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1

文/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服西药的时候,为了省事常把药片放进嘴里干吞下去,或是喝一点儿的水。他们以为只要把药吃下就可以了,不必再喝很多的水。事实上,干吞药片不仅不是方便的服药方法,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一般来讲,干吞药片或吃药的时候摄入的水量不足,药物就可能不是直接进入胃里,而是粘附于食管壁,或是长时间地停留在食管中,而食管黏膜受到药物的刺激后,就会发生炎症,致使病人痛苦增加。但是,用水送服药片,既可以使药物有效溶解和稀释,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发挥作用,而且还可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例如,服用阿托品、磺胺类的药物后,人体可能产生口干欲饮的现象,而吃药时摄入一定量的水,正好补充了人体的需要。再者,有些药物在人体的泌尿道容易形成结石,而饮水能够促进多余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有效防止结石形成。另外,有的药服用以后,会导致大量出汗,如果服药时喝水,就可以很好地补充人体对水的需求,进而防止体内的水、盐代谢紊乱。

专家建议:服西药的时候,最好用水送服,但绝对不能用茶水、牛奶、酒等代替白开水送服药片或药水。虽然这些液体能使药片顺利进入胃里,但是,其本身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同时也可能与药物作用而增加毒性,产生副作用。

日常保健中的误区(之五)

文/顾勇

戒烟期少吸危害减少 对烟鬼说,即使在下了戒烟的决心后,有时也往往忍不住还是想抽几支,认为少抽点没事。实际上,这对减轻危害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当吸烟者在控制吸烟量的同时,他的机体内部也在相应地改变着吸收烟碱的方式,心、脑、肺、肝等脏器以及血液能够很快调节到和从前大致一样的吸收毒物的数量。所以,吸烟者只有果断彻底戒烟,才对健康有益。

饭前饭后饮水有助消化 饭前饭后不要大量饮水。饭前适量饮些酸梅汤、西红柿汤或橘叶、橙叶等含酸汤水,既有利于保证消化系统分泌足够的消化液,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又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如果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饭后,食物占据了胃的大部分空间,如果还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使人体杀菌能力大大降低,还会因为饮水过多而增加胃、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因此,可以先喝水再吃饭,而且一次最多喝300毫升,至少间歇30分钟再喝。

用药物牙膏一定好 认为药物牙膏必定比普通牙膏好的观念是错误的。药物牙膏虽对一些口腔疾病有效,某些深部和内部的牙病也难以单用药物牙膏治愈。无牙病的人应使用普通牙膏,其含有冰片、丁香油、薄荷脑等化学物质,也具有防治口腔疾病的作用,而药物牙膏的刺激性比普通牙膏强,对口腔黏膜有害。由于儿童的口腔黏膜特别娇嫩,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成人药物牙膏,会损伤儿童的口腔,更不宜使用。

长期使用药物牙膏 如果长期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牙膏,会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将口腔中的正常细菌也杀灭了,还会损害口腔黏膜,使口腔、牙龈、舌头、口唇、咽喉等处发炎,有些带有苦辣味的药物牙膏长期使用会使人胃肠不适,使牙齿失去光泽。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既是新课程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现行教学中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缺乏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自然也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障碍和短板。

理论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人本身就是生物,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多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而且高中生已具备了很多与生物相关的直观生活经验。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过的“腿抽筋”即生物教学中的“抽搐”,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和补血用品中都富含铁等现象,这些知识都可以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作用”时加入教学;同样人夏天为什么要出汗?出汗后又为什么口渴等加入稳态教学;将对“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理解加入到免疫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部分问题,从而知道学习生物的现实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生物教学联系日常生活,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现实有效性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将日常生活知识贯穿于生物知识教学中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释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对生物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水”时,可结合鲜草与干草,新鲜粮食与干了的粮食的重量变化来说明;在讲“水的分类与作用”时,可结合“种子晒干后仍能发芽,而高温炒干则不能”来说明自由水在温和条件下会失去大部分,而结合水不能失去的问题;用老年人皱纹多,消化能力弱,而婴幼儿皮肤水灵,消化能力强来说明“同种生物中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腌制的鱼肉不易腐败来讲解“微生物在高浓度的盐溶液环境中无法吸水生存,甚至失水死亡”。由此可见,将生物知识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直面感受生物教学中的现象,从而将生物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就能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生物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矿物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来教会学生在农业生产中,在没下雨时施肥,要将肥料配成溶液,将矿物质元素变成以离子形式、主动运输的方式更容易被吸收;施肥前松土,能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供能,促进根的生长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合理密植”、“轮作间作”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简简单单的一个生物知识点,就能让学生掌握到农业生产中大量而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看来,生物知识不是单一的让学生解决学习成绩问题,更能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或许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还要让学生主动地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其一,在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后,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真实的了解“生物知识是有现实有效性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时,可以让学生找来豆种在无光和有光条件下分别培植,几天后再来观察两者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何市场上卖的豆芽大多是白色的,叶绿素的合成必需光的道理。在整个动手中,不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知识原理,更能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或课余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生活常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拿出来,用生物知识对其解释,让学生养成“将生物学习常态化”的习惯。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垂涎三尺”等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的常识或谚语,当教师教会学生用生物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后,这些常识或谚语,就能变成生物学科中的遗传和变异、条件反射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如果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仅能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3

关键词:建模观念;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应用探究

前言。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模观念逐渐成为新型的教学观念,由此产生的生物建模成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生物建模的应用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学习和理解生活中的生物,意识到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价值。生物建模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水平,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建模观念和生物建模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模观念的应用现状

2.1生物建模问题的确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建模观念逐渐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建模观念的应用要求确定生物建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随便确定,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经思维转换后能够成为学生自己解决的生物问题,必要时还需要对高中生物建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教师在确定高中生物建模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将生物建模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生物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学生本身出发确定建模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熟悉的解决问题环境,处理生物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轻松地学习生物知识。二是在确定建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出生物建模的特点,使得学生在解决建模问题时能够充分理解问题。三是将建模问题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2.2生物建模思想的贯彻。生物建模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增强教材的应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会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高中生物教学需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情况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同时,培养生物创新思维,贯彻生物建模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充分结合建模问题的背景,不仅提高学生转化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建模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1基础教学与建模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认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生物建模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由实际教学证明,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与生物建模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生物基础知识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生物建模的作用。运用图像或图表来描述对象,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原核真核细胞结构模型等的绘制;或者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如描述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三碳植物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碳的变化等。生物建模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抽象的生物问题,该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转化能力进行刻意的训练,提升学生建模能力。生物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然后有目的地、有计划的进行生物建模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建模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3.2生物建模注意事项

(1)把握建模数量。高中生物建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科学的把握生物建模的数量,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通过控制生物建模的数量来使知识的难度系数降低,为学生提供轻松简单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生物教师将自己建立的生物模型采用灌输的形式,让学生对生物建模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建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己建立生物模型,教师可以作出指导。例如细菌培养中对生长周期的模型建立,种群的增长曲线的模型建立,神经反馈调节机制等,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图像模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应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3)加强对生物建模的思考。当前,许多生物模型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生物知识和教学经验所建立的,生物建模时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思考。这样建立的生物模型往往只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而对于大部分接受能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生物建模的教学方法则没有教学效果。因此,在确定生物模型时,加强对生物模型的充分思考,如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和细胞变化的模型,构建细胞中物质运输过程的模型,思考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生物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建模思维。

4.总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模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生物建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的、严谨的确定生物建模问题,加强生物建模的应用性。在建模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4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5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6-02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向发现式转变,就是要像科学研究者一样产生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习欲望、求知欲望;体会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分析、深入思考,进而去解决问题。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纽带。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意识,才说明他们愿意思考,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愿意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生物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热点。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能训练或习题,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从而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对新的问题的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生物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动手操作

学生只有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才有可能会产生问题意识。这里说的知识不光是书本上的,还包括课外常识。每节课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充分利用网络,扩大知识面。课后,可以结合理论结合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实验的操作,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学生只有在自己认真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

二、充分引导学生,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1.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导师、朋友、助手、模范,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信任每一个学生,营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情感。学生只有信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敢说,才想说,思维才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愉悦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激发,思维才有可能超常发挥,才会有问题意识。试想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学习肯定很被动,很容易有心理障碍,也就很难产生问题意识。

2.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课堂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问题化,精心呈现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呈现问题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实验等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谚语、民间风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比较,形成问题情境;还可以让学生走出书本,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步入大自然,认真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

3.利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会问。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生物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都十分广泛。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污染、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观察了解许多他们不知道不理解的现象,带着问题重新走入课堂,自主学习新知。例如去观察学校附近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情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造成污染,环境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坏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减小污染?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保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从小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和生物学上的概念不尽相同,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就是要在实现知识点到知识点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4.建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提问的学生说明他们正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再创造。鼓励学生提问是正确的,但学生的不善于提问却是客观存在的,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提问不知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二、不知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有个别同学完全是为了凑热闹。因此教师要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学生在提问题时,有时可能不太深刻,有时可能很片面,有时提问的问题意义可能不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提问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使他们头脑中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有条理。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贯穿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中,只有对问题的不断生成与解决,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探究未知。同时,学生问题的形成,也促进了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依照传统方式来教学,那么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不深入,学习兴趣也出现下滑。通过生活化策略展开初中生物教学,有利于生物教学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有效参与进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讲,生活化教学具有的价值非常显著,是推动初中教学活动发展的关键途径。具体来讲,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讲,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生个体兴趣也产生了多样化发展,不同学生的兴趣更加多样化。通过生活化教学,基于一些生活化的手段与方法,对初中生展开生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其次,可以实现生物知识的多角度展现,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初中生物来讲,不少知识的理论性都比较强,同时抽象性也很高。初中学生是初步接触生物知识,没有建立起生物学科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在学习中就容易遭遇困难。基于生活化模式来教学,可以从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方面来阐述生物知识,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最后,实现生物教学拓展,增进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资源素材中教学生物知识,可以通过生活案例来拓展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初中生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原则

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物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第一,要遵循趣味化原则。生活化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实现趣味化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便需要遵循趣味化的基本原则,将生活化教学手段与初中生物课程实现趣味化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多样化的原则。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生活中的案例素材、生活化的生物情境、生活中的思想理念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物质,都可以成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来讲,就需要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多样化的应用,构建起多样化的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第三,学生主体原则。在当前教育新时期,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也就是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将自身的学习动能发挥出来。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此加强关注,通过合理的手段,实施生活化教学。

三、初中生物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与生物知识具有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中的一些知识,在很多日常生活现象中都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对这些生活现象做好搜集,将对应的素材整理起来。然后,到了生物课堂上,便可以将这些素材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相关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生物原理,通过自身的生物知识积累尝试解决其中的问题。之后,教师便可以由此切入生物课程新知识的讲解,通过生活现象切入生物知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进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狗在主人的指挥下,可以做出一些固定的动作,比如站立、蹲下、躺下、举起前爪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教师就可以将这个生活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思考分析,小狗做出的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生物原理?根据分析以及教学主题,学生便可以想到是动物的学习行为。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动物是如何学习的?在讨论分析之后,切入到课本上正式知识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有效的了解掌握。

(二)借助生活情境辅助初中生物教学除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案例来进行生物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来辅助生物教学。具体而言,生活情境,就是以实际生活案例作为基础,将对应的生物知识融入进来,所构建的虚拟化情境。在课堂上,构建合理的生活情境,融入生物知识,让学生沉浸到生物情境中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生物知识的关键点所在。然后从生活中选择与之对应的案例素材,将案例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创建教学情境。最后,将教学情境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代入情境进行思考。比如,在初中生物中涉及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其中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现状以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具体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关于保护生物的场景,让学生代入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角色,思考要如何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在其他生物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构建生活情境,来辅助生物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认识。

(三)融入生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一种“轻生活”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强调了生活需要放下不必要的负担,简化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轻生活”的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基于“轻生活”的理念,构建初中生物“轻课堂”,将课堂中原本一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剔除,让课堂教学更加简单直观,让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实现直接的认识。首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从课本教材的知识排布来看,有些知识点存在重复表述,有些知识点在教学中仅是一笔带过。对于这些方面,就需要进行精简,剔除不必要的环节,让课堂内容更加简约。其次,对教学流程进行简化。教学流程是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一些新技术、新思想的出现,导致生物教学流程更加复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累。因此,就需要对生物教学流程予以简化,坚持教学导入、新课讲解、拓展发散与实践练习四个核心环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