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1
关键词: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引言
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从一开始的没有到有,从小发展到大,从弱逐渐增到强,其快速发展推进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税负重等诸多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一、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目前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于民营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同时受地区的经济影响,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无法还贷的风险,使得银行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时过于谨慎,甚至不愿意对民营企业放贷。
2.税费负担过重。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来缓解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但仍存在着税费高、税种多、个别税种存在着重复收税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面对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仍有16个,设计收费的项目有63大类,部分民营企业的税费总额高过净利润,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能源价格上涨,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石油、煤炭及钢材等能源价格的波动,使得以其为原材料的金属、塑料等小微企民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加大的影响,同时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地增加污染整理的投入,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相对的经济效益低,导致中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困难,难以进一步的做强做大。
4.创新不足,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而目前中部平困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短缺,例如山西省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企业研发投入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的速度慢,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中虽有部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为高耗能、低水平的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发展的低端,企业中的高端人才匮乏,而民营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招工难,在职员工普遍缺乏主人公意识,员工忠诚度低,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措施
1.政府的政策扶持。中部贫困地区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非常关键,例如山西省各市、县、区对于民营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类似于民营专项资金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省厅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各级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整合社会优质中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如项目建设前期、企业运行管理、融资服务、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提高政府采购民营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采取多予不如少取的原则,研究落实各项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民营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民营企业,山西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鼓励财政出资的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在省厅统一指导下,结合各市财政扶持产业政策调整工作,做好各项政策的谋划。
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对策。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研究发展新道路,深入地研究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投资的方向,了解自身的发展特色,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产品向高端延伸,促使企业走出产业链低端。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时,企业经营者应当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注重对外来知识的吸收沉淀和消化,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地引进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努力打造自身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还应当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健全人才引入、培养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并实施有吸引力的制度和政策,以为企业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风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企业的工资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忠诚度。民营企业还应当转变管理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规范化。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格局的发展下,民营经济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我国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中部贫困地区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积极转型升级,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乾浩,苏明.中部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4-65.
[2]李靖宇,陈欢.论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中的民营经济发展[J].理论探索,2011(4):316-317.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2
一、从企业理论角度理解的民营经济
我首先认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被正式提出并被大家所认可,一定存在着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独特的经济物质形态,因此,它一定能够被理论所解释。民营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民营经济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的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从产权和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经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民营经济一定是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即它完全是依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这同国有企业有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非赢利性任务相区别;第二,民营经济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不管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是多元的还是单一的,其产权关系一定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这同国有企业建立在产权关系不明晰基础上的政府化、家族化倾向的治理结构形成鲜明对比,也同一些纯私营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以及家族化治理结构不竟相同;第三,民营经济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由于民营经济必须时刻面对市场的检验,只有持续不断地实现赢利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民营经济会在人员的使用和配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拒绝冗员,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有效的控制手段挖掘其最大潜力。而国有企业的内部用人和激励机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仍然无法按照经济原则实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私营经济,也并不完全不包括公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不同,它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的技术创新。
依据以上的理论和现实情况,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外商独资企业;3.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的企业;4.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5.非国有控股企业;5.非国有控制的企业,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业等等。这些经济形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民营经济的某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营经济体系。不难看出,我所划分的民营经济其范围是比较广的,并不仅仅限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而是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民营化了的原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把这部分经济包括近来,不仅有助于揭示我国民营经济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动向。同时,如果将其统计在民营经济的范围内,就会使民营经济的实有规模大大增加,我想,至少应在现有数目的基础上扩大10个百分点左右。
二、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2001年末,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000万家,年产值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仅就私营企业而言,已达202.85万户,比2000年增长15.14%。注册资本18212.24亿元,比上年增加4904.55亿元,增长36.86%。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比上年增加307.37万人,增长12.77%。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达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极具竞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20多万家,据科技部2000年对计入统计的86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企业长期员工已达560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4639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上交税金780亿元。这些指标近几年来的年增长幅度都超过30%。现在总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214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187家,超过20亿元的76家,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截止2001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合同外资金额74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54.69亿元。2001年全国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139家,比上年增长16.01%,合同外资金额691.9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达到468.46亿美元。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又是何等曲折。即使发展到现在,民营经济仍然困难重重。概括地讲,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营经济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非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1.市场准入方面的非国民待遇。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的介绍,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即便是一些已经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广东东莞当地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商进入的有62各,占75%(外商也属民营经济),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2个,不到50%。据悉,某些主管国有企业的部门曾在内部指示,要求所属企业不许同私营企业打交道。2.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保育钧指出,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目前,民营资本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下半年对贷款满足率的调查,企业反映为68.5%,金融机构反映为81.6%。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私营企业反映最低,虽然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反映仅为60.4%,但仍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民营经济实现的产值已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创造价值的总和,但银行却对它们在贷款上施以种种歧视性限制。3.税赋和法律发面的非国民待遇。在税赋点方面的不平等主要反映在严重的所得税重复计征,法律方面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各类产权和产权关系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往往在事件的裁判上更多地被歧视。4.观念上的非国民待遇。主要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最根本的在于民营经济很难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民营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等等。
第二,某些产业领域内的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过度和不当竞争严重。有资料显示,民营经济产业分布变化的特点如下表所示(以私营企业为例),主要集中在第三和第二产业。
全国私营企业产业分布概况 单位:%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第三产业 28.2 29.7 34.7 44.4 45.8 48.5 50.8 53.5
第二产业 71.8 70.3 65.3 55.6 53.5 50.4 47.9 44.8
第一产业 0.7 1.1 1.3 1.7
资料来源:《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由于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之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大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多数比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小型民营经济的进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肯定是必要的,但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资本遭受致命打击。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和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前几年煤炭行业中出现的私营小煤窑遍地开花,造成煤炭行业因恶性竞争的全行业亏损,以及引发后来的一系列小煤窑伤亡等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所以,如何组织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形成合理规模和有序生产,已成为解决这些产业领域或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三,民营经济的信誉度差。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民营企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商业贿赂、商业欺诈、低价倾销,转移、隐匿、销毁违法财物等等,一方面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大大地毁坏了自身的信誉。从深层次上看,民营经济遇到的上述各种歧视和非国民待遇,多少同其较差的声誉有一定关系。那么,民营经济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其声誉问题就不可回避。
第四,一些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民营经济的治理结构理论上讲能够做到合理,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一些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则采取了两权分理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事实证明,家族式治理不见得没有效率,两权分理式也不见得没有问题。问题是一些企业应当采取分离制衡的模式,而它却仍然是家族式的。不过民营企业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基本取向。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到137.99万户,比2000年底增长26.95%,净增加4个百分点;占私营企业总数的68.03%,比上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无疑,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理论研究和决策者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缩短这个期限,并找出其有效的发展路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确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基点,联带其他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民营经济的战略性定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也在不断地调整。体制改革的早期,民营经济被定位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将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肯定了民营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体制框架内的合法地位。但是,现在看来,对民营经济的这种定位已经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然民营经济注定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么,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考虑民营经济的定位问题。时至今日,我们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仍然是集中力量改革旧有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以图实现原有体制的逐渐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早期改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我国微观经济已经转换到基本依据市场原则运转的今天,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然在“破”而不在“立”,至今基本没有实质性调整,就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我的观点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战略和政策基点,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把重点转移到加速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来,旧体制的改革要在新体制的塑造过程中逐一解决,但新体制的塑造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一模式能够被确认,那么,民营经济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战略环境。首先,可以确立人们对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成份定位的新意识,逐步消除民营经济只是边缘经济的错误看法;其次,从法律和政策制定上会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些歧视性政策也会得以纠正。再次,民营企业家也会安心、大胆地发展事业。果真如此,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就会逐步化解,民营经济的更快增长就会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尽早完善起来。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选择。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民营经济生产与发展的历史。且不论民营经济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再生。后来外商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民营经济的阵容。随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一些处境困难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实现了民营化,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也迅速完成了民营化的改造,据调查,乡镇企业中有83%至86%已成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如江苏省到2000年底,已有93.2%的乡镇企业实现了改制,其中大中型乡镇企业的改制面也达92.5%。改制后全省乡镇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集体资本所占比例已经由1998年的51.6%上升到74.5%。这两股力量的加盟,使我国民营经济的实力大大增强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给民营经济输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活力。我想,以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以前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前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民营化了的乡镇企业、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拓展的基础和发展原动力,它们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逐步强大起来。另外,在全球一体化和国有企业进一步从竞争性乃至一些垄断性行业退出的大背景下,更多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特别是鼓励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改造,以及促使更多的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而在增量上扩大民营经济的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的档次,将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
第三,促使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多数是由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具有凝聚力强等优点,但它的局限性,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说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家庭企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那种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方式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根据世界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也会走向现代化(mansel g.blackford,1998)。也就是说,企业新制度的采用与企业的规模大致成正比。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出现了依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的倾向。当然,私营经济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和管理方式,要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不过,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样化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改善、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第四,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声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曾有过不守信用的短期行为,败坏了民营企业的声誉。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家们在重新塑造自身信誉上作更多的努力。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逐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消费者。
第五,为民营经济筹资和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系统,过去,民营经济封闭的产权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也不便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投融资方面的好处。随着民营经济产权模式的转换,政府应当在民营经济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组建企业集团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为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便利条件,逐步消除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的非国民待遇。特别是在配合消化庞大的非流通性国有股、实现国有股减持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参与,使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而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六,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家、职业经理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我国民营经济过去的高速发展,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有效配置资源的人力资本分不开的。鼓励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然应当重视民营企业家乃至职业经理的人力资本。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为发挥企业家潜能方面创造条件,比如在贷款、投资及用人等相关政策上给予优待。
第七,通过行业协会方式,强化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管理。民营经济主导的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不存在部门管理,但不能没有行业管理。在施行行业管理上,也不能采用过去那种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只有通过行业协会的方式加以引导和自律。政府通过行业协会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表达政府的意图,行业协会通过对本行业内企业的督导、督察,规范其行为,促进其进步和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mansel g.blackford:"the rise modern business in great britain,the united states,and japan",the university of carolina press,1998.
2.杨叔进:《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3
【关键词】民营经济;国民经济;工商联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04-1.5
一、民营经济的相关概念
民营就是民间经营,是通过经营方式来界定的。而当前我们所说的民营经济,和建国初期的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它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种种民营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关于民营和民营经济,首先要明白民营的主体是谁。民营就是民间经营,是以经营方式来界定的,这里的民泛指公民,可以是企业法人,也可以是其他自然人,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包括国有民营、集体经营、个人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因此,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经济就是采取民间经营方式的经济形态,是与国营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不涉及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它是指由民间人士、民间机构、民间力量经营的经济。它既突出了以民为本的含义,又淡化了所有制成份。民营经济共同的特征就是由社会公众来经营,而不是由国家来经营。民营经济包括国家直接经营管理以外的所有企业。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或经济,只要采取民营的方式,都可归到民营企业或民营经济中来。有人把民营经济的概念归纳:社会主义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或公民集体自主经营自有资产或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混合所有制资产,并自负盈亏的经济形式。简而言之,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均可称为民营经济,采取民营方式经营的国有经济也属于民营经济。从本质上讲,民营经济是以民为本的经济,它突出了经营主体,由民来办,一切为民,民生为本,民富国强。
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民营经济促进和推动我国国民的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民营经济自身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动力。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民营经济为稳定社会、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基础。民营经济的成长发展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民营经济是中国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源泉。
三、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营经济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己经占GDP总量的65%左右,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己经占40%左右;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量部分,70%一90%来源于民营经济。根据全国工商联52007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6统计,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增长9.8%;投资者人数为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出口总额为2236.3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民营经济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方式相违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在初始阶段通常是采取家庭管理的做法。因为在早期,主要依靠家庭的凝聚力,同舟共济,战胜困难,依托自身优势,使企业迅速发展。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发生了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个人利益可能与企业的长期目标不一致;家庭式管理模式,很难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因此,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融资渠道不畅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做出了重要贡献,优质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缺口。目前,融资渠道狭窄,现有的融资渠道在中国民营企业融资中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相抵触。根据2007年的研究分析,城乡居民储蓄的92%以上进入国有银行账户,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而国有商业银行投向中小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只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大量投融资行为只能依赖自有资金和高息运作的地下金融;从融资渠道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没有完全对民营企业开放。中国股票市场近十年的发展,主要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早期推出的是针对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上市融资门槛的金融服务,而在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中,高成本、高利息的方式,尤其是小型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风险投资对民营经济支持较少。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融资机制,其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的资本均有可能构成风险投资资本,但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真正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资金来源的社会化程度低,所投入的高科技项目资金来源狭窄,至今还未形成完整有效的风险投资体系;非国有金融部门缺乏。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阻塞,同时社会一直没有一个与民营经济相对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没有发展起一批与民营企业业务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另外,融资租赁、典当贷款、融通等新型的融资方式也比较缺乏,政府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等对民营经济的资金援助还不够,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尚待完善。
能源资源紧缺导致民营企业承受压力。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重化工业所带动的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以居住、汽车、家电等高能耗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能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能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扩张,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制度与政策环境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平等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拥有平等参与市场和获取资源的机会。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呈现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这三者所享受的待遇却有很大的差异。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享受着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
因此,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在民营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才能使得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才能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贤淑.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2]杨春媛: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4(7).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4
关键词:民营经济 外部战略环境 优化
我国民营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体制转轨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密切相关,但同样,仍存在诸多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的日趋公平化和非公有制企业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目标,对民营经济的诸多不合理限制将逐渐取消,民营经济外部环境的优化值得研究和期待。
民营经济外部战略环境优化面临的问题
法律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严重。其一,市场准入方面。2004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了民营资本更大的投资空间,准其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但基本上是原则规定,具体配套措施跟不上,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现实中还存在以“明宽暗管”现象为特征的市场“假开放”现象,即有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资进入,但市场无形壁垒森严,准入制度含混模糊。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非公经济能否真正进入这些行业与这些行业是否存在“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密切相关。因为垄断方在没有任何体制约束的情况下,往往对弱小方任意采取或明或暗的对方无法招架的卡制手段,使之遭遇到所谓的“投资触礁”而无计可施。其二,投资政策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上不能享受与国有投资、尤其是外商投资的同等待遇。例如民营企业除了33%的企业所得税外,有些地方还规定在税后利润中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融资难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对民营企业门槛过高,难以利用。刚刚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上市程序与主板市场没有很大区别,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门槛仍然较高。另一方面,面向民营经济的间接融资方式执行中困难重重。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并且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而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大量不动产资产作抵押,无法得到银行贷款。二是面向民营经济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全国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仅能提供流动贷款资金400多亿元,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要。
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政府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率先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中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农村民营企业基本被排斥在外。其次,面向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用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商会服务、金融服务等严重不足。当前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行业协会运作不规范,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一方面,行业协会代表性差,平均覆盖率不足本行业的20%。如上海现有133家行业协会大部分分布在传统产业,其中大约只有1/10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真正独立于政府的民间协会数量较少,大部分行业协会属于政府管理体系,这些行业协会实际上就是“二政府”,并不是真正的行业协会。
优化民营经济外部战略环境的对策选择
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首先,完善民营企业进入退出机制。政府要明确市场准入目标,在绝大多数领域尽快制订全国统一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公平的投资服务体系。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公共财政支持,争取民营企业准入起点上的公平;二是加快设立专门的有关市场准入的监督机构以及出台《反垄断法》,使非公经济市场准入的体制得以消除。政府要采取措施,完善民营企业退出机制。民营企业退出分为主动退出(战略退出)和被动退出(死亡性退出)。前者是指经营者退出但企业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在产权转让方面有便捷的条件;后者是指企业破产,此时应给失败者阶梯可下。其次,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在西方国家已实行了200多年,以其公开、公正、公平的特征,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而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还很薄弱。美国在政府采购时提出了“搁置购买”“拆散购买”等举措,“搁置购买”是指在参与合同招标时事先选出适合于小企业的合同项目搁置一边,等待小企业投标。“拆散购买”是指从专项合同中分离出一般性合同,或将一个单一合同分成多个小合同。我们同样可以将政府采购量划出一定的比例给予民营企业,或在商品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适当优先考虑中小民营企业的商品以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如果把资金(K)作为生产函数的投入变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就能得出资金投入与民营经济产出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民营经济产出水平的增长与资金的投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却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融资“瓶颈”。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
一方面,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实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板及场外交易体系。一是有步骤地降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入市门槛。目前,中小企业板刚刚建立,考虑到市场经验的缺乏,同时为了防止过度投机,防范市场风险,恰当地提高入市门槛是必要的。但当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时,就应当有计划地降低入市门槛,以使更多有相当实力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二是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证券的场外交易系统和交易制度。要在清理整顿和规范地方性的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设立并逐步开放全国性的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场外市场。要正确对待和规范各类民间集资。孙大午事件就说明了我们对民间集资的不正确的态度。孙大午是私营企业大午农牧集团的董事长,2003年7月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被逮捕,孙大午正是因多次向银行贷款未果而不得不在公司内部及周边村镇吸收存款。他将大部分集资款开办免费的农民技校,已培训3000多人,学员遍布十多个省,孙大午的“非法集资”并没有引起恶劣后果,反而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如孙大午的律师所说:如果说法律非要严厉打击这样造福百姓的品德高尚的人,那么法律本身就有问题。我国法律对于“非法集资”的定义相当模糊,我们应当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与企业的一些正常的善意集资区别开来,使得融资困难的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民营企业依靠的主要是各种资金积累和民间借贷,因此应鼓励民间投资认购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合作社银行的股份,在民间资本充裕、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要允许进行区域性中小民营银行的建设试点,探索民营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路子。
优化民营经济服务环境
其一,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国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如广东省通过设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等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快速而优质的服务,绍兴市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减少民营企业审批手续等。其二,要努力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运行机制。政府在对诸如协会的管理运作上可以通过建立制度体系、监督管理、宏观引导、直接参与等方式,分别扮演组织者、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角色,但其功能作用是由强变弱的。如图:
我国大部分行业协会基本上还处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上,对相对处于弱势的民营企业作用有限,反而一些民间性质的协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应使政府的力量转变到从宏观上对其监管。以温州商会为例,温州商会是一个自主、自治的民间组织,是真正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温州商会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反对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了它是一个优秀的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替代者。它的运作方式有:组织和服务,如开展一些经贸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提供管理技术、融资、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调和管理,如协调内外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问题;形成集体力量,参政议政等。
随着我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为了减轻外资企业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保护民族经济,还需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来应对外国经济的挑战。因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是政府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理念、方向、措施(2003-2004)[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4.《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言问题研究(2003-2004)[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昌忠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战略思路[J].战略与管理,2004(4)
6..“非公经济36条”原则通过,市场准入地方“明宽暗紧”.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17
7.陈晓峰,林求.我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 ――现状分析、理论解释及政府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8)
8.郑馨,陈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经济体制改革,2005(3)
作者简介:
徐龙志(1981-),男,汉族,山东郓城人,华中农业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营企业管理。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5
[内容提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辽宁民营经济在总量和发展速度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引导,运行态势良好。但国际形势、政策调控及现实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调整上使辽宁民营经济在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健康成长成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关 键 词]民营经济;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辽宁省HTTP/1.1 200 OK Date: Sun, 18 May 2014 13:08:59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267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hPioBleLfDzdgeYy4bxRIsf2+cr0Y0Hteszl2NaaIcKwX4ZbU/BML;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1rmmwaeo2pirry45p0cbvr55;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74886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至今辽宁民营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实现了平稳增长。2012年,欧债危机仍在持续,以及后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市场陷入低迷,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作为辽宁省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关系到全省经济走向,如何让辽宁省民营经济在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健康成长已成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我们对辽宁省12个市的民营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民营经济在辽宁发展态势的共性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总结出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
(一)辽宁民营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增速略降。近几年,我省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膨胀。从增加值和总产值来看逐年递增。2011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 6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2%;从业人员1 129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口的76%以上;上缴税金1 600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0.6%。2012年,全省各市民营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民营经济总量和效益与以往相比实现了同步增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 870亿元,出货值1 89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 450.4亿元,同比增长16.7%;出货值同比增长17.7%,比前年实际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当前,我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4%,对全省的财税贡献超过了4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省加速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力量支撑。
(二)辽宁民营经济优势突出。1.国有大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是民营中小企业走向配套发展之路的有力后盾。辽宁以其特有的老工业基地而闻名,大型国有企业较多,加上省委省政府倡导高度化的产业集群的兴起,为民营企业生产配套部件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和产业集群为增强核心竞争力,而集中资金于核心技术、核心营销方面,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不高,成本控制尚有空间的设备配套多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这样就给了辽宁民营企业以很大的发展空间。
2.机制灵活,适应能力强。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较强,机制灵活的特点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形成决策快、进入市场快、投入快、产出快、周转快的特点和优势,这样最先抢占市场先机的往往是民营中小企业,往往大型企业还在产品决策的时候,相关市场就可能已经被中小民营企业占领了。
3.区位优势显著,特色产业生存土壤肥沃。全省市级工业园区达到70个,县级工业园区44个。本溪生物医药、抚顺先进能源装备、阜新液压装备、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等,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大连软件园、鞍山柔性输配电、丹东仪器仪表、锦州光伏、营口精品钢材、盘锦石油装备制造、铁岭改装车、朝阳新能源电器、葫芦岛数字技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依托这些特色产业基地,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规模的特色产业聚集,以及人才聚集、资源聚集、政策优惠等聚集效应。
4.调结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我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不断跃升,原有的第三产业规模远远满足不了辽宁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内需,我省以重点服务业聚集区为载体,抓好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省建设。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100个服务业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物流、研发、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业。由此,使辽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了第三产业的行列当中。
(三)省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推动我省民营中小企业长足发展,今年,辽宁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5个方面,设置26个条款,加大了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几年来,省政府各厅局、各市各地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民营中小企业生存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 我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1.国际经济形势走低对我省民营经济影响显露。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起伏波动剧烈,特别是钢铁市场、纺织产品市场的低迷直接对鞍山市菱镁加工业和纺织产业这两个主导产业产生了影响。全球市场需求普遍低迷也对我省部分城市外贸出口产生了影响。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6
在提到民营经济发展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特殊的团体,它一直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奔波,为维护民营企业的权利呼吁,是联系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部门就是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在首都北京,民营企业在多个经济领域独领,拥有16000余家会员的北京市工商联功不可没。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蒸平,就北京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他进行了对话。言谈之间,我们看得出民营企业对“三个北京”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也深入了解到工商联如何致力于引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更为可贵的是,我们求得民营经济何以立身的法宝。
为“三个北京”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奥运会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决策。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三个北京”建设,这是北京市工商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三个北京’建设中,首都民营经济是一支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李燕平认为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体现在人文北京建设中,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传承着北京优秀的人文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也创造着新北京、新时代的崭新思想和文化。“现在,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建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劳动关系。在我们的会员中,有1000多家企业被评为北京市及工商联系统的文明单位。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双爱双评(“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和“评选热爱企业的好员工,关爱员工的好企业家”)评比活动中进入到先进行列。从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方面来看,北京当之无愧位于全国各省区市的前列”,李燕平说。
有乐业才有安居,从提供就业机会方面来说,民营经济也为人文北京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据李燕平介绍,截止今年6月底,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已占全市市场主体的88.2%,从业人员将近400万。没有成功的就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北京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在科技北京建设中,民营企业更是响当当的生力军。在中关村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民营经济占了80%以上。
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北京建设更是不甘落后,从事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的民营企业,是建设“绿色北京”的骨干力量。“我们已经向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了好几个参与垃圾分类与减量化处理的典型企业。事实证明,这些企业在促进首都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实现着企业本身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李燕平高兴地介绍道。
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三种环境
1993年,李燕平调至北京市工商联工作,到如今已有18个年头,他见证了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夹缝中生根发芽到现在开花结果,万柳成荫的喜人局面。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李燕平认为,工商联的职责应该是积极呼吁,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三种环境。而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之一,工商联的特殊地位也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一是客观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刚来商会时,对民营经济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民营经济就是投机倒把,‘无商不奸’的传统观念深深印在脑子里”,李燕平如实地说出当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当时的社会观念就是这样”,他的话语中透出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党对非公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再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也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社会公众了解民营经济,给民营经济一个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最近,北京市工商联组织了一次“走进民企”的活动,就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去民营企业实地参观,真正了解民营企业。“我们组织了一批军官去一个飞机科研制造公司参观,他们看后叹为观止。这家民营企业现在正在根据军方定制要求制造无人驾驶飞机,价格仅相当于美国同类飞机的十分之一,而质量相差无几”,李燕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是为企业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高门槛”、“玻璃门”、“弹簧门”都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难以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享受同等的市场准入待遇,这是目前民营企业遭遇不公现象的集中表现。据调查显示,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无抵押、质押物作担保,很难达到国有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我国民营企业的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0.5%。“我们不能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强烈呼吁政府来做这件事情”,李燕平坚定地说。 “过高的门槛准入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而玻璃门是什么?你瞅着前面的目标伸手可及,可当你接近的时候却还”铛“地一声撞回来了,头破血流。”工商联积极建言市政府建立民间投资领域的指导性行业准入目录,利用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提升民间投资的参与度。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建议都有所采纳。
第三是营造一个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环境。“北京的法制环境相较外地更健全,但若想让法律践行在每一个角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工商联被誉为民营企业的“娘家”,此言不假,李燕平的字里行间都吐露出对民营企业的关爱。
民营企业应树立两种意识
在过去的两年中,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毫不客气地冲击着我国的民营企业,它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考验。而另据报道,我国每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万家,但每年倒闭的有10万多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民营企业自己又应以何立身,增强抵抗力?
“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树立危机意识,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树立合作意识”,李燕平对民营企业提出忠告。
经济危机到来时,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民营企业。如今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对民营企业也是一个挑战。“原本是卖烧饼的,现在要去搞高科技,好做吗?”李燕平一个幽默的比喻道出了民营经济遭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时的尴尬,“现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但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对形势不够敏感,对政策不够了解,危机到来时、政策转变时,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还是民营经济”。
“另一方面要树立合作意识,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合作意识太关键了,北京民营企业普遍没有深刻领悟合作的意义”,李燕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前后建设只用了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在感叹这个海上长虹的神奇魅力时,鲜为人知的是建造大桥总投资的1 18亿人民币中民间投资占了52%。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基础,但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企业的合作意识也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