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合作办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7年与新西兰尼尔逊-马尔伯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MIT)合作办学,开办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中新合作专业,课程采用中新合作教学模式,每个专业共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选派专业教师来我校授课,另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指定,由我校具有双语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授课教师经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选派后到NMIT学习英语及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经培训合格后再承担合作项目双语课程的授课任务。管理会计作为市场营销(中新合作班)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以下就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1.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会计、管理、生产等学科的内容,同时要求数学思维较强,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之双语授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管理会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专业术语难以掌握
管理会计涉及到的专有名词非常多,很多名词很多非常晦涩,单从字面理解有些甚至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比如作业(activity)与学生平时印象中的“作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管理会计里作业(activity)指的是生产作业,而不是课后作业(assignment),另外还有很多比如cost driver (成本动因)、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irrelevant information(非相关信息)、 flexible budget (弹性预算) 等等,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1.2 专业内容不易理解
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很庞杂,所用分析方法独特,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作决策服务的。虽然没有太高深的数理知识,但学生反映要想理解得很透彻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双语授课的时候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比如,讲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Schedule of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的时候,怎么由制造成本的构成到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关联再到完工产品与产品销售成本的关系等复杂问题的深入分析会使学生顾此失彼,经常会混淆起来,学生往往是耗费很长时间也不得要领。
1.3 对企业流程缺乏感性认识
管理会计是一门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生产流程、生产方式等有关知识。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内部的了解,对产品生产过程基本是一无所知,从而导致管理会计授课的困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讲授成本计算的方法时,job costing(分批成本计算法)和 processing costing(分步成本计算法)时,学生理解起来特别的困难。
1.4 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接受度低
授课所用的教材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资料,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标准。我校管理会计曾经选用的教材有Charles T.Horngren 的《Management Accounting》和Brewer/Garrison/Noreen的《Introduction to Managerial Accounting》。这种外文版的教材动辄上千页,大部分内容都结合案例或者讨论的形式,对早已熟悉了国内教材模式的学生来说无法很快抓住重点,另外,我校属于高职高专学校,很多学生英语四级都未考过,因此,受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读起来也比较费力,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看英文原版教材。
2.提高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2.1 整理专有名词,方便学生阅读
由于是专业课程,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专业术语,而专业术语对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看到的教材是英文版,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知道他们相对应的中文意思,以便理解。为此,可以将各个章节的专有名词集中整理,用浅显的英文进行注解,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一边更好地理解英文版教材的内容。同时,建立强制性的预习、复习制度,以便于学生能够上课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2.2 提前印发讲义概要
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由于选用教材及授课老师使用的主要是外文,这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去预习课本知识,上课时又听不懂,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学习信心。针对这点,我们认为如果提前把下节内容的重点以纲要形式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很清楚地知道下一章节需掌握的内容,而且上课时能随时掌握老师的进度。其次,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对各知识要点做笔记。他们能够通过讲义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未完全明白。这样有助于他们在课堂内外的小组活动中提出他们的疑惑。再次,讲义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速记能力。
2.3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管理会计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科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以安排相应的生产实践课。这样在遇到像 job costing (分批成本计算法) 与process costing (分布成本计算法) 这种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现场教学,这样有助于深刻地领会知识。
2.4 引导学生接受原版外文教材
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管理会计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西方对课程体系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学生才能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都能学到西方的知识内容,能够与世界主流的知识和思想接轨,并为将来毕业后到外企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原版教材的语言特点和规律,让学生认可并欣赏原版教材特有的语言的流畅和地道,使学生认识到双语授课不但能够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同时对提高英文水平也大有裨益。
3.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只有根据中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双语环境下既能够学好知识又能提高英语水平,为今后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国际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福家.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N].中国青年报,2004-11-17.
[2]戚艳霞,王鑫.我国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改进[J].会计之友,2008(16).
[3]蒋轶.《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2).
[4]张振山,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管理会计全英文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5]戚艳霞.构建应用型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J].2012(08).
作者简介:胡其昌(1974—),男,江西临川人,副教授,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审计实务。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新机制。对于这些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合作班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参考。本文探讨了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中新合作)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对教材的接受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合作办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7年与新西兰尼尔逊-马尔伯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MIT)合作办学,开办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中新合作专业,课程采用中新合作教学模式,每个专业共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选派专业教师来我校授课,另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指定,由我校具有双语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授课教师经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选派后到NMIT学习英语及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经培训合格后再承担合作项目双语课程的授课任务。管理会计作为市场营销(中新合作班)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以下就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1.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会计、管理、生产等学科的内容,同时要求数学思维较强,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之双语授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管理会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专业术语难以掌握
管理会计涉及到的专有名词非常多,很多名词很多非常晦涩,单从字面理解有些甚至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比如作业(activity)与学生平时印象中的“作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管理会计里作业(activity)指的是生产作业,而不是课后作业(assignment),另外还有很多比如cost driver (成本动因)、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irrelevant information(非相关信息)、 flexible budget (弹性预算) 等等,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1.2 专业内容不易理解
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很庞杂,所用分析方法独特,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作决策服务的。虽然没有太高深的数理知识,但学生反映要想理解得很透彻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双语授课的时候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比如,讲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Schedule of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的时候,怎么由制造成本的构成到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关联再到完工产品与产品销售成本的关系等复杂问题的深入分析会使学生顾此失彼,经常会混淆起来,学生往往是耗费很长时间也不得要领。
1.3 对企业流程缺乏感性认识
管理会计是一门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生产流程、生产方式等有关知识。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内部的了解,对产品生产过程基本是一无所知,从而导致管理会计授课的困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讲授成本计算的方法时,job costing(分批成本计算法)和 processing costing(分步成本计算法)时,学生理解起来特别的困难。
1.4 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接受度低
授课所用的教材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资料,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标准。我校管理会计曾经选用的教材有Charles T.Horngren 的《Management Accounting》和Brewer/Garrison/Noreen的《Introduction to Managerial Accounting》。这种外文版的教材动辄上千页,大部分内容都结合案例或者讨论的形式,对早已熟悉了国内教材模式的学生来说无法很快抓住重点,另外,我校属于高职高专学校,很多学生英语四级都未考过,因此,受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读起来也比较费力,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看英文原版教材。
2.提高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2.1 整理专有名词,方便学生阅读
由于是专业课程,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专业术语,而专业术语对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看到的教材是英文版,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知道他们相对应的中文意思,以便理解。为此,可以将各个章节的专有名词集中整理,用浅显的英文进行注解,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一边更好地理解英文版教材的内容。同时,建立强制性的预习、复习制度,以便于学生能够上课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2.2 提前印发讲义概要
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由于选用教材及授课老师使用的主要是外文,这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去预习课本知识,上课时又听不懂,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学习信心。针对这点,我们认为如果提前把下节内容的重点以纲要形式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很清楚地知道下一章节需掌握的内容,而且上课时能随时掌握老师的进度。其次,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对各知识要点做笔记。他们能够通过讲义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未完全明白。这样有助于他们在课堂内外的小组活动中提出他们的疑惑。再次,讲义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速记能力。
2.3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管理会计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科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以安排相应的生产实践课。这样在遇到像 job costing (分批成本计算法) 与process costing (分布成本计算法) 这种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现场教学,这样有助于深刻地领会知识。
2.4 引导学生接受原版外文教材
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管理会计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西方对课程体系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学生才能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都能学到西方的知识内容,能够与世界主流的知识和思想接轨,并为将来毕业后到外企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原版教材的语言特点和规律,让学生认可并欣赏原版教材特有的语言的流畅和地道,使学生认识到双语授课不但能够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同时对提高英文水平也大有裨益。
3.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只有根据中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双语环境下既能够学好知识又能提高英语水平,为今后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国际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福家.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N].中国青年报,2004-11-17.
[2]戚艳霞,王鑫.我国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改进[J].会计之友,2008(16).
[3]蒋轶.《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2).
[4]张振山,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管理会计全英文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5]戚艳霞.构建应用型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J].2012(08).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管理会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相关信息为决策服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扩充,教学难度逐步加大;同时,实务界对新近毕业生工作中的决策能力评价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对管理会计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达到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
1 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强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随着管理会计内容的扩充和管理会计环境的复杂化,如若保持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势必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定编码系统(语言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书面文字表达,而且可以通过记忆等方式直接掌握。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和交流来传递,但同时要求双方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相互信任和理解能力。[1]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管理会计显性知识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算分析以、经营决策基本计算、预算的编制以及控制会计中的基本计算等传统管理会计内容;隐性知识包括短期生产决策、不确定情况下的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等内容,隐性知识更侧重与具体的应用。综上,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基本方法,隐性知识主要是管理会计中各种方法的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其隐性知识含量更大。管理会计不受准则、制度的约束,因此管理会计教学中常有难于言表和知道的远比表达的多的体会。管理会计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碍于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播。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视角对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2]。
2 隐性知识传递视角下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问题)
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内容、方式和传递主体角度分析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显性知识传递,轻隐性知识传递。一是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中偏重显性知识。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差异不大,重点侧重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演绎、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基本计算的推导,缺少管理会计环境和方法具体应用的介绍,内容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交叉。比如全面预算中均介绍了预算编制方法,但鲜有对预算管理全面内容的介绍。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也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教学为重。二是考试内容注重计算。具周齐武(2007)统计,在管理会计课后作业及卷面测试环节中48%强调计算[3]。据此可以推断,目前管理会计考试重点考察显性知识,尚处在“理解”这一较低的学习层次。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学生分析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距分析、综合、评鉴这些较高学习层次较远。但在考试模式及内容的选择中往往受制于学生答题时间、阅卷难易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而难有创新。三是实践教学不够深入。目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采用excel、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三种方式。管理会计实践中应用excel仍然是在静态环境下的分析,对隐性知识的传递作用不大。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是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使得这两种实践方式作用并未完全挖掘。
(2)教学方法落后,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效隐性知识传递需要双方的沟通,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传递双方的沟通。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碍于隐性知识的传递。“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也是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受限于案例资料的质量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实中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热情,增进师生的交流,为隐性知识传递搭建平台的作用。二是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由于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师生之间课堂缺少交流,课下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老师不能有效的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将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与老师交流。
(3)传递主体职责缺失。有效隐性知识传递还需要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能力上。作为知识传递的主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建立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受目前高校人才选聘标准强调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管理会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投入实践的主动性较差、时间较短。这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
3 管理会计教学中隐性知识传递机制设计
(1)以显性知识为中心,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仍然要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这些显性知识的为中心。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隐性知识[4]。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一)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沟通不畅,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内容重复讲授,二是内容无人讲授。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提高教学效果,建议把原来管理会计中的长期投资决策部分并入财务管理中,把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重复的内容加以整合,使成本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将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与传统理论及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建议教师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发展的轨迹和脉络,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成本核算模块,可提供几个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组织、不同生产工艺的案例企业,并考虑不同成本管理要求的背景下,由学生讨论、比较、分析,进而判断应选择哪种成本计算方法,并组织和完成成本计算过程,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客观环境
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在西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体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学者常常致力于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成果,而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的实践成果总结不够,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教材内容注重介绍计算方法,并通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传统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大大改变了,这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惯用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策略。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可靠性的信息,这些是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何吸收和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各种成本管理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如何在成本管理实践中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丰富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都是我们所应关注的。
(二)缺乏规范的成本管理会计规划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单独开设的,普通高校如果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教材的选择有两种,一是选择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本教材来实施教学。这样做,无论教材的选择,还是相应的配套网络教学资源,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等。但是,如果一门课程使用两本教材,学生总觉得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对于课程体系的认识也很不清晰;学校教务处可能还会质疑一门课程选择两本教材的合理性。二是选择一本教材来实施教学。如果选择一本教材,目前正式出版的成本管理会计教材并不多,精品教材更是少见,有些成本管理会计教材编写或者出于科研目的,或者为了满足整合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现实需求,编写的成本管理会计教材体系不够合理,甚至编写者所在学校都可能不会使用。我校会计学院的会计学专业是分两个学期来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的,而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则是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的。我们有自编的会计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学等,但没有成本管理会计。因而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会计学专业是有相应的教材的,但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的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则没有相应的教材,近十年的做法是一门课程使用两本教材,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就变成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高校对成本管理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直观认识。这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成本管理会计教学中成本核算为例,其中涉及一些制造业的术语,比如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概念,个别学生都难以理解,那么对于生产费用为什么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当然也就一知半解,对于分步法为何区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就更是无法理解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只是单纯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由于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把成本核算的相关流程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完整环节,即从要素费用的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最后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这样一套系统的程序理解不全面,学生仅仅是对相关知识的片断认识,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
(四)考核方式不合理
考核制度对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有标杆作用。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实行标准化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思路和标准答案回答问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缺少案例分析。一张卷,一支笔,这样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能让学生把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创新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发展
笔者认为,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生产环境的进步、适时生产系统的出现以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适应这种需求,未来的会计人才应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阔的思维和宽阔的视野,所以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而应“传统与现代兼顾”。因此,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空不仅包括传统的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分析、预测和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以及责任会计,而且还包括成本管理会计学科的一些新的发展领域,比如,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及平衡记分卡。
(二)组织编写成本管理会计规划教材
目前很多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过分追求大而全,这是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的重要原因。进行成本管理会计优秀教材的编写,可以有效消除这一问题。组织编写成本管理会计教材,必须有全局的视野,从会计类专业系列教材建议的高度,合理安排成本管理会计教材编写体系,使之具有特色,又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建议由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会计系列教材编写小组,要组织会计优势学科的高校有关专家、教授进行成本管理会计规划教材、统编教材和精品教材的编写,从而保证教材质量。不建议各高校自己组织编写,以免形成当前各高校教材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浪费资源的局面。同时,考虑到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丰富案例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
(三)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推进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运用。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贴近企业实际有代表性的案例。一方面教师要十分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撰写案例分析提纲,以便在课堂上讨论。其次,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教师要注意组织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指出案例讨论所运用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以及重点难点,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以及本次讨论的不足与成功之处,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最后,让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撰写案例报告,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不断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2.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方式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传统的讲授教学不能缺少,教师尤其要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使学生掌握成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课堂讲授要和问题讨论结合起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总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3.专家进课堂与学生进企业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借助于以下两种方法:(1)专家进课堂法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会计师等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成本费用核算的程序与方法、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制度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并展开论辩,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进企业法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进行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和成本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核算部分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受篇幅限制,例题内容往往不完整,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有关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创新考核方式,变考知识为考能力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职责和职能
一、前言
企业管理会计与企业的一般财务会计有一定的区别,二者在管理内容管理职责上都存在差异。其中管理会计是一种融合管理学知识和会计知识的新岗位,其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并对特定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基于管理会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管理会计工作原则,推动管理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
(一)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
从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责来看,其中最主要得职责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支持上。由于管理会计与普通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并对内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具体表现在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推动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使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最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因此,明确企业管理会计职责,对发挥管理会计作用和做好管理会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
由于管理会计更多得关注宏观层面,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注中,主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使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喝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撑,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所以,管理会计的职责更多体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果的评价上。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管理中,应合理安排管理会计的岗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支持作用,保证管理会计能够正常工作。
(三)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想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统计分析,管理会计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持,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全面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主要利用了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正确的分析原则,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支持,使企业能够在整体发展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一)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管理会计的出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支撑,既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具体的发展中,管理会计注重对基础条件的分析,主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经验参考和思路指导。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支持上。只有重视这一作用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定管理会计岗位,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
管理会计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保证企业能够在长期发展战略上获得有效的帮助,对提高企业战略制定的合理性喝有效性,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管理特点,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的战略指导是非常有效的,对企业长期发展和中短期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管理会计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对企业的战略指导上。
(三)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评价
基于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了解,以及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实际需要,管理会计的出现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制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既影响了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经营策略的落实。同时,管理会计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有效评价,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有更高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应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其对企业经营策略的评价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明确其主要职责和职能,对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经过了解发现,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以及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评价。所以,掌握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祁保华 单位:天津物产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峰.企业财务会计提升为管理会计的途径[J].工程设计与研究;2015年01期
[2]乔宇庆.探析经济效益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J].经济师;2014年07期
[3]王淑清.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设置两种会计机构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5年01期
[4]孙晓阳.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J].辽宁经济;2015年11期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相比之下,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程度还不够。学界对管理会计研究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框架的研究,如对管理会计本质、职能、对象、环境、目标、假设、信息质量特征、工具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缺少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框架。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是其能否科学合理解释和预测该学科所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并有效指导实际工作的重要标志。目前管理会计的发展状态是理论落后于实务,实务在不断发展,但理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实务没有系统理论支撑,从而应用比较盲目、没有方向,制约着管理会计功能的充分发挥。没有系统理论支撑的学科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成熟的学科,管理会计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可以说这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上的遗憾。正因为如此,积极探索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就成为一个必要的先行步骤。
二、研究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应当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第一,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当能合理界定管理会计边界。目前,学界对管理会计研究偏重于工具方法研究,不重视基本理论和概念框架研究,导致没有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全局审视工具方法的作用边界,管理会计范围无限放大,似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有助于管理会计工具在实践中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恰当地发挥管理会计功能。第二,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当注重管理会计的社会属性。目前我国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以引进西方为主,吸收时缺乏鉴别分析,没有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社会属性,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功能。管理会计的社会性决定了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突出地表现为现实国情。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完全是追求市场经济效益,还要考虑非经济因素的社会效益,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管理会计目标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此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企业在经营中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这与西方企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显著区别。因此,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此为前提,系统分析适合我国实践需要的主要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应有功能。第三,应当系统化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以往的研究成果零散,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框架,更不能科学合理地指导、解释和预测实践。要解决管理会计范围无限扩大和水土不服等问题,需要追本溯源,从根本上研究,系统化构建管理会计理论。
综上所述,应当系统化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保持技术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这样有利于廓清实践中的理论指导分歧,解决管理会计范围的无限扩大问题和引进的西方管理会计工具水土不服问题,也有利于促进管理会计的本土创新,形成本土化管理工具,最终能够在实践中充分恰当地发挥会计职能,从而为我国企业管理效率的真正提高,提供长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三、理论基础
国内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长期过度依赖于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多以信息系统论为基础展开研究。从理论上看,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管理会计活动是会计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控制职能的深化发展。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建立在对会计工作客观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比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以认识论为指导,从实践出发,将对会计的认识放到会计实践中加以抽象,由此形成了人们对会计实践工作较为全面、本质的理论性总结。管理活动论更能体现管理会计的本质,认为会计工作是一项有人参与的管理活动,应考虑人的行为因素,是技术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以管理活动论为基础,作为指导思想。
四、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思路
逻辑起点是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站在不同的立场会选择不同的逻辑起点。构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当首先考虑逻辑起点问题,然后才能推演出相关概念结构。
(一)逻辑起点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分析,本文发现学者们对逻辑起点的研究有共性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见解。首先,逻辑起点的最初研究都是从目标起点论开始的,后来基本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见解,即目标属于应用理论层面的逻辑起点,不应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西方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继续坚守这个起点,很少有学者考虑本源问题,我国学者开始深入思考。其次,我国学者就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起点论,但总的来说分为两个思路:一部分学者从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角度考虑,形成了成本起点论、环境动因起点论和目的起点论;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角度考虑,形成了对象起点论和本质论。对于第一种思路,主要将是否能够作为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逻辑起点的评判标准,这样形成的起点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联系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但由此建立起的理论框架却存在管理会计边界泛化的问题,无法厘清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到底什么是管理会计往往让人捉摸不定,甚至让人感觉管理会计有些越俎代庖,于是就有学者称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这两个主题巧妙结合的产物,这实际上是否认管理会计具有独立的学科属性的。但无数事实又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对于第二种思路,虽然是从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角度考虑起点问题,但遺憾的是,已有的研究要么没有找到合适的逻辑起点从而导致研究缺乏系统性,要么就是找到合适的逻辑起点但又脱离实际难以指导实践。学者们普遍认为对理论研究宜采用演绎法,而按照演绎法的话,管理会计本质是进行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知道所研究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研究才有意义。本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而是关于实践的根本性规定,寓于具体实践中,反映了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其之所以存在且区别于他物的东西。以本质作为逻辑起点,有利于厘清管理会计边界,防止泛化。另外,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本文认为应当以本质作为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
(二)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在以本质作为逻辑起点基础上,以管理活动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按照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的思路来构建。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管理系统,也具有其本身的内在功能或职能。法约尔首次从管理职能角度论述管理,认为管理活动是一系列有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其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此后,虽有学者对管理职能进行了增减变化,但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管理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一部分,继承了部分管理职能,形成了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等四项人们看法较为一致的管理会计职能。从职能的角度看,管理会计是有关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的会计管理活动。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在功能的发挥体现在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等四项职能上。实践中,评价一个系统好坏,在于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理论要在实践运用中达到好的效果,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解释和预测实践,就应当构建以管理会计职能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涵与外延的对立统一,内涵决定外延,外延体现内涵。管理会计理论也一样,它是内涵管理会计理论与外延管理会计理论的辩证统一,内涵管理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这一矛盾体的主要方面,外延管理会计理论体现内涵管理会计理论的要求。内涵管理会计理论是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基础,因此又称为基本理论;外延管理会计理论体现着内涵管理会计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内涵管理会计理论的延伸,直接指导实践,因此又称为应用理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系统,按照性质可划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子系统: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拓展与应用。
基本理论是关于管理会计实践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主要是就管理会计本质、职能、环境和对象的一般规律性认识,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以围绕管理会计职能为主轴展开论述的。职能是客观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属性或功能,是管理会计本质的体现,因此,主轴的根基是本质,应当以本质作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管理会计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环境互为影响。它不断地影响着环境,也不断受着环境的影响。因此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除需考虑技术属性以外,还需要充分重视社会属性。构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就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有鉴别地吸收西方管理会计工具,形成实现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管理会计工具。当然,职能只有作用于对象,系统功能才能实现,管理会计才会真正有用。因此,对象是职能指向的客体,它限定了管理会计内容,界定了管理会计的边界。基本理论中各要素的有机组合类似于导弹发射系统,发射基点是本质,导弹是职能,其在行驶中受环境影响,最终要作用于对象才能实现功能。
虽然基本理论是较为客观的内容,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管理会计实践,但其有关本质、职能、环境和对象的总结是抽象的,很难直接用于实践活动。应用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是有一定主观成分的内容,是人们按照既定目标处理具体管理会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因而能够直接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保障管理会计职能落地。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一)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同样,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实践离不开其理论研究指导。目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并没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制定很完善的体系,只是介绍了简单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并没有从企业战略上考虑问题,更没有联系中国国情进行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创新,应用价值不高。我国企业也没有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践时间并不长,
(二)战略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不够广泛且效果不明显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在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还有很多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缺乏足够的认识。从目前情况来看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很灵活应用且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尽管战略管理会计在一小部分企业中得到了试用和推广,但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也只是很表面地理解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这就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使用效果也就不佳。我国企业在使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可能是理论知识的不扎实,企业只是很简单的使用了一些基础学员都能应用的核算方法,并没有显示出战略管理会计的明显优势,这就必然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三)会计人员、管理层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会计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战略管理会计缺乏系统学习。会计人员对会计处理还只是停留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战略管理会计的精髓所在,还有就是企业的高管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表示很怀疑,这就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很多策略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和应用。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
(一)市场定位分析
市场定位是指某个企业在行业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在企业市场定位分析中,最着名的是波士顿矩阵即BCG矩阵,是由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1970年首创的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该方法与市场增长率、市场份额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关键作用在于给企业产品做出比较正确的市场分析,给产品进行定位以便企业分配各种产品的生产资金,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估算出产品的利润。BCG矩阵按产品的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情况,把企业的重要产品分成不同层次的业务,如明星业务(成熟业务)、幼童业务(问题业务)、现金牛业务(旺盛业务)、瘦狗业务(衰退业务)等。在坐标图上,企业可将产品按各自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归入不同象限,使企业现有产品组合一目了然,同时便于对处于不同象限的产品作出不同的发展决策。公司对现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市场的增长上,企业生成现金的能力的增强和盈利水平提高说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说明产品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而也有了市场的优势,也促使了企业有必要加大现金的投入。虽然BCG矩阵从表面看都差不多,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策略。简单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幼童产品的投资,并迅速提升其市场份额,使其成为明星产品。对于明星产品,我们则应努力保持其优势,降低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对于现金牛产品,我们应及时套现以取得胜利的果实,但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所以不应加大投资,应该保持现有的规模就好。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以对于瘦狗产品,企业应该坚决地放弃或停产,不要让不盈利的产品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在使用该方法时,不应该过于简单化,要把各种产品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可以把现金牛的产品与幼童产品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可以将它们打造成明星产品,进而转化为现金牛产品,这样就保障企业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从而可以使得企业的新产品不断得以开发。企业在多种经营方式下,应该平衡各种产品之间的关系,如将利润相对很低增长速度较慢但收入相对稳定的传统产品和高增长但收益相对不稳定的新产品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全面、健康、稳定发展。
(二)目标市场分析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企业的实力和与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可以在很多比较细的市场上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有优势的市场,企业可以从这些细分的市场中取得高额的经济回报。顾客对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对产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就算产品不是特意为某个顾客设计和生产的,但是营销策略总的来说是为某些特定顾客量身定做的。因此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要慎重的考虑,要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做出评估。在比较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盈亏平衡分析,但是在日常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涉及企业比较具体的计算时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中我们可以预见性的操作,在很多的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中,我们可以关注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些相对准确的结论,进而对市场就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企业知道产品的优势劣势所在,通过经济指标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决策。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判断出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也可以选出个别因素,集中研究,重点调查和收集资料,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减少方案失败的风险。
(三)价值链分析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价值链分析主要是从一个产品的原材料到成品在顾客手里的消费品的全程分析,企业在乎的不过是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管理会计正好迎合了此要求。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现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使企业的产品市场变得更加复杂,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升级迅速,顾客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企业中,市场部门应该为产品的需求做更多的市场调查,从而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根据市场做出正确和有效的决策。
(四)平衡计分卡分析
BSC(TheBalancedScoreCard)意为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适用于对部门的团队考核。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是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它把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
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越高,企业的累积生产量越高,企业的单位制造成本越低,获取的利润也就越高。市场占有率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的调查,也可以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的分析来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
2.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的高低是企业成功和更富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客户的满意度取决于产品的实际质量还有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好的服务往往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产品得到市场的追捧,必然会有很高的客户满意度,一个企业就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当客户对自己所买的产品极大满意时,就会追加购买,这样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
3.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企业有了客户有了市场份额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光有市场份额企业不一定会得到高额的利润,例如电子商务行业,很有市场前景但现在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是在亏钱的状态。虽然有些电子商务企业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竞争激烈,但他们却没有从产品当中赚到钱。所以从客户身上获得利润才是最关键的。
三、提高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当局要提高认识
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在我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很大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所以要加强企业管理当局提高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得企业的管理者逐渐重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只有这样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
战略管理会计要在企业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的配合和支持,所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指导,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和理论指导,使得他们获得新的技能和新的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