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未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的未来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未来之路

中图分类号:G3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42一02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这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深化高等职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日益表现出它的局限性。第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第三,高职的规模化发展对各高职院校的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四,我国职业类技术人才断层较为严重,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与知识的大爆炸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产生新型的教育需要,因此,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办学方针应适时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服务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办学模式,进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尽管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但实际投入还是受到限制,这已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实习培训基地建设,都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人才模式僵化,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沿袭“本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模式i办学方向.、教育方针以及人才培养仍然停留于过去的“专业知识”理论层面,在办学方向上并未形成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为教育发展目标的基本办学方针。

(三)生源较差,限制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渠道上,主要面向各类普高与职高,而且招生并不是与普通高校同步进行,往往被放在他们录取之后,生源也是在普通高校录取之后层次较低的。这不但在社会上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较差的错误观念,由于生源与普通高校在录取上存在着不公平竞争,也限制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四)生源短缺

目前,我国普高生源普遍处于萎缩状态,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生源萎缩现象还将进一步加剧。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仍保留传统的招生模式,必然会因为生源的枯竭,而难以为继。由于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对职教生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职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招生困难。

(五)办学渠道单一,阻碍了高职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由于办学渠道单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募集,没有将社会上的一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无法形成多渠道办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错失了应有的发展机遇。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

(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已实际发展为全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今天,我国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当前技术人才的断层,就充分表明了我国职业教育还未跟上市场对职业类人才的需求。实际上,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率还不到26%,一方面,是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另一方面,是结构性人才不合理。实际上,我国当前企业用人的主体仍然以农民工为主,在近1.2亿农民工中,职业技能是相当缺乏的。在企业急需用人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面对社会、面对市场、面对企业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未来之路,才能为自己迎来生存空间。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在专业、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有要自己鲜明的特点。特色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办学上,还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二)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我国目前对高职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高职在办学模式、招生渠道、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发展模式以及建设投入上,都流于传统形式,与市场严重脱节,不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就必须立足于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真正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当前,我国高职发展要与市场结合起来,就必须树立职业人才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办学发展目标。市场需求充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农民工需要进行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就能有效避免高职在当前所面临的生源枯竭问题。二是与企业联合,进行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我国企业目前对技术类人才需求较大,而我国普遍面临的事实是,高级技术人才已有40%以上出现老龄化,人才断层问题在当前表现得相当突出。我国的大多数外资企业,将用人也开始实现本土化,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可见,企业人才培养也呈现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三是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进行职业再教育,也呈现出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毕业生,由于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职业再教育在当前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表明,我国高职教育要立足于市场办学,是相当有前景的。

(三)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我国高职教育目前虽然在办学规模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实际上各院校之间的资源仍未得到有效整合。在办学模式上,仍缺乏有活力的创新机制。高职教育要满足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就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在办学模式上,一是可以进行校校联合,充分整合各校专业课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各院校之间的横向联合发展;二是可以校企联合,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联合办学,设置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人才;三是可以实行校地联合,比如针对某一个地方的农民工群体,与地方联合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等。

(四)走实用型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我国高职教育要改变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本科本位”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本位”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应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要,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实用合理,也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应用技术与实际操作技能。不但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应用型知识的特色,而且在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上,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将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中,对学生不但实行学历教育,同时还实行职业技能教育,一方面,毕业生可以取得学位证书,另一方面,还能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双证教育,实际上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走实用型人才培养发展之路,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现实的。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走什么样的未来之路,笔者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所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显著的、具体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当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之路应走向何方,在具体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现实因素制约下,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晔.稳定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初探[J].成人教育,2010,(1):43-44.

[2]杨丽萍,我国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J].文学界:理论版,2010,(9):33.

[3]杨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36):58-59.

[4]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7-06-08.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2

实现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首先要注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中也出现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使得不少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中职教育教学、科研与市场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也比较严重。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遍推行,学校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我国中职教育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1.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

中职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中职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实现集实践技能、理论水平、道德修养于一体的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想要做好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工作的引导,强化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中等职校教育应以人为主体,全面贯穿中等职校人格教育。

第二,加强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创新教育模式,在学科设置方面,为实现学生多兴趣的培养,应开展学科渗透教育,突破单一学科限制;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为使学生兼具多学科的知识和专业研究,中等职校教育应结合开展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应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2.产学研结合的教师体系

教师位于教育的第一线,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想要进行改革,教师素质理念的更新就成为先决条件。“因材施教”作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至今影响很深,这成为我国中等职校教育质量改革的瓶颈。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素质理念创新,不仅可以在接触实际过程中推广科研成果,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中等职校要注重对教师产学研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教师申报科研项目,邀请专家为教师做科研报告,召开各种科研会议、开展科研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科研的推广应用,重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不断进行素质理念的创新。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基础理论教师 终身教育理念 “双师型” 一体化

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政策调整,为技工类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基础理论教师角色发生根本变化

随着技工类院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改变,对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

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变革的过程,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类院校的教育目标、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普通教育的不同。随着技工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技工类院校中基础理论教师要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来自内外部教育环境的新挑战。技工类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的角色正在从知识的传播者迅速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转变。

二、教师应终身学习,应对教育变革

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带来了职业的变动和人才的流动,经过一次职业训练已经不能保证终身的职业。这就迫使人们不断学习和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朗格郎的“终身教育”提案。继终身教育之后,又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口号。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发生了彻底的变革,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功能。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成为教育的重要趋向,因为狭窄的专业训练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会逐步走向综合化,即职业教育的普通化,普通教育的职业化。

因此,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积极投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努力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授课技巧,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的基本师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竞争的需要。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从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心理状态诸方面得到提高,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学会学习”这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教学方法重心的转移,即从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技能,符合企业用人标准、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员工。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形式树立了理论教师具有权威性的地位。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要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形式对教育教学的更高要求,一个有创造能力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的要求会

更高。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05-05

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受此影响,2016年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规模和趋势将影响中国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制定和实现。预测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研判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从而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部分学者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但对全国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数量不多。陈嵩以及周梦、邢志敏等分别预测了到2010年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1][2];欧阳河、郭峰等分析预测了2006―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3];张继红分析预测了到2024年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4];谭界忠分析预测了到202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5];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分析预测了到2050年包含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阶段教育发展趋势[6];陈波涌则侧重探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分析方法[7]。总结各学者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在具体预测内容上,职业教育多是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分开分析预测;在预测数据上,主要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出生人口数据和学龄人口数据;在预测时限上,预测起始数据多是2008年以前数据;在预测方法上,主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推算;在发展趋势上,中职学生数量在未来五年会先降后升,会在2018年达到底谷,而高等职业教育预测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预测到2020年会继续增长,有的预测高等教育生源减少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空前压力。因为已有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研究文献已过时或不能满足现阶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研判,而且研究文献缺少对中高职的统一分析,所以笔者拟依据教育部学龄人口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运用口径一致的基础数据,对未来十五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别进行分析预测。

二、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主要体现在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学校数量、教职工规模、专任教师规模、校舍规模、仪器设备规模等方面,而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是反映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最主要指标,两者相互联系,也决定着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等职业教育其他方面的发展规模,最具有预测意义。本文将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两方面对2016―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1.预测方法

预测未来中职发展规模主要思路是,先预测招生数量,再由三年招生数预测在校生数量。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升学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

首先,要确定初中毕业生数量。从学龄上看,中职在校生的年龄约为15~17岁。预测2016―203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即要预测2016年当年及以前出生人口进入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所以,根据倒推办法,要从2016年起计算0~6岁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入中职情况。这就包括两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学生数量与义务教育阶段之前的每年人口数量。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学生数量可根据教育部“2016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进行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之前的每年人口数量只能依靠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1―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进行计算,同时要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情况。计算初中毕业生数量,可分为两段,即2016―2024年初中毕业生数=“2016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中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数;2025―2030年初中毕业生数=2010―2015每年出生人数×义务教育巩固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5年为93%,2020年为95%。2025―203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则会进一步提高,预计达97%,故2025年后按此计算。

其次,要确定高中阶段升学率。由于历年的高中阶段升学率没有权威统一的认可数据,所以,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估算。估算公式是:高中阶段升学率=高中阶段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100%。由此,计算2011―2015年历年高中阶段升学率,取平均数为97.4%。

再次,要确定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由于此比例也没有权威统一的数据,所以,采取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现实数值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一种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即50%;另一种是按2015年实际比例测算。根据测算,2015年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为43.1%。

最后,测算在校生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三年招生数之和×中职三年招生数之和与相应三年实际在校生数的误差系数(2013―2015误差系数的均值)。由于中途辍学、学生流失等情况,中职学校三年招生之和要大于中职实际在校生数,所以,存在误差系数。通过对2013―2015年中职实际在校生与相应三年招生之和的计算,误差系数为13.5%。

2.预测数据基础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预测方法,对教育部2016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以及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1―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到2016―2030年初中毕业生数(如表1)。

3.中职预测结果

(1)中职招生规模。由上述预测方法可以得到中职招生规模预测结果。从2016年到2030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走势曲线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从2016年至2018年招生规模呈下降趋势,2018年达到招生最低值,然后从2018年至2024年呈总体上升趋势(除2023年外),2024年达到招生的最高值,2025年又出现下降,然后从2025年至2030年是新的上升阶段,除2029年外(见下页表2、图1)。按43.1%计算,2016年中职招生600.10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招生592.60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中职招生726.03万人,到2030年中职招生727.29万人;按50%计算,2016年中职招生696.17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招生687.47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中职招生842.27万人,到2030年中职招生843.73万人。

(2)中职在校生规模。在未来15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中职在校生规模曲线总体呈现与中职招生类似的波动上升趋势,从2016年到2024年先降后升,达到峰值,然后到2030年又是先降后升,逐步接近原先的峰值(如表3、图2)。按43.1%计算,2016年中职在校生为1 578.42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在校生为1 550.94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在校生达1 828.95万人,到2030年在校生达1 806.92万人;按50%计算,2016年中职在校生有1 736.22万人,为最低值,最高峰时的2024年在校生将达2 121.75万人,到2030年在校生将达2 096.20万人。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1.预测方法

预测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院校)发展规模的思路仍是先预测高职招生数,再由3年招生数计算在校生数,再按2015年高职院校校均规模计算学校数量。具体计算公式为:高职院校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升学率×高中阶段三年后毕业率×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的比率。

首先,确定初中毕业生数量,计算方法如上述计算中职的方法。其次,确定高中阶段升学率。按上述2011―2015年历年高中阶段升学率均值97.4%计算。再次,确定高中阶段三年后毕业率。根据国家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比较2008年至2015年间招生与其对应的毕业生数,得出五年间学生毕业率。第三,确定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由高职招生数除以高中阶段毕业生数,可得到入学比率。由于近五年来此入学比率一直在上升,所以,同时计算出两个比率供测算使用。计算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得到25.18%。同时计算2013年到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取均值得到23.40%。第四,计算高职在校生规模。其值可由高职三年招生数之和乘以高职三年招生数和与在校生误差系数得到。计算2013年到2015年该误差系数,取均得到3.21%。由于高职存在五年制等原因,高职在校生大于三年招生之和。

2.高职预测结果

(1)高职招生规模。根据上述高职发展规模预测方法,可以得到高职招生的预测结果。从2016年到2030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高职招生规模曲线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略降的趋势。从2018至2021年高职招生数量相对于其它年份均较低,形成招生低谷期,在2021年达到招生的最低值,之后逐步上升至2027年的招生高峰,然后再缓慢上升。按25.18%计算,2016年高职招生数为328.55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高职招生数为310.75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高职招生数为369.59万人,到2030年高职招生数达到350.47万;按23.40%计算,2016年高职招生数为305.31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高职招生数为280.33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高职招生数为343.45万人,到2030年高职招生数达到325.68万(见表4、图3)。

(2)高职在校生规模。未来15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高职在校生数量走势曲线形成明显的“S”型,与高职招生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但曲线更平滑。从2016至2021年高职在校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至2027年高职在校生呈上升趋势,2027年达到最高峰,然后从2027至2030年又呈下降趋势。按25.18%计算,2016年高职在校生数为1 047.58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为941.72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为1 110.53万人,到2030年达到1 076.14万人;按23.40%计算,2016年高职在校生数为998.16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为875.12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为1 031.98f人,到2030年达到1 000.03万人(见表5、图4)。

三、结论和讨论

通过预测分析可以发现:

一是到2030年职业教育规模在波动中增长。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存在阶段性的波动,但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总趋势上是长期增长的。这为职业教育办学指出了发展方向,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充分满足学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题。学生规模逐年变动,而职业学校的数量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立即停办或开办一所学校,这涉及到教师安排、学校管理、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二是阶段性下降或上升特征明显。从中职来看,从2016年至2018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8年至2024年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总体上升;从2025至2030年招生数量缓慢恢复上升,在校生规模先降后升。从高职来看,从2016年到2021年招生数量处于下降和低水平状态,在校生规模一直在下降;2022至2027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呈上升状态;2028至2030年招数量缓慢回升,在校生规模缓慢下降。这种阶段性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学龄人口的变动引起了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阶段性变化。阶段性变化将对一些职业学校产生短期性影响,尤其是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阶段性下降会给部分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压力,甚至生存困难。有的学校可能因为生源减少而出现招生困难,甚至学校停办。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增长和阶段性变化趋势,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设计,以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要举办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前瞻性研判,深入研究未来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设足够的职业学校学位和学习条件,充分保障规模增长的学龄人口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的需求。

二要将职业学校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将在2020年后赶上并超过美国,进入世界中高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要努力办好每一所职业学校,使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进入更高层次,形成中国特色,彰显世界潮流和水平。

三要拓展职业学校功能。要提前应对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问题,不能简单关停并转职业学校,要调整办学方向,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作用,承担其他教育任务。学历教育不是职业学校的唯一任务,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其他教育任务也是职业学校应有的功能。同时,在其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健全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嵩.我国未来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趋势分析[J].职教论坛,2005(7):14-16.

[2]周梦,邢志敏.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72-74.

[3]欧阳河,郭峰,张燕,安秀芳.2006―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37-40.

[4]张继红.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72-173.

[5]谭界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分析[J].高教论坛,2007(5):142-144.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5

《上海共识》的形成基于三个分析视角,即经济的、公平的和改革的视角。在上述三个视角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全面审视已有的经验,进而提出创新性的政策建议,这是本届会议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作为最传统的分析视角,经济的视角着眼于分析职业教育在支持已工作学生取得有利结果方面的效率和成就,以及职业教育能够在什么程度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和作用。公平的视角已经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公平的视角强调职业教育应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技能,不论男女,不论阶层、种族、年龄、残疾与否以及其他社会属性如何,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在增进公平和包容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值得重视的是,本届会议在上述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对策建议: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经济目标,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系统的问责制,以使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办学机构更好地了解和回应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呼声,并且在规划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在公平上,要从入学和结果两个方面考虑,建设具有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打破阻碍人们进入职场、谋求晋升和深造的壁垒。

第三个视角——改革的视角,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改革视角主要关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创新性、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一视角,会议在对目前的职业教育方法能否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后代人的需求作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要探寻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人类创新,支持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式。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关职业教育政策的聚焦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公平方面,其局限性在近些年已日益显现。改革视角的提出,意味着要从更为宽广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如果说,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让学习者“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的话,那么,改革视角中的职业教育除了上述两个方面,还涵盖了让学习者“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的内容。这一观念的变化,将为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转型革命。

会议提出的经济、公平和改革三个视角,为各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整体性的分析工具。经济和公平的视角可用于评估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而改革的视角为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遵循新的分析视角,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将长期面临的六大挑战。一是几乎所有地区都存在青年高失业率问题,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人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机会被剥夺,同时也对社会和谐构成威胁,所以需要促进青年就业所需技能的培养,让青年融入社会和经济生活;二是在职业教育的学习机会、入学和升学方面存在众多障碍,需要消除和尽量降低这些障碍,并创造出在学生、雇主和广大公众看来是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的学习机会;三是需要提升各种类型以及在多种背景下开展的职业教育质量,为个人以及更广泛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贡献;四是充分考虑职业教育转型以及扩大学习机会对财政的新的重大影响,确保为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五是在很多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数据和研究非常有限,缺少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创新和研究;六是职业教育与能源、水和粮食安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多个交集,需要职业教育在为特定“绿色工作”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通用技能。

基于此,《上海共识》围绕增强适切性、提高质量及促进公平、发展多种教育路径、加强信息建设、扩大合作伙伴、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加强宣传等7方面,提出了30多条政策建议,全面概括了会议提出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主题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工作领域,为指导和协调各成员国政府及有关方面制定职业教育改革战略提供了完整的思考框架。

事实上,各国和各地区由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等的差异,在未来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心及路径选择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特点,通过广泛的社会对话,形成新的符合实际的共识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转型应该体现更大的适切性和灵活性。为此,《上海共识》强调,要特别关注职业教育发展与特定国家背景的适应性。这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思想成果。

职业教育的未来范文6

好就业易移民

选择到国外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对于留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十分可观。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上升,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正好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加容易就业。专家表示,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脚步临近,技能类的专业留学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翻译、护理、汽车修理、空调技师、西餐师、设计等。服务与技能性的留学人才未来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就业前景很可观。

选择到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就读能够成为留学生获得移民资格的有利“跳板”。经过国外职业教育培训后符合实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学生未来工作概率大,更加容易获得移民资格。专家说,如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据澳大利亚的最新移民政策,学生毕业后需要找到相关工作才有机会申请移民。所以,准备出国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需慎重。此外,对当地而言职业教育属于紧缺专业,所以颇受有移民意愿学生的欢迎。

国外职业教育:对于“三校生”是新选择

国外职业教育对于高考落榜生、中专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最适宜。业内人士说,由于留学国外职业教育学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而且各个国家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语言成绩较之其他类别学校申请要求不高。另外,国外职业学校对学生录取标准宽松。

据相关专家介绍,对于高中、中专以及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选择国外职业学校就读是出国留学的新选择。由于,国外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尤其对申请者的语言要求不高,如加拿大职业学校施行“双录取”制度,一方面学生有能力通过雅思6.5分考试方可录取,另一方面没有语言成绩也可以被录取,学生将获得预录取通知书。学生可以在申请学校或是学校指定的语言培训机构学习达到所申请专业的语言成绩。

此外,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录取标准是:只要申请人拥有中国政府所承认的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证书即可,如中专毕业证书、职高毕业证书。

国外职业教育:入学门槛低成为有利优势

由于国外一些企业的重要岗位对实用技能人才需求很大,职业学校成为社会岗位需求与学生就业要求对接的有利桥梁。同时,对于学生最有利的优势在于国外职业教育入学门槛低,便于学生踏入国外职业教育的大门,掌握一技之长在未来拥有更大的发展以及上升空间。

专家特别介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课程较为突出,以此为例总结职业教育课程有几大优势利于学生。首先,国外职业教育学习费用较低。国外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费用只相当于普通大学学费的一半左右,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