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1
【关键词】智慧冷链物流 网点管理 大流通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智慧冷链的涵义
根据物泰公司CEO陈勇良的阐释,“智慧冷链”是一种车联网应用技术,立足于物泰的物联网云计算平台,集成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等尖端科技,以海量数据挖掘、3G无线物联与智能远程控制为核心手段,为冷链车量身定制的整合“人、车、线、货”四大要素的新一代运营管理工具。
“智慧冷链”通过无线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为冷链车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同时,“智慧冷链”也可为冷链车运输的货品提供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充分运用温度传感、高清视频、温度标签、无线传输等手段,监测货品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可监控物品在流通环节因为温度失控而发生变质现象,从而能够保障货品质量,减少货品损耗,使冷链车具有“智慧”。
(二)冷链物流应遵循的原则
冷链物流应遵从“3T原则”:商品最终质量取决于载冷链的贮藏与流转的时刻(time)、温度(temperature)和商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物质量坚持所答应的时刻和商品温度之间存在的联系。因为冷藏食物在流转中因时刻―温度的阅历而导致的质量下降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而对不一样的商品品种和不一样的质量需求都有相应的商品操控和贮藏时刻的技能经济指标。
通常易腐食物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很容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送半径和买卖时刻,因而对运送功率和流转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需求。因为食物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物质量为意图,以坚持低温环境为中心需求的供应链体系,所以它比通常常温物流体系的需求更高,也愈加杂乱。
(三)冷链物流必须满足的条件
1.“3T”条件
“三T”指温度(Temperature)、时间(Time)、耐藏性(Tolerance),即著名的“3T”理论。该理论表明:大多数温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指数关系增大;对任何一种冷链温控产品而言,在一定的温度下,温控产品所发生的质量下降与所经历的时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冷藏温控产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时间和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质量降低是累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2. “3P”条件
即要求温控产品的质量(Produce)好、处理工艺(Processing)品质高、货物包装(Package)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温控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
3.“3C”条件
即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不仅要保持清洁卫生(Clean)及低温(C001)的环境,而且要对温控产品加以爱护(Care)。这是保证温控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4.“3Q”条件
“三Q”条件主要是针对冷链设备管理以及组织能力的,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合理,设备的质量(Quality)标准一致,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能力。冷链中为了保证温控产品总是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气体成分、包装、湿度卫生)之中,设备数量(能力)和质量标准的协调性、各项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对冷链各接口的管理与协调至关重要。因此,要求产销部门的各种冷库、预冷站、运输工具等,都要按照冷链物流的客观需要,互相协调发展。快速的作业组织则是指运营者的货源组织,加工部门的生产过程,运输部门的车辆调度与途中监控、换装作业的衔接,冷库库容准备等均应快速组织并协调配合。“三Q”条件十分重要,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5.“3M”条件
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温控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有序、协调、高效地运转。在上述条件中,属于温控产品特性的有原料质量和耐藏性;属于设备条件的有设备的数量、质量,低温环境和保鲜贮运工具;属于处理工艺条件的有工艺水平、包装条件和清洁卫生;属于人为条件的是管理、快速作业和对温控产品的爱护。其中,有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如设备条件对处理工艺、管理和作业过程均有直接影响。
二、西安区域智慧冷链物流网点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简介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集城市配送、仓库租赁、专线物流、药品配送、冷链宅配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的、综合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陕西省及其周边省市的物流服务网络。
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物流管理需求,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赢得竞争优势。我们将不断的优化操作流程,降低经营成本,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的增值服务内容,用价格吸引客户,用服务留住客户。
公司采用的先进的WMS(仓储管理信息系统)、TMS(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及温度实时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服务保障。
(二)西安快行线网点管理基本情况
1.公司物流部门组织架构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组织结构是最简单的直线制组织结构。组织机构内的部门经理是集权式管理,负责部门的整体绩效、物流队伍的管理和中国物流统一布局,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物流成本的控制等。组织中其他职位是按垂直模式直线排列的,各个岗位人员权责分明,对上级主管负责:物流文员负责处理所有销售订单运输安排,联系客户及时通知货物运送情况。物流主管负责管理物流部门在冷库工作的叉车司机,并协助物流经理安排运输单位。这种组织结构设置简单、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它的主要缺点是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当领导的助手,容易产生忙乱现象。
2.网点布局与市场、客户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服务网络的建设完善还处于初步阶段,网络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基本上只覆盖了附近的几个省市,虽然其建立了自有服务网络,有着服务标准统一、安全性能高等显著优点,但是它的服务质量不稳定,对于客户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这两年都投入巨资完善由公司统一管理的自有服务网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核心,辐射周边省市的一个环形服务网络。
3.主要业务流程
物流部门的操作流程简述如下:
第一步:成品入库及转库。每天,叉车司机将成品按托盘入库,并编号和记录,以每24小时为单位,进行数量统计(每个日历日期即为生产批次)。冷库主管按照生产计划发出的工单号和生产部的成品数量报表,与实际接收数量进行核对,如无误,即可完成系统收货。如果仓库库位不足,或者外部仓库出现缺货和库存较低时,就需要开始向外部仓库进行转运。
第二步:控制批次,管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产品入库后,按照品管的指令,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合格品要过了冷冻期(72小时)后才可发出。
第三步:处理订单安排运输。接到订单后,按照产品和客户类型进行登记,并联系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发订单给物流公司(QSR产品),在收到财务的收款确认后,安排车辆运输。更新信息,进行系统交易,保证系统内容及时更新(保证先进先出和产品的可追溯性)。
第四步:监督货物运输过程的时间,记录实际交付日期,核查货物交付的质量。为了保证运输食品的安全,保证产品的运输质量严格控制货物运输时间。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保持密切的联系,监督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完成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公司的运输要求:例如记录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签署交接单据等。
三、西安快行线智慧冷链物流网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不足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生产量大,目前公司日生产能力为二百吨成品,而企业的暂存库只有约二千吨的储存能力。为了缓解储存压力,公司只能租用附近的第三方冷库满足日常存储需要,而这无疑增加了短途倒库费用。同时第三方物流冷库基础设施陈旧,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增加了保证公司成品质量的风险。虽然每天公司正常运输可缓解存储压力,但是在遇到自然灾害例如雨雪天气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或严重的交通事故就会造成交通不畅、道路不通的情况,长途冷藏车不能及时抵达工厂增加了仓储的压力。
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自身没有冷藏车辆,公司所使用的冷藏车辆均来自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导致西安快行线冷链储运有限公司时常会遭遇车辆不足的尴尬境遇,或者车辆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到达工厂从而影响发运时间,影响产品到达指定定仓库的时间,致使企业运作效率受到影响,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和风险,甚至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二)软件管理资源不足,系统落后
西安快行线位于加拿大总部的物流公司所使用的软件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然而在西安快行线落户中国时,由于受到初期投资规模的限制,中国使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软件,各种方便于管理决策的报表及数据需要管理文员手工编排,这无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增加了数据准确性的风险。虽然公司总部会定期提供软件更新服务,然而由于地方税率及财务规则的特殊性导致软件更新滞后于实际物流工作。据统计,公司物流文员每天在管理软件上花费的时间为工作8小时的五分之一。
四、西安快行线智慧冷链物流网点管理优化对策
(一)不断完善技术,扶持系统发展
与其他物流管理系统相比,冷链物流管理有自己的独特性,例如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比较特殊,而且整个流通过程是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的,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对设施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不同的产品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别,这就更进一步提高了运输和储藏设施与设备的技术要求。另外从对西安快行线公司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中可知,技术支撑体系也是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为保证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案能够顺利进行,西安快行线公司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物流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有效的处理物流流通环节中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障碍,保证企业瓶颈管理计划能够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冷链物流管理的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监管力度
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西安快行线公司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实现企业目标。由于企业在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了更好的改进西安快行线公司物流管理系统的绩效,企业有必要加强对与其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
(三)培育优秀的人力资源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西安快行线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使得企业在优秀人才的引进与保留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西安快行线公司冷链物流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西安快行线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
五、结语
伴随着人们对生鲜冷冻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速,这也使得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而智能冷链和智慧物流口号的出现,这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绝对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冷链物流企业如果能有效的把握住这一次机遇,实现物流模式的不断升级和改革,就必将会迎来冷链发展的又一个发展高峰,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西安快行线公司作为陕西市智慧冷链发展的代表企业之一,如果它能有效的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实现发展,必将也能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张瑞夫.城市冷链物流系统构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
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
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08(3).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3
一、信息化时代下集团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第一,缺乏高效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现阶段,关于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我国还未得到深入开展,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未清晰的划分管理会计的性质、内容,所实行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统一。第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有不少集团企业认识薄弱,未及时的编制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未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会计师。管理会计应用效率低下,应用不广泛。这样一来,集团企业就没有充足的动力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难以得到有效运行。
二、加强信息化时代集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第一,提高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质上是贯彻管理思想的表现。企业领导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领导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他们便不会考虑到会计人员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作用,那样即使会计人员有着很高的水平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领导者具有管理会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者不妨从企业文化入手,结合成本、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边际收益等因素组织企业文化体系,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终体现管理会计“管理”的思想。
第二,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当前,我国应致力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注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实际中,集团企业应从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着手,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也可以到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让每位财务人员写出学习体会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财会人员的管理能力。
第三,加强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为了保证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国家财政部门颁布实施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严格根据“标准先行”的思路,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集团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现代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对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第四,加强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传统管理会计资料来源少,分析工具落后,使得许多管理会计方法不能有效使用,会计核算数据闲置浪费。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使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统一的系统,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与其他相关数据建立联系,变成管理会计所需的资料,发挥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然而,企业建立网络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电算化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评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及企业资金的支持。
第五,明确财务部门的定位。由于管理会计是集团企业内部事务,各企业的类型、规模、业务流程、发展情况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法像财务会计那样编制统一的适用于各企业的准则。针对此情况,要求集团企业财务部门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强化服务、节约社会资源等因素,全面体现宏观指导、政策支持、组织协调的优势作用,不断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是管理会计的应用主体,必须做好其基础建设工作,将管理会计纳入到企业管理与发展全程中;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指引研究、人才培养、自律服务等环节,切实保证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第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典型案例研究。集团企业应科学明确管理会计的内容,制定适应于集团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的理念,提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以保证管理会计实务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还应注重典型案例的研究,在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探索新的思想与策略,或者模仿和改善典型的管理会计案例,以将管理会计的新思想与新策略运用到实际中,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第七,调整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集团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时代下构建集团管理会计体系,一方面,要求财会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会计前沿知识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另一方面,还要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会计执业水平,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同时,会计人员应不断研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丰富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确保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服务。
三、结论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4
(一)环境因素
1.经济要想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我国虽已经颁布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但经济法律体系仍不健全,使得管理会计在应用时缺乏一定的保障。管理会计分析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我国虽颁布了许多规范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但财务会计在执行中仍存在着执法不严,记账不规范等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会计在数据加工时使用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将误导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法律法规,于是管理会计就变成了真正的“内部会计”,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当然其应用结果也会千差万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合理普及应用。
2.人文环境因素决定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
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仍然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水平上,在人文环境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首先我国管理会计没有规范的指南、公告和规范制度,当会计人员遇到新经济业务时,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参考,大大降低了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会计的职能由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部门分担,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职能,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也无从考证,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无法衡量。
(二)其他因素
1.没有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该学科在实践中不断被推广应用的关键,它是该学科实践工作的方向标。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借鉴或直接翻译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自己的东西很少,而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不是很健全,其理论的研究也只是适合其自身社会环境,把它的理论拿到中国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理论并不完全适合。在我国会计体系中,近年来,多数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财务会计的研究上,而忽略了管理会计,这也导致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不完善。
2.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效融合,目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缺乏认识,他们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在实践工作中并不适用,实际工作者很难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时间价值问题,我国仍旧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分析问题,但在我国很多问题多采用单利制计息,这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我国的部分企业也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并未得到学术界广泛的、系统地总结与研究,仅有少数典型案例被当作示范性的研究报告做以参考,但参考案例不全面,不系统,致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能达到同步发展。
3.管理当局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担,致使管理当局忽略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知道生产经营,却不懂得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甚至还需了解行为学等很多社会科学知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中很少有能够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绊脚石。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切方法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一)加强管理会计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国家应根据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或刊物,并在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里增设管理会计课程,不仅让未来的财务工作者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也应该让未来的管理者、投资者等更多的社会角色了解管理会计。学术界应将管理会计的成功典型案例进行科学的、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整且具有指导性的案例研究报告,便于管理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以参考,从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想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就需要从新调整管理会计的内容,首先要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内容上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加上管理会计理论中与成本管理有关的内容,可以称其为成本管理会计,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当局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此外,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重复的内容加以删除,对管理会计有的内容进行细化研究分析,从而突出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及考核机制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组织上应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该协会可以作为管理会计实践经验与理论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我国管理会计与国外管理会计交流的渠道,它能让管理会计真正意义上从会计体系中独立出来,在未来企业里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有专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部门,管理会计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具备自己的考核与评级机制,它的发展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管理会计的发展将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可以同时是一位优秀的财务会计工作者,但反之却不一定。
三、总结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与此同时,对中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也引起了会计界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二、加强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是探讨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与此同时,对中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也引起了会计界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二、加强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是探讨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