陵山片区景点的开发管理单位多是与行政地区相互隔离的,这就使得行政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很少或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此外,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没有协调好彼此的利益导向,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给不同区域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平衡,使得山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大大下降。这样一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缺乏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情感渲染,其发展必将有所缺失。

(四)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商业化严重

如今,武陵山片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于商业化,已经成为该地区旅游业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绊脚石。民俗旅游开发日趋商业化、庸俗化、伪民俗化,例如,强行要求游客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区域体育项目参与价格不明确,从而发生的“宰客”现象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让游客的参与积极性严重下降。此外,整个地区的旅游项目策划过于商业化,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给该地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趋向于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道路

武陵山片区是一片整体区域,里面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关系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制度和法规进行规范化开发。科学、合理的开发,可以保证旅游资源的高效开发,同时也可以进行统筹规划,这种方法可以开发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当地优势互补的资源,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源。同时,武陵山片区如果和周边的县市等搞好合作关系,将会促进这种旅游资源开发,也会做到全区域的协调、统一发展,可以为传统的体育旅游文化做出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将会有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被开发

许多旅游景区或文化景点发展得并不那么乐观,主要是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单一、产品种类少,很单调。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将会朝着参与程度广、开放程度广、休闲价值高的方向进发,在开放的过程中,把更多的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会有更多的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必将促进当地旅游业更加快速地发展。

四、总结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2

  一、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及对发展定位的认识

  (一)渔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县渔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渔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克服各种困难,务实开展渔业产业开发工作,引进鲶鱼、螃蟹、匙吻鲟、鮰鱼等名优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培育发展集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纵观吴起渔业历史,实现了我县渔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为我县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目前全县现有养鱼水域面积约10000亩,开展养殖水面达9000亩以上。近年来,又成立了6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水产养殖公司,年投放大规格鱼种5000公斤,鱼苗300万尾,预计年末水产品总产量可达到480吨。通过逐年发展,我县渔业水域面积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渔业发展重点县。2014年,我县生产的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四个品种已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证,2016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全国水产总站认定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同时,对水域环境保护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创建了简易化验室,购置了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开展了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我县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和多品种的野生鱼类及野生水鸟,使这些物种得以在我县生存繁衍。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大力宣传,提高了区域内居民的环境优化意识,为全县生态保护和渔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虽然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但从渔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具有很多特色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大量建造淤地坝,这对发展渔业创造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为在我县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2014年县水产站引进匙吻鲟、螃蟹等等名优鱼类在边墙渠水库试验养殖成功,随后在吴仓堡计岔水库试验鲶鱼、鮰鱼养殖,同样获得成功。目前淤地坝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县大力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外源性疫病感染的风险,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养殖技术逐步完善,发展集生产、观光、餐饮、休闲避暑等为一体的乡村“渔家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二是常规养鱼水资源充足,养殖技术及经营模式取得成功示范。我县南部的洛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特别适宜于多种淡水鱼类生存繁衍,发展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渔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北部的周、长水库虽然气候干燥但养殖面积较大,发展生态渔业和集约化网箱养殖同样潜力巨大,既可调整产业结构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休闲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县城附近可建设垂钓鱼塘,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比如,金佛坪村、马湾村已建成的垂钓鱼塘效果显著,收入可观,极大地拓展了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空间和养殖收益。据四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程占雄介绍,如果加上休闲垂钓型渔家乐的经营收益,自己经营的水库年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为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对全县渔业产业发展定位的认识。

  根据对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估,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以渔为依托的集鱼类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渔家乐”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要站在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创新发展特色渔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旅游富县战略实施、优化最佳宜居环境、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站在“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新品牌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休闲渔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突破口的战略定位,抢抓机遇、科学布点、统筹规划、强基固本、创新发展,把加快渔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渔家乐、辟暑山庄、休闲垂钓与创新我县新的观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放在与发展蔬菜、畜牧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三、渔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引导及推介力度不够,对外窗口较少,渔业及渔家乐作为新兴特色产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扶持政策和投资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倾斜力度不够。经营者对养鱼及经营渔家乐的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养鱼的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对渔业养殖及产业经营的技能培训还未跟上,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4、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好,潜力大,但开发力度不大,整体发展规划滞后。

  四、对加快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渔业在我县跨越式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定位,把创新发展新兴渔业纳入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加快发展。

  2、尽快制定科学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及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这一吴起新名片、新品牌。

  3、切实加大对发展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家乐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渔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介相关招商引资项目,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与发展渔业相关的电力、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和鼓励能人、大户投资渔业的规模养殖和生态休闲观光渔家乐,加强渔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兴渔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休闲渔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规划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人们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而这也给养殖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带来了机遇。所以,发展休闲渔业的前景看好。

宁蒗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泸沽湖为代表的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以彝族毕摩文化、摩梭母系文化、普米韩规文化等为代表的民族历史文化,构成了高品位、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二是矿产资源富集。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远景储量在2亿吨左右。三是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0万千瓦(不含金沙江),可开发利用26.4万千瓦。四是生物、林业资源丰富。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孕育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动植物;有林地面积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4%,是全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县委、政府把加大我县旅游产业开发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全力打造以泸沽湖为代表的极具特色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给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我县渔业发展起步较晚,渔业经济收入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粗放型的养殖模式阶段,还未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渔业。我县泸沽湖和周边的几个天然小湖泊以及已刚刚建成的木底箐中型水库处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具有集休闲度假、垂钓、观光、风情游、餐饮等一体化的休闲渔业基地,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当地经济带来无限的商机。

(一)休闲渔业发展各具特色

据了解,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各地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沿海地区结合捕捞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和养护渔业资源的需要,利用民间资金雄厚、生活水平较高的优势,发展具有海湾城市型特色的休闲渔业;而内陆地区则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将鱼塘、山野 、风情和农家庭院所特有的淳朴映衬到城郊休闲渔业中。

如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几种类型: 一是以海洋渔业为基础,对不再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进行相应的改造,增设必需的娱乐和安全设施,以海上观光和体验当地渔民生活等方式而开展的休闲活动,包括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渔村风俗文化展示等。目前,广东珠江口一带和舟山、宁波、温州等地都有这样的海上观赏渔业船,年产值在亿元以上;二是兴建专业休闲渔业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广东、福建三个省兴建此类场所200多家,大都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且具有相当规模。可以说休闲渔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解决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出路问题和为渔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城镇越来越多的休闲旅游人群提供了新的项目。

在内陆地区,休闲渔业近几年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如湖南、湖北、四川、河北、辽宁等地,利用原有发达的城郊水产养殖基础条件,吸引了大批社会投资。有的投资数百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垂钓池、餐厅、住房、娱乐等设施,接待大批游客,创造出与池塘养鱼无法相比的经济效益。四川、辽宁等省还利用江湖两岸的山水风光 发展新型旅游业。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垂钓、避暑和风味餐饮于一体,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

在大中城市,休闲渔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迎合了城市居民休假日到郊外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建立集郊游、垂钓、鱼鲜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光临和参与。如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周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休闲渔业区(带)。其他大中城市郊区的池塘垂钓业也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发展,成为当今城郊渔业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二)发展的优势

从客观条件上讲,我国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可供开发的资源丰富。我国既是内陆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岛屿和港湾面积广阔,适合垂钓和观赏的水产品种资源丰富,无论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洋鱼类,可开发的潜力巨大。

二是自然气候适宜。我国幅员辽阔,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仅适于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而且适宜养殖许多观赏鱼类,尤其适宜引进和出口多种观赏鱼。

三是文化底蕴丰厚。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饲养、垂钓、观赏鱼鸟花虫、赋诗作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为发展和创新休闲观赏渔业、满足时尚要求提供了浓厚的文化历史根基。

四是具有品牌优势。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金鱼故乡,最早研究金鱼养殖技术和品种选育,形成中国特有的品系,在世界观赏鱼产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五是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优势。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要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国家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后,又实行每年三个长假期,一年中有110多个节假日,这意味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已经具备了休闲的时间和条件,所以说我国发展休闲和观赏渔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商机。

(三)发展的差距

尽管发展休闲、观赏渔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高效产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差异,目前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规模和效益上的差距。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休闲、观赏渔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与许多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发展这项产业相比,我们现在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投入较少、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法律和标准尚不健全,因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总体上讲还不够强。

二是科研上的差距。我国在观赏鱼和休闲渔业的科研方面起步晚、进展慢,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自发选育,难于在一些高品质的特型、特色、名特优种类的培育方面取得进展。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国在观赏鱼的改良与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锦鲤已发展成为日本的“国鱼”;此外,美国、挪威等国在休闲渔业的设备研究方面则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是管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渔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吃鱼难”这个数量的问题,缺乏对休闲、观赏渔业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管理理念的原因,导致目前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标准、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比较薄弱,可以说,产业发展还未走上竞争有序的轨道。

二、结合我县自身实际如何发展休闲渔业

1.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我县渔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的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

a.大力发展湖区及水库休闲垂钓业

湖区及库区环境优美,结合游船艇业的发展,培育休闲度假湖区及库区游钓业,使湖区及库区成为游钓的基地。这需要加大对湖区及库区土著鱼类的资源保护和增殖力度,控制对野生鱼类的捕捞强度,使湖区及库区内有良好的可垂钓的鱼类资源,确保垂钓者有鱼可钓。

b.巨网捕鱼项目

该项目能与我县发展旅游经济相呼应,项目运行要充分发挥“巨网捕鱼”、“百鱼宴”、“有机鱼”、“一级水体”等品牌优势,充分体现“水文化”、“鱼文化”内涵,通过建设,使之成为集“吃、娱、观、游、购”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科普、会议中心。

c.水上餐饮休闲项目

泸沽湖周边几个小湖泊可发展水上餐饮休闲项目,水上餐厅可以浮桥与岸连接,也可离岸远点,以舟代步,与湖光山色溶为一体;水上餐厅以食为主,同时渗透具有湖区特色的饮食文化和鱼趣,如搭建舞台表演富有渔民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节目。

d.库湾水面休闲度假项目

我县木底箐中型水库距泸沽湖旅游景区仅30公里,且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水库水源为四季长流的山泉水,保持了较好的水质;水库四周原始森林丛生,山水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水库上游聚居有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普米族,普米族文化中的韩规文化及民间风俗独具特色,开展库区水面休闲度假与风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原来建设的项目主要以休闲垂钓为主,今后要重点打造出以木底箐水库为代表的具有集休闲度假、垂钓、观光、风情游、餐饮等一体化的休闲渔业基地,打造库区休闲渔业新招牌、新优势。

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a.要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

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规范,为湖库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b.要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

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c.要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休闲游乐、享受渔业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等方面的需求。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休闲渔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六安

中图分类号 F326.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36-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已成为提升大众生活品位、释放工作压力的有效娱乐方式。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环境和人造景观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清新的乡村风情。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休闲渔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业态产业,它既能够满足人们对野外宁静生活的美好需求,又能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并为渔民创造更多的增收就业机会。

六安市渔业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全市拥有水域面积21.67万hm2,其中可养殖水面10.67万hm2,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白莲崖六大水库总蓄水量为71.8亿m3;瓦埠湖、城东湖、城西湖等大水面2.67万hm2以上;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有水面逾3 333.33 hm2;精养鱼塘1.67万hm2,计有11目19科100种鱼类定居其中,行业发展多项经济技术指标长年稳居安徽省前列。201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8.1万t,实现渔业总产值48.7亿元(其中第二、第三产业产值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8%,渔民人均渔业收入7 600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 065元。目前,以生态观光、天然垂钓、景观开发、观赏游乐、渔事体验、风味餐饮为特色的休闲渔业在六安市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促进了全市渔业经济的健康长足发展。

1 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有20余年历史,近几年来,休闲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拥有休闲渔业场所565个,垂钓场182个,食鱼餐饮美食馆105家,度假村21个;垂钓总水面2 400 hm2;休闲渔业实现旅游接待量25万人次,产值3.98亿元,年利润1.23亿元,休闲渔业产值分别占渔业总产值和休闲农业总产值的8.2%、28.3%。2012年底六安市拥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9个,部省级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32个。全市现有的730家星级农家乐中,有近1/3开展了休闲渔业项目,休闲渔业从业人数达到4 750人,带动周边农民就业1.5万人以上。六安市休闲渔业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归纳起来有以下6个方面。

1.1 依托城郊区位,投资休闲垂钓

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在原来水产养殖基础上,发展休闲垂钓和网捕娱乐项目。如金安区聚龙山庄和金帝豪休闲渔业基地将原有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塘口改造,并配套开展道路硬化、周边环境绿化、路渠维修和电力设施建设,修建了观光垂钓和三产服务等设施,投放大量商品成鱼,供城市居民节假日前来游钓和消费。

1.2 依附重点景区,发展特色旅游

主要利用重点景区游客多的特点来补充其他景区接待能力不足,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接待散客或团队,提供游客休闲、垂钓、观光、捕鱼等参与性渔事体验活动,实现山上湖中游玩、岸边渔家吃住。如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周边的渔家乐集群等。

1.3 依傍自然风光,开展休闲度假

利用湖泊、水库、河流沿岸地理位置优势,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基础,通过规划建设,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发展模式,主要代表是舒城县龙河口水库三江码头乡村渔业旅游、霍邱县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内和盛田园度假村和卧牛山庄等,按照“乘游船、观湖光、看捕鱼、吃鱼头”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一边观赏秀丽风景,一边亲临捕捞现场,充分感受渔民的艰辛和快乐。

1.4 依靠优势资源,开发休闲产品

利用当地的资源并结合自身原有的产业,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安徽省君湖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村就是依托瓦埠湖和瓦埠古镇,凭借天然湖泊,合理利用湖边滩涂、湖心小岛及瓦埠古镇古居、人文而兴建。根据瓦埠湖水产品丰富及特产鲜明的情况,开发了“君湖四宝”,将瓦埠湖出产的“银鱼、瓦虾、毛鱼、鲦鱼”精致打理并包装销售,提高了瓦埠湖水产品品质的声誉和效益。

1.5 依据消费需求,打造风味餐饮

由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通过特色餐饮吸引游客,或为过路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典型代表有金安区卧虎山庄、西海生态示范园等一批主题餐饮酒店,隆重推荐湖库有机鱼饮食文化,现已推出了50余道菜鱼宴,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1.6 依随品牌推介,举办节庆活动

万佛湖是六安市对外开展旅游推介的一项重要品牌,库钓产业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为此,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从2006年开始先后大力投资建设金海岸、三江码头垂钓区,近年来又投资建设万佛湖海螺堰高级休闲垂钓区,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进行规划,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常年开展龙舟系列活动,先后承办了“龙津杯”龙舟赛、“亚洲铁人三项赛”、“中国万佛湖旅游文化节暨国际龙舟邀请赛”、“万佛湖”杯安徽首届国际模特大赛美人鱼专场表演等重大赛事和活动,2012—2013年承办了“中国万佛湖国际休闲垂钓首届库钓大赛”、“合肥晚报第十、第十一届读者杯库钓大赛”等10次比赛,多次接待有关单位举办的联谊赛、邀请赛等,年接待垂钓人员10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销售收入达2 000万元以上。

2 当前休闲渔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六安市的休闲渔业整体开发刚刚起步,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低档,服务设计落后,对旅游景区、渔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等缺点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少统一规划

由于缺少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设计,各地休闲渔业在本乡镇范围内单独开发,并且各自的特色又不明显,难以成规模、上档次,同时还会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等现象,难以打造出精品和上档次的休闲景点。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

县区与县区之间、点与点之间、六安市与外地发达地区之间发展均不平衡。纵向比较,舒城县、霍山县等山区县休闲渔业发展相对成熟,其他平原、丘岗县区较弱,发展速度不快。横向比较,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合肥、黄山、安庆等市,很多休闲渔业示范点特色不明显、发展水平不高。自身内部比较,除一些靠近城郊和风景区内的休闲渔业场所上规模、上层次外,其他大部分由于经营时间短、资本积累及经验不足,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薄弱的问题。

2.3 缺乏开发资金

目前,六安市的休闲渔业基本上是一乡一镇式的开发,资金匮乏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乡镇财政本身就很困难,能拿得出来用于投资开发的资金就更少,企业投资受客源、自身经济实力影响难以做大做精,招商引资因为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受到限制,这样一来既浪费了优质的旅游资源,又制约了当地美丽新渔区的建设步伐。

2.4 经营理念落后

六安市大部分休闲渔业经营业主思想守旧,习惯于接待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经营方式主要以提供渔家餐饮及景区住宿为主,而游客参与性体验活动提供较少,对当地渔业饮食文化和风味水产品的经营开发元素不多,效益不明显。2.5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六安市休闲渔业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文化水平不高,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缺乏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他们除提供垂钓、餐饮和住宿服务外,能够向顾客提供景区景点导游服务、农事活动指导服务、民俗风情讲解服务、农副产品导购服务的为数不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束缚了六安市休闲渔业的深度发展。

3 进一步提升六安休闲渔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鉴于目前面临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快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步伐,培育壮大繁荣当地农村经济的增长极,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3.1 注重科学规划

整合现有的优势渔业资源,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休闲渔业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1]。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六安市及县区休闲渔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内容和重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要按照塑造品牌、突出鱼味、提升品位的原则,以休闲垂钓、渔事体验、餐饮服务、观光旅游为主线,采取点、圈、线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平原、丘岗、山区、湖库区和圩畈区等不同地貌特征,因地制宜进行空间布局,可在沿交通干线、重点渔区、依山傍水逐草区、风景胜地周边、城镇近郊选址并打造特色休闲渔业精品示范点,重点在全国风景旅游区和城市近郊发展观光游钓业,在水库、湖泊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各示范点周边村、镇形成辐射带动圈,并结合主要旅游精品线路配套建设休闲渔业专线,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2]。

3.2 注重示范引导

一是要花大力气抓好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通过精心包装和策划,逐年确定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休闲渔业开发为典型项目并进行广泛宣传。二是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观光游览园、科普示范园、渔民文化村、主题农庄等休闲渔业实体经济。三是要利用休闲渔业主体行为参与性的特点,让游客参与饲养捕鱼活动,体验渔事之趣。四是要把休闲渔业发展情况列入各级渔业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和统计报表数据体系,设置休闲点发展数量、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就业人数和经营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对县区和渔业重点乡镇进行综合考评。

3.3 注重拓展功能

在积极调整渔业产品、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休闲渔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环保、美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在抓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联的产业,大力发展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规划建设一批集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于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和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同时积极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培植休闲渔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开展广泛宣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打造渔业品牌,即养殖品种的品牌建设;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本地的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特色品牌的休闲渔业,使其发展状大[3]。

3.4 注重资金投入

发展休闲渔业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因此建议今后各级政府制定减免税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的方式和途径[4]。一是要允许部分涉农项目资金惠及到休闲渔业,扶持渔民自主创业就业;二是对有利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应积极引导用于休闲渔业领域;三是要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休闲渔业;四是要重点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投资开发特色休闲渔业项目,在适宜建设的水面上修建人工岛屿、楼台亭榭和水上游乐园工程,提供游客休闲垂钓、游泳、放生、伐舟等观景游玩项目,培育形成主题突出、风格迥异的水上建筑群落。

3.5 注重改善服务

一是要加大对休闲渔业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与服务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休闲渔业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制定接待服务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使其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四是要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卫生、安全的休闲娱乐环境。

4 参考文献

[1] 王琳,韩增林.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139-142.

[2] 李明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学养鱼,2011(10):71-72.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玉溪;江川区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75-03

玉溪市江川区位于滇中腹地,距玉溪市21 km,距省会昆明市100 km。交通便利,四季温差小,气候温和,水面广阔,人均拥有水面大于人均耕地面积。自然环境优越,鱼类资源丰富,全区有36种土著鱼类,历史上云南四大珍稀鱼类江川区就有抚仙湖的K鱼良鱼、星云湖的大头鲤2种。2011年云南省六大名鱼评选中江川区的K鱼良鱼、大头鲤位列其中。即便“四大家鱼”及其他品种引进江川区饲养后,其味道也有别于其他地方,“江川鱼”是全省消费者公认的品牌,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

1 休闲渔业的定义

休闲渔业是指利用并改造现有渔业设施,结合渔业生产场地、产品及渔村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渔业旅游品质,同时提高渔民收益,进而促进渔村全面发展,即围绕人们的休闲需求而开展的渔业活动。目前研究的休闲渔业是集渔业生产、自然景观与渔业文化于一体,将渔业与旅游有机融合的新型渔业生产方式。休闲渔业作为国家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也是江川区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江川区休闲渔业的发展基础

2.1 自然条件优越,休闲渔业起步早

江川区自然景观绮丽独特,有“百里湖光小洞庭”的星云湖、“天然图画胜西湖”的抚仙湖、“巍然形胜冠南州”的孤山、“武当别院”的碧云寺、“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界鱼石景观、孤山的青鱼阵、渔洞群的车水捕鱼、会嗑瓜子的神鱼泉等10多个风景旅游点,不愧享有“古滇故里”“人杰地灵”“高原水乡”之美誉。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抚仙湖畔便出现了车水捕鱼与铜锅鱼餐饮相结合的模式,后来又建立了垂钓乐园,各水库钓鱼兴起,休闲渔业由此可瞥见一二。2010年12月12日,在第三届中国绿色高层论坛上,江川区获得“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高原湖泊生态县的建设将渔业与旅游、观光、餐饮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各种休闲渔业相应而生,使江川区客观上具备了发展休闲渔业的基础[1-3]。

2.2 特有的鱼文化与休闲渔业相得益彰

江川区是云南文化的源头、古滇国的中心,是古滇国文明的发祥地。在古滇国青铜文明的盛载中又孕育出高原“鱼文化”的传奇。在这里,每一洼水、每一条河、每一个村庄甚至每一块石头都和鱼有关,都有着关于鱼的传说。这就是被誉为“高原水乡”的江川区。星云湖和抚仙湖2个姐妹湖像仙女散落的2颗明珠镶嵌于此。千百年来,人与湖、人与鱼之间的和谐相处形成了江川区特有的鱼文化。

2.2.1 车水捕鱼。车水捕鱼是利用抚仙湖K鱼良鱼逆水产卵的特性,采用人为方式操作水车产生流水,通过水温和水流的双重刺激,诱捕K鱼良鱼的一种独特方式。捕鱼时无需下钩、撒网,只需要摇动水车,鱼儿就会逆流进入渔民们的捕鱼装置之中。此种捕捞方式将旅游观光与渔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捕捞的独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抚仙湖旅游区的一大景观[4-6]。

2.2.2 抚仙湖青鱼阵奇观。青鱼阵可谓是抚仙湖的一大自然景观,抚仙湖的云南倒刺鱼喜群体活动于沿岸浅水区,有时也到敞水区的中上层巡游,形成大片鱼群,似列阵的兵勇,故称“青鱼阵”。20世纪80年代在抚仙湖岸的青鱼湾、孤山、大湾等地常F青鱼阵,见过的人都会为它的壮观和神秘而津津乐道。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百姓在孤山举行庙会,庙会期间人们都要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彩色米花团及其他食品投入湖中,吸引成千上万条青鱼前来受领祭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抚仙湖孤山岛独有的“青鱼阵”奇观。

2.2.3 玉带河界鱼石奇观。界鱼石是江川区最神奇的景观,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最吸引人。江川区的星云湖、抚仙湖以一条河相连,名为玉带河,玉带河河岸有一怪石,传说星云湖的土著鱼大头鱼和抚仙湖的K鱼良鱼每到此石处就各自回头、不相往来,此种特有的景象引发了江川区历代劳动人民的诸多猜想,种种神话传说也由此产生。通过宣传及文化旅游部门保护和开发后,界鱼石奇观亦成为江川区与水有关的旅游热点。

2.2.4 会嗑瓜子的鱼。在江川区李家山古滇国古墓群山下有一口泉,当地人称“神鱼泉”,神泉中有一种会嗑瓜子的青鱼,生活在古石洞中,盲眼、体肥色青尤擅磕瓜子,村民敬若神鱼,据说,谁要是吃了泉里的鱼会生大病。最神奇的是,每年农历六月初一,鱼儿们都要消失一阵,过几天又都安然返回,传说这几天它们是参加抚仙湖孤山岛鱼王国的聚会去了。在江川区文化、旅游部门的保护下,到神鱼泉旅游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7-8]。

2.2.5 开渔节。江川区一区拥有两湖,星云湖每年的12月25日开湖捕鱼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自2004年举办首届“开渔节”开始,每年一次的“开渔节”及2010年的“首届生态美食节”的举行,打造了一张江川区鱼文化名片,鱼文化园项目、生态旅游县的建设为江川休闲渔业提供了较好的机遇,以节造势,拉动产业,已成为具有“智业助农,文化富县”的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截至目前,江川区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开渔节”暨高原湖泊水产品交易会,每年“开渔节”都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到2016年,江川区已建成休闲观光渔农业(渔业农家乐)160多个,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亿元以上。以上种种足以证明江川区渔业文化丰富,人文资源内涵深厚,为发展休闲渔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在抚仙湖畔的明星村出现了车水捕鱼与铜锅鱼餐饮相结合的休闲渔业模式,之后在鱼洞附近建立了垂钓乐园,发展以垂钓、观鱼、赏景为一体的集体休闲渔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水库钓鱼项目相继出现,高原湖泊生态县的建设,将渔业与旅游、观光、餐饮等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逐步形成了垂钓、观赏、娱乐、餐饮、住宿、养生等各种休闲渔业,现阶段的主要发展类型有以下几方面。

3.1 观光旅游型

江川区自然景观绮丽独特,10多个风景旅游点都与水、鱼有关,每年的“开渔节”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江川区观看“千舟竟发,万人捕鱼”的壮观景象,在感受人的海洋、鱼的世界的同时,购鱼、品鱼、尝鱼等活动带动了餐饮、旅游业的发展。节日的热闹结合日常观光旅游形成了一种集观光旅游与品鱼、尝鱼相结合的休闲渔业,此种休闲渔业类型遍及全区各地。

3.2 抚仙湖沿岸休闲度假型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居民旅游出行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旅游、休闲、度假正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抚仙湖沿岸有农家乐142个,宾馆、酒店11个,为旅游出行的人们向休闲、度假转型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市场支持。

抚仙湖除了风景秀丽、水质良好吸引游客外,渔业也是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夏季的双休日及各种节假日到湖边旅游、度假、嬉水、品赏鲜美的铜锅鱼的游客络绎不绝。沿岸的休闲度假场所、各种农家小院比比皆是,游客戏水品鱼,尤其明星村人“凭着一口铜锅闯市场”,在全国各地开办铜锅鱼餐饮业,每年为明星村带来丰厚的收入。这种类型是目前休闲渔业类型中功能最强、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的一种。

3.3 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休闲渔业类型

温泉村的“神鱼泉”、玉带河的“界鱼石”、大凹跳鱼沟的“鱼跃中天”等传说把鱼拟人化甚至神化了,通过宣传及文化旅游部门保护和开发后,成为与渔业有关的旅游热点,每年可接待大批游客。

3.4 古老特有型休闲渔业

抚仙湖沿岸的车水捕鱼及星云湖跳鱼沟的竹笼补鱼都是利用抚仙湖K鱼良鱼及星云湖的星云白鱼逆水产卵的特性诱捕的独特方式,其独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成为抚仙湖旅游区的一大景观。由于抚仙湖抗浪鱼在渔汛期间喜在水草中产粘性卵的习性,渔民不需要捕鱼网具,手持香靶、稻草等类似人工鱼巢的物件即可捕到抗浪鱼,这些古老特有的捕鱼方式作为抚仙湖捕鱼特色,也成为江川区特有的观光旅游、观赏与渔业相结合的休闲渔业。

3.5 垂钓型

现代社会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普遍提高,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为垂钓提供了更好的时间条件;另一方面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上班族在假日选择垂钓这样的休闲方式以在郊外释放压力。近几年,江川区的垂钓爱好者不断增多,相应的水库、池坝塘的垂钓型渔业应运而生。养殖垂钓型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坝塘以养殖鱼类为主,开展垂钓业务。养殖垂钓型与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相比具有投入成本少、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在江川区较为普遍,同时也是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垂钓休闲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提供了就业岗位,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3.6 节庆旅游型

“开渔节”是江川区人民的大事,星云湖每年开湖捕鱼20~30 d,尤其第1周有最热闹的节庆活动,不仅江川区家家户户鱼飘香,而且四方来客观鱼、品鱼的同时带动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以此为平台,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活动,从而形成特有的休闲类型,社会效益显著。

3.7 观赏型

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该类型在江川区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专业养殖少,一般是混养或在藕田套养,作为一种副业收入。以销售为主的店铺,采取门店、摆摊等方式专营销售或在花鸟商店内销售。上档次的观赏鱼以锦鲤为主,货源来自外地。全区观赏型休闲渔业年销售额为几十万元。

4 江川区发展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江川区休闲渔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缺乏整体规划,政策扶持不足

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整体规划仍为空白,休闲渔业大多处于无序建设状态,投资主体仍以个体渔民为主,缺乏实力企业的加入。大部分地区依靠生产者自我发展,不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

4.2 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强

休闲渔业应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但目前的活动内容却比较单一,仍主要集中在垂钓、观赏、餐饮等方面,规模化综合性休闲场所较少。同时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渔民,其综合文化水平偏低,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不利于休闲渔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4.3 市场化程度较低

休闲渔业整体规模较小,不利于江川区休闲渔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及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渔业资源优势,影响市场竟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与经营理念等问题,严重制约休闲渔业的有序发展。

5 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对策

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区域休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江川区休闲渔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渔业发展状况和旅游需求,科学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以现有水域资源为基础,发展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正确引导休闲渔业开展多种特色经营,增强休闲渔业发展活力,充分展示江川区丰富多彩的渔文化。

5.1 精准定位发展规划,强化政府主导

应把休闲渔业纳入区域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休闲渔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特色与其他可进入性因素,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与旅游规划开发、餐饮等服务业相结合,形成功能完备的休闲渔业;开发出以江川区渔文化为重点的休闲渔业新产品,使休闲渔业成为江川区旅游特色精品,并成樾碌木济增长点。

5.2 加强产业链开发,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休闲渔业项目要求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同时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避免休闲渔业项目建设规模小、形式单一,应形成地方特色鲜明、整体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模式。以渔业综合开发为内容,建立起具有观光、垂钓、美食、体验、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渔业景区,使休闲渔业与旅游业、养殖业、服务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努力增强渔民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休闲渔业真正成为具有争力的行业。

5.3 加大对外宣传,争取政策扶持

通过媒体、互联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旅游爱好者逐步认识江川区,满足他们求新、求奇、求体验的需求。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休闲渔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特别在发展之初,相关税费的减免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5.4 加强休闲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唯一途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江川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6 结语

总之,基于江川区内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多角度、高起点开发休闲渔业在江川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休闲渔业把现代渔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休闲渔业对江川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休闲逐渐成为人们新的娱乐休闲方式,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江川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旅游形式之一。

7 参考文献

[1] 周俊.宁洱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24):155.

[2] 柴寿升,戴欢丹,王海建.休闲渔业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37.

[3] 张爽,韩兴勇.开展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4):76-79.

[4] 杨子江.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休闲渔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5):470-477.

[5] 王茂军,栾维新,李向诺,等.大连市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设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1):88-92.

[6] 曾玉荣,周琼.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特色及其借鉴[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7-31.

休闲渔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渔业 发展模式 转型

一、前言

作为舟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舟山渔业将成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加快推进“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建设中,渔业现代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但由于近来对鱼类的过度捕捞等原因,舟山海洋渔业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基于渔业枯竭现状,通过对09-12年衢山岛养殖收入及劳动力数量统计表及渔业统计报表整理分析后提出以养殖场集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渔民转型工作,从而推动舟山渔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二、调研设计及实施

(一)调研内容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特区设立为背景,以研究现阶段渔业发展前景为突破口,着力于渔业发展转型,面临渔业资源进一步枯竭,从现阶段渔业补贴现状与基本框架出发,从转型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为突破口——养殖场发展、渔民转型两大难点为研究点进行深层次研究,并针对上述难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有所突破。

(二)研究方法

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课题小组自编问卷《渔业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并在舟山本岛定海区岱山岛、衢山岛、嵊泗岛,进行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7.5%,男女比例为27:13。

1.渔民的思想保守

当地的渔民大部分是世代打渔为生,从其祖辈开始便一直从事该行业,长期以来并未考虑海洋资源枯竭以及产生向其他行业转型的想法。

2.渔民捕捞产业规模过大,限制其他经济发展

衢山县共有渔船1303艘,占岱山渔船总数52%,其中有帆张网670多艘,渔村25个。捕捞产业的规模过大,加速海洋资源枯竭。而且大量人员从事此行业,其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利益刺激,转型较为困难。

3.转型方面政府帮扶力度不够

政府并未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渔民的产业转型,仅仅给渔民的捕捞业提供保障,渔民容易产生安于现状的心理并未着眼于未来,未给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忽视海洋环境保护

随着沿海地区一些造船厂、加工厂的创办,流域的水质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工厂将未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至水中,使近海地区的水质急剧下降,导致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减少。

四、意见与建议

(一)深入落实渔民教育,转移渔业发展重心

着手发展养殖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注重养殖业品种的多样性,若品种过于单一,在市场内的竞争将远远大于合作,不利于养殖业的初期发展。深入落实渔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渔民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拥有除捕捞以外的一技之长,方便从事其他行业,创造经济利益。

(二)缩小捕捞产业规模,开拓其他经济领域

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创设文化体验,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休闲渔业。其中,休闲渔业可分为休闲垂钓型、观光旅游型、体验生活型、展示教育型、品尝游购型。此外,舟山的海鲜闻名新鲜,开发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较易提升舟山整体的旅游形象。

(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定专业技术团队

为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技术是关键。舟山当地可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水产品养殖的存活率。

(四)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已获资源

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由于传播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谐发展,注重海洋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五)完善各处管理体制,提升水产品竞争力

为推动养殖业稳健发展,各方应共同研讨管理体制,避免发生多方混乱管理、相互干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并将其落实到位,管理监督到位。行业合作社完善社内的管理体制,紧密与各方的联系,努力为渔民创设更好的经济收益。

(六)搭建合作联系桥梁,促进双方共同盈利

养殖场与渔民之间应当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养殖场的正常开展需要人员的多方面配合,双方搭建起合作的桥梁,共同盈利,共同富裕。

(七)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构建坚实保障体系

对转产转业渔民因以前购买渔船及其他捕鱼设备而产生的债务进行减息或者免息,加大对报废渔船的补贴。解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资金问题,推动渔民从事其他行业的进行,大力宣传政府优惠政策,并将政策落到实处,构建起坚实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