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科学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的科学知识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1

作者:田红华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达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师生间有效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接受所需学习的知识,培养实际的能力,而且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起到很大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使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有效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些差异包括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前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的自我意识、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期望值等。互动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学生的热情和内心需要,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有效的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深度的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教材和练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在处理教材和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有效互动的各种可能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合认知现状,选择的内容不能过难,难点集中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力求贴近学生的现有状况和能力,而且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动态的、其中充满着变化。

二、注意上课的节奏

教师上课的节奏对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很大影响,但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当老师的教学节奏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此时师生间的互动会很有效,会使老师感觉到上课的讲授很轻松,且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上课的艺术性。不是重点的地方不要长时间的重复、停顿,与教学目标和要求无关的话题不要扯的太远,要注意不同环节之间的过度,好的课堂教学中自然且切合实际过渡会为目标的达成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也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把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个别学生或者少数学生的身上。

三、对学生充满感情,富有爱心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他和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一样,也离不开感情的交流。我们应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的基础,要增进师生自己的感情,首先要教师对学生富有爱心,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想得到良好的发展,有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因感受不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从情感和心里上疏远老师,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以后就是有和老师互动的机会和场合,也是消极对待,有的时候甚至会拒绝配合。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深深的爱,对他充满感情,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且乐意与老师交流,师生间有了感情基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不仅仅是智力的活动,仅需要人的大脑参与,还需要情感,学习的过程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师生之间和谐、健康的情感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因此说情感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完成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爱是给予,爱是奉献,老师给学生无私的爱、不附加要求和回报的爱,学生也会给予老师以同样方式、同样结果的爱。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电机拖动实训;中职教学

《电机拖动实训》是中职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本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任务模块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大量系统的实训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机拖动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学生考取中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1.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每个任务之中,通过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它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分层次的、逐步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任务驱动法适用于以任务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生技能提高为目的。针对电机拖动实训这门课程以注重技能训练为主、比较贴近于实际的生产、生活的课程特点,从岗位技能的需求出发,精心设置相应的课题任务,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电机拖动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中职生更偏重技能训练的特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已成为现在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下面我就以具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故障检查及排除”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1.设计任务

本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各种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在任务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故障,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有效的情景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教学任务是在完成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线路安装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置电路故障,最终确定几个典型故障电路来完成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

①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在安装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电路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一步了解本次实训的任务――故障电路的检查及排除。②阅读任务书,老师结合任务书,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接下来通过教学仿真软件演示电路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具体的阶段任务及实施办法。

3.计划任务

①学生分3人小组,确定负责人,接受任务书。(在上节课后发放任务书)②推选四个学生成立质检小组(由在前面项目中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协助老师完成实训任务。③组织各小组讨论并细化任务书,产生建议、明确个人分工。

4.实施任务

(1)前期工作。①检查自己的工具、电源、电路板、仪表。②分析电路原理图,在实训报告上列出详细的检查步骤。

(2)检测电路。①检测电路元器件是否损坏。②对照原理图逐线检查,重点检查按钮盒内的接线和端子排上的接线,防止接错位置。③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排除虚接故障。④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主电路检查。万用表电阻档选择R×1档,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各相的通路:将用万用表红黑表笔分别放置在刀开关任意两个出线端上,此时正常情况下应显示∞。分别按下KM1、和KM2时,应测得两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b、检查电源换相通路:将两表笔分别放置于刀开关L1的出现端和端子排U端,按下KM1正常显示为0,按下KM2则显示一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另外一组换相绕组测量方法相同。

(4)控制电路检查。万用表档位调至R×10档,并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正反转起动及停止:将两表笔放置于0和1号线端,按下SB1则显示KM1线圈电阻值,按下SB2显示KM2线圈电阻值,若为O或∞都为故障;在按下SB1的同时按下SB3能够断开电路则停止按钮正常。b、检查自锁电路:分别按下KM1和KM2的触点架时,分别显示出两个线圈的电阻值,则为正常。c、检查联锁电路:先按下KM1触点架,万用表显示KM1线圈电阻,再按下KM2触点架,万用表显示∞,则联锁正常。d、检查过载保护电路:按下SB1或SB2线路接通,此时按下热继电器KH的分断按钮则电路断开。

(5)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故障排除之后,在老师的监督下通电试车

(7)实训完毕,须将实训报告交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5.评价

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故障电路的检查步骤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②学生之间根据各自的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③教师的点评在以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严谨求学的态度。

本次教学以任务引领的方式,按照设计分析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进行,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繁琐的理论讲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组时考虑了学生层次搭配,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情境任务;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应该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模式,沿袭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学科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情景教学,既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关于“任务驱动与情景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驱动与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实际操作、教学反馈、教学评估等主要环节来组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的新模式,教师要事先设计好样例与模板,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样例,然后不失时机地提出新任务,对新的知识点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或演示,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实践。比如:“幻灯片的制作”一节,通过播放引人入胜的样例,让学生戴上耳机,静静地欣赏,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新任务,教师引导性地对新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情景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项学习活动是学生欣赏教学样例、使用特定的教学模板、运用特定软件完成任务。

样例:教师在模板上以某种软件完成的学习项目,它将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的范例。

模板:为学生设计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学生将通过模板、参考样例,完成特定的任务。

素材:为学生创作作品而准备的,包括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文件等。

讲义:为学生发放已打印好的讲义或电子讲义,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项目、技术领域描述以及软件信息。有些讲义能够把学生一下子从现实生活带到教材预设的故事情景中。

二、“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1.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

提出的任务要与本节课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2.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创设一种具有新颖性与层次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思维状态,激活学生的情绪智力。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少问“是什么”,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状态,即“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3.注重合作学习

情境式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项任务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或讨论交流,共同评判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如,在“Flas基础”单元,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提出具体任务(制作一轮冉冉升起的月亮),并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四人必须共同完成。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操作,一个同学做完后,立即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并对发现的问题及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解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重视课后评价

当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时,就会在一种成就感,就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更喜欢听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课堂评价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任务评价,就是运用评价来激励学生,首先让学生作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间互评,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由教师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

二是作品展示,体验成功,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介绍学习经过、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顾小红.学与做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后学习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6).

[2]欧燕.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J].职业,2009(33).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需求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总体特点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发展职业能力,塑造专业素养。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及专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需要,在充分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及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以后学历层次的提升打下基础。

2.资源整合

2.1资源开发

结合我校选定的中职教材、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用书、第5版本科教材及实训中心的各种教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共享。

2.2项目划定

根据《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及教材二次开发,将课程划分为以下4个项目:①正常孕产妇的护理;②异常孕产妇的护理;③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④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又将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块完成,进行项目整合,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最后将4个大项目组合,即完成整个《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任务,从而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1]。

3.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3.1项目设计步骤

所设定的4个项目[2]是一个功能型整体,每个项目下都精心设计若干模块,完成模块任务,具体步骤如下:①完成任务:在每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学生通过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完成既定任务;②小组自评与互评:每完成一个任务,各小组相互评价及小组成员之间自评;③教师评价与点拨:针对学生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给予补充;④知识总结:采取“临床护士交接班”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整合本模块的重难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加以点拨;⑤总体评价:各小组就本次课各小组之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状态、合作分工状态及创新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总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开放实验室与临床见习: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⑦完成各模块教学后,还原整体项目: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整合。

3.2教学过程设计

3.2.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与产科护士长、妇科护士长共同备课,明确各自职责。临床带教老师职责:提供各种临床病例,以供学生搜集、编辑及选取合适的病例;安排学生临床见习时间,带领学生见习;与本校教师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共同上课。本校教师职责:创建学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公共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等);下发项目任务书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并协调与各组长之间的联系,设定班长为总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提供各种实训室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班长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通知各小组长随机抽签以确定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组长根据随机抽取的任务,与小组成员协商合理分配各自任务;各小组成员从老师提供的多种获取资料的途径中选取适合的完成既定的任务。

3.2.2具体实施过程

为区别于传统的以“组织上课―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总结―作业”为框架的授课模式,特设计以下课程实施过程,详见表1。

4.考核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体系”的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平时的随堂理论与实验考核,期末理论与实践考核项,评价指标由以往期末理论成绩转变为学生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总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占55%和期末成绩占45%组成,具体详见表2。

仪表:进入实训室,衣帽(护士服)整洁,禁止留长指甲、戴首饰。

课堂表现:就其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活跃性及正确性,小组合作团队协作性及创造性等给予综合评定。

案例分析:通过书面案例分析及随堂案例表达相结合进行评价。

笔试:题型以护士执业考试题型及案例分析题为主,随机由题库中抽出,实现教考分离,增强教学效果。

技能考核:考核之前开放实验室,由各小组组长自行协商开放时间,并自行管理实验室,最后随机抽检考核。

5.后期的改进与完善

对于平时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及不善表达的同学,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集体动起来、活起来。鼓励学生在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学习心得发表于论坛之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从而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6.试行与推广

选取同年级人数相同且综合素质相近的两个班级,分别用“项目导向、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试点教学。以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在充分改正不足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并加以推广,从而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确实养成“做中学,学中做,学贯始终”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学生技能操作,发展学生品质,提升学生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3],塑造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圆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乔伊斯,著.荆建华,译.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具体实施,根据现代教学观各评价的要求,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起始阶段学习的好坏和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和可持续发展。在物理八年级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体现得非常充分。其中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书中增加了许多由学生自己动手开展科学探究的物理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善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因此,在初二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知识、原理并不理解的特点,给学生演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现象鲜明的物理小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而又不得其解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给学生展示:钟罩下的长、短蜡烛哪支先熄灭?可爱的小金鱼会不会被烫死?斜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通电的铜线圈为什么能吸引小铁钉?等有趣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受到巨大的冲击,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浮现,无形之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手的天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巧安排,由浅到深增信心

物理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神奇的物理现象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以其仅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连续受到挫折,反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有选择性,如安排的实践活动应便于学生操作,现象明显、直观,便于发现。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活动与生活紧密相扣的同时,也能配合物理学习的同步进行。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除课堂演示外,还布置学生课后研究活动。如:向放在水中的鸡蛋逐渐加盐,有什么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并不陌生,有一些浅显认识,并且现象非常明显,不会感觉太深奥。又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水漩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爷爷的老花镜与我们的近视镜有什么不同?开始课外活动时应注意,无须通过复杂的操作和精密的测量,就应能让学生实现活动的目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又能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进步。

三、注重探究养习惯,先带后放长能力

实践活动不同于随意的游戏,它是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的课外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和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

(一) 指导学生学会写活动计划。一个科学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发现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原理,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初就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步骤,以避免在活动中手忙脚乱,加上探究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学习、探究活动未能实现原定目标。

(二) 规范学生常规仪器的科学操作。在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会用到许多的实验器材,有实验室现有的,如:秒表、卷尺;有学生自制的,如小孔成像、电磁铁;这都需要在探究过程中小心操作,科学、规范地使用,将探究中测量误差降到最小,降低实验失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探究活动需要参与者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如仪器操作上的配合、读数与数据记录、结果的分析对比等。良好的合作伙伴、默契的配合会给探究活动增加成功的几率。

(四) 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到敢于放手。

四、及时检查和验收,正确评价利改进

对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切不可一说了之,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成果,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以及实践结果给予认真、全面的评价。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还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引导、改进,以有利于学生探究经验的积累。如学生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之后都迫不及待地相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发现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问,当成果得到肯定时,小组成员无不喜形于色,如同成了大发明家;当成果未能通过时,听着老师的分析,表情专注、认真,如同时刻准备在下次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一展身手。

动物的科学知识范文6

【摘要】结合高职高专类学生特点,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并以PRO/E环境下的起重螺杆的三维建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探索和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探索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苗乃明,苏少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ro/E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研,2011,(1):39-41

[5]吴冬敏,邵剑平,沈铭.基于任务驱动法在高职Pro/Engineer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3):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