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1

体系管理部门与能源管理部门相融合,使现有节能管理网络和体系管理网络从组织机构上统一。公司在运行部设置节能技术监督岗位,能源管理体系也由运行部牵头归口管理。DL/T1052-2007《节能技术监督导则》规定,节能技术监督应全面覆盖火电企业的规划设计与基建、生产运行、能源计量多方面。能源管理体系是将监督覆盖的各方面分解到能源消耗的各个环节,体系要求影响能源效率的能耗环节和管理体系结合,使现有节能技术监督工作融入体系管理并得到延伸。

2火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

2.1能源评审能源评审是指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和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能源评审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3点。(1)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测量数据分析,包括:生产指标统计结果、主要耗能设备及系统的能源消耗、运行及试验参数监控结果等。(2)基于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情况,以及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评估未来能源使用和消耗以及需求变化。(3)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推广行业最佳节能实践经验;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高发供电设备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与本企业能源流有关的部门协调、配合,提高能源绩效水平。通过能源评审确定优先控制能源因素时,考虑消耗能源最多的因素、决定能源使用或要求的因素、最具节能潜力的能源因素[1]。公司通过2013年度能源评审,明确优先控制能源因素,进而明确能源管理的重点部门(见表1)。表中补充控制措施可以是以下一项或几项组合:a.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b.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c.制定岗位责任、人员能力要求、培训要求及能力评价准则;d.制定应急预案;e.制定现场监督检查制度;f.技术改造(技术方案)。在识别后重点结合能源因素控制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案,形成年度节能计划,实现能源因素的闭环控制。电力企业能源消耗主要种类:煤炭、电力、淡水。按能源消耗种类分析电力生产过程中影响能耗的因素。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能源控制(运行过程控制),而前提是能源评审。在进行能源评审过程中,各部门均参与了本部门的能源评审,这项工作在各部门的开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部门员工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方法,识别出本部门的能源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为可控能源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出能源因素控制的优先级别。生产中严格按照对应级别进行控制,并将可行的控制方法纳入到操作规程中实现标准化,真正使节能工作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将节约能源变为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

2.2法律法规收集和评价公司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方面收集能源管理和节能管理相关的国家、地方节能法律法规、政府文件、行业标准、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等。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节能管理和能源管理方式。优化生产工艺、挖掘生产过程中节能潜力的同时,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淘汰落后工艺、采用循环利用等措施,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做到清洁发展、循环发展,谋求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对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提供指导,以促进火电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体系要求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评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公司规定每年进行法律法规收集和评审,收集和重新整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广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并切实执行。

2.3基准标杆和能源绩效参数管理对能源实施体系化管理,先要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先进的耗能标准,应考虑以下3点:(1)符合国家对能源管理的要求;(2)达到或超越本企业的历史最佳水平;(3)以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目标。这个标准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性:(1)标准的可持续改进性,即标准要随着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高;(2)标准的动态适应性,即标准既要符合企业正常运营状态下的要求,又要在企业产能发生波动,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等非正常状态下,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并继续保持标准的动态先进性[2]。火电企业节能管理的初衷是在保证外部需求的前提下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在实际评价能源消耗水平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参照值,即基准和标杆。中电联每年收集国内部分火电机组能耗指标情况并进行比对。企业通过将自身能耗情况与其他发电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公司能耗基准和标杆,见表2、表3,明确公司努力的方向。公司采用上年度能耗水平作为基准,选取中电联年度能效对标结果中公司同类型机组前20%能耗水平作为标杆值。在确定基准和标杆后,分解到部门有对应的能源绩效参数,比如运行部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操作部门,确定其能源绩效考核项目,见表4。

2.4制定全面综合的节能管理方案通过用能结构分析、用能系统各环节分析梳理节能措施,有效识别和评价出适合公司的各项节能技术和方法,形成年度节能计划作为管理方案。梳理能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接口,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节能管理中的短板,针对性地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制定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公司在确定机组能效短板后分析得出优先控制能源因素是汽轮机热耗,果断制定了汽轮机通流改造的方案并实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2.5形成能源管理方案的闭环管理与传统的节能管理模式不同的“能源管理采用PDCA系统管理模式,强调体系运作、全员性与、全过程控制的理念”,节能变成公司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共用环节,扭转节能工作仅仅是单一部门责任、单独一项工作的意识。落实运行控制,加强培训,提高意识;通过监测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公司针对能源短缺、能源设施故障或设备状况欠佳造成能源消耗上升等情况,制定整改和改善措施,降低能耗并定期对其开展评估;实施闭环管理对不适合的措施进行纠正,最终消除造成能源浪费的因素;对节能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闭环,对制定的节能技改进行跟踪,做到“事前有可研,事后有评估”;改造后的经济性评估作为管理方案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估总结节能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和改造中遗留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确保改造取得预期的效果。

2.6监督审核推动节能管理工作规范性能源管理应实时跟踪、实时监视、评价。公司明确衡量公司能源效率管理的重要指标是供电煤耗、综合厂用电率、发电水耗,对照基准、标杆以及上级考核要求定期开展评价和分析,做到指标闭环控制。管理方案的评价,将每项节能技术改造前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后评估引入能效评价。针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公司内部每年安排对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根据国家规定每年组织4次专业机构外审,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评价,始终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行。

3结论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2

关键词: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 企业竞争力

ISO14001已经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

ISO14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的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分五个方面说明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一、提高企业形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

企业获得了ISO14001的认证证书标志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标志着企业已经实施了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机制,对有关环境、资源等问题进行着有效的管理,特别是表明企业已经严格遵守了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要求。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体系的十六个管理要素之中,与遵守环境法规要求紧密相关的就有九个要素。包括:环境方针中承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法律法规的收集和识别,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培训、信息交流、法规符合性的定期监测以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等。因此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从体系上保证企业能持续、有效的遵守法律法规,极大的丰富了企业执行法律法规的手段。

二、提高市场的准入程度

ISO14001标准中规定,实施认证的组织要对自己的相关方施加影响。即获得认证的企业要求相关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认证便形成了一个链式效应,使各级的供货方、相关方加入到认证行列中来,迅速扩展企业的数量。否则便不能满足订货厂商的要求。由此可见,ISOl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已经或正在成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

三、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环境管理体系从体系的高度强调了污染预防,明确规定在企业的环境方针中必须对污染预防作出承诺。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中,要求全面识别企业在活动、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针对其环境影响加以控制和管理。这就体现了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原则。在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时,要审核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置等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否实现了方针中预防污染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各企业在上述不同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绩效。

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在ISO14001标准中,不仅要求识别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环境因素,而且还要识别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因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应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或资源消耗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

2、认真对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首先是采取措施降低工艺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包括降低废品率,减少边角余料等工艺废料的产生量,从源头上加以治理。除了从源头治理之外,对产生的废物,也要进行认真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例如实施14001认证的企业普遍对金属边角料、注塑浇口、包装纸箱、废油及废溶剂等尽量做到回收再利用。很多企业对建立体系前后的废弃物排放量进行了比较,降低的幅度很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过程是对企业的环境影响状况,资源、能源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的一次全面地、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要通过这一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评价,找出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或管理。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除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外,也要对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在能源、资源的利用方面,要分析主要耗能设备的利用率及利用的合理性,要通过本企业单位产品历年消耗量的比较,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找出自己企业在管理上、技术上或设施上的差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同样对于原材料的利用也要做类似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的控制,全面优化本身的戍本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消耗,实现最低成本的控制,因而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所控制的环境因素,除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因素之外,还包括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但可以丰富环境管理的手段,实行有效的污染预防,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前,马万民;试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及其建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油气储运;标准化;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053-02

我国现有的油气储运标准在技术水平、管理体系以及应用文化等方面都比较的落后,特别是在油气经济发展方面、油气管道安全方面等,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矛盾,以致不符合油气储运要求,降低了我国油气储运的管理水平,并使工程的建设不能够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现在我国的油气储运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油气储运标准的问题。和国外先进的油气储运水平相比,我国的油气储运标准要求还很低,制约其发展。为了能够很好的发展我国油气储运事业,使与国际水平接轨,及必需采用比较的发展策略来改变现状,促进其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带去更多的利益。

1 油气储运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标准化主要就是用来界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运营的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尺,同时标准化也是对实践的经验以及科学技术的总结。为了能够很好的认识到我国油气储运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我国和国外的油气储运标准化的体系的建立、运行的模式和发展的思路进行分析。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具有很多丰富的自然能源资源。可是,每年的能源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我国能源的使用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多的国家。我国现在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运输的时候主要还是采用的管道运输方式,发展历史也比较的久,现在油气的输送管道的规模也已经发展的非常大,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有油气输送的管道,在输送的水平和管道的建设方面也提高了很多。同时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也已经构建了一系列的发展体系,从最开始的工程建设一直到运营和管理,而且还采用了比较科学的思想和理念,主要就是针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油气储运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从而来对我国的油气储运的发展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最近几年,我国在不断的对实际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很好的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研究出了大量的标准化的新技术,最终很好的实现了标准的管理、查询和检索的信息技术化。这样的油气储运标准化也使得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

国外油气储运标准化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标准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市场管理需求和计划管理。其中,市场需求方式主要的代表就是一些欧美国家,这种标准化模式主要采用的就是自愿性的标准体系和强制性的技术法规,企业应该要能够完全达到安全和技术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可以独立的去完成自主的编制,可以就采用国际的标准,然后再根据自身的管理和生产要求来开展实际的工作,非常的灵活和自由。而基于计划管理的标准化模式主要的代表就是俄罗斯,这种标准化的模式主要就是针对修订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实施的,它可以对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协调,使得标准化在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当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最终达到最佳的效益和水平。

2 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我国现在的油气储运标准和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的大,所以就必须要根据标准化的思想理念,规划出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等,促进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发展。

1)对于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还应该要进一步的加强。标准化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标准化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转变的过程当中,标准化也是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企业如果要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就应该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

只有符合油气储运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才能真正的使油气储运事业得到发展,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也才能够完全的发挥出来。另外,因为标准是人的劳动和思考的结果,那么在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当中,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人才技能和他们的经验经过一定相关程序处理后,将会形成标准体系,指导事业的发展。

在实施与运用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要对标准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转变和拓展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的健康发展;

2)要转变标准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使得标准要求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角色,可见其重要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撑的话,那么这些法律法规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所以就应该要对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的定位。现有的一些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标准化的相关原则得到实施与体现,使得企业能够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3)体系的建设工作应该要深入和系统的开展。企业应该要根据标准化体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后对油气储运的业务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应该要积极和国际一些先进的企业开展对标的工作,从而使得最终建立起的标准体系更加的系统和先进。首先应该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与了解,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标准要求进行总结与归纳,使标准能够表达得明确,易于实施。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提升和整合;

4)标准的执行力应该要提高,技术的研究也应该要加强。标准化的工作需要对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进行采纳,积极的开展采标的研究和标准的对标工作以及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最终使得我国的油气储运的标准技术水平能够快速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与提高。

3结论

总之,油气储运标准的产生、应用和发展对于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的部门应该要不断的去提高我国油气储运的标准化水平,从而使得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之下能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泉安,陈娜.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3:73.

[2]刘冰,田悦,税碧垣,潘腾,刘艳双,戚菁菁,薛皓文.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13,6:571-577.

[3]王振宇.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J].现代化工,2013,6:14-18.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设备点检 点检基准 预知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064-01

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对设备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通过操作工、维修工的日常点检,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专家的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多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实现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1.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通过加强预防性维护和设备状态的监测和诊断分析,对设备故障分析原因,总结修理经验,规范操作流程,统计考核维修成本,避免过度维修,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率和效益,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提供满足工艺要求的动力能源、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2.现状描述

我厂的动力设备基本属于特种设备和进口设备,高温、高压涵盖了动力能源水、电、气、汽生产和供给的全过程,很多设备是单一生产,一旦设备故障或事故维修,没有替换和备用设备,将影响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且进口设备备件采购周期长,费用高,配件库存资金占用大。动力车间现有的设备维修模式是以计划性维修和事后的突击性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的生产,特别是事后的突击性维修,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对设备使用寿命也有影响,单一的配件损坏所引发的次生设备事故及隐患较多,及早发现、诊断、处理设备隐患尤为重要。

3.主要内容

为了确保动力生产设备的最佳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和检测工具、仪器,按照定点(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定法(设定检查方法)、定标(制定检查标准)、定期(设定检查周期)、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全方位管理的原则。

(1)确立动力主要设备点检基准。开展设备点检工作,首先要严格掌握设备的点检基准和点检内容,设备由很多零部件组成,但有的零部件不容易损坏,有的非传动零部件损坏也不影响设备的运行,因此,点检要集中在经常发生和影响设备运转的部件上。

(2)把设备点检与保养工作结合起来。设备的保养分为每天半小时的日保,每星期半天的周保,每月一天的月保。在设备点检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日保、周保和月保及时进行校正、紧固、调整和维修,对损坏的零部件及时给予更换,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缩短维修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基本消除设备的故障停机。

(3)把设备点检与设备维修工作结合起来。过去的设备维修工作是以突发性维修和计划性维修为主。通过开展设备点检工作,把点检与设备维修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设备点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预知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不仅缩短设备的维修时间,提高设备效率,又使设备维修工作做到有的放失,节约维修费用,克服设备突发性和计划性维修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益。

(4)设备点检工作做到全员参与。设备点检工作是一个专业团队的工作,它由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专业工程师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联合组成,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它对设备的、振动、噪音、温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测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建立动力主要设备正常运转的、振动、噪音、温度等方面数据库,为设备故障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5

[关键词]能源统计 统计体系 指标 资源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能源统计对于认识能源经济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提升和改革能源统计体系是当前统计工作的重要课题。对于各级统计部门来说,应当以自身职能为基础,通过实际行动,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工作中,应当尽力探究科学的能源统计体系和制度,加强实施力度,为有效的能源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铺展开展扎实的工作。当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能源统计工作的部署,考虑到能源统计工作的实际,应当在总结能源统计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能源统计体系完善的方向,并在加强部门合作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能源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统计体系和过去的能源管理总体上是基本相适应的,但和当前中央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等资源管理,以及“十一五”规划指标考核等方面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能源统计的调查范围不够全面。当前实施的能源统计体系仅仅包含了工业能耗,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非工业的统计无法纳入,对于工业来说,也只是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耗进行了统计,对于规模以下的能耗无法提现,使得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数据空缺,难以对能源消费结构状况进行研究,涉及产业消费结构,以及重点行业消费结构、轻重工业消费比例、地区、所有制消费结构等等,从而无法反映全社会能源供需的基本特征。

2.能源统计的指标体系尚不健全。当前实施的能源统计提现只涵盖了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对于全社会能源和市场销售和供求的指标,无法有效地提供,所以难以获取和能源供需、能源管理与效率以及能源资源与生产、开发的信息,还影响了包括节能等在内的资料的全面掌握,对于能源节约、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生产与需求,预测工作较为缺乏,导致各级能源部门在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时缺乏合适的依据。

3.能源统计的基础性工作有所欠缺。作为能源统计体系中数据的源头,基础和基层尤其是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尚属薄弱环节。对于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能源管理较为松懈,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企业缺乏整体的能源消耗数据。对于统计人员而言,只能在填报能源年报或是能源季报的时候对指标数据进行搜集,从而无法提供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数据,此外,基层企业对于专业的统计人员较为缺乏,能源专业统计知识不足,变动比较频繁,在能源消耗统计的原始记录方面,不够健全。

三、完善能源统计体系的方向

考虑到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的能源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能源统计体系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构建能源统计指标。将体现能源平衡的单一指标改进为综合反映能源平衡以及能源市场、效益和排放等多方面的体系。完善能源消费系统,促进能源消费统计涵盖能源消耗、设备能耗等因素,体现能源的利用效益,进而为能源环境排放提供基础性的核算资料;改进能源销售统计工作,促进销售统计综合体现市场状况和社会能源消费核算。

2.改进统计方法工具。当前的能源统计存在范围小的问题,对此,不仅要逐步扩大统计范围,加强现代先进计算统计技术的实施应用,改进能源部门计算机核算程序加快先进统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促进快捷、方便、及时的能源统计体系,加快各行业和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进度,促进资料的共享。

3.完善能源平衡表。与投入产出平衡表一样,这种报表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地区能源生产、购进、消费、库存总量情况,又能反映各产业能源消费状况,特别是能源在工业消费和利用效率方面有详细的统计。这套统计报表是能源二次加工转换投入产出的科学计算方法,同时也详细地统计了各行业生产消费和投入产出利用率,是统计工业耗能的全面完整报表。

4.调整能源调查方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改变单纯依靠全面报表的调查模式,对于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能源消费,以采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科学核算的调查方法为主。此外,可以通过部门资料的挖掘,对现有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获得全面的反映市场销售、消费的基本数据。

四、加强部门间能源统计联动系统的构建

全社会的能源统计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统计部门通过初建调查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进而测算推定相关数值,显然会难以获取社会能源消耗的综合指标和数据,因此,通过相关部门的资料作为综合分析评估的支撑依据,显得非常必要,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确立跨部门能源分析制度。各级统计部门和交通、建设、电力、贸易、城管、旅游、海洋渔业、行政机关等重要耗能部门及能源管理职能部门,在建立健全综合能源台账制度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节能降耗情况分析,监测研究地区节能降耗态势,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确立相关资料交换制度。经贸、发改等部门定期向统计部门提供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节能重点项目技改实施投运等情况。

第三,要联合开展对重点能耗企业的执法检查。在统计部门的牵头下,联合各相关部门,促进执法巡查或稽查,营造依法统计的氛围,进一步提升能源统计的合力的形成速度,加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能源统计体系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首丽,马立平,.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因素分解的统计分析[J]. 中国统计,2009,(11)

能源体系管理的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用电;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耗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幅度持续上升可以看到,我国正面临着环境逐渐恶化以及能源供求关系紧张等压力,解决这一压力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能耗较高的企业内建设能耗控制、管理以及监测系统,对企业内部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

根据外国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工业单位每年能源消耗的8%都是由于缺少能源维护计划和能源监测技术薄弱导致的;而能源消耗量的12%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能源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导致的。所以,对于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是有很大社会意义的。

一、用电及能效的管理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企业对设备进行检修或者是电煤出现紧张的情况下,会出现很大的负荷缺口,因此对于便给电网的负荷管理方面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用电的管理方面,建设一个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数据管理的平台,对于电力的开展需求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内容。只有有效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有序的、科学的用电目标。对于整个国家、电力的企业以及电力的用户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非线性负荷与冲击性的超量应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电网中所发生电压的波动、电压波形的畸变以及闪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电网的电能质量有着严重的下降,由此所引发的系统事故也是日益增多,使目前的电力系统即将被进行污染,于此同时,对于电力用户在正常的用电方面也带来了不便,使电力用户受到影响。在电力质量恶化的同时,电网与电力用户也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铝电联营公司。该公司自备发电机组满发时,发、用基本平衡,而自备机组一旦出现电煤紧张或检修时,负荷缺口将超过28万千瓦,给运城电网负荷管理带很大影响,因此建设企业能效管理数据平台对实现科学、有序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国家、社会、电力企业、电力用户均有利的一项重要措施。

企业的能效数据管理的平台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库的实施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等相关的文件的指示与精神为依据,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服务于电网企业、重点的用能单位、节能的监察中心以及节能的服务部门进行节能减排信息化软件的交互平台。管理的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设计,所设计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满足主管的部门在宏观的层面上对能源进行分析、统计以及决策,以微观的方面来看,可以对用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管;可以对各个技能的服务机构、行业的协会对能源所消费的结构、终端的消耗、节能的潜力等一系列的能源信息的所有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对于重点的用能企业与单位对于本身的能源消费的审计监管和对比以及分析进行满足;是非常利于国建电网企业能效服务的网络、节能指标的管理以及节能的指标与考核方面的建设。

二.建设用电能效管理系统的意义

建立一个有效的用电能效的管理系统

对于供电的企业与用电的企业以及整个国家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的放完,供电的企业能够:

对目前的负荷进行监测力度的加强,对高负荷特性的预测水平和分析进行能效的提高,对供电的企业制定不同的预案与措施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对电力的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发展的空间以及没有使用电能的企业与单位,将其他的能源使用用户积极性调动起来。

掌握企业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使企业的能源耗损量和能源流向等清楚的体现出来。

调查清楚企业节能的内在潜力有多大,对于多余能源的回收数量、回收能源性质、回收期间的具体参数以及回收能源的品种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能够有效核算出企业的节能效果怎么样,比方说:制定技术改进的措施和方案、技能产品的改造、节能工艺的改造措施等等。

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可视化和信息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靠人工定时的方式来进行抄表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和数据滞后性严重以及数据较为单一等情况,不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内部的最新数据情况,用电及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测整个企业的生产能耗动态信息,并且将这些数据信息与对应的班组、车间以及设备进行统一结合,更有力与企业对能源的管理以及对于设备实时运行情况的监测,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简便等特点。

总结

节能工作并不仅仅是对一个工艺或者是一个设备的改造而言的,而是对于企业全系统用能过程的优化来讲的,企业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更好更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监测能耗过程,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来实现节能的目标,并且通过以上过程达到使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战略目标,因此,对于本文题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问题认真研究,争取尽快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好的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系统,帮助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会议论文 智能电网中用户侧能效评估与监控系统的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09.

[2] 赵丙镇.范鹏展.郑学明.廖勤武 居民用户能效管理技术应用 [期刊论文] -电力信息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