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及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疾病及治疗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4.37岁,病程11-26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紫绀、活动无耐力等表现。

1.2方法

常规治疗祛痰、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的基础上予以加用呼吸机经鼻翼或鼻面罩进行治疗。采用鼻面罩法,模式S/T,吸气压(IPAP)8~20cmH2O,呼气压(EPAP)4-12cmH2O,呼吸频率10-12次/min,氧流量5-8L/min,维持Sp02在90%-95%,通气后30min~lh内给于急检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观察各种血气指标。

1.3效果判断

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加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胸闷、气短、发绀、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SaO2升高。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无创通气治疗后,58例通气量显著改善,患者pH值恢复正常,PaO2显著上升,PaCO2显著下降,顺利脱机。3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例高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护理

3.1护理

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卧位、半卧位、坐位等、但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后仰,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并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正压通气[2]。

3.2面罩的护理

根据病人面部的大小,选择适合的面罩,调节固定带的松紧度,观察病人使用面罩情况。松紧度以病人舒适又较少漏气为宜,过松会造成漏气,过紧会造成鼻面部的受压,引起皮肤破损,可采取垫少量薄棉垫于鼻梁处。

3.3心理护理

由于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体质较差,加上对呼吸机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而拒绝治疗[3]。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主动耐心的向患者询问有什么要求,通过患者的手势来体察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烦躁情绪,避免由于患者的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导致的病情变化,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合作,以战胜疾病

3.4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4]。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应鼓励患者主动咳痰,尽量采取有效排痰措施。如:让患者用力咳嗽、咳、痰或给予拍背、雾化吸入等,促进排痰。对于痰液黏稠者,指导其多饮水,加以氧启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也可予以药物治疗,帮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5并发症的护理

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陪伴患者,使其能尽快的配合治疗[5] 。指导患者吸气时尽量闭住双唇,避免张口呼吸,防止腹胀的发生,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3.6支持治疗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很高,加上病人咳嗽、咳痰,消耗体内较多水分及蛋白质,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但需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因为过多摄入糖使二氧化碳产量增加,加重呼吸衰竭。每日补充2500~3000 ml的水分,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故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爱好,合理安排饮食。

3.7撤机护理

由于COPD病人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上呼吸机后发生撤机困难最多,平均撤机时间最长。若病情好转应及时撤机,停机前向患者讲述撤机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感染。平时注意增加营养,适当体力活动,以提高免疫力,避免受凉感冒,防止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若为吸烟者应劝其立即戒烟。

4 讨论

无创正压通气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方便安全,能有效降低PaCO2,升高PaO2,增加肺通气,避免气管切开或插管的创伤性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护理人员要掌握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瑛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 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8(1):2O-21.

[2] 潘淑潋,石爱丽.COPD行间歇性无创正压通气4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594.

[3] 柳莉,潘鲽玲,程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5,22(3):47-48.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2

无创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利用鼻面罩进行呼吸支持,有效增加潮气量,改善肺泡通气及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做功,减低氧耗,有效改善氧合。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2006年2月~2010年2月,我科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42~85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COPE并呼吸衰竭早中期。包括:1.进行性肺泡通气量下降,PCO2持续增高;2.呼吸肌疲劳或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

1.2 治疗方法

严格按照应用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的适应症、使用适合的硅胶鼻面罩或口鼻面罩,先固定面罩,再连接呼吸机。并用头带固定,床边准备好建议呼吸囊及面罩、吸引器、气管插管装置。正确连接各管路,。湿化装置为加温加湿器,设置模式,调节参数,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BIPAP),IPAP(吸气压)从8cmh2O开始,EPAP(呼气压)从2~4 cmh2O开始,氧流量5~8 L/min,经过5~20 min适应期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水平,IPAP可增加到16~20cmh2O,EPAP 可增加到3~6 cmh2O ,潮气量在8~12ml/kg左右,患者感到舒适。在通气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神志、咳嗽情况,监测动脉血气了解PaCO2 及PaO2 情况,及时调整叁数,治疗时间为10~18h/d,连续3~5天脱机。

2 结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52例患者中有42例症状好转,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PaO2 升高90mmhg以上, PaCO2 逐步下降甚至正常,由监护病房转普通病房治疗,有6例改用有创通气,有4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无吸入性肺炎发生,有5例出现面部皮肤发红,有2例发生腹胀。

3 护理

3.1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BIPAP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随时检查面罩有无漏气,及时固定调整头带;观察神志、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保持与呼吸机同步,排除报警。

3.2 心理护理 在BIPAP使用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BIPAP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其了解BIPAP对COPE的重要性,减轻恐惧心理,在BIPAP使用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及不适反应。做好心理疏导,以配合BIPAP的使用,促进康复。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它是无创通气是否成功的关键。COP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痰困难,应取半卧位或坐位,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可饮水、拍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如无力咳痰时,可进行机械吸痰,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秒。也可遵医嘱应用化痰药物祛痰。

3.4 机械通气效果监测与评估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意防止呼吸肌疲劳,注意人―机协调,不协调的人―机状态会显著增加呼吸负荷;根据病情变化定时、及时行实验室检查:如动脉血气、胸片等。注意疗效观察:如临床情况改善可表现为:气促减轻、辅助呼吸肌活动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减慢等:如临床症状及血气未改善,提示效果差,应及时调整参数或改为有创通气,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3.5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5.1 腹胀 无创通气时患者张口呼吸,易发生胃充气膨胀,患者感觉极为不舒适。因此,应指导患者闭口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出现胃胀气时,应尽早行胃肠减压,若已引起小肠胀气,可行肛管排气处理。

3.5.2 面部皮肤的压伤 是由于患者持续使用鼻面罩,鼻梁、鼻翼两侧血液循环长期受压,出现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破溃。避免长时间通气,间隔低流量吸氧,可有效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

3.5.3 刺激性角膜炎 由于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导致双眼球结膜干燥充血。故要防止面罩鼻梁根部漏气。在使用无创机械治疗时可嘱咐患者闭眼,减少气体对眼角膜的刺激,如出现角膜炎可用抗菌药物眼药水滴眼。

3.6 营养问题 COPD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食少,常伴有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一旦呼吸衰竭加重,很快陷入混合性营养不良,负氮平衡。包括呼吸肌在内的肌肉消耗严重,呼吸乏力这也是不能脱机的原因之一。因此营养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鼓励病人尽量进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或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特别是行TPN时,要保证非碳水化合物热卡在50%以上,并给予足量的复方氨基酸、蛋白。基因重组人生激素(GH)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有资料表示,GN可增加患者血浆蛋白水平。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3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COPD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以及气流受限,为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并且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情况较为常见,可危及患者生命[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45~71岁,平均年龄(56.9±3.7)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44~70岁,平均年龄(56.6±3.6)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纳入血气分析提示PaO2≤60mmHg,PaCO2≥50mmHg者;排除肺大泡、大呼吸道阻塞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抗感染、营养支持、祛痰、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选择半卧位,将床头抬高,选用面罩或鼻罩,将无创呼吸机参数按照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设置,逐渐调节至患者最佳耐受水平。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pH、PaCO2、PaO2、SaO2、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及pH 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及SaO2 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观察组气管插管3例,气管插管率9.09%,死亡2例,死亡率6.06%;对照组气管插管13例,气管插管率40.63%,死亡9例,死亡率28.13%;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单纯氧疗无法解决呼吸肌疲劳的问题,易造成PaCO2进一步升高。COPD是一种气流限制肺泡弹性减退的疾病,动态肺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所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充气过度会造成呼吸肌处于机械不利位置,膈肌平坦使初长度明显缩短,导致收缩力减弱,耗能增加,同时胸锁乳突肌和三角肌等辅助呼吸肌的参与会增加氧耗,使膈肌能量供求失衡,导致慢性呼吸肌疲劳[3]。

无创正压呼吸机通过压力支持,使吸气正压升高,同时在呼气时呼气正压降低。起到良好的吸气辅助作用,有效的克服呼吸道阻力[4]。目前无创通气在COPD疗效研究中,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比较肯定[5,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心律、呼吸频率、以及PH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PaCO2、PAO2、Sa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无创呼吸机通过增加吸气正压,增加了功能残气量,有效的防止了肺泡萎缩。并且肺泡内CO2得以顺利排出,因此PAO2水平得到了提升,而PaCO2水平得到了降低。同时也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了修复。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使用无创正压呼吸肌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无创呼吸肌的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负担,并且保障患者生命,为有效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开赛尔・艾则孜,木尼拉・亚尔买买提,杨晓红,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5):2371-2372.

[2]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04):133-135.

[3]卜小宁,杨汀.动态肺过度充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01):6-8.

[4]刘显峰.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01):61-63.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4

【关键词】呼吸机;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11-02

呼吸机在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一个个濒临死亡的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会将尚存的一线希望化为乌有。因此,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如何加强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因病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38例,因痰液粘稠导致导管堵塞5例,病人烦躁而使导管脱出6例、反复吸痰导致粘膜损伤者9例、气管切开引起皮下气肿者2例。 插管后心血管抑制21例,肺部感染者30例,其中有1种并发症者5人,同时有2种者19人,同时有3种并发症者10人。所有38例患者中经积极治疗成功脱机者27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和死亡者11例。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呼吸机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1.1 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损伤、导管堵塞、气管黏膜溃疡等。

1.2 呼吸机通气支持直接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通气不足、通气过度、气压伤等。

2 呼吸机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1 损伤 为了避免损伤气道,医生应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避免反复插管,护士应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插管困难者或不配合者,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可遵医嘱应用肌松剂或镇静剂来协助完成插管。

2.1.2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前采取适当的药物镇静或局麻,可避免对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1.3 导管堵塞 分泌物、痰液一定要及时清理,吸痰要彻底、到位,对痰液粘稠者应加强湿化、膨肺后彻底吸痰,避免痰液粘于管壁上引起导管堵塞。对于躁动不配合治疗者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口腔内放置一枚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造成导管堵塞。

2.1.4 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 妥善固定导管,每班认真检查导管的深度,听诊两肺,判断两侧呼吸音是否一致,并及时准确记录,如果深度发生改变,立即给予调整。

2.1.5 导管脱出 妥善固定导管;呼吸机管路不应固定过紧,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对于躁动、不配合的患者更应注意,以免牵拉使导管脱出;翻身时一定先把管路从机械臂上放下翻身后再重新固定,以免牵拉引起导管脱出。对于不配合治疗或无意识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约束,并加强巡视,以免自行拔出插管。

2.1.6 气管黏膜溃疡 做好气囊管理,气囊压力过大会造成气管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减少或中断而出现黏膜坏死,压力过低则出现误吸,气囊压力维持在20-25mmHg可以同时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因此,每班必需严密检测气囊压力。对于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而无法脱机的患者,应及早气管切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短时间内反复刺激气道,放入吸痰管时不应给负压,以免导致黏膜破损,进而出现溃疡;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气道黏膜继发性的感染。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痰液的性质、量。

2.1.7 皮下、纵隔气肿 气管切开24小时内护士应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的发生,定期检查皮下有无捻发音,如果有要及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置,并记录皮下气肿发生的部位、范围,注意气肿范围有无扩大。

2.2 呼吸机通气支持直接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

2.2.1 通气不足 应用呼吸机治疗应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路,减少呼吸死腔,保证呼吸机管路的密封,严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2.2.2 通气过度 患者如出现通气过度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呼吸支持参数(减少潮气量、减慢支持频率、降低触发灵敏度),增加呼吸回路死腔(延长呼吸管路),也可使用药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时积极处理高热、疼痛等。

2.2.3 气压伤 预防重点在于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或采用部分通气支持方式,限制支持潮气量,合理设置高压报警限。

2.2.4 心血管功能抑制 预防及处理上应鼓励患者自主呼吸,尽量不使用呼气末正压,并使用强心药、升压药等稳定病人的心功能。

2.2.5 肺部感染 预防上应重视:无特殊要求,病人取床头抬高30°卧位,进行适当的胸部物理治疗,定时翻身、叩背、引流、震颤、咳嗽、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封闭式吸痰方法;采用合理的气道湿化方法,临床上常采用蒸馏水加温湿化,蒸馏水每天更换,湿化罐每星期更换一次;进行声门下潴留物的持续引流;进行人工气道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插管内充分进行吸痰,并将口腔分泌物及时吸净,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分泌物流入气道引起肺部感染;鼻饲时应将床头抬高30-45度,可减少胃液反流,如疾病情况不允许,可协助患者右侧卧位以利于胃的排空,在鼻饲或进食前需检查气管内导管的气囊,并根据需要充气,避免食物反流时误吸;增加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进行呼吸机消毒与维护,做好呼吸机的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末端应低于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感染;呼吸机管路一星期更换一次,污染的随时更换。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5

方法: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膏由细辛、白芥子等制成,贴敷于背俞穴,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3年为1个疗程,贴敷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

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9-02

随着对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医院也纷纷将穴位贴敷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扶正祛邪”能改变患者内环境,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1]。我院对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9~85岁,平均43.2±11.9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7例,过敏性鼻炎30例,哮喘29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皮肤感染者及过敏体质者;②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者及部分疾病发作期者如存在咳喘、发热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1.2治疗方法。

1.2.1药膏贴敷。采用我院自制的贴敷药膏,成分为细辛、白芥子等,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制成药膏,敷贴于背部俞穴,包括心俞、膈俞及双侧肺俞。贴敷前擦净背部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开损伤出,按摩5~6秒,待患者出现麻胀感后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初伏、中伏与末伏的第一天,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①贴敷前护理,告知患者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贴敷后出现的麻、痒等感觉时正常的,即使出现水泡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②贴敷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对贴敷药膏的耐受性采取相应措施;③贴敷后护理,告知患者若贴敷后出现瘙痒感、灼热感,拿下药物即可,若烧灼疼痛明显且出现水泡,切勿直接用手抓,使其自行吸收小水泡,直径较大的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剂吸出渗出液,并用止痒粉、湿润烧伤膏涂抹在患处;④日常护理,告知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腥、辣食物,戒烟戒酒,禁食生冷,贴敷后5h内不要洗澡,注意保暖,治疗原发疾病,加强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冬季发作明显减少。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见表1。

3讨论

贴敷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一大特色。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冬重夏轻者多为阳虚体质[2]。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三伏养阳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阳虚体质,使患者机体重新恢复阳气。

夏季伏天,外界阳气盛而人体阳气泄,是以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内虚之阳助生长之能[3]。冬病夏治讲究治疗时辰,午时是1天之中的阳中之阳,此时辰人体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能使药物最快的透过体表到达经络、内脏,产生放大效益。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4],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及增加霉菌的发病率,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冬病夏治蕴含了祖国医学的精华,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明显优势。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12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效果较为理想,因此,我们认为穴位敷贴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需注意的是,贴敷治疗也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急性期者不宜贴敷;②贴敷期间要清淡饮食,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保持心情舒畅;③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痒、发热是正常现象,若出现大体积水泡,可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认为,存在局部反应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④贴敷治疗是治本方法,起效较慢,短期内若疗效不明显,还应当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志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09):73-73

[2]李娜,徐晓红,王莹.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09):789-790

呼吸疾病及治疗范文6

1 临床资料

本37例病例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9-83岁,平均65.9岁。其中1例为重叠综合症;1例伴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综合症;21例为肺气肿;14例伴有肺性脑病,均经口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4-7天,平均5.5天,24小时专人护理至脱机。出现低血压1例;消化道出血3例;气管粘膜损伤1例,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后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病人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常常体验许多痛苦和不适。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要使病人认识到这种痛苦与不适时暂时的。指导病人用打手势、点头、写字、摇头等交流方式与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交流,经过大家努力,37例病人均能耐受,表示理解、支持并顺利渡过急性期。

2.2 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与牙垫用绷带交叉固定在病人后颈两侧,做好标记并记录,(2)气囊内注5ml空气,现不主张定时放气,一般改变呼吸模式后再放气,10分钟后再注入5ml空气,只有1例出现气管粘膜损伤。(3)为减轻插管时咽后壁的压迫,头部位置稍后仰,每1-2小时侧卧、平卧交替变换,在改变过程中可以先暂时分离呼吸机10秒钟,防止插管压迫粘膜损伤。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分泌物的抽吸不应作为常规操作。不必要频繁吸痰,以免造成病人气道损伤,使气管分泌物增加,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吸痰时间视病情而定,定时听诊呼吸音,如出现痰鸣音,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及病人示意有痰时立即吸痰,吸痰前后充分吸纯氧2分钟。在吸痰前用5ml生理盐水沿插管注入气道,起冲洗稀释痰液作用,提倡一次性吸引到位、彻底。如痰多者,1次不能吸彻底,先接上呼吸机,充分吸氧后再吸引第二次。

2.4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观察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气道管道有无脱落、扭曲,观察呼吸机各机械部件运转情况,细听呼吸机节奏和声音,发现故障及时解决。

2.5预防感染(1)严格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一定温度、适度。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6次,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晾干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照射时应把病人的眼部遮住,以防受伤。(2)每8小时口腔护理1次,并用5%苏打水冲洗口腔后再抽吸出来,预防口腔感染。(3)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4)呼吸管道中的冷凝水及时倒掉,严禁把冷凝水引向管道中。

2.6 呼吸监测 注意病人神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胸廊起伏幅度是否对称及眼睑、双下肢水肿消退情况,发现人机对抗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2.7 拔管前后护理 拔管前后应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咽喉部的分泌物,将气囊放气,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后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引口腔内分泌物,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3升/分吸入。继续观察生命指征6小时,在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病人脱机后第一天开始,就要正确指导病人每日做好有效咳嗽及腹式缩唇呼吸的方法,从每日1次逐渐到每日2-3次。时间也可延长至30分钟,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总结

机械通气治疗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疗效显著。并发症轻并能及时给予纠正,1例出现低血压。应用升压药后24小时血压回升正常值;3例出现应激性胃溃疡及时输用雷尼替丁3天后出血停止;1例气管粘膜损伤,病人拔管后仅有声嘶、吞咽困难,未做处理,自行缓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不良后果出现。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护理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疗效,因为成功的治疗与长期不懈的细致护理是分不开的。脱机后病人能正确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