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

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文1

 2017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居民中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和卫生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宣传栏、宣传页等宣传工具:中心全年对所属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了定期更换。每两个月更新一期内容。其中内容包含各个季节的养生知识,慢性病得防治及注意事项,并增加了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和中医方面的健康知识等等。中心2017年共印制宣传资料13种,其中宣传页6种30000余份,宣传手册6种30000余份,社区报纸1期10000份,共计70000余份。每种发放量超过了3000份,全年发放量达到印刷总数的60%,包括日常发放,宣传日发放和讲座发放等方式。

2、健康讲座: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家长等不同对象今年我中心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次,参加人数660余人。 2017年1月16日癌症的防治、2月16日儿童预防接种知识、3月8日老年人春季健康知识、3月11日儿童接种前后注意事项、3月13日远离HPV感染、3月17日健康一生远离疾病、4月19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4月20日妈妈课堂-接种前必知、4月21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5月6号0-6个月婴儿喂养常识、6月20日孕期营养与健康、7月28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知识、8月19日孕产期体重管理、8月25日冠心病健康知识、10月13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11月3日预防接种家长课堂。

3、健康宣传日:中心2017年全年开展了宣传日活动20次。其中有:1月31日“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2月4日“我们能战胜癌症”、3月8日“庆三八,关爱女性健康”、3月24日“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4月7日“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4月19日“健康运动,合理膳食”、4月25日“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4月26日“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5月14日“感恩母亲节,送健康进社区”、5月15日“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5月31日“无烟 健康 发展”、7月10日“定制健康服务,看病方便舒心”、7月26日“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7月28日“消除肝炎威胁,中国在行动”、7月28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9月1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9月20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9月28日“文明养犬,消除狂犬病”、9月28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10月8日“知晓血压,从我做起”10月29日“预防卒中,你我同行”、11月14日“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制作宣传版块及条幅25个。

4、播放健康教育影像每周6次,每次7个小时,播放种类30余种。内容包括:中医知识,慢病防治,妇女保健等。

5、健康教育知识需求问卷505份,主要对慢性病防病知识、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康复知识的需求人数比较多。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问卷226份,知晓率为93.7%。健康行为形成率问卷201份,行为形成率为93.2%。

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文2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1],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专家建议,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统一报告渠道。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其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内的流行。肠道病毒可在外环境下长期存活,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可以反复感染发病。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因此手足口病造成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高危人群主要分布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这些机构人员集中、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校医配备不足,常常导致传染病管理上的缺陷,无法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等防控措施。

流动儿童的增多。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民工为主,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忙于打工赚钱,健康意识淡薄,卫生条件差。导致流动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偏高,且规范管理的难度较大。

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条件较差。虽然许多乡镇开展了村庄整治工程,但生活垃圾、污物、粪便及水源的规范化处理能力远远不够,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给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留下隐患。

农村地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之一。部分群众卫生科普知识不足,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生疫情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完善、社区医生对手足口病的诊断经验欠缺,都易造成漏诊、误诊、诊断延迟,使得隐性感染者再次成为传染源。而对重症病例的误诊和延误,也是造成各地死亡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基层疾控机构人员和能力相对薄弱,及时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开展主动搜索不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原则要真正落实还有一定难度。

防治经费的不足是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面临的共同困难。尤其基层的社区医疗机构,担负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困难重重。

手足口病防治的科学策略和建议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流行与蔓延,是广大卫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应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科学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包括手足口病在内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应根据本地的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手足口病的低流行地区,在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生后,要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是对密切接触的儿童和家长进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工作。高流行地区则要及时加强防控的力量,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各施其责。要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消杀、减少大型活动等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特别要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防控工作,严格建立并执行晨检制度。建议发生手足口病确诊病例时要求幼托机构关闭、学校相应班级停课2~3周。责任医师做好防控工作的系统指导,加强督导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和减少医源性传播的发生。强化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信息,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加强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在内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基层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

广泛深入开展卫生整治。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要加强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的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落实餐饮业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开展健康教育。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有序信息。既要提高社会各界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逐步达到防病知识全人群覆盖的目标。

依靠科技提高防治工作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要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科学指导防病、临床救治、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同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研究探索适宜技术,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担负着防控的主要重任,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发动广大基层社区医师的积极性,做到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关键。我们相信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不断完善救治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防治工作,一定能取得手足口病防控的胜利。

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文3

那么,为何令人生畏的肿瘤会盯上儿童?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儿童肿瘤?该怎样防治儿童肿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本期《人人健康》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儿童肿瘤这个话题。

为何肿瘤向儿童“下手”?

小孩也会长肿瘤?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这样问。可事实上,不但会长,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银剪剪,嚓嚓嚓,巧手手,剪花花。莫看娃儿不大大,你说剪啥就剪啥……”“豫剧红孩儿”邓鸣贺曾在2012、2013连续两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深得世人喜爱,被称为“春晚福娃”。2013年2月,他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5次化疗后,邓鸣贺于2013年8月出院。时隔1年9个月,他还是未能战胜病魔。

其实,像邓鸣贺这样的孩子全国有很多。有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增加了25%。近几年,平均每年至少有3~4万名儿童被确诊患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正以每5年5%的速度上升。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也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第二大死因。短短5年,中国城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了18.8%,远高于发达国家。

如此看来,儿童肿瘤正犹如洪水猛兽吞噬着儿童的健康。可令人尴尬的是,在中国,儿童肿瘤一直被忽视。

“妈妈,我得的什么病?”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部,病房里、过道间住满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他们本该在阳光下活蹦乱跳,但却正在日复一日地接受着各种化学药物的摧残。这其中有个小孩“乖乖”,今年才4岁。他本来就是一个安静的孩子,生病之后话就更少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小小的病房中度过,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疾病的名字,有多严重也不知道。他常常会眨着大眼睛问:“妈妈,我不想打针吃药,我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去外面玩吗?”“谁能想到小孩也会患肿瘤”。每当这时,“乖乖”的妈妈总是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再轻轻地抱起他给他一个微笑,却没有告诉他,他得的其实是白血病。

血液科主任医师常虹是山西省肿瘤血液病委员会委员,也是山西省从事小儿血液病研究的名特专家之一。她告诉记者,原来医院里收治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并不多,但近几年却在显著上升。一般来说,小儿肿瘤多发于出生后5年以内,其中白血病、脑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细胞瘤等比较常见,而白血病尤为多见,占儿童肿瘤第一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老是听到儿童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赠的故事。

据了解,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临床表现为发烧、感染、出血、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目前,白血病已是儿童肿瘤死亡的头号杀手。

儿童为什么也会得肿瘤?这是很多家长急切关注的问题。本刊医学顾问、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卞修武介绍,癌症低龄化已经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而是被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过的残酷事实。针对于儿童,不仅各年龄段均可能患癌症,且全身各个系统均有可能罹患肿瘤。尽管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对于肿瘤,尤其是儿童肿瘤的发病原因,国内国际均没有确切依据。不过,儿童肿瘤不同于成人肿瘤,后天因素在成年人肿瘤的发病中占有很大作用,这些后天因素包括个人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特殊感染等,而儿童肿瘤发病则与胚胎、母体等先天性因素有密切关系。儿童恶性肿瘤大多来源于胚胎中胚层,以肉瘤居多,成年人多为上皮来源,多为癌。除遗传因素外,环境污染、大剂量放射线、食品添加剂过多、农药污染、被动吸烟、药物损害及不健康食品等因素,也都可能是儿童肿瘤的诱发因素。

儿童肿瘤其实“有迹可循”

现实生活中,对小儿肿瘤的误解很多。很多人认为肿瘤是老年病,小儿不得恶性肿瘤。还有人认为肿瘤治愈不过再活三年五载,小儿治了也活不到成人等。据儿童肿瘤方面的专家介绍,小儿肿瘤的发生与成人不同点较多。儿童肿瘤进展极快,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3个月,最佳治疗“时间窗”一但错过,最终将导致无法救治。不过,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儿童肿瘤并非不治之症,甚至儿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成年人。遗憾的是,这一理念普及率并不高,对于这些只有儿童才会患的恶性肿瘤,人们从认知到治疗都没做好准备。其实,家长们也不用谈“瘤”色变,提高对儿童肿瘤的认知能更好地预防和诊治。

对此,卞修武也表示认同,“事实上小儿肿瘤相当一部分是良性的,恶性瘤治愈率也比成人患癌高得多。近年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明显,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多数的患儿在3岁以内发病,以后年龄发病率降低。青春前期则出现第二个高峰。儿童恶性肿瘤以肉瘤居多。肉瘤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但所幸的是它们对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比较敏感,治疗效果好于成年人。不过,儿童本身对自己的身体就没有过多的关注,因而难发现、易耽误是儿童肿瘤最可怕的地方。所以,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多数患儿都能治愈。以儿童急性白血病来说、医生要对每个患儿进行详细的检验分型,根据恶性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再加上儿童癌症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病情不太了解,没有思想压力,通常经过2年半到3年的规范治疗,5年不复发即为治愈,目前治愈的病例很多。”

留意这些儿童肿瘤前兆

不同于成人肿瘤,儿童肿瘤很难预防,所以想早发现就需要家长们密切留意早期肿瘤信号。专家们也表示,尽管肿瘤正成为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但发病前的征兆却是有迹可寻的,通常都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症状。对此,本刊特综合了专家意见,列出以下9种儿童肿瘤发病前兆。

1.不明原因的脸色苍白

如果幼儿饮食习惯良好,在没有偏食、营养不良或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却出现脸色苍白甚至贫血等症状,并且找不出任何原因来,那么最好尽快到医院小儿科或小儿肿瘤科做详细检查。

2.不明原因的出血

在没有任何外伤或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或者在皮肤上出现紫斑。

3.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

发热是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发热的病程为7~10天,如果幼儿发热超过两周,并且找不出任何具体原因的话,那就得引起注意了。

4.不明原因的疼痛

如果幼儿的饮食、排泄都很正常,却经常喊着腹痛、头疼或者是关节疼痛,或者是深夜睡眠中被痛醒,那都可能表示着宝宝的身体已经出现状况了。

5.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

所谓“神经症状”包含呕吐、头痛、颜面神经麻痹、走路不稳或抽搐等,如果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症状的话,请马上就医诊断。

6.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

如果幼儿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同时又在左、右肋骨下面摸到肿块,那就很可能是肝脾肿大。

7.不明原因的皮肤肿块

在没有外力撞击的情况下,如果幼儿皮肤出现肿块,那就很可能是身体内部发生病变所致,必须请医师做详细检查。

8.淋巴结肿大

在幼儿的发育过程中,可能因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而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淋巴肿大,但是经过治疗,肿大的淋巴就会缩小或消失。所以,如果出现无痛性淋巴持续肿大的情形,那就要加以高度重视了。

9.眼睛有反射光

如果幼儿的眼睛像夜里的猫眼一样,瞳孔出现白色的反射光,那就可能是眼球出现病变,应该立即找眼科医师和血液肿瘤科医师做详细检查。

常见儿童肿瘤的早期症状

上面介绍了儿童肿瘤发病前兆,建议家长们根据这些前兆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身体异常要及时检查。下面针对最常见的儿童肿瘤,具体介绍一下它们的早期症状。

1.白血病

发病早期有的孩子会出现变懒、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等现象,还可能出现与感冒发烧相似的症状;中期会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不规则发热、肌肉以及关节疼痛或胸骨压痛,齿龈肿胀糜烂久治不愈,皮肤出现紫癜、淤斑或鼻出血等。家长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个可疑症状,应马上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上症状中以苍白和发热最为常见。目前针对白血病的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有条件的话可进行骨髓移植,但这涉及到配型能否成功以及经济实力等。日常生活中预防白血病,最好规避放射线、有毒液体、气体等有害物质。

2.淋巴瘤

淋巴瘤的症状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时不痛亦不痒,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大约60%的淋巴瘤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只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发肿大。淋巴癌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腭、前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症状。由于其发病原因不明,很难从生活的角度加以预防。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骨髓移植、手术治疗等。

3.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均为良性肿瘤,治疗难度不大,预后效果好。血管瘤大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部分表现为表浅肿瘤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肿瘤皮色正常,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或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状,有搏动感与震颤感。由于一般都是良性肿瘤,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时切除即可。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4.神经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