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科疗养在职干部346人,均为男性,年龄30~55岁。经体检评定为亚健康状态者117人,占总人数的33.8%。

1.2亚健康诊断标准①躯体症状:头疼,失眠,脱发,常感疲劳乏力,休息后不缓解。②心理症状:容易激动、烦躁或抑郁,记忆力减退。③各种能力与活力下降:工作能力、生活能力降低,办事无激情、无热情。④抵抗力降低:易感冒。⑤各种检查数值处于偏高状态,如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肝功等。其中有任何一项异常者,即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1.3饮食与运动特点调查对117名在我科疗养的部队在职干部发放“饮食运动习惯调查表”,主要内容:①对健康和亚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②平时的饮食习惯与特点。③喝酒与抽烟的情况。④每天运动情况。⑤自觉症状。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表1~2)

3讨论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如脂肪肝、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状态。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症状, 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免疫功能低下[2]。本文调查中发现,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在亚健康人群中占比例较高,与其他症状比较P

本研究旨在观察生活方式在亚健康人群中的特点。一般认为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长期暴饮暴食、酗酒、抽烟多、运动少,易使机体的代谢机能受损,从而导致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升高,严重的将影响心、脑、肾、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进入不可逆转的疾病状态[3]。我们调查结果发现,以荤食为主的高热量饮食、参加宴请多、酗酒、抽烟多、缺少运动锻炼等,在亚健康人群中的比例要高于一般人群(以上因素两组对照P值均小于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提醒我们在对亚健康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时,要重视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对亚健康人群的护理工作重点是早期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亚健康人群健康的饮食,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强度计算出合理的热卡摄入量,并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应用。二是教育亚健康人群要学会调整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正确对待压力等。三是及时调整工作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四是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都要保证一定强度的运动量,并持之以恒,形成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五是指导亚健康人群戒烟、限酒。吸烟对人体各系统有害,嗜酒、醉酒、酗酒也会损害心、肝、胰、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上几点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护理与早期健康教育,阻止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强.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4-2515.

[2]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9):758-759.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2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5-02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是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调查统计后普遍认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仅占少数,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对亚健康的概念是: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2] 王静,陈耀平,高中芳等。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1~753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3

[关键词] 亚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前期;体重指数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126-02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在校大学生中的“亚健康”人群在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以及道德情感方面的亚健康都有所表现。生活方式干预是指用某些特定的方法或手段,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1]。WHO在2003年指出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发生和预防有重要的作用,不良生活方式将导致并促进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阻止慢性病[2]。本文主要探讨对躯体亚健康、处于高血压前期并超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大连海洋大学在校大学生的体检结果,从中筛选出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120~139) mm Hg/(80~89) mm Hg之间(1mm Hg=0.133kPa)]、超重[25

1.2 方法

对上述处于高血压前期、超重的50名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平衡饮食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一年后再进行血压及体重指数的测定。

健康教育: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讲座。内容有行为、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合理营养与均衡膳食;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珍惜生命。

体育运动:运动干预包括每周一次体育课(2 h)、有氧运动项目慢跑(每周3次,每次30 min)、健身操(每周1次,每次15 min)。

平衡饮食:在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适应学习、生活的前提下,要求自觉限制动物性食物、糖、盐的摄入量。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一对象进行受干预前后配对t 检验。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健康知识健康意识的改变

通过一年的生活方式干预,50名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健康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有所提升。健康意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基本形成。

2.2干预前后血压及体重指数的变化

对50名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2%。与干预前相比50名大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了8.4 mm Hg/4.7mm Hg(P < 0.01),体重指数平均下降了4.1,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高血压前期并超重大学生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压及体重指数情况的比较(x±s)

3 讨论

3.1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健康观念转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内因起主导作用,这是生活方式干预取得效果的重要方面。我校开设“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3]。其目的在于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知识,希望他们学会关爱自我、珍惜生命,增强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受干预的50名大学生,通过健康教育,在思想上明确了亚健康状态对身体的危害,主动自觉的参加运动,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使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重新塑造了自我。可见,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2体重对血压的影响

本文受干预的50名大学生,减轻体重的方式主要靠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来实现。结果是在其体重下降的同时,其血压也有下降。超重与肥胖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及较高水平血压的维持、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形成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体重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4]。因此,减轻体重是降低血压的有效途径。JNC7报告认为,体重每减少10 kg可使血压下降5 ~20 mm Hg;体重下降5磅以上,心血管危险可减少40%[5]。

3.3体育锻炼对血压的影响

要求50名受干预的大学生有规律地按计划参加体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有氧运动增加氧的最大摄取量,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体重。JNC7报告认为,每天有氧运动半小时,每周可使血压下降4~9 mm Hg,每周散步60~90min可减少冠心病死亡率50%[5]。

3.4平衡饮食对血压的影响

受干预的50名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内按平衡饮食计划,坚持日常饮食中所含营养素的科学组合,供给的热量合适、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理的原则,其血压均有所下降。这样的饮食安排基本上与JNC7提出的饮食计划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相符合。该计划提出,包括水果蔬菜、低脂低胆固醇、钾和钙的饮食可使血压下降8 ~14 mm Hg[5]。

3.5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

JNC7提倡限钠100mmol/d(2.4g/d)相当于氯化钠6g/d,可使血压下降2~8 mm Hg[5]。许多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膳食中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与每日盐摄入量

综上所述,WHO等国际权威机构以及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7,8],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受干预的50名大学生血压和体重指数明显下降的为46人,总有效率为92%。尚有4名大学生血压和体重指数无明显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完整系统地接受干预,所以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前已述及,大学生中除了躯体亚健康之外,尚有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道德情感方面的亚健康问题。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成熟的思想观念、不科学的饮食、不良的起居生活习惯及缺乏体育锻炼[9]。要全方位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由医疗保健、体育教育、德育教育等多部门联手制定全面的干预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0]。

[参考文献]

[1] 吴丽萍,李亚洁. 行为转变理论在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 2009,16(8A):12-1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report of a joint WHO/ FAO expert consultation[R].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2003,916:141-149.

[3] 赵光珍,王太海. 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绪论1-14.

[4] 李琛,谢江柳,张红霞,等. 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3): 63-64.

[5] Aram V,Chobanian,George L,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R]. JNC7, 2003, 1216-1217.

[6] 朱鼎良. 盐和高血压:两个无声的杀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6): 445-447.

[7] 林华, 吴秋华, 柳剑,等. 生活方式干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初步研究[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2):95-98.

[8] 翁黎刚. 健康行为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1,24(8):4965.

[9] 张念坤.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J]. 价值工程,2011,30(35):241-242.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4

摘 要 通过近几年的体育测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呈下降的趋势,如,肺活量低下,力速耐灵柔五项指标下降,易感冒,抗压能力弱,严重处于亚健康状态。为缓解这一现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最终发现体育锻炼是缓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手段。每天定量的进行一些休闲性的运动,可以缓解学生眼睛、心理、肢体上的疲劳,增强体质,以便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大学生 亚健康 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烟台大学各大院系部分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亚健康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摘录和归纳工作。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到各大院系的学生手中进行问卷填写。

二、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位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现象,即第三状态.它的各项指标既达不到完全健康水平,也达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三、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一)学业压力负担过重导致心理失调。年轻一代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非常繁重。家庭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与孩子聚少离多,因此,孩子缺乏来自家庭的人生启蒙。正确引导就会放任自流。没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元素,极易造成大学生亚健康,或者父母性格不合以及离异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与对孩子健康成负相关。其次,家庭如果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对孩子要求越大越严格也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压力过重引起亚健康。

(二)自然环境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空气流通不畅,噪音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其次,在社会环境中各种无益于青年们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如:网络游戏,迪厅泡吧等都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不断呈现出不同的健康问题,并且不断延伸,影响着大学校园的氛围。

(三)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因素的影响。首先,从遗传学和病理学方面看,遗传因素,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本能反应等因素都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其次,日常生活不规律,如:泡吧、上网打游戏、宅居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选择不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第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和性格的缺陷,例如:暴力、过于敏感、不自信、狂想症等。这些都直接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引发一些疾病,最终导致“亚健康”。

(四)学校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首先,受到社会部分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环境出现了校园暴力、考试作弊、攀比、扭曲爱情等,部分大学生不脚踏实地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学校环境的不公平现象如,受金钱利益的诱惑,学生的努力不能得到公平的回报现象,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其次,学生各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落后,盲目的追求升学率、比赛奖牌数,造就了一大批死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其中个别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缺乏,出现了体罚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管理的体制。大学生自身心理失调、逆时而作、缺乏科学锻炼、乱用药物、内劳外伤,这些都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的意义。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毅力、有勇气、有自信的去与困难做斗争、与之拼搏。这种品质既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也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的内在品质。通过体育运动,在过程中克服各种来自生理、心理、外界的困难,潜移默化的培养起自身的意志。

(二)体育运动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增进。可以作为一个纽带,有利于他们忘却生活上、学习上的烦恼,释放自己,广交朋友。以积极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迎接未来之路的任何挑战,这种体育锻炼过程能够促进参加者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

(三)体育运动对消除大学生疲劳的意义。疲劳不是一种片面的症状,而是由心理和生理双方面所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就可以分散注意力,通过相应强度的运动,机体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肌肉得到最大力度的拉伸,都会诗人产生精神上和生理上的。降低疲劳发生的指数。

五、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

(一)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起到减肥、舒心美颜的作用。有氧运动的主要方式:慢跑、长跑、足球、游泳、瑜伽等。

(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忘记烦恼,焦虑,运动后产生精神和身体上的,缓解压力。无氧运动的主要方式: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瞬间性爆发力的运动。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问题的致因有很多包括:学业压力负担过重导致心理失调、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家庭教育过于强化自然环境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因素的影响 和学校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5

头痛的国际分类标准

头痛一般是指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还包括面部、颈部的疼痛。头痛的感觉是多种多样,如钝痛、胀痛、钻痛、刺痛、刀割样痛、重坠样痛、炸裂样痛、搏动样痛、紧箍样痛等等都是头痛的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头痛和器质性头痛。

对于头痛的分类,国际上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标准,将头痛分为三大部分14类。三大部分是指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颅神经、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及其他头痛。生活中,属原发性头痛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最为常见,亚健康患者的头痛主要以这两种为主。

紧张性头痛,由长期紧张的积累所致,往往因疲劳而加重。头痛的部位大多在两侧太阳穴、额顶、后脑部或全头部。疼痛表现为钝痛,呈压迫、束带感。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中医关于头痛的分类与应对

中医学根据头痛的原因,将其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外感头痛多指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所引起的头痛,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也不会反复迁延;内伤头痛多由于气血亏虚、痰瘀内阻、情志不调引起,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多由内伤病因引起。现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大多睡眠不足、生活无规律、精神疲劳、情绪不稳,这些是诱发亚健康头痛的主要原因。

临床观察发现,头痛尚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等人群易患头痛。

通常而言,除止痛药外,某些特殊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症状。如吃含钾丰富的土豆或香蕉可以缓解宿醉引起的头痛。西瓜不仅含水量丰富,同时也能为身体提供镁等重要矿物质元素,从而起到预防头痛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大脑能量不充足,同样容易犯头痛,所以头痛患者可以考虑多吃一些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面包、燕麦粥、水果和酸奶。

研究还发现,杏仁里的镁元素能放松血管,预防头痛,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如鼻塞导致的头痛,可适当吃些辛辣食品以减少充血、肿胀症状,缓解压迫感和头痛。大脑缺钙同样会发出头痛信号,低脂酸奶既含有丰富的钙和益生菌,而且没有添加糖分,可以作为补钙食物,防治头痛。芝麻含有大量维生素E和镁元素,具有促进循环、稳固雌激素水平、预防经期头痛的功效。平时,无论是汤里、沙拉上都可以撒一些芝麻籽。

另外,长时间低头作业可造成颈部筋膜处于紧张状态,使得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肌肉僵硬,从而引发头痛。为此,专家劝告人们不要终日不离电脑,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一般在电脑旁呆上一个小时左右,需要休息片刻,尽量抬头和用手按摩颈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的紧张状态。

以下介绍缓解头痛的五个简易办法:

1.耸耸肩膀放松头皮

站立或坐下,放松身体,然后吸气并伸展双肩。尽量使双肩耸向耳部,保持两秒钟,呼气放松,重复三次。

2.调节呼吸缓解紧张

有节奏的呼吸能扩张头部的血管,从而缓解疼痛。用鼻子吸气时数到5,用嘴呼气时再数到5,重复做10次。

3.冷敷热敷缓解头疼

将热水袋或冰袋放在前额或者任何疼痛的部位就可以缓解疼痛。使用冷敷还是热敷应视情况而定。

4.手指揉压自我按摩

将食指和中指放在眉毛的外侧及太阳穴处。稍微用力沿圆形旋转按压10秒,然后休息2秒,放松,再重复做。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6

亚健康为什么更青睐于“白领”

亚健康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是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虽然生理上、心理上没有器质性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这些不适症状可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往往以某个系统的不适感最突出,其中最常见的为耗氧量最大的脑部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有报道接近1/3人群。“白领”作为一种特殊群体,每天奔波在都市的各个角落及不同的工作岗位,时刻面对工作、家庭、环境等各种压力,更容易受亚健康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侵袭。

氧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必需物质,人在缺氧的情况下因能量产生障碍,则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从而影响到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时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症状。生理状态下脑的耗氧量占全身需氧量的20%,所以脑是机体耗氧最大的器官,所以对缺氧最敏感,最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白领而言,其耗氧量高于20%,更容易产生耗氧增加引起的相对性缺氧。轻度缺氧时可引起细胞内水肿,临床可表现为头疼头晕、心烦意乱、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此外还可有胸闷气短、全身无力,无食欲、嗳气等其他系统的症状。

吸氧有助缓解“白领”的疲劳状态

缺氧是引起“白领”等脑力工作者亚健康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这部分人群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人在睡眠状态下基础代谢率远远低于清醒状态,如果长期失眠身体耗氧势必增加,这时会造成机体的相对性缺氧,缺氧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周而复始,传统的干预治疗措施很难打破缺氧失眠缺氧的怪圈。吸氧可以尽快恢复细胞膜的钠钾泵功能,改善细胞内水肿,改善临床症状,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

曾有一个这样的病例很典型。

李小姐,23岁,学生,在澳大利亚上学,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焦虑、失眠(每天靠药物维持在4小时左右)、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看书学习等症状,持续半年左右,在澳大利亚期间尝试了多种治疗无效,在国内先后接受了针灸、按摩、中药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最后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高压氧治疗,5次感觉睡眠改善,8次可以坐下来看书1个小时左右并停用催眠药,15次焦虑症状基本消除,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可以连续看书2~3小时,20 次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后因签证到期重返澳大利亚。

TIPS:吸氧误区

1. 吸氧会成瘾

所谓成瘾性包括了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情况,精神依赖指服用某种药物后的变态渴求并从中获得变态;躯体依赖指反复服用某种药物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需用该种药物持续维持以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的“戒断症状”。氧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氧是人一生中需不断从空气中摄取的物质,吸氧时既不带来什么特殊的,停止吸氧后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它改善的只是缺氧症状,所以吸氧不会成瘾。

2.吸纯氧会中毒

不但是纯氧,只要氧浓度高于21%、超过一定安全时限确实有中毒的可能。但绝非大家想象的吸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会马上中毒,更有甚者认为吸几口纯氧就会中毒,存有吸氧恐惧心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一般认为普通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0%左右),连续吸氧10~15天,面罩吸纯氧(氧浓度100%)连续吸8小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此外,氧中毒的发生除与吸氧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当时的身体状态、年龄、情绪、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家庭吸氧或医院常规吸氧治疗远在安全范围之内,是不会发生氧中毒的。

3.只有生命垂危时才可吸氧

传统的吸氧观念,认为人只有生命垂危时才给予吸氧治疗,其实不然,氧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我们可以把其当作药物对待,以冠心病为例,口服扩血管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吸氧则是直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缺氧,途径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缺氧。如果坚持每日吸氧10~15分钟,对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甚至更优于服用扩血管药物。

4.吸入体内的都是纯氧

无论是医院的管道吸氧,还是用氧气袋、氧气瓶吸氧,虽然氧是纯氧,但只要采取鼻导管或开放式面罩吸氧,吸入到体内的氧都不是纯氧,所吸氧浓度为:21%+(氧流量×4),计算下来氧浓度为35%左右。所以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吸氧方法尤为重要,对于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以用“便携式高压吸氧仪”吸氧为佳,由于吸入的为100%纯氧,所以具有保健或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