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1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其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其在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外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和有利影响。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维度考察,它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维度: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和道德教化功能

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概念的表述方式看,它涵盖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它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这个角度讲,它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即思想教育功能、政治导向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有时被理解为意识、理念、观念、理论、以及精神成果等。它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愚昧、先进与落后之分。在政治生活中,统治者常常重视做人的思想工作,用一定的政治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对社会不同的思想观点加以整合和引导,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动力。思想工作所解决的核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总阀门”。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而自发地产生,也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而获得。思想教育的使命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人民群众,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人们更加积极、更有成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可以说,思想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根本的功能。

2.政治引导功能

政治引导,就是在充分了解社会成员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政治观点,反对和批评错误的政治观点,并注意把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的阶级、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标,围绕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会对社会成员开展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使社会成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方针等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形成政治认同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进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政治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对崇高理想追求的坚定信仰,并以此凝聚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

3.道德教化功能

与专门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内在地要求人们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2]。道德教育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道德教育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比较宽泛的道德教育,而是研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与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思想品德的培育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

思想教育功能、政治引导功能以及道德教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项重要功能,其中思想教育是根本,政治引导是核心,道德教化是基础。这三项功能具有不同的价值侧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维度: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

长期以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命题,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这一观点最具代表性。当然,这并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部分非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因此,从本质的维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功能。

1.意识形态功能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具有为统治阶级辩护、帮助人们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培养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以及凝聚社会力量等功能。但它并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尤其是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当然,灌输并不是将社会主义理论硬塞进人们的头脑,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刻解读,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宣传,创造合适的环境进行教育,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

2.非意识形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性,这是其非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关注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注意的是,非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仅没有消减其意识形态功能,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其政治功能。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维度:个体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既作用于人,又作用于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体和社会。

1.个体

所谓个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规范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它包括塑造人格、引导行为、激发精神动力以及开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品格和素质。引导行为功能,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它不仅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且用社会需要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等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更主动地、更有成效地参与社会实践。开发功能,即深度挖掘人的个性优势,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并不是单个的、相互孤立的,而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和教育目的,在表现方式上各有侧重。

2.社会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有社会调控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以及保证功能等。当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它可以运用说服教育、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消除矛盾,调控和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会成员树立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忠诚度,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的目标,并将个人的行为整合为集体的合力,凝聚社会的力量,从而发挥出“1+1>2”的社会整合效果。保证功能,即保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把握社会心理,及时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和社会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发展和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单个的人,其功能的发挥首先表现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程度,没有个体性的功能,社会也无从谈起,社会只有通过个体的提升和外化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是检验和衡量个体的重要尺度。只有当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说明它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方面是成功的。当然,个体的发挥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本身是之前社会发挥的结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个体和社会相互渗透,其区分也是相对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维度: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5]从环境角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1.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经济建设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使人们更积极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社会的建设;它着重培养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输送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2.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扮演“沟通者”的角色,它及时向社会成员解读、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党的认识和认同;它还利用各种途径及时反馈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党决策提供依据。在当前,需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注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有效地抵制西方各种不良思潮,维护并促进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

3.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它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和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播与渗透功能、文化选择与过滤功能、文化传承与创造功能等。它所传播的是主流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文化传播的过程是维护社会主流文化的过程,也是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将社会的主流文化渗透到各种非主流文化中,引导其健康发展,增强主流文化对社会其他文化的引领作用。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什么样的文化需要弘扬,什么样的文化需要舍弃,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与过滤功能。文化传承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所传承的必然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最宝贵的部分,是最能显示中国特色的文化因子。当然,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是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生态功能,它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细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国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其内容体系,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西化”、“分化”思潮此起彼伏,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加紧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重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加强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功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冷静的反思,对其本质、环境、价值、目标、方式方法以及功能等进行深刻的省察,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加以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这也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2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3

为深入贯彻XXX反馈意见精神,按照旗委工作部署,按教育局要求,我们支部聚焦巡视发现问题,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对党支部班子在7项21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摆,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党支部班子自始以问题为导向,先后通过群众提、自己找、集体议等形式,并结合自查和上级检查等情况,深入查摆了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方面

1.对巡视工作条例重视不够  

我们支部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认为做为教师上好课,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主要任务,有时对上级的巡视工作重视不够,上交的材料不及时,材料归档不合理,不全面,不便于检查,有时完成的任务也因为没有过程性材料而导致检查不合格,有时对同志们要上交的笔记等材料出不齐,存放不长久。

对以上问题咱们支部这次召开巡视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自查剖析。按照教育系统巡视巡察工作新指示、新要求、新精神、新部署开展工作。

以后对巡视工作要高度重视,对以后巡视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全面的进行分析,找到产生的原因,进行合理解决。

2.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咱们支部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总是觉得意识形态离我们太远,导致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不能及时向支部党员传达一些会议精神和新的理论知识,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跟紧党的步伐,强化责任意识,按上级要求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会议精神及时向支部传达。开展意识形态学习教育。

开展意识形态自查工作,要注意意识形态内页档案建立。做好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工作。

(二)严守党的纪律方面  

存在遵守工作纪律不严格情况,在有些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有的同志不能及时参加,有补学的情况,觉得现在大家的工作繁杂,不只是教学,各方面工作多,有时完成一些支部的工作任务会出现落后现象,今后工作中一定会及时开展上级要求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

在工作纪律方面对党员的要求也不够严格,检查少,对同志们的工作纪律表现掌握的不够全面,也有不及时请假和及时签到签退的现象,支部要加强纪检监督,规范工作纪律,有事及时请假,另外要求同志在工作时间不得作与工作无关的其它事情,支部会定期抽查,做到对党员全面管理。

二、各类问题的具体整改落实安排

(一)对巡视工作条例重视不够具体责任人是潘红飞同志,做到立行立改,在今后工作过程长期坚持。

(二)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责任人是刘双同志,做到立行立改,做好上级精神及文件的传达工作。 

(三)存在遵守工作纪律不严格情具责任人是罗维民同志,做到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工作纪律检查工作。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4

关键词:多元文化 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4-01

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思政教育作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者,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思政教育之路,实现文化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开放性与民主性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 多元文化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1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思政教育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所传播的文化已经打破了一元文化价值的束缚,其文化的复杂性包括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中西方文化的矛盾等。而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渗透着自身具有诱导性的非正确思想,企图在中国实施西方分化战略,在歪曲我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否定了我党所取得的成绩。在网络世界中,西方势力在循序渐进的传播着属于他们的精神文化价值等一切具备着腐蚀性的思想,致使部分国人在逐渐接受西方文化价值的同时,否认了自身的主流文

化[1]。在此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出个性化且多样化,难以统一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这样的局面严重的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

1.2当前的社会文化传播方式挑战了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受教者个体的思想,从而指导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着一定的主动话语权,然而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化,致使思政教育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兴的文化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在逐渐腐蚀着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其所具有的自发性冲击着思政教育的主导性,进而逐渐产生了误导性。

1.3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挑战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在于文化的繁荣,而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是文化繁荣的主要推动者。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其所接受的网络信息丰富且复杂,其中在信息理解上的偏差与失真信息的吸取,致使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生在接受当代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较为鲜明的个性与独立的思想,他们更加愿意自己选择网络资源的认同点,从而致使大学生在思想价值取向上的混乱,进而也就导致思想教育受到了挑战。

2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

2.1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文化自觉

所谓的文化自觉指的是要明确自身生活在的文化,包括明确文化的来历、形成、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觉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等的形成都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给予支持,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文化自觉性需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提升教学的文化品性,在思政理论的教学中,要透过内容挖掘深层文化内容,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全面提高思政教师的个人文化素质与文化品位,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着重的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性、学术性以及创新性;第三,要确保校园文化的可持续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进而确保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

2.2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文化中,以开展文化德育工作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其所隐含的教育作用逐渐渗透到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只有将思政教育工作融于文化中,才能将文化的先进性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一同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当前的高校要在注重营造和谐、健康且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精神品质。此外,高校还需要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文化热点与社会文化焦点进行有效的宣传,以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教育。

2.3以网络为实施思政教育的载体之一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逐渐复杂化,加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崇,致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复杂化,其价值观的形成也出现了偏差,而这就给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以网络为思政教育实施媒介,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的喜好倾向,还能够为当前思想教育的实施打开新的局面。运用网络媒介来开展思政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理性为基础,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优劣,进而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要以网络教育模式重新赢得话语的主动权,树立自身的权威性,以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的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要实现文化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而这就要求大学思政教育要认清当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文本化自觉性、将思政教育工作融于文化中,实现文化德育教育,并以网络为新媒介来实施思政教育,以抢占文化先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思想取向,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吕,王进.多元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3,11(36):133-134.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5

[关键词]思政教师 辅导员 高校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88-01

目前,国家在高校思想政工建设工作方面已经明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即16号教育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教职队伍应明确的具体职责及义务。但碍于实际工作中,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在思政建设工作中的实践成果实现有着一定缺陷及优势而言,难以使两者工作做到有效协调。因此,加强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必然,两者有效结合也可谓是一种有效尝试。

一、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有效结合的工作思考

首先,加强两者队伍的有效结合必然是一种有益尝试。由于两者的教育工作任务重点均是以培养现代高校人才作为工作职责,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水准作为工作目标。因此为了承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提高高校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加强知识理论、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教育意识,以保证高校学生在提高学业成绩水平的同时,利于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不断巩固。此外,目前高校在思想政工建设方面已经明确了育人为先、教育为本、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重要教育问题,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能够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战线,以为了学生一切,促进学生主体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加强两者队伍的有效结合是保证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由于大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水平要比中学、高中阶段时要突出,思想更加明确,爱国热情更加膨胀,社会责任感更加强烈,道德素质水平也相对提高等。因此,对于学生主体意识形态领域的逐渐成熟而言,就需要思政代课教师与辅导员能够达成思想一致,避免各自为战,才能逐步解决高校思政建设势单力薄、思想不统一、学生社会注意观念动摇等问题。也就是说,面对当前这些挑战,如何有效地培养高校学生主体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步走向成熟非常重要,需要高校两支教职队伍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以此才能逐步解决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以及阅历尚浅等引发的一些叛逆问题,另学生认识到思想教育意识提升的重要性,在面对学习困境、政治困惑时,保持一定的判断能力,并逐步巩固自身意识形态领域,培养坚定信念。

二、整合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有效对策研究

(一)注重制度更新及建设

空有制度不见得能够起到良好管理成效或者执行成果。此外,实践表明高校领导重视才是解决高校教职队伍相关事务的关键。因此为了能够将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实现有效整合,就必须立足实际,以实践行动及制度落实去说话。为此,首要任务需要成立一个负责两者有效结合的领导组织机构,在机构职责划分上应明确宣传部、学工部以及教务处、人事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小组,以为两者有效整合提供科学建议或者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明确实施方案。在整合方案中,要理清重点,掌握具体的结合实践操作方法、计划工作量、制定建设经费份额以及具体实施原则等,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推进两者走向有力整合与协调发展。再者,在两者的人员调配方面,要建立两者结合的联系机制,以用来弥补两者在高校思想政工建设方面的不足与发扬优势。

(二)加强学生沟通建设

两者的结合、整合及推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着想。因此,不论是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还是辅导员本身,都应当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课业习惯、课余生活、贴近学生主体等,以解决“问题学生”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制定出更为适宜的管理政策等,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思想教育的本质目的。

(三)提供建设平台

学校要分阶段、定期举办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学术交流会。其目的是各院(系)间的两者教师队伍能够相互交流,在本着为了学生一切的目的,解决好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对自身业务技能、思想理论知识等加以巩固。此外,通过与学生主体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建立活动组织课堂也非常有必要。即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两者队伍所组织的校内活动等,以保证两者队伍学术性、学生群体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塑造及培养。

三、结语

整合现代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高校学生主体提高责任意识、思想观念的有利前提。因此,在学校教育事业提倡不断改革的今天,立足实际,科学考虑整合两者队伍的实施方案,制定长远整合目标等十分关键,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在提高课业成绩的同时,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民朴.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02).

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班风 学风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那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呢?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管理经验。

一、把握大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职学生

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宣传力度弱化,缺乏规范导向,高职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足等问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大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学习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抓好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和改进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教育,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高职学生,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的班团会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及r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是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我采用了集体座谈、走访宿舍、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获取了大量的学生信息。

大一,学生的特点是有“三性”(盲目性、服从性、可塑性)“三差”(自我管理差、适应能力差、自学性差)。对此,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等适应性教育上,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转变。

大二,学生的特点是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思想活跃,接受的社会信息比较多,往往容易出现专业思想动摇的问题。这一阶段,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

大三,学生的特点是思想趋于成熟和务实,对个人的前途考虑得比较多。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我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加强纪律教育,抓好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三、创造优良班风、学风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保证

(一)班风建设

1.班级骨干建设

培养学生党员、干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组织保证。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骨干,是班级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班级形成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我采取了积极培养、认真考察、慎重选拔、大胆使用、勤于督导、严格要求、定期轮换的方式,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来培养班级骨干。

大一开学初,年级中设立了年级组,下设年级长、学习组和生活组,各组由每班学生党员、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宿舍长组成。学习组的职能是在年级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组的职能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贫困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营造“家”的氛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干部成为学校政策上传下达的宣传媒体,从而使年级中形成有利于维护集体利益的正确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宿舍归宿感和班级归宿感,以此来推动年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主力军作用。

(2)增强了学生骨干在校纪校规方面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3)以年级中开展评优活动为契机,营造了学生骨干主动参与的竞争气氛。

(4)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主人翁作用。

2.凝聚力建设

要建设一个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集体,在班级形成之初,就要不断强化和深化班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方面,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展特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宿舍不仅具有生活功能,还具有帮助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良好的舍风能使其内部成员受益,而且为学风、班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宿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重要阵地。

大一开学初,学生所在宿舍楼内成立了学活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要求和意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协助辅导员排解寝室、学生间的矛盾。大二时,在宿舍内开展了“一帮一学习互助”和“文明舍风”评比活动。大三时,在学生党员所在宿舍门上悬挂“党员宿舍”标志牌,扩大了党支部的覆盖面,增强了辐射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

引导和帮助学生建设文明宿舍是日常教育管理的一个切入点,由小到大,以舍风带班风和学风,形成良好的局面。

(二)学风建设

1.提出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根据学校专业和班级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然后确定每一学期的分目标,用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把几十颗心凝聚在一起。

2.以第二课堂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学风创建活动,从而找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搭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支撑,是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资源依托,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大一、大二时,年级中开展了沙龙活动。我利用学院的资源请专业教师给学生做讲座,请优秀学生座谈等,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同时为大三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做准备。在大三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意识,在年级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推进了学风建设。

3.“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实施班级建设评优机制和单项奖励机制

每学期抓住奖学金评定和各项评优工作的契机,一方面促进了各项评优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以评促建,积极推进了学风建设。

在评定过程中,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所有班级发放了奖学金评定则以及各项评优的细则,使每一位学生了解评定过程和要求,使学生严格按照这一细则,经过学生自评、互评等程序,进行奖学金评定及各项评优工作。并在每学期召开的年级总结会上,评选出学习标兵班级和个人,肯定了学生在一个学期各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使班级建设出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互相学习、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每学期的年级总结会对先进集体的建设及个人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抓点带面,推动了班级学风建设上新台阶。

(三)贫困生工作

高校收费并轨以来,贫困生日益增多,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如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开展贫困生工作过程中,我把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注意采取针对性的贫困生资助途径与方式。

在开学之初,要求生活组的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调查和了解,及时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了做好“奖贷助补减体系”工作,制定出贫困生的评定细则,由生活组的成员与班级骨干组成评定小组,根据评定细则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投票评议,从而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到各个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同时增加了奖贷补助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管理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在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同时,要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2]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