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1

【关键词】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探索精神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本人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现笔者把高中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分类整理,做一个总结。

一、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民族自豪感。

德育素材内容:抗洪抢险的题图;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 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 1989年转基因鲤鱼的培育; 1995年抗虫基因棉花的培育成功、我国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等。

意义: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

教育目的:学习严谨求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德育素材内容:疫苗的发明; C4植物的发现史;紫茉莉质体遗传实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史;巴斯德对微生物的研究;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

意义: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这些科学发现史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教育

教育目的:利用科学家的发现历程,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德育素材内容: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孟德尔发现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的豌豆实验;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与成果;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生物膜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设计生态农业。

意义: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加强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目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德育素材内容: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同化、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细胞癌变的内外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有运动发展的特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细胞质与细胞核遗传的对立统一;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的分工与协作;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内外因;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之间的联系;水的平衡、与无机盐的平衡的联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的观点;水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温调节中产热、散热的对立统一;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进化理论。

意义: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辩证唯物性,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可帮助学生建立发展与联系的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五、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德育素材内容:细胞衰老与癌变;中暑、呕吐与水盐平衡;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低血糖、脂肪肝、肥胖症、营养不良; SAR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的预防与治疗。

意义: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和它类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

六、环保意识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

德育素材内容:生物圈的稳态说明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紧迫性;物种多样性的意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生态系统中食物网(链)的实例分析,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性。

意义:让学生明白,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是有限的,人类要正确处理好索取与维持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由于人类的过失所造成的生态恶果,使学生在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认识中增强生态道德意识。

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多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兼备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2

关键词:生物教师;班主任;学生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而班主任工作需要协调班级的各种关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模范。笔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又是班主任。如何利用生物教学开展班主任工作?

一、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渗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和相互学习,生物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课堂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意味着情感、信息的交流,是教与学双边的最好组合。克鲁斯卡娅说的那样:“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霍懋征说:“孩子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没有先进后进之分。”师爱是永恒的,也是无限的。作为班主任更因以人格魅力,无私地向学生倾注爱,无论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什么样,都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做好教育工作。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注重细节,从课堂中的一言一行、眼神和姿势去把握。这种流露于课堂或课外的教学生活中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和共鸣,使学生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并最终能够增强自信,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参与课堂探讨和积极发言的勇气,为生物课堂互动创造良好的情感条件。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德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体现。德育工作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要摈弃简单的说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笔者在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初中学生心理,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与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重视绪论课的讲授,全面阐述现代化社会和科学技术中诸如环境、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小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同时,针对在部分同学中存在的过分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思想。可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二)注重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3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矛盾 调合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课堂教学中,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当中去,既可让学生充分学到坚实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对学生进行完善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那么就生物学科而言,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呢?笔者从事生物教学十余载,在该方面偶有所得,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有许多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物种,如银杉、大熊猫、大木叶兰、扬子鳄,有丰富的野生物种,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有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课堂教学中,可列举以上事实,例如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李时珍、童第周,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通过这些例子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受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例如: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人死亡后有灵魂,会转世、升天;生病了不去求医问药,而靠封建迷信手段来治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相关知识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辩证的人生观。

例如:在上生命的物质基础时,让学生理解生命是物质的,失去生命后物质本质不变,清除学生的人会转世,会上天堂、下地狱等唯心的观念;在教学生理卫生的知识时,给学生介绍生命的本质,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病理知识,了解病变的原理,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治疗疾病而不是用封建迷信的方法去治疗。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摒弃陈旧的、愚昧的封建迷信观念,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生物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国家颁布的关于生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教科书中出现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纲要》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上述的法律法规,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媒体经常报道的犯罪分子由于贩卖珍贵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一些野生动植物时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事例,可利用这些事例,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法守法、依法行事的法制观念。

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原理、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及原理,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生态系统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讲到环境污染时,提示学生:环境污染的防治人人有责,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能随意随地丢弃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应遵守社会公德,将垃圾丢弃到指定的地方;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讲自然灾害的时候,提示学生不能随意破坏大自然,对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应注意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讲到退耕还林时,提示学生不能随意浪费粮食,不能随手攀摘花草树木等;讲到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时,提示学生根据传染病的原理不能随地吐痰,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透过以上内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双重的任务: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何仙玉 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4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5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品德高尚的新型人才,使他们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当前,学生物质条件“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网络不健康信息的影响,独生子女得到过多的溺爱,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都在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更新德育理念,致力于构建德育的新框架,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形成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探索出适合现代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在实践中,我们对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1、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我们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系统、校刊、两课、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晨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加强班级管理,学校制定了《班级管理评估条例》,使班级管理与评先树优联系起来。我们注意发挥好班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的作用。在平时的管理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表扬、鼓励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班风、班容评比、书画、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能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辨、自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成立学生行为检查小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更好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我们始终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传文明礼仪常识,让学生懂得“习惯就是素质”、“好习惯成就未来”的道理,使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蔚然成风。学期初,学校把学生的仪容仪表整治作为突破口,努力把各项规定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学校关注贫困、品困、学困学生的发展,关爱智障学生,注重问题学生的培养与转化。我们在班级开展了“繁星闪烁评优活动”。由于传统的评三好、优干名额有限,有些学生从小也没有获得过奖状。他们在这些评优活动中获得了奖状,心情极为激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进取心。

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益成为学校的主流,单亲子女、隔代教育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因没得到恰当的教育,人格上出现争强好胜,自我中心,报复心强或懦弱,逃避,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倾向。所以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增加了心理辅导老师,承担及时发现、矫治学生心理问题的任务,注重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敢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交往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形成良好的人格。

二、在探索中,我们对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

1、提高德育认识,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马卡连柯也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德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对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显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学校要指导各科教师把“育人”看得比“教书”更重要,将“育人” 渗透于“教书”全过程,提倡“人人是德育导师”的学校氛围,做到育人教书,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知行统一中逐渐形成。相反,如果一所学校,一名教师只重“教书”,而忘“育人”,那么,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就不会得到根本保证。

2、抓好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自身的师德素养在德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采用组织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校内经验交流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常规与提高并重,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素养。

3、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并且具有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注意引导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达到携手育人的目的。

学校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科学规划,坚持不懈地把品德培养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中心环节,学校要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把德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特别是各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更要将德育作为重要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

社会是家庭、学校的延伸,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的正能量,建设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4、规章制度建设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