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1

一、法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法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法治,法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法治管理更具强制性、权威性,更能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在高校开展普法教育,可以提高教育为主和客体法治的观念,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应学法、懂法、守法,坚持履行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例如,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依法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时,程序要正当,证据要充分,依据要明确,定性要准确,处分应恰当。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一方面做好广大师生依法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高校的教学秩序,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法治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法律意识有待提高。首先,有些高校的教育主体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深刻的认识依法治校的作用,仅仅依据校规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行政管理。其次,法治观念薄弱,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让学生有轻法的意识。有些教师过多的讲解刑罚和犯罪的相关规定,重刑事轻民事,导致学生有一种犯罪离自己很远的错误观念,出现抵触法制教育的情绪。最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民事权利义务观的正确引导以及民事法律教育,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1)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科学教育方式单调,过于强调教育主体单方面主导下的灌输方式,对学生主观性的发挥缺乏关注,对社团和网络媒介的正面功能未能很好的利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以老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很好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性。(2)教育管理内容针对性不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管理教育中,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方面内容。比如学习咨询、就业咨询、心理咨询等。目前,由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或多或少在学校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应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焦虑、烦恼、冲动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且在法治教育与理念教育结合下,理论和实际结合,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3)教育管理手段运用不当。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犯罪、自杀的案例时有出现。自杀跳楼事件、校内杀害寝室舍友事件等让人非常震惊。这些事件的发生,和教育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学校,教师教育手段运用不当,将不能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善交流的平台,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德与法未能很好的在教育管理上发挥作用,学生易出现叛逆心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是批评自己,约束自己的错误想法。

三、法治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教育管理者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是学校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者、推动者。必须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高校管理有关法律,在领导班子中设置一位法律顾问等等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法治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强有力的制度,同时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学法、懂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律观念。在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及处理大学生违纪情况时,坚持依规教人、依法办事,将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和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切实在不侵犯学生的权益下,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遵纪守法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大学生必须切实履行义务。首先,高校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纪律,并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存在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法纪律为耻的意识。其次,严格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用纪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律品格。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法律观意识。

(三)加强法治教育与德治相结合。大学维持安定秩序的前提是法治管理,但是只有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高校在进行学生违纪行为处理时,法治与德治要求先教育后惩罚,惩罚是手段,但最终还是为了教育,我们应该摈弃那些不经过教育就直接进行惩罚的行为。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88-0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就好像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促使教师们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和生源上尤其特别。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从在黑板上讲课变成了在社会上讲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个性,能胜任社会工作的学生,这是作为基层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目前中职学生的主要组成是中考落榜生、辍学生和部分社会闲散的青年组成。随着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中考落榜生的比例严重下滑。学生的现状就是不知道学习。另外,掌握专业知识,能学为所用,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主体的体现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如何的这个点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启发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当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延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启发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启发式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企业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给学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呢?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做了如下设想:

1.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典型案例都是教学的好帮手,如何使用这些案例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案例与实际任务结合,就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行过案例分析之后,再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要将学生可能的疑问清晰地表示出来,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3.设置合理的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练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补充设计的灵感。

4.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互相启发完成任务。启发不一定是教师提问实现的,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的集体,之间互相来启发完善各自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来设计一堂课应该会很成功吧!

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是起辅助作用的,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就需要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现状。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性格爱好是进行沟通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喜欢上课堂。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叛逆性格,这就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和他们做朋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选择和变化。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2.熟练掌握所讲科目的现状。根据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学生喜欢的是知识面广且平和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补充知识的过程,这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会很好地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教师对所讲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在学生中树立学识上的威信。这是至关重要的。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3

关于制定加强全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

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律教育专门课程。二是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三是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征订法制教育精品教材,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3、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育人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和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要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5、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要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职工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清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要建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要把协同开展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净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工作列为重要的监督检查内容,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039-01

一、统筹兼顾创建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合力互动型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统筹兼顾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但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可忽视。就个体而言,心理学认为,性格涵盖了个体对人际、劳动、物品和自身等方面的态度特征,而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个体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师对其思想观念影响作用十分巨大,而且远远超过了大学教师。调查结果也显示,有68.0%的大学生认为中学老师是主要影响自身思想观念的前五种对象(其中,认为中学老师是第一影响因素的大学生甚至达到12.3%)[1],而高校专职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远远落后,甚至没有显著性统计意义。可见,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然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对这一基础性前提有所考虑,要把中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高校教育工作统筹结合起来。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统筹兼顾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没有中小学阶段明显,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将要成型却未完全定型、人格基本独立经济却尚未自立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家庭氛围的熏陶、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儿时的经历仍然是影响其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既有的和现时的)对个体的影响根深蒂固,甚至贯穿其整个人生。虽然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但在关键事件的处理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如人际、就业、婚姻等)方面,家庭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认为影响自身思想观念的主要是父母,将父母作为第一影响因素的学生达到53.8%,而将父母作为前五位影响因素的学生总数达到83.5%。此外,在人生成长过程中,95.0%的大学生最为感激的是父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家庭教育既有的和现时的作用显然是失之偏颇、不够明智的[1]。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统筹兼顾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现实的重要影响因素。虽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中学、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自然延伸,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后接受社会再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外部世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为巨大。在时代深刻变革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激荡,大学生同社会的交流与联系日益深入和广泛,如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定格于高等学校,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阵地和机会。

二、不断结合现代科技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发展

当前,网络监督、管理与网络运用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高校对学生理性、规范运用网络的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信息时展新形势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发展契机。随着网络技术和高校内部网络的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将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效用。

关于建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整体构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我们总体上处于摸索之中。针对网络造成的大学生思想不稳定,对社会主义,对的信仰产生动摇的事实,要着重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在目前条件下,阵地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位准确、旗帜鲜明。网站的定位应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要突出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二是统一规划,加强互补。鉴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处于初创阶段,必须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统一长远的规划和部署,要坚持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减少重复、互联互通、形成合力。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熟练掌握网络的政工人员,鼓励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以个人名义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让红色网站遍地开花;另一方面社会宣传部门需要增加必要的投入,加强对有重大影响力、强大宣传力网站的资助,打造一批网站精品;三是强化监督,加强网络信息三关管理:政治关,网上禁止出现违反,违的方针政策的观点;法律关,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保密关,不能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配合的控制机制,强化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管理。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59-02

高职女教师是指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学工作的女性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女性科技工作者(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部分在行政岗位上的兼职女性教师。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女教师的队伍规模也随之扩大,女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知识技能及专业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哪些因素将影响高职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将从个人、家庭、组织环境三个层面分析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环境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一切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组织环境在管理心理学理论中被分为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的环境主要是指宏观的社会环境层面,包括当前的制度结构、科学技术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组织内部的环境主要是指组织的目标、结构、权力系统、企业的正式组织系统、人员的素质、科学技术水平和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根据这一划分依据,我们同样可以把影响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为后续讨论提供理论层面的分析框架。就高职女教师而言,可能会对其专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高职院校组织环境因素如表1所示,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当前教师发展的法律政策、社会经济对高职院校的影响、行业竞争和行业资源对高职院校的影响、科技更新对高职院校的影响、社会文化中对高职院校的看法等,内部因素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整的发展意愿和氛围、学校的教师教育培训制度和教师待遇的公平程度等。下面从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女教师的组织环境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前因后果的联系。

针对影响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笔者对学院女性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在组织环境方面,高职女教师认为不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中,比例最高的是“缺少到一线企业和行业实践的机会,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淘汰”,为48.19%,表明很多女教师都意识到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继续发展的愿望,特别希望去一线企业和行业实践,可见在当供足够前的组织环境中,没有提多的一线实践机会,或者说提供的实践机会未能满足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其次是“当前的教师政策无法调动积极性”,比例是40.96%,可见很多女教师认为当前的教师政策难以调动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还有教师指出,进入行业实践机会不够,收入与投入不成正比,经济压力也是影响自己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培训研修机会、教师待遇偏低以及教学任务较重,因此无论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还是在学校制度的规划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组织环境对教师的优势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并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氛围,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排名第三,比例是27.71%,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与协助,可见营造相互交流学习的氛围,多给予女教师教研进修的机会,也是当前女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需要的组织支持;而“领导不重视”比例最低,是12.05%,说明领导对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比较重视和鼓励的。

二、家庭因素

毫无疑问,家庭因素对女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工作家庭冲突是指个体在面临来自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时,由于无法协调角色间交互关系而产生的冲突,这一方面包括家庭领域对工作领域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包括了工作领域对家庭领域的影响。高职女教师工作和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在众多的职业群体中都是比较典型的,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的熏陶下,女教师通常既要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贤妻良母”的母性角色,担负养育子女和照顾家庭的主要责任,又要承担在高职院校工作岗位中“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女教师很难获得这两种角色的平衡,往往会使得他们的角色矛盾和心理压力加重。已有研究表明,目前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较为严重,已婚有子女的女教师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工作家庭冲突,并且由于受到家庭对工作的干扰,很容易导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情绪衰竭。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女性通常都会经历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家庭责任是指满足其他正式或非正式家庭成员需要的责任,这些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兄弟姐妹的孩子。虽然女教师走出家庭进入工作场所,但家庭责任并没有因此减少,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仍是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接送小孩、辅导小孩完成功课、照顾年老的父母、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都要求女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义务可能使高职女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业务知识,或者在工作时不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影响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个人因素

高职女教师作为社会中独特的个体,她们的专业发展既受到组织环境、家庭因素等外界原因的制约,也受到了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女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已有研究对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进行讨论,提出职业道德、认知能力、发展动机和自我评价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有研究指出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专业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低,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和教师自身专业基础薄弱都是影响教师专业长久发展的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多种多样,但无外乎在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发展动机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通过访谈问卷发现,高职女教师对于所任教学科的前沿性知识技术相对缺乏,更新速度缓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迎合时代的需求,但目前高职女教师专业素质中最薄弱的和最需要提高的部分,恰恰就是本专业最新的前沿知识,专业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方面,女教师不如男教师,因此拓展高职女教师任教学科有关的前沿性知识和技能成为了当务之急。此外,个人期望和价值也会影响女教师个体对不同角色的目标和追求,从而塑造她们的发展方向。以家庭型作为角色价值观的女性教师,她们以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部分女性教师更多的关注家庭,安于当前工作的现状,她们专业发展的动机不足,不太可能成为专业发展的佼佼者。更多的高职女教师是以家庭、事业两全型作为个人价值观,表现出对家庭角色和事业角色的双向认同,她们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承担起教师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并将事业成功+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理想人生境界和女性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这部分女性教师一般会成为学校的骨干型教师,但要继续发展为专业带头人或学术专家,尚需要个人努力及家庭的支持。

四、促进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首先从组织环境方面,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女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上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鼓励高职女教师走进企业,体验任教专业对应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女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培训,了解行业标准和规范,学习所教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主动改进课堂教学,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次,在教学科研方面,注重女教师团队的建设,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来加强校内女教师科研、教研活动,加强骨干女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女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术交流,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任兼职专家教授,扩大对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学术气氛,也可以通过提供外出进修、校际交流、交流访学等方式,为女教师们营造一个专业发展平台,扩大女教师学习的机会资源,提升女教师的专业视野,让女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高职女教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对自己专业发展目标有明确定位,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确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提高参与感,大胆在自己任教的学科领域开拓创新,主动实现自我价值。其次,结合自己和环境的特点,确立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为自己设计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再者,高职女教师应该培养坚强的毅力,在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女教师想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就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定自己的意志,主宰自己的行动,学会自我控制,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参考文献:

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范文6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实效性 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 思维障碍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而高中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胡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学生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即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 教育 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都不相同,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环节的设置。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不高,还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要掌握教学的轻重缓急。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分难易点,可能就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简单的问题,从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难的知识点没有时间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

(三)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的运作过程。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几乎不运转,仅仅是接受教师的讲解,对教师讲解的题目也不会产生疑问。新课改以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渗透到了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摆脱不了旧的教学观念,在让学生提高能力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就不会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把握现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发展。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时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管教师创设如何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学生都对此没有兴趣,不会去主动关注。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问题,通过小组中的成员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考。通过结合组员对问题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观点,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对解决问题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把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感受和积极思考转变成自己的储存,是一种把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把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会让他们在课堂探究中更积极、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