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 休闲渔业;游客管理

中图分类号:F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80-01

休闲渔业游客与其它类型的游客相比,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态度和行为特征上有许多不同。例如,一般休闲渔业游客以30-40岁居多,多数游客逗留1天,垂钓方式以湖泊,沙滩垂钓为主,目的地的美景和远离日常的生活等是游客感知的最有价值的因素。而人口分布特征的不同也导致垂钓者的差异:乡村地区闲赋在家的垂钓者,每年参加休闲垂钓等类似活动次数较多,年龄相对偏大、退休收人水平中等;城市垂钓者最热衷垂钓活动,每年参加的次数较少,每次达7.1小时;城市和乡村垂钓者在鱼种偏好和渔获量水平上存在差异;大部分垂钓者认为提高鱼类放养是改善垂钓环境的最佳方法。

一、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休闲渔业旅游景区以经营景区资产为主要对象,同样对于休闲渔业也主要以渔业资源为管理对象,对休闲渔业旅游者的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受到关注。

(一)游客行为管理。游客不文明休闲渔业旅游行为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气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废纸、果皮等垃圾,还有随地吐痰等;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等。

(二)游客安全管理。休闲渔业旅游安全是休闲渔业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休闲渔业旅游业发展的保障,被称为休闲渔业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游客的出游方式不会是休闲渔业景区发生安全问题重要影响因素。

(三)游客服务管理。随着游客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媒体的宣传报道,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游客的投诉对与景区管理来说是一种信任,是一种管理体制的反馈,才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景区妥善处理可以使原有工作失误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若能高效合理的处理游客的投诉,那么它就会重新赢得游客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游客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游客管理面临的问题

1.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资源的潜在破坏。渔业旅游资源对于景区而言,是景区得以存在的基础。

2.旺季时游客拥挤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休闲渔业旅游者骤增,突破景区的承载能力,可能产生对休闲渔业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景区设施的破坏性影响。

3.休闲渔业旅游安全问题。休闲渔业旅游安全问题有很多方面的。有些是游客自身安全认知不够造成的,许多来自内地的游客对大海的安全隐患认识严重不足。访谈发现,持不必培训认知的游客大多认为只要自己注意成年人没有必要培训。

(二)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服务设施。游客在休闲渔业旅游景区除了游览观光之外,最为关心的是在景区能否享受食、住、游、购、娱等服务。

2.给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大多数的游客对于该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发展等不了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休闲渔业旅游是否满意,通常取决于信息的获得。

3.对游客的指导和限制。一般而言,景区都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进入景区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导游图或路标系统的导引下,会沿着一定的线路或景区游览。

4.预防和处理游客安全问题。由于游客安全问题的诱因不同,游客的安全管理就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休闲渔业景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

旅游安全事故大多是由游客自身安全认知不够造成的,因此,休闲渔业景区必须收集各种可能导致游客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为活动,通过景区的导游、工作人员和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和培训,使游客增强自身的安全认知水平,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危险的发生。

(3)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做好休闲渔业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景区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掌握、执行、检查,不断提高休闲渔业景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从内心里重视和理解游客的安全需要,认同游客的安全需要,从而能下意识地首先对“行”环节即水上交通安全和陆面交通安全进行严格管理,水上主要是查验旅游船舶、船员的有效证书是否配齐;救生、消防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船舶是否超载;游客是否存在危险行为等。

三、结论

重视休闲渔业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加强休闲渔业旅游中游客体验的管理是休闲渔业旅游地成功的关键,也是休闲渔业旅游由衰转盛的必由之路。但是文章没有更深一步探讨休闲渔业旅游游客的特征,体验产品的组织,开发和创新等,这都有待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J].旅游学刊,2006,21(3):1.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刘亚峰,焦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

[4]杨桂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2

一、目标任务及“六个跨越、六个美丽”情况

1、区2013年市下达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中“旅游总收入”市下达目标为21.16亿元,我区1-6月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4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已完成12.04亿元,任务已过半。

2、“六个跨越”目标任务中第三项“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跨越”,正在向上申报2家星级农家乐。

3、“六个美丽”目标任务中第四项“美丽景区”内容为“将‘木鱼人家’创建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截止目前,我局正在抓紧时间收集基础性资料和完善景区设施,为迎检作准备。

4、项目建设情况。古镇公路环线项目,正在进行BT模式招商。古镇项目,川旅集团认为目前该项目条件和时机不成熟,暂不实施。丽源宾馆综合楼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确定施工方。恒苑山庄改造工程,目前已投资800万元,正在进行住宿楼主体建造。

二、旅游市场工作方面

(一)活动营销

充分利用春节开展了“古镇文化之旅”主题活动,邀请了部份市民和文化界人士到古镇文化寻根和采风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营造福气浓厚的新春喜庆氛围,给桥人和游客提供独特的迎新体验,让浓郁的年味在市民和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加强组织

区旅游协会有会员五十余家,这些会员是我区旅游要素的重要组成部份,为开阔会员的视野,提高会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召开会议和会员之间交流互动等到形式,会员们纷纷表示要做好旅游发展,就得充分利用自已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不断开拓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古镇建设是市重点旅游项目,我局高度重视,围绕重点项目工作,着力做好古镇开发前期工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去年与旅游发展集团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由于旅游发展集团内部原因,古镇项目进展缓慢,我局在做好协调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其它有效投资意向企业。

四、有序开展景区和乡村旅游建设

今年我局按照国家A景区建设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了打造木鱼人家国家AA级景区的工作,目前正在做好前期工作。我局还加强对乡村旅游的上档升级,目前同鑫苑和国荣山庄正在规范和申报一二省级星级农家乐。

五、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针对节假日的旅游可能存在的安全,我局一是抓好旅游景点的消防及公共安全。加强对菩提山公园、桫椤峡谷等旅游场所及举办大型公共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和保卫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对旅行社合理安排旅游团队运行计划和租用旅游车辆的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消防安全整治会战;组织开展旅游景区道路、游乐设施安全专项监察执法活动。三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要求对一些典型事故的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以警示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由于措施得力,我区未出现旅游安全事故。

六、存在的问题

(一)古镇建设项目由于旅游发展集团的原因,加之我区本级财力有限,项目建设尚未实质启动。

(二)受经济下滑形势的影响,我区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受阻,严重影响了我区旅游项目投资进度。

二零一三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古镇项目招商力度。

二、扎实抓好木鱼人家AA级景区创建工作。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3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导游进行强化培训,及时充实导游员在*文化、*景点方面的知识。聘请行业专家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发动酒店对服务员开展全员培训。引导、支持企业引进管理人才,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我市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新的景区景点不断涌现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制新的*导游词,如*桥、*水上旅游导游词等。

3、创新方式,科学宣传,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成效。要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有选择、有重点、科学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要根据我市客源市场分布情况,遵循由近及远和经济水平由高向低推进的原则,有计划组织到主要客源地宣传推介。要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美食文化节等各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旅游网站,把*旅游的形象宣传和特色旅游资源、重要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纳入国际互联网,使旅游宣传促销更直接、快捷、更广泛,逐步使*旅游推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

4、不断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借力扩大旅游客源市场。要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水平,尽快编制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建立十三市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区域合作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粤东联合宣传促销的合作,加强旅游服务的合作,扩大延伸旅游服务领域,完善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商讨区域旅游合作事宜。

5、加强旅游扶贫工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以旅游扶贫为着力点,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村工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人才培训、规划等方式帮助山区发展旅游,使全市山区旅游扶贫工作有新的突破。

6、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开辟地方工业产品新的贸易途径,增强*旅游文化内涵。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竞赛评比,调动广大工业企业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积极性,提高我市的旅游商品的知名度。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生产参观点,采取厂、店结合的形式,向游客开放,让游客了解*工艺品精湛的生产流程,增强对游客购买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宿 饭店管理 食品安全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从农家乐到民宿

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主要价值理念的乡村旅游兴起和发展已经有多年历史。1987年,四川成都郊区乡村活动中最早提出“农家乐”概念;现如今,“农家乐”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增益形式,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因地制宜的发展与演变,为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提供思路。

顾晓君[1]博士将农家乐分为了五种模式,并将其中的“浙江模式”分为“沿海模式”和“内陆模式”;“内陆模式”以食宿疗养为主,客源稳定,服务时间长,在全国范围内也独具一格,这给我们带来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更多思考,即如何使产业进一步延长,令游客不仅满足于一日游,不仅追求猎奇体验,更是将亲近自然、品味田园的乡村旅游视为一种重要的、值得定期参与的旅游形式。

结合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乡土情怀、产业科技等,乡村旅游中多种休闲方式得到开发;与此同时旅游观念的逐渐变化,信息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联的民宿产业逐步流行,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也成为饭店管理发展新课题。其中,浙江省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经济基础,成为民宿产业的重要分布区。

二、浙江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现状

自2015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至2016年3月,名列省级创建名单的已有79个特色小镇,进入培训名单的特色小镇已有51个。①民宿往往依托地方风景与文化等开发提供相关的主题住宿,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给民宿发展提供了土壤。在百度地图上直接搜索,浙江江南地区可检索到民宿相关结果2148个;更详细的,在全球民宿预定爱彼迎(airbnb)中进行搜索,从价位一百多元到六百元以上的各类民宿不一而足。

为了适应民宿经营行为的扩展,浙江省颁布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②对包括环境、饮用水、卫生、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的多项内容进行规范,并为民宿软硬件水平评分确定等级。之后,浙省各地划定范围,陆续出台适应的民宿管理办法,对包括申办审批在内的详细规定逐步确定下来。2016年9月,《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民宿管理规范开始走向全省统一标准的探索。

(二)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发展问题

除了民宿特色化经营、服务质量控制、创收形式开发等创新性问题长期存在,民宿经营合法性问题十分突出。尽管浙江省各地关于民宿管理的办法陆续出台,实际上很多民宿依然处于未审批的非法经营状态。[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经营者角度,很多民宿来自于自有住房的改造使用,规模极小,但申报审批烦琐,营业要求标准难以达到;同时不进行工商注册对经营者来说是一种避税方法。从管理者角度,江南地区地小人稠,民宿分布分散,自上而下的排查难以施行,有关方面对非法经营不易进行有效管制。民宿非法经营一方面使经营者处于责任不界定状态,一方面易使消费者陷入投诉无门的窘境。

除此之外,作者特别关注民宿管理中食品安全的问题。乡村旅游中民宿经营的食品卫生标准大多参照了对宾馆等规模型产业的要求。然而对农家乐、民宿而言,原生态、田园、DIY是主题和卖点,无法直接套用针对规模产业的标准。从源头上,要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在处理过程中,要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服务结束后,室内外的环境控制也影响了食品安全问题。毕竟民宿的竞争优势在其乡土风情;针对民宿开发、特色化经营,国内学者提出了结合特色农业资源[3]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对食品安全的监控提出了高要求。

三、浙江江南地区民宿发展与监管的策略

(一)国外经验

西方家庭旅馆与民宿概念相近,一般被认为起源于英国。国外学者对此制定行业指导手册解决法律问题,以营销策略改善市场经营,还进行了定量研究,设计出电子商务战略模式。[4]国外也发展有风情各异的田园旅游“农家乐”。美国以政府牵头鼓励游客下乡体验,拓展丰富的乡村主题类活动,促进农村发展;以色列联合企业与农庄,以平价为卖点拉动乡村旅游发展;比利时高原农村重现昔年,以家族经营生态体验游。[5]

国外学者对民宿在食品安全管控上也有值得参考之处。美国以立法形式全面建立食品供应链预防控制系统和食品溯回系统,对所有食品标准加以规范。[6]在澳大利亚,政府主导推广科技农业,从源头确保安全生产。[7]新西兰学者提出家庭旅馆与当地粮食产业部门采购合作的建议,为家庭旅馆食品安全再上保险。[4]同时,澳新两个畜牧大国在共同促进食品安全方面展开合作。

(二)国内依据与参考

近年来关于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加,主要对“主题特色化”和“营销大众化”提出要求。优质代表如湖州德清,依托莫干山浑然天成的景致,主打独特的中西合璧体验主题,推出“农家乐”+“洋家乐”民宿旅游,并借助浙江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宣传地方民宿裸心谷,趁热开发“爸爸旅游专线”,成功营销推广,促进地方旅游发展。再如以西塘、乌镇为代表的古镇,开设水乡客栈;其中乌镇建设中国话剧之乡,筹建木心纪念馆等,给文艺增加厚度。国内学者还认识到中国人民对体验地方美食的热情,提出以特色农家菜带动民宿乡村旅游,[8]吃住合一拉动产业发展,扩大销售规模,提升附加收益。这些都对民宿食品安全提出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来自新技术工艺的不确定性,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二是来自生产者道德败坏,要强化监管。[9]民宿经营食品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因注重新r与口碑,最需要防范的是非主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的防范是更为艰难的。

(三)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特色经营;反盲目跟风、主题雷同,打造核心竞争力。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地方优势,使民宿风格整体趋于一致,具体各有特色,强化区域规模效应。

第二,完善立法,颁布支持政策。民宿企业认为工商注册利小于弊,因而合法化意愿不强。堵不如疏,在加强监管同时,可以建设主题园区,宣传入驻带来的辐射好处,确定财政的优惠,增强企业注册意愿。

第三,促进企业合作。民宿作为服务类企业,可以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性强的第三产业展开合作,形成和谐有益的伙伴关系。如可与农庄协议供货,与交通运输行业合作,同景点、旅行社联合提供定制服务等。尤其是与粮农单位建立稳固合作,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管理,增强食品安全监督能力,确保食材来源,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第四,联合民间团体、公益性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为民宿经营者举办公益性专题讲座、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自觉保证责任范围内食品安全的觉悟。向社会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发动利用社会力量推动民宿企业健康发展。

第五,投身“互联网+”浪潮,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经营者角度,民宿行业已经较高依赖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灵活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线上宣传推广;也发育出相对成熟的民宿服务类平台。从监管角度,信息化有利进行全产业全方位的监管,利用翔实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大数据的管理;有效吸纳社会力量补充监督,精确打击不法行为,切实树立优秀典型,发挥公民力量。从产业发展角度,信息化为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拓宽合作交流的渠道,激发有序竞争氛围,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2016.3.10。

②《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5年5月6日由德清县旅游委员会、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5家单位共同起草颁布,是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韩沁卉(1996―),女,浙江海盐人,就读于江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 顾晓君.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0(1):13-15.

[2] 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J].生产力研究,2013(3):132-135.

[3] 黄河啸.浙江省民宿经济与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6

(9):82-88.

[4] 谭红娟.国内外家庭旅馆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4):11-14.

[5] 俞富强.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调研世界,2011(4):34-36.

[6] 韩永红.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为视角[J]. 2014(3):92-111.

[7] Dilip GhoshFood safety regulation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4(10):970-973.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5

(一)总体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旅游局按照《绿色旅游计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实施绿色旅游计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招大引强、项目攻坚、线路统筹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旅游品牌打造,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销和行业管理,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同时,多项工作得到省政府、省旅游局充分肯定,市政府作为先进代表先后在年初全省旅游工作会和月份全省旅游线路统筹工作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市旅游局作为先进代表先后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工作会、全省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学习。经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推荐,我市将作为全省唯一的市州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二)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1.旅游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旅游计划,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75.7亿元,名列全省第六位,同比增长33.98%,增速位列全省第七位。实现接待游客101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位列全省第十位,同比增长11%。

2.绿色旅游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全市新创(增)国省绿色旅游品牌56个。新增A级旅游景区3个、星级饭店4家,其中,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蓬溪万和大酒店创建为四星级饭店,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总数分别达到9家和20家。新增绿色旅游商品企业4家,总数达44家,新增旅游商品品种100余种,产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六届四川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国省级旅游商品大赛,获得银奖2个、铜奖2个、特别奖2个。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8个,省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5家。

3.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年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企业用能统计监测体系,编制了《星级饭店合理用能指南》,各旅游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在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等方面,严格标准,科学管控。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1%,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实现节约用水1.37万吨、用电22.1万千瓦时、用气5.91万立方米。其中,星级饭店能耗比为12%,比年下降1.7%,比全省节能目标任务多下降0.7个百分点。

4.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年全市以九大旅游度假区、五大特色旅游镇、5个五星级酒店为核心,实施项目攻坚,创新督查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加速推进全市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年30个文化旅游特别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2.1%,完成投资额是去年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2.2倍。其中,蓬溪万里阳光乡村旅游区、中华侏罗纪公园4D影院、射洪欢乐谷、东方贵族商务会所等9个项目已竣工营业。景区化城市建设一期22处景点已基本完成,二期28处景点正由发展投资公司编制规划,将在“巴蜀1660”项目中集中体现。开发区五星级酒店、东旭锦江国际分别于年月2日、月30日动工建设;莲花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已完成酒店内部功能设计和二装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太阳城酒店改建五星级酒店,已于今年月底竣工营业。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族地区开发模式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共有S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地处偏远山区、牧区以及高寒地区。这就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其赖以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即范围广阔的农村,而其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明、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以及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的存在,又进一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其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却是具有显著优势,而如何把这种潜在优势转变咸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汉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技术落后、资金紧缺、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所要求的服务档次、接待规模以及施标准很难达预期的标准,旅游业运作过程卜分艰难。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的条件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如下问题:旅游开发所需资金不足,接待能力和开发规模有限;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产品供应不足,市场经济发展落后;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配套接待设施条件难以达到规定标准;民族地区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人均收入水平低下导致商品流通滞后;教育培训严重缺乏,导致旅游人才缺U较大,旅游接待和服务的质量难以向国际标准看齐;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政策依赖性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还是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等-系列工作,都需要政府来主导参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因此旅游业才被很多地方政府列为优先扶持产业或主导产业。为了尽快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当地政府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参与旅游开发经营,以出让土地、景点等资源和各类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引资的条件,而对当地少数民族具名的补偿主要采用核算的土地出让金的形式的方式,同时也忽视了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3.乡村旅游内需不足。目前我国比较成熟而且市场效益较好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利用大都市客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考虑可以充分利用了都市郊区相对城市良好的独特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一般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位置应以旅游者自驾车大约l小时能到达的范围为准,那么这种距离是最优的,比较适宜采取城乡互动的旅游开发模式。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依托周边大中城市的庞大旅游市场开发乡村旅游不具备条件,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需不足,难以吸引足够的外地游客。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较多的较高级别的风景旅游区和流量相对集中(向游客,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使没有景区的支撑,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依托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明、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靠边疆(或边区)的特殊区位以及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形成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区,吸引游客。

4.出游成本高。从地理位置上看,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目的地随着与大中城市距离增加而逐步衰减,大部分的出游目的地市场集中于距大中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牧区、边疆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难以进入。这是自然条件形成的。而且从历史上来考证,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各民族很少进行迁徙,除了因扩张和征战而进行迁徙从而与汉民族发生融合的部分少数民族,这是这种自然文化特征,从而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地理人文环境。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加上交通和通讯不便,游客出游成本相对较高。

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创新模式

1.产业链本地化。根据乘数理论,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乘数效应大小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发育程度。产业链越长,则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也越大,旅游业通过产业关联能带动更多的部门,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之,则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小。所以,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优化配置上下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有效安置当地居民的就业,是提高旅游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时候,最大化当地群众的利益是第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将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作为共同体,才能为当地居民所接受。所以,只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本土化战略,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并最大化当地群众的利益。

2.经营者共生化。经营者共生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工共生模式,在该模式中,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同时提供不同类别相等级的旅游产品吸引不同(阿旅游市场,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避免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共同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是合作共生模式,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合资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比如天龙堡的合作模式。广西上林县新东村是实施“经营者共生化”模式的典型代表。上林县新东村开发乡村旅游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很好地处理了外来者合本地业户的关系一以互补代替竞争。新东村的“鹅和鸭农庄”的投资者是外来户,其目标市场是在广西的中高档次入者。“鹅和鸭农庄”占地二干多亩,是广西富有特色的名胜农庄休闲处,它的“鹅和鸭”取名来自英国著名的“鹅和鸭”酒吧,其投资者融合了迪斯尼风格和中国苏州园艺以及广西为代表的南方风格,是高档乡村俱乐部的雏形。该农庄里有迷你高尔夫球场、跑马场、卡丁车场、游泳池、彩弹射击场、射箭场、沙滩排球场、棒球发射场,以及儿童游戏的蹦蹦床、攀岩、滑梯等游乐设施,还将建成保龄球馆、壁球馆、儿童乐园馆。由于“鹅和鸭农庄”的成功经营,提高了新东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给新东村带来了滚滚客流,特别是“鹅和鸭农庄”开展大型活动时,当超过农庄的接待能力时,很多客人被分流到新东村当地民俗户进行接待。“经营者共生化”是一种本地业主和外来者互惠双赢的安排。

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保障平台建设

1.健全政府管理机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有效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制度或条例,在规划审批、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虽然在内部,乡村旅游是由一家一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从游客市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全局利益和整体形。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西欧那个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出发,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作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如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等,保护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遭受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2.强化服务规范。要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服务水平,就必须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加强对旅游知识的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反映了当地旅游接待的征途服务水平。增强旅游知识培训,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有利于与游客进行直接交流。二是加强对服务规范的培训。乡村旅游能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业向区隔的原冈在于它以“特色”吸引人,但这种特色的前提条件是规范服务:因为没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特色也就不复存在。目前乡村旅游市场上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各地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强化这方面的培训,以规范的服务来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强化经营知识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从业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加强对全体农民的旅游经营知识的培训,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开发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乡村意象是乡村在常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其次注重产品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安全性,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使旅游者体验返朴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再次是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民族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