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会计档案
1 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1.1 多样的会计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的载体
在国家的全部档案中,会计档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记录了原始的信息,具有知识性和价值性。会计档案还具有独有的特点,因为它对对象内容和业务性质都有着不同的反映。
1.2 特殊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会计档案与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相比,其直观性较强,保存方式以书面纸质为主,所以在查看会计信息时不需要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其缺点是记录信息量有限,占用很大的空间,对数据查找起来不够便捷,保管起来也不容易。使用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就需要特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它对计算机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它记录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且只占用较小的空间,查询数据时也很方便,保管也比较容易。
1.3 方便的信息处理
因为会计信息的数字化,所以在运用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时其利用效率也被大大提高,这样的优点是对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非常方便,与此同时,会计档案被修改的风险降低,保密性得到加强。
1.4 保管条件较高
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要求非常精密,因为数据可能会因为外界的温度、或者其他不利情况而丢失,所以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对存放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
2 会计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2.1 将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介质进行转变,改变成信息管理
如今,在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要对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应,将管理实体答案变成管理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将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
2.2 使会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效用,使用电子档案要充分、合理、安全、方便
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才能使会计档案信息化。根据目前的问题,要对在计算机条件下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进行改进和规范,使其能够满足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除此以外,在对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进行设计时,要以文件处理流程为依据,另外,在信息系统中要对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完善来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2.3 对会计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使系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得到提高
建设会计档案,使其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所以在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档案管理的理论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3 实际工作中会计数据资料的日常管
3.1 现金记帐凭证及日记帐的输出及保管
现金收付业务的基本要求是当日业务当日清。现金的记账凭证都是由专职的会计人员自己手工来做记账凭证,再对其进行审核,无误后输入计算机并且打印出现金的日记账册,审核之后还需要现金出纳人员与现金库存进行核对,核对符合后出纳人员和负责人在账页上盖章,再将页码按月装订封印起来。
3.2 银行记帐凭证、帐册的输出与保管
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中,包括分机制和手编记账两种凭证,相关的财务人员需要将经过审核准确的凭证在当日输入计算机中并打印出银行的日记账,来确保银行当日的业务当日清。出纳审核过银行账页并且无误后,出纳和负责人签字盖章,当日装订成册,年终时再将每个月的银行日记账装订封印起来。
3.3 转帐凭证的输入、输出与保管
转账凭证中有两种,分别是手编凭证和机制凭证,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将经过审核并且无误的凭证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来,和手编凭证一样,将其装订成册,保管起来。
3.4 其他
如果机器打印出来的会计档案有所缺损,则必须要重新进行打印,然后由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账页上签字盖章,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即可。
4 对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会计档案中应用的完善
4.1 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的保管
应对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的保管进行重视,对保管的方式、保管的条件以及保管人员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使其得到有效的保管。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保管计算机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这种管理制度的优点是能将管理责任落实但个人,能够保证在一定程度纸质档案的安全有效。
4.2 进行定期复制、检查
因为光、磁介质的独特性,存储在光、磁介质上的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必须要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复制,以此避免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正常情况下,单位一般以一年或两年未周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大的整理,如果纸质档案有所损坏,就要对其进行修补,对于磁性介质档案,要每年复制一次,避免因为磁盘的损害而使数据丢失。
4.3 严格借阅和使用权限
有的单位需要对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进行保密,那么一些存在会计数据的磁、光等介质则不能用来拷贝或者将数据发送给规定外的单位或个人。对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的借阅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相关借阅制度,比如会计数据磁盘不可以被带出档案室。对于需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查询得,必须要得到单位领导的批准,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访问的人员进行登记备查。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调整,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秋芬.电子会计档案长期保存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2]沈栋.会计档案的功能与管理浅析[J].企业导报,2016(04).
[3]王艳.浅谈如何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5(08).
作者简介
薛杰远(1969-),女,河南省南阳市人。郑州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现代企业会计完整的系统,二者缺一不可。但从我国实践来看,由于财务会计属于法定会计,是企业必须依法开展的,并且改革开放以来,财务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要不断地规范(包括国内的统一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的要求,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受到企业高度重视,得到日益完善。相反,管理会计不是法定会计,它的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完全取决于企业内外部的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程度、竞争的公平性、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管理会计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等;企业自身条件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及其管理会计素养和能力等。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外部条件均不完善,致使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尽如人意,造成我国企业会计一手(财务会计)硬一手(管理会计)软。然而,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 Chow教授早在1999年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曾说过,我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不是财务会计。实证会计鼻祖、罗彻斯特大学的Ray Ball教授也指出,建立旨在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财务会计准则其实只是我国国内会计问题的一个小部分,我国国内会计问题的大部分应是解决国内企业的管理问题。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安东尼・A.阿特金森(Anthony A.Atkinson)1999年6月在其合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中文版序言中也写道:“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改善企业经营并制定战略决策,这对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也“硬”起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一名管理会计课程的高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快《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肩负着为我国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那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应如何改革?应重视“四化”,即教学素材的中国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和教学手段的电子化。
一、教学素材的中国化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引进英美国家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的阐释、例题、案例、习题等均是以西方企业素材资料为背景的。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学生学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企业。例如,西方将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变动成本,但在我国工业企业并非实行完全的计件工资制,因而直接人工成本有相当部分是固定的而不是变动的,但在讲变动成本法时我们仍然沿用西方教材的说法。再如,我国企业的期间成本包括产品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但很多教材仍沿用西方的做法把期间成本区分为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当然,这些可能是细节问题。但也有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责任会计,在西方管理会计教材中是针对大型企业来讲的,重点围绕着三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介绍它们的评价问题。但实际上特别是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不存在利润中心,更不存在投资中心。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是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与控制,但对此,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却语焉不详,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独有的管理会计方法,例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班组成本核算和90年代初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予以采用。
应当说,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以来,虽然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但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也有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应当充实到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中去,使我们的管理会计教学素材中国化,这非常有利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含销售、成本、利润、资金预测)、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然而,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包括适时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作业基础管理(ABM)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对此,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H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们1987年合著的《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进行了说明。从本书和其他有关的资料,李天民教授(1988)整理归纳出传统管理会计的三大局限性: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和方法落后。笔者(2002)也曾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进行过探讨并将其主要概括为两点,即“上不着天”(指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无关)和“下不着地”(指传统管理会计没有以作业为基础)。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以及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 )、改善成本法(kaizen costing)、全生命周期成本法(whole life-cycle costing)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但客观地讲,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的案例化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观察,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和)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就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有机地运用到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发挥案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四、教学手段的电子化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特点是,管理会计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因此,要顺利完成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提高及时性,降低信息成本,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有必要。在会计教学中,对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基本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开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电子化这里不仅指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指(更主要地)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教学,即将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EXCEL等电子表格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不同因素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预测等;可以利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与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全面预算软件演示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等。
以上提出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四化”对于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要实现“四化”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各方面特别是管理会计的教学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为了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8).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美)H.托马斯・约翰逊,罗伯特・S.卡普兰.管理会计的兴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4、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会计之友,2002(11).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3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4
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中,为了能够提高其竞争优势,必须要对自己的战略态势进行分析,将确保成功的重要因素找出来,这就离不开案例分析的帮助了,而管理会计的案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案例可以很好的将企业价值管理的情况、存在的各种矛盾或冲突、涉及到的各种数据、编写案例的人员的理念等很好的反映出来。在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中要注意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兼顾适应国情、现实新颖、应用实际、典型示范等特点。案例研究主要包括一下方面:(一)研究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怎样进行筹资、投资、分配激励等各种战略的选择的,以及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又会对这些战略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且应该选择哪些手段来适应这些战略,来保证其竞争优势。(二)研究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在对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应该重点以兼并作为典范,而管理会计方面的兼并主要是战略性价值管理的研究。例如,选择取得兼并成功的某企业作为案例,就需要对该企业的兼并策略、竞标成功的原因、信息整个过程中作用、兼并后如何处理财务及会计实务如何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对于企业的合并、破产、分立等进行类似研究。(三)研究管理会计的某一领域。研究企业的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变迁等对管理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价格的转移,以及竞争价值工程、竞争成本管理等。(四)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及网络已经成为进行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对于“企业再造”理论,分析和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的典型案例,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应用新的方法有促进作用。目前,现代管理会计相对热门的案例研究主要有:一,管理规划的研究核心是预算控制;二,主要约束和激励机制研究,其中主要是为了增加经营者的作用;三,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问题研究;四,管理会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五,在信息时代的创新性研究;六,管理会计在跨国经营方面研究等。但是,在案例研究过程中,要选择的企业具有代表性,要选择那些具有失败经验或成功的企业作为案例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波动很大,因此,研究其中典型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样会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
(一)设计案例标题。在设计案例标题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应用,比如,可以用企业的名字或者加上某些关键词作为标题,同样也可以把案例的相关方面作为标题,或者以案例内容和企业名称相结合作为案例的标题。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必须要体现研究案例的本质。(二)内容布局。相比于其他案例,管理会计案例更侧重于使用性,在书写正文部分时,同样比较灵活,可以是三段式,也可以是五段式等,但是,在书写的内容上要求比较高,应该体现其简单、通俗易懂的特点,且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三)基本介绍。这是现代管理会计案例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法:一,按照事物的类型安排;二,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三,按照混合方式安排。(四)评价。分析和概括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使其与实际联系起来,从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教训。(五)附录。主要是说明一些没有列入正文且和管理会计案例有关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不是案例的核心内容,但是对案例的讨论、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附录起着对正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对于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要求是,首先具有高质量、值得推广、有效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相关部门或者企业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也可是根据杂志、报刊等资料改变而来。学习国外的管理会计成功案例,然后通过实践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通过对其中内容等加以修改,编写出适合自己的案例,这种方法十分重要。
三、管理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用过去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管理会计的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每个时期的案例都有其时代特征,并且它们之间也没有可比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动态的眼观来看待事物,杜绝用之前的案例来进行统计推断。(二)研究的结论要有思考性。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实务解释与理论验证,进而使人们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案例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三)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体范围以及时空界限进行明确。管理会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这就要求进行案例研究时要有侧重点,也就是为了方便编写案例,应该对研究主体的主体及时空范围进行界定。(四)避免案例研究中的偏见。主观性和偏见是有区别的,管理会计实务要由研究人员进行解释,不一样的研究背景下,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观点的案例报告,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人员尽量去避免偏见产生。(五)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道德标准。管理会计研究必须要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标准,将机密信息获得的必要性与利用该信息的可能性间的关系处理好。(六)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管理会计的研究不能单靠理论来支撑,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进入到企业内部展开深入调研,来保障研究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合作,主要经过研究人员通过企业管理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报告,还可以以此为指导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目前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大学教学当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促进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总结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案例研究环境战略
1.引言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模式很难在中国企业直接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2.应用行为管理会计。
2.1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
通过梳理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内容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就管理会计发展前景看,新兴研究领域更加应该将管理会计与企业行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1)管理会计的产生。
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革命、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成本计算和控制成为需要,成本会计随之产生,并不断完善。标准成本会计主要职能致力于寻求成本的最低化,在企业既定战略确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以来,环境的变化,使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60年代,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开始运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科的引进,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分析性。
2.2行为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建议与对策。
纵观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在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展开研究。在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
在发展变革时期,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虽然管理会计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等诸多内容,但从本质上说,人是关键因素,人是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旧本企业并不注重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创优,而是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全体员工紧紧抓住那些约束条件不断进行改进。
3.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创建人文环境。
3.1对日本推行管理会计使用制度化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会计是以会计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高度集中,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的下降,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旨在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水平。
3.2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若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应当注意做到:
首先,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
其次,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
最后,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不仅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
4.应用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1)“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由于管理会计学科自身特点,案例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把握管理活动实质,并为管理者寻求最佳管理模式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思路,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尤其是联系到我国实际,深感加强案例研究更为迫切。
(2)“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这样学术界与实务界双方的配合与协调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
5.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6.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目前来看,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主要表现在:
(1)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新晨
(3)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从而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7.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商业的语言。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要在经济领域内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形形的不正之风,管理会计更显得重要。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时间。当前,尽管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惠,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7).
[2]王玮芬,提高我国管理会计运用水平的措施[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07).
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6
1.1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
通过梳理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内容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就管理会计发展前景看,新兴研究领域更加应该将管理会计与企业行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1)管理会计的产生。
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革命、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成本计算和控制成为需要,成本会计随之产生,并不断完善。标准成本会计主要职能致力于寻求成本的最低化,在企业既定战略确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以来,环境的变化,使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60年代,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开始运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科的引进,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分析性。
1.2行为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建议与对策。
纵观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在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展开研究。在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
在发展变革时期,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虽然管理会计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等诸多内容,但从本质上说,人是关键因素,人是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旧本企业并不注重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创优,而是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全体员工紧紧抓住那些约束条件不断进行改进。
2.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模式很难在中国企业直接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3.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创建人文环境。
3.1对日本推行管理会计使用制度化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会计是以会计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高度集中,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的下降,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旨在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水平。
3.2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若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应当注意做到:
首先,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
其次,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
最后,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不仅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
4.应用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1)“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由于管理会计学科自身特点,案例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把握管理活动实质,并为管理者寻求最佳管理模式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思路,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尤其是联系到我国实际,深感加强案例研究更为迫切。
(2)“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这样学术界与实务界双方的配合与协调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
5.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6.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目前来看,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主要表现在:
(1)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
(3)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从而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7.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商业的语言。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要在经济领域内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形形的不正之风,管理会计更显得重要。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时间。当前,尽管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惠,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7).
[2]王玮芬,提高我国管理会计运用水平的措施[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07).
[3]张艳霞,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4,(05).
[4]栾晓军,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分析[J].科技资讯,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