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1

一.为什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1.因为课堂突发事件无所不在

我们的语文课堂总是不乏一些现象,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有的教师采取放任的态度,听之任之,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有的采取“高压政策”,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越轨”的言行横加指责。虽然也可以控制课堂纪律,但同时也泯灭了学生思想的火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课堂和谐与活跃的氛围。其实相当一些意外事件并非学生故意,其中有一些还包含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只要教师及时抓住机遇进行启发引导,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即使个别学生有明显的错误行为也可以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失误变为教育学生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能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威信

遭遇突发事件的干扰,这对于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等无疑是一次挑战。教师可以利用突发事件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甚至于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有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上出现突发事件时,他并不注重事态发展,更注重老师的处理方式,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希望老师出点丑。这时候,老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言行上就会出现混乱,课堂就失去控制了,结果是一整节课大家都在讨论突发事件,根本没能融入学习中。因此,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总是沉着冷静,以巧妙的方式从容应对。展现教学应变艺术及人格魅力,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应变能力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方面。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各种没有事先估计到的“变”时,只要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就有可能把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怎样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1.以认真备好课为前提

备课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表面看似不相关,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在上课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可适当增加内容的宽度,也可适当删减内容;教学方法不合适要及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更要适时调整,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我们及时调整,那个叫机智,但不是每次我们的机智都能说来就来,也有短路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对这些情景进行预设,先把会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想到,并且制定应对办法。

2.以沉着和冷静来应变

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教师既无法估计它可能在什么时候发生,也难以预料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很难在备课时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正因如此,教师的应变艺术首先具有应变性,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暂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恰如其分的应变措施,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可以说是教学应变艺术之应变性的真实体现。偶况既可能不利于正常教学,也可能有利于正常教学。只要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常常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增效的作用。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往往使课堂峰回路转,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

3.巧用机智和幽默来化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严肃使人紧张,幽默令人松弛,紧张与松弛有机交替,可以合理地调节学生的神经,使学生的心态能较长时间保持正常,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语文教学最能够创造教学的情趣,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无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幽默机智的材料往往能使艰深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语文教师可巧妙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4.靠提升自身素质来应对

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的“变”,就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其他知识和技能。无论家庭、学校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需要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首先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应变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这些良好的个人素质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语言应变也很重要,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训练当中,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训练和应变语言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变能力。口才好,离不了言事说理用情。事要说得准;理要说得深;情要用得真。所以要多看相关口才的书籍,锻炼自己当众开口说话的胆量,多和别人沟通,多读多背理论性文章和幽默笑话,加强记忆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处理。就是低调处理,是公共关系的手法。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处理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在化解双方冲突时,这种办法的效果不错。我们的教育工作往往会面临困境,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该如何去解决它。在课堂教学中,冷处理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好办法。针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不急于马上处理而是放一放降降温再进行处理。做到不回应、不表态,爱憎不形于色,引开学生的注意力。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学生能平静地对待自己或他人的过失,更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更易改正自己的缺点。冷却处理其实是给教师时间,“三思而后行”,能从多角度去考虑,能从多方面去考虑,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软处理。主要指把处理问题的环境、态度、形式、手段等要素进行软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软处理才是硬道理。在课堂上,当你的预设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软处理,而不是硬生生和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学生的内心世界千差万别,决定了在课堂上有着个别差异,所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位教师面对着数十名学生的交往活动,情境是复杂和多变的。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抱有美好的期盼,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巨大动力。常识也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厌恶、恐惧或者愤怒等情感,必然会迁怒于教师所教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持消极抵制或反对的态度。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真正的感情关系,学生对教师有即之也温的感觉,对教师的教学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教师所教的学生才会信而行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尽量亲切委婉,多用商量讨论的口吻,让学生在我们充满情与理的批语中汲取勇气和力量,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3.硬处理。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问题一定要做到客观、公平、民主,坚持原则,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爱憎情。语文教学应发挥文学作品之所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通过一些文学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感情,在辨是非、识美丑、别善恶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一起引向人生追求的光明大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要过多地加以限制,要使之自觉地鉴别美丑、真伪、优劣、雅俗。教师要把文章中饱含作者的感情真切地传达给学生,就需要自己融入作者的嬉笑怒骂,把作者爱憎化为自己的爱憎,以情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只要师生达到认识上能沟通、情感上可共鸣,就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此外,还要摆脱思维定势,从多向、逆向、侧向、求异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在作文教学中,把思维形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规范训练,比起单纯传授写作知识,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4.热处理。指处理教学疑难时,要求教师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要寻找最恰当的方式,因势利导,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不能压制学生思维,要充分地调动内驱力来解疑答惑,尽快导入正常教学。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一味地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实现有效的学习,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教学过程师生配合默契,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拉近师生的距离来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突发事件 转化应对

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把突发事件及时纳入教学并转化成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呢?

一、把握好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型

(1)学生行为失当。指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教学秩序,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表现。如学生间发生争执或是有学生搞“恶作剧”,这些现象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

(2)教学环境失常。指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教学环境失常又可分为教学内部环境失常和教学外部环境失常。如正在使用的多媒体突然发生故障,天气骤然变化……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分散或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3)学生回答意外,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回答提问,或是学生插嘴,或是向教师提出一些意料不及的问题,从而出现教师难以应对的局面。

(4)教师言行失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或其他的操作失误。主要有板书失误、语言失误,实验演示和教具使用失误等。

二、明确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目的

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以排解和利导为目的。排解是指对一般课堂“突发事件”采取视而不见,姑且把它放置一边,暂不在课堂上做及时处理;利导是指教师巧妙地借助当时的情景,将“突发事件”向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引导,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三、机智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

(1)巧妙地利用突发的教育资源,延续“当下生活”。真正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外在客观知识的传授以及内在生命成长的引导两方面。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而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2)艺术地转化,变“干扰”为“资源”。“干扰”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优化的诱因,有些课堂突发事件利用得好,可以转化成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有些隐性资源并非教师可以预料的,但却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件事:“谁在捣乱?把光照到我眼里?让我看不见了!”一个学生大叫一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教师的课被打断了。老师扫视一下全班,微笑着说:“我们班今后可能会产生一个发明家,因为他现在对光线的反射感兴趣了。你们愿意听一个有关光的故事吗?”“要!”同学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来。“有一天,爱迪生的妈妈患了重病,需要动手术,可是光线不够,爱迪生借来了镜子……”老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观察着所有学生,发现一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凭直觉,这件事多半是他干的。“老师很高兴,我班也有一个懂得利用太阳光的人,或许经过努力,他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科学家。”老师看着那学生赞许地说,他顿时有些兴奋起来。“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应该注意场合,下课后,我们一起探讨利用阳光的方法,一起做实验,好吗?”看着他跃跃欲试又带着羞愧的脸,老师知道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也激起了兴趣,于是,刚才被打断的课得以继续。

(3)任务唤醒,激发心理动机。有些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归咎于学生的纪律观念或自控能力不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对教学的“游离”和“对抗”,可能正是教师“任务唤醒不足”所产生的。如一个学生总喜欢故意做出一些怪异举动来吸引同学。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后,一连串“惊天动地”的举动随之而来―――先是凳子咣当倒地,后又是桌上的书哗啦掉地,这一切方过,他的肢体语言又接踵而来―――抓耳、挠腮、耸肩、抖脚,总之,身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在动,引得全班同学笑不可抑。老师郑重地制止了大家的笑,然后平和地示意他回答。他答了,口中仿佛含了一个橄榄,说话含混不清,又引起一阵窃笑。但老师却鼓励说:“很高兴,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一点?”他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努力地又说了一遍,尽管未有多大起色,但老师还是把表扬送给了他:“很好,比刚才好多了,说明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你说是吗?”这时他的脸上充满了感激与振奋。之后的每一堂课,老师发现他都在努力地听讲。

这个发出“惊天动地”响声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的长期忽视使他远离“教学任务”,从而产生“对抗”心理。教师没有把他的问题行为视为消极的干扰因素,依仗权威的力量进行纪律约束,而是淡化问题行为,通过“任务唤醒”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自然地消除“游离”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精心预设,减少被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量。太多时,教师不易讲解透彻,会出现为完成任务显得手忙脚乱,学生为完成所学内容,被动接受,学得不深不透,一知半解。太少时,则显得课堂内容不丰富,学生收获不大,浪费时间,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应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认真备好课,确定一堂课的先后顺序,重难点怎样突出。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3

一、 偶发事件的辨识

从偶发事件性质的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即所发生事件和所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二是认知范围外的突发事件,即所发生事件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但已关涉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行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就是偶发事件。我们认为,一个偶发事件起码应该满足四个条件:是教师本人意料之外的;这个事件应该关涉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认知范围内突发事件应是在教师精心的预设和关注生成的基础上产生的;隐含着可开发的教育教学价值。

[案例一]有一次笔者带着一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到某小学去观摩《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上课教师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当老师问到谁愿意上来横切苹果时,课堂气氛达到了,下面自然是小手如林。老师微笑着请上一位男生,结果横切后,发现是四角形,老师稍微一愣(显然和自己预设的会切出五角星不一致),马上又拿出一个苹果,切开后还是四角星,老师显得有点尴尬了。最后,在大家的期待中,老师拿出了准备的最后一个苹果,切开后竟是六角星,并未发现所期待的五角星。遗憾之余,老师说出了本节课最为轻率的一句话:同学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切出五角星的。(众笑)

师生动手切苹果,体验小男孩的惊喜发现,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从当时课堂的氛围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该教师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之所以拿三个苹果来,本是为了体验横切、竖切、斜切后的发现(课后与该教师交流得知),但横切时发生了以上意外。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具备了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条件,极具教学研究价值。上课教师或许是因为紧张,显然处理得极不妥当,从而失去了一次精彩生成的契机。

[案例二]一位教师正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掌声》,一位学生突然呕吐起来,附近的同学纷纷掩鼻闪躲,教室里立刻混乱起来。该老师未表现出任何的不快或厌恶的表情,而是迅速走过来询问呕吐同学的身体状况,并安排她的同桌带她到洗手间洗漱,另外两名同学外出取土掩盖呕吐物,几分钟后一切恢复正常。此时老师趁机倡议,给帮助别人的同学送上热烈的掌声。

这类事件,课堂上并不陌生,它的突然发生,尽管与学习内容无关,但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继续学习,显然是非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教师的从容应对,显示了其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最后,教师建议送上掌声,与所学内容巧妙结合,显示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睿智。由此,要对偶发事件有效调控,依据条件迅速判断发生事件是否是偶发事件、属何种性质的偶发事件,是有效调控的第一步。

二、 偶发事件的权衡

课堂教学往往在时间上按教师预想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行进,偶发事件如同行进道路上的岔口,如不处理学生就有可能倾向于走另一条路途,如果处理,就可能会打断原来的思路,进入一个新的境遇,存在一定的教学风险。面对这种困境,就需要教师拿出勇气,运用智慧,在最短时间内权衡处理与否的利弊。

1.要考虑这个事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秩序的关系有多大

如果紧密相关,则必须处理;如果有一定的关系则要考虑处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利大于弊应处理到什么程度,才能凸显这一事件的教育教学价值等问题。例如“案例一”是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相关的事件,虽然没有像小男孩那样切出苹果里的五角星,却发现了苹果里藏着的新秘密:四角星、六角星。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超越了原文的内容,但并没有游离于课文“要善于突破常规思维意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外,适度地处理它不但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还可能会大大拓展本课教育教学的价值。

2.要思考这个事件和谁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是和中等程度的多数学生关系密切,就应认真对待,如果仅仅与少数优等生或后进生关系密切,就应慎重了。

三、 偶发事件的调控

基于以上敏锐的判断、权衡和选择,接下来需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巧妙处理,尽量凸显其教育教学价值。

1.认知范围内偶发事件的主要调控策略

(1)因势利导。“势”乃是课堂教学中因一个个落差所造成的学习趋向。学生不断地蓄势待发,教师不断地因势利导,课上得才“筋道”。一些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关程度高的突发事件调控,要扣住学生思维走向和情感的蓄积所在,因势利导,不仅可以迅速把住偶发事件的“脉搏”,使教学仍能顺畅自然地进行,还可能因此将教学带入意料之外的新情境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人教版第八册《苦柚》教学实录片段:

师: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小姑娘呢?你也能夸一夸她吗?

生1:这个小姑娘真不错,是个好孩子。

生2:世上多些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

生3:这个小女孩是我们的骄傲,是学习的榜样!

师:讲得好,还有吗?

生4:她可真是一心为别人着想啊!

生5:(犹豫地举起手,又放下,再举起手来)老师,我认为在我们身边没有像小姑娘这样卖东西的人了。一个人出去卖东西,肯定是为了赚钱,伯父给她一百元钱,做生意的谁会有钱不要呢?

生6:(马上站起来)老师,我认为小姑娘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师:(犹豫了一下,笑着说)现在,如果你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怎样做?同意小姑娘做法的同学站到左边来,同意小姑娘收下一百元的站到右边来。让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看小姑娘到底该不该收这一百元,好吗?

(在辩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有的从右边跑到左边。)

师:(小结)刚才的辩论会可以说是精彩极了,大家谁也不让谁,到底小姑娘该不该收这一百元钱呢?我认为,小姑娘不收这一百元钱的做法更好一点。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应该贪小便宜,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质问题。如果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呀!相信小姑娘的诚实、善良,也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她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犹豫,显然是没有预料到学生思维表现与课文主旨的冲突如此激烈。这位教师瞬间便完成了辨识与权衡,顺着这一冲突,以小小辩论会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思路引向更利于学的路径。结果,学生唇枪舌剑,精彩纷呈。最后,教师以总结收尾,明晰了主旨,达成了目标。

(2)见仁见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性强的问题较多,学生应答常出人意料。教师的轻率、固执可能会扑灭见仁见智的精彩。因此,要予以恰切的期许、等候,并理智地撷取一些突发点,将问题的讨论引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并最终基于教学的要求,使问题解决达到的目的。

比如:一位刚工作一年的新手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北风和小鱼》片段:

师:读了3、4自然段,你想对北风说些什么?

生1:北风不要再欺负人了。

师:好,请坐。

生2:反正小鱼不是你的对手,雪是你的对手,雪结冰,保护小鱼。

师:很好,请坐。

生3:我想说,我害怕北风。

师:嗯?(教师流露出责怪的眼神,许多孩子马上叽叽喳喳表达了对他的不满,该生像犯了错,蔫蔫地坐下,但嘴中仍嘟嘟囔囔。)

生4:太阳公公出来,你会成为水蒸气。

师:很好,请坐。

生5:北风,你要和小鱼做好朋友。

教师问的是一个评价水平的问题,开放性较强,抓住第三个学生的不同回答和思维状态本可以将讨论引向多元,但教师并无意或没有勇气处理这一偶发的应答,最终使讨论陷入一元化的境地,失去了一次精彩生成的尝试。

(3)对症下药。应该说,多数突发事件还不足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态势,更多地需要教师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迅速判断、权衡,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追求一击而破,踏雪无痕。一般不旁逸斜出,节外生枝,对既定教学秩序造成过多干扰。

比如:人教版第八册《麻雀》教学片段:

师:学了《麻雀》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小麻雀很可怜,猎狗很凶猛,老麻雀真勇敢。(掌声)

生2: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打动了我,妈妈就像老麻雀,我以后要孝敬妈妈。(掌声)

生3:小麻雀自不量力,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还要同猎狗搏斗,这不是找死吗?(教室出现杂音)

生4:我觉得老麻雀很傻,冒着生命危险救小麻雀,也没有使小麻雀获得安全,还不如待在树上,日后再孵一窝小麻雀。(教室内稍乱,学生议论纷纷,教师面带窘色,欲“讲”又止。)

师:同学们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想法独特。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坚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上例从第三个学生的观点开始便游离于课文的题旨之外,观其教师的反应,显然出乎其意料之外。此时,本应及时抓住这一看法,直接阐明其症结所在,把讨论引入到课文所体现的主旨和内在逻辑上来。但因该教师不能及时判断突发事件的问题所在,以及处理经验的缺乏,造成了教学的失控和自身的困窘。

2.非认知范围内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1)审慎处理。对一些不得不处理的非认知范围内的偶发事件,要审慎对待,迅速处理。如“案例二”中那位教师,不但处理得快速、清晰,还与教学内容结合,用事件诠释了掌声的内涵。可见,对这类偶发事件处理得好与坏,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对教学的深入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暗示调控。诸多非认知范围内的偶发事件,如果都拿出时间审慎对待,会影响教学进程,也没有必要。因此,如何利用声音、体态等进行暗示,化有形于无声,解决问题于无痕之中,保障教学顺畅行进,显得十分必要。有的教师总结了四点有效的经验,值得借鉴。①空白暗示法,即教师突然停止讲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②体态语言暗示法,即不要停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手势对学生进行暗示,使其按教师的暗示自觉地调整注意对象;③语音暗示法,即通过改变讲课的音调、音量使学生感到意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④迫近暗示法,教师向学生慢慢走近,对他们产生一种“威胁”,使其自觉地调整学习状态。

(3)巧妙化解。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有趣,伴以知识、经验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挑战。僵硬、强势、漠视不如机智、幽默、巧妙更能化尴尬为神奇。例如:一次公开课上,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您写的字不好看。”下面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还有实习教师,所有人都看着那位教师。只见那位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田字格,边画边说:“字写得不好,没关系,我再写一遍,好看的字就是一遍一遍练出来的。”写完后,教师还特别提问了刚才那个孩子:“你认为老师这次写得怎么样?”这个孩子再次站起来,像个小老师似地审视一遍,说:“有进步,老师,您真棒!”当轮到孩子们写的时候,听见有孩子小声嘟囔:这个字写得不好看,我再写一遍。

(4)相机转移。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基于教学内容相机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位教师正在上课,快结束时一位不速之客——蝉,突然从一个学生的抽屉里飞出来,鸣叫着在教室里盘旋。几十双眼睛一下子被吸引,一时注意力难以收回。这位教师不慌不忙地笑着说:“看来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连蝉都帮你们宣告‘知了’,下面谁能把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同学们在心领神会的笑声中,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上。

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和不可预见性等使课堂经常处于失衡的态势中,致使偶发事件频发,这就需要教师有效调控,勇于面对,机智处理,使课堂不断行进在理想之中。

参考文献

[1] 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2] 丁文贵.组织学生高度参与的几种课堂调控方法.教学与管理,2004(5).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4

有的同行在突况面前,其行为语言往往一急就乱,如动作失调、语无伦次、情绪紧张等,这种现象一旦出现,课堂就会失去控制,甚至出现混乱局面。有的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件,怕影响自己的尊严和威信,或板起面孔,严加训斥,或置之不理。这样只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思维的火花彻底泯灭。那么,怎么对待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使得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呢?教者有必要注意以下策略。

一、思路中断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思路突然中断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究其原因,恐怕除了执教者,心理过分紧张之外,教学中的偶发现象也可能导致他们教学的心态不平衡,而引起教学思路的中断。首先要力排干扰,当教者思路中断时,他不应勉强去应付搪塞,而要想办法先排除自我心理干扰,对所提的问题可以暂时存疑不答,尽快回忆对教学的构思,努力使教学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移。其次是随机设问,转换思路。教者在思路中断时,可暂时停止讲解,临时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或段落,以便有充分的思考余地,重新组织教学的环节。

二、讲述失控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讲述失控的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一是讲述的语速过快,二是讲述的中心和条理不清,三是偶尔出现讲述失误。对于这些危机的排除,得根据实际情况,辩证施治,对症下药。首先,如果讲述的语速过快,就可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神志上知晓。眼发呆时,这说明教者讲得太快,学生听不清楚,心里着急,此时教者应当机立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放慢语言节奏。其次,当发现学生在听课时无精打采,东张西望,则说明教师讲得重复,条理不清,内容不紧凑,就应及时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地解决一两个重要问题,逐项分点进行讲解。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讲述的失误是难免的,甚至被学生的提问难住也是可能的。如果遇上这种危机,教者就应以坦诚的态度去解决。

三、时间失调的策略

准确恰当地掌握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教学操作中的一大难题。时间掌握失调的危机,一般都要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呈现出一种龙头蛇尾的态势,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如果发现教学的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尚未完成,就应果断地压缩课堂教学计划,适当删减一些教学步骤,及时地对本节课已讲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头有尾。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5

案例一:2001年,我接手八年级。班里男生张某的父亲已经进监狱多年,母亲长年在外,家中有一年迈的奶奶,孩子在家几乎没人管,小学时常逃课。上中学住在村子离学校近的外婆家,而且外公在建筑工地做事,孔武有力,脾气暴,管得住张某。三月一个雨天的上午,张某威胁同学潘某一起去玩,我打伞步行20多里潘某家、李某及外婆家没找到,第二灭张某出现了,我把他喊道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第三天上午,我正准备上课,从未谋面的张某的外公,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一把抓住我的衣领。骂骂咧咧就把往外面拉,呼啦一下教室炸开了锅,学生一下都涌出来,别班的学生也跑出来看热闹。他抬手就准备打我,我连忙阻止:“你不能动手,动了手就不好解决问题,要打也要先问清楚。”同时还让我班学生回教室,这时张某的外婆哭喊着赶来了,哭着让他松手,他毫不理会自己老婆的哀求,愤愤地讲着多次哄求张某上学的经历。他讲,我听,还点头附和,没有反驳一句,让他尽情发泄着他的怒气,讲了好一会,他抓着我的衣领,动手不是,松手也不是,这时分管德育的校长赶到了,把我们带到了办公室。他抢着讲:张某不想上学,他又是求又是打才哄来上学,昨天我一责罚,孩子不来上学了……我把张某的情况,以及第二天的情况原原本本讲了一边,旁边张某的外婆还附和证明。他听完有点自觉理亏想溜。我说:“你这一闹,我还怎么教学生呀!你到班上说明一下。”犹豫权衡了好一会儿,到了教室门口还是她老婆去讲,自己飞也似的跑了。张某的外婆在教室里数落张某和自己老公的不好,让学生学好。

在下一节课,举行了有针对性的《我该怎么做》主题班会,学生各抒己见,一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生们从学习讲到生活,从教师谈到父母,从校规说到法律……大家都积极发言,气氛十分热烈,经过这件事之后,班风有了明显提高,平时几个爱闹调皮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张某经过几次思想工作,也来到了学校,性格也比从前温顺了些,没有那么调皮了。

案例二:一天中午放学后,我班学生温某的母亲,满脸怒气找到我说,我打她小孩,她老公要来教训我,被她拦住,不然有我好看,接着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与威胁,我差点气得背过气去。我克制自己,一言不发听她讲,她讲够了我问她:“你知不知道你儿子做了什么事?”她一愣。原来她听同村一个孩子讲老师打他的孩子就跑来了。有个14岁的智障孩子在我班上四年级。上周五放学,温某拦住同班两个学生,一起去打这个智障学生,逼着让其吃包装泡沫。不吃就用棍子打这个智障学生,性质十分恶劣。温某承认了错误,并在班会上做了检讨。我这样做是想教育学生,同时把事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因为这个智障学生的父亲火暴脾气和凶悍在当地是有名的,见不得别人欺负自己孩子智障。如果让他知道这件事,他立马打到你家里去。她一听我分析,脸上马上露出尴尬的表情,他也认识这个智障孩子的父亲,知道我讲的是实情。我补充到,对这样的事情,老师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扯皮,但本着教育孩子的出发点,还是在班级解决了。她连连点头,并表示以后一定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让老师操心了。下次见面时热情了不少。

分析:一般,突发事件来的很急很突然,往往让人一下子慌乱,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此时家长都在气头上,你向家长的解释和辩白,都被看成推卸责任,家长的火更大,有可能造成直接正面冲突。所以第一件事是给家长放气、泄火,多让家长讲,尽量不插话,即使家长说的不对,也不要立即指出来。同时也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应付的办法。上面两个案例就是这样。根据《卡耐基人际关系学》,在平等的交谈氛围中,更易达成共识。先让家长心平气和下来。

在《人性的弱点》中作者卡耐基介绍了解决忧虑、处理事情通用的三个步骤:

1,适应无法避免的事实,接受已经发生的事。

2,分析问题,找出各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最坏后果。

3,做出决定,然后照办。

我是按照这种方法来做的。笫一步。已经发生,学生家长找上门,正在面对。第二步,和家长交涉可能有哪几种结果呢?A,言语不和,发生肢体冲突,家长或自己被打一顿。B,找人来评理,有可能解决问题,有可能矛盾还在。c,自己和家长慢慢交流,达成共识或达不成。D,开溜,E、F……在这几种方案中第三种最可行,也不会产生遗留问题。这些方法要在家长向你“泄气”的时候做出。听清家长的诉求,有了自己的主意,心中不慌,也就镇定了。这时看家长发脾气就像看表演一样。第三步,在第一步营造的宽松的氛围下轻言细语地把事情经过和白己的想法,以及对家长的理解清楚地表述出来,矛盾就在和风细雨中化解掉了。

综上所述,根据《卡耐基人际关系学》和《人性的弱点》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再结合教师自身实际,当面对上述类似突发事件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放气,促成平等的交谈氛围。来学校找老师理论的家长,通常脾气急,或心中火压了许久,来到学校时火气很大,一点就容易爆发事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家长发泄一通,把危险系数先降下来,家长发脾气不争辩,讲错了不做声,家长讲得有理还附和点头,当家长把所有观点讲了一遍并得到认同时,火气也消了一小半。万一有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上前就动手,一定要请他“等下再动手,把事情先讲下”。再不可理喻就喊110。

解决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办法范文6

**区委政法委**

自2003年以来,我区就把边际协作作为构建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周边县市,各乡镇街道之间都签订了行政边界治安防范协议书,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边际协作联防活动,特别是为维护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期间的社会政治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地理位置和一些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边际地区仍然是行政管理的“薄弱地”、矛盾纠纷的多发地、社会治安的“复杂地”。因此,加强边际协作联防,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边际协作的目的意义

边际协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机制,彻底消除治安防范盲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安防控网络,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边际协作的意义,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提高共同处置边界地区各类社会矛盾的能力。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那么就会有利益冲突,就会因历史、民俗等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如果仅凭边际区域的某一方来处理,那么难度就比较大,效率也比较底,效果也不会好起来。反之,如果我们加强了边际协作,通过经常性的互动机制,必将有利于提高不同行政区域共同处理社会各类矛盾的能力。

二、有利于形成安宁有序的边界治安环境。边际地区往往存在一些实际上的空白管理区域,只有通过加强边际协作,才能堵塞防范上的漏洞,使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形成安宁有序的边界治安环境。

三、有助于消除边界群众的隔阂,增进边际群众友谊。由于历史的原因,边界上的群众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误会和隔阂,这直接影响了边际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消除他们的隔阂,首要的就是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民间交流,增进边际群众友谊。

二、边际协作的工作思路及基本方法

在边际协作过程中,毗邻双方应坚持“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观望等待;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责备;多做一点工作,少一点推诿;多一点大局观念,少一点地方主义”的工作思路,积极联手调处解决涉及双方的矛盾纠纷,共同治理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共谋边界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发展。边际协作的基本方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边际协作组织保障机制。毗邻乡镇、街道之间要建立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边际协作与联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边际协作工作的组织领导,并由综治办负责边际协作;要及时签订边界治安防范协议书,进一步明确毗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协作责任。

二是进一步完善边际协作工作制度。要建立边际协作联防联席会议制度,区内乡镇(街道)至少每季度要召开1次联防联席会议,跨区县的乡镇(街道)至少每半年要召开1次联防联席会议,共同分析边界治安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要建立边界地区不稳定因素定期摸排制度,毗邻乡镇(街道)每月应同步进行1次边界地区不稳定因素摸排,注意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预警性情报信息。要建立情报信息通报制度,凡是涉及边际双方的事件或问题,要及时互通情报,切实发挥配合预测预警的作用。要建立边际协作共商工作制度,将边界区域的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等的处置纳入制度化轨道,及时会商、达成共识,共同处理。要建立边界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加强协作防控工作,及早制定边际双方统一的防控预案,每年开展1至2次边际联动演练,提高处置边际突发事件的能力。