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教育论文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1

1.民办高校学生家长普遍陷入“大学生教育完全在学校”的误区。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笔者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较一致的观点是:民办高校收费高,较普通高校更为“市场化”,更具服务意识,因此大学生的教育在学校。从学生入学伊始,好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可把孩子交给学校了。”这便意味着此后四年,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全方位问题,学校都要负责。事实确实如此,一些学生违纪,家长问责学校:我们孩子在学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没有尽到责任。面对以上情况的家长问责,校方只能表示委屈和无奈。很多家长的确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教育,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2.民办高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现象。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拥有实用性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还依然延续之前的教育理念:成绩决定胜负。对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期望依然停留在学习成绩,对人格教育和情感方面过问较少。家长对孩子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比较关注,但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很少关注。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满意、不买账,认为和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当学生在校出现学习、违纪或心理问题后,通过和学生本人以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问题”症结基本都能追根溯源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3.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家长素质不高,缺乏道德素养,不良言行误导了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与学校辅导员联系比较多,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爱而无法。比如安排宿舍,一些家长亲自出面找辅导员,希望挑选好房间好床位;宿舍发生矛盾后,学生自己还未找辅导员调解,家长先出面找辅导员,痛斥宿舍其他学生如何影响自己孩子,强烈要求调换宿舍,但是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丝毫不加反省;学生违纪受处分,一些家长找辅导员甚至领导,为自己孩子辩护说情,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自己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发生问题自然是学校的问题和责任,根本没有对自身家庭教育的反省和思考。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老师面前盛气凌人,扬言通过媒体曝光或诉诸司法为自家孩子讨回公道。家长的种种介入和武断行为导致当事学生有恃无恐,对学校纪律和准则没有应有的敬畏,甚至有“轻师”现象,笔者以前所在学院就发生过数起学生短信或当面言语威胁老师的事件,这些与家长不良因素的习染有重要关系。

二“、帮扶”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家庭背景,民办高校应转变观念,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长优势,削减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合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民办高校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基础上,确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终身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主体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作为“三位一体”中的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担负着学生教育的后勤保障和精神支持作用。民办高校要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和探讨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把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作为常规工作之一,为家校互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方便家校联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民办高校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间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调控。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1)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父母。比如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中不乏创业成功的典型,辅导员可以邀请这些成功家长为学生做讲座,通过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身边的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情商教育。(2)由于职业和人生经历的关系,一些家长自身会存在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对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加以辩证认识,既要看到父母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不能盲目信服和听从,要加以选择地接受父母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对于家长的异己见解或不良行为,有些需要尊重,有些需要逐步说服。(3)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和学校教育一致。尤其是在学生违纪受处分时,如果家长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利用家长和学校的矛盾掩盖自己的错误,最终达不到处分的教育意义。

3.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不可能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细节。很多家长认为把子女交给大学就万事大吉、彻底保险了,希望学校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还有很多家长“重智轻德”,只关心学生成绩。针对家长的这些思想误区,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摒弃“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指导家长结合子女成长轨迹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人格教育和情商教育,把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提高子女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家长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家长在与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交涉中,要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老师和学校的威信,避免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学校和教师。

4.民办高校定期开设“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民办高校可尝试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来校。专家学者通过报告、授课、个别咨询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学会如何和子女沟通,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子方法。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来校做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他们的鲜活案例和有效方法对其他家长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2

(一)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是沿用的传统自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这种扁平型的管理模式层次多人员多,容易导致信息链滞后和失真。这种体制容易导致学校办学活力不足,这也成为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弊端产生的重要因素。传统官僚制度管理机构臃肿,实行条块分割的单位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机构的扩大,行政机关包揽了业务部门和学校的权限,管理效果不好,从而使整个民办高校教学缺乏活力,不利于民办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和其自身快速健康发展。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从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现行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一,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都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管理理念落后,认为传授知识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很多的高校都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二,教学管理中,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认识不足,而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也不够,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或者是不能有效落实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认识不足,制约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三,教学方面,教学计划单一专业面狭窄专业的课程设置僵化,这些都是教学理念陈旧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支持力度缺乏。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而言,强化社会支持力度非常重要。首先,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不均衡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者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力度远远要低于公办院校,进而也导致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步伐;其次,社会参与性不够。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相关负责人没有考虑到教学管理中社会成员参与的重要性,只是要求学校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而把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等社会其他人士排斥在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提升民办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首先,实现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在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行政化阻碍了教学管理的进程,学校相关领导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的具体安排,积极听取教师的相关意见,克服作风,形成一个民主的氛围,努力为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制。学校应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的专家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人员,及时提出当前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再次,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客体是教师和学生,将其作为任何制度和管理的首位,制定能激发师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首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爱好进行学习,转变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对自身内心精神世界进行挖掘和反思,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实现民办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再次,优化教学形式。教师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堂任务外,还应该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3

1.护理人文教育现状需求。

本研究选择山东省内3所具有护理专业代表性的民办高校、5家二级甲等医院管理层作为调查范围,通过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学生和医院管理层进行调查,另外召开座谈会,并进行个人访谈。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本身人文素质不足,超过60%的学生对人文精神及人文知识是认可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大多是专业课程,人文课程所占比例很少,但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应该多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对医院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需求与民办高校培养的护士脱节,满足不了病人的需要,护士缺少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这就更体现出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总结结果是民办高校护理人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①民办高校对护理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由于民办高校在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有些举办者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盲目扩招,在培养目标上还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面向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人文教育。虽然有的民办高校提出了人文教育模式,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高达20%~25%,英国、日本约占10%~15%。。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偏低,导致学生片面追求生物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高校在人文学科建设、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和体系等方面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先天缺乏”。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采用应试教育,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民办高校学历层次比较低,大多是专科及以下,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多数又是理科生,对人文社科知识了解甚少,学生整体素质先天缺乏。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比较低。护理学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占用大量学时,人文科目开设很少且课程设置不齐全,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也与现代护理的要求不符。③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人文教育需求。目前大多数护理院校都存在护理人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即使有些院校已设立独立的人文学科教研室,但这些老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其教育理念、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不能使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承担一些人文课程,但他们在讲授护理人文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无法更好地适应护理人文教育的发展需求。

2.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学也随之发展,赋予护理职能新的内涵,护理工作正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的护理。要做到以上要求,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知识、整体护理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充足的人文社科知识,这样才能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和关心人。因此,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护理学科自成体系,在重视护理专业教育的同时,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要求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标。

3.国家政策的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关于护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以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护理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且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因此,将护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促进护理可持续发展,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

二、民办高校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1.改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无论是护理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民办学校,都存在“重医轻文”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相关文献表明,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立稳脚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民办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优化课程设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护理人文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新护理模式需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护理人文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收集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和讲授时间,强化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的相互渗透,逐步建立系统的、合理的、完整的、科学的具有现代护理学特色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改变重理轻文和重医学学科、轻人文学科的现象。其人文课程设置应包括显性课程,也要包括隐形课程的设置。开设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的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开展人文活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融合。

古今中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护理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模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知识传授深远得多。因此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人文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教学方法要多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角色模范法、对话法、实践法、记关怀日志法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怀意识和人文素养。

4.人文环境熏陶。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引导大学生加强文化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浓厚的学风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会使深处于其中的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进而内化其身。学校要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讨论会、演讲会、征文、辨论会等,开展就业指导月、护理技能比武、艺术文化汇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渠道。加强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建设,拓宽大学生人文知识,开阔视野,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②实习期人文素养培育与熏陶,护理专业学生是学校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输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在实习过程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其人文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在实习期间,学校和医院要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习初期树立正确的护理人文榜样,将优秀护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会模仿。在实习中期培养人文底蕴,通过实习丰富人文知识,强化人文关怀。在实习后期创建人文举措,学生人文实践主要体现在其人际沟通和交流之中,采用模拟对话和示范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人文素养得到实践和升华。

三、结语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4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很多,比如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是互动教学的基本方法,提倡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尽早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搜集资料、准备课件、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很多知识与理论,学会自主思考、创造性分析、团队合作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是给学生分配任务,将需要学习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完成任务等。

2多肯定、鼓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指教师肯定、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特长,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教师相信学生能够学好,而学生也能感受到那种热烈的期待,便会增强其自我认同,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自己也会变得自信,产生一种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自己尽量实现对方的期待,不令对方失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扩招使民办高校学生日益增多,但他们基础相对较差,自我意识及自尊心较强,心理素质较差,不少学生存在明显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求全责备,应尽可能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真正让思想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去。如果动辄责训学生,则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进而心灰意冷、放任自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有时候一个眼神、手势都可能影响学生。当然,肯定、鼓励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拒绝任何批评和指责,对学生的不遵守纪律、放纵散漫行为置之不理。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造成学生的错误理解。

3以艺术教学征服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网络的普及,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涉猎面更广,按部就班、程式化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其创造性、个性的发挥。朋友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抛弃约束、强制等传统观念,不用身份“压”学生,不以考试“迫”学生,正如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师应做到以渊博的学识、艺术的魅力征服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设计艺术性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视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热情、奔放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积极的情绪学习与思考,思维开拓了,想象力更加丰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变得易如反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4加强情感交流,注重感情投资

“搬着课本进课堂,走出教室任务完”,这一度是大学教育中师生相处的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只限于课堂,导致学生与教师间充斥着陌生感与距离感,教师认识的学生也屈指可数,甚至在校园里遇到也是“相见不相识”,这显然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现代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如班级QQ群、微博、微信等。这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在生活中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生聊天、推心置腹、以诚相待,达到深层次的交流。而教师的亲近和关心也会使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与尊重,从而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课堂气氛更融洽、和谐,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同样,如果课堂上教师感到振奋、满足,教学时会产生无穷的内在动力,促使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课外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得一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进程,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

5增强学生医患平等意识,建立对现代医疗的信心

医院招聘医生的要求逐年提高,大多数三甲医院将博士甚至博士后列为首选。激烈的竞争使得民办高校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也使得他们对就业前景的信心降低。另外,媒体对于医患纠纷以及医疗环境的报道,给医学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使其产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因此,提升医学生对职业前景和现代医疗的信心,无论对于学生个人还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而言都十分重要。教师应利用朋友式教学理念培养医学生医患平等意识与医患沟通能力。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和隐私,利用移情与换位的方法感受患者的需要。只有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将人文理念贯穿整个医疗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善待生命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朋友”的教师应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发他们对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其认识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6结语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64-0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直观的板书设计既引人入胜,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能为学生提供具体、鲜明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所学知识内隐的特点外显化、简单的结论过程化、零乱的内容结论化。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又有哪些特点呢?笔者经过教学实际总结,认为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课文主题思想

例如:《我要的葫芦》一课,教学重点是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二、再现课文的情节和难点

在教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教师应抓住文章情节和难点进行板书设计,这样,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利于揭示文章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从这些情节中去读、分析、归纳。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条不紊。

这个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把《蜘蛛》一文的重点和蜘《蜘蛛》板书设计蛛捉虫的情形再现出来。更直观地从板书设计上看出捉小飞时一下子,捉飞蛾时,抽出丝来把它缠住,捉甲虫时最难。

三、突出课文顺序

如《画鸡蛋》一文,如果给学生介绍达 芬奇是一个画家,接着又讲他学画时老师对他的指导,再讲他开始学画时,老师反复让他画鸡蛋的意图,他不理解并向老师提出疑问;再次又讲老师对他的教育,老师指出他认为画鸡蛋容易是错误的------终于成为大画家。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思路上混乱不清。

运用直观的板书设计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可以化难为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班教育论文范文6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多数学者都谈到教师素质不高是发生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高校开设的语言类课程主要是理论引导,缺乏准教师的口语训练,导致刚走上从教岗位的教师缺乏对自身语言的反思能力,即使语言失范也很少察觉。其次,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偶然事件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会增加语言失范的风险已经得到共识。幼儿个性迥异与社会化程度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势必受到不同教养方式、教养内容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行为习惯,在幼儿与教师的“冲突”中教师进行语言威胁必将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教育”方法。小班幼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家庭”,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为习惯将在这里养成,说明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极低。可惜的是多数幼儿教师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在教育幼儿,大多缺乏耐心,反而要求极高。教师语言行为缺乏指导与监管。教师缺乏语言方面的引导和约束,是导致言语失范的重要原因。对于新建幼儿园来讲,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规范化指导,在这基础之上应该是是制度维护——教师用语监管。

二、“威胁语”使学前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威胁性语言的分类,但并没有就某一类型的威胁性语言可能造成的结果予以量化研究,只是宏观(主观)层面的“......资料研究表明,教师语言失范将对......造成严重后果”种种引用。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显然教师“威胁语”不可能披上教师职业化用语的外衣。“要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教师“威胁语”的使用极大地抹黑了这种提法,不利于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不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问题。那么,幼儿教师的这种传统“威胁语”怎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性?怎能肩负起教育改革排头兵的重任!纵使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了创新性,教师也往往会进行语言打压,因为他(她)与其他人不同,发生的各类问题极具挑战性,不利于教学管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第八条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师“威胁语”的出现正违反了这条规定。教师“威胁语”发生时,往往表现出情绪焦急,不够平静。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口头上的威胁,幼儿并没有真正的被送往其他班或被警察带走,家长照样还是来接了。如此下去,幼儿就会慢慢习得暂时的规避行为,而并不会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种消极模仿对幼儿发展极为不利,幼儿更有可能“袭承”教师的这种不良行为。要使教育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几乎办不到。由于幼儿在遭遇“威胁语”时压力倍增,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情绪问题。如果经常被教师使用“威胁语”,幼儿可能出现成就感低和缺乏关爱等心理,成为病态人格易感人群,最终成为教师“威胁语”的受害者。总之,小班幼儿集体经验缺乏,没有形成固定的交际模式,各种活动中极易出现“不达标”问题,而这时新教师大量的“威胁语”不利于幼儿后续发展,会使学前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造成学龄期教育困难。

三、消解策略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