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文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1
一、读图时代给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传统的文本阅读开始转向视觉阅读,“快餐式”文化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观看电影和电视,影视作品唯美的视听效应、强烈的色彩感、形象的人物建构,强化了他们的阅读。但是,视觉阅读的感官刺激渐渐弱化了他们对经典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导致当代大学生“观看”作品的多,“阅读”作品的少。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无形包围使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课堂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讲台上竭尽全力地进行独角戏讲课,而学生则观看手机视频或者昏睡,即使有个别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的,也只是站在电脑前给学生播放一个又一个厚重的填满文字的幻灯片。面对此种情况,如何因势利导,在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进影视的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应用影视资料不仅可以充实课堂教学,而且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阅读文学原著的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应用
当前,几乎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有相对应的影视作品,如《青春之歌》《红岩》《红旗谱》《李双双》《三年早知道》《人生》《陈奂生上城》《我们夫妇之间》《乔厂长上任记》等。甚至同一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改编成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何合理地应用浩如烟海的影视资料,在当代文学课程的教改实践中非常重要。
(一)筛选接近原著精神风貌的影视资料
面对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当代文学作品影视资料,如何尽可能多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观看进而阅读文学原著,就涉及文学影视资料的筛选问题。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作品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票房收入,导演或编剧会对作品进行大幅度删改,导致影视作品与原著或大相径庭,或形似神不似,这样的影视作品不仅无法传达原著的思想精髓,还会误导学生曲解原著。如果不加以甄别、筛选,随便拿一个或剪一段糟糕的影视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会严重误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使他们迷失于影像世界而无法回归文本。“没有一部影视改编作品能真正呈现出优秀文学作品文字背后那些深刻的意义和涵义”[2],在筛选影视资源时,选择的作品既要在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种体裁上被公认为最具有代表性,又要与实际教学密切关联且与原著精神风貌大体一致。如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被先后改编成话剧、电影和电视剧。话剧版《倾城之恋》开场的粤语对白,对不懂粤语的学生来说听起来很吃力,而且有时候字幕和表演不同步,造成视觉和听觉的错位;电视剧版的《倾城之恋》则把一个短篇小说几乎扩充成了长篇小说,为了延长剧集,甚至无端添加了一些人和事,几乎颠覆了原著的主题思想,使作品变得面目全非;电影版的《倾城之恋》尽管选择的演员在形象气质上不是很贴近原著中的人物,但从情节安排、语言对白等方面来看,大体还是忠实于原著的。所以,在讲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时,可以选择与原著精神风貌大体一致的电影版的《倾城之恋》作为此作品的影视资源。张志公曾说过“教科书是教材编辑工作者编写出来的,但是一旦编出来,印成了书,就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这时教师有了双重性:既被教材所制约,又反过来制约教材。教材最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么使用它”[3]。影视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教材,它的使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筛选。
(二)通过课堂讨论对比原著与影视
课堂讨论环节对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它需要学生先阅读文学作品。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对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时代政治色彩明显的作品,如“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松岭》《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有种本能的排斥,甚至只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他们宁愿在“穿越”和“武侠”制造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游离,也不愿走进红色经典的激情时代,如果强迫他们去阅读更会激起逆反心理。但相应的影视作品会以独有的汇集了光、影、声、画等手段的视觉审美形式,吸引当代大学生通过影视作品走进文本。从促进普及文学作品阅读这个角度来说,影视阅读要快很多。所以把筛选出来的那些经典影视资料,以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下去,并告知学生在每次课前必须完成文学文本阅读和影视资料的观看。也许通过画面走近语言,只是激发大学生回归文本阅读的一种无奈之举,但令笔者稍感欣慰的是,经过教学验证,绝大多数学生在观看完影视资料后会主动阅读原著,这必将有利于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要求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是为了促进文学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为了使课堂讨论有的放矢,节约课堂时间成本,教师可以每次课前针对所讲作品提几个相关问题,以备学生参考。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说过,文学文本是一个不能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学生由影视到原著,这中间的来回转换足以召唤他们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再创造的才能。教学实践证明,原著与影视对比的课堂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使学生对观看影视作品和阅读文学原著有了理性的认识。如在讨论刘震云的小说《手机》及同名电影作品时,有学生就提到导演冯小刚删去了原著中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情节(这两章讲农村生活),只展开第二章,重点表现严守一和三个都市女性之间的情感纠纷,着力渲染现代人的信任危机。学生认为这样的删改很容易误导观众忽略原著中作者对农村生活书写的意图,从而只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多角恋故事上。作家莫言这样说过:“我认为小说一旦改编成影视剧就跟原著没多大关系了,电影是导演、演员们集体劳动的结晶……但小说只是给导演提供了思维的材料,也许小说中的某个情节、语言激发了导演的创作灵感。”[4]莫言的话一方面印证了很多文学作品与同名影视作品在精神气质上的貌合神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课堂讨论正是学生理性认识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师在学生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也要注意进行正确的课堂引导。
(三)剪辑经典片断插入多媒体教学课件
除了组织学生课前观看影视资料和课堂讨论,对当代文学影视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剪辑的经典影视片段。对于在读图时代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当代文学的讲授方式如果只是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表述或一张又一张枯燥的文字幻灯片的播放,不仅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面、信息量以及直观性的需求,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当代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几乎都有相应的影视资料,在如今这个读图时代,如果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剪辑成一个个片段,插入当代文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根据需要张弛有度地播放一些影视片段,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作品。
三、当代文学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影视资源的应用对促进当代文学教学的良性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也要适度,不能“只见影视,不见作品”,把文学文本和影视作品本末倒置。同时,要想利用好影视资料,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多下功夫,课件既不能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也不能单调乏味、毫无技术含量。
(一)避免影视作品在教学中本末倒置
在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是为了满足读图时代大学生对更丰富的信息量的需求,最终的诉求是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影视作品只是教师正面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原著的一种辅工具,影视资料的插入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具体应用时一定要适度合理,过多使用就会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由于影视作品对学生更具诱惑性,如果教师不及时正确引导,把握不好“度”,就会让学生一味沉浸于影视作品而无法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把影视作品和文学文本混为一谈。文学最大的魅力是语言,影视最大的魅力是画面,不能在利用影视资料的过程中,使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文学文本语言的魅力,教师要把引导学生的重点放在对文学原著的阅读上。美国学者布鲁斯东说过:“小说的最终产品和电影的最终产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就像芭蕾舞不能和建筑艺术相同一样。”[5]因此,在文本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影视作品,更不能在课堂上把一部影视作品从头到尾播放给学生,否则就成了纯粹的影视文学欣赏了。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插入影视片段时,必须正视当代文学学科的性质,不能制作得过于花哨,华而不实,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完全被吸引到变化多端的画面中,不愿再听教师的讲解,更难以探究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文学理论课程;内涵;应用
一、翻转课堂起源、内涵及特征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内涵
翻转课堂来源于美国,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上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了以“学生作业”为主的课下学习的教学模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颠倒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占用课堂的全部时间来单纯传授知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初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有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开始探索实施。但是直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因为给耽误课程的学生补课,才真正创建了这种教学模式,后来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1.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支配地位转变成了参与者和设计者。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是管理者,是权威,是知识的灌输者,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和视频等,指导学生在上课之前事先学习和准备课堂内容,教师扮演的是设计者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控制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学生的角色从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核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设计,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者,并且在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3.集体学习和团队合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前学生自己预习,课堂上自己听讲,课后自己复习,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典型的个体化学习模式,缺点就是对于学生认知的发展非常不利。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集体学习,强调团队合作,课前预习要求是小组学习,课堂学习要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体现的是竞争和分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个体化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所有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讨论,角度和思考深度不同,答案也会更多样化,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文学理论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传统学科,尤其是对于文学系的学生来讲。在高校文学理论课中应用翻转课堂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范式,而且也给文学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是新时代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文学理论课的教育方式也面临新的挑战。对很多名著名篇的解读和诠释,不只是出现在课本上,网络上的资料也非常丰富。在高校文学理论课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可结合自身基础和兴趣灵活安排个人的学习活动;另外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重复利用有效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让高校文学理论课也变得不再枯燥,赋予其更有趣和更有生命力的特色。
(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思维深度的必然要求
高校文学理论课相比其他文学类课程,更注重对学生文学理论的掌握,但是此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广泛,但是课时量又非常有限。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做笔记,教师和学生没有沟通环节,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素养。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发和自觉学习的热情。教师课前布置了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通过阅读,查找资料,从而实现了学思结合,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和提高了学生思维深度。
三、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文学理论课堂,主要有四个环节组成,教师提前备课,教师课堂授课,课后学生完成作业,考核评价。翻转课堂同样也有这几个重要环节组成,但是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翻转课堂侧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颠倒性的,评价方式也从从结果性评价转换成了形成性评价。
(一)课前环节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要开发利用好教学视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只是将书本作为教学载体的理念,要试探性将书本内容同网络媒体上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在整合课前视频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将“史”和“论”结合进行教学设计。作为文学理论课教师,必须要通读中西文学史,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史”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史”和“论”结合。比如讲解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意境”和“含蓄”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作为分析素材;二是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对具体作品的解析中,从而将文学理论概念同具体作品感知进行结合。教师要切记文学理论课不能“就论讲论”,这样的授课过于形式化,太抽象,学生不会喜欢。教师在讲解某些文学理论概念的时候,要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具体的作品中,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知。比如讲西方现象美学家因加登的文本层次论概念的时候,就可以从四个层次着手讲解,让学生结合作品来体会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做到准确性和清晰性的同时尽力体现趣味性。文学理论课要求对知识的描述要准确,对学术的态度要严谨,对于一些没有确定性定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比如讲解《聊斋志异》的文体为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学生在文体辨析上是存在分歧的。另外,对知识的讲解一定要清晰透彻,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再就是,文学理论课是有一定审美趣味的,所以教师开发课堂视频教学一定要注意趣味性,比如从学生的年龄实际特点出发,设置穿插一些小故事等。其次,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层面讲。高校文学理论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一定革新原有的教学思路,要确实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比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分为3-5人为一组共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既可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二是探索性学习,比如学习“花间词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引导学习小组分类研究该流派的风格或者影响,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从而深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疑惑难点,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展开集体讨论,从而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环节
因为课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对新课程都有了了解和思考,所以教师的重点就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高校文学理论翻转课堂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铺设的教学法,利用十分钟的时间通过情景引导出授课的内容,进而可以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教师还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来检测学习的效果。通过铺设情景的教学方法引导出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前布置的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讨论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而对于知识点多,难于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再比如教师在讲到具体的文学理论时,就将某些知名影视作品、或者频短片引用进来,如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介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以《红楼梦》为例,学生都知道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多愁善感”和敏感多疑,同时林黛玉又是一个才思敏捷的才女女性形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林黛玉的形象,可以播放影视剧《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的精彩典型片段。然后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和视频教学,同时又与课堂实际授课内容进行结合,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三)考核评价环节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文学理论课要革新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要增加学生平时表现成绩的比重,可以将平时课堂的表现占到总体评价分值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的分值依靠文学评论论文来考核,比如在临近其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本学期学习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出发,重点安排学生对某些名著进行鉴赏和评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多读名著,还可以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在最后的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更加注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3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随着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的开展,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将推动我们不断更新思想,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伴随着教育方法的转变,慢慢融入了各科教学手法之中,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使教学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英美文学课程是各个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文针对如何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融入到英美文学的课程之中进行实践研究,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提高,提出了在“互动式”教学方法下新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考社会化;互动式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53-02
基金项目:内蒙社科规划项目“高考社会化趋势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B130)阶段成果
伴随着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的开展,高校英美文学课程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1 学生是互动式教学的中心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后的方法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形成视听、读写、做的新型模式.所谓的视听:在听过教师的直观介绍之后,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查找与作者相关的影视作品自己去观看赏析,还有相关的讲座信息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听听相关的作品讲座,从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所谓读写: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需要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去更多地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掌握作品的文学流派,写作特点,使学生学会自己鉴赏,并且阅读完毕之后要写赏析,写读后感,这样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程度和鉴赏层次.所谓做:在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赏析之后,便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对作品的相关课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造关于作品不同形式的学习,需要学生自行收集各个相关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之后,总结归纳,也可以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收集,一起制作.这样培养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动手创作能力,团结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这样新型的教学方式应该从基础年级就开始施行,基础年级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英美文学课程.基础年级可以先浅显地对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读一些简单的读本,先培养基础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阅读兴趣,叫学生去积累更多的词汇,为更高难度的文学作品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基础较好,词汇基础,内在文学素养高,主要阅读一些难度较高的文学作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深入研究,主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的鉴赏深入研究的能力.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主力军在于学生,对学生的自觉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所以需要教师高度掌握教学进程,教学层次.教师可以根据相对难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做成一组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可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如此看来,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师的技能有所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所增长.新型的教学模式就要用新型的评价方式,所以教师的评价标准就要有所改变,主要查看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掌握能力.对于学生的测评则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是否按时上课,不旷课,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则是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测评,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主要占到总成绩的70%.这种测评模式之下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相对难度加大,对于学生来讲不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 教师是互动式教学的设计者和控制者
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作用,与之不同的是教师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能够兼顾全局,控制课堂,引领课堂,能够引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方向进行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之上施行组织和控制,还要有对课后的掌控能力,及时督促鼓励学生.这就要求学生配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能力是教学环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教师的能力达到足够的标准,学生才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在互动式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的启动者.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要把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做疏导,为学生扫清障碍,提出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也可以对相应的文学作品提出一些感性的材料,这样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对材料的了解.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完成,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建议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在开始上课之后,教师需要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问题解决情况,还有课后作业,以及下一课的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上一课的理解情况,是否全面深入,或者可以定期查看个人的学习笔记,或者小组的课件,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正建议.与此同时,教师在检查建议的同时,可以提供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交流时学生必须使用英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使用英文交流,运用材料当中的词汇、术语,以此做好教师的启动工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同是参与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全面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写作流派、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收集各种不同资料.这样全面授课,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会出乎意料,能够正确解答.教师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就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和充分预习来解决.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共同努力,而且要定期交换组员组长,要求组长定期汇总,把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上请熟练的学生代表发言,提出疑问大家讨论,可以使学生充分交流.这样一来,英美文学课程才可以绘声绘色.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就实现了多样化,教师可以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理论框架的疏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优秀小组的课件做示范,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带动学习氛围.还可以采用学生备课讲解的形式,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可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层次.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分批讲解,分批展示.这样可以保证教师的授课时间足够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课件展示的同时,一定要使学生竭尽所能充分展示.学生之间进行评比,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给予表扬鼓励,可以在班级内实行作品展的形式,把学生们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展示,把学生们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比较,择优展示,在课堂上大家一同欣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学习,积极展示,激发了自主创新思维,激发了创造潜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当中.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各自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需要一定的测评,其中重要的不是教师和外界的主观评价,而是学生的客观评价.
3 互动式教学注意事项
3.1 提高教师专业水准
对于教师,一定要有足够高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英美文学知识,能够积极努力地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新型模式,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学校应该对师资方面加以重视,更多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分期培训,对教师的技能更进一步地提升.实施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定要求学校坚决实施下去,这样学校将来的生源和就业问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学校可以建立不同的学习研发小组,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所谓术业有专攻.只有专业性提高了,教学的技术含量才会有所提高,不同教师可以肩负不同的职责.负责文学课程的教师可以专攻文学部分,为学生充分讲解文学作者的历史背景、文学写作特点、作品流派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专门负责影视鉴赏的教师可以充分展示影视魅力,引导学生观看并可以课堂即兴表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还有专门负责多媒体技术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创造出尽善尽美的多媒体作品.对英美文学作品做出充分地展示,使课堂生动形象,更加具体,教师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通过教师之间的讨论,更能发现学生的学习弱点,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的缺点,打造全能学生.
3.2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成为当代的基础工具之一,多媒体技术也渐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应用于各行各业.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等特点.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互动式教学模式迎合社会进步而生,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必须采用的教育教学技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大课堂知识的容纳量,拓展延伸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这种展示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及拓展的知识,使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变得多元化.多媒体设备是各个院校的基础设备,一所学校的发展情况全看硬件软件设备,因此学校领导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注重多媒体的使用,多用互联网,建立相关文学名著的视频库,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收集意见,对学生全面开放,把学生努力收集的信息有选择地录入,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的平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拓展知识层面.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随着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的进行,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填鸭式”、“启发式”、“压迫式”等转变为高效的“互动式教学”.英美文学课程上启用的互动式教学既顺应了高考英语改革趋势,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效率和兴趣,同时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世虬.英语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赵江涛.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4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1.教学有效性指三个要素: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2.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们教师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三、三维目标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比如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
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
学生齐声:钻出来了。
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显然在对字词“钻”“偷偷地”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认识小草生长的劲头,领悟小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品质,领悟小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在字词的教学中,应该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四、教学情境
一位学者有过一次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如一教师在教《珊瑚》一课时,展示了“像鹿角”、“像”、“像树枝”三种珊瑚,使学生对珊瑚有了真切感知,这便是通过实物创设情境。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以姿式助语言,比如讲“这个孩子这么高”、“这根棍子这么长”。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如讲丰收,决不仅仅是亩产多少增产多少,更应高梁乐红了脸麦穗笑弯了腰。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
五、教学关系
1.学生的特征。
向师性: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好象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
独立性:无论学生是如何倾向于老师、和老师有怎样的依赖关系,也无论怎样地缺乏独特的个性,也无论是年龄大小,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2.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5
Name: xxx nationality: China
Current location: Foshan National: Han
Exit and Entry: Henan tall: 168 cm 50 kg
Marital Status: Single Age: 26 years old
Training Certification: integrity badge:
Job search inten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Talent type: graduates
Position: Quality Management / Test Manager (QA / QC Manager): R & D, quality inspection, such as light industry or type of teachers college counselors detect light category management
Work Experience: 0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full-time can be reported for duty - at any time
Monthly requirements: 3500 - 5000 hope that the working area: Guangzhou,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Personal work experience: summer 2005 promotional紫荆山Food Stores
July 2004 Swire Coca-Cola Co., Ltd., Zhengzhou, visit internship
Summer 2004, Hebi City State Grain Reserve in social practice
Curriculum design in 2003 was an excellent basis for mechanical design
June 2003 you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arge-scale activities
Xinyuan Hotel 2003 summer work-study program
Machinery Factory in 2002 practice run
Summer 2002 promotion, "Congress," the spirit of the countryside activities
Luohe 2001 summer interns to visit a food factor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highes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Master's graduation - 2008-06-01
Studies by one: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II:
While studying at the school has been serving as student leaders, have served as members of the class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female members of the Department, Deputy Minister of Students, such as lif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eptember 2005 - June 2008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Reading, was a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school will be served the post of Director of the Office. During the six papers, of which the core 3.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Excellent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fine Cantonese: General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other expertise
I am in school during the period, has been serving as student leaders, have served as members of the class learning, organization members, women members, the Minis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Student life, will be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Graduate school, etc., stand out.
During the third class received scholarships to study three times, twice a second-class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was excellent, and outstanding student leaders, youth volunteers, Zhengzhou Museum obligation to guide and so on, the hospital fun Games long jump, throwing the third such award;
Graduate students during the six papers, of which three core journals.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stro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 to basic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Familiar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nglish, to a writte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ome articles.
Computer level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basic operation, can be skillfully applied a variety of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and office software such as Word, Excel, Powerpoint and so on, will use computer graphics AutoCAD2000 will use Visual Basic language, database, such as simple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through the National Computer II
Hobbies: badminton, table tennis, reading, etc.
Detailed personal autobiography
影视文学课程范文6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2000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美文学课程界定为英语专业课程,安排在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去思考,以达到《大纲》所提出的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才素质提高的目的。虽然《大纲》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不少学生把学习热情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时数量相对不足
据程教授2002年的调查,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学课程只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课时量也相对不足,外语院系一般都在本科三年级开设英美文学课,学习时间从半年至两年时间不等,每周开设两节课的学校很多,尤其是非重点高师院校的外语院系。据笔者近两年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程的门数也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以下课程中的一至两门: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
2.文学史与选读关系处理不当,理论与实践关系脱节
一直以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有人主张以学习“文学史”为主,让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和把握英美文学的脉络;有人则认为文学学习应侧重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提倡“选读”具体的作品;另外一些人则采取折衷的态度,鼓励“文学史”与“选读”相结合。“第一种观点给人见林不见木的感觉,第二种观点只见木而不见林。第三种观点从理论上讲虽然较为理想,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教学人员缺乏,在具体操作上却难以行通”。
3.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学生主体作用没有体现
程教授2002年调查后曾认为: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满堂灌的四段论教学方法或视文学课为泛读课的教学方法…不用或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八年以来,虽然教学手段有所改变,但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也多为教案的翻版。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少,不少学生依然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讲授,很少有课堂参与的机会,这一现象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死记硬背现象严重
据笔者了解,目前约50%的学校的文学课依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虽然题型多样,如选择、判断、选段阅读、评论题等,内容涵盖面广,但不少学生为取好的成绩,不得不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及创新的观点,这一现象的出现极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5.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科学研究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高师担任英美文学课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部分教师文学功底不够深厚,对文学课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有的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忽略教学情感因素,有的教师讲得过多,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同时,由于高师外语专业生源较好,一般院校普遍师资不足,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科研水平相对较低。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近年来,在各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针对以上问题,在现阶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改革策略如下:1)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2)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3)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1.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
《大纲》对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并着重对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这对我们进一步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程教授在2002年对部分英语院校进行调查后曾认为将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设置成一门或两门课做过探讨,并认为:先开英美文学史再开设英美文学选读课,课程设置体系具有完整性,“适合…外语院校和师范院校中的英文专业的学生”。就课时安排来看,虽然程教授在八年前曾提出“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文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应适当增大学分数和课时数”。不过,由于各高师院校近些年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前两学年的课时又一次地被压缩到一学年甚至半学年。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英美文学作为一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课程,很有必要加强其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地位。
2.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
“缺乏文本细读导致文学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的缺失。众所周知,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英美文学课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细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应有的美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在现有的课时及现实条件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以“文学史”为主线,以“选读”为核心,适当穿插“文学理论”教学,加强对文本的细读,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某一时期的相关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然后再选读相应时期的文学作品,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讲授文学史或选读特定的文学作品。
3.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授课时数量限制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各高师院校应以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英美文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进程。除此之外,针对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笔者尝试让每个学生每期至少写一个读书报告,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在课堂上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报告,从教学效果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不少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程考核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一考核方式固然可以尽量涵盖绝大部分教学内容,但却会助长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首先应尽量少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即使是需要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也应该尽量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的题目,同时特别是主观题应该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如考核3题给出5题供学生选择);其次是注意课程成绩的构成,可以适当地将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相应地减少,使文学课程的考核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第三,将平时的练习、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更易培养出一批有创造性、有真知灼见的学生。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据调查,绝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教师都认为要讲授好英美文学课难度很大。归根到底,有以下原因:一是多数高师院校担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有待提高;二是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缺乏科研促教学的意识,只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缺乏深层次的对作品进行多重解读的能力;三是一般高师院校教师对外学术交流机会相对较少,视野不够开阔,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因而,在现有条件下,一是要尽量让一些学术水平高、文学造诣深的老教师多担任一些本科生的文学课教学;二是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国内外进修、攻读博士等方式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三是鼓励青年教师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力图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使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得以加强;在高师学生层次各异的特定现实条件下,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在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的今天,有必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课程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考试改革;在一般高师院校师资相对薄弱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从而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径,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01).
[2]程爱民,徐径,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Ⅱ).外语研究,2002(06).
[3]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郑州大学学报,2002(05).
[4]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外语教学,2000(07).
[5]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外国文学研究,2005(03).
[6]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2001-08-28.
[8]梁亚平.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23).
[9]孟育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07(06).
[10]唐翠云,张建稳.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兴趣缺失成因及对策分析.职业时空,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