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现就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重要意义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方案和依据。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预警、财物保障等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对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置;有利于避免或防止突发事件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居安思危,积极防范社会风险的意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目的是建立覆盖各区域、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对于控制、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起到重要作用。应急预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不断规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发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与否,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预案修编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现有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从年开始全面启动,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以及应急演练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预案缺少对危险源分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不足;二是预案之间的衔接,尤其是部门预案与专项预案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协调配合与联动机制;三是预案照搬照抄,缺少结合自身实际的具体应对措施,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四是对响应程序、基本措施和资源配置等规定不够明确;五是程序不规范,要素不完整,资源不清晰,缺乏必要支持附件;六是普遍缺少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进行评估的内容。
三、应急预案修编范围
(一)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二)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三)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修编完成时限
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于年7月底前完成;乡镇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于年9月底前完成。
五、几点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列入应急管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已有的预案要按照新的《县编制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修改完善。没有制定预案的单位要着手编制。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使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县级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按照附件1确定的目录,由牵头部门组织编制和修订,待专项预案编制和修订完成后,县级各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专项预案明确的任务要求和部门职责制定部门应急预案;各乡镇既要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工作,还要认真完成乡镇总体应急预案修编工作。
(四)规范预案修编程序,提高预案修编质量。预案修编在遵循修编程序的同时,结合实际,注重科学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要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危险源具体情况和危害程度。要对预案进行科学评审,使修编后的应急预案质量明显提高。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为责任,以维护广大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为目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快速、高效、稳妥处置因劳动保障引发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体系和网络
区域内劳动保障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立即相应成立区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联动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工作。建立全区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工作网络,联动单位为区委政法委、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宣传部、公安分局、区局、区总工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工商分局、区财政局、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开发区支行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所在街道(乡镇)及区相关主管部门组成。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分局、区总工会分管领导担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成员单位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各街道(乡镇)和主管部门均应成立相应机构。
三、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的等级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凡是发生个别行为过激或突然发生五人以上的罢工、游行、静坐、集体上访事件,称为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参加人员多少、影响大小以及危害程度,可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突发事件:个别行为过激;5人以上30人以下集体停工或集体到街道(乡镇)上访、请愿、静坐等。
(二)重大突发事件:30人以上100人以下集体停工或集体到区以上政府部门集体上访、请愿、静坐等,或人数虽然不到30人以上,但行为激烈,影响较大,或牵涉到几家单位共同发生的事件,或有申请罢工、游行行为,或有可能引发阻断交通、阻碍执法等行为。
(三)特大突发事件:100人以上集体停工或集体到区以上政府部门上访、请愿、静坐等,或人数虽不到100人以上,但行为激烈,影响巨大,或涉及到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系统共同发生的事件,或有非法罢工、游行行为,或有阻断交通、阻碍执法等行为。
四、处置原则
(一)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各有关单位要在区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密切配合,快速高效地开展处置工作。
(二)稳定情绪,控制事态。在处置过程中首先要稳定群众的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按照宜解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的思路,通过说服教育,化解矛盾,控制事态。
(三)快速处理,减少损失。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负面影响。
(四)依法办事,把握政策。要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注意把握政策界限,讲究工作方式方法,避免乱开口子引起更大的矛盾。
(五)分级处理,属地管理。一般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由事发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重大和特大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由区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
五、联动部门职责
(一)街道(乡镇):凡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突发事件与紧急求助,街道(乡镇)应当根据领导小组指令,派员到场进行临场处置,并发挥现场临时指挥协调作用。事件处置中涉及执法或者其他因素,须由其他相关联动单位进行决策或者处理的,街道(乡镇)作为工作主体与临时指挥主体,可对各职责部门行使临时组织、指挥与协调职能,情况特别紧急的,街道(乡镇)可先行进行初步处理,以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或解决。
(二)区委政法委(维稳办):负责劳动保障突发性事件性质认定与依法处置工作的综合政策导向,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参考。
(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调查了解纠纷情况,负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教、政策解释等工作,引导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依法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四)区委宣传部:根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信息和新闻报道工作;负责审核各类媒体对外公布的信息的内容,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增强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
(五)公安分局:应迅速按规定出警处警,负责突发事件中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疏散纠纷员工,依法打击突发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依法予以严惩。协助和配合做好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处工作。
(六)区局:对因劳动保障引发的突发性上访事件,及时进行解释、疏导,防止事态升级、扩大。
(七)区总工会:应及时派员到现场处理,开展现场职工的
情绪稳定、思想教育和说服劝导工作,推选职工代表或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协商。
(八)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涉及建设、装潢领域的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处工作,责令建筑、装潢业企业妥善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对违法施工企业依法进行处理;负责该二类企业欠薪保证金的建立、发放、管理等工作。
(九)区司法局: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指导,做好法制宣传,及时为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讼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十)区人民法院:负责事件诉讼处理法律途径的引导和快速受理,在紧急情况下依法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的财产进行查封和财产保全、帐户冻结,依法启动破产程序。
(十一)工商分局:配合有关部门快速提供用人单位的登记基本情况,并根据事件实际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示,对用人单位进行依法干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十二)区财政局(国资委):及时安排并提供处置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必要的经费保障;及时筹措欠薪应急保障资金;负责所监管国有企业劳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处理;对企业因处理不当并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三)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开发区支行:协助街道(乡镇)、区有关主管部门查清企业的资产负债等相关情况。
(十四)区发改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发展局(服务业发展局)等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处置行动,对所监管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且造成严重后果,引发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的,要及时要求企业予以纠正;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十五)其他区有关部门:发生在道路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工程、通讯工程、政府投资项目等地的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由各工程的主管(发包)部门负总责。
六、处置程序
(一)控制现场。发生群体性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后,企业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应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置,在最短时间内将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简要经过及目前状况、采取的措施等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等级确定处置单位及处置意见。
对属于重大和特大事件的,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指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分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各应急处置联动单位应根据本方案履行各自职责。街道(乡镇)应联合有关部门在事件发生的当天召开职工代表会议,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并初拟处置方案,告知职工处置的基本情况及程序。
(二)确定方案。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召开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各司职责,开展工作。主要是确定欠薪等
情况,查清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查封和保全证据、财产,落实
安保措施,确定工资发放(垫付)等处置方案和时间表。
(三)组织实施。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抓好落实。由企业自行解决的,由所在街道(乡镇)和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监督执行,并将相关凭证、手续上报;对确已证实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逃匿造成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可由领导小组决定启用区级或街道(乡镇)级欠薪应急周转金程序先行垫付职工工资,具体按照《区欠薪应急周转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善后处置。1.所垫付的资金由垫付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尽快执行并优先补充欠薪应急周转金。2.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由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等部门依法予以严肃处理。3.街道(乡镇)应对该类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若再发生类似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必要时予以曝光。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各街道(乡镇)、有关部门要把处置劳动保障突发事件作为全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来抓,高度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切实抓实抓好。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3
第一条:为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正确应对突然发生对正常电力供应或办公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县供电局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全局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范围:一是因群体性上访、静坐等情况激化而导致的冲击本局重要场所的事件;二是意外伤亡事故及闹事等突发事件;三是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四是危害调度、变电所、物资仓库、财务等重要场所的事件;五是危及来局考察的首长、知名人士安全等政治影响较大的事件。
群体性上访按《县供电局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置预案》执行。
第三条: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重点保障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和财产安全。同时要及时掌握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各类情况,避免由于工作疏忽和失误诱发突发事件。
2、坚持依法处置原则。依法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激化矛盾和不必要的冲突。
3、坚持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原则。在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局属各单位(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4、坚持快速反应原则。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
5、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主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善后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生产副局长、经营副局长、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营销科科长、安全监察科科长、生技科科长、财务科科长、政工科主任、人力资源科科长、调度室主任、行政科科长组成。
第五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临时工作机构,主任由具体突发事件涉及的分管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具体突发事件涉及的主管部门、局办公室主任、安全监察科科长、行政科科长、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成。
第六条: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各专业应急工作组。
1、安全保卫专业组。组长由安全监察科科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法律协调专业组。组长由局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3、后勤保障专业组。组长由行政科科长担任,成员由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组成。
4、事件涉及部门专业组。组长由具体事件所涉及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决定启动、结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研究决定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工作措施。
第八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2、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控制情况,并负责与地方政府、市局等上级应急处理管理部门联系,取得指导与支持。
3、协调各专业工作组之间的工作。
4、负责突发事件和上报相关信息、数据的审核,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局提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情况的报告。
第九条:安全保卫专业组主要职责。
1、密切关注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情况。
2、及时会同基层单位配合公安部门赶赴现场提取证据,搜集资料。
3、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令,加强局各重点要害部位的门卫保安力量,必要时关闭大门,组织民兵应急小分队到岗到位,并向公安部门请求援助。
4、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突发事件发生场所的秩序,确保电力大楼及其他各重点要害部位不被闯入。
第十条:法律协调专业组主要职责。
1、及时了解事件情况,分析突发事件原因,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2、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争取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理解。
3、负责突发事件的统一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疑虑,稳定情绪,增强凝聚力。
第十一条:后勤保障专业组主要职责。
1、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挥,负责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供应。
2、配合安全保卫专业组,做好局房屋、办公用品等物业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十二条:事件涉及部门专业组主要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令,及时了解突发事件情况,分析确定事发原因及我局是否存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
2、配合其他专业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对导致突发事件的原因、管理责任等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意见,书面上报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章处置程序
第十三条:初期处理
主要目标: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1、当矛盾初显时,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认真负责,组织力量主动深入地了解、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经反复做工作仍无明显效果,并发现有转化为突发事件迹象时,事发单位主要领导应密切关注动向,分析情况,确定工作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就地解决。不得将本级应该解决的矛盾推给上一级。
3、当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矛盾仍无法解决,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时,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发出预警报告,将事件的主要问题、人数、组织者等详细情况报告给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同时,分管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应迅速赶赴事发地点协助工作。
第十四条中期处理
主要目标:控制事态,平息情绪,化解矛盾。
1、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接到事发单位的预警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决定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迅速组成临时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业组根据职责立即开展应急工作。
3、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负责与参与突发事件的人员代表交谈,开展解释、疏导与化解工作。要善于观察形势,做好群体的分化瓦解工作。要加强对组织者的政策攻心,说服他并通过他做好其他人的工作,促进事件向有利的方向转变,直至事件平息。
第十五条:善后处理
主要目标:事件平息后,做好后期处理,防止其反复。
1、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由领导小组视情况决定解除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平息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应急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相关部门。
3、事发单位要对该次突发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并将处理结果和有关情况书面报告给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章附则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4
一、总则
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 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 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四)预案适用范围
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
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
2.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
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四、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 报送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
(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
(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
(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
2. 信息报送的方式。
(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
(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
(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 信息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
(一)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处理及上报
(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610,外线电话xxxxxx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
(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
(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
(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
(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
2.工作要求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
(二)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
1.风险分级
一级风险:
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三级风险:
(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2. 处置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
(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云岗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
(6)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7)收集和保全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有异议的药品、事发过程中的影音资料等。
(8)科室应做好其他患者的诊疗和解释工作。
(三)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
1.门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局部小范围或单个楼层停电,由各科室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电工班处理。
(2)门诊楼全楼停电,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总值班)立即电话联系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电工班应尽快查明原因,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专人现场与相关部门(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协调处理。
(3)如短时间内无法供电,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后勤保障中心立即将情况通告门诊办公室(总值班)。
②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门诊办公室(总值班)与行政保卫处共同维持正常秩序,及时疏散病人。
③需低温保存的试剂、各种标本、药品,妥善安置转移到有电区存放。一旦供电恢复,应尽快完成各种标本的化验。
④手工挂号、划价、收费,手工开具各类检查单、治疗单及处方,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引导去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安全。
⑤正在进行的门诊手术,在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
⑥正在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必要时立即转入病房。
⑦各科室增派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同时加强巡视,注意防火、防盗。
⑧恢复供电后,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完成相关检查、治疗,领取门诊收费收据。
(4)各科室应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放置在固定地点。各种可充电的抢救仪器应保证有电。
2.门诊电梯运行意外应急预案
(1)电梯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摔倒、夹手等),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处理,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报告行政保卫处。
(2)如果导致人员受伤,行政保卫处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夜间总值班),安排伤者就医,保留就诊资料。
(3)如电梯内有人员被困,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夜间报总值班),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门诊办公室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6)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应关闭电梯,并在各电梯口安放停用标识。
(7)重症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3.门诊火警应急预案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和行政保卫处,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知周围人员,如遇到电起火,立即断开电源。
②同时报告119、行政保卫处组织灭火。报告时应讲清楚自已的姓名、单位和起火点的地址、楼层。
③接到报告后,行保处、门诊办公室要明确火灾方位,迅速赶到现场,察看火势,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④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
⑤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家属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先疏散危重和不能行走的病人,同时引导能行走的病人自行撤离。疏散时告知病人抓住楼梯扶手,不要拥挤争先,防止挤倒踩压。
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二)响应指挥调度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决定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到岗开展工作,落实医院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及人员,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支援事项,跟踪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门诊办公室始终与事件发生科室保持联系,根据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 门诊办公室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三)应急响应终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单位报告。
(四)调查与评估。
1.事件完成之后,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科室和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医院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和医院的其他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5
[关键词] Petri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组成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的功能主要实现应急处置资源的数据库统计和调度功能,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地质、交通信息、市政信息等综合数据库的联系应该是经常性的,也就是平时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所作的工作。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辅助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派出消防力量、医疗卫生力量、武警官兵等组织救援等处置工作,并且实施资源的调度和调配。图1是一个公共场所突发集群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图。当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启动预警分级和应急预案,并且通过通讯平台将现场的数据、视频、语音等现场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平台传递到上级应急管理中心,例如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实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
2 Petri网概述
Petri网是C.A.Petri博士于1960年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化建模工具,是离散并行系统的数学表示,适合于描述异步的、并发的计算机系统模型。Petri网作为一个系统的模型―一个系统的数学表示,采用Petri网进行分析可以提示出被模拟的系统在结构和动态行为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对被模拟的系统进行估价并提出改进(或改变)系统的建议。
Petri网可用图形表示,称为网的图。网的图由结点和弧组成。结点是网的位置变迁,弧是位置和变迁组成的有序偶。网的标准图形表示是用圆圈“O”代表位置,用矩形“”或“”来表示变迁,从结点 到 的箭头(有向弧)表示有序偶 。图2是一个简易的Petri图。
从上可知,网是由位置和变迁组成的,位置和变迁用有向弧连接构成网结构[1]。
用图形来表示一个标识网 时,对 ,若 ,则在表示库所p的小圆圈内加上个小黑点(当数值k很大时,也可以直接写上数字k),并说库所p中有k个标志(token)或标记。
3 基于Petri网的公共场所突发集群事件应急处置模型
根据图1的内容,可以构建基于Petri网的公共场所突发集群事件应急处置模型。首先进行应急处置Petri网模型中位置与变迁的说明,如表1所见。
表1 应急处置Petri网模型中位置与变迁的说明
对公共场所突发集群事件应急处置的描述,将以输入位置节点的着色标记为初始状态,按照知识库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决定变迁的结果和变迁后的各位置节点新的着色标记。本文将Petri网的部分节点标明颜色,即token,各节点位置和变迁发生的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首先,给P0加一个token,意味着有突发事件的隐患发生;P1的token表示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始终保持警惕性;T0表示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发出预警;T0启动引发P2启动;P2表示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向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报警;P3的token表示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受理报警;P4表示报警时了解到的事件发展状况,包括事件起因,是否有人伤亡、是否有人被困;P5表示还要了解周围环境情况;P6表示情况不严重,不需要救援;P6表示情况不严重,不需要救援;P8~P10的token分别表示消防、医疗、人力资源信息库的准备良好;P11~P13表示分别对三个信息库实施调度,P14~P19表示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改变,则需要上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更新事件的相关参数,实施新一轮的资源调度;如果资源需求量增加,则需要再一次启动三类应急资源,重新调度。一直到突发事件救援结束,不需要救援为止。变迁的发生,也体现了在各个事件中的直接行为和作用。整个Petri网动态运行的过程,直观反映出了公共场所突发事件下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调度过程的实施。图3是根据位置和变迁形成的Petri网模型。
4 随机网和可达性
在Petri网中,如何证明Petri网模型的可实施性呢?对于图3的Petri网模型,可以用PIPE2软件进行模拟,并得到图4的可达图,说明模型是活的,有界的,可以实施的。
5 结论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范文6
建立健全部门应急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做到应对极端天气、火灾事故、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快速反应,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妥善处置,有效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对我区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二、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指导功能
坚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原则,加强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重点解决预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预案修订牵头单位要按照《市应急预案修编框架指南》和预案修编程序进行编制、评审、报批、备案,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使预案真正起到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作用。
三、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实现应急管理高效有序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报送。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本部门、本单位《应急职守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处置规范》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切实做到处置手段科学化、有效化、程序化。
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科学统计,推进应急体系数据库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本部门、本单位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全面科学统计应急体系建设相关数据资料,重点统计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应急宣传与培训等方面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科学、翔实、准确,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本年度应急体系各项数据及时汇总上报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五、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培训新方法、新措施,加大对应急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城中村、社区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努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管理、会操作的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
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充分利用科技之春、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市民应急知识》读本,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四进五有”活动,扩大受教育面,增强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公众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七、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工作力量到位
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应急队伍建设种类和数量,建立完善应急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切实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基层应急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应急信息网络,建立精干高效、协同有力、反应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信息队伍,保证应急信息网络畅通有效。
八、继续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继续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选择条件适合的社区、学校、医院、超市、广场、公园等,积极申报省级、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争取建成一批省级、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使示范点真正起到典型先行、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