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1

一、移动学习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义为非正式学习范畴,但对移动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组织,仍然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教师的参与能使移动学习更加可控、有效。

结合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Yuhsun Edward Shih提出了SMSE教学模式,定义了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过程:

情境(Scenario):创建适合于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移动交流设备中,促进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

信息(Message):以简洁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即时消息,并指导学生使用语音/视频信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

同步(Evaluation):通过有效的移动学习材料,让学习活动产生于移动学习环境,利用不同的移动设备,为学习者创设出更适应的学习情境。

我们可以综合传统教学设计过程与SMSE模式,设计出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让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互补,学习者能够顺利地将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以概念技能为基础的初级知识转化为以知识为基础、相互联系的高级知识,形成图式化的、复杂结构的专门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新情境下完成对知识的应用。

二、移动学习的支撑平台

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真正的价值将体现为“交互式移动学习”的普及。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人机互动技术和最新的网络学习空间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生生互动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学习方式。

在移动学习模式中,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将直接为学生服务,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学生的现代化学习工具,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电子教材、教育APP和网络学习空间系统全面的微视频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师的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

以i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因此,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基于快速反馈系统的应用模式

可以实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问题的互动,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方便。

2.基于备授课平台的应用模式

这种备授课平台一般都实现了简单的快速反馈、电子举手、学生抢答和随机点名等师生互动功能,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师在熟悉了平台操作和功能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平台上进行授课,任何一节课都可以使用,实现所谓的“常态化”应用。

3.基于电子教材的应用模式

电子教材直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不用纸,不用印刷,不受内容篇幅的限制,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可以更加全面直观地体现知识内容,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电子教材对传统的纸质教材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因此,电子教材是智能移动终端不可缺少的应用模式。

4.基于教育APP的人机互动应用模式

教育APP的内容比电子教材更加丰富,互动方式也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的阅读学习、知识的背诵记忆、知识的应用练习和技能的熟练掌握,能够实现每一个过程的一对一互动学习,这种互动学习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是革命性改变。

5.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和生生互动。网络学习空间打破了课堂的界限,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体化学习,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学习空间的互动学习体验更加优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机结合,将成为互动学习时代的主流学习方式。

四、转变观念,让移动学习行之有效

为学生做资源就等于为教师做资源。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如果只为教师服务,那么教育技术注定只能成为教师的辅助工具,无法发挥引领作用。如果我们转变观念,让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直接为学生服务,则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因技术而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育技术的引领作用显而易见。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2

 

一、工业4.0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计划,美国制造业产生了“工业互联网”概念,我国也于2015年5月推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除此以外,日本、韩国、法国也不甘落后,分别推出“再兴战略”,“新增动力战略”和“新工业技术法国”方案。工业4.0概念,正在引发全球性的关注。

 

德国2013年4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认为:在制造业领域,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将工业革命分为四个阶段。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简单智能化,而目前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深度网络化为重要特征的。推动工业4.0的原动力是互联网。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工业4.0时代,虚拟世界将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智能工厂的定制通过App完成,到那时,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将彻底被颠覆。

 

德国工业4.0,不仅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不谋而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点是智能制造。连接,是工业4.0不变的主题词,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也是从互联开始的。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制造业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产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和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搭建智能网络的基础上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在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

 

工业4.0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及智能工厂可以自由地、动态地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这是工业4.0区别于工业3.0的重要特征。

 

工业4.0是数据。数据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生产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数据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数据又可分为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和外部数据。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可以动态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效率。

 

工业4.0是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第一是技术创新。未来工业4.0的技术创新在三条轨道上进行,一是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并为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二是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现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三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它既包括信息物理空间(CPS)、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综合集成技术,也包括集成工业软硬件的各种嵌入式系统、虚拟制造、工业应用电子等单项技术突破。

 

第二是产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入工业装备中,推动着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传统的汽车、船舶、家居的智能化创新步伐加快,如汽车正进入“全面感知+可靠通信+智能驾驶”的新时代,万物互联(IOE)时代正在到来。另一方面,制造装备从单机智能化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演进,提供工厂级的系统化、集成化、成套化的生产装备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第三是模式创新。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在生产模式层面,工业4.0对传统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从过去的“人脑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

 

第四是业态创新。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将会发展成为新的业态。进一步来讲,在新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会形成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就目前来看,工业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都有可能成为或者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使得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新体系。

 

第五是组织创新。在工业4.0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会出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将会加快普及,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也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内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大原则、四大核心要素、四个管理域中都涉及如何围绕企业获取可续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

 

二、温州企业对接工业4.0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小商品制造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抢占全国市场,创造了温州制造业的辉煌。如今温州电气、服饰、鞋业、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制造实力与规模。

 

温州制造能否走上工业4.0快车道,重现过去的辉煌,摆在了市政府和各企业的面前。正值市政府重振温州实体经济,打造时尚产业,转型温州制造发展之路时刻,迎来了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机遇。据悉,在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跃迁的路上,温州民企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拥抱工业4.0的急先锋,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路径,成效初显。

 

乐清康泰电器是一家集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于一体的电子企业,经由市科技局、温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牵线,与台湾管顾钜群联盟和华宇企业管理公司开展合作,进行生产线的诊断与优化,改善电气设备、车间管理,达到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管理,获得了“施耐德供货商大奖”。

 

报喜鸟服饰从2014年开始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通过近一年的规划、实施、试运行,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通过工业4.0智能化生产,克服服装个性化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的瓶颈,率先实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这一服装定制的最高生产目标。接下来,报喜鸟将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支撑,打破个性定制难以规模生产的瓶颈,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计划到2017年,定制将占公司自有品牌总销售额的50%。

 

然而,由于温州的制造业大型企业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工业制造技术在工业2.0-3.0的阶段上。在走向工业4.0的路上,仍有许多制约条件。

 

1.温州企业工业设备大多数处于中低端技术水平,需要完成自动化改造,达到工业3.0阶段,才向工业4.0智能化冲刺。工业设备技术条件仍待提高,工业技术基础薄弱制约企业发展。

 

2.工业4.0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除了大型企业有一定高级人才聚集之外,中小企业人才普遍不足。人才招聘困难,聚集困难,流失容易,是中小型企业的通病,不管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高级技能人才,中小型企业普遍短缺,这是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技术设备需要升级换代,技改资金如何融资又是一个难题。中小企业资本金大多带有沾亲带故因素聚集的、家族式的居多。虽然资金的聚集比较容易,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聚集带有很大的排外性,一般只限于家族成员入股,不利于扩大化再生产,不利于企业设备升级换代。

 

4.从目前看,许多中小型企业主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业4.0的认识只略有知晓,认为目前还用不上。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工业4.0状况。企业界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不足仍然存在,舆论宣传不够,行业协会理论水平不足,无力引导企业了解,掌握工业4.0知识。

 

三、温州发展工业4.0的建议

 

虽然,制约温州工业4.0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设备先进性不高,高级别人才不足,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局限性及中小型企业主的认识不足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建议如下:

 

1.高级人才引进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即直接引入企业。另一种是引进人才有难度。我们不妨远程聘用,即高级人才可以不在企业办公室上班,却时时在办公的电脑上。人员在国内国外都如在工厂一样,通过互联网就象上班一样解决企业的技术、管理、设计、方案、问题等等,使受聘人员身在家庭心在工厂。为愿意受聘用但又不愿意来温州的人才找到解决办法。

 

2.政府牵头建立以高校为依托,温州龙头企业参股的科研中心,负责温州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解决中小企业人才不足,资金紧缺的局面,又能为温州在知识产权研发领域开创成果。

 

3.普通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严重。高技能高技工人才短缺,亟需培养。温州高校应该多招技能技工专业,对准温州支柱产业,为企业输送人才。

 

4.出台鼓励企业股份向高管和职工扩张以及允许向职工集资政策,使企业走出家族内部集资的藩篱。引进企业高管、职工的股金,以及债券集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5.成立温州工业4.0指导委员会,实施政府发展计划,制定计划进程,指导分析企业具体方案,解答企业管理技术疑难。

 

6.根据市十三五规划,制定温州工业4.0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行动纲领,以及温州五大支柱产业的特点,制定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扶持的产业,支柱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潮流,制定企业工业4.0具体实施方案。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3

“苹果有意吃智能电视这块蛋糕,说明彩电产业是有可为的,我们听了也欢欣鼓舞。”康佳集团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市场部副总经理廖黎明如是说。

今年8月,创维、海信、康佳、TCL、长虹、海尔纷纷推出云电视。

然而与苹果、谷歌、微软对智能电视的热情相比,以三星、夏普为代表的外资彩电品牌显得颇为冷淡,尤其在国庆节期间,仍然主打3D、LED电视,与国内彩电品牌集体主推云电视分庭抗礼。

“显然,在彩电领域,康佳等国内企业与外资品牌走的路正在分化,前者试图以应用平台和内容为武器开辟第二战场,而外资品牌依然以硬件为根本,云电视或将成为家电企业的分水岭。”家电业观察者梁振鹏说。

或许在云电视的路上更大的敌人不再是日韩彩电企业,而是苹果、谷歌、微软这几个跨界的大鳄,以康佳为代表的国内彩电企业能否借此重塑CRT时代的辉煌?

分岔口

上世纪90年代,以康佳、TCL为代表的国产彩电企业站到了彩电行业的最高处,统治中国市场长达10年。彼时,我国建立了CRT时代的电视工业全产业链──整机、显像管、半导体等关键配套产业,从而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然而平板电视时代,那个投巨资经营几十年的显像管产业链优势一夜之间丧失殆尽。

“当平板电视占据市场主流时,CRT时代的终结也就来了,这不单是整机企业一个环节的转型,而是整个CRT产业链的崩塌,市场销售量倒逼着上游产业链的众多工厂自动关闭。”彩虹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答成说。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斌也透露,目前彩电行业利润率平均仅有大概2%~3%,虽然创维一直在成本控制上有优势,利润率也仅可以做到5%以上。

“彩电行业利润趋薄,企业正在踏上效益与规模的平衡木,而IT化成了救赎彩电业的关键点。”康佳集团多媒体事业本部常务副总经理林洪藩直言到。

今年8月,国内6大彩电厂商无一例外地全部推出了自己的云电视。如此迅速而一致的新品让云电视变得颇受关注,然而却也遭到诸多质疑,而外资彩电品牌的不买账更加重了这“黎明前的黑暗”。

但是颇为有趣的是,新品仅一个多月之后,国内6大彩电厂商就纷纷于国庆节期间主打云电视的推广销售,欲开启云电视“潘多拉魔盒”。

曾亲身经历由CRT转型至平板时代的林洪藩,对彩电行业的产业革命有着更深的认识。一旦携带某技术的产品抢占了终端市场,那说明此技术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势不可挡。而在互联网电视遭遇折戟、智能电视还待成熟之时,国内彩电企业颇为一致地将云电视当做救赎彩电业的关键点。这与以面板和芯片等核心硬件技术为根本的日韩彩电企业所走的路已经出现了分岔口。

在平板电视时代,外资品牌手中的面板和芯片技术就如国内企业头顶上的达摩克斯剑,让其处于追随者的地位,而如今康佳等国内企业欲将电视机IT化当做新武器,开拓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

作为中国彩电智能电视领域的抢先者,康佳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台网锐智能电视,到2010年3月份,康佳又推出了第一台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2011年,康佳有了第一个智能电视网络应用商店平台──锐族馆上线。

但是在互联网电视遭遇内容侵权而搁浅之后,智能电视这个概念也才在去年开始普及。云电视到底与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有什么区别。“云电视还是属于智能电视,还是属于电视Smart这个范畴,云概念是从IT行业里引进过来的。”林洪藩如是解释道。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斌也对云电视进行了形象的比喻,“普通电视和云电视的区别就好比家庭水井和自来水,家庭水井属于一个家庭单位使用,难以大面积共享,而自来水由水厂供应,资源丰富,多方共享,按需使用。”

负责云电视技术攻关的创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海鹰表示:“用户使用时只需要从云端调用所需资源,而不需要通过电视机本身升级和安装程序。换句话说,云电视的技术重点从目前的硬件转向后台和内容服务”。

“长虹云电视未来将配有集成全键盘、触控板、麦克风的无线智能遥控器,真正将电视实现全智能化操作。”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康佳的新智能云电视在硬件和内容服务上都做了提升,有着Android平台和OMI3.0平台相结合的双系统,8000系列智能云电视主打新社交方式,是行业唯一拥有电视版微博的智能3D电视。”林洪藩颇为自信地说。

更为有趣的是,康佳为了避免IT化的电视感染病毒,还为智能云电视配置了最为专业的杀毒软件安全卫士等众多功能。

能否破局

就在不久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在全智能化战略会上将电视唤作大玩意儿,意欲通过走智能化之路重新将亿万年轻群体拉回到电视机旁,并称“不做智能电视必沦为代工厂”。

“或许以后云计算技术也会成为电视机的标配,那样的话,国内彩电企业抢先推出云电视意在抢占市场话语权。而且云电视还将带动包括芯片商、硬件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在内的新一轮产业链的发展。”梁振鹏说。

云电视的诞生实际上是对彩电业现有格局的一种无声挑战,因为它是凸显内容服务方面的代表符号,而3D电视、OLED电视实际上是目前电视硬件技术潮流的典型代表。康佳的真实想法是,内容服务和硬件两条腿都要走好。

不过要想两条腿都走好恐怕并不容易。在内容服务方面需要迈过技术的坎儿,在硬件方面亦然。

有业内人士颇为担忧地说,“彩电企业大力推广智能电视、云电视,或许实际上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因为电视机IT化意味着将竞争对手扩大到了IT领域,而IT软件技术正是掌握在那些IT大鳄手中”。

日前坊间传出了苹果集中采购55寸液晶面板的消息,这意味着苹果进军智能电视的传言将很快变成现实。不仅如此,虎视眈眈的对手纷纷探出水面。联想也将在智能电视产品线上继续发力。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4

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欧盟整体上开始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正式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可以说,各主要国家在制造业上争相发力,目的都是期望抢占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权。

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国也推出了“组合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8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面世,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的“互联网+”协同制造是重点行动之一,旨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将深刻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成巨大挑战。

18世纪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间,中国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工业革命。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全球领先行列,互联网规模也仅次于美国。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在2014年底曾说过:“今后5年,全球最大的IT企业将是Facebook、Google、Apple、Amazon和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里面也谈到“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不断下降,许多制造业企业受到舆论和社会环境影响,开始不断地放弃本行,涉足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制造业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产业发展的基石,如果大家都转向这些行业的话,未来的产业体系就仿佛空中楼阁,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将遭受惨重打击。

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它既是中国走出制造业与工业经济困境,助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中国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的必然之路。

生产技术:从关注降低成本技术到关注创新技术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减少不良品率,而没有将目光重点投向市场需求和创新技术。因为,中国制造业往往是靠规模,靠控制成本。虽然规模已经很大,但是很多都是委托加工;虽然号称是世界工厂,利润率实际上很低。

要转型升级,不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不良品率;而是要通过创新,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起引领作用,而不是仅仅代工生产。为此,《中国制造2025》才提出了,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工厂车间内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以无线方式实现了与互联网或设备之间的互联,由此衍生出物联网、服务互联网,推动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通过互通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前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工厂内的生产设备和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实现纵向集成,从而把整个工厂内部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相互协同、遥相呼应。由此,生产方式从要素驱动变成了信息驱动,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工业经济模式将被彻底改变。

环境技术:从依赖行政手段到主动发展绿色制造

制造业是耗电耗能大户,是造成工业污染的主要发生源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比如:2014年APEC会议期间和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日,北京周边的制造业企业都配合减产或停产。这虽然取得了短期效果,但却非治本之策。

而《中国制造2025》则换了一个角度,提倡以环境技术手段,从源头开始根治工业污染问题,发展绿色制造。所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绿色制造作为五项重点工程之一。这也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中国制造业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要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唯一出路就是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而且,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这其中,不仅仅是生产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还包括产品的绿色节能。

智能制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能耗、大规模定制

《中国制造2025》主要侧重于产业与政策,工业4.0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模式,所以二者不太一样。不过,它们也有一大共同点,那就是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旨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一方面,加强工业软件与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另一方面,推进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的自动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形成智能化,实现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当然,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是,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之后,必然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降低能耗,满足不确定情况下的市场需求。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在信息驱动下,未来制造业的产品制造过程将充分体现智能制造的价值。即既能够科学地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还可以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

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重新挖掘比较成本的优势;二是提升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

1.重新挖掘比较成本优势。以前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廉价的工业用地等资源所构成的比较成本优势。尽管中国已经进入成本优势衰弱阶段,但应该充分认识到“危机是威胁也是机会”。因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生产模式和组织形式,生产成本将大幅减少,生产模式将大幅转变。也就是说,新一轮工业革命不再偏重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廉价的工业用地等资源所构成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导致国家间的比较优势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了新的比较优势。比如说,自贸区方便了制造业产品的跨境交易,将简化零部件进口,带动产品出口;电子商务巨头铺设的现代化物流体系遍及各省市、各区县,甚至许多村落,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优势,它缩短了采购和销售的时间,也就相应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工期,加快其面市步伐;还有便捷的高铁,现在虽然还没有用于物流,但是使人员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企业销售人员在跑市场时也节约了时间,扩大了范围。

2.提升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定制、社会化生产等行为将更加普遍。所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将更加重要。这些变化都要求适时、适度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这对中国相对薄弱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构成现实挑战。

此外,新一轮工业革命时代,是数据制造、互联制造、智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产业研究经历,既懂机床、自动化等工业,又懂计算机软件、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跨界人才来引领。

就产品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嵌入传统产品设计,使产品逐步成为互联网化的智能终端。例如,汽车将不仅仅是嵌入了电子产品的交通工具,在未来会成为网络产品――大型可移动的智能终端,具有全新的人机交互功能,通过互联网终端把汽车改造成为一个包含硬件、软件、内容和服务的体验工具。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5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自动化 信息技术

1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变革,它们代表了三个重要的工业革命时代,分别是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以及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人类正在经历着第四个重要时期,它是可以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现如今,有很多人们指的关注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信息是:2011年由美国倡导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创新网络,这个网络用于建设国家的制造行业;2014年,德国的汉诺威举办了工业博览会,在会上,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概念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2015年的5月18日,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口号。发达国家关于工业化改革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工业化改革即将迎来大的突破、大的技术变革,每个国家都想在制造业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即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是被迫切需求的。

2 满足“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015年,在只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信部苗圩部长提出“中国制造201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目前,在我国创新型与专业型人才较为短缺,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培养我国自己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中国制造2025”需求四个方面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1 中国制造2025”的自动化信息技术需要人才

2025中国制造需要的是高端智能人才,智能人才者是信息技术的执行者,自动化的对设备、工程机械及技术参数进行数据重组。只能这些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才标志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实现。

2.2 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去处理以及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如果遇到复杂繁琐,甚至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凸显出它的自身优势。此种技术如果应用在制造业中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3 需要软件类人才

智能化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最初的产品开发、设计、外包、生产、最后到达交付环节,这些都有它的身影。智能化工厂的重要基础就是软件,优异的软件性能是决定制造业可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软件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操作接口是否人性化、运算平台连接是否有高的效率、云端运算是否为跨网络模式等等。

2.4 中国制造2025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各类自动化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制造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将成为一项复合性的专业技术领域。传统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已经不适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制造业需要的是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想以“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基准,培养出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改革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我们要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达成共识,对需要改变的内容、需要革新的内容以及需要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深思熟虑,形成共识,最后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改革后的内容。

最近几年,很多试点院校已经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共同的特点有三个:

(1)使学生们拥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开设了多门课程,例如:优化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等等;

(2)加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网络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被开设;

(3)具有针对性地补充学生们自动化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楼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课程都应该被引入日常教学中。虽然这些方式对自动化人才专业的培养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但是并不能满足未来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些改革项目改变的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缺少技术实践层面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对很多技术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技术方面,国家提出在未来我国的先进设计技术要以绿色环保、智能化、协同性为发展目标。再比如,国家也提出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应该被快速实现。在某些重点领域的试点单位,已经建立了智能化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面对未来更加快速的技术革新,当前我国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还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去满足制造业新技术的要求。根据现有形势,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需要在日常的培养模式中加入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规划技术、集成电路原理、物联网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等。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的快速革新,在校期间,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只有通过合理的培养模式以及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目标。在我国近500所高校设有自动化专业,如果这些高校都可以找到适合本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更多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6).

[2]余东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5(04).

[3]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鹇[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桂涛(1972-),男,湖北省云梦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与电气节能。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范文6

(全景展现未来医疗图,定位移动医疗的下一个风口,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新时代)

作者简介

埃里克.托普,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内容简介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在大数据开启的智能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大数据时代下,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全新医疗时代

推荐序一告别被动医疗,推动健康中国

推荐序二生而平等

译者序医疗民主化之路

第一部分未来医疗的本质

以往在就医过程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

为你看病”将变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你仍需要医生,但

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你可以

通过智能手机App随时联系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你们在

屏幕两头进行交流,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为你诊疗,

而不需要你排队苦苦等待。

01颠覆医患关系

02地位主导的家长式医疗

03发现重大变革的前兆

04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选择

第二部分数据革命成就个体化医疗

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人体GIS),它

将包括你的全基因组序列、传感器数据、医疗记录、扫

描影像等。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可以根据自己的GIS信

息作出重要的医疗选择,并根据情况和需求订制个体化

的医疗方案。

05我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

06我的实验室检查和扫描

07我的档案和药物

08我的医疗支出

09我的智能手机医生

第三部分重塑医疗生态体系

未来的医院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数据监控中心的工作

人员经过医疗培训会成为“住院医生”,医护人员的照

料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患者对医疗数据可随时调取,

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对于今天的医学领

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

是黄金,而是信息。

10设计未来的医院

11医疗的慕课运动

12如何保障医疗数据的稳私与安全

13即将实现的疾病预测和预防

14穷人与富人的平等医疗

15医疗解放的全新模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