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拒绝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拒绝行NIPPV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针对原因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拒绝;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6-01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是临床常用的辅助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手段,但因受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的影响,部分患者拒绝采用NIPPV治疗,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针对拒绝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拒绝行NIPPV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针对原因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6±10.5)岁。排除呼吸衰竭采用NIPPV治疗绝对禁忌症者。基础疾病为COPD29例,心衰6例,肺炎4例,肺癌1例。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治指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20例行科室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分析拒绝NIPPV治疗的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拒绝因素分析:①缺乏NIPPV知识:因多为老年患者,认知能力缺乏,文化程度较低,对治疗有一定恐惧感,接受困难。②家庭及社会因素:患者反复住院,医疗费用较高,家属积极配合度不高,患者易产生自责心理,缺失信心和勇气。③心理问题:因疾病长期迁延,身心均较痛苦,过分的烦躁和焦虑易引起人机不协调,拒绝治疗。④NIPPV不舒适感:因高速气流的冲击或鼻、面罩对面部的压迫所造成的不适感易产生拒绝心理。同时胃肠因NIPPV操作易出现胀气,而拒绝治疗。⑤活动受限:患者治疗过程中,自由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与人沟通困难,易拒绝NIPPV操作。
1.2.2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讲解NIPPV使用的必要性,介绍同类型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就呼吸机面罩取戴的方法进行指导,告知在有进食、咳痰、说话需要时可将面罩取下,及时反应不适感,以便及时处理。③面罩舒适度的选择: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面罩,对固定带松紧度进行检查,以免造成压迫。④通气量保持:加强床旁观察,尽量鼓励患者经鼻腔吸气,口腔呼气,避免张口呼吸。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定时叩背翻身,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告知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协助患者将痰液排除,需要时行人工吸痰操作。⑥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⑦语言障碍护理:可采用口型判别、图片示意、书写反馈、动作模仿等多种形式和患者行沟通交流,以增加护患关系和谐程度。⑧并发症预防:对局部压伤、胃肠胀气等情况加强防治,避免压疮形成。同时指导患者行床上锻炼,以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接受NIPPV治疗的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接受治疗放弃治疗死亡观察组2019(95)*1(5)*0(0.0)*对照组2016(80)2(10)2(10)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近年来,NIPPV呼吸机面罩材料更趋人性化,临床效果满意。但患者不敢面对病情,易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存在拒绝心理,在较大程度制约了NIPPV的应用[2]。观察组针对拒绝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面罩舒适度选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极大的提高以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2
[关键词] 鸡呼吸系统综合症 病因 防治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舒永方,曹步玲. 鸡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1(02) .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3
关键词:黄南州;民族;死因构成
死因分析是为了确定居民死亡模式, 分析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动趋势, 从而找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为了解黄南州居民的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死因构成差异,为相关部门制订针对性卫生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黄南州2010年死因构成及顺位与民族、地域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黄南州卫生局死亡网络直报卡。
1. 2 疾病分类 疾病分类按国际标准ICD-9 编码处理。
1. 3 统计指标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居民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粗死亡率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黄南州人口数25.67万人,2010年黄南地区粗死亡率238.80/10 万。
2. 2 主要死因顺位
前5 位死因主要包括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
2. 3主要死因顺位性别、民族差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州男性人口为130194人,女性人口为126522人,总人口性别比102.9:100。男性死亡率为147.24/10 万,占同性别290.76/10 万,女性性死亡率为91.79/10 万,占同性别185.77/10 万。
2. 4 主要死因顺位城乡、民族差异
2. 5主要死因疾病构成
恶性肿瘤中胃恶性肿瘤65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48.14%,男46例,女 19 例;50岁以上男40例,女18例,50岁以下男6例,女1例;食道恶性肿瘤 5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 ,男3 例,女2 例,50岁以上男2例,女2例,50岁以下男1例,女0例;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28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0.74%,男 19例,女 9 例,50岁以上男15例,女8例,50岁以下男4例,女1例;肺恶性肿瘤18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3.33% ,男13 例,女5 例;均为50岁以上。血液系统肿瘤 3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2%,男2例,女1 例;50岁以上男2例,女0例,50岁以下男0例,女1例。脑血管病中主要是脑出血86例,其死亡率占脑血管死亡人数的96.6%;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支8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9.6%,男3例,女5 例;肺气肿53 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62.85%,男 28例,女 25 例;加入肺心病16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16.16%,男41例,女36例;高血压27例,心肌梗死 48例,占循环系统死亡的53.93%,肺心病16 例 ;损伤中主要是 车祸、溺水、意外伤害。共63例。
3、讨论
从以上分析来看,黄南州死亡率与全国情况相同,首位已肿瘤为著,且已人群居住区为主,但呼吸系统死亡率位次低于全国水平,可能与此环境污染较少有关[ 2];脑血管疾病中主要还是以脑出血为著,从此来看高血压防护还任务艰巨, 黄南州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藏族人口较多,从民族分析来看藏族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回族死亡率最低,可能与其饮食习惯有关,卫生责任单位应该加强相关问题的调查。从主要死因疾病构成来看,恶性肿瘤以50岁以上多发,胃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最多见,应该加强此类疾病的筛查和体检,在循环系统疾病要注意冠心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树勤. 卫生统计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56.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流行病学
急诊内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门急诊内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病情评估、分流、留观诊治、收住院等工作。其中,留观患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且很大一部分留观患者诊治工作难度较大,这部分患者主要包括疾病诊断不明的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无法收入专科的患者,或病重需住院但住院部暂无空床位的患者。这就要求内科急诊医师在掌握内科急救技术的同时,也要掌握内科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知识,提升有等同于专科的持续诊疗能力。但在信息快速更新和医学专科细分化的时代,内科某一专科的疾病诊疗知识就已经需要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何况是整个内科各个系统疾病医学知识。而且,我院急诊内科尚未分科,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我科急诊内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为来我院就诊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对本院过去接诊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各个系统疾病发病率、易发病季节、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学习和培训。现对我科近一年来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的资料,以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就诊并具有完整病历记载的1178例急诊内科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本上的疾病按系统分为9大类,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留观时间等资料,全部数据利用Excel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 急诊内科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泌尿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其他>造血系统及风湿疾病。结果见表1。
2.2 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四季分布情况及数量比较,消化系统疾病共43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循环系统疾病共240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呼吸系统疾病共199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神经系统疾病共122例,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泌尿系统疾病共6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急性中毒共69例,冬季>夏、秋季>春季;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共26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其他疾病共20例,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就诊时期呈季节性变化,其余系统变化不明显。结果见表2。
2.3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青(少)年患者(
2.4 统计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并按照患者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呼吸系统(1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3例,肺部感染37例,支气管哮喘19例,发热原因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循环系统(240例):冠心病106例,高血压73例,心律失常33例。消化系统(436例):胃肠炎178例,胆囊炎73例,腹痛原因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5例。泌尿系统(66例):泌尿系结石45例,泌尿系感染14例。内分泌和代谢系统(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低血糖症5例。神经系统(122例):头晕原因57例,脑血管意外36例。急性中毒(69例):酒精中毒39例,神经催眠药5例,毒蕈中毒5例。其他(20例):血钾异常7例。
3、 讨论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地区差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的不同,各家医院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而且急诊科疾病谱也与医院等级、诊疗水平和特色专科等有关[1]。且急诊留观患者每年呈升高趋势[2]。因此,有必要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急诊科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的研究。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可见,患者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中毒,它们所包含的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为1066例,占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总数的90.49%。由此可见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在广泛学习内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这五个系统疾病的诊治。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中还可见,在留观患者总数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某些系统的疾病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的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的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者可能与男性吸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有关。造血系统和风湿免疫系统未见留观患者,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发病率低,患者数量少,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白天已在专科门诊就诊,再则血液科疾病诊治专科性强,病房床位较充裕,患者可直接收入病房住院。
各系统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也呈一定的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较多(44.22%),循环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0%),消化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64.45%),泌尿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77.27%),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4.62%),神经系统疾病在春秋较多(58.84%)。其余系统患者数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急诊内科留观患者总量上春、冬两季较多,分别占到总量的31.15%、26.57%。由此建议本院急诊内科可根据各系统疾病患病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特点,强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合理制定各季节疾病的治疗方案措施,完善治疗工作机制,防范重点。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老年患者(≥60岁)数量最多(52.88%),其次是中年患者(45-59岁)(20.22%),数量最少的是44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26.9%)。原因可能与我院属于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认同中医药对老年病、慢性病有较好疗效有关。结合我院所在贵阳市2012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本市65岁以上的人口为38.70万人,占常住人口8.69%。提示我市老年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对老年病的诊治进行重点研究,并应特别注意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方面的研究。另外,有些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由于依从性差,出院后不能规范治疗而致反复急诊留观的老年患者,应与急诊科护士、内科专科病房联合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宣教,增强老年病人的有关健康知识,提升老年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从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可见各个系统疾病应该重点研究和诊治的病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循环系统疾病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的胃肠炎,胆囊炎,腹痛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神经系统疾病的头晕原因,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疾病的酒精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毒蕈中毒;另外应注意电解质异常里面的血钾异常。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发病率于季节、年龄、性别差异都有关联,必须分析其特点规律。应根据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医务人员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合理安排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和应急能力,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5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4.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73-01
新生儿呼吸道疾病通常症状较重,不及时治疗容易危及患儿生命,而通气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首选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正压通气方法是一种受到广泛好评的治疗方法[1]。本文观察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6日-2013年8月9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患儿234例,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分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吸入性肺炎组、感染性肺炎组和早产儿呼吸暂停组,NRDS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8)天;其中足月儿11例,早产儿41例;吸入性肺炎组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77例;感染性肺炎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9)天;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31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组患儿均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由美国泰科提供,在患儿夜间睡前,将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后,在患儿鼻处罩好,调节呼吸机压力,通畅开始选择低压,逐渐升高,让患儿可以更好的适应呼吸机,通过患儿自身情况,调节最适合患儿的压力指数。
1.3应用效果评定标准[2]
应用效果评定标准可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3种,痊愈:呼吸困难基本改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不需机械通气,原发病完全治愈或有明显好转;好转: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呼吸暂停消失,不需机械通气;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仍需机械通气,其中也包括放弃治疗及死亡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 ±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 4组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
NRDS组总有效率100.00%,吸入性肺炎组总有效率96.91%,感染性肺炎组总有效率100.00%,早产儿呼吸暂停组总有效率100.00%,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患儿病程与痊愈率的相关性
病程1-3天的患儿111例,其中治愈105例,治愈率为94.59%;病程3-7天的患儿70例,其中治愈55例,治愈率为78.57%;病程7-28天的患儿53例,其中治愈40例,治愈率为75.47%;病程1-3天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病程>3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容易因为肺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肺容量,功能残气量较小引发呼气末肺泡萎陷,表现为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等,而早产儿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症[3]。同时新生儿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对抗病原菌入侵能力较差,因此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也成为了新生儿常见疾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以通气为主,机械通气法治疗此类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机械通气较大的副作用,较昂贵的价格,难以被患儿家属接受,不宜首选,而持续正压通气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好评。
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原则还是以扩张萎缩的肺泡为主,并且其特性保持了患儿吸气呼气均是正压状态,可使更多肺泡投入使用,提高了氧在肺泡中的弥散体积侧面提升了氧气利用率,氧合能力以及血流比值均可得到提升,较之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机械通气率,从而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一定的改善[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4类呼吸系统疾病,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均相当显著,但正压通气治疗越早使用,疗效越好,其原因可能由于病程较短的患儿呼吸系统损害程度较轻,特别是1-3天病程的患儿,治愈率高达94.59%,治愈率随着病程变长而递减。因此,根据本研究观察,正压通气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患儿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美艳.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9-160.
[2] 祝华平,夏世文,胡永群,等. 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改良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78-1080.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匹多莫德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047-03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因复杂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发热以及咳嗽等,病情严重将会出现严重的缺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发生概率呈现每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较多,匹多莫德作为临床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的临床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4]。本研究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行匹多莫德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实验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5.5个月~6.5岁,平均年龄(3.28±1.24)岁;病程8.5个月~16.5个月,平均病程(13.46±1.02)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4次~11次,平均(7.02±1.24)次。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5个月~7.5岁,平均年龄(3.75±1.48)岁;病程9.5个月~17.5个月,平均病程(13.77±1.45)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5次~12次,平均(7.14±1.35)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仅为一次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②存在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联合吸氧雾化治疗,常规治疗为镇静、吸氧以及化痰等。将0.5 mg布地纳德(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95)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行雾化吸入。2个月为1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24)治疗,初始剂量:每天2次,每次400 mg,服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剂量不变。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评定标准[6]: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各项体征全部恢复正常,并且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未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②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发生感染次数≤3次;③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和控制,并且在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再次发生感染次数≤6次;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身体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散热时间、再次发生感染次数、再次感染病程以及控制感染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以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发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生机制与患儿的免疫功能较为薄弱存在密切关联。由于患儿体制差、抵抗力低下、缺乏维生素以及易感染病菌等均是造成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6]。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具有感染率高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7]。常规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供氧、抗生素以及吸痰等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若长期服用,将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哮喘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感染的根本病原,在患儿感染期间需要时刻监测患儿各项身体体征和临床症状,避免再次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外因存在多元化因素,患涸诨疾∑诩洌避免为了立刻为患儿散热以及缓解症状而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系统抑制药物等,应该通过调节患儿身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进而更好地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9]。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通常采取调节患儿免疫力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10]。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研究的不断加深,匹多莫德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剂,其治疗有效率已经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11]。患儿在服用匹多莫德药剂后,能够进一步明确药物的生物有效度,提高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病灶的趋化性,进而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预防病菌的侵入和滋生[12]。同时,还能够调节T细胞群的平衡,进一步激活患儿体内NK细胞,强化患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13]。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所致,本研究通过在雾化吸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治疗,能够达到抗细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使用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通过行匹多莫德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患儿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次数以及感染控制时间,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伟玲.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治疗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5):90-91.
[2] ⒈潭穑刘瑞莲.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4(17):3358-3359.
[3] Xiong YF. Application of pidotimo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icacy[J].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the second half),2013,11(6):289-290.
[4] 毛筱俊,吴红卫,李红妩,等.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34):85-88,91.
[5] Kang P.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6,11(4):172-173.
[6] 胡师东,吴海珍,麻丽丽,等. 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8-11.
[7] 冯丽春.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71-72.
[8] Nahema Huanafiya.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 effect[J]. World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Digest,2016,16(39):53-56.
[9] 杨傣红.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80-81.
[10] 丁春杰,曹d.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59-160.
[11] 曾星. 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56.
[12] Wang Yanxia. Analysi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system of repeate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nd treatment[J].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2014,9(18):67-68.
[13] 姜淑艳.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158-159.
[14] 姜淑艳.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