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031-02

一 引言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达2000多万人,高校无可置疑地成为了社会状态的“晴雨表”。高校的稳定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特别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对学生的身心也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引起了高校的关注,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

二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谓“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经济、高校内部管理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群体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已经或将要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

学校经常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学生群殴事件、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件、学生非法上街游行集会等重大恶性事件。近年来,高校发生的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有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和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大学生的游行,2003年两北大学抗议日本师生公开的华的事件。2004年重庆某高校附学生拿不到学位证围攻行政大楼的、2005年上海等地反对日本“人常”的游行以及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等等。从这些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

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危害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由于存在诱发因素的多样性、组织行为的隐蔽性、猝不及防的突发性、迅速波及的扩散性、群体行为的过激性、消极影响的持久性、事件处理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其强大的危害性。高校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稳定,给党和政府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和涉外事件引发的一个学校的,极易诱发成为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导火索”,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我国的“政治武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是随着事件的平息或者公共卫生及事故灾害的过去,就能很快消失,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成为其一辈子的心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

1 客观原因

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是引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外部原因。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两方敌对势力不惜一切代价,与我们进行争夺大学生的斗争。两方发达国家通过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潜移默化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渗透、颠覆和和平演变的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暴露出各利,各样的问题。例如国家、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分配不公、官员腐败、人员下岗等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都可能成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联合办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恶劣的校园周边环境等也可能成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祸端”。

2 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最是非的标准,有的崇尚哥们义气,愿为朋友、老乡两肋插刀,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法律观念统统置于脑后。加之现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的学生心里总像装着一团火,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爆发。另外,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但是大学生的成熟是相对而言的,偏于认知方面,全面地看,此时的大学生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力,不能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

四 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

由于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是多利,多样的,因此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应对不单单是高校的任务,而是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只有加强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解决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个人层面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因为大学生具有相当知识水平,处于青春躁动期,但又缺乏政治与社会经验,最易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什的受众群和参与群。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是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干净的房间需要时常打扫。人的心灵需要不断的自我洗涤。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经历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效化解因各利,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家庭层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微观环境,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大学生已离开父母进入学校独立生活,但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家长对自己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范。另外。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家长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学校,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而是应给积极配合学校做着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要真正地从情感上关怀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引导学生走出突发事什的阴影。

(三)学校层面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她的。高校的职责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对

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和谐校园氛围。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去参加任何未经许可的游行示威。高校还应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必须调动一切资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做好化解情绪,控制事态发展的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得以平息以后,学校相关部门并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四)社会层面

日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破坏从未停止,并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也将成为全社会的中流砥柱,其世界观正在形成,接受新事物的欲望强,但分辨力差,往往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对象。特殊的外部大环境是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产生的客观原因。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等部门要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协调、沟通和配合,积极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依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更要体现主动支持与配合的原则。2003年8月。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了《中国网络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对网民选择网络媒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其所列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网民选择网络媒体的影响因素是,网站本身提供的内容为第一位。重大发生后,社会各种舆情纷起。公众最信赖的还是主流媒体的声音,从突发事件发生直至结束,甚至是事件发生前的征兆预警,媒体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因其特殊性,应该受到特别关注,公众和媒体要给以客观的评价和定位,引导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得以有效合理的解决。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8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特别是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加强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管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有效的提升办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1 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概念

突发性事件,又被称为突然性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的事情,并且会危及到教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社区秩序和民众心理稳定,必须采取措施才可以平息的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缺乏预测性, 另一方面,处理突发性事件具有紧迫性和时间性,间接的强调了及时处理决定着突发事件的危害范围。本文所指的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受自然灾难、公共卫生疫情、政治热点或校外人员介入等因素影响,造成校方一时无法满足聚众大学生的合理诉求而引发各种突发的,紧急的,有破坏性后果的学生群体。

2.2 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特点

2.2.1 突发性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不明、发生地点不确定、诱发原因有待查实,而且突发事件的发生超出了单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置能力。

2.2.2 盲目性

在校本科生一般是18岁至22岁之间,处于比较容易激动的年龄。很多大学生经常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如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使,或受到一些过激的口号影响,会盲目跟随。

2.2.3 群体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采取全体学生校内住宿的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宿舍生活区成为大学校园内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一所普通高校的生活区内,住宿人数从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随着我国通讯工具步入高速发展时代,大学生中一旦有人组织发动具有号召力的活动,生活在一起的大学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引发高校学生间的。

3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3.1 公共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首先高校在涉及学生的政策信息平台不权威,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断章取义地误解学校的文件、通知的精神;第二,部分高校制定的一些政策、规定,未考虑全局,没有参考学生的意见;第三,在第一线担任学生工作的老师,由于职业倦怠,对学生出现的过激情绪和行为不够重视。以上情况都会导致在校大学生通过不合理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认为合理的诉求,并有可能聚集到校园内的某个地点,通过静坐、喊口号、要求对话等形式,来反映集体利益诉求,引起学生。

3.2 地方性自然灾害

我国地理环境多样,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属于世界上多发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某些地方,因为发展地方经济人为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因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如广西梧州某地方性普通高校2007年发生的山体泥石流自然灾害,6名住宿在二楼的女生被沿山滑落的山泥堵在学生宿舍内,陷入断电、救援通道被切断的困境。当时救援人员在处理自然灾害事宜,如去救人不及时,沟通不顺畅,恢复日常生活的进度慢的话,就会导致住宿学生的不满情绪,引发学生。

3.3 突发公共卫生疫情

大学生校园内,人群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季节性传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道系统疾病,容易在校园大学生群体中交叉传播,甚至还会发生流行性传染病。随着传染人数增加,涉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会造成大学生心理的恐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为。如2003年“非典”期间,某些大型城市的大学生担心染病,未经学校允许擅自回家的,出现小集体性逃离疫区事件;另季节交换月份,部分学生出现花粉过敏事件,引发其他学生的心理过敏事件。

3.4 校外人员介入性

校外人员如怀有报复学校或因在校大学生的人身意外受到伤害、个人贵重物品在学校学生宿舍内丢失、大学生本人身体的原因,发生自然死亡的或因为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杀的,与学生有关系的家长及亲属对学校出台的安置方案不满意,而引发的。如广西桂林某大学2011年一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学生家属不满意学校做出的处理意见,就纠集了亲戚和一些社会人员在学校大门静坐、拉标语等等,影响了该大学的教学秩序。

3.5 大学内部服务与学生诉求不一致问题

高校的内部管理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它包括教学、科研、组织、人事、宣传、行政、学生工作、治安保卫、校产、后勤等各个方面。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处理,都会进一步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资料显示,在高校校园里的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是一些学校的日常问题。比如是学生的吃饭问题、催缴学费和费用交纳问题、大学生住宿安排不合理或考试政策的制定与现实矛盾造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如部分武汉高校曾经制定大学生毕业生必须在大学毕业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规定,一些毕业生因为无法取得学士学位而被用人单位拒绝。这类毕业生情绪激动,且受到外人煽动,如形成规模,很容易引发。

3.6 当前政治热点性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校园内的硬件设备逐年完善,大学生获取新鲜资讯的途径增多;另外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理想远大,拥有独立自强的特点。他们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国内外的政治问题,特别是近些年一些周边国家侵犯我国领土的事件和他国歪曲国家历史等热点话题,都有可能引发高校学生游行示威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如近些年因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而导致上海地区部分大学生提议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游行事件等。

4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相关对策

4.1 健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

高校主管学生日常行为的部门应该根据本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一整套完整有效的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做到第一时间有人管、懂得管和管得住的处理,使事件产生的影响和校园危害控制在最小化范围内。

4.2 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期处理工作

及时处理突况的后期工作,面对已经发生的学生,涉及突况的当事人,看到大学的管理部门的人员能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勇敢地站出来,救治伤员,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感受到一个敢于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学校。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安抚,最能缓解学生的情绪;而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事后处理,首先是要实事求是,避免把事态复杂化;其次要跟踪事态发展,杜绝外人借题发挥;最后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最小的代价,尊重学生的权利,满足合理诉求。大学生的爆发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一般事态不会恶性发展。

4.3 加强教育,抑制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学校应加强教育在校大学生要合理的反映诉求,争取个人或部分集体的利益时,要依法办事,合理合法符合程序的诉求,才会得到满意的解决。有些事,不一定非要使用聚集的手段,围堵办公部门、学生宿舍等场所。国家长期的改革开放,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与国家依法办事,诚信守约的作风是分不开的。任何人通过非法手段向学校施压,以达到目的的企图都是不能成功的。

5 结语

研究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是高校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础,是高校做好大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关键环节,处理好因为环境、气候、校情和国内外形势等因素突引发的大学生,充分保障了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思,代国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5).

[2]王诚,王宗强.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应对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3]李红.论信息工作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预警功能[J].理论月刊,2007,(10).

[4]胡敏.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青年探索,2010,(2).

[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杨莹.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预防[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7]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严重损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由于突发事件涉及人数多,采取有效积极的救护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系统的组织管理及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现将我科于2008年5月22日救治的一批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于中毒的2h内相继送入我科抢救,均为男性外籍患者,年龄在22~36岁。按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16例,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3例。

2 中毒原因

一艘载有25名外籍船员的船舶停靠在崇明大东船务公司准备接受检修,因一名船员的操作失误使得一氧化碳逸出致25名船员全部中毒。

3 具体做法

3.1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由于中毒事件发送在夜间,急诊预检护士接到120电话后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根据相关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居住在医院附近的护士赶赴急诊室参与抢救。同时上报医院总值班和急诊科主任,总值班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至急诊室做好配合工作,以保证人力、物力及时到位,由于人员安排合理、指挥得当,现场急救与转运衔接紧密。

3.2 救护小组分工合理,保证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群体性中毒人员多,抢救现场甚为混乱,为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高效,护士长将调配到场的护士分为三组,第一组预检护士专门为中毒患者进行信息登记,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记录。由于患者均为外籍人士,又无翻译陪同,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预检护士为所有中毒患者戴上标识带写好代码等相关信息,以确保执行治疗的准确无误。第二组为抢救组,当时120同时送来三名患者心跳呼吸已停止,护士长指定改组负责重危病人的抢救,第三组人员2名护士负责对其他中毒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的实施直至病人病情稳定后的转运、分流。

3.3 组织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安全、快速、有效给氧可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这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轻度中毒给予中流量吸氧,中度中毒予以高浓度吸氧,重度中毒立即给以高压氧舱治疗,同时配合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治疗。

3.4 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因事件的突发性,加上同伴的死亡,造成患者情绪激动、心理恐慌、焦躁不安,护士除了有条不紊地做好一系列救治护理措施、对死者做好遮隔措施外,还运用肢体语言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4 效果与体会

25例患者除了3例送来时呼吸、心跳已停止,经抢救无效,其余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4.1 突发性应急预案的制订与演练是保证有效应对的关键[2]:SARS过后,政府、社会、医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以高度重视。我科作为崇明岛最大的综合医院的急救窗口,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使急诊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

4.2 各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抢救工作的安全高效:根据应急预案,在整个事件救治过程中,由护士长负责与各部门沟通,调配资源,整个抢救现场配合默契,显得忙而不乱。

通过这次群体性中毒事件的抢救,有效提高了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与救护能力,面对突发成批的救护任务时,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连贯性、程序化,为成批中毒患者救治赢得时间,适合目前医疗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高校是一个既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有别于社会的特殊人群聚集地,具有青年学生多、公共集聚场所多、文化交流多、重点部位多的特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牵动着社会神经。新形势下,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特点、成因、研究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1 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种类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高校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在短时间内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危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并对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乃至社会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个体或。[2]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事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政治类突发事件,包括由于高校自身的管理缺陷而引发的学生对抗性过激行为,如罢课、闹事、破坏公物,或非法集会、群体性作弊事件等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第二,自然和人为型的突发事件,包括水灾、地表下沉、台风、高温、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以及人为火灾等。第三,治安类突发事件,比如交通事故、盗窃、爆炸、防火、恐怖袭击等。第四,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传染性疫情、食物中毒事件等。

2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高校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特点:第一,发生的突然性。任何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大学生突发事件同样也是如此。与其他事件产 生相比,大学生突发事件产生过程较为短猝、质变的拐点不 易把握、产生的起始时间不易觉察和控制、发生发展的方向难以预测、影响深度和广度不易评估。第二,主体的活跃性。大学生突发事件中部分事件直接是 由大学生自身的言行所造成的。大学生年轻活跃,富有朝 气,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理解能力强,对问题有自己 的见解。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天然的敏感好奇心理,但抗挫折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人生阅历不足,社会磨练欠缺,历史感和责任感模糊,加之社会急剧变化。大学生易患得患失,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关系,不能有效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引发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立刻引起他们的关注,在加上现代快捷方便的通讯方式,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事件的恶化。[3]第三,后果的严重性。大学生突发事件常伴有学生的死伤 或致残,如学生自杀、被杀、被伤、意外死亡、意外受伤等。例如2002年的一天,南方某高校一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时,突然感觉身体不适,随后瘫倒在地、昏迷不醒。在场的老师立即施以人工呼吸,通知医务室老师前来抢救,并打110电话报警,但在送医途中该学生就停止了呼吸,整个过程不 到30分钟。大学生突发事件事发突然,使人措手不及,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生理创伤,给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大学生突发事件往往扰乱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 面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师生思想的混乱和心理的恐慌。

第四,影响的广泛性。大学生突发事件是负面事件。常言 说得好:"好事不出们,坏事传千里。"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一旦发生大学生突发事件,其消息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和口头等传播到千家万户,形成广泛且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可能成为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导火索",甚至会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共计我国的"政治武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参与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上千人,一闹就是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危害性非常大。

3 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3.1 学校因素

第一,人数因素。随着高考扩招,学生人数成倍的增长,而学校的各类软硬件设施却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人数的增加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现在很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此举必然给管理带来不便,必然降低管理效率。第二,教师因素。现在很多高校只重视生源的招生,而忽视教师的配备,或者说教师的配备赶不上生源的增长。而且配备的教师多少刚从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他们缺少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再加上多校区的办公模式,老师奔波于各个校区之间,而且还有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事务,必然没有时间与学生多交流,一般是课上匆匆见个面,课下很难谋一见。第三,管理模式因素。多校区的管理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各种规章制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发现弊端。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5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直接影响到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或公共性、高频次、多元化、国际性、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严重的社会危害往往是非常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才能最终战胜突发事件,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一是具有突发性,是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如SARS传染病,骤然而至,迅速扩散,使人措手不及;二是呈现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害或遇难人数往往较多影响面广,群体性突出。美国“9·11”事件后,一度发生炭疽袭击,也造成巨大恐慌;三是具有不确定性。人类每次面临突发的灾难,都有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如SARS目前虽然得到控制,但不能盲目松懈。四是否危险性大。无论是中毒、安全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防治人员的直接现场接触,都有极大的危险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特点,往往威胁生命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极大损害。进入20世纪后,古老传染病的复苏以及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传染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我国因患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而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各种伤寒对城乡居民的潜在危害十分严重。另外,不容忽视的心理卫生和精神问题,包括抑郁、酗酒和药物滥用问题,正在威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损害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2003年上半年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市)和市(区),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一时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突发事件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可在很长时间内对人们心灵深处产生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敏感性、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极易造成社会混乱,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和政府的国际声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打破人们日常心理行为的平衡,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危及社会的稳定。在疫情爆发期,一般人产生恐慌心理,尤其是传染病谣言的传播,在社会上造成非常坏的影响。致使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如2003年的SARS危机就是一次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它扩散到全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SARS危机结束后,对于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的一些官方机构和组织都做过估计。中国大陆所遭受的损失最大,其GDP损失为61亿美元,占GDP的0.5%,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从领域来说,对零售、旅游、运输方面影响比较大。比如说第二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只有0.8%,这主要就是SARS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农产品销售、农民工流动等受其影响,在经济上农民是最大受害者。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

首先,政府的负责精神和运作效率是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核心力量。任何政治体制下的政府均有保护国民的法定义务,各级政府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建设,更加重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重视对社会的管理,把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管理,尤其要加强对社区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健身保健、卫生死角的清除和宠物放养的管理。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范文6

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山东省即墨市陆续有青岛蜜友鞋制品有限公司、丸久(青岛)时装有限公司、青岛韩青制衣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因订单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管理不善等原因集中解散、清算,导致该市大量职工阶段性失业,共涉及职工1833人。即墨市人社部门通过日常解聘备案业务办理情况分析企业形势,对于连续解聘劳动者的用人单位重点进行关注,出现突发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先后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050.96万元(见右表),有效地保障了该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一、部分集中关闭清算企业基本情况

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即墨市先后有岱星电子、韩青制衣、蜜友鞋业、韩承纤维、丸久时装、德升灯业、米勒新港家纺、金汇利汽车配件、捷爱斯轻工制品、嘉润化工、鲜宇体育用品、若松纤维、金泽隆服饰、锦霓服装14家公司集中关闭或清算。其中,国外投资股份公司6家,中外合资公司3家,私营企业5家;涉及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2家,超过100人的1家,少于100人的11家。

二、企业关闭清算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1.企业行业类型统计

从统计数据表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类企业如韩青制衣、蜜友鞋业、米勒新港家纺、锦霓服装、丸九时装、金泽隆服饰等占到总户数的44%,而这类企业大多又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涉及的劳动者人数相当大,占到总人数的84%。此类企业一旦关闭或清算,往往会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影响面非常广。

2.企业经济类型统计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岱星电子、韩青制衣、蜜友鞋业、若松纤维、鲜宇体育用品均为国外投资公司,韩承纤维、米勒新港家纺、丸九时装均为中外合资公司,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合计占到总数的79%。这类企业往往规模较大,涉及劳动者人数也比较多(如丸久时装、蜜友鞋业分别涉及385人、920人),在引进此类企业时,未建立相关保障机制,一旦发生逃逸或因其他情况解散、撤销,会给政府各部门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

3. 企业关闭清算原因统计

从相关数据看,因订单减少、运营成本增加而造或企业关闭清算的占总户数的65%,这类企业往往对国外出口订单依赖较重,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订单减少,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营,导致大幅减员甚至关闭。

三、群体性失业的应对措施

1.充分发挥失业预警机制作用,加强事前监测,预防突发事件

各镇(街道)应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定期走访辖区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动态掌握运营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失业事件及时上报,提早介入,同时配合做好失业待遇申领和发放工作。建立村(社区)联络员制度,发挥联络员对辖区企业熟悉的优势,通过企业人员增减、货物进出、工资发放、水电费及租赁费缴纳等,分析判断企业运营情况。

人社部门应密切关注就业形势,通过日常劳动合同解除备案、劳动投诉案件、参保人员增减变化等情况分析企业形势,对于连续解聘劳动者或参保人员连续减少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防范出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与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长期欠薪欠费的企业要及时通报情况,纳入失业预警管理。

财政、发改委、工信、公安、供电等部门以及各银行应加强对企业银行贷款、资金流向、电费缴纳、负责人出入境等方面的事前监测,对于信用等级下滑、贷款额增大、资金流向异常的要定期反馈预警信号;税务、工商、商务部门应定期通报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备案批报、税收缴纳、资本金使用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稳妥处置群体性失业事件,做好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分析显示,近一年来即墨市群体性失业事件较往年有所增长,突发事件往往人员众多、问题复杂,进行处置时一定要积极稳妥,确保稳定。

对集中出现的大量失业人员,各镇(街道)作为失业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第一关口,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原则,把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要配合人社部门与企业进行岗位对接,有针对性地选择辖区内的缺工企业,让失业人员尽可能就近就地重新就业,同时也为部分企业解决招工难题,实现双赢。

人社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服务,做好失业登记,对符合领取条件的,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各项失业保险待遇;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其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职业;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失业应急工作,快速反应、处置得当,实现平时预防和实时应急的有机结合,切实维护企业和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3.引导企业结构升级转型,调整产业类型,改变现有模式

当前,即墨市企业总体发展势头平稳良好,一批在建项目陆续开工,企业用工需求绝对量增加。但是,结构性矛盾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背景下显得日益突出。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到本次解散、清算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且这类企业过分依赖于国外订单,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此类企业发展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