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

***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99.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XX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0.5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

***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县是我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县之一,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业支撑单一,底气不足。全县除***外,多数乡镇集镇处于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产业支撑以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特色产业少,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弱,对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其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发展不平衡,县城街道又脏又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1998年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7.3%,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在县城规划方面也难于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控规、详规等均不到位。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XX年为促进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委、县政府首先提出了以***为龙头,以***等集镇功能辐射强的乡镇为试点,大兴小城镇建设;XX年,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县城的发展目标,即把***建设成为“***”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特色鲜明的**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连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精品旅游景区和商贸集镇三大目标。

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体现县城在全县经济中的中心作用,为县城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县委、县政府把规划作为县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聘请了国内有知名度的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引进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既立足于现实,又考虑今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为基准,充分考虑地方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共设施、繁荣经济,方便群众。

新区的规划体现三轴二中心,即绿化轴、商业服务轴、对外交通服务中心轴;商贸金融中心、公务活动中心。对建筑风格求新求变,除集**、**、**文化特色的广场,主干道两边建筑物要求控制高度为5-7层,外观设计互不相似,18米宽民族步行街建筑高度控制为2层,局部3层,道路为青石板路面,突出**民居风格。

为把好规划关,县委、县政府多次请专家论证,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明确的定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规划为县城的建设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为营造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

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规划的实施和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工程,为做好城市的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成立了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项目定点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或是局部规划的变动。由县委或是县政府会议研讨决定,形成县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每件工作层层落实,分解到人。在建设中,形成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招标、开发建设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工作局面。为认真执行规划和保证规划的实施,县政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绿化、统一出让,使开发建设在有力的领导的下,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工作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齐心努力。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

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迅速发展,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__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8%,城市规模逐渐扩张、功能日益完善,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类资源的聚集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一)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县城总体规划始编于1982年,1994-1995年进行了第一轮修编,20__-20__年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与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了统一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日趋完善,城市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县城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所在地”,是“工商贸协调发展的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这是充分考虑我县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而作出的定位,切合__依托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第二轮规划修编,充分体现了“山城一体、山城相融”的发展理念,将天柱山风景区120.72km2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总面积达169

km2,形成了“山城一体”、“一主两翼(主城商贸区、开发区、度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各项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先后编制了经济开发区、旅游产业园区、县城中心区以及皖潜大道两旁、雪湖公园等控制性详规,编制了县城绿化、燃气、防洪、给水、排水、环保等专项规划。

(二)城市建设力度明显加大。近年来,通过多渠道融资扩大投入,20__-20__年间,县城市政建设资金投入达8172万元,城市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一是城市规模逐步扩张,城区道路总长度达57km,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城市主体框架逐步拉开。20__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km2,城市人口16万。二是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扩建5万吨水厂、新建35km燃气管网、新引进营运公交大巴,电力、电信等设施随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全县星级宾馆饭店达11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5家,风景旅游城市的接待功能日趋强化。三是城市品位稳步提升,先后完成舒州大道中段、南岳路中段、天柱山大道景观综合整治,建成火车站、老城区、东门大桥、山门等城市广场2.7万m2,清淤城区河道16km,完成引水入城工程,整治小街小巷道路,全力阳光城、滨河御花园、幸福佳苑、水岸江南等一批住宅小区成为体现城市整体改造的新亮点。四是城市商业网络逐步形成,建成了姚冲建材、金源菜市、旺业、财富购物等一批大市场和天柱第一城旅游购物大市场,城市商业网络日趋完善。

(三)城市管理水平正在提高。近年来城市管理的领域在拓宽,力度在加大,成效也非常明显。一是严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大了城乡规划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制度,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城区房地产开发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有效规范了全县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大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成立了县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更宽,方式更加灵活;改革县环卫体制,实现了环卫作业“管”、“办”分离;城区河道由县建设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了多头管理的弊端;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积极组建城市执法局,规范了城市执法,强化了管理力度;城区综合交通整治常态化运作,有效规范了城区交通秩序,培养了城市居民的文明习惯,推动了文明创建。

同时,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乃至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划仍然比较滞后,突出表现在城市发展的目标上。随着开发区(11.9k m2)、度假区(16km2)的开发建设,一城三区总面积将迅速达到40km2的规模,当前的城市规划(20__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双二十”城市的目标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步伐。同时也还存在规划管理相对滞后、规划执法力度不够问题。二是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开发区、天柱山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均有(或将有)自身的建设管理机构,在山城一体的城市框架下,缺乏统一的城市建设协调机制,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开发建设和协调发展。三是建设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心商贸区整体开发仍然不够,风景旅游城市特色没有得到有效而统一的彰显。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均衡,供水、供电、道路仍是部分城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整体发挥。五是城市道路与105、318国道功能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商贸区交通拥挤现象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推进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当前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原则,我们结合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推进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当前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拓展城市规模。一个城市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能成其为城市。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加速集聚,拓展城市规模是必然的要求,这也符合国家发展中心小城市的政策。我们目前的城市建成区规模距现有规划中“双二十”的规模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距眼下需要达到的40km2规模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我们必须也完全能够扩张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今年起,我们要结合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完善并放大主城区、开发区、度假区、风景区“一城四区”的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东扩、西进、南延、北展。一是东扩,在按现有11.9

km2规划,加速建成东部开发区的基础上,推进开发区的扩模增容,提升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力。二是西进,一方面,按照新批准设立的度假区规划,拉开西部度假区16km2框架,加速“山城一体、山城相融”进程;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结合105、318两国道改线和贯通沪蓉、东香两高速的出口,逐步构筑城市大外环线,推进城市跨潜河发展,努力建设滨河新区,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南延,主要是结合开发区的扩模,推进城市向南边毗邻的沪蓉高速延伸,形成沪蓉高速沿线新的发展亮点。四是北展,科学利用城市北部山丘地,推进城市综合开发。

(二)着力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欠账仍然很多,城市的保障服务功能亟待提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老城区道路改造和新城区主干道建设,加强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防洪以及停车场、广场、公厕等公用设施建设,改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购物休闲等条件,不断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正是基于这方面的重点考虑,在今年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中,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抓好“十大建设工程”,其中,城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城市路网及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开发区和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的大力实施,无疑会对完善城市功能起到重大作用。同时,这些工程对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我们要千方百计狠抓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使其顺利建成并早日发挥效益。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品位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档次和形象,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城市景观建设。一要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添亮”、“活水”工程,继续推进城市主干道和河道景观整治,全面实现城区道路包括背街小巷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好潜河、梅河、皖河等重点景观带。二要大力建设城市精品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注重适度开发高层建筑,兴建高档小区,积极推进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创新,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三要大力开展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财富广场、嘉宜广场、秀狮商业步行街等一批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稳步实施原种场、农科所和桃园南路、公安局等地块的综合开发与改造,努力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善,形象有大的提升。

(四)着力彰显城市特色。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彰显特色、提高吸引力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一要建好“3座公园”,即皖园、雪湖公园和二乔公园。皖园主要是围绕“皖”字做文章,建成以古皖文化展示为主体的旅游休闲区。雪湖公园主要是围绕“三湖一寨”,恢复历史文化遗址,供市民休闲娱乐。二乔公园主要是以三国大乔、小乔为主题,建成以胭脂井为重点的民俗游览区。二要完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城区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宾馆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确保城市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消费需求,进而留住游客。三要强化城市品牌创建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旅游软硬件建设,努力使城市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个空间都能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和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发展要坚持建管并重。随着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一要加强规划管理。切实吸取以往规划管理中的教训,在全面强调规划的完整性、超前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大对违反规划建筑和建设行为的规划执法力度,真正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二要加强综合交通管理。巩固城市公共交通整治成果,加快建立以公交、出租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要进一步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大公交运营网络体系。三要加强环卫管理。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清扫保洁分离制度,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四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快成立行政执法局,将市容市貌、综合交通、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等纳入统一管理,全面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水平。五要加强建筑市场和行业管理。严格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规范物业管理,促进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六)着力发展城市产业。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我们要把城市发展与产业壮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推进风景旅游城市建设与强化城市产业支撑的互促互动。一要结合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工业,做大做强机械机电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强县进程。二要结合度假区的建设,高标准建成国家网球训练基地、皖镇等旅游服务大项目,跟踪推进皖园、温泉度假村和乡村坡地运动中心等项目,放大旅游产业效益。三要结合主城区的改造提升,引进、建设大型商贸设施和专业市场,实现城市商业的大繁荣。四要结合城市综合开发,引进有实力的大 企业、大集团,推进城市成片开发,促进房地产业大发展。五要结合挖掘“古皖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等文化底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娱乐业,进一步打响休闲、养生、健身等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推进风景旅游城市建设亟须突破的瓶颈制约

调研中,我们也感到,当前推进风景旅游城市建设,亟需突破以下五大瓶颈制约。

一是土地瓶颈制约。突出表现在开发区和度假区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紧张,以致项目的落地和实施面临困难。当务之急一要抓紧修编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用地调整;二要大力开展“双挂钩”、“双置换”工作,积极对上申报争取用地指标;三要大力推行集约节约用地,搞好闲置用地清理。

二是资金瓶颈制约。目前我县城市建设负债达20__多万元,资金缺口制约十分严重,同时城市建设靠政府投入的“单打一”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多元化投资的格局尚未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强化经营城市、经营项目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要有计划地对老城区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进行布局调整,实施搬迁,带动新区开发。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县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通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资产和适度举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

三是拆迁安置瓶颈制约。拆迁安置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难点问题,随着开发区和度假区建设的提速,迫切要求在拆迁安置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要切实做好拆迁安置的宣传动员工作,使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拆迁安置,对极少数无理取闹者,必须依法强制执行。要切实加强拆迁政策实施的统一管理,维护拆迁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做到公平拆迁、阳光操作。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有效推进拆迁工作。

四是体制瓶颈制约。突出表现在“一城四区”之间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存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协调配合不够,致使工作出现漏洞,在环卫、路灯等管理上也由于职责不明形成了盲区。下一步我们将成立县规划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县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理顺环卫、路灯等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对城市建设土地供给、资金筹措和规划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

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117名、移风易俗标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每村打造1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1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1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建成1500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家休闲农庄和1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已建成1100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210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余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寿光市

一、寿光市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中心城区坚持成片布局、组团开发,重点突破东城新区、西部物流,带动中心城区规模快速膨胀、品位不断提升。借力寿北开发,滨海新区建设实现大突破,产业聚集、吸纳就业、生活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宜业宜居的滨海新城初具规模。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全市新建续建古城怡和园、羊口齐庄社区等农村新型居住区130个,建设公寓楼518栋。在环卫、交通、饮水等方面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配套建设新型产业园区和新型商贸服务区,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逐步形成了东部城市新区、西部市场物流、南部生态农业、北部现代工业、中部商贸服务“五大经济板块”。

3、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村、城镇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和每人每月400元,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900元和25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镇街医院和村卫生室实现药物零差率销售;启动实施了全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将14类重大疾病列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社会福利中心,对全市90%的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去年全市新建学校面积20.7万平方米,被确定为全省社区教育示范区。2012年全市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4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

二、寿光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全域城镇化的认识不够统一。全域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部分干部对全域城镇化的认识不深不透、模糊不清,普遍存在重物质建设、轻人的就业、增收和保障,缺乏明晰科学的工作思路;部分农村干部对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了解,有的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抵触情绪,对群众缺乏正面的宣传引导,致使在有条件进行新社区建设的村庄工作也难以推动。

二是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大部分镇(街)在修路、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有的即使想方设法建设了基本工程,但后续维护管理资金没有长久保障。这在村一级问题更为突出,除了少数集体经济好的村外,大部分村庄没有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脱离传统农业的趋势日益明显,但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在拆迁改造的部分城中村、城郊村表现尤为突出,老百姓虽然住上了新楼房,但其打工经商、稳定就业、生活养老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稳收、增收渠道不畅。

三、推进寿光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编制完善全域规划,规范引领城镇化进程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全域寿光”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完善城乡一体、系统配套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地域、内涵全覆盖。优化镇街区域布局,根据各镇街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城镇化布局向经济强镇集中,逐步尝试探索小、弱镇街向大、强镇街靠拢归并,规划建设具有规模优势和发展后劲的中心镇街。坚持城郊村向城区集中、镇郊村向镇区集中、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的基本思路,加大农村中心社区的规划推进力度,引导资源投放和建设重点向中心村、大村转移倾斜,促进周边小村、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

2、重点突破,稳妥推进

以就地城镇化为导向,建设重心下移,集中财力物力,在镇、村两级选点布局,重点加强中心镇、中心社区(中心村)建设,实现全域城镇化链条的中、末端突破,摸索规律,示范全市。一是加强中心镇建设。从江苏海门等地的经验来看,中心镇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心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镇化的重要节点,更是承接产业、转移人口的主要阵地。二是加强中心社区(中心村)建设。立足全市布局、考虑各镇街特点,在每个镇街推进建设若干个中心社区和中心村,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在推进措施上,可以学习借鉴江苏吴江市“三置换、三合作、三集中”的经验,敢于创新,活化利用宅基地以及承包地等资源,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利用,推动中心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三是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向镇村倾斜”的具体政策,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城乡交通、供水、环卫、教育、医疗一体化,扩大覆盖延伸到村庄、社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动力。一要做强升级县域经济。在产业布局上,重视“就业导向型”产业发展,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发展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寿北“千亿级新型工业基地”为主阵地,推动全市新的经济发动机、就业重点区、生活集聚地建设。中心城区加快退厂进园力度,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全市宜居生活功能区。二要大力发展镇区经济。牢固树立和坚持“产业引人、产业留人、产业养人”战略,把发展镇区优势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构筑城镇新型产业体系,增强对城镇化的经济支撑、生活承载能力。部分从城区撤出和新招商引资项目,适宜在镇街落地的可以有计划的向镇街转移。三要聚力发展园区农业。以完善提升羊青路现代农业走廊、规划启动羊田路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发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扶植培育农业龙头公司、家庭式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拉动土地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流转,推动形成农业生产的园区化、经营管理的公司化,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实现留守农民的就地“再就业”,同时解放富余劳动力。四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健全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向镇村、社区延伸,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他们在城镇真正扎下根来,安居乐业。

4、推进社保体制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将“新农合”参合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为突破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分步有序的将进城就业生活、城中村失地农民、进城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居民等群体纳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二是推行民生型房地产发展模式。围绕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加大土地投放,控制土地价格,减免税费征收,让利于民,控制房地产价格水平;重点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以及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让普通进城就业、经商农民和一般城区居民买得起、住得起,降低进城生活就业门槛。研究制定农民以宅(宅基地)换房、退宅买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社区)买房居住,促进农村人口的转移聚集。

【参考文献】

[1] 朱兰玺.寿光市2014政府工作报告.2014.

[2] 钟赫.寿光破题“县域城镇化”.中国建设报,2013.10.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

市政协提案与科教文卫委员会

目前,我市城镇社区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城镇社区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城镇社区的作用,建设一个民主自治、诚信友爱、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我市7个社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管辖户数、总人口。目前,我市**城区共有7个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10个社区管辖户数:22191户,总人口:82814人。其中,XX社区7302户,25793人;XX社区2921户,10079人;XX社区1360户,5213人;XX社区1899户,7267人;XX社区3918户,11301人;XX社区3506户,14872人;XX社区1285户,8289人。

(二)社区办公环境、办公条件、公共设施情况

1、办公环境:一般,有的社区办公环境偏离居民区。

2、办公条件:办公条件差,办公设备陈旧老化且不足,无网络,无远程教育,办公设施十分有限。

3、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严重匮乏,即使有也是陈旧、破败不堪;没有群众活动场所。

(三)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1、总人数:49人。

2、人员编制情况:社区居委会两委均未列入国家工作人员编制。

3、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大学本科2人,占4.08%;大专13人,26.53%;高中32人,65.31%;中专1人,占2.04%;初中1人,2.04%。

(四)工资待遇及福利、社会保障情况

书记兼主任,每月工资800元(含社会五项保险),其他6名干部每月600元(含社会五项保险)。居委会专职人员的劳动报酬政府界定为误工补贴,目前扣除社保个人部分和每月从补贴中留存30%作为绩效奖金,实际剩余不足260元。

二、城镇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点乱,社区自治程度较低。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是居民的自治组织,政府对居委会负有指导作用,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可日常工作中,管理体制有点乱,一方面,镇政府给居委会派工作、下任务,居委会俨然成了镇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且在政府的眼中,居委会突出了基层政权的职能,忽略了居民自治的功能;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的定位有点尴尬,不仅要日常服务居民,而且要像政府工作人员那样完成政府摊派的工作,待遇却不是工资,而是可怜的误工补贴。据了解,社区居委会存在着摊派任务多、完成情况和工资挂钩、没完成任务就克扣工资的现象,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有怨言。

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除了日常办理居民事务,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完成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派的工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淡薄;社区无资源性收入,每月只靠**镇政府拨给1000元,工作经费有限,经费制约其自治活力;社区人事、劳务用工等无自主性;由于政府对社区的扶持不够到位,没有放权给居委会行使,使居委会在平时开展工作过程中未能从各方面体现自治效果。

(二)社区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镇7个社区居委会,所辖人口数量差别很大,有些居委会辖区才5000余人,而部分居委会所辖人口却超过10000人,有的甚至超过25000人。但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干部配置,不管社区面积多大、人口多少均统一配备7名专职干部,即现行的“一正六副”,没有一定的梯度、幅度。这种一刀切的配置方式造成了社区工作量的不平衡,平时上级下达工作任务后,人口多、面积大的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比人口少、面积小的居委会大,造成了任务完成总是滞后,考核评比成绩跟不上,无形中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积极性。

(三)社区承受权责不够合理,工作量、工作范围等与工资待遇不相对应。**市委市政府2002有关社区居委会建设的9号文件已清晰明确地规定了社区的职权,但是有些完全是只有政府职能部门才能行使的权责也被推到社区,这就不够合理,如银行贷款、工商执照办理,要求出示房产证明等,就不该要求社区居委会出示,而应直接由当事人向相关单位出示。由于工作量、工作范围等与工资待遇不相对应,对社区的工作成效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公共设施短缺,办公条件亟待改善。社区建设的投入没能跟社会的步伐一同增加。公共设施建设不健全,群众的活动场所没有得到重视。社区居委会除了办公场所外,没有其他公共设施,尤其是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根本没有;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缺乏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等。有的社区水电都没有,更别提信息化办公了。

(五)社区人员工资待遇偏低,补贴没有保障。政府规定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不是工资范畴,而是误工补贴,所以不能像其他工作人员那样浮动调资。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是每月政府留存补贴的30%和社保个人应交部分,实际仅剩260元,2011年3—5月份更是克扣了城区居委会所有工作人员的补贴,仅剩每月50元。社会保障于2008年开始得到落实,但程度较低。由于社区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待遇偏低,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

(六)社区队伍整体素质低,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不相适应。社区队伍培训滞后,尤其是文化、职业培训较少,一般干部从未获得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由于社区人员本身学历整体偏低,加上缺乏培训,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和群众的需求差距甚远。

三、加强我市城镇社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出台政策,规范管理。市政府应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全市城镇社区建设的政策性意见,制订社区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内容,确定工作标准,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市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分类建设和整治,每年都确定硬性任务,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二)理顺内外关系,推进政府和社区职能各自归位。有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明确限定社区职权,对辖区内各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能进行梳理和职能剥离,把原由他们承担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移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实现政府职能归位;将原属于各社区的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移交给社区组织承接,将服务重心下移,实现党和政府及群众自治组织对社区的有序和高效管理。

(三)加强居民自治意识,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功能。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组织的人事拥有完全自主的选择与决定权,对社区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务拥有完全的管理权。要通过组建社区监事会等形式,为居民直接参与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让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建设中去。社区自治组织要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引导和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管理,最终达到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会计专业 实践型 核心 课程体系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调研目的、对象、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一是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及岗位要求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和掌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会计岗位分工情况、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求、毕业生会计技能不足之处、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的要求、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要求等。二是通过对学校会计专业现状调研,了解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专业教学情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和专业对口程度、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等。在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和二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汇总与分析,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

按照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要求,组建了专门的调研组, 对我校2010-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2011级实习生、2012级和2013级在校生;相关专业教师;大商集团、大连友谊集团、大连信合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大连新华会计师事务所等2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学生个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调查问卷98份。对相关专业教师共发出调查表30份,回收30份。向各类用人单位发出调查表60份,回收47份。

(三)调研方法

为了保证调研的效果,此次调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对有关中小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走访,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在校学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于相关专业教师及毕业生主要采用询问和调查问卷相结合方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

调查数据显示: 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纳实务5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其次是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统计基础知识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毕业生认为用途不大,在各个岗位上作用不明显,在课程体系改革时可以作为删改或选修的参考。

(二)关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调查数据反映:点钞与验钞、票据填制、小键盘录入、数码字书写、财务软件运用、常用文稿的处理等是工作中必备的技能。而出纳岗位的日常业务和会计岗位中的薪金业务是会计人员处理的最多最频繁的业务,也是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珠算、书法等有些技能的实用性不强,选择的人数较少。

(三)关于课程体系的实施

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的设置没有考虑行业的特点、有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同时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也提出了要求。

(四)关于就业岗位的分布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经营规模小、经济业务不复杂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服务行业等。工作岗位的性质,并不完全集中在财务部门,直接对口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大,所从事的行业趋于多样化。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占比较大的依次是:出纳岗、收银岗、文员岗、统计岗、营销员岗、库管员岗等。

(五)关于从业资格的取得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凡会计类岗位招聘,用人单位都以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前提条件。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中职学校毕业生从事会计和与会计相关的工作,还可以取得统计员、办税员、营业员、收银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六)关于职业素质的要求

从收回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分别是会计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七)关于财务软件的使用

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小企业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数量增加,并且有了专门用于小企业的用友T3、金蝶KIS、管家婆等财务软件。与此相适应,财务软件公司每年要增加相当数量的财务软件使用、维护人员以服务于这些客户,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的新岗位。

三、调研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适合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作岗位除了会计记账员、出纳员等传统岗位外,还有收银员、统计员、成本核算员、仓储管理员、订单员、办公文员、营销员等新拓展岗位。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统计、营销、出纳、成本核算等技能型、应用型初级会计人才。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定位还存在一定偏差,应该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

1、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依据

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

2、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强调在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理论,突出实践教学,把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

3、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实践技能的强化为目标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把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合理地安排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实践技能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4、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落实“双证书”制度,把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因而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课堂化

把会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各模块实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它们相辅相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2、树立全程实践观念,将实践教学系统化

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实现“认知课程实践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应用实践基地顶岗实践”的阶梯式实践训练体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多样化

拓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手工实践与信息化实践的对接。建立开放的会计实训室,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展兴趣小组、会计技能比赛、会计创新、会计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建立实战型实践基地,将实践教学常态化

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财务工作室,承担社会记账、会计咨询等业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工作。验证和巩固课堂实践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新形势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市场人才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